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學習指南及其他資源,請點擊網站 http://thirdmill.org
c 2012 by Third Millennium Ministries IIIM神學教育資源中心
版權所有。未經本出版機構書面許可(除非為著評論,審議或學術目的所作的簡要引用),本電子版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為著盈利的目的傳播和發行。接洽方式:Third Millennium Ministries, Inc., P.O. Box 300769, Fern Park, Florida 32730-0769.
非經註明,所有經文引用來自中文聖經 和合本c 2000 IBS 國際聖經協會。
關於IIIM神學教育資源中心
IIIM神學教育資源中心創建於1997年,是一個非營利的基督教機構,致力於「聖道教育,面向全球,免費提供」的使命。為要滿足當今全球不斷增長的基督徒領袖培訓的需要,我們製作和發行了這套純正的、基於聖經的神學教程,主要面向那些沒有可能通過其它渠道接觸培訓材料的基督徒領袖。通過建立捐賑網絡,IIIM已經有了一套低成本培訓全球基督教傳道人和領袖的方法,採用方便使用的多媒體神學教程,現已有五種語言(英文、西班牙文、俄文、中文和阿拉伯文)。所有的課程都是在本機構寫作、設計和製作,其形式和質量上與本機構於2009年美國歷史頻道(History Channelc)在使用動畫和教育專項上獲得傑出視頻「泰利獎」的兩個作品十分類似。我們的材料採用多種渠道傳遞,包DVD,文字印刷,網絡視頻,衛星電視,電台和電視等。
有關於本事工更多的信息,及其如何參與在其中,敬請登陸我們的網站:http://thirdmill.org.
耶穌死的時候,很多祂的門徒和敬慕祂的人,都認為祂遭到了自己的最後失敗。一些人甚至認為祂一切教導和所行的神跡都根本於事無補。直到第三天,祂的門徒們才恍然大悟,耶穌的死不是事情的終結。事實上,祂的復活證明祂的死本身實際上就是祂的得勝。祂的復活讓祂的門徒們開始從一個全新的觀察角度,來認識耶穌的事奉,祂的受苦與致死。因此,約翰寫啟示錄的時候,他的讀者們也需要進入這種全新的觀察角度。初期的基督教會面對著強大的羅馬帝國逼迫,導致很多基督徒就開始把目前的這種情形看作是一種失敗。但是,約翰卻鼓勵他最初的讀者們,要在耶穌已經成就的復活得勝中,找到根本的安慰與信心。他盡力要使他們明白,即使他們為主殉道而死,對於他們來說,這也絕不會是他們人生的終結。最終耶穌要完全成就祂的國度,每一位曾經活過的信徒都要在這國度的得勝中有份。
這是我們啟示錄系列課程的第一課,啟示錄有時也被稱為天啟,或約翰領受的天啟。我們給這一課定的標題是啟示錄的背景。在這一課我們要看到,啟示錄的前後脈絡和背景能幫助我們明白它原本的含義,把它的信息應用到當代世界我們自己的人生當中。
關於啟示錄的背景這一課要分成三部分。第一,我們要探索啟示錄的歷史背景。第二,我們要討論它的神學背景。第三,我們要思想它的文學背景。讓我們從啟示錄的歷史背景開始。
啟示錄這卷書自從成書以來,一直令相信的和不信的人著迷。但不同的解釋者對這卷書的象徵和意像有著非常不同的理解。奇怪的動物、宇宙的爭戰,災難和審判 —— 某些解釋者認為這些意像如此混亂,以致他們對理解這部分的聖經完全失去了指望。但是,事實上,這些混亂的很大一部分,是出於我們對啟示錄歷史背景不熟悉而導致的。所以,為了學會如何正確解釋和應用啟示錄,學習它的歷史會對我們有所幫助。
瞭解聖經每卷書的背景﹐對我們有相當大的幫助。我並不是說﹐這樣的認知是最根本必要的﹐因為神的話語有其永恆的功用﹐讀的人可以直接有所領受﹔即使你不知道書卷的原本背景﹐也不會使其中所敘述的失去真實性。儘管如此﹐如果我們能夠明白每卷書是在什麼情況下寫成﹐就可以幫助我們﹐對於聖經所記載有更多認識﹔例如這本書是為那個文化的族群寫的﹖ 是什麼時候寫的﹖ 討論哪些重要的議題等等。對這些有所理解﹐我們就比較能掌握﹐該怎麼把那些真理應用在現今生活中。即使我們如今處於不同情況裡﹐我們仍然可以明白那些信息原本的意思。因此研讀聖經時﹐我們會花不少精力﹐試著要找出那些經卷的歷史背景﹐有時未必能夠得到深刻重大的答案﹐但是卻有不少時候﹐我們會對於聖經原意有更深瞭解。一旦我們有了這些理解﹐就能更好地將所那個處境下的信息,應用在我們現今的人生中。
— 彼得·瓦爾科爾博士
我們要看啟示錄歷史背景的三個基本方面。它的作者,它的寫作日期,還有它原本的讀者。讓我們從啟示錄的作者開始。
作者
我們要從兩方面來探索啟示錄這卷書的作者這個問題。第一,我們要看傳統把這卷書歸於使徒約翰的看法是可靠的。第二,我們要探索約翰寫啟示錄時所在的地點和經歷。讓我們首先來看使徒約翰寫了啟示錄的傳統觀點。
使徒約翰
啟示錄的作者用「約翰」這個相當普遍的名字來表明自己的身份。他在啟示錄1章1,4和9節,22章8節提到他的名字。但他沒有具體表明自己就是使徒約翰。他的確提到他忠心事奉耶穌,為上帝的國度受苦。從這卷書顯然可以看到他是一位先知。但這些總體的細節並不足以證明寫啟示錄的這個人就是使徒約翰。
即使如此,我們至少仍有兩個充分理由證實使徒約翰寫了這卷書的傳統觀點。其中一樣,就是有很多可靠的早期見證人證明他就是作者。
早在主後二世紀的時候,像殉道者游斯丁,愛任紐和亞歷山大的格利免這些教父們就指出約翰是啟示錄的作者。游斯丁在他寫的《與推芬的對話》81章中如此宣稱。游斯丁的見證特別有價值,因為他在主後二世紀初期的時候生活在以弗所,生活在曾親身認識約翰的人當中。
愛任紐在他的《反異端》卷4,18章11段中提到約翰是作者。他的見證對人也很有幫助,因為愛任紐是坡旅甲的門徒,而坡旅甲又是使徒約翰的門徒。結果就是,愛任紐身處更有利的位置,可以知道約翰實際寫了哪些作品。
最後,亞歷山大的格利免在他的著作《那要得救的富人是誰?》當中的42段,看來是認定約翰就是啟示錄的作者。
支持使徒約翰寫了啟示錄的這種傳統觀點的第二個理由,就是啟示錄的詞彙。啟示錄的詞彙和約翰其他作品的詞彙之間具有很多明顯的相似之處。為節約時間的緣故,我們只提兩點。
第一,在新約聖經之內,只有啟示錄19章13節和約翰福音1章1和14節把基督稱為「道」或「logos」,類似的用語也出現在約翰一書1章1節。
第二,耶穌在啟示錄22章17節「口渴的人也當來」,在新約聖經中只有一處與它對應的地方,就是約翰福音7章37節,「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來喝。」
雖然有這些有力的論證,支持使徒約翰就是啟示錄的作者,但是,早在第三世紀就有批評家對他的作者身份提出質疑。例如,第三世紀的主教,亞歷山大的狄尼修指出,啟示錄的作者說自己是約翰,而約翰福音和約翰書信的作者從未告訴我們他的名字。狄尼修也要人注意啟示錄和約翰其他著作之間的其他不同之處,如它們不同的文學風格和希臘文用法。直到今天還有一些評判學者提出類似的反對意見。
其實,對於一位作者可能寫出看似不同的作品,這本該有合理的解釋。例如,約翰可能把他的名字附在這篇作品上,目的讓人可以確定它是來自一個有權威的來源。或者他表明自己的名字,因為他受基督親自差派,要把這卷書傳遞給七家具體的教會。只是因為約翰沒有在一些作品中表明自己的名字,只憑這一點並不能成為一個理由,下結論說他絕不會在任何作品中列出他自己的名字。
另外,啟示錄和約翰其他作品之間風格上的差異,也是可以容易得以解釋說明的。約翰在啟示錄記載的異象與他在耶穌地上事奉期間領受的啟示是非常不一樣。
另外,啟示錄和約翰其他的聖經作品不同,是以啟示災難文學的風格寫成,這很有可能使他的文學風格和希臘文的用法上產生許多差異。這些差異也可能是出於約翰寫作的不同目的,甚至出於他與他不同的原本讀者之間的不同關係。
總結來說,支持約翰是作者的證據明顯多於反對的證據。出於這個原因,我們在這些課程中要堅持傳統的觀點,就是啟示錄是由使徒約翰所寫。
在說明了使徒約翰是啟示錄的作者之後,讓給我們來看約翰寫啟示錄時他身處的地點和經歷。
地點和經歷
根據啟示錄 1章9節,約翰是在拔摩島上寫啟示錄這卷書,此小島位於以弗所西南大約六十五公里遠的愛琴海上。拔摩島是一個岩石重疊和荒蕪的地方,實際上沒有樹木。它的艱苦環境讓它成為一個很合適的地方,用來懲罰那些被看作是威脅羅馬帝國民事秩序的公眾人物。啟示錄1章9節強有力地暗示約翰被流放到了拔摩島上。
約翰在忍受這些嚴酷光景時,從基督那裡得到了幾個異象。啟示錄就是約翰對這些異象的記錄和解釋。
請聽約翰在啟示錄1章10和11節的陳述:
當主日我被聖靈感動,聽見在我後面有大聲音如吹號,說:「你所看見的,當寫在書上,達與以弗所、士每拿、別迦摩、推雅推喇、撒狄、非拉鐵非、老底嘉,那七個教會。」(啟示錄1章10-11節)
在這裡,以及在如啟示錄21章5節的其他經文裡,約翰清楚表明他是順服從上帝而來的這命令寫作。上帝要給他看到一個異象,約翰要把這個異象記載下來,把它寫給在亞西亞的這七家教會。
認識到啟示錄是出於上帝賜給約翰的一個超自然異象,這就讓一些解經家忽視約翰身為這卷書作者的重要性。畢竟,如果它只是對異象的記載,那麼它的作者是誰,又有什麼關係呢?約翰能有什麼樣的貢獻嗎?
當我們思考﹐聖靈如何與人一起工作﹐完成聖經的書寫時﹐我們可以說﹐聖經是上帝的話語﹐也是人的文字敘述﹔也就是說﹐這些聖經書寫的作者們如何思想﹐如何藉著文字表達他們所理解的﹐就他們要人們知道的信息﹔同時,聖靈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塑造他們的思維﹐與他們同工﹐引導他們﹐寫成那些內容。有些情況是聖靈直接告訴那些作者該寫什麼﹐因此我們會讀到一些逐字逐句的記錄﹐或是清楚明確的預言﹐但另一些時候﹐我們也讀到某個作者所顯現的個人文采﹐他會按著當時文化的風格﹐來書寫一些要讓我們知道的事物﹐而上帝正是使用了這些作者的自由抉擇﹐完成了他本來要表達的。因此聖經的書寫﹐可以說是上帝的主權引導﹐以及人承負責任﹐完成工作。聖經是上帝的話語﹐也是人的書寫記錄,兩者兼備。
— 約翰·麥靳磊博士
聖靈使用不同的生活環境﹐不同個性的人﹐不同的文字語句﹐和每個人不同的歷史背景﹐為的是要凸顯﹐並且清楚明確表達聖經書卷的原作者要傳達的獨特重要真理。因此整本聖經從頭到尾﹐我們都看到這些作者們的個人恩賜﹐歷史背景﹐和知識經驗如何在其中穿插交織;但是同時﹐我們也看到聖靈的獨特運作﹐如何引導那些作者們使用上帝為了預備他們完成所托付的﹐而給予他們的個人不同恩賜﹐如此集合成一整本上帝所啟示的書﹐也正是上帝所要的﹐其中包括有文學典籍﹐歷史記錄﹐以及所有作者們切心努力要表達的。聖經書寫的過程顯示﹐這是上帝的督導和啟示﹐但也沒有破壞聖經作者們獨特的個性和他們特有的歷史背景。
— 托馬斯·耐托思博士
可能除了第2和第3章中的書信之外,上帝向約翰啟示了異象,而不是啟示了他實際要寫下來的話語。一般來說,約翰使用自己的話寫下他看見的異象。所以在這方面,啟示錄很像約翰福音。
首先,約翰觀察耶穌生平的事件,後來他在他的福音書中記載了這些事件,所用的方式是為了滿足他讀者具體的需要。約翰以同樣的方式,觀察他在啟示錄中記載的異象,然後寫下他的這卷書,真實記錄了他的經歷。正如我們即將要在這些課程中看到的那樣,約翰在啟示錄中按照滿足他原本讀者需要的方式,選擇和安排材料。
和其餘的聖經書卷一樣,啟示錄是上帝默示的。聖靈監督約翰的工作,使他所寫的每一樣東西都是真實和具有權柄的。但是,正如我們在貫穿這些課程中看到的那樣,約翰仍然是一個主動、有思想的作者。可能除了第2和第3章中的書信之外,約翰並沒有從耶穌那裡領受逐字逐句的口授。他有責任把回想起他所見的異象,加以理解,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
我們已經看了約翰寫啟示錄時身處的地點和經歷,現在讓我們來看他寫啟示錄時的時間。
時間
福音派的解經家一般會認定啟示錄成書兩個可能時間中的其中一個:不是在較早的羅馬皇帝尼祿時期,就是在較晚的羅馬皇帝多米田時期。我們要來看這兩個時間,首先是尼祿的時期。
尼祿
羅馬皇帝尼祿作王的時間是從主後54到68年,支持啟示錄寫作時間是在尼祿時期的歷史學家,傾向把這時間放在他統治的後期。在尼祿的早期,富有才幹的顧問對他發揮了很大的影響力,但隨著時間過去,他的統治急劇墮落。尼祿臭名昭著在於他把主後64年的羅馬大火嫁禍於基督徒,使用這種指控作為大批逼迫羅馬信徒的借口。
第一世紀的中期﹐羅馬尼錄皇帝主要以基督徒為替罪羔羊﹐進行迫害。大火始於羅馬城﹐原來人們就都知道尼錄皇帝的都市重整計劃﹐可是當大火嚴重蔓延﹐而後軍隊前往清理﹑夷平一些建築物﹐有些人覺得這樣大規模的毀壞實在不必要﹐而且他們都被都市重整受到影響﹐覺得這都是皇帝的錯﹐於是醞釀要推翻他。尼錄身受威脅﹐急於找人來替罪﹐就把火災歸罪於基督徒﹐說他們是這場災害的幕後主導者﹐於是對基督徒開始施行各樣的酷刑迫害。
— 詹姆斯·史密斯博士
把啟示錄的成書時間定在尼祿統治後期的論證,建立在至少三方面的咨詢之上。第一個主要的證據是約翰所指的七位王。
在啟示錄17章,約翰描述了一隻有七頭十角的朱紅色的獸。在9到11節,他說這七頭代表七位王。大多數的解經家同意這七位王是羅馬皇帝。尤利烏斯凱撒有時被算作是羅馬的第一位皇帝。接續他的是奧古斯都,提比裡烏斯,卡裡古拉,克勞狄烏斯,尼祿和加爾巴。實際上,我們在啟示錄17章10節發現這個細節,就是當約翰領受他的異象,寫下啟示錄時,羅馬的第六位王在位。所指的這一點讓許多解經家得出結論,認為約翰的啟示錄是在尼祿作王期間寫成的。
支持約翰在尼祿作王期間寫下啟示錄的第二個主要論據,出自約翰對猶太人聖殿的提法。具體來說,約翰在啟示錄11章提到聖殿,一些學者把這解釋為,是表明啟示錄成書時,耶路撒冷的猶太人聖殿還在。但是,歷史記載耶路撒冷的聖殿在主後70年被毀,就是尼祿統治結束的兩年之後。所以,如果在啟示錄成書的時候聖殿仍在,那麼極有可能的是,啟示錄寫成於尼祿統治的期間。
把時間指向尼祿時期的第三個因素,就是約翰是在一段[逼迫]的時期中寫作的。啟示錄經常提到這個事實,就是約翰的讀者在受苦。我們可以在啟示錄1章9節,2章9, 10和13節,6章9節,20章4節看到這一點。正如我們已經說過的,尼祿以推動逼迫基督徒而臭名昭著,他不是唯一這樣做的羅馬皇帝,但他是第一位明目張膽這樣做的,即使他的逼迫一般來說只是局限於羅馬的周邊地區。
從公元54到68年在位統治的羅馬尼錄皇帝是個相當殘暴的君王﹐他以不同方式逼迫許多人﹐因此聲名狼籍。例如他殺死自己家裡的一些成員﹐也可能是第一個出手迫害基督徒的羅馬皇帝。他到底作了那些事﹖有個古歷史學家塔西陀告訴我們﹐有些羅馬的基督徒是全身被塗上柏油﹐當作燈柱來燒死﹔有些是被野獸皮包裹著﹐當作食物﹐丟給動物們食用﹔還有些是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 布然敦·考威博士
雖然沒有具體的歷史證據表明,在尼祿之下的逼迫擴展到了羅馬以外,波及帝國的其它部分,但是我們不能排除這種可能性。所以,這也可以被看作是支持啟示錄成書的時間是在尼祿的統治時期。
但是,雖然認定這時間是在尼祿統治時期的論證有一些道理,但卻不能完全說服人。實際上,已經有人提出一些針對這些論據的反對意見。
首先,尤利烏斯·凱撒實際並不是一位皇帝,他的繼任人奧古斯都是第一位宣稱擁有這稱號的人。這樣尤利烏斯·凱撒可能就不是啟示錄17章9到11節提到的那七位王中的第一個。
第二,正如我們已經看見的那樣,啟示錄11章提到了聖殿。但是在啟示錄11章1和2節約翰被告知,這殿除了外院,都要被保護起來不給外邦人進入。與這形成對比的是,在馬太福音 24章1和2節,耶穌已經親自預言耶路撒冷的聖殿要 被外邦人摧毀。所以,很難肯定啟示錄11章指的是在主後70年被毀的聖殿。
第三,雖然有可能尼祿的逼迫傳到了小亞細亞,但卻沒有歷史證據表明這實際發生了,所以很難把約翰關於基督徒受逼迫的描寫直接與尼祿聯繫起來。因為有像這樣的一些難題,多數的福音派選擇相信啟示錄有更晚的成書時間。
我們現在已經看了尼祿時期成書時間的論證,讓我們來看認為約翰在多米田統治期間寫下啟示錄的證據。
多米田
支持啟示錄成書時間較晚的學者,傾向把這時間放在羅馬皇帝多米田統治時期,他在主後81年至96年作王。至少可以舉出四個因素,支持啟示錄的這成書時間。
首先,幾位初期教父表明這卷書是成書於這段時間。例如,初期教父愛任紐在他的著作《反異端》卷5,30章,3段中記載說,啟示錄是「多米田統治即將結束時」寫成。之前在這一課我們提到愛任紐是坡旅甲的門徒,而坡旅甲又是使徒約翰的門徒。所以我們很有理由相信他在這個問題上的見證。
這個日期也與二世紀初一些教父,如亞歷山大的格利免的見證吻合,格利免暗示說在多米田死的時候,約翰被釋放結束流放被擄的生涯。
支持成書時間是在多米田統治期間的第二個因素,就是一些解經家用來支持成書時間是在尼祿統治時間同樣所指到的七位王。 正如我們已經看到的,約翰在啟示錄17章9到11節解釋說,那朱紅色獸的七頭是七位王。支持成書時間是在多米田統治期間的人論證說,所有七位王都被描述成是嚴厲逼迫教會的人。所以他們不是把所有羅馬皇帝計算在內,而是只算那些以明顯方式逼迫教會的皇帝。
按此計算,卡裡古拉是那第一位皇帝,他從主後37年到41年作王,第二位是克勞狄烏斯,從主後41年到54年作王。尼祿是第三位,從主後54年到68年作王。接在尼祿之後的三位較不重要的皇帝忽略不計,因為他們沒有明顯參與對教會的逼迫。第四位逼迫教會的皇帝是韋斯帕西安,此人在主後69年到79年之間作王。第五位是提多,他在主後79年到81年間統治。第六位,啟示錄可能就是在他統治期間寫成的,是多米田,他從主後81年到96年間作王。
指向多米田統治期間啟示錄成書的第三個因素,就是對基督徒的逼迫。
多米田是維斯帕先的兒子﹐提多將軍的兄弟。我們要知道﹐公元70年摧毀耶路撒冷城﹐就是維斯帕先和提多所做的﹔他們竭力清除早期猶太教的領導階層﹐無休止的追捕猶太人﹐一直到馬賽大﹐並且在公元72年﹐襲擊攻佔馬賽大﹐大量掃除猶太激進份子。因此我們可以說這個家庭成員不會對猶太人友善。因此,成為皇帝的多米田會,迫害他認為是一個從猶太教分裂出來的支派﹐並沒什麼出人意料的地方。雖然那些逼迫似乎是零星的﹐不是有系統的進行﹔多半是區域性的﹐而不是遍及整個羅馬帝國﹐可是,逼迫仍然是非常嚴厲惡毒的。
— 本·韋瑟林敦博士
多米田迫害所有的人,為此人們非常的憎恨他﹐以致他過世後﹐原本是因他的名而建的劇院或是競技場﹐人們卻因為憎恨﹐而把他的名字從那些建築物塗抹掉﹐這樣的情況遍及整個羅馬帝國。為什麼他招致人民這樣的怨恨﹖因為他對於任何可能的敵對都加以鎮壓和掃平。
— 布然敦·考威博士
多米田對猶太人的逼迫﹐遠甚於對付基督徒﹐但是無論如何﹐他對待兩個群體都是一樣殘暴﹐正因為如此﹐那些認為啟示錄是第一世紀末期寫成的人﹐會感覺啟示錄裡所提到的獸﹐事實上就是指多米田這個人。他真的比尼錄更加瘋狂﹐是有目共睹的顛狂﹐他的一些可怕習性﹐例如喜歡看女人和侏儒們的格鬥﹐或是捕捉一些昆蟲﹐然後用針不斷戳刺蟲身。這些都是他身旁的人看到﹐而記載下來的。最後他被謀殺而死﹐是一個他之前的奴隸﹐回來看到有機可乘﹐遂而下手。他在許多方面呈現出極端的君王神智不清。
— 詹姆斯·史密斯博士
根據許多歷史學家的看法,多米田比任何以前的皇帝更廣泛地在羅馬之外的地方逼迫教會。例如,羅馬的格利免在主後 96年寫信給哥林多人,講到臨到他們身上的突然和反覆臨到的災難與不幸。這些「災難與不幸」表明了在多米田統治期間更系統化的逼迫。據記載多米田懼怕基督降臨,有記載說他甚至處決了他自己的表弟,羅馬執政官弗拉維烏斯·克勒蒙斯,因為弗拉維烏斯是一位基督徒。
表明多米田期間成書的第四個原因,就是多米田要求人崇拜皇帝。
我們也知道﹐到了多米田皇帝時代﹐對於君王的崇拜已經相當的普遍。崇拜皇帝的習俗可以追溯到奧古斯丁皇帝的初期﹔但那時﹐是在君王過世之後﹐才讓人民將他神格化﹐加以敬拜。可是到了第一世紀末期﹐人們必須敬拜還活著的君王﹐例如多米田本人﹐他要百姓們在他還活著的時候就敬拜他﹐好像敬拜神一樣。他可以到處喧嚷著﹕你們只需要拜我﹐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上帝。那口氣﹐就像約翰福音最後﹐多馬對耶穌的呼叫﹕我的主﹐我的上帝﹔也是啟示錄多次對於耶穌的稱呼。因此﹐看起來啟示錄是書寫於君王崇拜相當盛行的時候﹐也使得書裡所提到的那些教會所在地﹐小亞細亞的基督徒因此而受到逼迫。
— 本·韋瑟林敦博士
崇拜皇帝的主題在啟示錄幾個部分中出現。例如啟示錄17章9到11節代表那七王的獸,也在啟示錄13,14和16章要求人來拜它。這個主題可能表明,啟示錄是在羅馬皇帝要求基督徒拜他的時期成書的。
沒有證據表明尼祿要求人來拜他。但是多米田清楚地提出這樣的要求。每當基督徒拒絕承認他宣告自己是「神和主」時,就遭遇他的虐待。多米田所有的書信都用這句話起頭,「我們的主和神下令」。他要求他的臣民以同樣的方式稱呼他。他也把他自己的黃金和白銀雕像放置在供奉羅馬諸神的殿中。
但是認為約翰是在多米田期間寫書的觀點也有它的弱點。例如約翰從未說過17章中的七王是大大逼迫教會的人,而且他從未提到耶路撒冷實體的聖殿在主後70年被毀的事,而這是到了多米田統治期間已經發生的事。
的確,我們無法完全確定地指出使徒約翰寫作啟示錄的精確時間,但看起來支持這是寫於多米田統治期間的觀點得到更多支持。支持這種觀點的解經家通常認為這時間是在主後95年前後,在多米田人生即將結束的時候,就在約翰從拔摩島得釋放之前。
在這幾課中,我們的解釋裡沒有一樣是依賴和建構在啟示錄精確成書的時間之上的,我們倒是要關注這個確定的事實,就是它是在第一世紀後半部分某個時間段內成書的,在耶穌基督的跟隨者們因著他們的信仰遭受逼迫,受到壓力要崇拜皇帝的時候寫成的。
在察看了啟示錄的作者和成書時間之後,讓我們來討論它的原本讀者。
作者
約翰清清楚楚是給在小亞細亞的七家教會寫了啟示錄,這個地區是現在土耳其西部的一部分。這些教會位於以弗所,士每拿,別迦摩,推雅推喇,撒狄,非拉鐵非和老底嘉這幾座城市。每一家教會都按照它的情況受到鼓勵,必要時受到責備。
啟示錄的中心主旨﹐ 其所要傳達的信息﹐就是讓七個教會知道他們在基督裡的位份。如同基督的受難和得勝﹐ 他們也會跟著受苦並且得勝。這個主體貫穿整本啟示錄。其次﹐ 他們需要相信依靠上帝、 基督和聖靈的主權。基督是曾受死又復活的﹐所以祂現在是征服一切的英雄﹐祂是得勝的獅子﹐是凱旋榮歸的得勝者﹐祂已經征服那惡者﹐祂是掌權者。上帝﹐基督和聖靈都是掌權得勝的﹐所以教會可以在面對各樣患難﹑試煉﹑逼迫和虛謊教導中﹐安息在上帝的權柄裡。他們一定要倚靠上帝﹐因為他們要承受極大的逼迫﹐嚴重的試煉和試探﹐這些情況都會使得他們轉而去拜偶像﹐屈服於世界的體系。然而他們最重要的是﹐需要專心倚靠上帝全權的膀臂。
— 本傑明·格萊德博士
歷史學家和啟示錄這卷書本身解釋說,生活在這些城市的基督徒面對各樣的試探和壓力,要他們離棄真正的基督教信仰。像歷世歷代許多基督徒一樣,他們感受到壓力,要在他們的信仰上作出妥協。
新約聖經的作者們給予我們許多實際的勸告﹐讓我們知道怎麼應對生活中碰到的試煉和苦難。在啟示錄我們也看到這些教導﹐鼓勵信徒要克服那些艱難﹐面臨著要否認與基督的關係﹐在商業經濟上妥協﹐在性關係純潔等等都有試探時﹐要怎麼持守對基督的忠誠與信靠。在啟示錄這卷書﹐還有新約其他書卷都提到的﹐幫助我們在面對苦難時﹐仍然能持守信心的一些教導﹐ 首先就是與其他信徒的團契﹐這樣相聚交誼的重要性﹐不只是為一起敬拜上帝﹐也是互相勸勉鼓勵扶持﹐以及分享供應經濟上彼此的需要。上帝的子民這樣的相聚團契會給信徒帶來所需的安全感。其次﹐我們在啟示錄也看到一些悲歎哀求的詩歌﹐就是那些在舊約﹐特別是詩篇一直重複的哀歎﹐例如耶穌在十字架上引用詩篇22篇的經文﹐還有啟示錄裡所復誦的﹐主啊﹗還要多久﹖殉道者受苦的時光還有多久﹐主﹐你何時再來﹐拯救你的子民﹖哀歌的內容是關乎公義﹐我們也知道公義是根源於上帝的性情﹐因為主是公義的。我們會質疑不公正的環境﹐ 也渴望祂的大能拯救﹐使我們得著釋放。因此﹐我認為﹐對於上帝的百姓而言﹐面對試煉﹑苦難和試探時﹐信徒的團契相交和悲歎哀求的表述﹐是兩個極其實際的幫助。
— 貴葛·派銳博士
小亞細亞的教會面對許多壓力的來源,要他們在信仰和行為方面妥協。但為了我們這一課的目的,我們要關注他們處境特有的四個問題。
第一,異教的行業公會給基督徒施加壓力,要他們敬拜假神。在第一世紀小亞細亞到處都有行業公會,這些是為經濟目的組織起來的勞工和專業人士團體。每一個人,包括基督徒在內,如果想在他們的社區內做大生意,就需要加入這些行業公會。這種社交習慣給跟從基督的人帶來一個嚴重挑戰,因為每一個公會都有一位保護神,公會的成員要向那位神祇表示效忠。拒絕向一個公會的保護神表示效忠的基督徒,常常被排斥不得與公會會員做生意。
妥協的第二個壓力,來自在第一世紀散佈在小亞細亞的猶太人群體。在大部分情形之下,羅馬帝國之內各種宗教信仰只能在它們起源的國家內讓人們相信和實踐。這條法律的一個明顯例外就是猶太教。猶太教會堂在小亞細亞最大的城市內開展活動。一開始的時候,羅馬人把基督教信仰看作是猶太教的一個分支,結果就是基督教信仰可以合法地在整個帝國之內讓人遵行。但隨著猶太人開始把自己和基督教的信徒分別出來,基督教就在帝國的大部分地區失去了合法地位,使基督徒落在政府懲罰與逼迫的危險之中。結果就是,基督徒感受到壓力要奉行猶太教,甚至要放棄他們對基督的信仰。
要人妥協真正的基督教信仰的第三種壓力來自羅馬政府,羅馬政府要求基督徒拜皇帝和羅馬的諸神。因為猶太人群體排斥基督教會,政府要求基督徒參與對羅馬諸神的集體敬拜,在多米田的時候,這甚至包括承認皇帝是眾神中的一位。如果基督徒拒絕參與這種偶像崇拜,他們就會被控告是無神論 — 這罪行有嚴重的後果,甚至可能導致被處決。許多基督徒為了保護人生安全,受到壓力要參與這種虛假的敬拜。
讓人難過的是,除了來自教會外要人妥協的壓力,第四種壓力實際上是來自背道的基督徒。聖經沒有給我們很多關於小亞細亞教會問題的細節。但是在啟示錄第2和第3章給教會的信中,確實列舉了基督徒群體內部的人造成的幾件具體麻煩的事。例如,啟示錄2章14節提到巴蘭邪惡的教導。啟示錄2章6和15節譴責了一群稱為尼哥拉一黨的人。啟示錄2章20節提到一位名叫耶洗別的女性的假先知。
而且這些背道的基督徒看來是給其他基督徒施加了壓力,要他們加入其虛假的做法。但並不是所有背道的基督徒都加入了這些異端派別。一些人就是很簡單地放棄了他們的信仰,加入他們周圍的異教信仰。關於這一點的一個有意思的記載,是來自小皮裡紐,他在主後111年到113年期間擔任本都和庇推尼的總督。
請看皮裡紐給羅馬皇帝圖拉真的信寫了什麼:
被告密者點名的其他人宣稱他們是基督徒,但然後又否認,斷言說他們曾經是,但現在不再是了……一些人早在二十五年[前]曾是。他們都敬拜你的像和其他諸神的雕像,並咒詛基督。
歷世歷代的基督徒都面對壓力,驅使他們要在思想、言語和行為方面對基督的忠誠作出妥協。在世界的許多地方,基督教目前仍被視為是一種非法的宗教信仰。忠心的信徒不得不秘密聚會 — 冒著被捕的危險,在一些情形裡甚至被殺。也有來自理性方面的壓力。世俗的學者、朋友和家人經常譏笑基督教信仰,說它是一種無知的宗教,與現代科學有許多矛盾。也存在著為了生意上取得成功,或者為了避免在社會上受到不公待遇,我們的行為和信念就要向壓力妥協。其實,啟示錄這卷書恰好講到了這樣的情況處境。它的信息十分明確,就是耶穌基督是至高的君王,祂最終必定要再來,在一切事情上伸張正義。當祂這樣做的時候,祂必定要賞賜每一個愛慕祂、對祂保持忠心的子民。
瞭解了啟示錄的這種歷史背景之後,我們準備來探索它的神學背景。
廣泛來講,啟示錄證實了聖經中每一卷在它之前就成書的神學。約翰廣泛依靠之前的聖經作品,期望他的讀者也熟悉這些作品。
我們可以用很多方式來描述啟示錄的神學背景,但是在這一課我們要聚焦在它最中心的概念上:第一,聖經末世論,或末後日子的教義;第二,聖約的概念;第三,聖經先知的角色。讓我們首先來看末世論的教義。
末世論
在約翰的時候,初期教會正經歷極大的張力,因為耶穌還沒有再來完成祂的工作。耶穌在地上事奉期間,已經通過開啟上帝在地上國度的最後階段,開始把救恩帶給萬民。但是到了約翰寫啟示錄的時候,耶穌已經離開半個世紀了,一些基督徒開始懷疑祂到底還回不回來。所以約翰寫作的一個原因,就是向讀者保證,耶穌正在努力建造祂的國度,祂肯定要在將來再來,成就聖經所作關於祂的每一個應許。換言之,約翰寫書是要解釋聖經末世論的教義 — 聖經對末日事件的教導。
末世論這個術語是指對末後時期的研究,或者對末後之事的研究。它出自新約聖經希臘文ES-kah-tos這個詞,通常的意思是指「最後」。傳統上「末世論」這個術語主要是指聖經對基督再來的教導。但更近代的聖經學者已經使用「末世論」這個詞,來指對從基督第一次來到祂再來之間整個時期高潮性特徵的研究。這種對末世論更廣泛的看法對應了這個事實,就是像希伯來書1章 2節和彼得前書1章20節這樣的經文把整個新約時期說成是末世,最後的日子和時期。
有些神學家把基督第一次降臨世上與再次來到之間的這段時期﹐稱為末後的世代。他們之所以統稱這段時間為末期﹐因為基督第一次的來到﹐乃是末後世代的啟始﹐所以神學家們有時稱這是開啟的末世論﹐或是已經開始﹐尚未成全的末世。基督在他第一次來臨時﹐在十字架上絕對的得勝﹐以及復活的確據﹐成為對我們的保證﹐就是那些最後的應許必然都會實現。我們雖然還沒有經歷那些應許的全然實現﹐我們也尚未得著榮耀﹔但是當基督首次來到﹐在十字架上成就的救贖﹐使得這個結果是肯定而確保的。那些結局不是尚待辯論﹐待價而沽﹐或是在上帝的旨意裡還不明確,而是確定的。因此,在上帝的救贖計劃開展時﹐有些是信徒還沒有經歷到的﹐但是當基督在十字架上得勝的那一刻﹐或者說是他復活的確據﹐就確保那必然的最後結果了。因此神學家們基於這個主要原因﹐認定基督第一次來臨和再次來到的救贖關聯特質﹐而將這段時間總稱為末世。我們正處於這個末後的時段﹐是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得勝帶來的結果。
— 羅伯特·李斯特博士
從舊約聖經的教導開始來瞭解新約聖經作者是怎樣理解末後的日子,這對人會有所幫助。舊約先知預言將來的彌賽亞或基督要終結外族統治的暴政,引入上帝在地上的國度。
我們看但以理書 2章 44節:
當那列王在位的時候,天上的上帝必另立一國,永不敗壞;也不歸別國的人,卻要打碎滅絕那一切國,這國必存到永遠。(但以理書2章44節)
但以理在這節經文中教導,上帝的國要擊碎敵對的國和王,建立上帝在全地之上的永遠的統治。在但以理書 7章13和14節,先知繼續說這樣的國度要通過人子,那也被稱為彌賽亞或基督的作為帶到世上。
像但以理書的那些預言性經文使得第一世紀的猶太人神學家把歷史劃分成兩大世代:罪、苦難和死亡的現今世代或這個世代;以及將來世代,那時上帝要完全摧毀祂的仇敵,最終祝福祂的百姓。
在但以理之後的幾個世紀當中,以色列繼續與異教的帝國和外族的君王爭戰,猶太人神學家越來越盼望彌賽亞的到來,結束現今世代,引入那將來世代。
顯然的﹐當上帝在舊約時代與祂的子民同工時﹐總是讓他們帶著盼望﹐期待那將要來的君王﹐那要來的彌賽亞﹐最後的大祭司﹐最後的末世先知﹐最後的大君王。整本舊約都是在期盼這個人物﹐或是這個事件的來到。因此我們發現﹐到了新約時代﹐新約聖經的作者們震驚的發現﹐在他們生平裡﹐所目睹面對的事實﹐正是整個舊約所期盼事件的成就。因此新約不是暗示﹐而是清楚顯示﹐世界的歷史乃是分成兩個部份﹕帶著期盼的世代﹐ 和成就應驗的世代。
— 大衛·伽拿博士
耶穌本人在祂的傳道中,經常使用這種基本的兩個世代的歷史觀。例如祂在像馬太福音12章32節,馬可福音10章29和30節,以及路加福音20章34和35節的地方,講到現今世代和將來世代。但耶穌也引進了對這兩個世代的一種新的視角。一方面,祂繼續把將來世代看作是將來的事情,但另一方面祂也講到,就在祂自己的日子上帝的國度來到了。換言之,祂教導說,在祂的日子,歷史的兩個世代開始重疊。將來世代已經開始,雖然現今世代或這個世代還沒有結束。按照耶穌的教導,信徒已經生活在上帝的國度裡,已經享受它的許多福氣。
請聽耶穌在馬太福音12 章28節的話:
我若靠著上帝的靈趕鬼,這就是上帝的國臨到你們了。(馬太福音12章28節)
耶穌勝過魔鬼的勢力,這證明了祂已經開始、開啟上帝在地上國度的最後階段。
新約有好幾處經文講到末後的世代﹐而且這些經文的上下文都顯示末世已經在第一世紀時就開始了。例如彼得在使徒行傳1章17節﹐引用約珥書所說的﹕「在末後的日子,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 他在講的是五旬節那天所發生的那些事情。因此,早期的基督徒理解到一些現今的基督徒所遺忘的事實﹐那就是上帝的國度不只是將來的﹐也因著那要來國度的君王已經來到﹐未來已經進入歷史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讀到新約裡這樣的經文﹐例如加拉太書1章4節講到﹐他要救我們脫離這罪惡的世代。或是哥林多前書2章9-10節﹐保羅在那裡說道﹕「上帝為愛他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只有上帝藉著聖靈向我們顯明瞭。」還有哥林多後書﹐和以弗所書1章﹐ 保羅用了一個詞語﹐在商業文件上﹐其意思指的是首期付款。他說我們已經藉著領受聖靈﹐ 而得著我們未來產業的首期付款了。我們已經預嘗未來世界的樣式﹐因為我們不只是期待一個未來的復活﹐或是未來的彌賽亞﹐未來的君王﹐而是期待一個已經來過的君王要再次來到﹐他已經從死裡復活了﹐就我們而言﹐因為已經有所預嘗﹐我們必須活得像將來世代的子民﹐要在現今世代就活出將來世代的樣式﹐也讓這個世界預先領受到天國到底是什麼樣的情況。
— 柯瑞格·凱納博士
貫穿基督在地上事奉期間,上帝正帶來對祂仇敵的最後擊敗,以及對祂百姓的最終祝福。祂的國正衝進這個邪惡的世代,這國正在拯救上帝的百姓,確保他們將來要得著祝福。正如我們剛剛在馬太福音12章28節看到的,這種拯救在基督的時候就開始了。我們在像路加福音16章16節,17章 20和21節,約翰福音3章3節這樣的經文裡看到這同樣的主題。在目前的時候,這國繼續增長,正如我們在馬太福音13章24 到30節,36到 43節,以及路加福音19章 11到27節看到的那樣。這國要在將來,基督再來的時候得以完全或圓滿,正如耶穌在像馬太福音16章 27,28節,24章44到51節,以及25章 31到 46節這樣的經文裡教導的那樣。
這種兩個世代的末世論觀點,在使徒保羅的作品中特別明顯。一方面他證實這個罪與死的現今世代仍然存在,例如他在哥林多後書4章4節,把撒但說成是這世代的神(新譯本)。他在哥林多前書1章20節講到異教哲學家時,說他們是今世的辯士。而且保羅使用了後來的世代這樣的說法來指最後的審判和祝福要臨到人類的將來世代。我們在像以弗所書2章7節,提摩太前書6章19節的地方看到這一點。他在以弗所書1章21節明確把這兩個世代進行了對比。
另一方面,保羅也教導說將來的世代在某種意義上已經來到。例如在哥林多前書10章6節他寫道,各個世代的應驗已經在基督裡來到了。在歌羅西書1章13和14節,他說信徒已經被帶領進入到基督的國度裡。
耶穌和保羅教導的末世論觀,有時被稱為是開啟的末世論,因為它說將來的世代已經開始,或已經被開啟了,但還沒有完全臨到。耶穌在祂第一次降臨期間開啟了上帝的國,但是祂沒有完全廢除掉這個現今世代。自從那時候以來,兩個世代的各個層面已經彼此並列共存。結果就是,信徒已經經歷到將來世代的一些祝福,但直到耶穌再來,將來的世代圓滿時,我們才會經歷到它所有的福氣。
按照那時猶太人的末世論,當彌賽亞或基督應該引進新的世代時候,祂要戲劇性地以高潮終結這個罪與死掌權的現今世代。但是,耶穌沒有這樣做,這就讓很多人懷疑祂到底究竟是不是真的彌賽亞。這是為何新約聖經的作者們花了很多了精力,解釋上帝的國度是按著不同階段來實現的原因之一。不錯,這個變化是令人吃驚。但是,耶穌大能的神跡和真實的見證足以能夠證實,祂正是在宣講真理,上帝其實就是刻意用似乎這種出人意料的方式將祂的國度帶入這個世界。基督再來的時候,這邪惡的世代要全然終結,將來的世代要帶著它一切完滿的豐盛臨到。直到那時,兩個世代的各個層面彼此將並肩共存,彼此重疊。
那麼,約翰寫啟示錄的時候,這種末世論的觀點對他有怎樣的衝擊呢?為什麼這種具體的神學觀點對他和對他的讀者來說如此重要?
