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被擄之路

  在大馬色看見一座壇(王下一六﹕10)

猶大王亞哈斯背離神,遭受亞蘭國和以色列國聯軍圍攻,可能是脅迫猶大加入反亞述聯盟。在軍事上受到威脅,他就轉而想到用外交手段,以保持安全,想要進貢作亞述的藩屬,換取強國的保護。在失去阿卡巴灣的港口以拉他之後,經濟受損失,更需要考慮到倚靠亞述。但先知以賽亞奉神的命告訴他:要倚靠神;亞蘭和以色列並不足懼,求援於亞述,無異於引狼入室,要受其壓迫(賽七:1-17),必沒有好日子過。

猶疑不定的亞哈斯,並不想倚靠神,他以為地上看得見的膀臂,更為有力。於是,他差遣使者,往亞述去求救;猶大王自稱:“我是你的僕人,你的兒子”,卑辭厚幣,把耶路撒冷的金銀搜刮一空,賄賂亞述出兵,消滅了他的敵人亞蘭。眼光短淺只看得三寸的人,還得意外交的勝利,不知脣亡齒寒。

  亞哈斯王上大馬色去迎接亞述王提革拉毗列色,在大馬色看見了一座壇,就照壇的規模樣式作法畫了圖樣,送到祭司烏利亞那裡...在亞哈斯王沒有從大馬色回來之先建築一座壇。(王下一六:10,11)

猶大歸屬了亞述,亞哈斯就得儘量討好主子。他有義務上大馬色恭謁亞述王,向他道賀慰勞。既然成了臣屬,在宗教上也必須接受宗主國的宗教,把亞述的神作了主神;亞述並不禁止屬國有地方性的神,但必須置耶和華於次等地位。所以亞哈斯在耶路撒冷仿樣築製了亞述的壇,不是為了藝術或文化的價值,而是必要的表現臣服。然後,把耶和華殿的銅壇,移去北邊,是左方不重要的位置,不是為了獻祭,而移作照異教風俗求問吉凶之用(15節“我要用以求問”後[耶和華]是加上的),那是律法所禁止的(利一九:26申一八:10)並且為了尊亞述王為“大王”的緣故,亞哈斯必須降低神和自己王者的體制,“將耶和華殿為安息日所蓋的廊子,和王從外入殿的廊子,挪移圍繞耶和華的殿。”(王下一六:12-18)

投靠異邦的結果,是失去了尊貴,更羞辱神的名,到最後要吃自己所種下的苦果。

神的兒女要專仰望神,不可看環境,為了一時的安全,犧牲信仰的原則;接受人的幫助,而貶抑神的尊榮,是絕不能作的事。藐視神的,必然被藐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