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IIIM神學教育資源中心
IIIM神學教育資源中心創建於1997年,是一個非營利的基督教機構,致力於「聖道教育,面向全球,免費提供」的使命。 為要滿足當今全球不斷增長的基督徒領袖培訓的需要,我們製作和發行了這套純正的、基於聖經的神學教程,主要面向那些沒有可能通過其它渠道接觸培訓材料的基督徒領袖。通過建立捐賑網絡,IIIM已經有了一套低成本培訓全球基督教傳道人和領袖的方法,採用方便使用的多媒體神學教程,現已有五種語言(英文、西班牙文、俄文、中文和阿拉伯文)。所有的課程都是在本機構寫作,設計和製作,其形式和質量上與本機構於2009年美國歷史頻道(History Channelc)在使用動畫和教育專項上獲得傑出視頻「泰利獎」的兩個作品十分類似。我們的材料採用多種渠道傳遞,包括DVD,文字印刷,網絡視頻,衛星電視,電台和電視。
有關於本事工更多的信息,及其如何參與在其中,敬請登陸我們的網站 www.thirdmill.org.
我的一個朋友曾經告訴我,「理查,如果你想教會人數增多,你只要舉行一次聖經預言會議,又告訴大家耶穌很快就要回來了。」當我去看一看基督教書店和基督教電視節目的時候,我相信他這樣說是對的。許多人聽見預言就很興奮,因為他們相信舊先知告訴他們耶穌很快就要回來了。
多數基督徒不注意舊約的預言,但是當他們注意一下的時候,他們就立刻想到基督第再來和其它與世界未日有關的事情。許多不同宗派的基督徒領袖鼓勵人在每頁先知著作中尋找這些主題。雖然我們幾乎自然地傾向思想這些題材,然而在這些課文中,我們要採取一種更認真的方法去看舊約的預言,就如先知們自己所用的方法那樣。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先知有更多話要說,多得我們無法想像。
我們稱這一課為『基本的釋經學角度』,因為我們將要分辨釋經學上或詮釋學上的考慮因素,我們若要負責任地處理聖經的預言,我們必須充分地掌握這些因素。這開頭的一課將劃分成四個部份:我們對舊約預言的困惑,然後我們將看三個幫助我們清除困惑的題目;先知經驗的本質;尋找原本意義的重要性,最後;新約看舊約預言的角度。讓我們首先看看我們的困惑。
你有沒有注意到,許多基督徒熟悉某一部分的聖經比另一些部分要好嗎?在舊約中,五經的故事是非常熟悉的。主動讀聖經的人都知道約書亞和士師們,有些信徒什至對撒母耳記,列王紀和歷代志等書瞭解什多。但是,如果有人問:「以賽亞書是關於什麼的?」或者問:「那麼西番雅書又是怎麼樣的書?」「哈該書不是一本興奮刺激的書嗎?」好了,我們都變得啞口無言了,因為我們對這些書卷的認識只有那麼一點點。甚至牧師和其它基督徒教師都傾向於避免仔細地解釋舊約先知書,因為這部分的聖經對他們來說是如此的混淆不清。
在我們開始研究舊約的預言的時候,我們要看看我們令我感到混亂的地方,這是十分重要的。我們將會問兩個基本的問題: 「混亂的來源是什麼?」和「這種混亂帶來的結果是什麼?」讓我們先看看我們許多人感到舊約預言十分混亂的原因。
困惑的源頭
至少有兩件事情導致許多基督徒對這部分的聖經有問題。首先,先知書本身;其次,教會中的不和諧。
先知的書
我們要面對事實,先知書大概是聖經中最難掌握的部分。許多基督徒連讀先知的名字都有困難,更不要說去理解他們說的是什麼了。先知書的內容往往使我們十分困惑,它們似是互不相連,一節經文與下一節之間似是連結不起來。先知講話又好似在出謎語和難題。有時候他們的話對我們來說,根本看不出個所以然。