在約翰寫啟示錄的時候,小亞細亞的眾教會正面一種在他們信仰方面看似相互矛盾的地方,活在與其掙扎之中。一方面,他們相信上帝在歷史上作王,基督已經勝過目前這個邪惡的世代。耶穌已經來拯救所有相信祂的人,以此應驗了舊約聖經的盼望。
但是,另一方面,小亞細亞的教會要面對這個現實,就是邪惡在他們的世界裡大行其道。結果就是他們要面對一些非常艱難的問題,比如:「如果救恩已經在基督裡臨到,為什麼世界仍然在試探基督徒去犯罪?」 「如果基督已經作王,祂為什麼不救我們脫離對我們的逼迫?」當然還有其他的問題,比如:「所有這些試煉什麼時候會結束,它會怎樣結束?」 而這些問題以這樣那樣的方式,都與末世論相關。它們正是啟示錄這卷書要回答的這類問題。
約翰清楚知道由於新約聖經對末後日子展望帶來的張力。他寫啟示錄的其中一個目的,就是幫助基督徒面對這個張力。在他寫的這卷書中,他一貫地鼓勵讀者在兩方面得勝的光照下看待這種張力。第一,他呼籲他們注意耶穌已經取得的對現今世代的勝利。
基督通過祂的受死、復活和升天,已經為每一個真正相信的人牢固得著內在、靈裡的得救。像啟示錄1章18節的地方慶祝了這種起初的得勝,在當中基督宣告祂已經從死裡復活,不再死,5章和12章也慶賀這得勝,反覆講到基督通過祂的受死與復活得到的權柄和能力。
約翰強調的第二個得勝,是基督再來時要取得的最終勝利 — 這得勝要導致上帝仇敵完全被摧毀,萬物都要得到更新。這種最終的得勝表現在像啟示錄1章7節,貫穿在19和22章的地方。
約翰要他的原本讀者知道,耶穌基督確實已經就像舊約聖經預言的那樣,擊敗了罪惡、苦難和死亡的權勢。約翰以此為基礎,也鼓勵他的讀者去相信,耶穌要再來完成上帝的審判和拯救。
我們要來思考﹐上帝國度為何有這樣未曾預期的延遲﹐這種情況如何影響啟示錄原本的讀者和聽眾們﹐如何影響那些人生命的展望。基督已經升天﹐ 福音書見證了這個事實﹐使徒們也見證這點﹐福音書的一些事件﹐以及使徒保羅也被認為有提到基督快要再來的事情﹐因此那些第一世紀的基督徒也公開宣稱基督是主。然後,開始經歷逼迫﹐苦難﹐甚至日常生活的艱難﹐經濟上的劇變﹐被排擠﹐他們不禁懷疑﹐耶穌再來的應許是否是真的﹖還是不可能實現了﹖
這是關乎他們要如何響應目前的情勢﹕他們必須在信心裡穩妥站立。知道基督已經克服一切困難﹐並且得勝。而且正如啟示錄第4和第5章所顯示的,上帝正在至高寶座上全權掌管整個宇宙。從這個寶座上﹐上帝治理一切。所有事情的發生都在祂的能力掌管之內﹐也是出乎祂的旨意﹐祂的允許﹐也是祂主動能控制的。因此,祂是要藉著第一世紀的基督徒所承受的苦難和他們在信心裡堅忍持守﹐讓人們因為看到這堅忍信心的見證﹐而被吸引﹐來歸向得勝的基督。
— 麥克爾·葛羅道牧師
我們心中有了對末世論的這種認識,就準備好了看啟示錄神學背景的第二個方面:聖約這個聖經概念。
聖約
雖然 「聖約」或「約」這個詞在啟示錄這卷書中僅僅出現了一次,但是舊約聖經的聖約概念在某些非常重要的方面影響塑造了這卷書。它設定了上帝百姓對他們在上帝國度中生活當有的基本期望,它應許他們將來要得拯救與祝福。它鼓勵他們克服他們面對的各樣攔阻。為了幫助我們認識到聖約這個重要的概念在啟示錄這卷書中所起的作用,回顧這個概念是怎樣貫穿聖經發展起來的,這對我們會有幫助。
雖然上帝的每一個聖約都有它自己獨特的特徵,但上帝所有的聖約都有一種三重模式的特徵。第一,每一個聖約都證明上帝對祂百姓極大的恩慈。第二,上帝期望祂的百姓要有忠心,以此作為對祂恩慈的感恩回應。第三,上帝通過建立一種後果的公義體系規範祂的國。具體來說,忠心順服的人得祝福,不忠悖逆的人得咒詛。
在好像撒母爾記下7章1到17節,詩篇89篇和132篇這樣的經文提到的大衛之約中,上帝建立大衛的王朝,作為祝福和審判祂百姓的管道。大衛的子孫是上帝的附庸王,在上帝面前代表全國。就像在所有其祂的聖約中一樣,上帝顯明恩慈,期望人忠心,提醒大衛的家祂祝福或咒詛的後果。但後來在以色列的歷史中,大衛的後裔如此大大失敗,以致以色列整個國家落在上帝的咒詛之下被擄。
但就在被擄期間,以色列的先知預言說,在末後的日子上帝要通過大衛一位公義子孫更新祂的聖約。先知耶利米在耶利米書31章31節說,這個更新是一個新約。
根據新約聖經,基督是成就這新約的那位大衛偉大的子孫。耶穌基督是上帝地上國度的君王。上帝這位至高大君王,已經與耶穌和祂的教會立約。在耶穌裡上帝最大的恩慈顯明出來。基督代表我們親自遵守了忠心的一切要求。當祂代替我們死的時候,祂承受了聖約直到永遠的咒詛。祂在第三天復活,與祂的百姓分享上帝聖約的永遠祝福。祂要再來在更新的受造界中,給祂百姓帶來上帝最大的祝福。
上帝的聖約子民總是包括忠心和不忠心的人。在基督再來之前情況都是這樣。在亞當和挪亞的日子,世界的人口包括相信和不信的人,在亞伯拉罕、摩西和大衛的日子,上帝特別國民的情況也是如此。就連新約教會也是相信的人和不信的人混雜。
一些人對基督有真正的得救信心,但其他人沒有。所以當約翰為這小亞細亞的教會寫啟示錄的時候,他知道他原本的讀者當中只有一些人是真信徒。信徒在焦急等待上帝用祝福,作為對他們忠心的獎賞。但教會裡面的其他人在忠誠方面開始動搖,有落在受上帝咒詛的危險之中 。約翰回應這種情形,提醒他的讀者與上帝立約生活的實質是什麼。
在基督第一次和第二次降臨之間,我們生活在試驗期,我們內心真實的光景正在被顯露出來。完全信靠基督的人要領受祂聖約的祝福,但那些不如此行的人要落在祂聖約的咒詛之下。
請聽耶穌在啟示錄3章16節對老底嘉教會說的話:
你既如溫水,也不冷也不熱,所以我必從我口中把你吐出去。(啟示錄3章16節)
至少老底嘉教會的一些人有危險要離開基督的福音。所以,約翰警告他們,如果他們不保持忠心,他們就要遭受上帝聖約的咒詛。
這些嚴厲警告實際上是上帝把祂的愛加給祂百姓的體現,因為它們給了使徒約翰的讀者們有悔改的機會。實際上,貫穿啟示錄全書我們都看到上帝極大的恩慈,這恩慈是彰顯在祂對祂百姓的慈愛,耶穌為我們所作的犧牲,上帝國度的進程,以及彰顯我們在基督耶穌再來當中的盼望上。上帝如此愛我們,以致祂差遣祂的兒子為我們受苦,讓祂從死人中復活,使我們可以永永遠遠活在祂的國度裡。祂顯明的恩慈良善應該足以激勵我們向祂致死忠心,即使處在極大的苦難當中也當如此。
有了對末世論和上帝聖約這樣的認識之後,我們準備來看啟示錄這卷書神學背景的第三個方面:先知的角色。
先知
我們來思想先知的角色,首先,把他們比作是古代聖約使者;第二,是看他們先知工作潛在結果;第三,聚焦來看使徒約翰在啟示錄中是怎樣擔當先知的角色。讓我們首先聚焦來看聖經的先知,看他們是聖約使者。
聖約使者
我們已經看了聖經描述上帝與祂的百姓所立的約,就像古代君主之間的條約。所以在這一點上我們準備來看與之相關的觀點,就是像使徒約翰這樣的聖經先知,他們是作上帝聖約的君主使者或信使。
在古代世界,君主一般並不親自在他們遼闊的國中四處巡遊 — 至少不是固定這樣做。他們而是指定使者為他們巡遊。這些使者的工作就是鼓勵君主的附庸或僕人要履行他們條約的義務。使者主要是通過提醒附庸,如果他們效忠約的條款,他們就要得賞賜,警告他們如果違反這些條款就要受到懲罰,以此來鼓勵他們。
上帝以幾乎相同的方式,在舊約和新約時期都通常差遣先知作祂聖約的使者。祂命令他們向祂的百姓傳達具體的信息或預言。百姓順服的時候,先知就經常鼓勵他們,提醒他們繼續順服就要得到的賞賜。但是當百姓悖逆時,先知就通常警告他們,如果他們拒絕悔改,改變他們的道路,上帝就要對他們發出審判。
這些先知基本上就是聖約的律師。他們的職責就是執行耶和華對人的訴訟事宜。上帝子民在歷史各個世代都違逆了上帝﹐於是先知負責宣告﹐上帝的百姓不順服上帝﹐因此招致咒詛的臨到。但是,在咒詛之後﹐在訴訟之下﹐通常也有希望出現。主透過祂的先知提供關係重建的可能性﹐一個新的聖約﹐或是新的聖殿﹐或是剩餘子民的回歸﹐等等諸如此類的話語。
— 邁爾斯·佩爾特博士
正如之前我們在這一課講過的那樣,大多數當代基督徒把「預言」這個詞和預告將來聯繫在一起。但在聖經的世界裡,「預言」這個詞主要是用在上帝向祂百姓發出的信息,目的是為了鼓勵他們保持忠心。先知是上帝聖約的使者,他們提醒上帝的百姓有關他們聖約中的責任,以及他們行為的後果。
許多人認為聖經預言主要是預測未來﹐但這並不正確。預告未來雖然是一個重要部份﹐但是發出聖經預言的先知最為關注的,乃是上帝子民的道德本質﹐因為這個緣故﹐才會有預告話語的出現。也就是說﹐如果百姓們響應遵從上帝的指引﹐那麼未來就有盼望﹔若是不遵從﹐那麼未來就沒有希望。因此﹐聖經預言的目的是要呼求百姓們回歸﹐在生活上對上帝信靠忠誠。
— 約翰·奧斯沃特博士
當預言被用來鼓勵上帝的百姓採取行動時,它就不應當被看作是對將來絕對不變的預告,而是要把它看作是要施予的祝福或警告要發出的咒詛。如果百姓積極回應預言,他們就可以盼望得祝福。但是如果他們拒絕悔改,或者在他們的順服之中變得自滿,他們就要期望受到咒詛。
請聽上帝在耶利米書18章7到10節是怎樣說到預言的實質和目的的:
我何時論到一邦,或一國說,要拔出、拆毀、毀壞。我所說的那一邦,若是轉意離開他們的惡,我就必後悔,不將我想要施行的災禍降與他們。我何時論到一邦,或一國說,要建立、栽植。他們若行我眼中看為惡的事,不聽從我的話,我就必後悔,不將我所說的福氣賜給他們。(耶利米書18章7-10節)
上帝在這裡清清楚楚地說,預言是對將要臨到的災禍或福氣的宣告。但是領受這預言的人能影響預言如何應驗。人如果悔改,降災的宣告可能就要重新考慮,如果人開始犯罪行事,賜福的宣告可能就要重新考慮。
一開始這聽起來可能會很奇怪,但是,一旦我們明白先知是聖約使者,這就變得一清二楚了。上帝的約要求祂的百姓對祂忠心,為順服和悖逆都提供了後果。
有些人認為聖經預言的主要目的是預示未來﹐當然這是聖經預言的一部分﹔但是傳統上﹐許多人傳講的預言是包括預測未來和宣講該說的話。預測未來當然就是預示未來會發生的事﹐但是當你讀先知的話語時﹐會發現宣講當說的話﹐是一個重要組成的部份。因為通常他們說的很多話語﹐並沒有預告未來的性質﹐而是在質問百姓們犯罪﹐控訴他們不遵守上帝的律法﹐呼喚他們要悔改﹑回歸上帝。所以,我們可以說那是忠告勸誡的話語。而我本人也認為﹐就預言而言﹐其預測未來的本質是次要的﹐上帝透過那些古先知﹐例如阿摩司﹐以賽亞﹐何西阿等人說預言﹐其真正目的是要呼喚祂的百姓回歸﹐與祂的重新有合宜的關係﹔通常在這樣情況下﹐預告的話語也是附帶的﹐有條件性的。上帝向他們顯示﹐若是悔改﹐未來情況會是如何。事實上﹐上帝最後的目的是要百姓們成為公義的﹐因此祂才警告他們﹐如果不悔改﹐會招致什麼樣的結果﹔但是如果他們悔改﹐上帝就不會讓那些審判臨到他們。或者,在救贖的預言上﹐祂向人們顯示﹐如果你持續順服﹐或是歸向上帝﹐這就是未來的情形。因此,預言可以有負面的警示或是正面的激勵。要緊的是﹐我們要把預測未來和宣講上帝的話與結合起來﹐明白聖經的預言到底是什麼。
— 羅伯特·奇頌模博士
在這裡很重要的是要指出,有時候上帝確實要預言,讓祂的百姓得以一見一個確定的將來。其他時候祂是如此定意要讓預言按照說的那樣應驗,以致祂要行神跡確保祂的百姓如此行事,讓預言不折不扣得到應驗。在像這樣的時候,先知是明確表明上帝堅定的意圖。
上帝表明祂堅定意圖的一個方式,就是給祂的預言加上保證。這可能是表現在祂堅定意圖的話,象徵性的預言式作為,或者甚至是神跡奇事。每次這種保證伴隨著一個預言而來時,它就表明人是更難改變預言的結果。
有時,我們看到其他的預言得到必要實現的應許而得到確立,就如在像阿摩斯書4章2節這樣的地方,在當中上帝以祂的聖潔起誓;在耶利米書49章13節, 祂指著自己起誓;還有在以西結書5章11節,上帝指著祂的永生起誓,審判將要臨到。
上帝指著自己起誓的時候,祂實際上是排除了人的回應能改變預言結果的可能性。上帝應許把所預言結果的確定性,提升到與聖約本身同樣的程度。正如上帝肯定不能說謊一樣,祂不會改變祂指著自己起誓要成就的事情。
上帝有時候用保證和應許加強祂的預言,這個事實應該給我們帶來安慰,因為我們基督徒的信心是建立在聖經預言最終應驗之上的。最重要的是,我們相信有一天基督要再來回到地上,審判祂的仇敵,獎賞真心跟從祂的人。我們盼望有一天,上帝要挽回祂所創造的世界,擦去我們所有的眼淚。這些預言如此經常貫穿於聖經不斷強調,以致我們知道它們絕不會被取消或削減。有一天所有這些關於基督再來的應許都要實現。
我們思想裡有了對先知是聖約的使者這個基本認識之後,就可以準備來看他們先知工作的潛在結果。
潛在結果
正如我們已經看到的那樣,祝福的預言並不自動使得上帝一定要繼續祝福祂的百姓。如果在某個時候他們轉離了祂,一個潛在的結果就是,上帝要重新考慮這些祝福,以此處理祂百姓的悖逆。
同樣,我們應該把審判的預言通常看作是對那些自稱是上帝百姓之人的警告。先知的警告解釋了如果百姓繼續在罪惡的道路中,上帝就會要怎樣行事。這些警告是提前發出的,因為上帝滿有憐憫 — 祂要給祂的百姓悔改的機會,避免他們悖逆要遭受的後果。在這種意義上,大部分關於審判的預言,是上帝進一步向祂的百姓表現出恩慈,它們不是為了預先警告百姓那無可避免的毀滅,而是激發他們改變他們的道路。
聖經表明一個預言潛在結果可能在五個方面受到領受預言之人回應的影響。第一,有時候上帝取消一個預言的警告或預言要給予的祝福。
舉例來說,請聽先知約珥在約珥書2章12到14節說的話。
耶和華說:「雖然如此,你們應當禁食、哭泣、悲哀,一心歸向我。你們要撕裂心腸,不撕裂衣服,歸向耶和華你們的上帝;因為祂有恩典,有憐憫,不輕易發怒,有豐盛的慈愛,並且後悔不降所說的災。或者祂轉意後悔,留下余福,……也未可知。」(約珥書2章12-14節)
雖然約珥曾經預言對上帝百姓的審判,但他認識到事情還有指望。發自內心的悔改可能會改變預言的結果。
第二,已經預言的祝福或咒詛也可能延遲。例如,在列王記下20章1到7節,以賽亞預言希西家王要死於疾病。希西家回應這預言,痛哭禱告,求上帝紀念他忠心的服事。這樣上帝就把他的死推遲了15年。
第三,有時候上帝削減祂已經宣告的祝福或審判。例如歷代志下12章5到12節講了先知示瑪雅的故事,他宣告上帝要容許埃及來毀滅以色列。當羅波安和以色列的首領聽到這預言,他們降卑自己。所以上帝削減了祂對他們的審判。他們不是被埃及毀滅,只是成了埃及的臣僕。
第四,有時候上帝實際上是加強了一個預言的應驗。上帝加強一個預言應驗的其中一個最難忘時候,是在但以理書9章1到27節。在這情形裡,上帝讓祂的百姓被擄離開應許之地70年,以此咒詛他們。但是在這70年結束的時候,他們還沒有為他們的罪悔改。所以上帝加增他們的被擄流放,把它延長了。
第五,預言的預告也可能不加變動地應驗。例如但以理書4章28和33節記載了先知但以理解釋的一個夢的應驗。這夢預言尼布甲尼撒王要從他的百姓當中被趕出去,像牛一樣吃草。夢過一年之後,此夢又被記載在30和31節中上帝預言的話語再度強調了一遍。緊接上帝的話語之後,這個預言就像預告的那樣應驗了。
我們已經把聖經中先知的角色比作是古代聖約使者,看了他們工作的潛在結果,現在就讓我們來留意使徒約翰是怎樣在啟示錄中成就了先知的角色。
使徒約翰
我們很容易看出,約翰寫啟示錄的時候,他是作為上帝聖約的使者行事,他的目的是為了激勵初期教會不懈盡忠。約翰不斷提醒小亞細亞的眾教會,所有聖經的聖約都有共同的主要動態。他提醒他們上帝的恩慈,他強調上帝要求人的忠心,他強調忠心的蒙祝福,不忠心的遭受咒詛的後果。
這些特點貫穿全書以許多方式出現,但在啟示錄第2章和第3章給七教會的信中最為明顯。每一封信都以證實耶穌基督的偉大與恩慈作為開始,然後吸引人去關注盡忠的要求,和提供要賜下的祝福,或警告要臨到的咒詛。
作為一個例子,請看啟示錄2章1到7節中給以弗所教會的信。啟示錄2章1節一開始是述說上帝的恩慈,它說:
那右手拿著七星,在七個金燈台中間行走的,說。(啟示錄2章1節)
啟示錄2章1節以這個事實表現出上帝的恩慈,就是耶穌在燈台中間行走,這些燈台代表信中所講到的眾教會。祂沒有拋棄他們,而是常與他們同在。
我們繼續看給以弗所教會的信,就發現上帝對人要忠心的要求。例如在2到4節,耶穌稱讚以弗所教會它辛勤做工和忍耐,但批評它失去了起初的愛。祂也認同以弗所人對尼哥拉一黨人做法的仇恨。
在這之後,這封給以弗所教會的信轉過來講聖約的後果。在第5節可以看到不順服要受咒詛的後果,耶穌警告說,如果百姓不悔改,重新得回他們起初的愛,祂就要把教會的燈台挪去。順服得祝福的後果可以在第7節看到,耶穌說祂要提供祝福給那些順服跟從祂的人,讓他們可以來到生命樹前。
有時人們會有這樣的問題﹕如果上帝的祝福和我們的行事有關係﹐那是否意味著我們的蒙受救恩與我們的良好行為有關聯﹖我們是否有可能作什麼﹐而導致救贖美好果效的產生﹖有意思的是﹐阿米念派和加爾文派對此議題的激烈辯論之後﹐居然達成的一致看法﹐即上帝賦予我們人類有抉擇力﹐即使墮落帶來的有害結果﹐也沒有剝奪我們作抉擇的能力﹐因此我們還是有責任按著上帝的旨意和方式來行使這個能力。這救贖意味著﹐上帝仍然可以藉著誡命和邀請來要求我們行使這個上帝授予的能力。因此我們在許多情況下﹐必須按著上帝所應許的會帶來祝福的方式順服行事。但是,歸根結底﹐我們仍然必須說﹐我們能夠按著上帝的心意﹐順服回應﹐至終乃是出於上帝的恩典﹐給予我們這樣的能力﹔不是出於我們獨立自主的力量﹐一切乃是上帝更高的治理和全權恩典所致。所以﹐我們的確要順服上帝的計劃﹐讓祝福臨到我們﹐但是我們能這麼作﹐乃是倚靠上帝美善旨意才得以如此。
— 戈蘭·斯高靳博士
使徒約翰寫啟示錄的時候,小亞細亞的許多教會正在堅守上帝聖約的這件事上搖擺不定。教會裡的一些人甚至開始懷疑耶穌是否還會再來。而其他一些人他們個人經歷的全部是受苦和攔阻,就難以明白耶穌基督的國度怎麼還可能增長。所以,使徒約翰貫穿全書都是為在這些教會擔任上帝忠實的先知,他提醒他們上帝極大的恩慈,他警告他的讀者不忠心會要遇到的各類危險。同時,他告訴他們將來的確實盼望,以此鼓勵他們繼續對上帝忠心,直到主再來。
到目前為止,我們在這一課裡,討論了啟示錄的歷史和神學背景。所以現在我們預備好來看它的文學背景。與同一時期的其他著作相比,啟示錄是一卷怎樣的書呢?
