福克斯与公谊会


乔治福克斯 (George Fox, 1624-1691) 生于在英国磊斯特郡(Leicestershire),是Drayton乡村一名织布匠的儿子。幼年没有受过什么正式教育,作过鞋匠的学徒。他勤于读书,博览群籍;也能写作。

早年受清教徒影响,不满于外表仪式,和繁文缛节的宗教生活。十八岁那年,福克斯离家去寻求真诚的宗教教导,和属灵经验。约在二十岁那年,他得到"永生基督的内在亮光”:

"主指示我,给我清楚看见,祂不住在人吩咐,人建立的殿中,只住在人的心里...祂的子民是祂的殿,祂住在他们里面。”

根据自己的经验,福克斯认为宗教上的争辩,都不过是细微末节;圣经的真义,幽深难明,教条礼仪,更是人的作品;所以不注重去教堂,守圣礼,而主张以神对个人心灵说的话,为可靠的引导。他强调"内在亮光” (Inner Light), 不重视教职人员的教导,因为信徒皆为祭司。他说:

"我看见这些事,不是由于人的帮助,也不是从字句,虽然那是用字句写的,但我看见是由于主耶稣基督的亮光,直接从祂的灵和能力,正如圣别的神人,写成圣经那样。”

在他的记述中又说:

"主显明给我,牛津和剑桥的造就,并不能使人合格成为基督的仆人。”

这样极端反传统的教导,使学院派反对的人,讥称他所谓的"亮光”,只是"游磷鬼火”(Ignis Fatuus, Ignes Fatui)。

福克斯又主张所有的人是平等的,不应该有种族的歧视,性别的区分。他说:

"我曾遇到过一种人,他们以轻蔑的态度,认为女人没有灵魂,并说,女人不胜于一只鹅。我指责他们,告诉他们那是不对的,因为马利亚说:‘我心 (soul) 尊主为大,我灵以我的救主为乐’。”

因此,福克斯以为女人和男人一样,只要得到神的启示,都可以传道,称为"真理传布者”(Publishers of Truth)。信徒则称为"真理的朋友”(Friends of Truth), 这就是"朋友会”或"公谊会”名称的来源。有一次,他被控亵渎罪,福克斯昂然无惧面对法官,并且向审判的人宣称,他应该"因神的话恐惧战兢”(tremble at the Word of God); 因被称 "Quakers”(战兢者,中文音译"贵格会”)。

他们反对各样的虚衔,如:主教,爵士等,只彼此称各人的名字,主张和平,宽容,反对战争,也拒绝参与战争,包括纳税支持战争,以个人"良心的自由”为依据。也拒绝宣誓。信徒彼此之间,则实行诚实爱心相待,有交易行为,只需一言为定,不必立任何契约。

福克斯教导单纯的敬拜聚会,在聚会中静默,得到神的启示才传讲信息,劝勉会众。
可惜,他生逢没有容忍的时代,英王以为宗教信仰是效忠的一部分,"真理卫护者”(Defender of the Faith)统治人的身体,也不放过人的灵魂,因此颁谕人民:"效忠国教,否则离国!”偏有人民选择第三条路:反抗,使他失去教会,也失去国家。公谊会是和平主义,不同意战争,也不接受王所定给人民的选择,只有入狱。

Go to Top


这样,有足够的理由,使他们受宗教和政府的反对迫害。福克斯本人前后入狱八次,约有六年的时间在狱中度过。这使他的健康受损,但使他看到监狱内部的情形,力倡监狱改革。
在清教徒当政期间,他们得到较大的自由。福克斯还有两次蒙执政克伦威尔(Oliver Cromwell, 1599-1658)召见谈论。

福克斯在各地周游传道,跟从的人渐渐多起来。有一位公谊会的游行传播者洛伊(Thomas Loe),1666年, 在爱尔兰引导宾威廉(William Penn, 1644-1718)接受了这新信仰。 宾威廉学过法律,写了许多宣扬教义的作品;是海军上将宾恩爵士的长子, 父亲在1670年去世, 使他继承了爵位和家产,与英王雅各二世 (James II)有深厚的友谊,也与许多政治显要相识。 1689年的"容忍法令”(Toleration Act) 颁布后,公谊会才比较更被接纳和了解,并有些受尊敬。
1671至1684年期间,福克斯旅行到英国殖民地加勒比,北美地区,马利兰及罗德岛,并到过荷兰和欧洲大陆。他在世的最后年日,则多在英国巡回劝勉同道,也同许多人通信。他于1691年一月十三日,在伦敦离世。