如果這還不夠的話,我們還可以加上我們對聖經這個時期的歷史事件知道得不多。各國的王,各個國家,一次又一次的戰爭,和其它事件是那麼的複雜,簡直把我們搞得暈頭轉向。多數基督徒讀舊約先知書的時候,他們感到好像進入了陌生的異國土地。街道標誌變得沒意思。習俗又是那麼的古怪。正因為先知書本身所呈現的困難,所以我們都茫茫然不知去向了。
教會
我們感到困惑的第二個主要的原因是:教會。基督教會在許多方面都有美好和諧的教導。但是,當要解釋舊約預言的時候,就根本說不上和諧,只能說是分歧甚多。你聽見過各種辯論。你屬哪一派呢?是前千禧年派時代主義者嗎?你相信災難前被提、災難中被提、或是災難後被提呢?你是前千禧年派或是歷史的前千禧年派?又或者你是或稱悲觀或樂觀的無千禧年派呢?我們去聽一個宗派所說的,會發現其他所有人都是錯的。我們到另一個群體去,聽見的又與前者相反。雖然福音派在信仰的基要上能夠有認同,但是當談到預言的時候,就根本沒有一致的看法。教會在先知書的詮釋上是如此的有分歧,以至於當我們看這些經文的時候就難以有信心了。
困惑的結果
我們內心深處的困惑導致了一些令人遺憾後果。我至少能夠想到兩個主要的後果,是由於我們對這部分聖經的混亂感覺而造成的:(1)欺騙;(2)漠不關心。
欺騙
欺騙的事情經常在我們周圍發生。教會中有這麼多分歧和混亂,導致一些所謂的『預言專家』跑出來把秩序變為混亂。他們四出教導他們的主張,似是有絕對肯定的把握。
我想起了幾個欺騙的例子。在近數十年,不計其數的書藉和教師認為以色列在1948立國,是標誌了基督再來之前的最後世代。這說法曾被廣泛地被教導,基督必定會在1948年以後的第一個40年世代之內回來。「以色列回到屬他們的土地後的一個世代,基督就要迎接他的教會。這段時間只有一個世代那麼長,聖經說這世代是四十年。」
好了,四十年過去了,什麼事都沒有發生。我們也許希望1988過去之後,這種猜測就會停止,可是沒有。當年日過去,預言專家把注意力轉到別的地方去,他們現在聲稱公元2000年會帶我們來到世代終結的門檻。期望又再狂熱起來,甚至連雜誌和小報都告訴我們啟示已經在望了。所有的徵兆都在指向末期。他們告訴我們每一宗時事、每場戰爭、每次地震、每次經濟危機,都向我們表示舊約有關基督再來的預言快要實現了。當然,許多這些預言會議的實際應用是:「買我的書吧。」「奉獻給我的事工吧。」不幸地是,基督徒十分容易被這些所謂『專家』所騙,數以萬計的人從一個解釋跳到另一個解釋去,因為我們不懂得怎樣瞭解先知書。
冷漠
被騙只是我們對舊約預言感到困惑的其中一個結果。我們見到的另一個結果,是很多時候我們對於瞭解這部份聖經變得漠不關心。許多基督徒在處理預言的時候似乎經歷好幾個階段。起初,他們是滿懷熱情的。他們聽見某人教導先知書,或者在參加有關會議和讀了談論有關先知的書籍後十分興奮。但是,不久之後,這些信徒會發現自己身處在危機之中,因為結果他們老師告訴他們的並沒有成為事實。在許多情況之下,這些基督徒最終會變得極為冷漠。他們對瞭解這部分聖經不再抱有期望了。
這樣的事正發生在我身上,那時候我在念高中。我是個剛信主不久的基督徒,我所有的老師都告訴我,「理查,耶穌快要回來了。」因此,我甚至放棄了讀大學的想法。幸而我發現他們錯了,我立即繼續過我的生活,並且做我想做的事。可是,我變得對舊約預言漠不關心。我對自己說:「我不可能瞭解這部分聖經,我就只處理我能瞭解的那部分算了。」讓我告訴你,我所到的每處地方,我都碰見對舊約預言漠不關心的基督徒。
我恐怕今天許多信徒對舊約預言是漠不關心的。他們已經放棄了去嘗試明白這部分的聖經,因為他們厭倦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也厭倦了一次又一次地被騙。我說不清我曾經聽見過多少位牧師說:「不要管預言那部分,反正你是永遠不會瞭解這些預言的。」就這樣,我們乾脆忘掉這部分聖經算了。