我們要分兩步來探索啟示錄的文學背景。首先,我們要把啟示錄和舊約聖經 預言的文學體裁作比較。第二,我們要把它和被稱為啟示災難文學的這種具體聖經預言作比較。讓我們首先從舊約聖經的預言文學開始。
預言
聖經包含了很多不同的文學種類或體裁:歷史敘述,律法,詩歌,智慧文學,書信,預言,還有其他。每一種體裁都有它自己的文學慣例和溝通方式。歷史敘述用比詩歌更直接的方式進行溝通。書信甚至更直接,常常告訴讀者應該怎樣把聖經的教導應用在具體的環境之中。
我們讀聖經的時候記住這些差別,這很重要。畢竟如果我們首先瞭解一段經文是怎樣 教導的,那麼理解它教導了什麼,這就容易得多了。所以為了讓我們能理解啟示錄,我們要做的其中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正確認識它的文學體裁。
認清聖經每卷書的書寫體裁是很重要的﹐ 因為每種文學體裁各有其規則和風格﹐ 以此來表達要傳遞的信息。例如,我讀一張買雜貨的收據﹐ 跟我讀女兒寫給我的信﹐一定有不同的心態和期待。同樣的﹐ 當我們讀聖經時﹐我們也會發現那些經文是以不同體裁寫成的。好比說,我讀摩西寫的書卷﹐是關乎律法 的信息﹐我自然在讀的時候就帶著某種期待﹐也會留心那種體裁特有的規則和表達方式﹐ 這和我讀箴言﹐自然是不一樣的心態﹐因為箴言是取材自生活或是上帝話語的簡潔智慧格言。我讀哀歎的詩歌﹐就是上帝的百姓悲歎生活經受的苦難時﹐ 也會有不同的心態。因此﹐當我們讀聖經經文時﹐ 就要留意那些話語是以什麼體裁寫成的﹐作者是以什麼格式,架構﹐和筆法等來表達﹐ 將上帝的信息傳遞給祂的子民。我們若是正確的知道聖經經文是怎麼形成的﹐ 就更能明白它們所要傳達給我們的信息。
— 斯科特·瑞德博士
聖經的書卷是以不同風格的體裁寫成的。因此讀敘述的體裁﹐你不應該是以寓意方式來解讀其內容,也不會看那些敘述是象徵性的﹐ 因為它們的確是發生事件的真實記錄。因此讀這樣的敘述體裁﹐你會找出其中所要教導的主旨﹐但不會把那些敘述當作是一連串的象徵符號。戴維手持的五顆石子﹐不會是代表五種不同的東西﹔歌利亞是直接承受那光滑石子的重擊。但是若你讀到聖經裡其他類型的著作﹐例如詩歌﹐就帶有詩的風格﹐有許多的比喻﹐或是圖像。流亡之前的先知﹐多半以詩歌來預言﹐所以他們的文句充滿抽像的圖像和象徵的書寫。啟示錄也帶著這樣的慣例﹐雖然它主要不是詩歌的體裁﹐但是有預言的作用﹐因此用了許多象徵的圖像﹐甚至有時還會清楚告訴我們﹐例如啟示錄1章20節就解釋﹐有些像征代表的意思。因此啟示錄是充滿象徵符號﹐ 而因著上帝是以這樣的方式感動作者﹐我們也需要循著上帝刻意要我們理解的這個方式來認識。
— 柯瑞格·凱納博士
啟示錄的文學體裁可以被廣義定義為預言。事實上使徒約翰特別在啟示錄1章3節把它稱為一個預言。正如我們已經看到的那樣,聖經的預言有時涉及到預告將來,但是最為突出的在於,它是從上帝而來,向上帝百姓發出的信息,為的是鼓勵他們盡忠。
我們要從兩個方面來看聖經預言這種體裁。首先我們要看它的特點。第二,我們要看聖經中預言不同種類的應驗。讓我們首先來看預言的特點。
特點
聖經預言有很多不同的特點,我們沒有時間全部提到。所以,我們只關注它兩個最重要的特徵,首先從它的典型形式開始。
因為啟示錄屬於預言這種聖經文學體裁,我們來歸納一下預言在舊約聖經中的典型形式,這對我們會有幫助。在舊約聖經中,預言可以是對上帝百姓發出的責備信息,或者對上帝的仇敵發出的降災或審判的聖言,對順服者得福的宣告,給忠心守約之人辯護的應許,宣告上帝救贖的計劃,先知和上帝之間的禱告或對話,有時候是對將來事件的預告。
舊約聖經預言中一個最常見形式就是訴訟,在當中預言的詞彙反映出法庭的法律用語。典型來說,預言把上帝表現為傳召悖逆的以色列出庭受審。這些訴訟通常強調上帝的恩慈,以及警告以色列若繼續不順服,就要受到審判。有時候它們甚至提出要用祝福賞賜忠心和悔改的。對將來的預告經常是以這些審判的警告和祝福的意願為背景而表現出來的,表明這些預告取決於人們對預言的回應。
在很多方面,約翰在啟示錄中的預言和舊約聖經中的預言是發揮著同樣的作用。
舊約聖經預言的第二個特點,就是它經常使用意像畫面來傳達它的意思。意像畫面這個說法含義廣泛,但是當我們用它來描述預言時,我們是指描述事物的語言引發出想像方面的感官經歷。從本質上說,意像畫面凸顯的是我們怎樣想像去看見、聽見、聞到、嘗到或觸摸到某樣事情。
例如在耶利米書18章,先知耶利米書使用窯匠使用一團泥進行塑造這個意像畫面,解釋上帝有權按祂想要的任何方式塑造以色列。
在以西結書37章,以西結使用遍滿枯骨的平原這個意像畫面來描寫上帝百姓靈裡沒有了生命。然後他解釋說,這些骨頭結合在一起,再次形成有生命的人,以此給他們帶來盼望。啟示錄也經常使用意像畫面。
請聽約翰在啟示錄1章15和16節是怎樣描寫耶穌的:
腳好像在爐中鍛煉光明的銅;聲音如同眾水的聲音。祂右手拿著七星,從祂口中出來一把兩刃的利劍;面貌如同烈日放光。(啟示錄1章15-16節)
耶穌的這些美好意像畫面凸顯了祂的大能和權柄。祂的聲音有浩大瀑布水聲的大能,祂手持七星,象徵君王的權柄;祂的面貌燦爛發光,用光照亮世界。
在整本啟示錄中我們看到類似的意像畫面。我們看到多頭的獸,有角有冠冕,吹角吹號的天使,歌聲和要求復仇的呼喊,吃下和嘗到書卷,馬匹和騎馬的,大山,甚至從天而降的一座城。事實上,要找出啟示錄有哪一段是不包含某種類型意像畫面,這並不容易。
啟示錄裡一個複雜的情況是﹐其內容混合了象徵的描述和文學的描述。有時當你看到一些象徵的敘述時﹐通常也會伴隨一些解釋﹔例如第一章裡﹐耶穌提到的七個燈台和七星﹐後來又清楚告訴我們﹐那七個燈台和七星到底是什麼。因此﹐你知道它們的確是象徵物﹐而這樣的解釋也是有助於我們的明白。不過﹐其他時候﹐ 有些東西的敘述實在是讓我們覺得驚訝﹐也難以想像出到底那是什麼東西﹐例如一個獸有七個頭﹐然後,書裡又提到七個頭﹐或是七座山。接著你會看到﹐那描述的東西好像是越來越遠離在實際世界裡所會看到的﹐而是進入更為象徵性的事物。
— 大衛·查博曼博士
啟示錄大量的意像畫面是出於舊約聖經,這就意味著我們若是熟悉舊約聖經預言,這就有助於我們認出啟示錄中的意像。不止於此,這甚至還能幫助我們解釋啟示錄的意像畫面,因為啟示錄和舊約聖經經常用同樣的方法使用同樣的意像畫面。
辨認出貫穿啟示錄當中的意像畫面,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一定要用寓意解經的方法解釋啟示錄,或者要把它的含義靈意化。相反,辨認出像意像畫面這樣的文學特徵,其實,這正是我們通常歷史文法式解經方式的一部分。畢竟,如果約翰打算以隱喻的方式表達,那麼我們用死板的字面解經方式來解釋他的話,這勢必會大錯特錯了。對啟示錄特殊文體的負責任解讀,是承認它的意像畫面,並且應當要按照它們正常的文學常規來加以解釋。
我們已經介紹了預言的一些重要特點,現在就讓我們來關注在聖經中看到的預言應驗的類型。
應驗
預言的應驗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題目。但為本課的目的起見,我們可以講預言應驗的三種類型。第一,預言可以按照直接性的方式應驗。
大多數人想到預言應驗的時候,頭腦裡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直接的應驗。當預言預告的事件按照所講的發生時,這就是直接應驗了。例如在耶利米書25章8到11節,耶利米宣告猶大要落入巴比倫人的手中,成為荒涼之地70年。按照歷代志下36章15到21節,這完全就是發生的事。
第二,預言也有視條件而定的應驗。當預言的結果按照人對這預言回應的方式多少有所修正時,視條件而定的應驗就發生了。我們已經看過,預言的結果可能因著領受預言之人的回應而有所修正。這樣的事情發生時,我們就可以說結果是視人的回應為條件而定。我們講到預言視條件而定的應驗時,我們講的就是這個意思。
例如在撒母耳記下12章1到15節,先知拿單警告大衛,因為他與拔示巴犯姦淫,謀殺了她的丈夫烏利亞,上帝就要殺掉他。作為對這個預言的回應,大衛悔改。因為他悔改了,上帝就減輕了對他的審判,存留了他的性命。但是上帝仍取了大衛兒子的性命,給大衛家族帶來災難。撒母耳記下13到19章詳細描述了拿單對大衛家所作預言的應驗。
第三,預言可以有預表性應驗。為本課的目的起見,我們要把預表定義為:
把聖經中過去的人物、制度或事件看作是預兆後來人物、制度或事件的預示。
例如保羅在羅馬書5章14節把亞當稱作基督的一個預表,因為亞當的生命預示出耶穌的生命。但是,在亞當在伊甸園中犯罪,帶給人類罪和死亡的地方,耶穌卻順服,帶給相信祂的人生命和稱義。
預言直接說的事是將來事件的預示,所以這樣的預言應驗,就是它的預表性應驗。例如在馬太福音2章15節,馬太說耶穌一家離開埃及的時候,這就應驗了何西阿書11章1節,這節經文說,「就從埃及召出我的兒子來。」
何西阿書的這節經文不是預言彌賽亞的到來。實際上,這個預言是在回顧歷史,說上帝已經在出埃及時期救以色列脫離埃及。但從預表的方面來講,這節經文在耶穌的時候再次應驗,因為出埃及是一個模式,預兆了以色列偉大的彌賽亞的人生。新約聖經作者明白,一些舊約聖經預言在他們寫新約聖經書卷之前就已經應驗了,但他們仍覺得很自然可以指向在他們自己的時代更大的預表性應驗。
已經把啟示錄與預言這種文學體裁作比較之後,我們可以來講一講預言的一個下屬分類,就是人們所說的啟示災難文學。
啟示災難
我們要探索啟示災難文學的性質,首先看它的特點,然後概括它的歷史發展。讓我們首先來看聖經中啟示象徵文學的特點。
特點
啟示災難文學很複雜,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加以歸納。在這幾課中我們要把聖經的啟示災難文學定義為:
記載上帝啟示的高度象徵性的文學,這些啟示通常透過上帝向個人披露,由人領受,講述自然界、靈界和超然界現實之間的互相作用,以及它們對過去、現在和將來的衝擊。
這個定義相當詳細,所以我們要花時間來加以解釋。首先讓我們來看這個事實,就是聖經的啟示災難文學是高度象徵性的。
廣義來說,一個象徵就是一個指向本身以外某樣事物的記號或其他表象。例如詞語是表現如觀念、對像、行動、屬性等等事情的象徵。國旗是國家的象徵。十字架是廣為人知的基督教信仰的象徵。
只舉一個例子,請聽耶穌在啟示錄1章20節是怎樣解釋兩個象徵的:
論到你所看見在我右手中的七星和七個金燈台的奧秘:那七星就是七個教會的使者;七燈台就是七個教會。(啟示錄1章20節)
在這節經文的上下文中,約翰領受了一個關於基督的異象,在當中主右手握著七星,在燈台中行走。但星和燈台是象徵性的,它們代表使者和教會。
讀啟示錄﹐有個要訣﹐可幫助我們分辨其中合理的象徵物﹐並加以解釋﹐ 而不陷入寓意解經的模式﹐ 因為這樣的方式無法全然解釋在這卷書裡上帝話語的三重作用。首先﹐我們需要認清﹐啟示錄裡有許多象徵﹐已經在舊約裡出現過﹐特別是在但以理書﹐以西結書﹐和撒迦利亞書裡。因此上帝已經為祂的百姓提供了象徵的語彙﹐ 而約翰只是從其中加以引用而已。其次﹐我們也要注意其他在敘述上比較直接明朗的經文。我們可以依照所給予我們的歷史敘述﹐例如福音書﹐或是書信裡的教義﹐來解釋啟示錄裡的異象和象徵物。有時我們可以將比較難懂的經文﹐例如啟示錄的異象﹐與比較直接明朗的經文來加以比較。第三﹐我們需要記住﹐啟示錄裡那七個祝福裡﹐首先給予的應許,是讀的人允許的﹐而聽的人能夠領受﹐存記在心﹐也能遵守那些話語。他們是可以明白的,因為這些並非是線索或是代碼﹐使得第一世紀的他們無法理解那些言語。我們要認清的是﹐這些話實際是給予我們第一世紀的弟兄姐妹們﹐而不是單單給我們這些二十一世紀的信徒﹐因此他們是能理解的﹐也能領受其中的意思﹐即使只是聽到那些話語被朗誦﹐ 也能掌握信息﹐ 並且領受祝福。
— 丹尼斯·約翰遜博士
聖經的啟示災難文學經常使用到象徵。一些象徵主要是描述性的,比如一位聖經作者會選擇與他觀察到的事物外形相似的象徵。例如,在但以理書7章4節,但以理記載了一個異象,有一頭獸,看起來像獅子,有鷹的翅膀。獅子和翅膀是描述性的,因為它們傳達的是這獸實際的外表。它們是象徵性的,因為它們也傳遞了它的本質。獅子這個象徵意味著這獸大有能力,令人懼怕。獅子身上的翅膀可能把它與巴比倫拉上關係,巴比倫經常在它的藝術品中描繪長翅膀的獅子。
在其他情形裡,象徵可以被設計來說明一個要點。例如在約珥書2章25節,上帝把入侵的軍隊描寫為蝗蟲。軍隊看起來不像蝗蟲,但是它們表現的像蝗蟲,它們是不可攔阻的浩蕩一群,吞噬它們要吞噬的一切。
聖經還使用了其他象徵,因為它們在傳統上代表的事情或觀念,與國旗的象徵作用類似。例如在啟示錄1章10到20節,約翰得到了一個關於耶穌的高度象徵性的異象。耶穌的樣子就像一個穿著長袍,胸間束著金帶的人。祂的臉像太陽發光,祂的頭髮是白色的,祂的眼睛如火燃燒,祂的腳像在爐中鍛煉成光明的銅,祂的聲音像激流的水聲。從祂口中出來一把雙刃的劍,祂手持七星,站在七個燈台中間。
這些細節讓人想起舊約聖經中的象徵和意像,所以暗示了關於耶穌的一些事情。例如祂的白衣和頭髮,祂發光的面孔讓人回想起在但以理書7章9節對上帝的描寫。燈台讓人想起會幕和聖殿中的裝飾,表明耶穌仍與祂的百姓同在,就像上帝曾經在舊約時候在祂特別受敬拜的殿中與他們同在一樣。星讓人想起舊約對君王和其他身為人的領袖的描述,比如在民數記 24章17節,以賽亞書14章12節,以及其他很多地方講的那樣。所以當啟示錄講到星是代表教會的使者,這是因為耶穌正啟示表明,祂現在作為全部受造物之上的君王在靈裡的統治。從人的角度來看,羅馬威脅要控制教會的命運,但是這象徵表明耶穌手中完全掌握著對教會的大能和權柄。
啟示災難文學經常包含有現代讀者難以理解的意像和象徵。但是,約翰的原本讀者對啟示錄中大部分的象徵並不糊塗,因為它們是出於舊約聖經和他們身邊的世界。它們的目的不是讓約翰的讀者糊塗,而是用大有說服力、令人難忘的方式向他們傳遞真理。
聖經啟示災難文學的第二個特點,就是它記載上帝的啟示。
就像其餘的聖經來源一樣,聖經啟示災難文學也是由聖靈親自默示而來的。它是上帝給祂百姓毫無繆誤、完全可靠和至高權威的神聖話語。它記錄了由上帝親自或者通過上帝完美可靠的傳令天使,向祂揀選的人類作者傳達的真實啟示。聖經啟示災難文學不是絞盡腦汁的猜測— 它不是人類作者天馬行空的猜想。正好相反,它是上帝對祂百姓真實信息的溝通傳達,啟示出祂對整個受造界的完美旨意。
第三,記載在聖經啟示災難文學中上帝的啟示通常是通過上帝向個人的披露發出的。
啟示預言這個詞本身意思就是「揭示」或「披露」。所以聖經啟示災難文學的核心,就是向上帝的百姓啟示祂計劃的作品,讓他們能夠明白世界上發生的事的真正含義,不至失去盼望。
但是,和其他一些神跡啟示,如上帝在出埃及記13章中,以雲柱的形式向以色列全民族顯現不同的是,聖經啟示災難文學中啟示的披露通常是由單獨的各人領受的。先知得著異夢,他們聽到聲音或響聲,他們看見異象,天使來見他們。他們的經歷似乎讓他們脫離身外,有時候他們甚至看見上帝祂自己。但這是在個人的場景中發生的,然後是通過先知作為上帝的信使和使者,把信息傳遞給上帝的百姓。
我們要提到的聖經啟示災難文學的第四個特徵,就是它是講述自然界、靈界和超然界現實之間的互相作用。
自然界這個詞指的是我們生活在當中的宇宙,包括物質世界和它所有的受造物。靈界這個詞指的是自然以外的世界,這是一個由靈體,如天使和鬼魔居住的靈界。最後,超然界這個詞意思是自然之上,特指上帝和祂的作為。上帝是唯一一位主權的生命存有,完全在自然界和靈界之上,控制自然和自然以外的世界,所以祂是唯一真正超自然的生命。
所有這些領域都是在不斷互動的。上帝對自然和靈界領域行使控制權。靈界領域中的天使和鬼魔影響著自然界中發生的事。鬼魔試探我們去犯罪,天使守護我們。按照聖經的記載,天使和鬼魔甚至影響衝擊著國際政治。
貫穿新舊約聖經我們稍微對影響世界歷史的靈界力量有所看見。例如,在列王記下6章,以利沙被亞蘭王追殺。最終,亞蘭王追上了以利沙,把他包圍,以利沙的僕人極為懼怕。
但請看在列王記下6章15到17節接下來發生的事:
僕人對神人說:「哀哉!我主啊!我們怎樣行才好呢?」神人說:「不要懼怕!與我們同在的,比與他們同在的更多!」以利沙禱告說:「耶和華啊!求你開這少年人的眼目,使他能看見。」耶和華開他的眼目,他就看見滿山有火車火馬圍繞以利沙。(列王記下6章15-17節)
雖然像這樣對自然外和超自然界的看見是散落分佈在舊約和新約聖經不同的地方,但是聖經啟示災難文學是非常集中講述這些事情。例如約珥書、以西結書、但以理書和撒迦利亞書的部分就是集中關注自然界、靈界和超然界之間的互動。啟示錄以同樣的方式,一次又一次使讀者的注意力去關注上帝那眼不可見的領域,關注上帝使用來成就祂旨意的靈裡的能力和權柄。
天使和鬼魔對於發生在我們生活中的事有很大影響力﹔因為我們所居住的世界是被上帝掌控﹐ 其動向也按著上帝的計劃在進行﹔因此我們若置身其間﹐有所參與﹐也要讓事情有所進展﹐那麼我們就必須相信﹐這些靈界的受造物是的確存在的。關於這現象﹐一個最有趣的情況是﹐通常我們思想天使和鬼魔的行動時﹐ 我們通常是按到我們自身生活來思想的。當然這是真的﹐聖經也是這麼說﹐這是無可置疑的。但是,在聖經裡﹐有個更大的情況我們要記住﹐我們知道﹐那就是不管鬼魔或是天使﹐都有他們被分配轄管的領域﹐就是他們可以統管的國家﹐因此在上帝的天庭裡﹐他們是各自代表這些國家的。例如詩篇82篇﹐那裡說到耶和華在有權力者的會中,有諸神與祂在一起,而這些鬼魔﹐天使和超自然界的生物就是負責管轄不同國家的。因此在許多層面上﹐我們並不理解這點﹐但是世界的政治領域不光是被人民選出來的這個人﹐或是那個人所治理﹐或是那個君王從他的先人領受王位的權柄而統管﹐諸如此類的情況。實際上﹐遠非如此而已﹐因為在我們肉眼看不到的界域﹐ 超乎這一切之上﹐ 是有這些天使和鬼魔在活動﹐ 掌管世界政治實體的實際運作。
— 理查德·伯瑞特博士
最後,聖經啟示災難文學的第五個特徵,就是它描述了自然界、靈界和超然界對過去、現在和將來的衝擊。
啟示災難文學聚焦歷史的所有方面。它解釋了自然界、靈界和超然界在過去是怎樣衝擊我們的世界的,它們是怎樣繼續在現在影響著我們,以及它們要怎樣影響我們的將來。不只是這一點,和聖經其餘部分一樣,聖經啟示災難文學把全部歷史看作是一個宏大的故事 — 創造,墮落進入罪中,以及接下來通過基督救贖的故事。啟示災難文學通常從苦難和困難的角度來描述現在,關注我們所有的盼望都要得到成就的將來。
有時候,現代基督徒很難明白啟示錄,因為我們通常並不會去思想那在我們生活經歷背後的靈界影響。我們受現代科學影響,通常為我們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尋找出於自然界的解釋。我們關注我們能看見、聽到、聞到、嘗到和摸到的事。但是,聖經清楚表明我們的感官只能認識我們身邊、我們裡面發生的一部分事情。
要把握住啟示錄在今天給我們帶來的一切,我們就要推開這些基於自然的偏見,跟從聖經的教導。在我們裡面和我們身邊發生的事,是深受靈界力量和上帝祂自己的影響。在我們看起來是非常自然發生的事,個人的危機,教會裡的難處,甚至政治上的鬥爭,這些都不簡單只是自然發生的事。它們是包括上帝和靈界現實在內的複雜牽連的結果。
當我們接受聖經對這些事情的看法,啟示錄就能帶著大能對我們說話,就像它對約翰第一世紀的讀者說話一樣。我們沒有一個人能看見在我們經歷背後的完全屬靈現實,但是,啟示錄掀開遮蓋這些屬靈現實的幔子,讓我們看到上帝通過耶穌基督把救贖帶進歷史當中的宏偉計劃。祂現在通過祂的靈與祂的教會同在,祂要再來宣告對祂一切敵人取得最終勝利。
啟示錄這卷書的主題就是耶穌得勝。這也意味著我們必然深受激勵鼓舞。雖然這不是說我們在生活中不會遇到考驗試煉﹐ 而且啟示錄的內容也明確提醒我們﹐上帝如何允許審判﹐試煉﹐混亂﹐巴比倫的大淫婦等等這些事情臨到我們生活裡﹐但是至終,新耶路撒冷要從天而降﹐ 耶穌要建立祂的統管﹐上帝必將是我們的上帝﹐ 我們必將是祂的子民﹐直到永永遠遠﹐ 沒有比這更令人鼓舞的信息。
— 威廉姆·埃伽博士
啟示錄這卷書給我們保證﹐至終上帝會征服祂一切的仇敵﹐一個完全的得勝﹗我們要帶著歡欣和期盼﹐ 來期待這必然會成就的事。 在目前生活中﹐當我們面對抵擋試探時﹐更要堅定決意相信,到最後我們現今所面臨﹐所承受的苦難﹐以及所有的抵擋和對立,都會被勝過。
— 溫·皮薛士博士
啟示錄這卷書最重要的訓示﹐就是上帝會征服屬乎祂和我們的一切仇敵。這對於教會是一個鼓舞激勵的信息﹐對於在這個世代中正在受苦的教會,更是極其的重要。這個鼓舞人心的信息就是﹐ 上帝會按著祂的視野﹐ 將所有事情帶到圓滿地步﹐而教會在末世會征服一切而得勝。
— 卡爾·楚爾門博士
現在我們已經察看了聖經啟示災難文學的特徵,就讓我們來關注它的歷史發展。
歷史發展
許多聖經批判學者認為聖經中的啟示災難文學出自以色列歷史後期,以色列主前六世紀被擄巴比倫之後受到巴比倫和波斯的影響。但是更新的研究已經表明,啟示災難文學這種題材的主要特徵,在以色列與他們周圍迦南人和其他西部閃族人的文化進行互動時,一早就在聖經啟示中開始發展了。
在聖經啟示災難文學中變得突出的許多要素,也在舊約聖經最早的書卷中出現。例如在出埃及記15章有一首高度象徵性的詩歌,歡慶上帝在紅海淹沒埃及軍隊這個事實。它講到上帝用右手擊碎埃及人,把他們像碎秸一樣燒掉,祂發出鼻中的氣,水便聚起成堆,使他們被地吞沒。它繼續說出萬民要敬畏懼怕上帝,以色列要在應許之地得堅立,上帝要在當中與他們同住,作他們永遠的王。
摩西五經中的另外一個例子,就是巴蘭在民數記24章17節的預言,在當中用星的意像來描述以色列王權的興起。
這種風格的文學作品貫穿以色列的歷史,漸漸得到更大發展。約伯記26章12節和詩篇89篇10節講到上帝在一場宇宙大戰中擊殺拉哈伯。在約伯記41章上帝宣告祂戰勝鱷魚海怪的大能。先知在像約珥書,但以理書,以西結書和撒迦利亞書這樣的書卷中繼續發展啟示災難文學的意像,進到更大的程度。例如,但以理書第7章記載了但以理的夢,在當中一系列巨獸從海中而出,最終是上帝審判和摧毀它們當中最後最可怕的那一個。
緊接舊約結束之後的那一段時間,經常被稱作兩約之間時期,因為它是在舊約聖經成書之後,新約聖經成書之前寫成的。在這一段時間內,啟示災難文學完全發展成為一種獨特的體裁,有很多非默示、聖經之外的啟示災難文學作品出現。這些作品包括《摩西升天記》,《以諾書》,《厄斯德拉書下》的部分,《巴錄啟示書》, 以及在昆蘭發現的戰爭古卷。雖然這些作品並不是聖經的一部分,但我們提到它們,因為它們幫助我們追溯啟示災難文學這種體裁的發展。
這些作品強烈的傾向,就是指出它們讀者的地上經歷背後的宇宙爭戰。它們大量運用了舊約先知的意像,把它們混合在一起,發展出對這些意像更精細得多的運用。兩約之間時期啟示災難文學的這些具體方面,也可以在新約聖經啟示災難文學作品中找到。
雖然兩約之間啟示災難文學作品與聖經的啟示災難文學作品,的確有著某些類似之處,但在很重要的方面,這些啟示災難文學也具有與聖經中的有著顯然不同的特點。例如,很多這些作品是使用假名。就是說,它們是用假名寫成,為的是讓讀者們不但讀這些作品,而且接受這些作品,以為它們是假托其姓名的作者真實的著作。但是這種做法是不誠實的,保羅在帖撒羅尼迦後書2章2節對這種做法予以譴責。一些聖經之外的啟示災難文學作品也把過去的事件寫成彷彿尚未發生的樣子,為的是讓人們覺得作者有能力準確地預告了以色列的整個歷史進程。這當然還是不誠實動機的另外一種表現形式。而基於上帝啟示的聖經啟示災難文學作品從來不採用這種手法。
啟示災難文學這種體裁在新約聖經中繼續得到發展。我們要記住,新約聖經啟示災難文學素料和兩約之間的文學作品很不一樣。新約聖經是全然誠實可靠。與此同時,新約聖經啟示災難文學作品使用的風格,與兩約之間啟示災難文學作品的風格非常相似。
除了啟示錄,我們還在像馬太福音24章的地方找到啟示災難文學的形式。在那一章中,耶穌運用了但以理書和以賽亞書中的啟示性異象,為的是解釋像耶路撒冷聖殿被毀,甚至世界末了這樣的將來事件。例如在馬太福音24章29節,耶穌講到日頭和月亮不再放光,眾星從天上墜落。
就連在保羅書信中也有啟示災難文學的痕跡。保羅經常證明基督的受死與復活擊敗了魔鬼的權勢,以此讓讀者懷有希望,這樣的地方比如有歌羅西書1章15到20節,2章13到15節。他經常講到屬靈爭戰,講論的方式與啟示災難文學相似。在帖撒羅尼迦後書2章,他講到邪惡的宇宙勢力要在基督再來時被擊敗。
但是,當然新約聖經作品中最佳體現出聖經啟示災難文學最終發展的,就是啟示錄這卷書。啟示錄是複雜的,因為它包含了濃縮的啟示災難文學特徵,但它也是深深扎根在聖經其餘部分之上。我們讀啟示錄的時候,這應當給我們帶來安慰。我們讀這卷書的時候可能會覺得陌生,但是其餘的聖經能幫助我們理解它的信息,以及它對我們在這個現代世界上自己生活的應用。
明白啟示錄的文學背景,這對我們會有巨大幫助。啟示錄主要包含了啟示性預言,這個事實讓我們明確知道,啟示錄是為了鼓勵我們發自內心的順服上帝。它的用詞和意像不是為了讓我們糊塗,或者給我們關於一個永不改變的未來之謎。相反,啟示錄是要成為可以理解、給人鼓勵的指引,讓人過事奉上帝的生活。當我們在其他課上更深入學習啟示錄時,認識到它作為啟示性預言的功能,這要幫助我們把握它的信息,按照它的教導生活。
我們在這一課縱覽了啟示錄的背景的三個重要方面,我們探索了它的歷史背景,主要關注它的作者,寫作日期和原本的讀者。我們也在新約聖經末世論,聖約的概念和先知角色方面思考了它的神學背景。我們也描述了啟示錄的文學背景,特別是它與預言和啟示災難文學這些體裁的關係。
我們今天讀啟示錄這卷書,可能會覺得奇怪陌生。但是,把它放在原本作者與讀者的歷史背景下,就容易明白得多了。約翰使用的形式和他要述說的事情,對他原本的讀者而言是很熟悉的。我們越是理解它們出現的各種背景和不同角度,我們就越能理解使徒約翰要極力傳達的信息,並且把它應用到我們自己的人生當中。
視頻,學習指南及其他資源,請點擊網站 http://thirdmill.org
c 2012 by Third Millennium Ministries IIIM神學教育資源中心
版權所有。未經本出版機構書面許可(除非為著評論,審議或學術目的所作的簡要引用),本電子版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為著盈利的目的傳播和發行。接洽方式:Third Millennium Ministries, Inc., P.O. Box 300769, Fern Park, Florida 32730-0769.
非經註明,所有經文引用來自中文聖經 和合本c 2000 IBS 國際聖經協會。
關於IIIM神學教育資源中心
IIIM神學教育資源中心創建於1997年,是一個非營利的基督教機構,致力於「聖道教育,面向全球,免費提供」的使命。為要滿足當今全球不斷增長的基督徒領袖培訓的需要,我們製作和發行了這套純正的、基於聖經的神學教程,主要面向那些沒有可能通過其它渠道接觸培訓材料的基督徒領袖。通過建立捐賑網絡,IIIM已經有了一套低成本培訓全球基督教傳道人和領袖的方法,採用方便使用的多媒體神學教程,現已有五種語言(英文、西班牙文、俄文、中文和阿拉伯文)。所有的課程都是在本機構寫作、設計和製作,其形式和質量上與本機構於2009年美國歷史頻道(History Channelc)在使用動畫和教育專項上獲得傑出視頻「泰利獎」的兩個作品十分類似。我們的材料採用多種渠道傳遞,包DVD,文字印刷,網絡視頻,衛星電視,電台和電視等。
有關於本事工更多的信息,及其如何參與在其中,敬請登陸我們的網站:http://thirdmill.org.
