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理聖殿

  你們怎麼不修理殿的破壞之處呢﹖(王下一二﹕7)

猶大王約阿施作王以後,很有一番小康的局面。但國人敬拜信仰中心的聖殿,那曾保守幼王約阿施,策畫復辟的聖殿,卻任其殘破,沒有修復。

在誅除亞他利雅的事上,大家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因此能夠行動一致﹔在擁立大衛的後裔約阿施復國登位的事上,大家有一個共同的行動目標。但當目標達成之後,年紀已近百歲高齡的大祭司耶何耶大,忙於訓政,輔弼教導幼王約阿施,還有宗教事務。及至約阿施長成,耶何耶大更已經過了一百歲,日薄西山,很少餘力可以發光了。復國的歡樂過去以後,接著是整肅惡后的餘黨﹔約阿施娶了兩個妻,生兒養女,正是兒女情長,也就英雄氣短﹔其他的人,各人有各人忙不完的事務,栗栗碌碌,經之營之,聖殿的事工,就這樣荒廢下來。

在德高望重的耶何耶大輔政時期,他頗能夠影響王行神的道,“只是丘壇還沒有廢去,百姓仍在那裡獻祭燒香。”按照神的旨意,只有耶路撒冷的聖殿,是耶和華立名的居所,是獻祭敬拜的唯一地方。可是人有自己的意見;百姓看到本地的原住民,在山丘上,樹蔭下,築壇給偶像獻祭,就想到我們為甚麼不能就地敬拜?於是在許多小山上,築起了丘壇敬拜,實在是人意的本土神學和異教的混合產品,一直是困擾著猶大人的信仰問題;人民願隨意依舊,認為沒有更改。

現在他們面對的問題:信仰上的建造,除去丘壇;物質上的建造,修理聖殿。是心靈的更新,或是儀式上的禮拜?祭司的領導,或是君王的政令?還有應該顧到祭司日常的供應。哪是優先的決定,仍然是神的子民要考慮的。

約阿施王堅持他的意見,祭司難以拒絕。

  祭司耶何耶大取了一個櫃子,在櫃蓋上鑽了一個窟窿,放在壇旁,在進耶和華殿的右邊;守門的祭司將奉到耶和華殿的一切銀子投在櫃裡。(王下一二:9)

修造耶和華殿的工程,上下一心進行,順利的完成了。百姓歡喜看到輝煌的聖殿,在那裡獻上燔祭。但是在城外的丘壇上,少人看見的地方,獻祭狂歡仍然在進行。

今天教會不要以為有了錢就好,有了建築就是成功;不可忽略遵行神的旨意,用心靈和真理的敬拜,才蒙神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