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与盼望

  人若死了,岂能再活呢?(伯一四:14)

约伯所提出的,是一个严肃的问题。

我们的思想中,常存在着非生即死的对待观念。其实,二者并不是对待的。明显的,人可以生而不死,但绝不可能死而不生。再想想看,既然死亡中没有生命,那么生命也不该有死亡。如果生命会死的,那就不是真正的生命。因此,约伯在面临死亡的时候,思想生命到底是怎么回事。

观察自然界,树木从幼苗,到长成,继而衰老,许多树木的年轮,比人的寿数还高;但它衰老了,不用砍伐,也许只一阵大风吹过,就倒下去了。但这并不是它生命的结束;冬去春来,雨雪滋润,它又发出新绿。看哪,树木的生命有多强韧,耐得死,经死还能在同一根本上再生长起来。(伯一四:7-10)

神造人,赐给人生命,显然比植物贵重得多;难道坟墓是人最后的归宿,长睡不醒,这样就消灭了?相信有神的存在,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绝灭的理论。不朽不仅是出于人的想望,拒绝死亡,而是神“将永远安置在世人心里"(传三:11)。

  树若被砍下,还可指望发芽,嫩枝生长不息...人若死了,岂能再活呢?我只要在我一切争战的日子,等我被释放[或作“改变"]的时候来到。(伯一四:7,14)

从存在的困烦,和人生必遇的争战来看,死亡是真正的释放,脱卸了一切的问题,而得到释放,是得到了安息。但人的盼望不是归于寂灭,而是改变:由必死的改变成不死的,必朽坏的改变成不朽坏的。因为死是从亚当犯罪介绍到世上,神却预备了第二个亚当,就是基督耶稣,为了救赎人的罪死在十字架上,征服了死亡:“基督已经从死里复活,成了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使所有信 的人,都得着永远的生命,将来也要复活。所以这“死战"已经胜利了。“感谢神使我们藉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胜"(林前一五:20,45-57)。

十字架成为我们的生命树。“人若死了,岂能再活呢?"不是一个悬而待决的问题,而成了生命和复活的根源。

那生命的主说:“我是复活,我是生命"(约一O:25)。

坟墓不再是吞吃人的,而成为进入永生的门。所以信主的人能够安然面对死亡。这是患难中人的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