好了,是時候改變這個情況了。我們需要學習舊約的預言,這樣我們就不會被『教義的無定向風』所騙。同時,我們必須學習預言,這樣就能避免對預言漠不關心。神把預言包括在聖經裡,並不是要我們忽略它不看不理。他把這部分的聖經給我們好叫我們受益,其好處是數之不盡的。我們不應該滿足於停留在對預言無知或迷茫的狀態裡。
我相信我們都認同舊約預言的這些問題,現在我們必須要問另一個問題。我們究竟需要明白什麼才能避免這些問題,增加我們對舊約預言的理解呢? 我們必須探索至少三個方面才能避免受騙和出現漠不關心的態度。我們要知道先知經歷的性質。我們必須重申預言原來意義的重要性。我們也需要對新約怎樣處理舊約預言有較佳的理解。由於這三個題目十分重要,因此,我們將在這一系列的課程中逐一處理這些題目。我們暫時先簡單地介紹一些初步的概念。
讓我們首先看看一位舊約先知的經歷。如果我們希望比較負責任地處理舊約預言,我們就不能不仔細地看先知的經歷。有什麼事發生在這些從神而來的使者身上呢?當他們宣講神的話的時候,他們經歷的是什麼?當我讀到和聽到人們談論先知的時候,首先出現的是他們對先知經歷的誤解,這些誤解有三方面。許多基督徒誤會了先知屬靈狀態。我們也誤會了神啟示先知說話的方式。。我們往往對於舊約先知所明白的事情沒有正確的理解,我們不明白他們是如何理解自己的話。
精神狀態
首先,許多學習聖經的人認為先知接受預言的時候,實際上是發瘋了。這些先知被神的靈控制了,使他們失去了自覺意識。他們進入了癲狂的神志失常的狀態之中,就像迦南的先知巴力,以及古代和現代其它宗教的先知那樣。
不管這種對先知的看法何等的普遍,它與聖經的證據並不相符合。我認為我們可以確定是有時候當舊約先知從神那裡看見或聽見一些訊息的時候,他們的確是十分震驚的。以西結在以西結書第8章裡,被神的靈抓著頭髮,把他從巴比倫帶到上百哩以外的耶路撒冷聖殿去,我們實在難以想像以西結當時的精神狀態如何。但是就算在這情況之下,以西結沒有完全地失去自制能力,他並沒有發瘋。當我們讀這部份的以西結書時,我們反而發現他能夠清醒地與神溝通。就算在不尋常的情況之下,舊約先知仍然保持警覺,清楚知道神向他們啟示了他的話。
默示
對先知經歷的第二種普遍誤解,是他們接受神啟示的方式。
機械的默示
不幸地是,許多基督徒對舊約先知所抱的態度,是他們都是機械性地接受啟示的。我們把先知看成為僅僅是口述記錄機。當以賽亞講話的時候,他只是在讓神移動他的嘴唇。當阿摩司講道的時候,是神把每個字從他的口中逼出來的。我們知道在考慮聖經其它部分的時候不用這種看法,但是,當我們處理舊約先知的時候,我們往往把他們看成為接受啟示的被動儀器;只是神的機械喉舌。
有機的默示
與這種對啟示的普遍看法相對比的,是我們將在以下課程中採用的『有組織啟示』(Organic Inspiration)的看法。我們相信聖靈啟示先知的著作,好叫其中沒有錯誤。但是同時,我們知道當神啟示經文的時候,他使用了作者的個性、想法和立場。我們在新約中看到這是事實。保羅的書信反映了他的個性和背景。我們也可識別四本福音書因作者的寫作動機和目的之間的差異而不同。在類似的情況下,神在啟示先知的時候,使用了先知的個性、經驗和寫作動機。如果我們希望瞭解舊約預言,我們必須摒棄對他們的經歷作機械的理解,而應開始尋求神向這些完全的、具有思想的人啟示自己的方式。
理解力
我們對先知經歷存有誤解的同時,我們也不知道先知究竟聽懂了多少他們自己所說的話。實際上,大多數基督徒好像把先知看成是無知的,或者無法瞭解自己說的是什麼。例如,如果有人叫阿摩司停下來,問他:「你剛才說的話是什麼意思?」大多數基督徒會認為阿摩司必定作這樣的回應:「我不知道我正在說什麼,我只知道我在說神要我說的話。」
