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之父

  你要離開....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創一二﹕1)

人類的“文明”這個觀念,在希臘和拉丁文中,本來是同一字源,從而衍生城市,家居,安適等字。這是說,在人類文化發展過程中,城市是個好的地方。

亞伯拉罕所生長,居住的本鄉,迦勒底的吾珥,是一個文化高度發展,很適於安居的城。但那也是一個敗壞的城,拜偶像的風氣很重。在這樣的背景中,神的呼召臨到﹕“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 創一二﹕1) 我們不難想像,這違反人安土重遷的性向,並不是件容易事。

如果有人對你說﹕“來,跟我走﹗”卻沒有告訴你所要去的方向。大概你不會輕易就踏上路。我們自己或別人,會警告小孩子:“如果有誰叫你跟他去,不要聽﹗”亞伯拉罕所有的信心,就是小孩子那麼單純的信心。可惜,世人知道囑咐孩子們小心生人,自己卻很容易跟從人;有個會喊口號的人出來,謊話多講幾次,講得多,講得響,就有人信服,就有人盲從。

神的呼召是由於祂的主權和恩典;亞伯拉罕知道那位呼召他的是誰。知道神講話,就立刻不遲疑的聽從,行動。這就是信心。只是他帶上了一個羅得,沒完全順從“離開”的命令。

聖經說到他的情形﹕“亞伯拉罕因著信,蒙召的時候,就遵命出去,往將來要得為業的地方去﹔出去的時候,還不知道往哪裡去”;但在另一方面,“因為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經營,所建造的。”(來一一﹕8-10)

信心的道路,不是盲目的,而是有遠見的冒險,是知道所信託的是誰。他把手伸出去,交在神手中,讓那位全知全能的神帶領他,為他選擇前途。亞伯拉罕所走的道路,是無定的,艱苦的,漫長的道路。他不體貼肉體,不依戀所有的享受,毅然的離開了家鄉的城。他卻“羡慕一個更美的家鄉,就是在天上的”﹔是神“給他們預備了一座城。”(來一一﹕16)這就是說,他離開了地上的家鄉,是想往天上更美的家鄉﹔他離開了地上敗壞的城,是要去那座不朽壞,有根基的城。

很多人所要的,是沒有十字架的恩典,是合自己條件的宗教。今天,神仍然尋找願意跟從祂的人。祂所要的,是不計地上的利害得失,不求肉體的安舒的人,為遵行神的旨意,甘願走十字架的道路,使他人得福。這樣的人在哪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