驟然失去了王,連接著失去了領袖,餘下的群眾,不習慣於亡國,頓感茫然無主。親亞捫人的以實瑪利,殺了巴比倫王立為省長的基大利,卻得不到人民的擁護,無法跟人多勢眾的約哈難周旋,看到勢力不敵,就和一小撮人,逃往亞捫人那裡去避難了。(耶四一﹕1-15)
以實瑪利是王的宗室,也任過官職,但在保衛耶路撒冷的時候,未見他出甚麼力,作甚麼事。在城破國亡之後,他出來了。當然,他可以用愛國復國為號召,以忌邪為借口,以排外暗殺為手段,實際上是要建立自己的勢力。巴比倫王立為省長的基大利,誠心待他,不加防備,以為可以合作重建家園,就熱情招待他同席吃飯。想不到他居心叵測,奸詐卑鄙的以實瑪利,原是嫉妒基大利,絕不肯共存為國,竟然利用別人善意的機會,猝然而起,殺了晏請他的主人,並所有同在的猶大人,和一部分迦勒底士兵,擄掠了在米斯巴的百姓,去了亞捫人那裡。自私心地狹窄的人,只能搞小組織,但其陰險毒辣非常可怕;雖然成不了大事,卻足以敗壞大局。
現在約哈難是唯一有組織,有實力的領袖了。他有見識,行動迅速果決,卻仍然沒有追捕到以實瑪利。現在約哈難如果留在猶大地,就要面臨如何向巴比倫王交代的問題。當然,誰都沒有受審訊的興趣。但誰都知道,基大利是巴比倫王所立的省長,他是死在陰謀家以實瑪利的手中,罪不在別人。巴比倫雖然殘忍,卻是早就有法理,並不糊塗,正如耶利米未曾因猶大王的罪而株連受罰,約哈難無罪有功,有甚麼好怕?他可能想到,在戰亂之中,該保存武力;逃亡到埃及,作政治難民,不必解除武裝,以後還可決定行動。
西底家王第十一年四月初九日,耶路撒冷被攻破;五月初十日,巴比倫大軍入城,縱火焚燒聖殿和王宮。建立了傀儡政權之後,征服者的大軍離去了。七月間,北國從示劍,示羅並撒瑪利亞來的人,來哀悼耶路撒冷和聖殿的災難。他們效法外邦人的例俗,違背神律法的規定,“衣服撕裂,身體劃破”,表明哀傷的深切(參利一九:28)。可見多數人不一定是對的,好心也不一定是對的。
人必須要意念正,道路正,才可以得神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