然而,與這誤解相反的,是聖經教導我們說,先知是具備理解力的,他們非常清楚自己說的是什麼。例如,在但以理書12:8中,但以理坦白地說:「我聽見這話,卻不明白。」但是我們必須小心辯明但以理是什麼意思。他一邊繼續與主談話,一邊解釋說:
「我主啊,這些事的結局是怎麼樣呢?」(但以理書第12章8節)
你看,但以理明白、瞭解他聽見的和寫了下來的事情;他懂得所用的詞彙;他懂得所用的語法,這些畢竟都是他的話。但是,他並不明白一切。他承認不知道這預言將要怎樣實現。
同樣情況下,彼得前書1:11告訴我們,舊約先知是明白他們說的話,只是他們不全瞭解他們說的話的意思。彼得說舊約先知嘗試
考察在他們心裡基督的靈….指著是什麼時候。」(彼得前書第1章11節)
換句話說,彼得說舊約先知並不知道預言中的時間和其中的細節,但是他一點都沒有暗示他們完全不理解自己所說的話。先知們明白大部份自己所說的話。先知不是無知的,他們對神的方式有極大的洞察力。
我們對舊約先知的經歷有許多誤解,而我們只談了三種誤解:他們的精神狀態;他們的啟示;他們對自己所說的預言的領悟。如果我們希望能夠正確地瞭解預言,我們必須謹記先知是有意識地,有組織地領受啟示,他們明白大部分自己所說的話。如果我們記住這些要點,那麼我們去解釋舊約預言的時候就能獲益不淺。
對先知的經歷有了這個定位之後,我們就能夠轉向第二個基本的釋經學角度:預言原來意思的重要性。
從宗教改革的時候開始,福音派信徒總相信我們必須先發掘一段經文的原來意思,然後順服於那原來意思的權柄之下。當我們讀聖經其它部份的時候,我們十分樂意這樣做。可是,當我們處理舊約預言的時候,我們就忘記了這項基本的釋經學原則。我們要(看)通過兩件事來探討這個做法。第一是普遍的釋經方法,然後是正確的舊約先知書釋經法。首先,讓我們看看一些解釋舊約預言原來意思時被廣泛採用的方法。
流行的解經法
今天無論你到哪裡,你都會見到誠實的基督徒在解釋先知書時,都很少注意到先知所存的原來意思。這些普遍的方法至少表現出兩個特點:
不連貫說
我們說普遍的釋經學是『不連貫的』,我們指的是什麼呢?一般來說基督徒讀先知書的時候,會把先知書看成為一系列鬆散地連接著的預言彙集。我們一般都不會仔細地通讀先知書的大部分經文,反之,我們常常滿足於只集中在一句引人注意的經文,或一些特別的字句之中。有時候會我們會研究幾節經節,對大多數讀舊約先知書基督徒來說,這大概是一段頗長的經文了。以不連貫的方法去讀舊約預言是絕對行不通的。
不顧歷實說
令人悲哀地是,大多數福音派基督徒對先知的歷史背景也是漠不關心的。他們不把注意力集中在作者身上,也不考慮舊約預言中原來的聽眾所身處的情況和他們的需要。預言反而被看成是空罐子,等待我們填入意思。我們看不見這些罐子其實已經填滿了原來的意思。相反,我們卻以當今事件的意思去為預言提供意義。我們(會注意)觀看我們的世界裡所發生的事,然後尋求以當前的歷史事件去填滿預言的空罐子。
記得有一次我在一所很好的歐洲教會中講學,在答疑的時候,坐在會場後面的一個人舉手問我:「你認為切爾諾貝利的大災難是末世的徵兆嗎?」我看著我的傳譯員說:「他真是這樣問嗎?」傳譯員說:「是的。」因為『切爾諾貝利』這個字在此人的母語的意思是『苦惱』(wormwood)。並且在耶利米書第23章中,『苦惱』一詞與末世聯繫在一起。這個人所做的是什麼呢?他在聖經中找到一個字,然後把這個字與他的經驗連結在一起,結果,他搞出了末世徵兆這個名堂來。我們不但把自己的想法讀到聖經之中,我們更是不連貫地讀它,又不關心舊約先知書的歷史背景,我們該怎麼辦呢?