有一次我的一位朋友,告訴我他去埃及開羅城外一家地毯店的經歷。在工作房裡都是人,聚在一起編織地毯。人用各樣方法把這些細細的編織線串織成地毯複雜的圖案,我的朋友被深深吸引住了。當這些一股股的編織線串被組合整編在一張地毯之內後,一下子就顯示出它們的美,地毯變得栩栩如生了。其實,啟示錄有一點點像地毯壁氈一樣,它充滿了許多小的預言,各自從它們前後的預言中吸取極多的含義,當我們把這卷書作為一個整體來看的時候,看它為我們繪製的大畫面的時候,它的信息就變得清晰了。
這是我們啟示錄系列課程的第二課,我們給它定的標題是結構和內容。在這一課,我們要思想約翰所寫的這卷書的文學結構,它的不同部分是怎樣編織配合在一起,以此來探索這卷書。
我們要簡單來看約翰寫作的目的,以此開始探索啟示錄的結構和內容。接著,我們要探索啟示錄這卷書本身的細節。最後我們要察看對它進行當代應用的一些通用策略。讓我們首先來看約翰的寫作目的。
約翰寫作啟示錄的目的,幾乎和啟示錄本身一樣複雜,所以在這一課我們不可能來探索它所有的細節。但我們仍可以這樣來總結他的中心目的:約翰寫啟示錄,為的是鼓勵受苦的基督徒保持忠心,直到耶穌再來。
正如我們在這個系列第一課指出的那樣,約翰那些受人逼迫的讀者,經歷極多的試探,要他們妥協信仰。為此,約翰寫這卷書,向在以弗所、士每拿、別迦摩、推雅推喇、撒狄、非拉鐵非、老底嘉和全世界其他的教會保證,基督知道他們的受苦,要保守他們經歷這苦難。啟示錄保證,耶穌已經掌管著他們榮耀的未來,他要賞賜所有忠心跟從他的人。
與約翰作上帝先知的角色一致的是,他的目的在耶穌給小亞細亞眾教會的兩個相輔相成的信息中表達出來。第一,他要給每一個向耶穌忠心的人傳達祝福的意願。第二,他對所有不忠的人發出咒詛的威脅。這兩種信息我們都要來看,首先是看傳達祝福的意願。
傳達祝福的意願
請聽約翰在啟示錄2章9到10節對士每拿教會傳達的鼓勵:
我知道你的患難,你的貧窮(你卻是富足的)……你將要受的苦你不用怕。魔鬼要把你們中間幾個人下在監裡,叫你們被試煉,你們必受患難十日。你務要至死忠心,我就賜給你那生命的冠冕。(啟示錄2章9-10節)
約翰不是向士每拿教會承諾他們要受保護免於一切受苦,而是說它「將要受的苦」。但與此同時,他向他們保證,如果他們向基督保持忠心,耶穌就要賜他們「那生命的冠冕」。他們受苦,可能會死,這只是暫時的,但他們得到的祝福卻要持續到永遠。
這個鼓勵很重要,因為它讓約翰起初的讀者轉眼去看接下來的異象。它教導他們,要用看見耶穌再來時,賞賜忠心跟從他的人的眼光來解讀這些異象,例如啟示錄20章4節,講到與基督一同作王的祝福。
請聽啟示錄21章3到4節是怎樣描寫信徒要得到最終的祝福:
我聽見有大聲音從寶座出來說:「看哪!上帝的帳幕在人間。他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他的子民;上帝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上帝。上帝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啟示錄21章3-4節)
這將來的異象應當可以激勵約翰的讀者向上帝盡忠,好使他們可以得到這些奇妙福份。
我們看到在啟示錄裡一些重要而關鍵的時刻﹐上帝給予祂的子民祝福的應許。例如在啟示錄2到3章﹐這些應許是給予那些得勝的人﹐同時在書的最後﹐又對那些得勝的人有同樣的應許。這些敘述提醒我們﹐對於我們這些同為上帝子民的人﹐這些應許的祝福﹐其目的就是要我們在受試煉﹐受逼迫的時候﹐要堅忍站立﹐持守信仰﹔就是要堅定信靠耶穌﹐和持守祂要成就的目的。與此同時﹐我們也要小心謹慎的活出與主的名相稱的生活樣式﹐讓我們成為屬於主的聖潔子民。
— 大衛·查博曼博士
啟示錄裡這些一再出現的祝福應許﹐其目的好像是這卷書的啟示性質一樣﹐因為其作用﹐就是向這些人保證﹐因著他們的真實環境﹐ 他們的確目睹自己被人所咒詛﹐逼迫受苦﹐ 是微不足道的人﹐他們與羅馬帝國是敵對的﹐ 被文化所隔絕在外﹐整個生活環境是與他們對立的。但是,如果我們循著脈絡﹐看清整個實在狀況﹐我們會發現﹐這些敘述的目的是﹐如果他們能持守上帝的話語﹐ 和耶穌的見證﹐ 他們就要經歷上帝的祝福。
— 詹姆斯·哈密爾頓博士
約翰除了向忠心跟從耶穌的人傳達祝福的意願,也向那些對基督不忠的人發出咒詛的威脅,以此表明他的目的。
咒詛的威脅
只舉一個例子,請聽耶穌在啟示錄3章16節向老底嘉教會發出的威脅:
你既如溫水,也不冷也不熱,所以我必從我口中把你吐出去。(啟示錄3章16節)
這些話強烈告誡約翰的讀者,要為他們的罪悔改,過積極順服耶穌的生活。從基督的口中被吐出去的威脅,生動地警告說,公然背叛耶穌,要帶來上帝的咒詛。
約翰把這種威脅包括在內,為的是他起初的讀者帶著對上帝咒詛的意識,讀接下來關於異象的經文。約翰身為一位作者,多次突出強調這些咒詛,為要告誡信徒,無論他們是真是假,都要為他們的罪悔改。
例如在幾處地方,約翰的異象描述了落在拜那獸的那些人身上的懲罰。在啟示錄14章,這些拜偶像的人被扔在上帝的酒搾中遭踐踏。在16章他們受疾病折磨。在19到21章,他們在火湖裡被焚燒。這些異象是對小亞細亞各個教會中假信徒的真實威脅,但是,它們也鼓勵真信徒避免這些導致上帝審判的行為與態度。
啟示錄裡審判的警告具有兩個目的。一方面﹐對於那些堅忍站立﹐忍受苦難的信徒﹐他們的存在顯示上帝的應許﹐即使公義似乎遲延來到﹐並不表示就不會來到。最終有那麼一天﹐那些迫害基督徒﹐讓他們受苦﹐或是殺害基督徒的人﹐會有公義的審判臨到他們。另一方面﹐第一世紀的教會也如現今一樣﹐很容易受周圍的文化所吸引。啟示錄17章﹐約翰的異象裡提到的巴比倫大淫婦﹐她身上穿著華美的衣服﹐ 吸引人們的眼目﹐手中的酒杯裡是聖徒的血﹐即使我們知道﹐荒淫無道的她代表暴虐帶來的奢華享樂﹐可是難免還是可能受誘惑。我們也看到﹐啟示錄2和3章裡﹐約翰為了他們而書寫這卷書的那些教會﹐也是受那時文化的誘惑影響。因此﹐ 那是一個嚴肅的警告﹐要信徒們不要被文化的影響或是眼目的迷惑﹐而偏離真道。
— 丹尼斯·約翰遜博士
啟示錄的信息乃是﹐這個世界是一個舞台﹐ 其上有個巨大的屬靈戰爭在進行著﹐我們與此爭戰關聯的所有舉動也都是重要、有其意義的﹔上帝對於這個世界有祂的目的和計劃﹐而我們的生活也要與此目的和計劃相配合。為此﹐那些與上帝的目的敵對的人﹐定要付出代價的﹐他們必要面臨來自上帝的審判。身為信徒﹐我們則是要對上帝保持忠誠﹐因此啟示錄從頭到尾﹐不斷重複這個信息﹕要堅持﹐要堅忍﹐要堅守到底﹐因為上帝至終會得勝﹐祂是全權主治的上帝﹐即使到目前為止﹐整個情況和事情演變彷彿是朝另一個方向前進。因此﹐上帝必然要審判罪惡﹐而祝福報答那些良善的﹐這樣的事實就激勵我們要以忠誠之心回應祂的信息﹐相信祂的目的和計劃。
— 馬可·斯特勞斯博士
無疑啟示錄裡面有很多的細節對我們來說是很難理解的。然而我們可以說,它的主要含義是相當清楚的。約翰的目的,就是鼓勵他的讀者,即使他們受苦的時候也仍要對基督忠心。他傳達上帝的祝福為要激勵他們向耶穌基督盡忠,鼓勵他們積極行善。他也用上帝的咒詛來威脅他們,目的是為要驅使他們悔改。啟示錄裡面的每一個畫面、象徵和場景,都是使用這樣或那樣的方式鼓勵上帝的子民忠心。如果我們心裡記住這個目的,就能幫助我們明白啟示錄對初期基督徒具有什麼樣的含義,也就能夠明白它對當代讀者的現實意義。
我們既然已經看了啟示錄的目的,就讓我們來關注它的細節。
啟示錄一開始,是1章1到8節的簡短引言。在這之後,啟示錄的主體部分由四個中心異象組成:
· 1章9節到3章22節,基督的異象
· 4章1節到16章21節,關於將要發生事件的異象
· 17章1節到21章8節,描寫大淫婦遭受的懲罰的異象
· 啟示錄21章9節到22章5節,關於新婦,羔羊的妻的異象
在這四個中心異象之後,本書在22章6到21節以結論作為結束。
在啟示錄主體部分的這四個大異象,都由約翰「被聖靈感動」這樣的話作為介紹開始。約翰首尾一貫地使用這樣的說法,在他這卷書的主體部分,都以此標明新一部分的開始。
我們在此要解釋約翰在啟示錄裡﹐重複四次的宣告﹕「立時﹐在聖靈裡……我立刻被聖靈感動」。我們注意到﹐每一次他這麼說的時候﹐就是啟示錄內容的一個轉折。因此我認為﹐我們可以把啟示錄這卷書依照這個宣告﹐大略分成這幾個部份﹐就是說﹐最開始部分是耶穌和給教會的書信﹔接著,中間部份是上帝的寶座和一些審判﹐到末了的部分,有大淫婦﹐和最終的君王與新婦。這就是啟示錄的全部。
— 詹姆斯·哈密爾頓博士
在啟示錄1章10節,約翰寫道:
當主日我被聖靈感動,聽見在我後面有大聲音如吹號。(啟示錄1章10節)
他在啟示錄4章2節記載說:
我立刻被聖靈感動,見有一個寶座安置在天上,又有一位坐在寶座上。(啟示錄4章2節)
他在啟示錄17章3節說,
我被聖靈感動,天使帶我到曠野去。(啟示錄17章3節)
在啟示錄21章10節,他寫道,
我被聖靈感動,天使就帶我到一座高大的山,將那由上帝那裡,從天而降的聖城耶路撒冷指示我。(啟示錄21章10節)
所謂「被聖靈感動」這樣的說法﹐指的是約翰身為先知的經歷﹐他被帶入到一個能見到異象的情況裡﹐去領受那些象徵性的異象。這樣的背景緣由是來自舊約的先知以西結﹐以西結曾經有幾次提到聖靈帶領他去一個地方﹐向他顯示一些他本來不可能看到的事物。
這樣的經歷我們是無法全然明白的﹐可能連先知自己也難以全理解。保羅在哥林多後書12章講到被提到三重天去﹐到底是在身外還是身內﹐他無法確定。我也不確定他們是否真的明白。但是,很顯然的是,上帝把他們帶到一個地點﹐一種狀況裡﹐讓他們出乎尋常的領受啟示的異象﹐然後他們可以把那信息轉述給我們﹐用聖靈給予他們的字句﹐描述這些異象和經歷﹐成為聖經的一部分。
— 丹尼斯·約翰遜博士
我們要來探索啟示錄的每一個主要部分,首先從啟示錄1章1到8節的引言開始。
引言
這個引言部分以啟示錄1章1到3節的序作為開始,這序強調這卷書具有上帝的權柄。它源出於父上帝,被賜給耶穌基督,通過一位使者向人顯明。約翰作為基督的先知,是有權柄的使者,向耶穌的教會傳遞他的信息。
第4和第5節包含著一個問候,在當中約翰表明他自己和他讀者的身份。具體來說,他是寫信給位於小亞細亞羅馬亞細亞省的七家教會。約翰也加入一個問候:從父上帝而來的問候,他描寫自己是那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從聖靈而來的問候,聖靈的完全是以他寶座前的七靈象徵出來的;從耶穌基督而來的問候,約翰稱他是那誠實作見證的,從死裡首先復活,為世上君王元首的。
約翰在5到8節向上帝發出讚美,這讚美透露出他對讀者一些主要的關注。約翰為著上帝的主權讚美他,深信上帝在整個歷史上為著自己榮耀的旨意做工。他為著在耶穌基督裡的救贖讚美上帝,因為耶穌的生死、復活和升天,是約翰在他寫的這卷書中提到的每一個盼望的基礎。最後,他為著基督要再來的應許讚美上帝,這是當上帝計劃和應許的每一件事情都成就時要發生的那重大的將來事件。
基督徒能夠以期盼的心靈﹐來回應我們未來的盼望和完全的救贖。希望就是對於一個具體的未來充滿信心的期待。希望本身具有那奇特實踐的特質﹐它使得我們能輕鬆活潑﹐堅忍不捨﹐充滿韌性﹐使得我們在現今景況中帶著期盼的喜樂﹐確信所應許的必然會實現。即使在我們有限的視野裡﹐心裡可能有些動搖﹐或是不確定﹐但是希望會把我們往前推動﹐確信我們現今所勞苦的﹐至終會帶來必然的結果。
— 戈蘭·斯高靳博士
我們藉著耶穌所能得到的最後救贖是如此難以置信的美好和榮耀﹐因此我們對此盼望的回應﹐就是全然回應上帝在耶穌基督裡對我們生命所作的和所應許的。這也是我對於約翰一書3章的理解﹐在那裡﹐約翰說﹕「我們現在是上帝的兒女,將來如何,還未顯明,但我們知道,主若顯現,我們必要像他。」凡向他有這指望的,就潔淨自己,像他潔淨一樣。如果上帝救贖的目標是將我們改變成為耶穌基督的樣式﹐如果上帝救贖我們生命的目標是讓我們與祂有完全的聯結﹐有完全信賴與順服的愛的關係﹐如果上帝救贖的目標是以祂的愛和聖靈充滿我們﹐以致於我們不單是永恆的享受天國﹐也是永恆的讓天國住在我們裡面﹐那麼﹐我們現今的回應只有一個﹕「主﹐我的上帝﹐讓我此生能如同耶穌那樣﹐就是身為人所能達到的樣式。我不知道那會是什麼樣式﹐是如何作成的﹐ 但是﹐主﹐就照著你的意思做成你所要作的﹐我奉獻我的所有﹐將全部生命全然順服於你﹐我不為其他任何事情而活﹐我只要你的完全與全備救贖現在就在我生命所能達成的。」
— 斯提夫·布蘭克博士
在引言之後,我們在啟示錄1章9節到3章22節看到基督的異象,以及它對七教會的應用。
基督的異象
基督的異象是以對基督的描寫作為開始,以基督給小亞細亞七教會的信作為結束。我們要分別來看這些片段的每一處,首先從啟示錄1章9到20節約翰對基督的描寫開始。
對基督的描寫
約翰在描寫耶穌之前,表明他與他的讀者是聯合在一起的,他指出自己和他們在耶穌的患難、國度、忍耐裡一同有分。
對於信徒來說,患難總是一種現實。但約翰強調,在新約時代我們受患難,這有一種特別意義。基督因著對抗罪而受患難。因為信徒與耶穌合一,我們也受患難。即使如此,我們無論什麼時候遭遇患難,我們都得到安慰,就是上帝與我們同在,他行使主權控制我們的處境。在每一樣 環境中 — 甚至殉道 — 我們都靠著基督的大能勝過罪惡與死亡。
約翰也表明,他是在「被聖靈感動」的時候得到這個異象。這很有可能是指約翰即使身體沒有被遷移到一個新地方,卻是處在一種靈裡忘我的狀態。這也是上帝在舊約向先知啟示自己的其中一種方式,我們可以在像以西結書3章12節這樣的經文裡看到這一點。
最後,約翰說從天上而來的一個聲音授命他把這異象的報告寫給在以弗所、士每拿、別迦摩、推雅推喇、撒狄、非拉鐵非和老底嘉的教會,以此結束序言這個片段。
約翰實際對耶穌的描寫,是從啟示錄1章12節開始的。耶穌以在七個燈台中間行走的「人子」這個形象出現。這些燈台象徵把在基督裡上帝的光帶給仍在黑暗暴政之下世上的眾教會。燈台也讓約翰的讀者想起舊約帳幕和聖殿裡的裝飾,以及耶穌現在是在上帝寶座面前天上帳幕裡的這個事實。在1章4節,約翰已經指出小亞細亞七教會和上帝面前燈台的七光之間的象徵聯繫。在帳幕,後來在聖殿,上帝在他百姓中顯出他榮耀的同在。正如上帝曾經住在以色列他的民中間一樣,基督現在住在他的教會中間。
耶穌也身穿長衣,束著帶子,就像猶太人聖殿中的大祭司一樣。他的眼睛像火焰,腳像鍛煉的銅。他聲音洪亮,如同眾水的聲音,有一把兩刃的利劍從他口中而出。他的臉面因著榮耀發光如此明亮,他就像日頭本身一樣。這樣子表明耶穌威武莊嚴、充滿榮耀和大有能力。
當我們讀啟示錄第一章時﹐最讓我們震驚的事情之一﹐就是關乎耶穌基督的形象。首先我們要說的是﹐這應該是耶穌樣式的象徵﹐而不是要我們按著文句繪畫出來的相貌。但是我們要記住﹐ 當初約翰寫這卷書時﹐那本來是一封信﹐一個預言﹐也是啟示性文學﹐他是為了受苦的信徒們而寫﹐他們當中有些人為了耶穌基督和福音﹐而犧牲生命。那些受苦的信徒為著福音緣故,活在隨時可能失去生命的威脅下。啟示錄1章﹐我們看到耶穌基督以人子身份出現的榮耀樣式﹐約翰對於耶穌有好些的描述。他是穿著祭司的長袍﹐ 表示我們是藉著他才得以進入上帝的同在。約翰又描述他有白髮白鬚﹐ 如同雪那麼白。這個描述很有意思﹐ 很像但以理書7章所敘述的﹐可是但以理書7章所描述的頭髮雪白的則是耶和華。約翰在此卻將這形象歸諸於耶穌﹐顯示出耶穌是與耶和華同等﹐是全然的上帝。約翰又看到﹐從耶穌口中出來一把兩刃的利劍﹐這當然不是照字面的描述﹐而是強調耶穌話語的權能﹐足以摧毀祂的仇敵﹐因此教會可以在基督裡得著安慰穩妥。約翰告訴我們﹐耶穌的面貌如同烈日放光﹐他就是那位榮耀的主。耶穌告訴約翰﹕他拿著死亡和陰間的鑰匙。這正是教會所面對的艱難﹐他們可能遭受死亡﹐因此自然會為未來的景況擔憂。約翰因此強調﹐難道耶穌不是掌權﹐復活的那一位嗎﹖他是永活的﹐是首先也是末後的﹐他已經戰勝死亡﹐他們無須害怕。不管那時在位的羅馬皇帝是誰﹐尼錄﹐或是多米田﹐或是任何其他一個﹐到底是他們在掌權控制﹐或是任何政治權勢在操控一切﹖其實都不是。唯獨耶穌﹐他全權治理。每個人都要認清這個事實。因此啟示錄基本上是為安慰受苦的教會而寫的書卷﹐勸勉他們要堅忍持守﹐呼籲他們要信靠耶穌這榮耀掌權的主。他是在燈台之間行走﹐他們要得著安慰與力量﹐繼續帶著盼望﹐信靠祂。
— 湯姆·史瑞納博士
我們現在已經看了約翰對基督的描寫,就讓我們來看啟示錄2章和3章耶穌給七教會的信。
給七教會的信
基督寫信給位於今天土耳其西部小亞細亞的七家教會。他按送信人可能走的線路安排這些信的順序。他首先寫信給以弗所這座海岸邊的城市,然後是北面的士每拿,然後是再往北走的別迦摩。接著,他轉向東南方向,發信給推雅推喇,然後是撒狄,接著是非拉鐵非,最後是老底嘉。這些信記錄了耶穌在他天上法庭講的話,為的是幫助教會明白和回應接下來的異象。
總體來說,這些信件都遵照相同的基本模式,只是在順序上有輕微的變動。這個模式包含了許多與舊約預言相似的元素,提醒我們約翰是擔任耶穌派到這些教會那裡去的先知。
· 第一,所有的信一開始都致信給每家教會的使者。一些解經家認為這是指代表每家教會的人類使者。但按照天上異象這個處境,這更可能是基督委派到每一個地方教會的真實的天使。
· 第二,信中有從基督在啟示錄第1章面貌引申而出對基督的描寫,強調與這封信有關的一個特徵。
· 第三,信中宣告認知,表明基督知道這些教會,以及他們生活的細節。
· 第四,信中有對教會的評價,包括表彰,也經常包括責備。
· 第五,有與基督對教會評價相對應的信息,既有祝福的意願也有咒詛的威脅。
· 第六,有應許,保證所有得勝的人都要承受永遠的祝福。
· 第七,每一封信都勸勉人順服基督。
在啟示錄第2章和第3章的信件之間的這些類似之處,足以提醒我們注意到這部分的主要意思。基督作為這些教會理所當然的君王向他們說話。祂清楚瞭解他們目前的不同光景,有全權的權柄對他們作出精確地評價。他向他們提供了祝福,威脅要發出咒詛,為的是要鼓勵他們盡忠。祂不斷地發出提醒他們,永遠拯救的應許只為那些勝過試煉和試探的人們而存留。不出意料的就是,這些主題也貫穿啟示錄的主要部分,發揮著一種至關重要作用。
給七間教會的七封信裡﹐耶穌訓勉教會﹐以及個別信徒﹐不管情況是多麼敵對和艱苦﹐他們都要對他持守忠誠與順服。我們會注意到﹐這裡有七間教會﹐其中兩個是忠誠的﹐就是士每拿和非拉鐵非﹐耶穌對他們只有稱許獎勵。其他的幾個教會﹐以弗所﹑別迦摩﹑推雅推喇﹑撒狄﹐除了對他們有稱讚﹐ 還有責備﹔而對於 第七個教會﹐老底嘉教會﹐則是沒有任何稱讚﹐因為他們太自以為是﹐自我滿足。
— 西門·凱斯特馬克
我們要簡短地依次來看這幾封信,首先從啟示錄2章1到7節給以弗所教會的信開始。
以弗所 約翰在這封信中介紹耶穌是在七個金燈台中間行走的,右手拿著七星的那一位。這描寫強調了基督榮耀和大能的光。
作為他們的王,耶穌對以弗所教會的評價是好壞參半。他們為純正教義發熱心值得誇獎,不能容忍邪惡的行為。聖經特別說到他們恨惡尼哥拉一黨人的行為,這是一個非常早期的異端團體,他們把基督教信仰和異教的色情衝動混在一起。
但是,以弗所教會也受到嚴厲批評。在啟示錄2章4節,耶穌對他們說,他們離棄了他們起初的愛;他們失去了對基督和他國度的激情熱心。所以,基督警告他們,如果他們不悔改,回轉到他們之前的熱心當中,他就要把他們的燈台,就是他們在天上尊榮的象徵挪去。換言之,他們要受管教,甚至被解散。
士每拿 給士每拿教會的信是從啟示錄2章8到11節。它以描寫耶穌是「那首先的,末後的,死過又活的」作為開始。這描寫指出基督是創造萬有的那一位,是受造界最終命運的焦點所在。
只有兩封信沒有包括對錯誤的責備,這是其中一封。它完全集中講述對士每拿教會的同情和理解,這家教會很有可能因著不信的猶太人而面對嚴重逼迫。
從使徒行傳和新約聖經其他書卷﹐我們看到對耶穌是彌賽亞的宣稱﹐開始讓猶太人會堂產生分裂。保羅就是被逐出猶太會堂的一個顯著例子。在以弗所書裡﹐他提到自己去到學堂教導人﹐我們也開始看到基督徒不是在猶太會堂﹐ 而是在個人的家裡聚會。造成彼此的關係有這樣的壓力﹐最大的原因之一﹐當然是對於耶穌是彌賽亞的宣稱﹐還有外邦人的湧入。我們開始看到那些宣講基督信仰的人﹐乃是對列國宣告耶穌是主﹐ 我們也看到外邦人對此信息的回應。因此﹐ 就食物的禮儀﹐割禮與否﹐等等微妙細節都可能增加更多相處的磨擦和壓力。我們看到類似這樣的紛爭出現於加拉太﹐ 就是外邦人應不應該守律法。此外﹐ 另一個讓他們的關係更有壓力的原因是﹐ 他們都必須應付羅馬和羅馬的政權。我們知道﹐ 聖殿是在公元70年被毀滅﹐ 而在那之前﹐因著猶太人反對凱撒大帝的革命﹐猶太人有所覺醒﹐ 而要重建他們的身份與特質。他們開始為此討論﹐以及他們當有的樣式﹐這些因素都造成日後基督徒與猶太人分開的緣由。
— 貴葛·派銳博士
雖然士每拿的猶太人給教會造成麻煩,但耶穌勸勉跟從他的人要保持忠心,鼓勵他們信靠他,因為他已經勝過死亡。
別迦摩 接下來,耶穌在啟示錄2章12到17節對別迦摩教會說話。約翰在這封信中介紹基督是「那有兩刃利劍的」。耶穌的話是銳利的,能判斷對錯。這是有直接關係的,因為他對教會的評價既有正面也有負面。
請聽耶穌在啟示錄2章13,14節說的話:
當我忠心的見證人安提帕在你們中間,撒但所住的地方被殺之時,你還堅守我的名,沒有棄絕我的道。然而有幾件事我要責備你。(啟示錄2章13-14節)
耶穌在稱讚之後發出責備:教會沒有抵制尼哥拉一黨的人,也沒有抵擋與巴蘭有關的教訓。這些假師傅帶領許多人落入異教徒的放縱狂歡和不道德行為當中。基督警告說,教會若不悔改,他就要管教他們。
推雅推喇 給推雅推喇教會的信是記載在啟示錄2章18到29節。約翰在這裡描寫耶穌是煉淨人的火,目光好像火焰,腳象光明銅。這描寫與信的內容有直接關係,因為推雅推喇教會需要煉淨潔淨。
耶穌在啟示錄2章19,20節有這話要說:
我知道你的行為、愛心、信心、勤勞、忍耐;又知道你末後所行的善事,比起初所行的更多。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責備你,就是你容讓那自稱是先知的婦人耶洗別教導我的僕人,引誘他們。(啟示錄2章19-20節)
和以弗所教會不同,推雅推喇教會並沒有失去起初對基督的愛。相反,他們的愛實際上是加增了。但是他們容忍一位特別婦女的虛假教導,耶穌輕蔑地稱這個女人為「耶洗別」。
這個女人就像列王記上下中出現的那個臭名昭著的王后一樣,引誘人犯淫亂和拜偶像的罪 — 這兩種做法在小亞細亞的異教徒當中是密切聯繫在一起的。耶穌警告這家教會要拒絕這些虛假教訓,繼續向他盡忠。
若是在信仰上要堅忍持守﹐能有基督的樣式﹐我們的愛心和熱心必須配合紮實穩固的教義。我認為有些人很富有愛心和熱心﹐但是雖有這樣的恩賜﹐若是對上帝在66卷聖經正典所教導的﹐缺少健全而清楚的認知﹐就很容易失去平衡。可是﹐在另一方面﹐我看到有些人很喜歡研讀﹐他們想要瞭解﹐到底這個教訓的意義何在﹐可是他們卻缺乏愛心﹐因此若不小心﹐很容易就變成法利賽人的樣子。他們可以知道所有正確的事情﹐可是對上帝或是對人﹐卻沒有愛心或是熱忱的心志﹐他們也很容易錯失聖經的真義。
— 馬太·弗瑞德曼博士
我們對基督的的愛心和熱心﹐一定要配合以聖經為根基的健全教導﹐這是非常重要的﹔這的確是基本而且動態的組合﹐就是心裡的熱切﹐加上頭腦清楚的熟悉真理。就這個重點﹐我馬上想到使徒保羅對於一些拒絕基督的猶太人所說的話﹐ 那些猶太人是極其熱切的追求他們的猶太信仰﹐對於他們﹐使徒這麼說道﹕「我可以證明他們向上帝有熱心,但不是按著真知識。」換句話說﹐他們的熱心是值得稱讚的﹐但那卻是一個受誤導的熱心﹐不是根據或是發自真理而有的熱切追求。我們的熱心就好比是汽車的燃料﹐教義則是方向盤。如果你開往的方向不對﹐那麼加大油門的汽車反而是一個危險的設備。若是我們的熱心是按著真理而疏導﹐它就可以成為一個良好而強大的力量。
— 戈蘭·斯高靳博士
撒狄 接著在啟示錄3章1到6節的,是給撒狄教會的信。約翰在這裡指出耶穌手裡聖靈的七個彰顯和七星,提醒撒狄教會,耶穌擁有一切能力和權柄。約翰讓他們注意耶穌的權柄,因為他對這家教會的評價如此嚴厲。
我們來看啟示錄3章1到3節:
按名你是活的,其實是死的。你要警醒,堅固那剩下將要死的;因我見你的行為,在我上帝面前,沒有一樣是完全的……若不警醒,我必臨到你那裡,如同賊一樣。(啟示錄3章1-3節)
撒狄城以堅固的堡壘著稱,但有兩次被敵人突襲佔領。耶穌警告,如果他們不悔改,他也要對教會做類似的事。他要像賊一樣來到,出其不意攻擊他們。但對那些向他盡忠的人,基督應許他們要得潔淨,得到辯白和賞賜。
非拉鐵非 耶穌給非拉鐵非教會的信是在3章7到13節。約翰在這封信中介紹耶穌是手裡拿著大衛的鑰匙,意思是說耶穌能開大衛的國的大門,讓那些他願許可的人進來,關門把其他人擋在外面。耶穌對這家教會說的話是正面的,但他的話裡也包括一種隱含的警告。
他在啟示錄3章8節給他們這保證:
我知道你的行為,你略有一點力量,也曾遵守我的道,沒有棄絕我的名。看哪!我在你面前給你一個敞開的門,是無人能關的。(啟示錄3章8節)
基督在這家教會前面開了一個門,給他們不受攔阻的機會,在靈裡成長髮展。如果他們利用這個打開的門,基督就要讓他們的敵人在他們腳前下拜,非拉鐵非的信徒要繼承新耶路撒冷。上帝的名要寫在他們上面,意味著他們要永遠屬於他。但是,言外之意是,如果他們不利用這個機會,就不會得著這些祝福。
老底嘉 接下來我們在啟示錄3章14到22節看到耶穌給老底嘉教會的信。約翰在這封信裡描寫耶穌是那一位,他說的話是最終的阿們,就是說,耶穌是終極真實可靠的權威。約翰也描寫耶穌是誠信真實的見證,上帝創造界的元首。這描寫為的是讓老底嘉信徒注意,因為他對他們的評價非常負面。
請聽耶穌在啟示錄3章15,16節說的話:
我知道你的行為,你也不冷也不熱;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熱。你既如溫水,也不冷也不熱,所以我必從我口中把你吐出去。(啟示錄3章15-16節)
老底嘉是一座富裕的城市,位於歌羅西城和希拉波裡斯城之間。歌羅西城和希拉波裡斯城都以擁有特別的水資源聞名。歌羅西有從山泉而來的冷水,希拉波裡斯城有熱的泉水。這兩種水都被認為是具有治病的療效。但老底嘉的水是不冷不熱,沒有任何療效。耶穌使用這些物質界的事實說明一個屬靈的問題:老底嘉教會富裕,但是他們的財富奪取了他們靈裡的力量。這家教會要悔改,否則耶穌就要拒絕他們。
我認為啟示錄2和3章是啟示錄這卷書的關鍵﹐ 因為在這兩章裡﹐有許多給予教會的實際應用要點﹐而那些教會的特點也被顯明出來。一個特別的表示就是在給予教會信息的最末﹐總是有﹕那得勝的﹐凡得勝的教會……這樣的文句。那些話提醒我們堅忍持守的必要性﹔但是那些信息還有其他重要的主題﹐在這兩章裡﹐我們會一再讀到﹕要悔改﹐就是對於那些未達成上帝所托付的教會﹐他們需要悔改﹐不管他們是失去起初的愛﹐或是遵從教會裡異端邪說派別的教導﹐他們都需要悔改。主在那個時刻呼喚他們再次歸向他﹐但是他也呼召那些愛他的人持續如此﹐堅忍而持守信心﹐特別是在敬拜主上繼續忠誠。
— 大衛·查博曼博士
現在我們已經看了基督的異象,就讓我們來看約翰對將來事件的異象,這記載在啟示錄4章1節到16章21節。
將來事件
按照啟示錄4章1,2節,這異象發生在天上的寶座那裡,啟示出在約翰那個時候仍屬於未來將要發生的事件。它是對所有眾教會說的,主要關注在未來,把將來描述成善惡力量之間的爭戰。這個異象是為了鼓勵約翰起初的讀者抵擋罪和撒但,因為上帝在將來得勝,這是確鑿的。
對於約翰關於將來事件的異象,我們要注意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它包括四個系列的異象:七印,七號,七段歷史和七碗的異象。一些解經家認為應當按照時間順序解讀這些系列,看它們是描繪歷史的連續階段。但是約翰從未說過情況應當如此。
其中一點,把這些系列聯繫在一起的順序的標誌說法 — 像「此後」這樣的用詞,指的是他看到這些異象的順序,而不是指異象中顯明事件的發生順序。
另外一點,看來在這些異象中,有一些獨特的歷史性事件,在不止一個系列中提到。出於這個原因,我們這一課要採用一種有時被稱作「重述」的解釋角度。
一般來說,重述就是後面的一段重新講述、或重複之前的一段。這個詞用在啟示錄的時候,是特指這種觀點,就是每一系列的異象描述著基督第一次降臨和再來之間的整個時間段,但每一系列有它自己獨特的細節和重點。
在聖經預言中,重述其實是很常見的。舊約先知經常使用這種技巧,用不同的經文描述同樣系列的事件。有時候重述使用的是非常類似的畫面,例如在耶利米書30和31章,耶利米預言以色列歸回復興。其他時候重述則使用非常不同的畫面來描寫同樣的事件,例如,在以賽亞書9章和11章,以賽亞講到彌賽亞的到來。
我們在何西阿書9到14章上帝對以色列的控告中看到同樣的事情。還有更多的例子。所以當約翰在啟示錄使用這種技巧時,他是在使用一種人很熟悉的、傳統的和聖經的策略來傳達信息。
這些異象本身還有很多線索,有力提示約翰是從不同角度描述相同的事件順序系列。例如,約翰的異象在三個不同的時候講到我們稱為末日審判的那件事。
· 在啟示錄6章12到17節,那七印異象的一部分,太陽變黑,月亮變成血紅色,天上的星辰墜落在地上,地上每一個人都躲藏起來逃避上帝的審判。
· 在啟示錄11章15節,七號異象的一部分,有大聲音宣告,「世上的國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國。他要作王,直到永永遠遠。」
· 在啟示錄15章1節,七碗異象的一部分,我們被告知七碗都倒盡的時候,上帝的大怒就發盡了。
這些經文每一處都是描寫與基督再來和上帝在地上最後審判相關的事件。但是每一系列的異象也包括其他看起來是在末日審判之前的細節。出於這個原因,看來最好是把每一系列的異象看作是對基督再來之前上帝國度整個歷史獨特的描述。
雖然重述的觀點是在福音派基督徒中間廣泛持守的看法,但很重要的是要認識到,一些人並不是用這種方法來解釋啟示錄。所以,我們在這一課中並不會讓自己過於緊密地與重述的這看法綁在一起。即使是這樣,我們也要認識到,大多數基督教教師相信,這種重述的方法能夠最好地理解使徒約翰對將來系列事件異象的文學結構,以及解釋這些事件異象的內容。
正如我們已經看到的,約翰對將來事件的異象可以分成四大片段:七印的異象,七號的異象,七段象徵性歷史的異象,以及七碗的異象。我們要來探索這每一系列的異象,首先從啟示錄4章1節到8章1節七印的異象開始。
七印
七印的異象包括兩大塊,首先是啟示錄4章和5章對上帝在天上寶座的描寫。這一塊讓我們看到一份有七印封上的重要書卷,為6到8章這些印的打開作了鋪墊。
啟示錄4章1到11節描寫了上帝在天上寶座的一個場景,這場景與以西結書1章,以賽亞書6章和其他舊約聖經經文所講類似的異象相似。上帝坐在寶座上,受天上受造物的敬拜,這些受造物中包括了約翰相當詳細描寫的四活物。這四活物中,每一個都佈滿眼睛,有六個翅膀。但他們整體外貌不同:一個像獅子,另外一個像牛,另一個像人,還有一個像鷹。他們很有可能代表了地上讚美上帝的所有受造物。
約翰的異象也讓我們看到圍繞上帝寶座的24位長老,這很有可能是按照舊約以色列十二支派和新約十二使徒的數目。這些長老象徵貫穿歷史當中上帝的百姓。每次四活物讚美上帝,眾長老就下拜,承認上帝的威嚴與權柄,承諾要順服、服從和敬畏他。除了眾長老,還有極多天使向外傳遞對上帝的讚美,也讚美上帝的羔羊。
這場景也包含了許多來自舊約聖經對帳幕和聖殿描寫的畫面:燈在寶座前發光;香刻畫的是上帝百姓的禱告;有一個玻璃海,比舊約的銅海更完全;有讚美的歌聲,像是那些唱歌的利未人獻上的。這種象徵表明約翰看到的是上帝在天上安置寶座的地方,從那裡他統治整個宇宙,施行審判。這告訴約翰的讀者,這個異象講的是非常重要的事宜。
