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睡夢正酣,給人吵擾,不僅是殺風景而已,而是既不舒服,又不方便。如果有人不顧禮貌,作出這樣的事,簡直是難以原諒的。主耶穌講了一個比喻,正是這樣的作法;但主並不是加以指責,叫門徒引以為戒,千萬不好如此作,反而有些嘉許的意思(路一一:1-10)。
這個比喻,是主在教導門徒禱告以後,接下去說的:有一個人,半夜到他朋友家去求助:“朋友,請借給我三個餅,因為有一個朋友行路,來到我這裡,我沒有甚麼給他擺上。”
這人去敲門的時間不對,深夜驚醒人家好夢,太也豈有此理!莫怪被吵醒的人反應不好:“不要攪擾我!門已經關了,孩子們也同我在床上了,我不能起來給你!”一副不好氣的樣子。他說“我不能”,實在是不肯。這顯明他找的對象不對,連區區三個餅,也要說借,還說那麼多的話,因為彼此的關係不夠深,友誼不夠厚,該吃閉門羹!
屋子裡面的人,也不能算是熱情慷慨的人;對門外冷風夜露中久候的朋友,一再借詞推辭。如果換個人,遇到這種的待遇,即使不惡言相向,大罵一番,也該知趣走回頭路。但門外的人,一直不肯去,他不看時間,堅持求,求下去。
他成功了!
屋裡面的那個不夠朋友的朋友,“雖不因他是朋友起來給他,但因他情詞迫切的直求,就必起來照他所需用的給他。”
“雖不因他是朋友”,是說明他們之間關係不深;但還是給了他。其實,不是他的“情詞迫切”感動人,也不是因“他需用的”。那麼,是為了甚麼呢?正是因為他自己沒有需要,而不辭夜深路遠,在不方便的時候,走上了這唯一的門路。他把別人的需要當作自己的,把別人的飢餓,會使他的肚子感覺不舒服;為了別人,為了遠道而來的朋友,情詞迫切的直求。外面的朋友,能如此為了朋友犧牲,裡面的朋友還能睡得下去嗎?他感覺床不再是那麼舒服了,不能不起來把餅給他。
主耶穌這個比喻所說的,正是這為別人的心。這就是愛。那麼,求得了餅回家去,向朋友怎樣說呢?要記得:餅是借來的,不是自己有的,不是要靠自己,誇自己。(林前四:7)不要忘記將主當得的榮耀歸給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