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而無功

  自以為報好消息(撒下四﹕10)

押尼珥先是去心,而後去世,使伊施波設王朝頓失支柱,逞搖搖欲墜之勢,而致朝野震動。伊施波設從前是權臣在側,如芒刺在背;現在押尼珥去了,立即暴露在風暴中,有理由耽心其政治生命和生命,都為時不久了;便雅憫和其他支派的人民,則想到是否能夠得猶大支派的接納。(撒下四:1)

掃羅王朝的合法繼承者,在長子約拿單逝世後,應該是長子長孫米非波設。但他年幼,而且瘸腿;何況約拿單決定遵行神旨意,放棄王位,讓大衛作王(撒上二三:17撒下四:4),米非波設也一生沒有作王的意圖。非利士人猖獗的時候,他年紀幼小,是乳母抱著逃難;被摔傷殘,受人養護,不用掙扎拼鬥。他名字的意思是“慚愧的人”,可能反映約拿單的心情:雖然深愛大衛,卻不得不住在王家。沒有野心的米非波設,與世無爭,卻常在神的恩典中。

便雅憫和猶大支派的領袖們,在不厭不休的算計對方。內戰中的受害者,是眾多的老百姓;而受惠者,則只是少數的軍閥。現在押尼珥既然死了,就冒起些小頭目來。連便雅憫本支派的人,也意識到這個王朝缺乏生機。於是巴拿和利甲趁伊施波設午睡,殺了他,割下他的頭,帶著連夜奔走,越過沙漠曠野,到希伯崙獻給大衛王,當作禮物,向王請賞說:“王的仇敵掃羅曾尋索王的性命;看哪,這是他兒子伊施波設的首級!耶和華今日為我主我王在掃羅和他後裔身上報了仇。”好快的忘記了自己原來的王,稱新見面的大衛“我主我王”,沒有義的人,不覺自己轉變得太快了些,反以為是幫耶和華作了事,行了神的旨意。違背道德原則的人,都有以神的旨意為借口的習慣。但大衛認識救他“脫離一切苦難永生的耶和華”,就援用不著這樣的人幫忙,援殺亞瑪力人自稱殺死掃羅報信求賞先例,也把眼前的二人從世上除滅了,砍下他們的手腳,懸挂示眾。在古時,殘屍並不罕見,也可以表示,他們的肢體作了惡事,應該砍下,以示儆戒。(撒下四:7,12)

人用自己的方法,不能成就神的旨意,何況其伸手動腳,都出於自私的意圖。伊施波設被殺,其殘存的政權,仍然延續了些時間(撒下二:9,10),才統一歸於大衛。

違背倫理原則的手段,徒勞無功,於己無益,於神有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