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大被擄的民,在迦巴魯河邊,已經落地生根了。以西結所在的提勒亞畢(Tel Abib ),是“糧堆”的意思,形成了相當規模的社區﹔地處大運河旁邊的沃土,農產豐盛,糧食充足,夫復何求﹖對於那個殘破的故國,在他們的思想中,是那麼的遙遠,仿佛是在另一個世界。
但神的先知,引頸西望,穿越巴比倫的濃霧,能看到地中海邊那塊苦難的土地上﹕凄涼的耶路撒冷,沒有糧堆,也沒有自由流動的水,遭遇著圍城與饑荒。是誰,讓神所愛的城邑,遭受這樣的困苦﹖是甚麼原因,使神忘記眷顧祂的子民﹖
在豐饒的環境中,先知以西結是“斯人獨憔悴”。他為了殘存的猶大人和耶路撒冷,在神面前懇求,希望他們能度過難關,希望神再給他們悔改的機會。神的信息卻不一樣。
以西結先知的心靈,與全以色列的人同受苦難。他一方面把人的事向神陳訴,一方面向人宣告神的信息:神向耶路撒冷的忿怒不會轉消,饑荒缺乏還要繼續下去,直到全國被滅。
神叫他在生活上,實際表演出罪孽必有刑罰:三百九十年是從耶羅波安與十個支派叛離,建立北國以色列,到被亞述滅亡,人民被擄的概略年數;四十年是從猶大國被巴比倫所滅,到歸返故國的年數。二者合計四百三十年(結四:5,6),是以色列在埃及為奴負軛的年數(出一二:40,41)。神看祂子民在異教的軛下,同在外邦的軛下一樣,都是在罪孽下面過日子。正如主耶穌所說的:“所有犯罪的,就是罪的奴僕。”(約八:34)
人的強項悖逆,不肯悔改,使罪惡刑罰的痛苦加深。在危城枯守無援,沒有希望的被饑荒啃噬,一天天的消瘦,那是甚麼樣的生活!他們本來只為了肉體活著,倚靠糧食維持生命,像行路的人靠杖扶持;現在糧和水都缺乏,要按著分量每日配給。雖然如此,也不能延遲最後命運的臨到。
違背神的結果,是靈性的饑荒:“尋求耶和華的話卻尋不著”(摩八:12)。 這對於我們該是深切的儆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