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耶路撒冷

  甘心樂意住在耶路撒冷(尼一一﹕2)

奉獻的意義,就是犧牲。

被擄的以色列人,歸回的時候,耶路撒冷是注意的焦點,也是爭議的中心,可說是時代的前線。那裡是行政的中樞,也是聖殿的所在,全民都到那裡敬拜,自然需要有人看管服事;但住在耶路撒冷,危險很大,責任極重,發展卻受限制,報酬微小。所以儘管不少人稱讚他們的熱心,欣賞他們的服務,輪到要他住在耶路撒冷,他則敬謝不敏。

曾幾何時,在復興的熱潮中,人人應許“不離棄我們神的殿”(尼一O:39)。現在熱潮退了,代之而現的是人力危機。

在戰爭中,如果不奔赴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懦夫。所以應該鼓勵人參與,作人所不願作,不能作,不敢作的工作。

住在耶路撒冷的,不都是祭司,但都是分別出來,作各種事奉工作的人,包括行政人員。因為人力不足,尼希米當然要住在耶路撒冷,並使百姓十分取一,住在城中(尼一一:1,2)。

  百姓的首領住在耶路撒冷;其餘的百姓掣籤,每十人中使一人來住在聖城耶路撒冷,那九人住在別的城邑。凡甘心樂意住在耶路撒冷的,百姓都為他們祝福。

信徒不僅在財物上當奉獻十分之一,人也當獻十分之一。

尼希米在此提出“聖城”的觀念,並不是像一般以為那裡有特別效應,而是說,離開自己的行業,而作公眾事務,是分別出來的,是榮耀的,就如現在的公職人員,稱為Your Honour,或The Honourable,表示尊敬,為他們祝福。 不僅有聖殿,有聖器皿,也有服事的聖職及幫助的人,共同聯合組成聖城。

這些人中,首領必須領首,作眾人的榜樣(3節);他們不是無能無勇的人,而是有才幹或“大能的勇士”(6,14節);在神殿事奉的人,祭司共1,192名,利未人則缺少(10-16節);還有祈禱稱謝的人員(17節),有關敬拜禮儀;守門的(19節),與安全有關的重要職務;尼提寧是在殿中服役的(21節);並有歌唱的(23節),不是為了給人消閒,而是為歌頌神。這些不能直接參與生產的人,卻是敬拜上重要的人物。

聖經說:“那善於管理教會的長老,當以為配受加倍的敬奉;那勞苦傳道教導人的,更當如此。”(提前五:17)教會不僅要為專以祈禱傳道為事的人祝福,還要供應他們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