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瑪謝是猶大國一位平庸的王。他早年的表現,最多算是差強人意﹔他中年的失敗,正是因為他的勝利。
一個智慧,有大志的人,他不會對自己的表現輕易感到滿意,打一次勝仗算不了甚麼,別人也有會打勝的時候﹔也許他該檢討,得勝的因素是甚麼,大概不難想到是出於神。
猶大國和北國以色列,從暗利王朝以來,維持著友好的關係。但到了亞瑪謝,竟然差遣使者去見約阿施,要兩國交戰:不是為了甚麼,只是因為他新近打敗了以東,要試一試他的軍事力量有多大。這是何等愚昧的行動!約阿施寧願邊境相安無事,不願尋釁啟爭;不過,也不甘示弱,就教訓亞瑪謝。
當然,這個比喻,不是最巧妙的外交辭令;但適切的合於亞瑪謝的情形。蒺藜不是甚麼高貴的植物,這種低賤的刺草,在冷不防之下,人偶然給它刺一下,會“哎唷”失聲,但不至於造成重大傷害。它不知自量,竟以為了不起,要跟巍巍王者之尊的香柏樹匹比!真是自作孽,被經過的野獸輕易踏扁了。
這是諷刺,也是及時的警告。高傲的亞瑪謝更加不肯聽。結果兄弟之國兵戎相見;正應了“驕兵必敗”那句話,大遭潰敗,給國家帶來羞辱和損失。(王下一四:9-12)
人在伊甸園犯罪,受神的咒詛,地生出蒺藜(創三:18);犯罪的原因,正是因為驕傲,要與神一樣,而致違背了神的旨意,被逐出樂園。蒺藜生在利巴嫩高原,與香柏樹相近,那是因為地高,並不是它自己高;如果因此而高傲,是多麼不合理的事,也是不幸的事。亞瑪謝就是這樣的失敗了。他被擒後乞饒,付了巨額贖金才得到釋放,弄得民窮財盡,留下他劫後餘生,正夠他追想和長長的悔恨。(王下一四:13,14,17)
要記得:我們本來是受咒詛的蒺藜,全是因主的恩典,而得救蒙恩。因此,該時時感謝主,不可自高;即使有甚麼大小的成就,也該知道,“並不是我們憑自己能承擔甚麼事...乃是出於神。”(林後三: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