把自己的意思讀到舊約預言中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因為很多時候我們是以『不連貫』的方式讀這些經文的,又沒有關心到作者和聽眾的歷史背景。我們若忽略了經文的原來意思,我們很難不把自己的想法讀入這些經文之中。
合宜的解經法
只有一種方法能改正這讀舊約預言的普遍方式,這方法就是要發展對這些經文原來意思的適當關心。在多方面來看,我們要做的就是採用解釋聖經的基本原則,就如我們解釋其他部份的聖經那樣。我們要以『語法歷史釋經法』去發現預言的原來意思。這是防止我們把自己的意思傾注給先知的唯一防線。
『語法歷史性』一詞所建議的,是我們必須集中於以兩個元素去發現原來的意思。首先,我們必須要看預言的語法,並集中去看著作的上下文。其次,我們必須關注原作者和聽眾的歷史背景。
文學情境
我們在本課中會看到單單集中在片言隻字上是不夠的,正如普遍被採用的不連貫方式那樣是行不通的。我們必定要學會怎麼處理大段的材料、章節、書卷的部分,或甚至是整本先知書。
例如,我們也許對在以賽亞書7:14中的著名預言有興趣:
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以賽亞書第7章14節)
基督徒往往只滿足於注意幾個關鍵的字句,如『童女』和『生子』。這種做法令他們感到非常舒服,他們自以為已經明白了這段經文的意思了。
儘管我們對於以這種方式解釋以賽亞書7:14感到很舒服,但是若要負責任地解釋這段經文,我們必須走出這幾個關鍵字句的範圍,進而考慮整個上下文。這節經文與以賽亞書第7章有什麼關係呢?它與這一部份的以賽亞書又有什麼關係呢?它對以賽亞書的整體目的和意思又有什麼貢獻呢? 只有當我們把這一節經文放在較廣的上下文之中,我們才能肯定我們對這節經文的解釋是正確的。
歷史情境
除了要看一個預言較廣的上下文之外,適當的釋經法也包括了在預言的歷史背景之內去讀預言。我們必須考慮作者和聽眾。大多數基督徒讀預言的時候,往往把經文看成好像是懸浮在無時間限制的空間裡那樣。但是,語法歷史釋經法要求我們把這些預言放回地上。我們要問這些問題:「是誰寫這些話的呢?」「這些話是什麼時候寫的呢?」「他是寫給誰的呢」「他為什麼寫這些話呢?」
例如,當要研究以賽亞書7:14的時候,我們不應該把這些話想成為一堆漂浮在天堂的話,只在等待耶穌誕生的時候登陸地球。我們必須實際地看這句經文。我們必須記得我們在讀一段描述以賽亞與猶大王亞哈斯說的話。我們要問這樣的問題:「以賽亞為什麼對亞哈斯說這些話呢?」「當時是怎樣的情況呢?」「這些話的目的是什麼?」只有當我們考慮這段經文的歷史位置時,我們才能有希望正確地瞭解它。
因此,我們必須拒絕採用解釋舊約先知書的普遍方法,這方法是不連貫的,也是不顧史實的。反之,我們要努力通過語法歷史釋經法去發現經文的原來意思。一旦我們瞭解預言的原來意思,我們就有一個穩固的防線去幫助我們瞭解如何在今天應用此預言。
到目前為止,我們看了克服舊約先知書混亂狀態的兩個層面,這兩個層面是我們必須要學會的:先知的經歷;和原來意思的重要性。現在我們要轉向第三層,這個層面我們要仔細地探究:新約聖經看預言的角度。