這天上的異象在啟示錄5章1到14節繼續描述。上帝右手持著書卷,代表他為世界結局所定的計劃。但是他殿中無一人能打開這書卷。換言之,他們沒有一個人能成就他的計劃。這時其中一位長老告訴約翰,猶大支派的獅子要揭開七印,宣讀書卷。
所講的猶大支派的獅子,是出自創世記49章9到10節,我們在當中看到這番話:
猶大是個小獅子……圭必不離猶大,杖必不離他兩腳之間,直等細羅來到,萬民都必歸順。(創世記49章9-10節)
這預言表明,猶大要治理以色列眾支派,最終出現一位統治全世界的君王。
但是當約翰看的時候,他很驚奇發現,這猶大的獅子實際是一隻看上去曾經被殺的羔羊。當然,這羔羊就是基督。他是猶大的後裔,以色列的君王。他成為贖罪祭獻上自己的逾越節羔羊,正如我們在約翰福音1章29節看到的那樣。耶穌有能力打開書卷,表明他是上帝應許的那位,來成就他為世界預定的一切計劃。
我們在啟示錄5章﹐看到耶穌的形象是獅子﹐又是羔羊。這個形象是怎麼來的﹖首先我們要注意那個形象是有其預言背景的﹐那是約翰給予我們的﹐關乎耶穌的預言形象。當我們查考舊約的背景﹐會發現那些都帶有非常豐富的主題﹐例如獅子﹐是關聯到創世記49章﹐猶大的支派﹐那裡預言猶大會是個小獅子﹐而圭必不離猶大,表示他將要統管他的兄弟們。獅子是個得勝﹐大有能力的象徵。而羔羊又是怎麼來的﹖我們看舊約裡﹐逾越節的羔羊要被宰殺﹐為人們贖罪。我們還要將之聯結到以賽亞書53章受苦的僕人﹐就是被刺傷﹐如同羔羊被牽到宰殺之地的那一位。因此約翰是拿這兩個形象﹐為我們創出一個多重形象的耶穌﹐他既是獅子﹐也是羔羊。他的確是被宰殺的羔羊﹐但這被宰殺的羔羊也是擊敗一切的得勝者。在啟示錄5章﹐我們看到他有七個角﹐因此這個羔羊的形象絕不是一個軟弱﹐ 被殺害﹐無法站立起來的羊﹐而是攻克一切並且得勝的羔羊﹐這羔羊就是猶大的獅子﹐而在猶太信仰裡﹐這兩個形象與彌賽亞的盼望是有關聯的。約翰對我們顯示這兩個形象﹐這些形象的實質在耶穌裡得以成全。
— 布然敦·考威博士
創世記49章講到猶大支派是獅子﹐這樣的意念在猶太人的期盼中逐漸展現﹐不同地方都提到這個爭戰得勝的獅子。因此約翰聽到關乎猶大支派中的獅子﹐他已經得勝﹐轉頭一看﹐所見的卻是與攻克一切、大有能力的獅子形象相反﹐他看到一個羔羊﹐羔羊不單是被認為是最軟弱無力的動物﹐那還是一個被殺的羔羊。這就帶領我們回到福音的核心﹐就是我們在整本新約裡所看到的﹐那就是耶穌的得勝﹐ 不是按著傳統認為的以武力制勝﹐而是藉著死在十字架上而擊敗仇敵﹐上帝的能力在軟弱上得以成全﹐上帝的榮耀彰顯﹐耶穌的受苦﹐彰顯了上帝的得勝。
— 柯瑞格·凱納博士
七印異象的第二塊,就是啟示錄6章1節到8章1節,講的揭開這些印本身的事。它講述了揭開頭六印,接著是一段幕間插入,然後是揭開第七印。
頭四印釋放出那出名的啟示錄中騎在馬上的四位,他們把災難帶到世上。四個騎馬之人的畫面是出自撒迦利亞書6章,那裡說四組同顏色的馬匹是天的四風。第一印揭開的時候,這要帶來一位騎白馬的,要勝過各國。第二印帶來一位騎著火紅色馬的,代表屠殺。
戰爭是屠殺最明顯的形式。但是,這畫面也很廣泛,足以包括其他形式的人類殺戮。第三印帶出一位騎黑馬的,代表饑荒。第四印帶出一位騎在名叫死的馬上,他騎著一匹灰馬,代表刀劍、饑荒、瘟疫和野獸帶來的死。這些災難雖然可怕,但是只有四分之一的地受到影響。大多數人逃過了上帝的這部分審判。
第五印揭開的時候,約翰看到在天上的基督徒殉道士的異象。這些聖徒因向上帝和上帝的道盡忠而被殺。他們向上帝呼籲懲罰殺害他們的人,但是被告知上帝還不會現在就完全行使他的公義。他們需要忍耐,直到殉道的人數滿了為止。
第六印揭開時,全地要經歷上帝的審判。將要有一場地震,日頭變黑,月亮變成血紅色,眾星跌落在地上,天退後,每一座山和海島要移位。這描寫讓人回想起舊約聖經關於政治動盪的預言,就像我們在以賽亞書34章1到4節和約珥書2章10和11節看到的那樣。這是一種說法,表明上帝正在帶來最後審判,要毀滅現今這個邪惡的世界。
也顯明人有一天要盡的責任,在神面前是無可推諉的,這個使敬畏上帝的人更敬畏,那些把這些境界當作是玩笑的人,他們就是要面對未來的審判,他們那時候連禱告的機會都沒有了。只盼那大山大小壓在他們身上來逃避未來的上帝的憤怒。所以境界是 神特別為選民預備的,讓他們因敬畏上帝就過一個敬虔度日,祈禱聖潔的生活來討上帝的喜悅。
— 唐崇榮博士
在揭開第六印和第七印之間,啟示錄7章記載了一個幕間插入。這幕間插入用凸顯上帝對他百姓保護的方式,對教會作了描寫。第一,約翰聽到一個宣告,以色列十二支派,每一支派12,000人 — 總共144,000人 — 被上帝加上印記,作他特別的子民。雖然人對這144,000 人有不同的理解,但啟示錄的經文說約翰聽到關於這144,000的宣告,但是當他掉轉頭去看的時候,他看見很不一樣的事情。
請聽約翰在啟示錄7章9節是怎樣描寫他們的:
此後,我觀看,見有許多的人,沒有人能數過來,是從各國、各族、各民、各方來的,站在寶座和羔羊面前。(啟示錄7章9節)
你會記得啟示錄5章發生了類似的事:約翰聽見一個關於獅子的宣告,然後去看,看見一隻羔羊。這裡發生了類似的事情。他聽到一個關於144,000個猶太人的宣告,然後去看,看見一群更大的人群,包括了猶太人和外邦人在一起。在兩個情形裡,約翰都聽到從舊約聖經象徵說法中引出的某件事 — 獅子和以色列各支派。但是當他掉頭去看的時候,顯現出來的是比宣告的大得多的事情。獅子的象徵意義在基督裡得到實現,十二支派的象徵意義在從萬民中來大群的信徒中得到實現。
在幕間插入之後,啟示錄8章1節記載了第七印揭開。但不是一個浩大、高潮的結局,而只是寂靜,受造界肅然起敬。對於那些第一次讀到約翰異象的人來說,這寂靜產生出一種戲劇性的張力。這神秘的歷史最後階段會是什麼樣子?這個問題的答案要在接下來的各個異象中出現。
現在,我們已經看了七印,就讓我們把注意力轉到關於將來事件的第二系列異象,啟示錄8章2節到11章19節的七號。
七號
七號的異象講了一系列的吹號天使。每次號吹響的時候,另外一個審判就臨到地上。很重要的是要看到,七號的異象組織結構與七印的異象很相似。異象講了六號,接著是一段幕間插入,然後是第七號。這些號聲讓人想起舊約聖經先知書的經文,如何西阿書5章8節,約珥書2章1節,阿摩斯書2章2節和撒迦利亞書9章14節中的號聲。這些是上帝帶著他的天使大軍臨到,呼籲天軍與上帝的仇敵爭戰時吹響的號聲。
啟示錄8章2到13節吹響的前四號,表明通過天使大軍對受造界四個主要領域發出審判。第一號吹響的時候,有雹子與火攙著血丟在地上。第二號吹響時,有好像是大山的東西扔在[海]裡。第三號吹響的時候,有燒著的一顆星被扔進淡水的水源裡,讓水變苦不能飲用。隨著第四號吹響,天被破壞,白晝和黑夜的三分之一沒有了光。雖然這些審判非常嚴重,但是每個領域只有三分之一被摧毀。但在這部分結束的時候,一位天使警告更嚴重的審判正接續而來。
啟示錄9章1到12節記載了第五號吹響。這把一大隊非自然的蝗蟲發動起來。約翰描寫這些蝗蟲好像預備打仗的馬,有金冠冕,人的臉,女人的頭髮,牙齒象獅子的牙齒,有尾巴象蠍子。但它們的能力受到限制。它們只能在地上懲罰五個月,它們只可以攻擊惡人。
啟示錄9章13到21節記載了第六號吹響。這從伯拉大河釋放了四個使者,這些使者去殺了三分之一的人。
在這前六號之後,是啟示錄10章1節到11章14節記載的一個分成兩段的幕間插入。在一個類似以西結書2章9節到3章9節上帝向以西結啟示的審判場景中,約翰得到一個包含有預言信息的小書卷,他被告知要把這小書卷吃下。這書卷味道象蜜一樣甜,很有可能是代表上帝為世界制訂的計劃要毫無延遲得到完滿的好消息。但這書卷也讓他肚子發苦,很有可能是表明隨著上帝計劃完成,要有苦難來臨。
幕間插入的第二段記載了約翰看到兩個見證人的異象,他們為福音的緣故受死。他們行神跡,呼籲人悔改,對將要來臨的審判發出警告。但是,之後他們被上帝的敵人殺死。
使徒約翰關於兩位見證人的異象凸顯了整個人類歷史上最根本的衝突:耶穌基督和他的一切仇敵之間的根本衝突。不光是這兩位見證人大有能力,並且他們的敵人們都充滿了極大敵意,他們殺害了兩位見證人。這裡的強烈對比更加凸顯了這個事實,就是耶穌基督和他敵人之間的根本性衝突是沒有任何中間地帶可言的。每一個曾經活過的人不是支持耶穌、就是必然要反對耶穌。
在幕間插入後,在啟示錄11章15到19節,第七位天使吹響第七號,結束這一系列的異象。
啟示錄11章15節記載了第七號吹響時天上的這宣告:
世上的國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國。他要作王,直到永永遠遠。(啟示錄11章15-19節)
第七號引入在上帝寶座前的敬拜,那時他對地上所有國度的得勝穩固,要對全受造界進行最後審判。基督要再來更新這地,他的榮光要完全顯明;上帝在整個受造界的統治要完全彰顯出來。
關於將來事件的第三系列異象,是在啟示錄12章1節到14章20節的七段象徵性的歷史。
七段歷史
從結構上來說,七段象徵性歷史的異象反映出七印和七號的異象:前六段歷史構成一組,接著是一段幕間插入,然後是第七段象徵性的歷史。但是,雖然七印和七號的異象聚焦的是上帝的審判,但七段歷史是描寫撒但和上帝百姓之間的屬靈爭戰。這一系列的歷史圍繞著關鍵的象徵性角色展開出來:包括婦人、龍、從海中上來的獸、從地中上來的獸、144,000名信徒、還有天使和人子。
第一個象徵性角色,就是一位身披日頭的懷孕婦人。她的歷史記載在啟示錄12章1到17節,與耶穌出生、希律企圖殺害他相似。代表忠心以色列的這位婦人,生出彌賽亞,就是耶穌基督。她的孩子被帶到天上,這有可能是指基督復活和升天說的。但這婦人留在地上,被一條大龍逼迫。上帝保護了她,結果那龍不能擊敗她,但因著這衝突,她仍然受苦。這段象徵性的歷史表明這個事實,就是耶穌是上帝忠心的後裔,並且因著撒但和牠的國,一切真信徒會繼續受苦。約翰起初的讀者會明白,這衝突是他們問題的根源,要從上帝對這婦人的保護和看顧得到鼓舞。與此同時,他們也會明白他們需要堅忍,因為他們的衝突不會在短時間內結束。
下一段象徵性歷史是圍繞著一條巨型紅龍發生的,是在啟示錄12章3到17節。這段歷史是與那位婦人的歷史同時表現出來的,但在啟示錄12章3節它被說成是一個單獨的異象。它被描寫為是一條大紅龍,有七頭十角,頭上戴著七個冠冕。第9節指出這就是撒但牠自己。在約翰的這異象中,這條龍的尾巴把三分之一的星辰從天上掃落到地上。這動作可能像征天使墮落成為鬼魔,或者很簡單就像以賽亞書34章4節,馬可福音13章25節講的政治動盪。這龍攻擊那位婦人和孩子,凸顯出撒但和上帝百姓之間劇烈的衝突。
在這龍的歷史中,天上也有一場爭戰,米迦勒和眾天使與這條龍爭戰。米迦勒把撒但和牠的使者扔到地上。撒但一被扔到地上,就追逐這婦人,要逼迫她。但上帝保護她,所以撒但轉向攻擊她的後裔 — 那些順服基督,聽從基督見證的信徒。這段象徵性的歷史要幫助約翰的讀者明白,他們遭受逼迫,是因為撒但仇恨上帝,他們是在一場屬靈爭戰當中。即使如此,撒但已經被擊敗,教會遭受逼迫是有限,只到這條龍在地上期限過去為止。
第三段象徵性的歷史是圍繞海裡上來的獸展開,記載在啟示錄13章1到10節。這獸具有獅子、熊和豹的特徵,與但以理書7章象徵拜偶像之國的那些獸相似。這似乎表明,這從海裡上來的獸象徵著反對耶穌基督國度的所有政治勢力。約翰也寫道,這獸有一個之前本是致命傷留下的可怕傷口。
龍給了這從海裡上來的獸能力和權柄,轄制地上的國,地上所有的居民都拜這獸。他甚至被賦予權柄與聖徒爭戰,並且得勝。約翰的讀者很有可能把這獸和羅馬皇帝或羅馬帝國,以及皇帝崇拜聯繫起來。他們會看到需要抵擋這獸,向基督盡忠。
第四段象徵性的歷史是集中在第二個獸 —— 一個從地中上來的獸展開,這段歷史見於啟示錄13章11到18節。它有兩角如同羊羔,但是說話好像龍。它服事那從海裡上來的獸,行奇事,為要叫世人拜那另外一隻獸。它也強迫人在他們的右手或額頭上接受一個獸印。這兩隻獸一起試圖征服全世界。
約翰的讀者有可能會把這第二隻獸和強迫人拜皇帝,威脅要殺死那些拒絕拜皇帝之人的羅馬民間邪教聯繫在一起。像那從海裡上來的獸的歷史一樣,這一段歷史可能是為了勸勉他們抵擋拜偶像,並向耶穌盡忠。
第五段象徵性的歷史講的是啟示錄14章1到5節那屬於上帝的144,000名信徒。根據上帝的名寫在他們額上這個事實,他們看來是啟示錄7章1到8節提到的同一群人。上帝的名印在他們額頭上,這與印在那些遵隨從地中上來之獸的人額頭上的印形成對比。在約翰的異象中,這144,000名信徒與羔羊一同站在錫安山上讚美上帝。
這段象徵性的歷史向約翰的讀者保證,真信徒要最終能逃避那龍和獸,得到上帝祝福。忠心的信徒雖然受到強烈逼迫,卻要顯為純全無可指責。
第六段象徵性的歷史是關於三個天使的異象,是在啟示錄14章6到11節。在約翰的異象中,第一位天使宣告永遠的福音,呼籲所有人來敬畏上帝和敬拜他。第二位天使宣告大巴比倫,那些反對耶穌基督國度的人的首都傾倒了。第三位天使宣告對所有跟從和拜那獸的人的最後審判。這些天使宣告說,基督的福音將要勝過每一個敵對的國,耶穌再來的時候,他的敵人要被永遠定罪。
約翰對這些天使的描寫應當鼓勵他的讀者,即使有時教會似乎被擊敗,基督的國度卻要最終征服他的敵人。如果約翰的讀者有任何人想為了逃避逼迫而去拜皇帝,這段歷史就要警告他們抵擋這個試探。
在天使之後,約翰在啟示錄14章12和13節簡短插入一個幕間段。在這個幕間插入中,約翰鼓勵上帝的百姓堅忍 — 抵擋他們周圍拜偶像的文化。從天上來的聲音宣告,保持忠心的人最終要得到上帝的祝福與平安。
最後一段象徵性的歷史描述了一個「好像人子」的人,他坐在一朵白雲上來收割他的莊稼。他的歷史是在啟示錄14章14到20節。好像人子這個說法也用在啟示錄1章13節,在那裡是特指耶穌。從啟示錄14章發生的事和上下文可以清楚看出,這人子也是基督。這段歷史的畫面是出自但以理書7章13節,在那裡「有一位像人子的」駕著雲而來,進入上帝的天庭。
這系列的第一段歷史,那婦人的歷史,把耶穌描繪為是一個被接上天的孩子。但在這些歷史達到高潮的地方,耶穌被描繪為是一個像收割莊稼一樣,把忠心跟從他的人收聚起來的人子。然後第二位收割的 — 這是一位天使 — 收割世界餘下的居民,在上帝忿怒的酒搾裡擠出他們的血。這個異象宣告耶穌將來最終得勝。這表明歷史正朝著一個宏大的高潮發展,那時向耶穌盡忠的人要得辯白,但不信他的人要被毀滅。
約翰起初的讀者應當發現這是鼓舞人心。他們應該看出,與上帝向他仇敵傾注的忿怒相比,他們的苦難不值一提。他們要從他們最終要得辯白和蒙福的這個事實得到盼望和信心。
為什麼一位慈愛的上帝會把人﹐包括祂的仇敵﹐送到地獄裡去。對於這一點﹐ 我們自己常會感到不安﹐有張力。對於這樣的掙扎﹐我認為其中一個原因是﹐我們對於上帝的愛﹐就是祂的屬性﹐祂的真實屬性抽像化了。我們將祂的性情抽像化﹐對於聖經的敘述也是如此﹐過度加以情感化了。我們要小心﹐對於上帝聖潔本質的性情不可加以兩極分化。如果我們將對上帝慈愛的理解﹐與對上帝聖潔的理解相關聯﹐就會明白上帝判決那些不肯悔改的人去地獄是絕對公義和公平的﹔事實上﹐如果祂不那麼作﹐我們反而會認為祂不是良善的。雖然地獄是一個可怕的實在景況,而且最後的審判也會如此。如果上帝沒有看重對上帝自己當有的敬拜﹐如同祂在聖經裡所啟示的那樣;如果祂輕忽、不正視罪﹐不把它當作一回事﹐我們不會認為祂是良善的上帝。因此認知上帝愛的屬性是很重要的﹐我們只是不能把祂的愛抽像化﹐就是把祂的愛﹐從聖經裡所顯示的上帝整體的性情裡﹐單獨隔離出來。
— 羅伯特·李斯特博士
約翰起初的讀者應當從象徵性歷史的異象系列裡再次得到提醒,就是耶穌基督已經在十字架上決定性地打敗了撒但。因為撒但無法在基督第一次來的時候擊敗祂,信徒們就可以有完備的確信,這最後一次撒但也必定要失敗。最終基督耶穌必要再來完全摧毀撒但和牠的獸。與此同時,信徒遭受逼迫之苦,這只是那些被擊敗的仇敵們作末了垂死掙扎而已。
現在我們已經縱覽了七印,七號和七段象徵性的歷史,就讓我們轉向來看關於將來事件的第四個系列異象:啟示錄15和16章關於上帝忿怒的七碗。
七碗
七碗的異象讓人看到七位天使把盛滿上帝忿怒的七個金碗傾倒在惡人身上。這個異象是按照印、號和歷史異象的同一結構:六碗之後接著一個幕間插入,然後第七碗傾倒下來。
也有其他的對應是值得我們注意的。例如像前四號一樣,前四碗摧毀了世界的四個主要區域:干地、海、淡水和天空。但是,雖然號的審判只影響了地的三分之一,但碗是影響了全世界。
第一碗降災下來,讓所有受了獸印和拜獸的名的人生痛苦的瘡。第二碗把海變成血。第三碗把江河和泉水的淡水變成血。第四碗生出從日頭來烤人的熱力。儘管有這些毀滅性的災禍,人卻褻瀆上帝,拒絕悔改。
第五碗倒在獸的座位上。從啟示錄13章來看,很清楚這獸就是那從海裡上來的獸,它的掌權得到從地中上來的那獸的支持。這碗讓這獸的國陷入在黑暗裡,但跟從它的人仍然褻瀆上帝拒絕悔改。第六碗傾倒的時候,它讓伯拉大河變干,為從東方來的諸王入侵上帝的應許之地開出一條道路。
按照啟示錄16章16節,東方各王和上帝百姓之間一場決定性的戰鬥要在哈米吉多頓,或叫米吉多山的地方展開。在古代以色列,米吉多是美索不達米亞各國和埃及之間一條主要商路上的一座關鍵城市。大軍會在附近的耶斯列平原,或有時稱作米吉多平原的地方集合。上帝的百姓之前曾在米吉多奪得軍事上的勝利。所以這是一個恰當的象徵,描繪出上帝僕人和他仇敵之間高潮性的戰鬥。
接下來約翰的異象在啟示錄16章15節暫停下來,有一場幕間插入,在當中我們看到這宣告:
看哪!我來象賊一樣。那警醒,看守衣服,免得赤身而行,叫人見他羞恥的有福了。(啟示錄16章15節)
基督讓人想起啟示錄3章他給撒狄教會的信,勸勉跟從他的人全時間保持警醒和忠心。
幕間插入之後,第七碗發動了對惡人最終的毀滅。閃電雷鳴如雨落下。一場地震震碎了列國的城。海島下沉。大山倒塌。巨大的冰雹把人壓扁。這是世代的終結 — 基督再來的時候,現今的世界被摧毀的事就發生了。
七碗的系列完成了使徒約翰對將來事件的異象描述。印、號、歷史和碗都在明確地表明,上帝不變地決心要干預歷史,確保祂的百姓得到安全與祝福。在約翰那個年代,對小亞細亞的教會來說,羅馬帝國看起來是不可戰勝的。教會許多當代的敵人看起來也同樣強大。但是,上帝卻已決意要摧毀祂的和我們的一切仇敵。這就應當鼓舞歷世歷代的每一位基督徒都向耶穌基督盡忠,即使我們面對強烈的逼迫和壓制也當如此。
現在我們已經看了約翰第一和第二個異象,就讓我們轉向啟示錄17章1節到21章8節來看他關於大淫婦受懲罰的異象。
大淫婦
這個異象發生在曠野。根據啟示錄17章1節,這整個異象聚焦在對那大淫婦的懲罰上,包括了基督再來,最後爭戰,邪惡勢力被徹底擊敗,向基督忠心的人作王,以及天地最後更新。約翰對這個部分的安排,是要吸引他讀者的注意力,來看向基督忠心之人最終得到的祝福,以及落在那些不是這樣的人身上的最終咒詛。這雙重聚焦要鼓勵他的讀者尋求上帝祝福,避免他的咒詛。
在這審判大淫婦的異象中有兩小系列的異象。第一系列講的是上帝審判巴比倫,第二系列聚焦的是聖徒作王。我們要來看這兩系列,首先來看啟示錄17章1節到19章21節講的對巴比倫的審判。
巴比倫的審判
和約翰關於印、號、歷史和碗的異象一樣,他關於審判巴比倫的異象也是對教會歷史的重述。
啟示錄17章1到6節把巴比倫城描寫為一位淫婦。她穿著誘惑人的服裝,金子、寶石、珍珠的妝飾閃閃發光。她的外貌和淫亂象徵一切誘惑上帝百姓離開真實敬拜和信心生活的不正當歡樂。但很重要的是,她是在曠野出現,暗示她並不能把許諾要給的奢華和歡樂真地交給人們。證明這個事實的是,她拿著一個盛滿了可憎之物和她淫亂污穢的杯。
這淫婦也坐在一頭有七頭十角的朱紅色獸身上。這是啟示錄13章描寫的那從海裡上來的獸。它遍體有褻瀆的名號,象徵著它自己的邪惡和那些跟從它的人拜偶像的罪。
淫婦和獸這個形象的意義在這系列餘下的地方得到顯明。和之前的印、號、歷史和碗的系列一樣,這個系列的結構表明六個關於審判和痛苦的信息,接著是一個幕間插入。但這部分不是用第七個信息描寫基督和他敵人之間的最後爭戰作為結束,而是以關於這爭戰本身的異象作為結束。
在啟示錄17章7到18節的第一個信息,解釋了淫婦和那獸異象的細節。我們可以這樣概括這個信息,上帝要完全毀滅反對他的每一個人和每一件事。
啟示錄18章1到3節的第二個信息,宣告巴比倫和她誘惑的列國、君王和客商要被徹底擊敗。
記載在啟示錄18章4到8節的第三個信息,呼籲上帝的百姓拒絕巴比倫,讓自己離開她的淫亂。
記載在啟示錄18章9到20節的第四個信息,包含了拜那獸,從巴比倫的奢華得益的君王、客商和水手的三次哀號。讓人難過的是,這些哀號並沒有讓人去悔改相信基督。君王、客商和水手而是依戀地回想她從前興旺的時候。
在每一個這些信息當中,巴比倫都代表這反對基督作王的各個國家和組織。這些信息鼓勵跟從基督的人,宣告主要摧毀所有這些敵人,惡人要為他們失去罪中之樂悲哀。但是這些信息也警告教會不要犯這些同樣的罪,好使我們不至於落在同樣的審判之下。
我認為拜偶像和不道德的行為對於非信徒和信徒都同樣具有吸引力。理由很簡單﹐因為那是被禁止去行的事﹔那是我想要的。也許那是我不該去據為己有的﹐可是我的內裡還是認為就去作﹐就要拿。但我認為更關鍵的是﹐通常這些事會讓人感覺良好﹐讓人在得到的那一霎覺得滿足。重點在這裡﹐能滿足一時的﹐卻沒有那種應當有的持久、高尚和聖潔的價值。因此我們需要秉著信心﹐凡聖經認為是拜偶像﹐或是不道德的事﹐我就要按著聖經的定義而劃清界限。即使在抗拒的那一刻﹐我未必覺得舒坦﹐但是我知道那麼作有著永久價值。而且那也顯示上帝所要我們活出的樣式。
— 馬太·弗瑞德曼博士
關於審判巴比倫的第五個信息出現在啟示錄18章21到24節,宣告巴比倫被徹底和永久性摧毀。
這個系列的第六個信息是記載在啟示錄19章1到8節,包含著上帝的百姓在天上興高采烈的讚美。向上帝盡忠的百姓回應對巴比倫的審判,向上帝發出讚美。他們看到對巴比倫的審判,已經為那是基督的羔羊和作他新婦的教會的婚禮掃清了障礙,就繼續發出讚美。
接著,啟示錄19章9到10節的一個幕間插入打斷了這些信息。在這個幕間插入中,約翰得到命令,要把上帝對所有參加羔羊婚筵之人的祝福記錄下來。
最後這個系列的異象以上帝和他敵人之間最後一戰作為結束,這是記載在啟示錄19 章11到21節。基督以上帝勇士的形象出現,與上帝一切的敵人開戰。這些敵人由那獸和假先知帶領,他們分別是啟示錄13章中從海裡上來和從地中上來的獸。敵人根本無法抵抗,那獸和假先知被永久性擊敗。
請聽啟示錄19章20節是怎樣描寫他們的滅亡的:
那獸被擒拿;那在獸面前曾行奇事、迷惑受獸印記和拜獸像之人的假先知,也與獸同被擒拿。他們兩個就活活地被扔在燒著硫磺的火湖裡。(啟示錄19章20節)
這最後一戰終結了上帝代表他百姓進行的所有爭戰,使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得勝完全。
我們已經看了對巴比倫的審判,現在讓我們來看啟示錄20章1節到21章8節講述聖徒作王的一系列事情。
聖徒作王
這關於聖徒作王的系列包括三段,從啟示錄20章1到10節開始,講聖徒作王一千年,這通常被稱為是千禧年。
千禧年 約翰在這個部分看見一位天使從天降下,捆綁那大龍,就是撒但。約翰看見在接下來的一千年中,撒但要被捆綁,忠心的基督徒殉道士要復活,與基督一道作王。約翰也看見在一千年後,撒但要被釋放,召聚列國與上帝進行最後一戰,就像啟示錄19章描寫的一樣。在這場爭戰結束的時候,上帝所有的敵人要被永久摧毀。就連撒但他自己也要永遠被扔進火湖裡。
大多數的解經家都承認,啟示錄的第20章與約翰其餘啟示災難的預言一樣,具有高度的象徵性。基督徒們用很多不同的方法解釋它的象徵含義。實際上,在整本的啟示錄書中,我們很難找到一處比這一章更加備受爭議的經文。
總體來說,有四種解釋這段經文的主要流派。每一種都按照它對貫穿這部分經文提到的千禧年或一千年的理解命名。這四種解釋流派是:歷史性前千禧年派,時代論前千禧年派,後千禧年派和無千禧年派。
歷史性千禧年派和時代論前千禧年派都屬於前千禧年派體系,意思就是它們相信耶穌要在千禧年開始之前再來。與之相對的是,後千禧年派和無千禧年派都是後千禧年體系,就是說它們相信耶穌要在千禧年結束後再來。讓我們稍微更詳細地來依次看看這些體系。
歷史性前千禧年派被稱為「歷史性」,是因為它是貫穿教會歷史,由不同的群組和神學家持守的前千禧年觀點。它教導說在耶穌再來後,撒但要被捆綁,耶穌要引入千禧年 — 地上一千年和平昌盛的時期。在千禧年開始時,信徒都將有復活的身體。不信的人卻不會有復活的身體,他們將比現在的時候活的更長,但不信的人仍然會死亡。在千禧年結束時,撒但的背叛要發生,接著是最後的審判。上帝開始永遠作新天新地的王。這種觀點認為啟示錄20章按照時間順序是跟在19章之後。
時代論前千禧年派的教導始於1830年代。這種觀點內部有不同的版本,在千禧年之前終末事件的時間方面尤為如此。但總體上時代論前千禧年派教導耶穌再來的時候,他要復興以色列國,可見地在位於耶路撒冷他的寶座上作王統治萬民。千禧年即將結束的時候,撒但要策動背叛,但上帝要徹底擊敗撒但和他的大軍。之後最後的審判開始,然後上帝開始永遠作新天新地的王。和歷史性前千禧年派一樣,這種觀點認為啟示錄20章按照時間順序是跟在19章之後。
與歷史性前千禧年派和時代論前千禧年派形成對照的是,後千禧年派教導耶穌要在千禧年之後再來。這種觀點認為千禧年本身是基督第一次降臨和再來之間的整個時期,或者是他再來之前的最後一千年。在這兩種情形裡,在千禧年期間耶穌都是從天上作王。他的國要透過福音漸進擴展覆蓋和改良全地。
無千禧年派按字義就是「沒有千禧年」的意思。它從這個事實得名,就是它不承認千禧年是按字義的一千年。它教導千禧年是耶穌在他天上的寶座上,通過他的教會在地上作王;耶穌要在千禧年將近結束時再來。
無千禧年派在幾個方面有別於後千禧年派。其中一點是,所有形式的無千禧年派都認為千禧年是基督第一次降臨和再來之間的整個時期。另外一點,無千禧年派不堅持說 耶穌和聖徒千禧年的作王要不斷擴展國度,改良世界。從無千禧年派的角度來看,基督徒要經歷上帝國度的祝福和地上的大災難,直到基督再來取得最後勝利。
對於末後確定會發生的事情﹐普世基督徒有著共同的看法﹐在《使徒信經》裡我們會發現一些核心而基本的教導。例如,使徒信經提到耶穌升上高天﹐還要從天上回來﹐審判存活和死亡的人。因此我們相信﹐定會有一個最後的審判﹐耶穌必要再回來﹐而且對於還存活和死亡的人都會發生影響。當然﹐就這些事情的細節怎麼運作﹐我們的確有不同觀點﹐但是大體上﹐我們是有這樣的共識。接著,使徒信經又提到我們相信罪得赦免﹐以及身體復活。這個正統基督信仰的要素﹐就是我們相信我們的身體將會復活﹐可能讓許多基督徒不甚理解。也就是說﹐人們不只是以靈的方式永遠存活﹐而是要再次領受一個身體。事實上﹐基督徒要如耶穌復活時那樣﹐領受一個榮耀的身體。因此即使在細節上﹐我們有些不同看法﹐但是這個教導仍然是所有基督徒共同領受的。因此﹐我們乃是相信身體的復活和永活的生命。那麼﹐在相信審判﹐身體復活之外﹐我們也相信將會有一個新的天地﹐新的時日﹐永存的生命持續不止。而且根據聖經﹐我們也不是在天上的雲霧裡飄來飄去﹐而是處於新天新地裡。因此﹐當耶穌再回來時﹐祂的要在全地上掌權﹐而我們要與他一起治理。對於末世的展望﹐這些要點應該是所有基督徒共同持有的信念。
— 理查德·伯瑞特博士
從福音書裡﹐我們知道也同意主耶穌基督將會掌權治理﹐雖然我們不是很清楚他是多麼快地就要臨到﹐或是至終的事情。但是我們曉得他將要統管全地﹐掌權治理﹐顯示出福音的大能。我們也知道﹐他必定審判﹐會把山羊和綿羊分別出來﹐對於那些罪沒有藉著祂而得赦免的人﹐會有永遠的刑罰﹐也有一些人會被呼召進入創世之前﹐就為他們所預備的榮耀裡。我們都同意這些事情都是真的。我們也曉得天國是義人居住的所在﹐有耶穌在那裡治理﹐我們要榮耀他﹐那裡也必然充滿耶穌基督的權能和奇妙。我們全都同意聖經這些敘述。我們可以繼續敘述下去﹐提出末世論裡的所有真理﹐所有要發生的事件。我們之所以能有如此共同看法﹐乃是因為啟示錄清楚明確的顯明這些要點。因此我認為我們要小心﹐無須太專注那些我們不同意的地方﹐雖然我們可以繼續有良性的探討與辯論﹐但是我們不需要讓人以為聖經是寫的不清不楚的﹐以致我們無法明瞭。因為情況正好相反﹐聖經有大量重要的真理是我們在探討那些末世事物時﹐全然都同意的。
— 托馬斯·耐托思博士
跟從基督的人,很重要的就是要認識到相信福音的人並非總是意見完全一致,千禧年的問題在基督教歷史上一直就是一個備受爭議的領域。但是,無論我們採納哪種對千禧年的解釋,所有福音派基督徒都能認同基督要有形有體的再來,戰勝一切的邪惡,取得最終的勝利,撒但最終要被擊敗,上帝的百姓要在復興的受造界裡,在基督的統治下永遠活著。我們都持守著這些同樣的確信。結果就是我們都能夠在聖經關於千禧年的教導中得到最深的安慰與極大的鼓勵。
這個關於聖徒作王系列的第二段,是啟示錄20章11到15節,講的是對上帝敵人的最後審判。
對上帝敵人的最後審判 約翰在他異象的這個部分見證了上帝按照人的行為審判全人類。這審判包括每一個曾經活過的人。名字記在生命冊上的信徒要免於上帝可怕的忿怒。但其餘的人要因他們的罪被定罪。最後審判的這個方面完全除去了罪在這個世界上的存在和影響,為新天新地開闢了道路。
最後,關於聖徒作王這個系列的第三段,是在啟示錄21章1到8節,關注的是對上帝百姓的最後審判。
對上帝百姓的最後審判 約翰看最後審判對上帝百姓而言是一個極大祝福。天地都要更新,一個新耶路撒冷要從天降下,作新地的首都。這象徵的說法指向一個事實,就是在新天新地中,上帝要住在他百姓中間。上帝過去在伊甸園,在會幕和聖殿中曾是這樣。現在祂在基督裡與我們同住。但在新天新地,我們與上帝的相交要更大,因為祂要在我們當中彰顯榮耀 ,我們要永遠生活在祂有形有體的同在面前。
我在此樂意要強調的事實是﹐我們有個新天新地﹐主會再來﹐將整個情況作個了結﹐我們除了會有新地﹐連天也會更新。
— 威廉姆·烏瑞博士
在看了約翰關於大淫婦受審的異象後,讓我們來看他關於羔羊的妻的異象。這個異象是記載在啟示錄21章9節到22章5節。
羔羊的妻
約翰在看見第四個異象的時候被帶到一座高山上。根據啟示錄21章9節,這個異象講的是新婦,羔羊的妻,就是那新耶路撒冷。這個異象描寫的是世界被清除掉上帝一切敵人的影響和存在後,將要有的永無休止的美好、和平、健康、興旺和快樂。約翰起初的讀者看到這裡的時候,他們會受到鼓勵,要按照上帝祝福的理想追求這福氣,盼望基督再來時臨到的完全救恩。
啟示錄的結尾裡﹐我們看到有個景象﹐是聖城新耶路撒冷的出現﹐從天而降﹐臨到世上﹐就是臨到地面上。我們也注意到﹐其中這個聖城裡一個主要景觀﹐ 就是生命樹﹐這就把我們帶回到創世記第一章的伊甸園。就某個方面而言﹐創造始於一個園子﹐但就另一個方面而言﹐創造要完結於一個城市﹐但兩者卻是以這些顯著方式聯繫起來。讀啟示錄時﹐我想到一個與之相稱的圖像﹐就是一個除去邪惡的世界﹔以此來看﹐我認為這會是一個相當吸引人的替換所在﹐生活在一個沒有哭泣﹐沒有死亡﹐沒有疼痛﹐沒有苦難﹐沒有任何讓我們與創造主上帝有所隔絕的地方。
— 布瑞德裡·約翰遜博士
啟示錄21章9到27節描寫了新耶路撒冷。它在天上預備好,然後被帶到地上。這城的形狀像是完全的正方體。在舊約聖經中,會幕和聖殿中的至聖所也是一個立方體。相應地,就像上帝過去在至聖所顯現他神聖的同在,同樣他要在新耶路撒冷中向他的百姓顯出他的榮耀來。
新耶路撒冷的尺寸和描寫都經常提到十二這個數字。在舊約聖經中這個數字是與以色列十二支派聯繫在一起的,代表那個世代上帝的民。在新約聖經中,十二這個數字與十二使徒有關,代表目前世代上帝的百姓。這暗示在新耶路撒冷,上帝的百姓都以他們多樣性和獨具特色的文化存在。