1681年,宾威廉和十一名同道, 在东纽泽西买得一些土地所有权。后来,他从英王查理二世(Charles II)取得德拉威河以西的广大土地授与权,以抵销查理欠他父亲的钜额债款为交换,取名宾塞维尼亚(Pennsylvania)。 用意是要建立一理想的宗教殖民地,收容公谊会信徒,及一切为宗教信仰和良心自由受迫害的移民。宾威廉任为总督,本人躬亲规画, 并制订章程 (Frame of Government), 着意不在求取自己的利益, 反而是要立意保护人民,以限制其本人和以后的继承者"不得任意为恶,不能以一己之意志而妨害全民的利益。”其首城定名为非拉铁非(Philadelphia),是"弟兄相爱”的意思。他于1682至1684年,在宾塞维尼亚;离去后委任James Logan摄理。宾威廉高瞻远瞩,并拟订美洲各殖民地联邦计划草案(1696),不仅远在美国立国之先,并且预布宪法和近代民主制度精神,就是人罪恶本性,必须予以限制。

宾威廉不是加尔文主义者,但他知道人性的恶,唯一的希望,在于神的恩典,圣灵的感化。曾说:"人在迷径中劳倦寻求神,讲论神;但如果要真正认识神,必须领受祂给我们的印记:我们的心越柔软,祂所给我们的印记,也越加深刻,越加明显。”

1692至1694年,宾威廉挈家再来美洲,为要亲自处理一些问题。这是他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此后即未再踏上美洲的土地。1718年七月三十日,宾威廉在英国离世。

在美洲殖民地的土地上,公谊会和别的移民,得以自由发展。但在这土地上,有许多不自由的人,他们是多数的非志愿移民,而且不被当作人,是人所拥有的"活工具”。那是来自非洲的黑奴。

解放黑奴的先知悟勒曼 (John Woolman, 1720-1772),是公谊会的真理传播者。
他生在虔诚的公谊会家庭,自幼受信仰熏陶,生活行事如同古圣徒,同情人的疾苦,对于人权和尊严,极为敏感;他早就反对以奴隶为财产的不合理制度,认为"人拥有人”是不应该的。他以为自己生意发展得太庞大,会使灵命瘦弱,宁可放弃经营,而个人从事裁缝维生,传福音不收费用。

悟勒曼说:"我认识一个卑微的人,靠神的赐福,生活得简单;有人心高志大,经营成功并不能满足他的贪欲;常是财富增加,贪爱财富的心也增加。”
他独立特行,在那个时代,华盛顿,杰弗逊,立国先贤普遍蓄有奴隶,只有悟勒曼不蓄奴,也致力反对奴隶制度,到处宣扬,勉励同道,唤醒人的良知。他也赞助莫拉维弟兄会的宣教士,向印地安人传道,并寻求公义对待土人的政策。
他的生活简单,穿着朴素,在可能范围内尽量徒步行走,也避免买任何与奴隶有关的商品。他影响公谊会宣告反奴的公定信仰,并曾劝说许多个人解放黑奴。

公谊会的信仰是和平反战,但不避免真理的争议,是美国反奴先锋。 诗人惠礼尔 (John Greenleaf Whittier, 1807-1892)的作品 ,据说,有助林肯 (Abraham Lincoln, 1809-1865)为第十六位总统(1861-65)。 在"道义之战”(The Moral Warfare)一诗中,他写道:

       我们总要倚靠神自己的能力
       预备面对那要来的战争,
       单为了神的旨意奋勇
       敢于敌挡邪恶的权能,
       穿戴神所赐的全副军装-
       用天国的爱,真理,和光明。

那勇于真理的精神,跃现纸上。惠礼尔虽然缺乏高深的学问,其诗浅白近人,表现敬虔,仁爱,激励良善。在内战后的重建时代,被成为"学房诗人”,为学童所普遍诵读,有助于心灵和品德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