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進取

  他們沒有趕出住基色的迦南人(書一六﹕10)

有很多的問題,是由於人允許它形成的。

約瑟是雅各兒子們中間,最傑出的一個;是“與弟兄迥別之人”(創四九: 26)。在幼年的時候,最得父親的鍾愛;到長成以後,有高潔的品德,最卓越的成就,豐功偉業,作埃及的宰相;在父親將死的時候,特別為他祝福,賜他雙分的產業。

可是子孫就跟祖先大不相同了。到以色列人進入迦南應許之地,約瑟的子孫以法蓮和瑪拿西,成為兩個支派,各自分得地業。但誰想得到,約瑟的子孫,竟然是那麼不成器!產業給了他們,他們卻不能照顧。

得業是一回事,守業是另一回事。箴言第二十四章說:

  我經過懶惰人的田地,無知人的葡萄園,荊棘長滿了地皮,刺草遮蓋了地面,石牆也坍塌了。我看見就留心思想,我看著就領了訓誨。(30-32節)

智者從廢棄荒蕪的田園,受到儆戒。他想到:田地長出野草,正是說明人心的情形,是由於人的懶惰造成的現象。所以野草在田園滋生以前,野草的種子,先散播在人心中,從那裡長起,發展。

先人可以把田園留給子孫,卻不能叫地面不長野草。要田地收成土產,必須辛勤耕作,除草施肥;野草荊棘卻能自然發長起來。如果承受的人不管不理,裡面所有的作物,就會被擠住,長不出果實;石牆也倒下去了,野獸隨便進入糟蹋,鄰人也失去了界限,不妨侵入佔來耕作,最後的結果,產業不是被侵佔,就是賤價賣掉,歸於別人。

以法蓮的子孫分得了產業,但那是紙上的地業,須要用信心去實際佔有。神應許“你腳掌所踏之地,要歸你為業”,不能閒懶高臥,只每天看日落日出,作缺席的地主。以法蓮支派的人,“沒有趕出住基色的迦南人;迦南人卻住在以法蓮人中間,成為作苦工的僕人,直到今日。”(書一六:10)不難想像以法蓮人的滿意,現在有了人服事,不必再勞碌追求,不必在辛勤播種,甚麼都不必作,可以消閒度日,每天放假。失去生活目標的人,就是閒懶的奴隸,下一步是效法迦南人的邪淫文化,拜偶像,吃喝玩樂,在自己的地上作了迦南文化的俘虜,為被擄往巴比倫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