在我們探究新約看舊約預言的角度的時候,許多問題出現了。我們會在今後的課程中回到這個主題上,現在我們要處理新約的看法的兩個層面。首先,新約對先知權柄的看法,第二,新約應用舊約預言的方式。
權威
耶穌和新約使徒經常表示他們完全地順服在舊約先知的權柄之下。先知的著作在他們看來是有權柄的。他們也認為先知的寫作目的是具有權柄的。
預言的經卷
首先,耶穌和他的使徒確認他們是順服先知經卷的。幾乎不言而明,耶穌是忠於當時的聖經猶太教教導的。當然,當時猶太教其中一個教導的中心是認為希伯來聖經是擁有絕對權威的。因此,耶穌經常確認他的工作是與舊約這聖潔的經書相符合的。例如,在馬太福音5:17中,耶穌說:
「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馬太福音第5章17節)
注意看,耶穌在這裡並不只是簡單地說他認可摩西的權柄,同時,他也認可了先知著作的權威性。新約中所有作者都這樣跟隨基督。當他們提及到先知書的時候,總是把它看成為有權柄的經卷。
預言的意圖
我們看見了耶穌和他的使徒如何鍾愛先知的神聖書卷,同樣重要的是,我們要意識到他們也忠於先知起初的寫作原意。新約作者不是用武斷的方式去瞭解預言。他們並沒有把自己的意思強加到先知身上。他們反而深切的關注如何去發現預言的原來意思,和如何在其上建立穩固的基礎。
今天人們有一個非常普遍的想法,他們認為新約作者有神授的權柄去以任何方式解釋舊約。但是,這與事實相離甚遠。從新約選出來的兩段經文將顯示新約作者是非常關心舊約預言的原來意思的。
我們在使徒行傳2章29至31節中,能看到彼得在眾人面前解釋的時候,是如何完全地忠於先知的原意。在引述了詩篇16篇的部份經文之後,彼得在第29節中說:
「弟兄們,先祖大衛的事,我可以明明地對你們說,他死了,也葬埋了,並且他的墳墓到今天還在我們這裡。大衛既是先知,又曉得神曾向他起誓,要從他的後裔中立一位坐在他的寶座上,就預先看明這事,講論基督復活。」(使徒行傳第2章29-31節)
注意彼得沒有聲稱他有權把自己的基督徒想法讀到詩篇16篇中。相反地,他根據大衛的經歷和大衛的原意去解釋大衛的預言。
與以上情況類似的是,使徒約翰也顯露了對預言原來意思的深切關注。在約翰福音12章39至40節中,約翰提到以賽亞書第6章中的預言。聽聽他怎麼說:
以賽亞又說:「主叫他們瞎了眼、硬了心,免得他們眼睛看見,心裡明白,回轉過來,我就醫治他們。」(約翰福音第12章39-40節)
約翰把這一段以賽亞書應用在耶穌的工作上。聽聽他如何確認其解釋的方式。在接下來的一節,約翰福音12章41節中,他提及到先知的原意。
以賽亞因為看見耶穌的榮耀,就指著他說這話。(約翰福音第12章41節)
約翰把他的原意集中於以賽亞的經歷上,以及以賽亞希望別人怎樣去瞭解他的話。約翰沒有因為要達到自己的目標,而貪方便以自己的方法去解釋以賽亞的預言,他反而尋求順服先知有組織啟示的原意。
我們作為基督徒的必須跟隨新約作者的榜樣。我們不應該僅僅把舊約預言本身看成是權威,我們也必須尋求預言背後的原來意思。
應用
雖然預言的原來意思對耶穌和新約作者來說是十分重要,但是他們不僅僅重覆這些原來的意思。基督和跟隨他的人反而專注於把預言應用到他們當時不尋常的事件上。要看這應用過程如何運作,我們需要考慮兩點。首先,先知為未來提出了什麼樣的期望?第二,新約怎麼理解這些期望的實現呢?