在新耶路撒冷內,生命河從上帝寶座流出,貫穿城的中間。它滋潤生命樹,這樹的葉子給萬民帶來醫治。這象徵著這個事實,就是在新地,罪的咒詛要從受造界被根除掉。全世界都要得到完全更新和醫治,脫離與貫穿我們歷史中危害墮落人類之罪的一切衝突。
最後,約翰看到新耶路撒冷閃耀上帝的榮光。這城的珠寶和寶石反映出他的豐富、美好和輝煌。除此之外,上帝的光芒充滿這城,以致它不需要其它的光源,包括日頭和月亮的光。
現在的天地需不需要先被摧毀﹐好騰出空間來給啟示錄21章所應許的新天新地﹖有些人認為需要。我認為那應該是個激烈轉化的過程。因為那麼急劇﹐所以就某個程度而言﹐是一個毀壞﹐但是那模式﹐就如耶穌復活的形體一樣。耶穌復活的身體﹐與死亡之前的形體當然有所改變﹐但是他的手上仍然留著釘痕。這也是我們復活的模式﹐也是羅馬書8章18節開始講到的﹐整個宇宙轉換的模式。
— 溫·皮薛士博士
當然新天新地與我們現今置身其中的天地會有很大的不同﹐因為咒詛已被除去﹐也不再存有墮落的結果。但我認為多數基督徒對於新天新地的看法是偏於屬靈方面﹐並不含括一個具體實質的新天新地﹔可是上帝乃是將原先所創造的更新﹐ 不是又從頭開始的傑作。祂把墮落時悲慘地失去的﹐又加以恢復重整﹐因此就我們現今所處的天地﹐與將來的新天新地是會有相當的連貫性﹐只是其中一切都被美好地更新了。
— 埃瑞克·索尼斯博士
現在我們已經察看了約翰對啟示錄的引言,以及他看到的一系列天上的異象。讓我們來看啟示錄22章6到21節的結束部分。
約翰強調貫穿他異象不斷重複的基本信息,以此結束啟示錄這卷書。他強調他領受的異象是可靠的,因為它們是由主的天使交給他的。他鼓勵他的讀者為了在新天新地得到極大祝福而堅忍行善。約翰也提醒他的讀者,上帝國度的圓滿和最後的審判仍是將來的事。所以現在基督徒應當忠心堅忍,罪人要抓住機會悔改。
整本啟示錄是上帝給他百姓超越時間的寶貴信息。無論我們對使徒約翰異象的時間和應驗有什麼看法,所有基督徒都應當認同,啟示錄今天對我們有重大意義,就像它在約翰寫下它時具有重大意義一樣。我們的處境可能不一樣,但是,我們的上帝沒有改變。約翰教導的價值觀和視角對我們今天仍具有約束力。我們可以因著上帝過去、現在和將來的良善大得激勵。我們可以信靠祂對我們的慈愛和祂對歷史的掌管。我們可以在現在和餘生的日子,憑信心向祂作出回應。
討論了啟示錄的目的和細節之後,我們準備好來講第三個主要話題:應用啟示錄的策略。
我們對啟示錄當代應用的討論要分成兩部分。第一,我們要討論和評判應用啟示錄的四種通常策略。第二,我們要提出一種使用了所有這四種通常策略中元素的綜合策略。讓我們首先來看應用啟示錄的四種通常策略。
通常策略
我們要說的第一件事,就是這四種策略每一樣都有一些對人非常有幫助的地方,但是沒有一樣靠著自身完全夠用。這情形就像古代盲人摸象的故事,每一個盲人都描述他摸到的大象的一部分,但沒有一個看見大象的全體。這個故事在不同文化裡有不同版本。一個人可能摸到了大象的腿,相信大象像一根柱子。一個人可能摸到它的耳朵,相信大象像一把扇子。一個人可能摸到它的尾巴,認為大象像一根繩子。 一個人可能觸摸它的鼻子,得出結論大象像水管,等等等等。就他們的判斷而言,他們都是正確的,但是沒有一個人看到整只的大象。
類似地,有很多廣泛被人採用,但卻不足夠的解釋啟示錄的策略。每一種策略都察看啟示錄裡的象徵,並按各自的視角加以解碼。但是因為這些視角如此受到局限,每一種看法都沒有看到啟示錄異象表現的整體畫面和完全含義。
我們在這一課要察看的四種廣泛採用的應用策略,可以被歸納為是過去派,未來派,歷史派和理想派。對於如何解釋啟示錄論述的時間段,異象應驗的方式,每一種看法都不一樣。我們要分別來看每一種觀點,首先來看過去派。
過去派
「preterite」這個詞指過去發生的事。相應地,過去派的策略說啟示錄中大部分的預言在遙遠的過去已經應驗了。
一種形式的過去派說,啟示錄是在耶路撒冷主後70年陷落之前寫成,它大部分的預言在那時候之前已經應驗了。另外一種形式則認為,這些異象在主後五世紀羅馬帝國倒台的時候應驗了。
過去派給人提供了有幫助的聚焦,把焦點放在約翰起初的讀者身上。它看到詳細認識啟示錄2章和3章七教會的重要性。它提醒我們這些教會經歷了真正的逼迫。它以主題的方式把啟示錄2和3章和其餘部分聯繫起來。過去派正確強調約翰不僅僅是為將來世代的人寫啟示錄,基督對約翰起初讀者的關心和鼓勵應當指引我們如何在當代應用這卷書。大多數形式的過去派能正確理解,啟示錄最後的幾章是講基督將來的再來。
我們可以從這種看待啟示錄的方法得到許多有用的應用。例如它仍然能教導我們關於上帝品格的事情,祂賞賜義人、懲罰惡人的方法。它能幫助我們明白如何回應我們這個世界的呼聲,甚至讓我們以基督將來的再來作為我們的盼望。
但是,儘管過去派有這些有價值的看見,它卻沒有提供對啟示錄完整的看法。一件事就是,它經常錯誤設定啟示文學完全寫的是它當時的年代,而不是遙遠的將來。但事實就是,聖經中極多啟示性的經文是指遙遠將來的事件說的,包括但以理書7到12章,馬太福音24章,帖撒羅尼迦後書1章和2章。
類似的還有,過去派對「日期近了」這樣表示時間的陳述解釋得太過狹窄,這樣的表達出現在如啟示錄1章1和3節,以及再次出現在啟示錄結尾處22章10節的這些地方。過去派堅持說,像這樣的陳述不是指基督第一次來和再來之間的整段時期,即使那時候就在最後審判之前。而且,過去派一般來說不承認這時間線可以被歷史上的偶然事件修改。結果就是,它傾向於忽略遙遠將來的應驗,只是在起初讀者的處境中尋找應驗。
過去派因著它對啟示錄解釋的這種特性,就對自一世紀以來上帝國度的發展幾乎沒有給予任何的陳述和解釋。它沒有預備貫穿歷史中的基督徒們,如何去面對啟示錄中的預言在他們各自生活年代可能的應驗方式。它甚至更沒讓人們來預備,去面對歷史上持續的殉道和不斷的壓迫。在這些和其他不同的方面,過去派沒有讓我們有機會去更全面地應用啟示錄給我們的教導。
這樣看了過去派之後,讓我們來看未來派。
未來派
未來派的觀點,就是啟示錄中的異象一直到基督馬上就要再來之前的最後危機時刻才開始應驗。
未來派和過去派一樣有給我們的一些見識。它說得對,啟示錄是朝前展望的,最主要的是展望耶穌基督再來這重大事件。我們在好像啟示錄22章20節這樣的經文裡看到這種中心性的關注。
未來派也正確展望最終審判這將來的日子,以及聖經其他地方,如羅馬書8章19到25節所證實的,整個受造界最終得復原復興的這個事實。
這些解釋可以在很多有用的方面加以應用。它們把我們盼望放在基督將來再來、審判和受造界的更新。它們鼓勵歷世歷代的基督徒為這個時候警醒守望。
但是,未來派雖然有這些有價值的貢獻,但它忽視了啟示錄是怎樣對它起初的讀者說話的。實際上,即使約翰都按名字提到七個古代教會,具體對它們每一家說話,未來派卻淡化啟示錄在其他任何時代中的應用,無論是過去還是現今,除非他們是基督再來之前最後一代人。很難讓在2章和3章提到的七教會相信,這卷書寫的時候沒有考慮到他們的處境。就這樣,未來派傾向讓啟示錄看來對貫穿歷史的大多數讀者沒有很大關係。
我們已經看來過去派和未來派,現在讓我們來第三種廣泛被人採納的應用策略,我們把它稱為歷史派。
歷史派
歷史派認為啟示錄的異象提供了從一世紀到基督再來之間教會歷史進程的時間順序輪廓。
歷史派一般會說:啟示錄2到12章講的是主後初期幾個世紀的事件;13到17章講的是更正教的宗教改革,而18 到22章講的是圍繞基督再來發生的事件。
歷史派給人幾樣有價值的眼光。它正確看到啟示錄開始於七教會的處境,它也正確地把啟示錄結束的場景與基督再來聯繫在一起。它也正確注意到啟示錄是朝向一個高潮發展 — 我們讀這卷書時,戲劇性的事件正在發展。
歷史派看到啟示錄是為歷世歷代的教會寫的。它鼓勵我們堅忍,直到耶穌再來,相信到那時他要使天地更新。它提醒我們,上帝在控制著歷史,他的計劃決不會不實現。
但是,歷史派在其他方面有問題。其中一樣就是,它認定啟示錄中所有的預言都是嚴格按時間順序的。它把時間線拉長,從第一世紀到最後,用世界歷史上的事件把各個異象聯繫起來,以此填充初期教會、宗教改革和基督再來之間的缺口。
但正如我們在這一課的前面看到的,啟示錄的結構不是完全按照時間順序,否則這會給基督徒一種錯誤的感覺,以為自己就是處在救贖歷史的某段特定時期,有時就讓他們生出不恰當的悲觀情緒,有時則是不恰當的樂觀情緒。它甚至讓我們生出一種感覺,認為不可能偏離它所認為的啟示錄中的時間發展線,彷彿我們自己的行動不能讓上帝生出憐憫或憤怒,無法改變這歷史進程的走向。
歷史派的第二個問題,就是它依賴更正教的宗教改革,以此作為基督世界範圍內教會歷史的一個關鍵點。歷史派傾向會忽視全球的教會,常常把約翰的預言局限在西方基督教之內的事件上 — 有時候甚至更狹隘地局限在歐洲基督教內的事件上。這種取向錯誤貶低了世界其他地方教會發揮的作用。這可能會很令人灰心。它能讓信徒認為,他們的行動是無關大局的,除去了追求上帝國度貫穿整個世界不斷發展的一個重要動力。
看完過去派、未來派和歷史派之後,讓我們把注意力轉向第四種通常的應用策略:理想派。
理想派
理想派不是宣稱啟示錄描繪的是從一個時間段到另外一個時間段的事件,而是認為啟示錄中的情景描繪的是屬靈爭戰的普遍模式,而不是具體的事件或時間順序。
和其他常見的策略一樣,理想派向人提供了一些有價值的看法。它看到啟示錄中一些預言是按主題安排在一起的。它強調了這個事實,就是撒但的方法貫穿歷史基本上是一致的,讓它變得相當可以預料。
理想派也傾向看到我們在這個系列之前的地方討論過的,開啟的末世論這個普遍的新約聖經模式。它強調通過綜合,不受第一世紀和最後危機時候具體處境的局限,把啟示錄應用到我們當代的處境中。這些看法增加了我們按照約翰的意圖去解讀和應用啟示錄的能力。它們幫助我們聚焦上帝的品格,祂對待世人的實質。它們預備我們在歷史所有階段為祂而活,盼望基督最終再來。
但理想派也有缺點。也許最明顯的,就是它未能把啟示錄任何的象徵與歷史事件聯繫起來。至少約翰起初的讀者需要他寫的啟示錄幫助他們,揭示在他們那個時候發生的事件的含義。啟示錄明明白白是要提供這種看見,有好幾次宣告上帝向約翰啟示如何理解「那必要快成的事」。我們在啟示錄開始的地方,1章1節,以及快結束的時候,在22章6節看到這一點。
我們來看啟示錄22章6節。
主就是眾先知被感之靈的上帝,差遣他的使者,將那必要快成的事指示他僕人。(啟示錄22章6節)
像這樣的經文應當清楚表明,啟示錄是與在自然世界中發生的許多真實事件直接相關。但是理想派不鼓勵我們從這些經文得出這種合理應用。
現在我們已經看了解釋和應用啟示錄的四種通常策略,我們準備提出一種綜合策略。
綜合策略
我們的綜合策略一開始要承認,過去派、未來派、歷史派和理想派對我們認識啟示錄在現代帶來的衝擊都有有用的貢獻。所以我們的綜合策略不是完全無視這些策略,而是把這些看法每一樣有價值的看法都合併起來,與此同時避免它們的缺點。
我們認同過去派,啟示錄的預言與首先得到這卷書的小亞細亞七教會相關。但我們也認同未來派,啟示錄的一些預言講的是圍繞基督再來和最後審判的事件。我們認同歷史派,上帝控制整個歷史,推動歷史朝基督再來的高潮發展。我們認同理想派,啟示錄中象徵表現出來的撒但邪惡勢力仍在試探我們,企圖讓我們在信仰上作出妥協。
我們可以概括說,這應用的綜合策略是分成兩部分或兩步。第一,我們使用各樣有價值的方法,分辨啟示錄中的原則和真理。這些可能是關於上帝品格的真理,關於祂與世界互動的真理,關於我們在祂面前責任的真理,關於歷史進程的真理,或者約翰在啟示錄中教導的任何其他真理。第二,我們要尋找約翰起初讀者的處境和我們自己生活處境之間的對應之處。這些對應之處要引導我們的應用。
分辨啟示錄中原則和真理的第一步可能非常複雜,因為這卷書教導如此多的觀念。所以我們提一提約翰強調的一些更重要的主題,這對我們會有幫助。這些主題可以很容易聯繫應用到當代生活當中。
例如,我們可以看這個事實,就是基督的生、死、復活和在天上作王,使祂配得一切敬拜。
我們也可以關注這個觀念,就是基督肯定完全勝過邪惡,祂的國永無窮盡。我們可以抵擋在這個世界上做工的撒但勢力,這些勢力試圖欺騙我們去拜它們,我們知道這些勢力奴役和咒詛跟從它們的人,而不是給他們帶來祝福。我們可以記住,那些在今生向基督盡忠的人,要在來生中領受榮耀的賞賜。
我們可以得到激勵,在苦難中堅忍,知道我們忍受的逼迫與上帝對祂敵人的忿怒相比,就根本算不得什麼。我們可以從這個事實得到安慰,就是上帝忠心的百姓要得到保護,免受祂可怕的審判。我們可以從這個認識得到盼望,就是有一天罪帶來的咒詛要從這個世界上完全被根除,上帝要在完全的平安和義中與祂的百姓同住。與此同時,我們可以肯定上帝要祝福教會不斷的見證,使用它帶領更多的人來相信他。
尋找約翰起初讀者和今天讀者之間相似之處的第二步也可能很複雜,因為要考慮的細節是如此之多。所以制訂一個找出這些聯繫的、負責任的策略,這對人會很有幫助。
就羅馬帝國和現今的世界﹐彼此之間有許多相似處﹐ 使得我們可以將啟示錄的教導應用於現今生活中。我認為最顯著的一點是﹐在第一世紀時﹐有個敵對的政權﹐是與教會相對立。這個教會﹐是存在於一貫受政府壓迫的更大社團裡的一個偏離派系。這就是現今世上許多基督徒的共同體驗﹐而這樣的心態在下個世紀的西方世界會更明顯。因此啟示錄的教訓﹐就是馬太福音16章18節所應許的﹐教會要得勝﹐教會是歷史至終的意義﹐啟示錄這卷書所教導的﹐對於現今覺得自己被邊緣化﹐被推向社會邊際的教會﹐會更有切身關係。
— 卡爾·楚爾門博士
啟示錄從最初寫成到今天﹐已經過了近兩千年﹐而當時的羅馬帝國﹐ 與現今世代的確有好些相似處﹐其中幾個事實是﹐在各式各樣的居民裡﹐存在著極富有與極貧窮人群﹐極有特權和被邊緣化的人﹐這種兩極化族群﹐彼此之間的緊張對立。第一世紀的人雖然有些是屬於靜態的因素,更多的是經受巨大的變動﹐他們搬遷﹐旅遊﹐貿易﹐環境可能迫使他們不得不離開出生地﹐而搬到不同地方居住。因此,這些社會和語言變遷的層面都提供給我們不少思考。
— 詹姆斯·史密斯博士
除了我們看到的我們自己和約翰起初讀者之間眾多較小的相似之處外,至少還有三個突出的相似之處,是能引導我們去作應用。
第一,在第一世紀掌管受造界的同一位上帝,仍然在掌管著今天的世界。他仍然控制歷史,他仍保護他的百姓,他仍回答禱告。他仍配得我們向他忠心,發出感恩讚美。
第二,逼迫小亞細亞教會的同一個墮落、有罪的世界,仍在繼續逼迫今天的基督徒。我們仍面對靈界的惡勢力,我們仍因大自然發生的事件受苦,我們仍對抗疾病飢餓。
第三,仍然是同樣的人。我們仍是罪人,需要救贖、醫治、恢復與上帝的關係。像這些的類似之處讓啟示錄在今天就像在第一世紀那樣與我們息息相關。
啟示錄在很多不同方面給每一個時代的所有基督徒帶來盼望。它的信息是超越時間,總是與人相關,對我們來說,就像對小亞細亞的七教會一樣大有能力。它能鼓勵我們在各樣環境中都對基督盡忠。它能賜給我們對將來的盼望。不管我們的生活有時看起來是多麼糟糕,我們其實是在得勝。這盼望能支持我們,因為我們知道,有一天基督要再來祝福我們,讓我們在他完全的、直到永遠的新世界中作後嗣一同作王。
我們在這一課,看了啟示錄的目的,就是它要向人傳達祝福的意願,要帶來咒詛的威脅;我們已經縱覽了它內容的細節;我們看了一些普遍的策略,和一個更加綜合的應用策略,以此思想它在當代的應用。
通過這一課我們看到啟示錄向我們的保證,上帝要取得最終勝利,鼓勵我們一定要堅忍到底,讓我們更加熱切盼望耶穌基督的再來。我們將來所得的祝福是確定的。當我們受到試探,甚至受到逼迫時,這能給我們安慰和決心。上帝從來沒有計劃基督徒因著這卷書在我們神學上造成不可調和的分裂。上帝的計劃是用這卷書鼓勵歷世歷代的每一位信徒,盡心盡力過忠心順服祂的生活,熱切盼望我們偉大的救主耶穌基督,榮耀再來的那日。
視頻,學習指南及其他資源,請點擊網站 http://thirdmill.org
c 2012 by Third Millennium Ministries IIIM神學教育資源中心
版權所有。未經本出版機構書面許可(除非為著評論,審議或學術目的所作的簡要引用),本電子版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為著盈利的目的傳播和發行。接洽方式:Third Millennium Ministries, Inc., P.O. Box 300769, Fern Park, Florida 32730-0769.
非經註明,所有經文引用來自中文聖經 和合本c 2000 IBS 國際聖經協會。
關於IIIM神學教育資源中心
IIIM神學教育資源中心創建於1997年,是一個非營利的基督教機構,致力於「聖道教育,面向全球,免費提供」的使命。為要滿足當今全球不斷增長的基督徒領袖培訓的需要,我們製作和發行了這套純正的、基於聖經的神學教程,主要面向那些沒有可能通過其它渠道接觸培訓材料的基督徒領袖。通過建立捐賑網絡,IIIM已經有了一套低成本培訓全球基督教傳道人和領袖的方法,採用方便使用的多媒體神學教程,現已有五種語言(英文、西班牙文、俄文、中文和阿拉伯文)。所有的課程都是在本機構寫作、設計和製作,其形式和質量上與本機構於2009年美國歷史頻道(History Channelc)在使用動畫和教育專項上獲得傑出視頻「泰利獎」的兩個作品十分類似。我們的材料採用多種渠道傳遞,包DVD,文字印刷,網絡視頻,衛星電視,電台和電視。
有關於本事工更多的信息,及其如何參與在其中,敬請登陸我們的網站:http://thirdmill.org.
耶穌基督在被捕後,祂被帶到本丟彼拉多面前。身為羅馬總督彼拉多問祂是不是猶太人的王。 主耶穌基督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祂反而對彼拉多這樣說:「我的國不屬這世界……只是我的國不屬這世界。」 彼拉多認識凱撒,見過他的王宮。他很確定知道一位世上的君王應該是什麼樣子的。這個站在他面前的拿撒勒人,看上去一點也都不像是一位君王。我們可以想像得出,耶穌基督的話對他來說必然是何等不可思議。
也許就連今天的信徒也會受到試探,質疑耶穌是不是真是一位君王。畢竟如果我們查看周圍身邊的情況,我們就很容易看到這世界到處都有反對上帝作王的事情。但是,耶穌對彼拉多提問的回答,實際上正是啟示錄這卷書其中一個最突出的主題。耶穌基督確實在作王統治,但是祂的國度卻不屬於這個世界。啟示錄這卷書給我們盼望,祂的國正在降臨。我們現在就可以部分地經歷這個國度,然而,當基督再來的時候,我們就要完全地經歷到它的豐盛。因為耶穌基督最終必定要勝過這敗壞的世界,約翰就呼籲我們要愛他,繼續不斷地對祂忠心,直到祂凱旋再來。
這是我們啟示錄系列課程的第三課,我們給它的題目是君王和他的國度。這一課要探索上帝國度這個中心主題是如何貫穿啟示錄整卷書,把它各樣的教導聯繫在一起的。
我們在之前一課說過,上帝就像按古代國際條約那樣來統治他的國度,特別是像強大的皇帝或宗主國與服侍他們的附庸國之間的條約。我們也強調了這些條約或聖約的三個特徵,上帝和他百姓的關係也具有這些特徵:宗主王對他附庸的恩慈對應上帝對他百姓的恩慈。宗主王要求他附庸忠誠或順服,對應上帝按照他的王權對他百姓的要求。附庸忠心與否產生的後果對應上帝祝福忠心他的人,咒詛悖逆他的人。所有這三個聖約特徵都很顯著地貫穿整卷啟示錄當中。
我們關於啟示錄中上帝國度的這一課要分成四個部分,大致按照這些古代條約的基本輪廓加以劃分。第一,我們要思想上帝作為身為神聖宗主王或皇帝所具有的王權,以及耶穌作為上帝的附庸王所具有的王權。第二,我們要探索啟示錄是怎樣凸顯上帝對他約民的恩慈。第三,我們要看上帝要求他的百姓忠誠。第四,我們要看對上帝忠誠或不忠的後果。讓我們從上帝作為神聖的宗主王,耶穌作為他的附庸王,這種的王權開始。
我們對上帝和耶穌王權的討論要聚焦在兩個事件上。第一,我們要察看上帝作為在整個受造界之上的君主國王所具有的王權。第二,我們要來描述耶穌作為上帝的附庸王,或臣僕王的王權。讓我們首先看上帝的王權。
上帝的王權
聖經的許多部分,如詩篇113 篇19節,描寫上帝是全能的君王,整個受造界之上的君王。他對他創造的一切擁有完全的權能和權柄。他通過統管宇宙和宇宙一切的受造物來行使這權能和權柄。
上帝有權柄統管所有受造物﹐因為祂是創造主。祂創造萬有﹐萬有也屬於祂﹐因此祂有權統管一切。詩篇裡有段經文﹐詩篇24篇1-2節把這個真理講的很清楚﹕『地和其中所充滿的,世界和住在其間的,都屬耶和華。因為他把地建立在海上,安定在大水之上。』 祂創造萬有﹐擁有一切﹐所以得以統管﹔萬有都屬於祂。
— 羅伯特·奇頌模博士
上帝不是從自身以外的地方得取權柄﹐祂自己本身就是權柄﹐祂的特質﹐所有的屬性﹐全具有權柄性。當然祂的權柄不像我們人類所習於為常的﹐那可能是強橫﹐任性﹐獨斷專權的。因為上帝是良善的﹐所以祂的權柄也是讓人得益處的。因為祂有著驚人的行事記錄﹐我們可以信服祂的權柄。最能證明祂的權柄的﹐當然是差遣祂的兒子為我們的罪而死﹐又為我們的稱義而復活。沒有其他的哲理或是神祇能給予這樣的解答。因此﹐上帝本身就是權柄﹐而這個權柄一再的在耶穌基督裡得到明證。
— 威廉姆·埃伽博士
啟示錄經常講到上帝是整個受造界之上的大君王,強調他對宇宙主動和大能的統治。我們在啟示錄1章4到6節約翰對讀者的問安中,看到這一點。我們在整個啟示錄第4章和第5章對天上寶座的描寫中,看到這一點。我們也在啟示錄7章9到10節所講的各民中來的眾人聚集在上帝天上寶座前,看到這一點。我們甚至在11和12節講天使也如此行的地方,看到這一點。我們在貫穿這卷書餘下地方,在對坐在寶座上的上帝不斷的描述中,看到這一點。
只舉一個例子,請聽在啟示錄1章4到6節約翰是怎樣向小亞細亞的眾教會問安的:
約翰寫信給亞西亞的七個教會。但願從那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 上帝,和他寶座前的七靈,並那誠實作見證的,從死裡首先復活,為世上君王元首的耶穌基督,有恩惠、平安歸與你們。他愛我們,用自己的血使我們脫離罪惡,又使我們成為國民,作他父上帝的祭司。但願榮耀、權能歸給他,直到永永遠遠。阿們。(啟示錄1章4-6節)
請留意這幾節短短的經文有幾次提到上帝的國。上帝坐在他寶座上;耶穌在地上君王之上為元首;以及教會是服侍上帝的那國。
上帝的國度在聖經裡是個涵蓋廣泛的題目﹐每個人多少都同意﹐那也是耶穌教導的中心主旨。然而﹐上帝的國度到底是什麼﹖最終﹐上帝的國意味著上帝是君王﹐上帝是至高無上的﹐上帝是主﹐祂是宇宙全權的主宰。就聖經對於國度的敘述﹐包含兩個主要重點﹐其中一個是﹐上帝是從開始到末了﹐萬事萬物的主宰﹔歷世歷代﹐每個地方﹐每個時刻﹐上帝都是掌權的君王。另一個重點是﹐上帝的王權彰顯於上帝對於人類歷史和人類生活的統管。
— 馬可·斯特勞斯博士
上帝的國度是上帝在順服祂的子民中合法公義真實的統管﹐就是那些認知上帝對他們生命有合理權柄﹐也甘心樂意﹐全然信靠﹐順服上帝全權治理的人。這就意味著教會在某個程度上乃是上帝國度可見的彰顯。透過教會的存在﹐使得受造世界﹐在歷史上﹐和現今世代﹐得以看見上帝的國度。但是我們現今所經歷的順服不過只是一個前兆而已。至終﹐上帝要更新萬事﹐摧毀祂的仇敵﹐除去讓我們無法全然認識和順服祂的每個攔阻﹐是的﹗祂要除去那些攔阻﹐這是上帝至終的應許。而現在﹐我們是帶著期盼的心態﹐甘心樂意的承認上帝在耶穌基督裡的救恩﹐和上帝對我們生命的統管。也藉著這樣﹐教會向人見證出在末世﹐上帝國度所應許的至終恩賜。
— 斯提夫·布蘭克博士
上帝就像古代近東地區的皇帝一樣,指派僕人施行他的命令 — 就是那些代表他統管治理他國度的附庸國王。總體而言,上帝把這角色賦予了人類,他作元首,在他之下做承接聖約的管理人。
正如我們在之前一課看到的,對聖約的施行是在上帝與他的百姓所立的六個主要聖約之中發展起來的,就是上帝與亞當、挪亞、亞伯拉罕、摩西、大衛和基督所立的約。前兩個聖約 — 與亞當和挪亞所立的約 — 指出上帝是那位在全地之上的宗主君王,指出人類是那執行他在地上旨意的附庸國。在這些約的條件下,上帝的主權仍擴展到地上的萬民;每一個人都要向他交賬。
上帝在與亞當和挪亞立約後,與亞伯拉罕、摩西和大衛立約,以一種特別的方式,把他的王權擴展到古代以色列這一民族身上。
只舉一個例子,請聽在出埃及記19章4到6節中上帝是怎樣對古時的以色列民說話的:
我向埃及人所行的事,你們都看見了;且看見我如鷹將你們背在翅膀上,帶來歸我。如今你們若實在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約,就要在萬民中作屬我的子民,因為全地都是我的。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出埃及記19章4-6節)
在這一段經文中,上帝提醒以色列人,當他拯救他們脫離埃及的奴役時,他向他們所行的善。他提到以色列人有責任順服他此時與他們所立的約,以此證明他們向他忠心。他表明如果他們順服這約,他們就要得到祝福的這個後果。
上帝在與大衛具體立約中建立了大衛的王朝,作為上帝祝福和審判他百姓的管道。像撒母耳記下7章1到17節,詩篇89篇和132篇這樣的經文提到了這聖約。它說大衛的子孫是上帝的附庸君王,在上帝面前代表以色列整個王國。和其它聖約一樣,上帝表明他的恩慈,期望人對他盡忠,提醒大衛家祝福和咒詛的後果。
後來在以色列的歷史上,大衛的後裔如此大大失敗,結果整個以色列國受到上帝咒詛,遭遇被擄。但是,即使在被擄的時候,以色利的眾先知仍預言在末日,上帝要通過大衛一位公義的子孫更新他的聖約。先知耶利米在耶利米書31章31節指出,這更新是一個新約。這新約將是上帝恩慈的終極彰顯:他要改變他百姓的心,使他們可以向他忠誠,他們要享受他無盡的聖約祝福,不再遭受咒詛。與此同時,上帝要對所有那些反對他,反對他的附庸王和他國度百姓的人施行永遠的審判。
上帝與大衛和古時以色列所立的聖約,總是為了要把聖約的祝福擴展到大衛和以色列之外。上帝在大衛家之上作王,這被看作是造福以色列全國,而以色列所蒙的祝福應該造福全世界。我們可以在詩篇第2和第67篇,以賽亞書2章2到4節和阿摩司書9章11到15節都看到這一點。上帝要通過大衛家差遣一位救贖主,這位救贖主要拯救以色列。通過以色列,他要拯救整個受造界。
就在現在,上帝正在通過基督救贖教會,把我們加入他聖潔的約民當中。結果就是,教會現在是與舊約的以色列國同為一國。
請聽這種聖約關係是怎樣在啟示錄1章5到6節表明出來的:
耶穌基督…..愛我們,用自己的血使我們脫離罪惡,又使我們成為國民,作他父上帝的祭司。(啟示錄1章5到6節)
這些經文表明,因為耶穌為釋放我們脫離我們的罪死了,我們現在就是上帝特別的產業和國民,我們甚至擁有上帝在舊約中給以色列的同樣的稱號:「國民和祭司」。
上帝在出埃及記19章6節把這個稱號給了古代以色列,其中一樣聖約的祝福,就是以色列要作:「祭司的國度,聖潔的國民」。
歷世歷代以來﹐許多人都在爭議上帝國度的本質。聖經對此描述的很清楚﹐然而到底它意味著什麼﹐卻是爭議的起源。我認為﹐基本而言﹐上帝的國度指的是上帝在世界﹐在教會和個人生命的統治管理﹐因此如果我們按著聖經的教導來活出上帝的生命﹐我們可以說﹐我們是處於上帝的國度裡。
— 約翰·奧斯沃特博士
上帝的國度到底是什麼﹖當然我們可以用幾個方式來描述﹐但我想﹐最有幫助的方式就是去認識上帝的國度在哪裡建立﹖上帝國度所處的領域﹐因著其君王﹐人們將頌讚和榮耀歸給上帝﹐也由此衍生所有相關的生活樣式。我們從耶穌的教導裡可以清楚看到上帝的國度。在新約裡﹐耶穌就是那位將上帝的國度帶到世上來的君王﹐那是個突發情況﹐是一個闖入﹐是藉著這位彌賽亞君王﹐上帝強有力的進入到我們的世界裡。魏司堅 [或譯為霍志恆] 對於上帝國度的來到有很好的解說﹐他認為凡是福音傳播﹐人心改變﹐罪和錯誤被擊敗﹐公義得以伸張﹐人們與上帝有美好關係的地方﹐ 那就是上帝國度的所在之處。
— 布然敦·考威博士
上帝的目標一直都是要把他的天國擴展到地上,用相信他的人佈滿這地。上帝的旨意在天上總是行得完全。但在地上,他的受造之人經常拒絕遵行他的旨意。他們拒絕承認上帝是一位君王,這世上的國經常反對上帝作王。因此,當耶穌以主禱文來禱告時,他懇求的是有一天,所有這些反對的國都要被擊敗,只有上帝的國得以存留。
請聽啟示錄11章15節是怎樣講到將來的那一日的:
世上的國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國。他要作王,直到永永遠遠。(啟示錄11章15節)
上帝特別的國要繼續存在,最終戰勝和充滿全世界。這是聖經預言的終點。耶穌在榮耀中再來時,上帝特別的統治將要覆蓋地上每一個國度。耶利米書31章31到34節,撒迦利亞書14章9節和聖經很多其它經文都教導了這同樣的盼望。
上帝的王權從任何含義上都遠超過古代中近東地區找到的類似例證。在古代世界,人類的宗主君王從來沒有完全活出他們在盟約中許諾的恩慈。他們從未能完全準確評價他們的臣民是否忠心,他們從未能完全實施盟約中的不同後果。但是,在上帝的聖約中,我們的宗主君王上帝完全實現他充滿恩慈的應許,祂完全準確評價我們是否忠心。祂以聖約祝福和咒詛這些不同後果的形式,施行完全適當的管教和審判。正如我們將要看到的,他差遣耶穌基督,他作為大君王的兒子,代表我們完全徹底地向上帝忠誠,同時全然承擔我們不忠心和悖逆的後果,使我們能在祂裡面得著完全的救恩。
明白了上帝這普世的王權,我們就要來轉向來看與此相關的主題,就是基督作為上帝的僕人或附庸王,他的王權。
基督的王權
我們要從古代大衛的王權這個焦點來理解耶穌的政權﹐因為耶穌是完美的大衛王﹐他是彌賽亞。當然﹐在舊約裡﹐大衛國度的政權是按著古代近東宗主與附庸國關係的制度而運作﹐宗主國的君王通常藉著條約協定來統管他的臣民﹐大衛是上帝選召來統管世界的﹐因此我們可以說﹐上帝選召大衛為祂的代理人﹐代表祂治理。而耶穌是至終要來成就這個選召的那一位。
— 羅伯特·奇頌模博士
我們把耶穌看成是一位附庸王,或作臣僕的王,而不是宇宙的宗主王,這可能看起來有一些古怪。畢竟耶穌是上帝,而上帝是存在的每一件事的創造主和統治者。我們非常強烈地確認,耶穌是完全的上帝,但是很重要的是要記住,耶穌不僅是上帝。他也是完全的人。作為一個人,他正坐在他祖先大衛這個人的寶座上,而大衛在上帝的附屬國古代以色列中擔任著人類君王的職分。在這種意義上,耶穌的王權是一種人的職分,所以耶穌是上帝的附庸,就像舊約的大衛一樣。
聖經中的聖約結構確實根植在古近東君王之間的條約與盟約中。在通常情形下,宗主國的君王就是理所當然的大君王,而那一位附庸王則按這個盟約與這位大君王進行交往。啟示錄談論耶穌如同猶大支派的獅子,是做為君王——大衛的君王。因此,這裡的語言揭示出幾方面的真理。首先,他要展現的耶穌不僅是要啟示出上帝自己,同時也要啟示出真正的人類,充滿著人本來就該有的全然本性。因此,更進一步,就耶穌在新約聖經中做為大衛子孫的角色而言,「上帝的兒子」的用法,實際上,經常不斷地在特指他作為大衛君王的角色——彌賽亞。為此,在這個含義上,耶穌在代表著歷史性的人類。就啟示錄這本書而言,祂代表著歷時歷代來自萬國萬民中的上帝子民,祂就是我們的君王,在父上帝面前代表著我們的臣僕君王。當然,最後,祂也在我們面前代表著父上帝,但卻一點也不削弱祂作為完全的人,在父上帝面前代表我們。
— 貴葛·派銳博士
基督這個名字是一個直接指向大衛家族君王職分的尊稱。基督這個詞意其實就是受膏者,這是一個舊約聖經術語,常常用在大衛家族的君王身上,因為他們擔任君王職分時要受膏抹。我們在像歷代志下6章42節,詩篇2篇2節和6節,詩篇18篇50節,詩篇20篇6節和9節,詩篇45篇1和2節,這樣的地方看到這一點。這也是在像啟示錄11章15節,12章10節這樣的地方,耶穌被稱作主基督,上帝的基督的原因。他是上帝的受膏者 — 上帝的附庸君王。
