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有時會影響從業者的性型。帳棚不能耐久,住帳棚的人不會久居一地。製造帳棚的人,也不會把挪移帳棚看成十分困難。到了第一世紀的時候,農耕社會已經大部取代了游牧生活,帳棚大致只限於征戰的用途,製造帳蓬成了軍需工業。也許,是這個原因,使亞居拉,百基拉夫婦,習慣於到處為家。
使徒保羅是另一個到處為家的人,為傳道隨遇而安。當他從雅典到了哥林多,遇見羅馬新來的亞居拉和他妻子百基拉,由於該撒革老丟驅逐猶太人,夫婦來到哥林多。保羅受過正式的拉比教育,他有製帳棚的技藝,可能是由於生活的需要,他有一段時間,就投奔了他們,同住作工。在安息日,保羅就進會堂去,“勸化猶太人和希利尼人”。(徒一八﹕1-4)
後來西拉和提摩太從馬其頓來,帶著教會的供應,保羅得以專心致志於宣道事奉,“向猶太人人證明耶穌是基督。”因此,也招致抗拒,反對。由於增加了兩個同工,或是不想給亞居拉夫婦帶來更多麻煩,或是由於戰略上的需要,保羅決定移居到一個靠近會堂的家庭。結果是工作更加有效,管理猶太會堂的,和許多哥林多人都信了主﹔在另一方面,也受到很大的阻力和反對,以至主在夜間異象中向他說話﹕“不要怕,只管講,不要閉口﹔有我與你同在,必沒有人下手害你,因為在這城裡我有許多的百姓。”(徒一八﹕5-10)可以見到環境凶險可怕,這樣的安慰鼓勵才有其必要。
保羅“在那裡住了一年零六個月,將神的道教訓他們”。時間不算長,但足夠造就百基拉和亞居拉,使他們在主的道上有了根基,而且堅固長進。以至保羅挪移帳棚,向前作更多征服的時候,夫婦二人沒有安土重遷的心意,拔起根來,欣然與他同行。保羅往耶路撒冷去,他們就留在以弗所,照管教會。他們對主的道有深的了解,當那“有學問的,最能講解聖經”的亞波羅來講道,“只是單曉得約翰的洗禮”,顯然的,他只信有神,不足稱為基督教。這對夫婦並沒有當眾反對指責,卻用愛心接他到家裡,有機會和他詳談,“將神的道給他講解更加詳細”(徒一八﹕11,18-27)。 可見他們不是自以為是,而是對聖道有高深了解,有分辨能力,在那家裡,可以尋得道。他們所到之處都帶著道,真是到處為家道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