先知的期望
在這些課程中,我們將會描述舊約對未來所預言的各種盼望和期望。但是現在我們將概括地討論,目的只為新約的角度提供定位。簡單地說,先知知道罪在世界上發洩其怒氣,蹂躪全地。就是神的子民也墮落了,神使他們流放在外。但是,儘管罪的後果是這麼的可怕,先知仍然盼望神會有一天把一切都變好了。這將來的日子是最後審判的日子,那時邪惡的人要受終極的審判,有信心的人要得到永恆的祝福。先知以各種詞句來描述這人類歷史的高潮。他們談到『主的日子』,也提及到『末後的日子』。這偉大的將來是神介入這個世界的時候,他要把一切帶到最後的終結。
先知的成全
新約以特別方式來處理這些舊約預言的期望。我們要看他們怎麼瞭解這些期望在基督裡的實現。在耶穌和使徒的時代中,許多以色列人相信審判的日子會很快來臨,他們期盼彌賽亞的來臨,因為彌賽亞要把人類歷史帶到最高點。總的來說,基督徒接受耶穌作為彌賽亞,因此他就是預言應許的實現。耶穌成為了基督徒理解舊約預言的釋經學中心。
耶穌堅持解釋先知書的時候必須以基督為中心。他在以馬忤斯路上與門徒談話的時候,強調以基督為中心來解釋先知書的重要性。在路加福音24章25和26節中,耶穌說:
「無知的人哪,先知所說的一切話,你們的心信得太遲鈍了!基督這樣受害,又進入他的榮耀,豈不是應當的嗎?」(路加福音第24章25-26節)
耶穌盼望跟隨他的人把他看成為舊約預言的實現。因此,下一節經文,路加福音24章27節中這樣告訴我們:
於是從摩西和眾先知起,凡經上所指著自己的話都給他們講解明白了。(路加福音24章第27節)
注意路加是怎麼說的:耶穌解釋了所有先知指著他所說的話。新約作者肯定了預言中原來期望的重要性,他們也把這些預言的期望與基督的位格和工作聯繫起來。
原來,舊約先知設立了盼望的投射、期望的投射。在將來世代中要出現的是重大的審判和祝福。新約聖經沿著這道軌跡把它勾勒到未來之中,並發現它在基督第一次來臨的時候實現了,在今天屬他的國度裡實現了,也在這世界終結時基督在榮耀中回來的時候要實現。
我們將在這系列課程中看見新約聖經解釋基督通過三階段實現了所有舊約預言的期望:他二千年前在世上所作的工,完成了開啟(Inauguration)他國度的大部份工作。在教會整體歷史過程中,他國度的延續 (Continuation)繼續滿足舊約的期望。
最後,當基督再來,並帶來他國度的成就 (Consummation) 的時候,他要叫所有預言完全實現。基督的工作的三階段為新約作者提供了一個釋經學模式。他們能夠按照這個模式,把所有舊約先知的盼望和期望應用到他們的時代中。
作為跟隨基督的人,我們必須學會怎麼把舊約預言的期望,應用到基督第一次來臨、他國度的延續和基督再來這三方面之上。
在這一課簡單的介紹中,我們談及了四個主題,這些主題將會是我們整個舊約預言研究的藍本。我們要集中於三個主要的釋經學角度,這樣就能克服聖經這部分的混亂感。我們要學習先知的的經歷。同時我們必須重申肯定預言原來意思的重要性。然後我們要學會怎麼以新約的角度去看舊約預言。
在後面的課程中,我們要進一步探索三個基本的釋經學角度。首先,我們將看一看先知的經歷,接著再看原來意思的重要性。然後,我們最終可以比較仔細地探索新約作者怎樣處理舊約預言。當我們看這些不同的題目時,我們將發現一個看預言的角度將會啟發教會,並把榮耀帶給我們的神。
