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勝仗是應該帶來高興,“像收割的歡喜,像人分擄物那樣的快樂”(賽九﹕3),是很自然的事。以色列的亞哈王打了勝仗,光復了失地,訂立了和約,卻“悶悶不樂的回到撒瑪利亞”,如同打敗仗一樣。(王上二O﹕34-43)是甚麼事使他情緒低落,心中憂鬱﹖
在一年前,亞蘭王率領三十二個王並車馬大軍,來圍攻撒瑪利亞。由於眾寡懸殊,以色列王亞哈無力敵擋,陷於絕望的境地。是耶和華差先知指示他,藉二百三十二名跟從省長的少年人,並區區七千名以色列軍後繼,大勝亞蘭軍。
神並藉先知警告亞哈王,亞蘭軍將捲土重來。耶和華為了祂自己的榮耀,叫亞蘭軍隊全軍覆沒﹔亞蘭王便哈達逃進城,藏在嚴密的屋子裡。他的臣僕建議他,如此藏匿不了多久,就腰束麻布,頭套繩索,去投降以色列王乞命。
亞哈忘記了,如果靠他那點本事,今天兵敗絕地的是他,不是亞蘭人﹔因此,戰爭的勝利完全不在他的英武善戰,領導有方,全在神的大能和恩典,是神將敵軍交在他手中。現在敵人來請降,自然應該歸榮耀與神,求神指示如何處理。亞哈以為是自己得勝了,要顯他的仁慈寬大,竟然自己作主,答應以德報怨,締結了和約,放走了便哈達。(王上二O﹕1-30)
亞哈現在覺得他不但英勇,而且仁慈,真可以志得氣盈,受人民永遠歌頌。但神並不那麼尊重這惡王。除了責備他,為了彰顯神的榮耀,曾叫以利亞去見他之外,不管他多麼赫赫威風,只差一個無名的先知門徒警告他﹔向他指出﹕戰爭原是神的,降俘也是神的,王不過是暫時受命監管而已,就沒有權利擅自作主放人。“因你將我定要滅絕的人放去,你的命就必代替他的命,你的民也必代替他的民。”(王上二O﹕35-43)
亞哈聽了,悶悶不樂的回了首都。他知道神的旨意,卻沒有悔改,得到救恩之樂。這是多麼可惜的事。
不論工作如何成功,人的努力,不能代替神的旨意。今天我們的問題,是自己要作主,遇到困難才請神來相助;成功了榮耀歸我。神說:你不能見好自己決定,要責任到底。神的兒女應當知道:我們不能倚靠自己的力量得勝,更不是要自己得人稱讚,一切的榮耀都歸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