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惡的人,信主以後,不難知今是而昨非,洗面革心。有平素品德良好的人,從小就遵守誡命,就很難知道自己“還缺少一件”(可一O﹕21),也就不容易悔改。
我們在街道上走,遇到路邊有些看來很好的樹,竟然倒了下來,會覺得奇怪。到行近一看,原來裡面竟完全蛀蝕朽爛一空,難怪經不得風雨,就忽然頹倒。
基督徒的屬靈生活也是如此。一個信徒或教會,可能沒有對主的愛,而仍然維持外面的事業,照常有工作,甚至活動更熱鬧,建築輝煌,節目進行得很順利,卻不是出於對主的愛。很難說這樣可以撐持多久,但有一天會倒了下來。在很多城市裡,都可以看見,空下的教堂作了觀光的地方,或作了別的用途,不能再為主發光作見證了。
以弗所的教會,有很好的根基。使徒保羅為主工作一生,在那裡住得最久,前後有三年多的時間(徒二O:25-35)。
以弗所是羅馬在小亞西亞的首府,是繁盛的海港,人口眾多,且有大規模的猶太社區。保羅在將結束第二次布道旅程的時候,到了以弗所;把同工百基拉和亞居拉夫婦二人留在了那裡,自己上耶路撒冷去。在這段時間,最能講解聖經的亞波羅到了那裡,傳講了徹底悔改的信息。到保羅再來的時候,給門徒受聖靈的經歷,並且繼續栽培及布道;“主的名從此就尊大了...主的道大大興旺而且得勝”(徒一八:25-一九:20)。
這樣好的教會,也必須警醒。
主耶穌稱讚以弗所教會的“行為,勞碌,忍耐,也知道你不能容忍惡人...你也能忍耐,曾為我的名勞苦,並不乏倦。”但也有責備:“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責備你,就是你把起初的愛心離棄了。”(啟二:2-6)
愛與恨,是兩種強烈的情感,可以決定人的品格;不過二者必須適當的平衡。以弗所教會恨惡惡人,“恨惡尼哥拉一黨的人”,知道分別為聖,也遵守保羅的警勸,防備了“凶惡的豺狼”(徒二O:29);但也犧牲了“起初的愛心”,沒有遵行主的新命令,忘記了使徒約翰的吩咐,沒有愛主並愛主內的肢體。愛心冷淡,就失去了工作的動力,燈台被挪去,不能再為主發光作見證。主吩咐他們從心裡悔改,才可行起初所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