耶穌作為大衛那位偉大的子孫,成全了在舊約中預表新約的所有方面。在他身上上帝最大的恩慈彰顯出來。基督代表我們親自遵守了忠誠的一切要求。當他代替我們死的時候,他承受了聖約咒詛的後果。當他從死裡復活升天,他領受了聖約祝福的結果。
耶穌通過在十字架上死,從死裡復活,得到屬上帝之人的附庸君王的地位。他的死除掉了定上帝百姓的罪、毀滅他們的權勢。
我們在啟示錄12章10至11節看到:
我們上帝的救恩、能力、國度、並他基督的權柄,現在都來到了;因為那在我們上帝面前,晝夜控告我們弟兄的,已經被摔下去了。弟兄勝過它,是因羔羊的血。(啟示錄12章10-11節)
因著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犧牲,撒但被挫敗。基督現在在上帝的國度裡掌管權柄,結果他的救恩就可以臨到他的百姓。
耶穌的順從使他得到從死裡復活的賞賜,以及掌管權柄的寶座,遠超任何受造之物,不管是人、天使還是魔鬼擁有的權柄。
正如在馬太福音28章18,19節,他在復活之後說的:
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馬太福音28章18-19節)
當然,耶穌按他的神性從未曾接受過權柄,他一直擁有權柄。但是當耶穌從死裡復活,他說父上帝賜給了他在萬民之上君王的權柄,意思就是他成了父上帝作為人的附庸君王,治理整個天地。
耶穌復活後升上高天,坐在寶座上為王。新約聖經在像希伯來書1章3節,10章12節和12章2節這樣的地方講得很清楚,耶穌在父上帝的右邊坐下。這個意象表明,聖父是偉大崇高的君王或宗主君王,他的兒子耶穌是身為人的附庸王,服事他,代表他。耶穌是大衛家最後一位君王,在地上所有其他人的國之上作王。通過他整個世界都要得到更新。自從耶穌登上寶座作王以來,他已經在作王統治教會,他正在通過把救恩帶到地極,以此擴展他的國度。
與人類君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上帝差遣他自己的兒子作那位完全的附庸臣僕君王,在十字架上付出代價,為我們買贖拯救。他在地上生活時侯,展現出了完美地忠誠,在十字架上受審判,為我們不忠心人生的後果受苦至死。他捨棄生命買贖了我們的赦罪和忠心,並且他繼續不斷地捍衛與保護我們的福祉。我們應當忠心順服地侍奉我們這位恩慈的上帝和君王,以此表明我們愛中的敬畏,回應他充滿恩慈與真理的統治。
現在我們已經看了父上帝作為宗主君王的王權,還有耶穌作為附庸君王的王權。讓我們來思想啟示錄是怎樣從上帝國度的方面來描寫上帝的恩慈。
上帝作為聖約的宗主君王,他的恩慈貫穿整本啟示錄,表現在許多方面。毫無疑問,他最大的恩慈就是差遣他的兒子為我們的罪死。這個主題在啟示錄1章5節,5章9和10節,7章14節和14章3到4節的地方提到。
但我們也在啟示錄1章6節,11章15節和17章14節看到上帝對他百姓身為君王的恩慈,他呼召我們歸向他自己,使我們成為他國度的一部分。
他施行恩慈,使他的百姓免於啟示錄7章3和4節,9章4節對不信之人威脅要發出的許多審判。
就連啟示錄中對眾教會發出的預言性警告,也是讓我們悔改、充滿恩慈的機會。上帝推遲他的審判,讓他的百姓有機會逃脫定罪。約翰在啟示錄2章5節,16和21節,3章3和19節的地方記載了這種恩慈。
但是啟示錄中上帝恩慈最經常表現出來的地方,很可能就是他在屬靈爭戰中保護他的百姓。所以,在這一課,我們討論上帝君王的恩慈時,要特別聚焦在他是怎樣保護他的百姓,使他們免遭這些爭戰的毀滅。
就我看來﹐屬靈爭戰是每個虔敬的基督徒都會經歷的實在景況。我們知道﹐在那個靈界裡﹐有撒旦﹐以及邪靈﹐都是對我們不友善的。如果撒旦攻擊耶穌﹐你當然可以想像的到﹐今天他也會攻擊信徒的生命﹐因此我們要有所準備。當耶穌去到低加波利時﹐他第一個看到的﹐就是一個被邪靈充滿﹐污鬼附身的人﹐你可以想像的到﹐如今也會有類似污鬼附身的情況﹐因此我們要嚴肅看待這樣的事情﹐也要確保﹐我們是如同耶穌那樣的聖潔﹐才能處理這樣的事情。
— 馬太·弗瑞德曼博士
在新約聖經中,屬靈爭戰首要的並不是我們自己內在與罪的抗爭,而是上帝與靈界邪惡勢力在這世上作為之間的持續爭戰。上帝加入這場爭戰的一種方式,就是保護他的國度免受這些邪惡勢力的破壞。正如我們在之前課程裡提到的,啟示錄此書經常揭示出上帝在超自然領域的運作,和天使與鬼魔在自然外領域的運作,講到這些是怎樣影響我們在自然領域中的生活。基督徒人生中一切屬靈爭戰的實質,就是這些自然外勢力彼此衝突,他們影響著我們的世界,鬼魔企圖傷害我們的生命,讓我們變得對上帝不忠,上帝使用天使保護我們脫離鬼魔的影響和活動。
對基督徒而言﹐屬靈爭戰是個很複雜的議題﹐因為每個人的領受和經歷不一樣﹐因此當基督徒在談論這個題目時﹐往往會偏於極端。一個極端是﹐人們試著將每件事情的發生﹐都用自然或是科學來解釋﹐他們忽略屬靈爭戰這個實際情況﹔但是未必每件事都可以輕易用科學來解釋的。而另一個極端是﹐有人慣於在每件事的發生上都要與鬼魔或是屬靈權勢有關聯﹐但真實情況應該是介於這兩者中間。例如我們準備好去參加主日崇拜﹐或是積極參與傳福音事工﹐幫助別人靈命成長﹐ 我們往往會經歷到屬靈的對抗。那些情況可能是疾病﹐或是某個職位上的人不肯協助﹐或是莫名其妙出現的攔阻﹐而那些情況的發生﹐是你無法以常理加以解釋的。事實上﹐我們的物質世界是被靈界徹底滲透的。這也是為何發生於我們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可能就是反應出靈界所發生的。但這些事情發生的起因不是重點﹐ 它們可能有屬靈的原因﹐甚至是罪惡的結果。然而﹐不管我們在哪裡﹐經歷什麼事﹐我們必須知道﹐我們的主會保守我們﹐我們可以信靠祂的大能——祂的力量。 我們可以從他那裡得到扶持﹐不管遭受什麼樣的屬靈狀況﹐我們都可以有信心。我們的身心靈都屬於主﹐這是事實。若非父上帝的旨意﹐沒有一根頭髮會從我們頭上掉落。因此在任何屬靈爭戰裡﹐我們可以保持平靜泰然﹐知道爭戰的得勝屬乎我們的主﹐也是屬於我們的。
— 伊凡·巴斯帕羅夫牧師
基督徒在屬靈爭戰中得到保證必要得勝 — 鬼魔既無法摧毀我們的救恩,也無法動搖我們在上帝國度裡的產業。屬靈爭戰會讓人灰心,給人帶來很大的試煉 — 甚至讓人害怕。但因著上帝的恩慈,從長遠來看這決不會勝過我們。
舊約聖經
我們要按三部分來討論上帝的聖約恩慈。第一,我們要來看在舊約聖經中上帝是怎樣捍衛他的國度。第二,我們要看在啟示錄以外的新約聖經中,上帝是怎樣捍衛他的國度。第三,我們要在啟示錄這卷書本身中集中看他恩慈的保護。讓我們首先來看舊約聖經中上帝的恩慈。
舊約聖經
舊約聖經充滿了對戰爭的記載。以色列經常與鄰國爭戰。在不同的時候以色列人甚至發生內戰。但是儘管舊約聖經中,戰爭描寫突出表現的是用實際兵器作戰的人類,但聖經也偶然會掀起幔子,讓我們看到那看不見的屬靈爭戰正在進行。事實上這些看不見的爭戰極大影響了人間軍隊的勝敗。
這些看不見的爭戰雙方,總是一方面是上帝和聖天使,另一方面是撒但和他鬼魔的大軍。雖然反對以色列的人間軍隊大部分都相信他們是在跟從別的神祇,但是,像申命記32章17節這樣的經文講得很清楚,列邦的假神實際上是鬼魔。
在舊約裡﹐天使和鬼魔被描述成是介入區域性衝突對峙的狀況裡﹐似乎天使和鬼魔在這些衝突的事件裡都有所參與﹐影響事件的進行。例如,在但以理書10章﹐天使加百列來告訴但以理﹐說我已經聽到你的禱告。我早就要來尋見你﹐但是卻被波斯的魔君所攔阻﹐還需要有天使米迦勒的介入。當然﹐就某個程度而言﹐這些記載實在很玄妙﹐我們也難以全然理解個中意思﹐以及這些事件是怎麼在進行﹐還有這個衝突的過程到底如何。但是﹐我們的確看到天使和鬼魔在某些方面的確是在背後影響著區域性的衝突與爭戰。對於舊約的讀者而言﹐這些國與國的爭端衝突﹐都不是盡止於人或者自然事件﹐而是都有超自然的背後權勢。天使與鬼魔相爭﹐超自然的軍隊與地上的軍隊一樣﹐在參與爭戰。他們瞭解發生於他們生活中每件事的背後力量﹐因此但以理並不驚訝加百列會被攔阻﹐或是因為波斯魔君的干擾﹐以致耽延他的來到。
— 斯科特·瑞德博士
凸顯天使和鬼魔之間那看不見爭戰的一系列例子,可以在出埃及記7到15章裡找到。在摩西的日子,上帝的百姓受埃及人奴役。但上帝帶領他天使的大軍與埃及和他們的異教諸神開戰,為要救他的百姓脫離埃及的暴政。他在開始的時候向埃及人發出十災,包括他滅命的天使將每一家埃及人的長子殺掉。然後,在他大能高潮的彰顯中,他將埃及軍隊淹沒在紅海裡,拯救他的百姓。
整本聖經裡﹐就是在舊約和新約裡﹐上帝主要彰顯祂自己的一個樣式就是一個勇士。著名的經文之一﹐就是出埃及記15章第3節﹐在打敗埃及軍隊之後﹐ 摩西在紅海邊歌頌﹐他如此頌讚著﹕『耶和華主是戰士﹐耶和華是祂的名。』 耶和華這個名是上帝一個簡短的稱呼﹐原來較長的名字是萬軍之耶和華。因此,出埃及記15章第3節﹐摩西所說的﹐就表明出上帝的核心身份是什麼﹐ 祂的基本性質就是一個戰士﹐ 上帝是一個勇士。
— 理查德·伯瑞特博士
摩西在出埃及記15章11節唱這首歌紀念上帝的得勝:
耶和華啊!眾神之中,誰能像你?誰能像你,至聖至榮!可頌可畏!施行奇事。(出埃及記15章11節)
摩西和他的讀者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沒有神像耶和華。畢竟埃及的諸神都完全不能攔阻真正的上帝摧毀埃及全軍。
舊約聖經充滿這樣的例子。上帝經常指出他自己是以色列爭戰的君王,帶領他們投入戰鬥。但這些爭戰不僅僅是針對身為人的仇敵;這些爭戰總是涉及上帝開戰反對列國的假神。
例如在列王紀下19章,亞述王西拿基立挑戰猶大王希西家,因他相信亞述的諸神比以色列的上帝更強大。
所以在列王紀下19章17到19節,希西家向上帝發出這禱告:
耶和華啊!亞述諸王果然使列國和列國之地變為荒涼,將列國的神像都扔在火裡;因為它本不是神,乃是人手所造的,是木頭石頭的,所以滅絕它。耶和華我們的上帝啊!現在求你救我們脫離亞述王的手,使天下萬國都知道惟獨你耶和華是上帝!(列王紀下19章17-19節)
希西家明白與亞述人爭戰,這不僅僅是抗擊西拿基立和他的軍隊。這是耶和華和亞述諸神之間一場屬靈爭戰。這就是他禱告,不僅祈求爭戰得勝,還求耶和華得尊崇勝過他們敵軍的諸神的原因。
上帝回答了他的禱告。那一晚上一位天使殺死了亞述軍隊85,000人,西拿基立被打敗回國。希西家的軍隊甚至都不需要與亞述人在戰場上相見。上帝的屬靈大能完全摧毀了人間的軍隊。
舊約裡對於上帝最重要的描述之一﹐就是上帝身為君王的角色﹐而身為君王﹐祂的有多重的職責﹐如同古代近東的王一樣﹐重擔許多的職務和工作﹐其中一個職責就是成為戰士。在古代近東地區﹐君王被認為是軍隊的統領﹐是他國家軍隊的領袖。為此緣故﹐他也就是最偉大的戰士。因此﹐整個舊約將上帝這位君王描繪成是大能的戰士﹐上帝是戰士君王。他出征﹐抵擋敵軍﹐他作戰﹐拯救﹐保護他的民眾。上帝身為戰士君王的角色帶給人安慰和安適﹐也讓人信賴。當我們處於現今世界景況裡﹐上帝的子民可以確保上帝是戰士﹐祂會出來為他們爭戰﹐會保護他們﹐為他們抵擋一切攻擊﹐並且得勝也是屬乎祂的。
— 斯科特·瑞德博士
舊約聖經的戰爭故事並非全部都是明明白白講到以色列的真神和列邦假神之間的屬靈爭戰。但即使這樣,舊約聖經也一貫表明有形的爭戰是大大受到屬靈爭戰的影響。
現在我們已經看了,在舊約聖經中上帝是怎樣通過捍衛他的國度,彰顯出他的恩慈,讓我們轉過來看在新約聖經屬靈爭戰中上帝的恩慈。
新約聖經
在新約聖經中,屬靈爭戰與地上的軍隊勢力並無關係。所以,它對上帝在屬靈爭戰中祂恩慈屬性的描述,主要是講在自然外領域中的那些無形衝突,以及這些不同的屬靈爭戰是怎樣地影響著自然領域。現在,就像在舊約聖經中一樣,上帝、天使和鬼魔仍與人類之間發生的戰爭和國際政治彼此相關。但是新約聖經中講述的上帝恩慈保護的聚焦點,是在於他怎樣保護他忠心的百姓安全,免受魔鬼勢力的傷害。
新約聖經和舊約聖經一樣,提到上帝用許多不同方式施恩保護他的百姓。因時間有限,我們只討論兩方面。第一,上帝在屬靈爭戰中的恩慈保護體現在基督的勝利上。
基督的勝利
新約聖經表明,耶穌的生死、復活和升天,不僅是對死和死的後果的得勝,也是對上帝屬靈仇敵的勝利。
耶穌一生以許多方式勝過鬼魔,特別是通過趕鬼表現出來。我們在像馬太福音12章25到28節這樣的經文裡看到這一點,在當中耶穌教導說,他能使用大能和力量趕鬼,這是因為上帝的國已經降臨。
至於基督的死,請聽保羅在歌羅西書2章15節是怎樣說的:
既將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擄來,明顯給眾人看,就仗著十字架誇勝。(歌羅西書2章15節)
在這節經文中,執政的、掌權的是指鬼魔的勢力。它們被擄,被擊敗,這是因為基督在十字架上成就他工作的緣故。我們在希伯來書2章14節看到同樣的意思。
基督復活升天,這也擴展了上帝對他百姓恩慈的保護。例如,基督復活升天,導致他得著權柄勝過他靈裡的仇敵,使他能保護和祝福教會。馬太福音28章18到20節,以弗所書1章19到23節,彼得前書3章22節清楚教導了這個觀念。
新約聖經講到上帝在屬靈爭戰中君王恩慈的第二個方面,就是描寫那使我們能夠抵擋魔鬼和他詭計的聖靈的大能。
聖靈的大能
耶穌活出順服上帝的生命,死在十字架上,從死裡復活,升上天堂時,就得著了勝過一切他和我們屬靈仇敵的權柄。但是目前他還沒有使用這權柄完全摧毀我們的仇敵。實際上上帝仍然容許鬼魔以不同方式影響世界。但是上帝也用他的聖靈給我們加添力量,使我們能抵抗這些影響。我們在加拉太書2章2到3節,以弗所書3章16節,歌羅西書1章9到11節,還有很多其它地方看到這一點。
只舉一個例子,請聽雅各書4章5到7節是怎樣講的:
上帝所賜、住在我們裡面的靈……但他賜更多的恩典……故此,你們要順服上帝。務要抵擋魔鬼,魔鬼就必離開你們逃跑了。(雅各書4章5-7節)
雅各在此教導說,我們從聖靈領受的恩賜,加能力給我們去進行屬靈爭戰,在這情形裡保守我們向上帝盡忠,幫助我們抵擋魔鬼的試探和影響。
我想為了屬靈爭戰﹐聖靈加給我們力量﹐首先就是要我們知悉靈界的情況。我們通常是傾向於我們所看見﹐所感受到的﹐但是知道靈界的存在﹐我們與之有關聯﹐也涉入其中的爭戰﹐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聖靈首先讓我們知道靈界的存在﹐讓我們知罪。在我們要處理生命裡的罪時﹐聖靈首先讓我們知道罪的存在﹐然後加給我們力量去克服那個罪。此外﹐聖靈在我們生命中的重要角色﹐就是引導我們禱告﹐並參與前線的爭戰。
— 埃瑞克·索尼斯博士
保羅在以弗所書6章裡使用了士兵軍裝和武器的比喻,描寫在屬靈爭戰中上帝用什麼方法保護我們。他具體講到基督徒應該怎樣穿戴上帝的全副軍裝。
請聽他在以弗所書6章12,13節說的話:
因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所以,要拿起上帝所賜的全副軍裝,好在磨難的日子抵擋仇敵,並且成就了一切,還能站立得住。(以弗所書6章12-13節)
然後在17,18節,保羅繼續講到聖靈在作成這軍裝方面所起的關鍵作用,以及我們爭戰的動機和動力。請聽他是怎樣說的:
拿著聖靈的寶劍,就是上帝的道;靠著聖靈,隨時多方禱告祈求。(以弗所書6章17-18節)
新約聖經呼籲我們,在耶穌再來完成他已經開始的工作之前,我們要投身屬靈爭戰,對抗那仍在這世上活動的自然界之上的勢力。聖經應許聖靈要賜我們工具和力量如此行。
正如保羅在哥林多後書10章4節所說:
我們爭戰的兵器,本不是屬血氣的,乃是在上帝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堅固的營壘。(哥林多後書10章4節)
我們的兵器是在上帝面前有能力,因為它們是從聖靈而來,它們能有效對抗各種靈界的危險,從虛假教訓到魔鬼祂自己的危險。
讓我們認清這點﹕惡者執意要讓我們在世上過的很難受。當這樣的情況發生時﹐我們要問的問題是﹕到底有沒有希望﹖我只是孤單承受這些嗎﹖上帝會知道這個情況而作出某些對應嗎﹖對此我們可清楚響亮的回答﹕是的﹐祂會﹐祂也給予我們充裕的力量來打敗從惡者來的攻擊。讓我來讀我對這個情況最喜愛的經文之一﹐就是約翰一書4章3到4節﹐約翰說道﹕「凡靈不認耶穌,就不是出於上帝;這是那敵基督者的靈。你們從前聽見他要來,現在已經在世上了。小子們哪,你們是屬上帝的,並且勝了他們;因為那在你們裡面的,比那在世界上的更大。」上帝應許我們有更大的能力﹐因為這是一個權能會戰。惡者具有極大的能力﹐比我們多很多﹐但是我們擁有上帝﹐這就足夠了﹗
— 斯蒂夫·道格拉斯
現在我們已經看了上帝是怎樣在舊約聖經和新約聖經的屬靈爭戰中彰顯他的恩慈,就讓我們轉向關注他是怎樣在啟示錄中保護他的百姓,與他們的敵人爭戰。
啟示錄
我認為啟示錄教導我們﹐特別是在像12章﹐那裡講到﹐發生在地上的事﹐都是與在天上進行的有關﹐屬靈爭戰的確在歷史中進行﹐也發生於我們生活中﹐ 而且屬靈的權勢在歷史裡運作﹐大龍撒旦在獸和那些相關的勢力背後運作著﹐基督徒所需要的保護乃是在實質的教會與基督徒團體裡﹐例如老底嘉﹐或是以弗所教會﹔但是他們的保護也來自那羔羊﹐復活的羔羊。因此,在天上﹐撒旦和耶穌之間的爭戰﹐在那裡發生的衝突﹐乃是顯現於歷史中﹐不但是在第一世紀﹐也是在現今。我們若看現今世上所發生的那些事﹐基督徒為著信仰而受苦﹐那不單只是政治權勢在運作﹐還有鬼魔的力量在運作。
— 貴葛·派銳博士
貫穿整本啟示錄,約翰都在提醒基督徒那場自從人類墮落犯罪以來一直都在進行的屬靈爭戰,這爭戰要持續,直到基督再來。約翰在啟示錄12章象徵性地描寫了這場屬靈爭戰,把它描寫為是那獸和那位婦人之間的爭戰,以及在啟示錄13章中從海裡上來和從地裡上來的那獸的爭戰。約翰要讀者明白,他們經受的逼迫,他們面對的試探,是基督和他敵人之間屬靈爭戰的直接結果。
和舊約聖經一樣,約翰指出天使和鬼魔之間的屬靈爭戰影響人類的政治。例如我們在啟示錄16章14到16節地上君王聚集與上帝爭戰這件事上看到這一點。另外一個清楚的例子,就是把啟示錄17章中獸的頭,以及它的角解釋為地上的君王。當然約翰原本的讀者,他們自己正在受地上政府的逼迫,這些政府至少部分是受魔鬼勢力的推動。
但和新約聖經一樣,約翰也解釋了他原本的讀者進行的屬靈爭戰,首要是在自然界之上的領域中發生。這些爭戰是個人的掙扎較量,在於保持對基督盡忠,抵擋罪,通過福音推進上帝的國度;它們並不是呼籲人們拿起武器對抗其他人。但是在每一種情形裡 — 不管約翰是在講宇宙間的爭戰,還是人間的政治,或者個人掙扎 — 他都是在向他的讀者保證,上帝是他們恩慈的保護者,他要守衛他們對抗那些氣勢洶洶的進攻,給他們加力量繼續盡忠,最終賜給他們無人能破壞的平安。
啟示錄非常著重於屬靈爭戰。它描繪出一個激進的對立﹐一邊是上帝和基督以及他們的僕人﹐ 另一邊是撒旦和跟隨他的僕役。那是要幫助我們瞭解忠誠這個問題﹕你是跟隨上帝?還是跟隨自我﹐因此在過程中也就屬乎撒旦的國度﹖看清那個明確清楚的二分法﹐對我們而言非常重要。我們要注意的第二個重點是﹐啟示錄探討我們的委身﹐不單只問及我們外在的行為﹐也探討我們的意念在哪裡﹐我們的心往何處去﹖第三個要注意的要點是﹐撒旦乃是一個仿冒者﹐他利用幾乎亂真的事情來引誘人﹐但是那些都是虛假的山寨版﹐而要辨認出那些吸引我們﹐然而卻具有虛假的本質﹐的確是我們今天面對的挑戰之一。
— 貴葛·派銳博士
作為對屬靈爭戰帶來的壓力和困難作出的回應,啟示錄給了讀者至少三種不同的方法,用來思想上帝恩慈的保護。第一,它強調基督已經為他所有忠心的百姓取得了勝利。
啟示錄強調基督的生死、埋葬、復活和升天為我們取得了屬靈爭戰最終的勝利。啟示錄第4和第5章清楚表現出這種勝利,當中描繪耶穌是被殺的上帝羔羊,配得揭開審判上帝敵人的審判書卷。基督對他敵人取得的勝利並沒有讓爭戰止息,但他確保最終他的敵人要被徹底消滅,他忠心的百姓要完全蒙福。在這種意義上,上帝的恩慈和保護表現的形式,就是給我們加上印證,確保我們得勝。因為這勝利已經屬於基督,我們就絕無可能失敗。我們只需堅忍到底,直到他使事情成就。
啟示錄呼籲人留意上帝在屬靈爭戰中恩慈的第二種方法,就是提醒我們聖靈此刻正把基督的勝利應用到信徒的生命當中。
當基督在屬靈爭戰中得勝,他就贏得了權利,與他忠心的百姓分享這勝利的福氣。他在恩慈中指定聖靈把這些福氣應用在我們的生活中,或者我們可以這樣說,聖靈把這些福氣分發給我們。
這些恩慈的福氣有很多是與我們在啟示錄中看到的事情有關。例如羅馬帝國已經倒台。事實上貫穿歷史所有企圖消滅教會的勢力都已失敗。上帝的國非旦沒被擊敗,反而正在向各族、各方、各民、各國推進。按照啟示錄第7章的說法,它要最終完成使命。
啟示錄凸顯上帝在屬靈爭戰中對人恩慈保護的第三種方式,就是提醒我們基督再來的時候,上帝要徹底摧毀我們屬靈的敵人,最終戰勝他們,結束這場爭戰。
啟示錄給我們信心,當基督再來的時候,撒但和追隨它的人要被徹底摧毀。他們要變得全然無力,不能再試探我們,使我們受苦。他們遭受的刑罰如此巨大,以致他們不能再繼續爭戰。
啟示錄17和18章描寫了巴比倫那位大淫婦,以及地上所有追隨她的君王和居民遭受的刑罰。啟示錄20章詳細講述了那龍和它大軍遭到的最終失敗。啟示錄21和22章教導說,新天新地中完全沒有邪惡的存在。
當上帝所有的仇敵變得沒有能力,這場巨大的屬靈爭戰就要結束,上帝忠心的百姓就要生活在不被中斷的和平之中。這將成為上帝恩慈與保護的終極表現,我們將要徹底安全,直到永遠。
我們貫穿啟示錄這本書可以清楚地看到,上帝為他百姓作出的護理供應與保護恩慈。耶穌在十字架上為上帝的百姓贖了勝利,從死裡復活,結果他的勝利可以應用在所有上帝忠心的百姓身上。在現階段,基督的教會正在部分地經歷著這個得勝。我們有上帝確實的應許,但基督凱旋再來時,我們就要完全地享受這個得勝。所有基督的敵人都要受到審判,最終,我們作為上帝的子民必要得到在新天新地裡的榮耀產業。
在這一課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看了聖約中上帝宗主君王的王權,以及基督附庸君王的王權,已經探索了啟示錄是怎樣凸顯上帝對他約民的恩慈。所以到了這裡,我們準備來看第三個主要話題:上帝要求我們身為他的國民表現出來的忠心。
正如我們已經看到的,我們與上帝的關係,至少有三個特徵是對應古代宗主君王與附庸君王所立的協議或約:上帝對我們這些他子民的恩慈,上帝要求我們作為他附庸國應當有的忠心或順服;以及以賜福回應順服,以咒詛回應悖逆的後果。在這一點上,我們要關注上帝要求他施恩拯救的百姓來忠心事奉他。
使徒約翰寫啟示錄的時候,他是清楚教會與上帝的聖約關係。他寫啟示錄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鼓勵小亞細亞的眾教會在面對挑戰時,至始至終向上帝忠心。他要他們記住上帝已經向他們顯出的一切恩慈,以及上帝要給他們的祝福,好使他們在生活中對主忠心順服。
你從上一課還可以記得,啟示錄寫到他們的眾教會面對著許多試探,要讓他們在向上帝盡忠方面妥協。約翰起初的讀者面對至少四種試探,讓他們對上帝不忠:
第一,行業公會有它們自己的庇護神,它們要求成員拜這些假神。這就試探信徒去參與偶像崇拜,好使他們可以有機會工作和做生意。
第二,羅馬帝國要求它所有的臣民拜它的眾神和皇帝。這試探基督徒去拜異教的神,以避免政府懲罰。
第三,猶太教向基督徒施壓,要他們拋棄基督。猶太教得到特別許可免於異教崇拜,而基督教信仰一開始時是受這種豁免的保護。但是,隨著猶太教使自己與基督教保持距離,這種豁免就不再適用在教會身上。這就試探許多猶太人基督徒為了逃避羅馬逼迫而放棄基督,重回傳統的猶太教。
第四,羅馬帝國內背道的基督徒參與異教的做法,性方面的淫亂,妥協他們的信仰,他們鼓勵其他人傚法他們犯罪。
這些試探帶來極大挑戰,挑戰小亞細亞眾教會的忠心。在這環境中,約翰寫啟示錄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除去他們對這些與上帝競爭團體的效忠,加強他們對上帝的忠誠。
我們來察看忠心這個主題,要關注整本啟示錄中講到的忠心的兩種首要表現形式:堅忍和敬拜。讓我們首先來看啟示錄要求人堅忍的呼籲。
堅忍
堅忍可以定義為:
雖然遇到試探、反對或挫折,仍然在信念和行為方面向上帝忠誠。
堅忍就是勝過要使我們放棄相信上帝,以全然和最終的方式悖逆他的任何和全部勢力。
約翰回應小亞細亞信徒面對的許多試探,反覆呼籲讀者堅忍得勝。這些勸勉可以在啟示錄2到3章給眾教會的每一封信中找到,也貫穿啟示錄餘下部分。
在這些信中,我們在啟示錄2章7,11,17和26節,還有3章5,12和21節中看到這點。我們也在像啟示錄14章12節,16章15節,18章4節,20章4節,21章7節和22章7,11和14節的地方看到這些勸勉。說堅忍是整本啟示錄其中一個最突出的主題,這並非誇張。
啟示錄的中間﹐我們看到好多關乎『得勝』的字眼﹐就如給七個教會的書信裡常提到的。例如啟示錄11章7節﹐和13章7節。我們看到那個邪惡的獸﹐勝過聖徒﹐就是勝過神的見證人。但是在12章11節﹐我們從天上的視野來看同樣的這個爭戰﹐而這次是聖徒們勝過獸﹐從上下文中我們知道,他們是藉著羔羊的血﹐和他們自己所見證的道而勝過他的。他們不愛惜自己的性命﹐以致於死。啟示錄接著說,這些得勝者是站立在上帝的寶座面前﹐因為他們如同被殺的羔羊那樣﹐勝過那個獸。羔羊也是得勝的獅子﹐但他卻是被描述成羔羊的樣式。如同獅子的羔羊乃是因著殉道而得勝﹐同樣的﹐這些屬上帝的人不是藉著自己與世界作戰﹐而是藉著他們對上帝的信心﹐和自己的見證而得勝。即使世界以惡對待我們﹐我們因著屬乎上帝而能夠勝過這樣的惡。小亞細亞的七個教會各有不同的試煉要去勝過﹐我們也是如此﹐各面臨不同考驗﹔我們可能會妒嫉其他人的考驗﹐或是害怕承擔另一些人所受的試煉﹐但是,我們有自己的考驗﹐而我們每個人都蒙召要勝過這些試探。不管遭遇什麼考驗﹐啟示錄21章末了的應許是給予那些得勝的人。上帝如此說﹕我要作他們的上帝﹐他們要作我的子民。
— 柯瑞格·凱納博士
我們要提到約翰在啟示錄中強調的五種堅忍,首先是在信心中堅忍。
聖經在希伯來書11章1節這樣定義信心: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希伯來書11章1節)
每當我們生活的現實境況,並沒有反映出我們在聖經中看到的那種保護、供應和祝福時,要我們來全心信靠上帝,的確十分艱難。當事情對我們來說變得糟糕,我們很容易認為我們錯了,我們受騙了,聖經中的上帝不真,我們不必也不值得向他忠心守約。今天有人這樣認為,第一世紀的時候也是如此。所以,約翰寫啟示錄的其中一個很大關注,就是要說服他的原本讀者事情真實的本質和表面看上去的情形,其實是很不一樣。這世界比看上去要糟糕得多,上帝的國度比他們能夠想像的任何事情都要好得多。
約翰原本的讀者面對很多試探,要他們去相信像異教眾神和羅馬帝國這樣的事,是得到福氣的很好來源。從外表來看,它們是很強大的勢力,讓人有安全、歡樂和興旺。與之相比,基督徒的生活艱難。信徒要做生意很難,他們受到政府逼迫,教會沒有給他們任何像這世界歡樂一類的事,而這些他們是可以從異教徒那裡得到的。這些試探很容易會讓小亞細亞的教會放棄對上帝的信心,把它與對世界的信心作交換。
約翰回應這些境況,堅持鼓勵讀者在信心裡剛強。他要他們堅信,這個世界的體系不像看起來那樣好,基督徒的生活雖然可能看起來很艱難,但卻是通往真正安全、歡樂和興旺的唯一道路。
這就是啟示錄反覆把世界的、有罪的勢力和願望描寫成像怪物一樣、醜陋、欺騙和敗壞的原因。是的,撒但和跟從他的人間國度有著美麗裝飾,但如果我們看透它的真相 ,就會因它的醜惡深惡痛絕。情況今天仍是一樣的。
不管罪是多麼吸引人,不管跟從基督的人生活如何艱難挫折,至關重要的是我們要在信心中堅忍,相信上帝就是他自己說的那一位,他要做他說了要做的事,如果我們向他盡忠,他就要祝福我們。
雖然在信心中堅忍,是最重要的一種堅忍,但啟示錄強調,真信心也在其他類型的堅忍中表現出來。例如,啟示錄提到的第二種類型的堅忍,就是對上帝堅定的愛。
啟示錄呼籲所有信徒保持對上帝活潑和堅強的愛心。例如在啟示錄2章19節,推雅推喇教會為著在愛心和信心中表現出來的堅忍受到表揚。與之相對的是,在啟示錄2章4節,以弗所教會因著失去了起初的愛心而受到責備。這失敗如此嚴重,以致主威脅要挪去他們的燈台,就是說,他威脅要把教會除掉。
啟示錄提到的第三種堅忍,與我們向別人所作的基督徒的見證有關。
在約翰那個時候,忠心基督的教會無可避免要與他們身邊的文化形成鮮明對比。所以約翰在啟示錄第2第3章把教會描寫成在世界的黑暗中發光的燈台。正如給以弗所教會的信教導我們的那樣,當教會與世界妥協,他們就失去了鮮明的見證,這就大大熄滅了他們向世界所作的見證。
我們在啟示錄7章10節看到類似的情況,在那裡,大批穿白衣的人站在寶座前讚美上帝,重複宣告他們曾向世界作的見證:「願救恩歸於我們的上帝。」人不能在凱撒或任何其它來源那裡找到救恩,只能通過上帝的羔羊,耶穌基督的作為找到。單單這個事實就讓信徒的見證變得至關重要。不信的人需要明白,他們自己的敬拜是虛假的,是受了誤導,只有教會才擁有得生命和盼望的真信息。
啟示錄呼籲基督徒在其中堅忍的第四個方面,就是在道德純潔上堅忍。
我們可以在給教會的七封信中反覆看到對道德純潔的勸勉。例如在啟示錄
2章12到17節,耶穌責備別迦摩教會,因為它接納那些不僅犯了性淫亂的罪,還鼓勵其他人與他們一同犯罪。在啟示錄3章14到22節,耶穌責備老底嘉教會愛世界,因為他們看重財富和舒適,超過對基督的忠誠。
我們要提的第五種堅忍,就是在教義上堅定。
把自己當作愛上帝的人到處都有,如果他的上帝是觀念上完全錯誤的,不是正統的上帝,他越事奉上帝越偏離上帝……。所以教義是整個事奉的本,就像樹根在地裡沒看見,很多人只看見樹枝,結什麼果子,沒有看到樹根影響結果子。所以今天浮淺的基督徒,他就不注重教義問題,那些嚴肅的基督徒,就知道教義是一切的一切的基礎,所以這個很重要。
— 唐崇榮博士
啟示錄反覆呼籲信徒持守真教義,不向世界的觀念妥協。例如在啟示錄2章1到7節,耶穌稱讚以弗所教會,因為他們忠心於真正的基督教教訓,有分辨力,可以分別真假使徒。在啟示錄2章20到23節,推雅推喇教會因在教義方面妥協,特別是因著容忍假先知耶洗別而受到責備。
啟示錄呼召教會要在廣泛不同的層面來堅忍到底。但是,那些在這些層面上感到挑戰的基督徒,往往不知如何下手去面對這些出現的試煉,誘惑和苦難。感謝主,啟示錄不光是教導我們需要堅忍到底,它還給了我們切實的指南告訴我們如何來堅忍到底。
在面對試煉時﹐我們保持堅忍的實際步驟是這樣……,很有意思的是﹐對基督徒而言﹐啟示錄整卷書充滿各式各樣混亂的歷史與社會狀況﹐因此信徒該採取的實際步驟﹐與聖經其他經卷所講的是一致的。上帝的子民是蒙召來持守忠誠﹐順服那些已向他們啟示的真理。他們蒙召成為一個生命共同體﹐聚守在一起﹐一起信靠﹐一起敬拜。他們也要一起見證。因此﹐不管環境如何﹐遭到什麼逼迫﹐無論事情發生是好是壞﹐我們所持守的﹐就是專注於上帝一直以來要我們表顯的﹐那就是活出聖潔的生活。因此我認為啟示錄和其他類似的書籍都很鼓舞人﹐它激勵我們要活出聖潔的生活﹐並且勸勉我們那並非是無法達的境界。即使是在最艱難的環境下﹐上帝的子民還是要持守上帝的恩典﹐宣揚基督的名﹐並且活出那樣的生命﹐以此對抗邪惡﹐那樣的應對方式﹐與那些沒有基督的人面對邪惡所反應的﹐是有著非常的不同。
— 威廉姆·烏瑞博士
啟示錄揭露了反對上帝的、有罪人類政府鼓吹的欺騙。它揭示了上帝國度和基督大能的美好奇妙。它讓我們看到上帝愛他的百姓,在他恩惠的國度裡祝福他們。它向我們保證,如果我們完全堅忍到底,在新天新地我們就要得到將來的祝福。簡而言之,它給我們各種的理由向上帝忠心,貫穿我們整個人生,貫穿歷史忠心堅忍,直到耶穌再來,使一切都得到更新為止。
