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分與福分

  以掃就放聲而哭(創二七﹕38)

哭是情感的表露。生在世上的人,沒有不曾哭過的。哭既然是人人都有的經歷,就沒有甚麼稀罕,只是哭的原因有所不同,也造成所有的不同。

一般說來,小孩子的哭,不是哪裡不舒服,就是想要甚麼得不到,或沒有立刻得到。但大人的哭可就不一樣了。華人有“丈夫有淚不輕彈”的說法﹔斯多亞 (Stoicism)哲人的教導,是控制情感,“寧流血,不流淚”﹔失於控制感情,不僅是軟弱的表現,更是道德上的失敗。基督教不以為感情的表露是不好的,但為甚麼哭,還是值得考量的。

以掃為了滿足肉體的需要,廉價以一碗紅豆湯出賣了長子的名分,他把長子名分看得那麼輕,那麼賤。事情發生了,他也沒有多大後悔,至少沒有為此而痛哭(創二五﹕29-35)。

直到有一天,偏愛長子以掃的父親,吩咐他去打獵,作成美味,吃了以後好給他祝福 (祝是祈求,所求的是今生福分)。父子的計議偏巧給母親利百加聽到了,於是跟次子雅各設計,叫雅各喬裝以掃,“用山羊羔皮包在雅各的手上和頸項的光滑處”,用羊羔作成美味,加上餅,拿去給眼睛不能看見的父親以撒吃。這樣,雅各騙取了父親的祝福(創二七﹕6-29)。

以掃打獵回來,作成了美味,拿來奉給父親。父子二人才發現,雅各已經搶先得了父親的祝福。以掃後悔了,卻來不及了,事情已經不可更改。他為此大哭起來。

聖經說到貪戀世俗的,如以掃一樣,只顧眼前歡,“因一點食物,就把長子的名分賣了,後來想要承受父親所祝的福,竟被棄絕,雖然號哭切求,卻得不著門路”(來一二﹕16,17)。父親所祝的福,就是他失去的福分,只是長子名分的延長﹔他把名分當作虛的,而以地上的福分為實際,恰像“買櫝還珠”的故事,把美觀的匣子當作寶貴,而對重價的珍珠不予重視。其實,買了珍珠,自然附帶得匣子。他沒有為賣了長子的名分而哭,只為後來失去的祝福而哭,可見他的愚昧,以為名分只是一句話,沒有多大重要,因此一言而喪。聖經卻把二者作一回事。有了名分,必得福分。

求主開我們的眼睛,仰能仰望將來,不作“只在今生有福分的人”(詩一七﹕14  林前一五﹕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