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年以前,被擄的人回到耶路撒冷。當時,大家一股熱誠,都願意奉獻自己,為主作些事,修復聖殿和城牆。他們真的相信,有主的同在,必然可以作成。
但他們沒有想到,行主的旨意,有主的同在,並不就是完全沒有困難;而且有時巨大的困難臨到,仿佛大山,沒有超越的希望。時間一久,人老了,力衰了,心中的火焰漸漸熄滅,當年的熱誠,隨著青春逝去,不再返回。苟延的習慣接著也來了:沒有城牆,還不是住下去了?昨天過得,今天湊合,明天又有甚麼不同?尼希米來到,使他們忽然醒覺:人家能夠撇下王宮的享受,到耶路撒冷跟咱們共患難,難道我們就不是人?而且他能夠成行,這件事就是神施恩手幫助的見證:神並沒有丟棄祂的百姓,我們怎能丟棄神的工作?
在尼希米號召之下,大家想起所受的凌辱,忽然變成了實在的事,心中再度燃起了復興的火,一同來建造城牆。
首領領首
大祭司以利亞實,是耶書亞的孫子,祖父同著所羅巴伯歸回。他不僅出身望族,而且居於宗教領袖的地位,自然應該帶頭建造(尼三:1)。在教會中,作領袖的要知道主把你放在現在的地位,要凡事“作群羊的榜樣”(彼前五:3),像保羅一樣(徒二O:35)。
不看別人
建造城牆無論如何重要,總須出於自願,從來沒有不建造而被下監的事。靈命的追求也是如此。在那麼多的人中間,有的人沒有負擔,“不用肩擔他們主的工作”,出於領袖,更是難堪。但不要看人,別人接過去就是。(尼三:5,27)
各自負責
門對青山久而久之,也會視而不見。過去只看見自己的房屋,現在看見了城牆的破口,就當動手工作,及時建造仍然不晚:各人“對著自己的房屋建造”(尼三:10,28,30)。
共同聯合
大家都作工還是不夠,加倍努力,仍然會有破口;必須同心合意,手牽手,連接起來,成為堅城,共同防禦仇敵。我們所需要的,就是有這樣的心志,使斷垣殘壁,成為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