耶穌被釘十字架後,死並不能拘禁他,在第三天他從死人中全然復活了。世界現在的光景與這個情形多少有些類似。許多地上的勢力和團體反對上帝,許許多多上帝的百姓受苦、遭到逼迫。這可能讓人生活非常灰心。但是,我們需要清楚記得,即便是在生活看起來最令人沮喪的時候,上帝仍控制一切,他仍把我們最大的利益掛在心上。不管發生什麼事,他必信守應許。我們目前所受的各種苦難,根本無法與耶穌再來時,我們將要得到的那個榮耀相提並論。這必然應當鼓勵我們堅定信心和繼續委身,在愛心中穩固不動搖,堅持我們的見證,在純正的教義和聖潔的生活上堅忍到底。因為正如耶穌之死的這黑暗過後,接著就是他復活的燦爛光明,同樣,我們目前苦難的黑暗必要過去,最終必定要迎來他得勝再來的榮耀和他國度圓滿的光明。
我們已經看了啟示錄勸勉我們堅忍向上帝盡忠。讓我們來看它是怎樣鼓勵我們在敬拜中表明我們忠誠。
敬拜
儘管事實就是約翰原本的讀者因極大的逼迫受苦,啟示錄卻特別強調敬拜。啟示錄第4和第5章描寫了在天上寶座前奇妙的敬拜場面,二十四位長老坐在座位上,環繞上帝的寶座,四活物在寶座周圍飛翔讚美上帝。類似的敬拜場面在啟示錄這22章中超過一半的篇幅裡出現。
雖然一眼看上去這可能令人吃驚,但啟示錄很清楚把受苦和敬拜聯繫在一起。不管我們目前處境如此,甚至在患難的時候,上帝仍是完全、聖潔和恩慈的。他正在使萬事互相效力,使我們最終得益處,為的是在將來的世代祝福我們,使我們得著在基督裡完全的產業。
雖然啟示錄給出我們敬拜上帝的許多理由,但在這一課我們要關注三種觀念,這些觀念是在啟示錄5章二十四位長老向上帝獻上的讚美中概括出來的。
請聽眾長老在啟示錄5章9和10節宣告的話:
你曾被殺,用自己的血從各族、各方、各民、各國中買了人來,叫他們歸於上帝,又叫他們成為國民,作祭司,歸於上帝,在地上執掌王權。(啟示錄5章9-10節)
眾長老至少提出了三個讚美上帝的理由。第一,基督從各族、各方、各民、各國買或者救贖人。第二,基督指定這些被救贖的人成為國民作祭司。第三,他保證在將來他們要在地上執掌王權。
我們來看在敬拜中表現出來的忠心,這對應著啟示錄5章9和10節的三重強調。
我們要看基督在過去的救贖工作,這使上帝配受讚美。
我們要關注在敬拜上帝這件事上,因為他指定我們作國民作祭司,給了我們現在的尊榮。
第三,我們要看到,他配得我們的敬拜,因為我們在新天新地執掌王權時,要得到將來的祝福。讓我們首先來看基督在過去的救贖工作。
過去的救贖
啟示錄經常讓人看到,上帝配受他創造的所有人敬拜,並且給我們看到美麗的畫面,是關於聖徒在天上怎樣敬拜他的。啟示錄給我們舉出的一個敬拜理由,就是基督已經為我們成就的拯救工作。
啟示錄14章1到4節給我們看到一幅美麗畫面,是關於我們已經在基督裡得到的救贖。在第1節,約翰描寫了信徒有羔羊的名和父的名寫在額上。在第4節,約翰寫道,信徒是從人間買來的,我們被當作奉獻獻給上帝和羔羊。信徒回應這極大的救恩,向上帝獻上敬拜和讚美,用「新歌」表達感恩。
每一位信徒都應當同樣回應我們已經領受到的救恩。我們都已經被基督買贖回來,我們都已經被當作奉獻獻給上帝和羔羊。我們都應當帶著感恩讚美回應,用喜樂歌唱敬拜上帝和他的基督。
我們面對苦難,很容易就忘記上帝的恩慈,忘記他在救恩裡已經賜我們的美好恩賜 — 像赦罪、與我們的創造主和主恢復關係,得永生等這樣的恩賜。
我們常常需要被提醒,想起基督已經為我們成就、施加在我們身上的救贖,這讓他配得我們的敬拜,不管我們境遇如何。上帝如此愛我們,竟然進入這個罪惡世界,忍受極大的苦和逼迫,並且為我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這個世界上沒有其它受苦或艱難配得上與基督為我們忍受的苦難相比。這讓他配得一切的敬拜、讚美和感恩。
我們已經看了基督過去的救贖工作應當激發我們忠心敬拜,現在讓我們轉過來看上帝賜給我們現在的尊榮,使我們作他的國民和祭司。
現在的尊榮
上帝現在在他天上聖殿的寶座上作王,他呼籲他在地上的百姓作他的國民和祭司。
在舊約聖經裡,國王和祭司都有極大尊榮,因為他們都是由上帝揀選,在他與他約民的關係中代表他。但只有他們向上帝盡忠,以他作他們偉大的宗主君王,上帝才容許他們在這些尊貴的職分上興盛。我們在像列王紀上3章13和14節,耶利米書34章4到5節,但以理書4章34到37節這樣的經文裡,看到舊約君王確實就是這樣。我們也在比如歷代志下26章18節,耶利米哀歌4章12到16節這樣的地方,看到祭司忠心和得尊榮之間的聯繫。
雖然在舊約只有少數人蒙揀選作君王和祭司,舊約聖經卻盼望有一天所有上帝忠心的子民要在地上作君王和祭司。
正如上帝在出埃及記19章5和6節告訴以色列的:
你們若實在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約,就要在萬民中作屬我的子民,因為全地都是我的。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出埃及記19章5-6節)
按照啟示錄,舊約聖經展望的那一天已經來到。教會現在是在地上執掌王權的祭司國度。我們在啟示錄5章9,10節,20章6節清清楚楚看到這一點,很多其它經文也暗示了這一點。
出埃及記上帝告訴以色列民﹐上帝選召他們為君尊的祭司﹐就是承擔國度祭司的職份。在新約裡﹐彼得引用出埃及記19章的經文﹐指明那是教會。因此古代的以色列民﹐和現今的基督徒都有這樣的看見﹐我們是君尊的祭司﹐被選召的子民。也許從許多方面而言﹐這樣的宣告聽起來很奇怪﹐因為當我們想到祭司的時候﹐ 通常認為祭司所作的﹐就是那麼幾件事情而已﹐例如他們要負責獻祭﹐禱告﹐有時歌唱頌讚﹐也可能在詩班唱歌的時候吹號角﹐諸如此類的事情。可是實際上﹐聖經在此所說的是﹐從啟始到末了﹐在地上每件合理的、上帝所命定的活動﹐ 對那些事奉上帝的人而言﹐都是君尊祭司的作為。生活中﹐並不是只有少數幾件事﹐例如敬拜或是教會事奉﹐是為上帝而作﹐ 而其他的事情﹐是為著我們自己而行。其實身為基督徒﹐我們生活裡每件事都是從心裡為上帝而行的﹐無論是每天的工作﹐睡眠﹐撫養孩子等等,不管是什麼﹐那都是君尊祭司的工作﹐因為我們的職責是要將上帝的聖潔傳遍全世界﹐並且期待新天新地的來到﹐那時每個人都能夠活在一個美好清潔神聖的世界裡﹐以祂的君尊祭司的身份﹐永遠地事奉上帝。
— 理查德·伯瑞特博士
當然這個事實具有很多引申出來的意義。例如基督徒是上帝在地上的使者。我們蒙召事奉他,服事其他人。我們有義務負責任地管理地球,等等等等。但是我們在這一課這部分要關注的引申意義,就是這尊榮要激發我們來敬拜上帝。
例如,啟示錄5章8到14節是關於在天上法庭敬拜的美好場面。這個場面的一部分,就是四活物和二十位長老都用琴、歌唱和香讚美敬拜羔羊耶穌。
請聽他們在啟示錄5章10節是怎樣歌唱到上帝忠心的百姓的:
又叫他們成為國民,作祭司,歸於上帝,在地上執掌王權。(啟示錄5章10節)
耶穌配得敬拜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現在設立他的百姓作他的祭司,作為將來要在地上執掌王權的君王,以此賦予他們尊榮。
我們在啟示錄4章10和11節看到類似的情況。在這段經文中,天上的眾長老回應耶穌賦予他們的尊榮和君王的權柄,在耶穌面前俯伏,把他們的冠冕放在他腳前,並且讚美他。
另外一個例子可以在啟示錄7章找到,在那裡數不過來的信徒得到印證作上帝的僕人。他們對得到的恩典和尊榮的反應,就是為著主的恩慈、恩賜和權柄讚美他。
使徒約翰他自己在啟示錄1章5,6節為我們作了這表現的榜樣。請聽他在當中是怎樣說的:
他……使我們成為國民,作他父上帝的祭司。但願榮耀、權能歸給他,直到永永遠遠。(啟示錄1章5-6節)
在這些經文中,約翰表明歷世歷代的教會應當敬拜主,回應我們已經得到的尊榮,因他祝福我們作他祭司的國度。
當經文提到要服事上帝﹐稱頌上帝的時候﹐總是讓人覺得奇怪﹐因為我們知道﹐上帝是全然獨立自主﹐無所需要的。祂的確是如此﹐但就祂與我們的關係上﹐我們的順服或是敬拜﹐或是活出對祂的忠誠﹐卻是能讓祂喜樂。因此我們每天的忠心﹐順服﹐敬拜上帝﹐的確就是在頌讚祂﹐讓祂的心歡喜。這就是身為基督徒生活的主要動力之源﹐我們這麼作﹐不是要避免惡事臨到﹐或是怕上帝會生氣﹐而是願意以我們的生活樣式﹐讓我們的創造主心裡喜樂。
— 埃瑞克·索尼斯博士
我們有時忘記了,信徒作為上帝的祭司,實際服事的是天上的主。就是說,我們的事奉是為天上的聖殿服務,這事奉為要讓這聖殿之主喜悅。例如,啟示錄5章8節讓我們確信,聖徒的禱告是在上帝天上聖殿中滿載著香的金香爐。在啟示錄8章3到5節,這些禱告上升到上帝面前,他以在地上降下審判回應這些禱告。
上帝的百姓今天得到尊榮,作他聖潔國民與君尊祭司。上帝已經把我們帶進他的國度,已經給我們安排和指定了把他的榮耀國度擴展到全世界的任務。作為他的祭司,我們甚至有尊榮和特權在他天上的聖殿裡事奉他。請思想這一點 — 我們被授權直接為全宇宙的創造主和君王來工作。他已經賜我們權柄管理他的受造物,每當我們服事他,向他禱告時,他必專心垂聽我們。他甚至聽我們的禱告,使用這些禱告作為祝福他忠心百姓的方式,審判反對他作王統治之人的手段。我們究竟該怎樣回應這極大的尊榮呢?就是向他獻上我們感恩的順服和真誠的敬拜。
看了基督在過去的救贖工作和我們現在的尊榮之後,我們準備來看,上帝配受我們忠心的敬拜,因為他已經應許要給我們在將來的祝福。
將來的祝福
啟示錄呼籲教會敬拜上帝,因為在我們開始在新天新地與基督永遠作王的時候,在審判時他要給我們極大祝福。啟示錄經常用來鼓勵我們敬拜上帝的其中一種方式,就是給我們榜樣,讓我們傚法。
請看啟示錄11章16到18節天上眾長老給我們的榜樣:
在上帝面前,坐在自己位上的二十四位長老,就面伏於地,敬拜上帝,說:「昔在今在的主上帝,全能者啊,我們感謝你!因你執掌大權作王了。……你的僕人眾先知和眾聖徒,凡敬畏你名的人,連大帶小得賞賜的時候也到了;你敗壞那些敗壞世界之人的時候也就到了。」(啟示錄11章16-18節)
約翰在這個異象中看到將來那審判的日子。在那日,所有上帝忠心的百姓都要得到永遠的獎賞,所有上帝的敵人都要被送進永遠的滅亡之中。作為這場景的一部分,約翰觀察到眾長老敬拜上帝,因為上帝賞賜他們,除去他們的敵人,以此來祝福他們。通過這個榜樣,約翰那時候的教會就會明白,上帝也配得我們現在,就在此刻來敬拜,因為上帝已經應許要賜我們這同樣的將來祝福。
另外一個榜樣可以在啟示錄7章9和10節找到,當中我們看到這記敘:
此後……見有許多的人,沒有人能數過來,是從各國、各族、各民、各方來的,站在寶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樹枝,大聲喊著說:「願救恩歸與坐在寶座上我們的上帝,也歸與羔羊。」(啟示錄7章9-10節)
在這一段經文中,約翰描寫的這許多人穿著白衣,手拿棕樹枝。根據啟示錄7章14到17節,白衣象徵著他們已經得到的祝福。上帝帶領他們經過苦難,因著基督的血,他們已經罪得赦免。
而且他們已經被接進上帝永遠的國度,領受了他們永遠的賞賜。他們怎樣回應上帝?就是敬拜他。他們的榜樣要鼓舞約翰起初的讀者做同樣的事,因為上帝也要賜他們同樣的祝福。歷世歷代信徒也當如此。
眾人手拿的棕樹枝也是一樣。根據利未記23章40節,人經常在住棚節使用棕樹枝,指向耶和華要帶來的那最終拯救。在約翰福音12章,當耶穌得勝進入耶路撒冷,我們得知的其中一個細節,就是眾人用棕樹枝歡迎他,表明他們相信他正在帶來上帝的彌賽亞國度。因此,在約翰的異象中,眾人手持棕樹枝可能表明,人已經得著上帝國度將來的祝福。當然他們通過敬拜賜他們祝福的上帝,表達對這些祝福的感謝。
耶穌已經勝過上帝的敵人。每一個相信的人都能盼望我們死的時候在天上得到的祝福,和耶穌再來時在新天新地得到那將來極大的祝福。這給了我們所有人一個理由,去讚美敬拜我們得勝的上帝。
當我們思想﹐敬拜上帝到底意味著什麼﹖ 通常我們看到的是受造的秩序﹐我們看到基督的十字架﹐我們的罪得到赦免﹐我們被接納成為上帝的兒女。我們看所擁有的這一切為禮物。我們就能和大衛一起呼應詩篇19篇他所說的﹕「諸天述說上帝的榮耀;穹蒼傳揚他的手段。」 我們享受著周圍這些美好的創造;為這些深深地感謝上帝。同時,我們讀到聖經裡所講的基督所成就的事情﹐讓我們成為上帝的兒女﹐罪得赦免的百姓﹐我們為此拯救來讚美上帝。但聖經裡還講到的一個確據﹐是我們要感謝上帝的﹐就是未來我們必然會承受的祝福。事實上﹐我認為聖經清楚指明﹐我們蒙應許﹐未來要得著的﹐比現在所擁有的還要豐富與榮耀。
— 托馬斯·耐托思博士
對於那些實際尚未應驗在我們生活中的事情來敬拜上帝﹐本是應當的﹔因為我們確信那一定會發生。基督徒的信心是帶著盼望﹐堅信上帝的全權良善與能力﹐ 因此當祂應許某些事情會發生時﹐我們就能給予祂頌讚和敬拜﹐確信那些事一定會應驗。我們為上帝過去作的﹐現今正在作的﹐和未來要作的事情,來敬拜祂。
— 埃瑞克·索尼斯博士
啟示錄以許許多多的方式表達了向上帝忠心的主題。但是,正如我們已經看見的,啟示錄強調敬拜和堅忍,是我們能在當今這個世界上表明對上帝忠心的兩種最好的方法。要常常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實際上我們越受苦,我們就越感到難以堅忍到底,我們就會越難感受到敬拜的動力。但是,約翰講得很清楚,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上帝依然信實地賜他百姓所需的力量,能夠保持對他忠心。約翰也同時指出,不管我們目前所處的環境和遭遇如何,我們也有壓倒一切的理由去敬拜上帝,因為我們過去 已經得到了寶貴的救恩,我們現在 所擁有的特殊尊貴,並且在將來 必要得享的榮耀祝福。
現在我們已經看了上帝的王權和恩慈,思想了他要求我們當有的忠心,我們準備來看啟示錄講到的對向上帝忠心和悖逆導致的後果。
我們在這部分要聚焦基督再來,完全帶來上帝國度時人類要得到的後果。啟示錄提到順服的許多賞賜和祝福,悖逆的許多懲罰和咒詛。這些當中相當多的可以在目前這個世代為人所經歷。但在我們這一課的這一點上,我們要關注基督再來時要出現的後果。
所有福音派基督徒都盼望基督再來最後審判義人和惡人的時候。在之前的一課,我們指出這最後的審判在約翰看到的四個異象中,以審判的循環表現出來。雖然不是人人都認同這種觀點,大部分的基督徒仍確信約翰描寫的這審判總體的性質。
最後的審判是上帝與基督立約,以基督作他附庸君王的必然結果。基督正在作王,帶來天地的更新,讓受造界可以完全彰顯上帝的榮耀。為了使之發生,上帝必然要賞賜和祝福良善,懲罰和消滅邪惡,以及對他統治作王的悖逆。
我們要分兩部分來看向上帝忠心或悖逆的後果。第一,我們要看那將要落在悖逆上帝之人身上的最後咒詛。第二,我們要看上帝將要賜給忠心之人新天新地的最後祝福。讓我們首先來看對上帝敵人的最後咒詛。
最後的咒詛
啟示錄列舉了要包括在對上帝敵人最後咒詛中的至少三個元素。我們要提的第一樣就是對那龍、獸和假先知的毀滅。
貫穿人類歷史,那龍和跟從它的人都在反對上帝。撒但在伊甸園中,試探夏娃吃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從那時起,他的勢力都在企圖擊敗上帝和他的國度。但是當耶穌再來,撒但要最終被徹底擊敗。啟示錄19章19到21節教導說,那獸和那假先知要被抓住扔進火湖,20章9和10節表明那條龍本身也要被打敗,扔進火湖,在那裡他將永遠不能再傷害任何上帝的忠心百姓。與他並肩作戰的所有鬼魔的勢力都要一道被永遠摧毀。
第二個最後咒詛,就是為敵的列王和列國要被擊敗。
啟示錄在幾處描寫了與上帝為敵的王和國被摧毀的事。例如啟示錄6章15到17節解釋了地上的君王,以及將軍、富戶和壯士,希望山倒在他們身上,救他們脫離羔羊的忿怒。這看來是代表基督對所有反對他作王之人的權柄發出的審判。
在啟示錄19章15到21節,耶穌出現,騎著白馬,帶領天上的大軍,打倒地上的君王,取代他們作王統治。
在啟示錄16章19節,上帝讓巴比倫喝:
那盛自己烈怒的酒杯。(啟示錄16章19節)
正如我們在之前一課看到的,巴比倫象徵著反對基督作王的人和政府勢力。這節經文栩栩如生地描繪了所有這些民眾和他們的統治者,因著他們的悖逆,都要被迫承受上帝完全的忿怒。
第三個最後的咒詛,就是不信者被定罪。
基督再來時,不僅與他為敵的王和民要被摧毀,連這些國中不信的居民,因著自己個人悖逆上帝的直接後果,也要受到上帝最後的審判。例如,在啟示錄14章17到20節,兩位天使要把地上所有不信的人收聚起來,把他們像扔葡萄串一樣扔進「上帝忿怒的大酒搾中」。在啟示錄20章,所有名字沒有記在生命冊上的人都要被扔進火湖。
請聽約翰在啟示錄20章12到15節對此事的描寫:
我又看見死了的人,無論大小,都站在寶座前。案卷展開了,並且另有一卷展開,就是生命冊。死了的人都憑著這些案卷所記載的,照他們所行的受審判……若有人名字沒記在生命冊上,他就被扔在火湖裡。(啟示錄20章12-15節)
約翰在此描寫了所有不信的人將來要受的懲罰。他們每一個人都要被扔進火湖裡,承受上帝永不止息的忿怒,因為他們犯罪得罪了他。
當我們環顧世界﹐和那些不信的人﹐我們當如何看待他們﹖用什麼態度對待他們﹖我們的誘惑會是帶著優越感來看待這些人﹐尤其若是他們曾惡待我們﹐或是嘲弄過我們﹐諸如此類的事﹐但是﹐我想耶穌會要我們以渴望服事他們的態度對待他們﹐帶著憐憫意識到他們是失喪的人﹐因為我們不知道其中有哪些人會回轉﹐ 因此我們要向他們傳福音﹐也希望他們能領受﹐回應上帝的恩典。若是我們想到審判的另一個結果會是什麼情況時﹐我們那時會有什麼態度呢﹖那應該是對他們有憐憫﹐憂傷的心態。我們那時能有清潔的良心﹐知道我們曾愛過他們﹐在有機會的時候﹐告訴他們福音的信息﹐而他們也不會指著我們說﹕'你既然知道﹐為什麼早先沒有告訴我基督的救贖﹖ ' 因此,我們需要以展望未來的心態﹐與他們相處﹐不是預先譴責他們﹔乃是服事他們﹐幫助他們得著在基督裡的拯救。
— 約翰·麥靳磊博士
啟示錄清楚顯明所有上帝的仇敵在最後審判時﹐要被定罪並且殲滅﹐那我們現今對於非信徒的態度應該是帶著勇氣和憐憫的見證﹐與謙卑的心態。因為我們知道﹐至終的得勝是屬乎基督﹐所以我們要有勇氣。我們無須為非信徒因為仇視我們的信仰或是憎恨我們的主﹐而對我們的威嚇感到心驚。與此同時﹐我們要憐憫他們﹐知道基督延遲祂的再來﹐就如啟示錄所顯示給我們的﹐乃是要召聚所有上帝的子民。與上帝的審判關聯的號角聲是警告的訊號﹐ 是警告的聲音﹐呼召人們要悔改。當然他們是透過福音而悔改﹐因此我們需要為主作見證。我們也需要謙卑﹐因為提醒人對上帝的叛逆導致審判﹐也會讓我們想到自己本來所當得的。我們並不比那些現今未信的人高尚優越﹐我們曾經也是上帝的仇敵﹐但是,上帝因著他的恩典,借信心使我們與耶穌聯結。
— 丹尼斯·約翰遜博士
最後審判的咒詛聽起來的確十分的可怕,但是我們應該記得,這些對罪人的咒詛是絕對公義的。悖逆不信的人要受到審判,因為他們一切的悖逆都配受到公義的懲罰。上帝是他創造界的君王,不順服和悖逆他就是罪和背叛。承認這點可能一件十分痛苦的事,但是上帝的公義要求罪和背叛必須受到懲罰。在這種意義上,懲罰惡人和他們的罪本是上帝公義王權的一個中心方面。
我們已經看到罪和悖逆的後果在最後的咒詛中傾倒出來,現在讓我們來看最後的祝福帶來的後果,就是上帝要在新天新地賞賜他忠心的百姓。
最後的祝福
在上帝對罪的最後審判中,所有反對他作王的靈界的和政府的勢力都要從這世界上被清除出去,所有不信的人都要與它們一道受到審判。在上帝的敵人從受造界中被清除出去之後,宇宙本身要得到更新,結果帶來一個新天新地,供上帝忠心的百姓永遠享受。
啟示錄21章1到5節是這樣描寫新的創造的:
我又看見一個新天新地,因為先前的天地已經過去了……我聽見有大聲音從寶座出來說:「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坐寶座的說:「看哪!我將一切都更新了。」(啟示錄21章1-5節)
我們要提新天新地裡三種的最後祝福,約翰說這些祝福要臨到向上帝忠心的人。第一,受造界要得到完全的更新。
受造界的更新
啟示錄 21章1和4節講到先前的天地過去了,表明在某種意義上,它們將不再繼續存在。我們在好像彼得後書3章10和11節的地方看到類似的說法,講到目前的世界要被摧毀,讓位給新的世界。
然而啟示錄21章5節是用更新這個說法描寫新天新地,表明舊的受造界不是完全地消失,而是要得到徹底的更新。這的意思也出現在像羅馬書8章19到22節這樣的經文裡。這些經文教導說,兩個受造界之間存在著相當大的連貫性,而不僅僅是一種相似。啟示錄21章24到26節甚至說萬國的榮耀和輝煌要被帶進新耶路撒冷,暗示我們目前人生被救贖的層面將被帶進新天新地。
結果就是大多數神學家得出結論,目前的受造界將不會完全地被取走替換,它而是要在根本上被改變。
我們在啟示錄裡看到﹐新耶路撒冷有一些景物﹐似乎是反映,或者事實上就是創世記2和3章講的﹐與最初的創造時就有的東西是一樣的﹐例如生命樹。因此,我們必須問﹐這到底是代表著什麼﹖對於這個問題﹐也許有不同的解釋﹐但是我認為就字面上的閱讀看來﹐新耶路撒冷裡的一些東西﹐事實上就是把那些景物原先被造時該有的美麗呈顯出來。因此﹐從某個層面而言﹐在新世紀裡﹐天地是要有個改變﹐但那又不是一個全然的改變﹔而是存留一些上帝最初創造時就展現的東西。因此,那不是以一個全新的實際情況取代另一個﹐而可能是現今狀況的轉化更新﹐類似於改造﹐轉變成為新的狀況。因此﹐例如生命樹的一些圖像或是象徵物﹐就幫助我們看清﹐這兩個實際狀況之間具有一個連貫性。
— 布瑞德裡·約翰遜
這種改變將是一種徹底更新,讓這世界比一開始受造時還要好。整個受造界要聖潔完全,完全適合上帝居住。
正如天使在啟示錄21章3到4節宣告的:
上帝的帳幕在人間。他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他的子民;上帝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上帝。上帝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啟示錄21章3-4節)
啟示錄22章3節提到受造界得到更新的另外一個至關重要方面,我們被告知:
以後再沒有咒詛。(啟示錄22章3節)
在新天新地,上帝在伊甸園中加在亞當夏娃身上的咒詛最終要被除去。像創世記3章17到19節,5章29節,8章21節這樣的經文講得很清楚,現在的天地因著人類墮落進入罪中,已經徹底受咒詛和變得敗壞。大地與我們種植糧食的努力對抗,野性的動物兇猛地與我們對抗,像洪水、地震和颱風這樣的自然災害給全世界的人帶來苦難,微生物引發疾病,甚至死亡。
但是當基督再來的時候,他要解放世界脫離這咒詛的每一個方面。約翰用不同方法描寫了這個更新受造界中的各樣祝福,包括有一座聖城,就是新耶路撒冷,妝扮成耶穌的新婦,閃耀發出上帝的榮光。約翰在上下文中使用的其中一個內容最豐富的象徵,就是流經新耶路撒冷、滋潤生命樹的那條生命河的畫面。
請聽他在啟示錄22章1和2節所寫的:
天使又指示我在城內街道當中一道生命水的河,明亮如水晶,從上帝和羔羊的寶座流出來。在河這邊與那邊有生命樹……樹上的葉子乃為醫治萬民。(啟示錄22章1-2節)
這些美好的經文描繪了一條從上帝寶座流出的河,這河滋潤生命樹,這樹又醫治萬民。這些主題一直追溯回創世記。創世記 2章10 節講到有一條河從伊甸流出,滋潤伊甸園和生命樹。詩篇36篇8節說這條河是樂河,詩篇46篇4節說有一道河;這河的分汊,使上帝的城歡喜。
以西結書47章1到12節對這條河有詳細討論。在以西結的異象中,從聖殿流出的涓涓細流變成一條河,如此廣闊,以致人無法過去。它流到哪裡都帶來生命,甚至把死海的鹽水變成淡水。
請聽上帝在約珥書3章17到18節是怎樣講到這條河的:
你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你們的上帝,且又住在錫安我的聖山。那時,耶路撒冷必成為聖,外邦人不再從其中經過。到那日,大山要滴甜酒;小山要流奶子;猶大溪河都有水流。必有泉源從耶和華的殿中流出來,滋潤什亭谷。(約珥書3章17-18節)
在啟示錄22章,這條生命河變得更大。它從上帝和羔羊的寶座流出,正好流經新耶路撒冷中間,表明一切生命和醫治的最終源頭是在上帝他自己。
在約翰的異象中,這生命的豐盛源頭滋潤著在這河兩邊的生命樹。這樹結出豐碩的果實,如此有效,甚至它的葉子也能用來醫治萬民。
當我們讀到啟示錄末了的新耶路撒冷時﹐我們看到其中的一些景物﹐就想起創世記關乎伊甸園的記載。這的確有其緣由﹐因為新耶路撒冷就是將所有的受造﹐更新恢復為本該要有的樣式。我們於是看到﹐上帝原先創造人類﹐ 將他們安置在一個美好完全的地方﹐而在伊甸園裡﹐人們本來是要在那裡長大成熟到全然榮耀的樣式。當然,當人們拒絕上帝的旨意﹐轉離開祂的時候﹐一切就都變質了。可是﹐在伊甸園裡﹐我們的確看到上帝原初的計劃﹐以及祂對人類的旨意﹐所以我們可以預期﹐在新耶路撒冷裡﹐我們會看到﹐人們與上帝的關係被恢復成為完全﹐就如我們當初受造時本該有的情況。
— 馬可·斯特勞斯博士
讀啟示錄時﹐我們看到新耶路撒冷的描述﹐裡面有伊甸園的一些景物﹐例如生命樹。對此﹐為什麼從聖經的第一卷書到最後一卷都提到﹖我認為這是顯示出﹐對於罪帶來的毀壞﹐上帝要有個徹底的翻轉﹐有個全然糾正。罪沒有摧毀祂原先所設定的﹐祂不但要將一切帶回到起初的狀況﹐而且是要帶入更加美好的境界。那樣的創造﹐無法再墮落﹐卻是可以存在到永永遠遠。
— 約翰·麥靳磊博士
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犯罪的時候,上帝咒詛他們,把他們從伊甸園趕了出去,特別是為了不讓他們吃生命樹上的果子,免得他們永遠在罪中活著。但是,當基督再來,生命河的水要再次澆灌生命樹,萬民都可前來吃生命樹的果子。所有被救贖的人們都要得到醫治。在那裡必不再有罪、必不再有疾病。在那裡一切的自然災害都必不再發生。萬民都要全然甘心情願地以公義和和平治理他們自己,所有上帝的受造之物都要完完全全地彰顯出他天上的榮耀。
上帝忠心的子民在新天新地領受的第二個最終的祝福,就是全世界都要成為一個上帝在其中同在的全球性的聖殿。
全球性的聖殿
整本舊約聖經都講到,上帝將聖潔的地方分別出來,以特別的方式彰顯他的同在。創世記3章8節表明,上帝在伊甸園中與亞當和夏娃同行。聖經中其它經文表明,這是因為伊甸園是他的聖所或聖殿。
例如創世記2章15節說,亞當被上帝安置在伊甸園中,為要在當中工作,看守這園子,在這節經文中,「修理」的希伯來文是a-VAD,「看守」的詞是 sha-MAR。這很重要,因為在民數記3章8節,摩西使用同樣的詞來描寫在聖殿中服事的祭司工作。換言之,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中做的是祭司的工作,這表明伊甸園是上帝在地上的聖所。
除此以外,在以西結書47章7節中末世聖殿中的河和樹木,與伊甸園中的那河,以及生命樹極為相似,對此的描寫可見於創世記2章9和10節。
當以西結書28章13和14節說伊甸園是「上帝的聖山」時,它用的與古代世界用來指在山頂有殿宇的那些山的是同一個詞。
在把伊甸園作為上帝在地上的聖所之後,上帝也在會幕中彰顯他特別的同在。我們在出埃及記40章34到38節看到這一點。
在會幕之後,上帝開始在聖殿彰顯他特別的同在,我們在像列王紀上8章10和11節,歷代志下7章1到3節的地方看到這個事實。
希伯來書8章5節解釋了這些地上的聖所,實際上是要作上帝天上寶座在地上的副本和影像,而在天上他特別的同在總是清楚彰顯出來。但是,在新天新地裡,上帝的同在將不局限在像一座園子和單獨一幢建築物那樣小小的空間裡。上帝而是要在整個世界彰顯出他特別的同在。
請聽約翰在啟示錄21章22和23節是怎樣描寫新耶路撒冷城的:
我未見城內有殿,因主上帝,全能者和羔羊為城的殿。那城內又不用日月光照,因有上帝的榮耀光照,又有羔羊為城的燈。(啟示錄21章22-23節)
啟示錄展望將來,那時新耶路撒冷將不需要聖殿。上帝而是要在各處各方彰顯他特別的同在。他要住在他的百姓當中,祝福他們,萬民要在他的光中行走。當那時來到,上帝的榮耀要充滿全世界,就像日光現在照亮白晝一樣。
正如我們在啟示錄21章3節看到的:
上帝的帳幕在人間。他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他的子民;上帝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上帝。(啟示錄21章3節)
在新天新地裡,上帝要與他所有的百姓特別同在,遍及整個世界。
因著耶穌基督的作為,世界的更新將要創造出這個全球性的聖殿。在啟示錄第1章,耶穌在天上寶座所在之處,在七燈台中間行走,象徵著上帝在他的教會當中同在。然而,當基督再來的時候,他要在整個受造界 建立他特別的統治,所以全世界必要成為上帝的聖殿,他特別的同在要在各處各方彰顯出來。
約翰提到的第三個最後的祝福,就是上帝要建立耶穌基督在地上永無止盡的統治,讓他作王。
永無止盡的統治
啟示錄21和22章表明,新地的中心將是它的首都城市:新耶路撒冷。這城的中心將是上帝的寶座。上帝的寶座像征他作王統治。當耶穌再來時,他要坐在新耶路撒冷上帝的寶座上,代表他的父上帝統治全世界。
歷代志上29章23節表明,當年所有大衛家族的君王都分享坐在耶路撒冷上帝所賜寶座上的榮耀。但是,只有最後一位出於大衛家的君王,耶穌基督,才坐在新 耶路撒冷上帝的寶座上,只有他的統治才永無止盡。所有得到救贖的人都將與他一同住在新造的世界裡,承認他的權柄和能力,向他寶座屈身順服下拜,把尊榮和榮耀歸給他,並且正如我們在啟示錄22章5節看到的那樣,甚至與他一同永遠作王治理。
現今﹐有些人活到70歲﹐ 另外一些人活到80﹐90﹐甚至100歲﹐然後就死了。但是在新地卻不是如此。我們乃是要永遠存活。為什麼﹖因為主耶穌基督會永遠與我們同在。你會說﹕祂應該是在天上才對﹗不是的﹗ 祂是新天新地的主﹐他要以人子身份永遠的在地上。除此外﹐ 你還要有什麼﹖與耶穌永遠同在﹐還是離他而活﹖也因此﹐我們可以說﹐我們實在渴望與主耶穌基督在這個更新的世界上﹐永遠按著新的樣式活著。
— 西門·凱斯特馬克博士
基督在新天新地作王統治,這將是絕對完全的。他要供應百姓一切所需。將不再有任何罪、任何敗壞、任何疾病、任何死亡;沒有什麼能破壞我們的喜樂。上帝立約的各樣祝福都將是我們的,直到永遠。
我們作為信徒,應當盼望基督在新天新地在我們之上作王掌權。我們應當現在就活著對他忠心信靠 — 即使我們受到試探和逼迫也當如此 — 知道我們在信心中堅忍之後,就要分享上帝為他受造物設計的最大祝福。
在這一課我們按照上帝的國這個背景看了啟示錄的主要主題。我們看了王權這個概念,探索了上帝身為君王的恩慈,思想了人對王忠心的重要性,並且描述了忠心得祝福,悖逆受咒詛的不同後果。
所有基督徒的蒙福盼望,就是有一天我們的至高君王要再來。這盼望激勵著我們忍耐到底,勝過在今生今世經歷過的各樣試煉。不管因著我們信仰,我們會面對何種苦難,我們都有足夠的理由展示出對上帝和他的基督的忠貞不渝 — 因為我們知道他的話語是真實可靠的。耶穌一定要 再來作我們的君王,治理我們,給我們獎賞。直到那日來臨之前,我們都要信靠他在啟示錄結束時,給我們的寶貴應許:「是了。我必快來。」我們的回答都會和使徒約翰一樣:「阿們!主耶穌啊,我願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