關於IIIM神學教育資源中心
IIIM神學教育資源中心創建於1997年,是一個非營利的基督教機構,致力於「聖道教育,面向全球,免費提供」的使命。 為要滿足當今全球不斷增長的基督徒領袖培訓的需要,我們製作和發行了這套純正的、基於聖經的神學教程,主要面向那些沒有可能通過其它渠道接觸培訓材料的基督徒領袖。通過建立捐賑網絡,IIIM已經有了一套低成本培訓全球基督教傳道人和領袖的方法,採用方便使用的多媒體神學教程,現已有五種語言(英文、西班牙文、俄文、中文和阿拉伯文)。所有的課程都是在本機構寫作,設計和製作,其形式和質量上與本機構於2009年美國歷史頻道(History Channelc)在使用動畫和教育專項上獲得傑出視頻「泰利獎」的兩個作品十分類似。我們的材料採用多種渠道傳遞,包括DVD,文字印刷,網絡視頻,衛星電視,電台和電視。
有關於本事工更多的信息,及其如何參與在其中,敬請登陸我們的網站 www.thirdmill.org.
在我身處的文化環境中,當兩個人初次見面時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互相交換名字。接下來他們通常會問這個問題:「你做的工作是什麼?」在許多方面來看,我們在這一課中問先知的就是這個問題。我們要問:「舊約先知所做的是什麼樣的工作呢?」
我們稱這一課為「先知的職份」。當我們探索先知的工作時,我們將看三個方面:第一,先知工作的職稱;第二,工作的過渡期,也就是在預言中所發生的轉變;第三,對先知工作的期望,就是神期望先知所做的工作。
我們以探索舊約先知的職稱開始這一課。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用許多稱號稱呼別人。實際上,同一個人也許有許多不同的稱號。例如,我們會稱一個人為牧師、運動員和音樂家。為什麼呢?因為人們在生活中會做各種各樣的事情。在舊約中,先知的情況也是這樣。他們有許多不同的稱號。
要探索舊約以什麼稱號來稱呼先知,我們先看兩個基本類別。首先,我們要看聖經中用在先知身上的主要名稱。其次,我們要看聖經用在這特別被揀選的職份之上,各種各樣次要的名稱。
主要意思
我們首先來看先知的主要名稱。當大多數說英語的基督徒聽見『先知』(prophet)一詞的時候,他們傾向於把先知想成為一位只會預測未來的人,就像算命的或通靈的人那樣。沒錯,在舊約中先知的確會預測未來,但是,他們的角色比預測未來要來的更寬廣。實際上,當我們看英語『prophet』一詞的時候,有線索顯示這個字所意味的不單單是一位預測未來的人。
英語『prophet』一詞是從舊約的希臘語翻譯本七十士譯本而來的。我們通常沒有察覺到,英語『prophet』一字的希臘語字源prophete本身,其實是一個相當靈活的名詞。這個名詞結合了兩個元素。希臘語 prophete 一字中的第二個元素是 phete,這個元素表達了講話的概念。它表示先知有很多講話和寫作的活動,這是顯而易見的。但是,prophete 的第一個元素『pro』,能夠指出兩個方向。一方面它可以意味著預先說話或預言。另一方面,它可以簡單地意味著『講話』或『宣告某一件事情』,這些說話和宣告可以根本不是預言。先知可以是一位作預告或只是作宣告的人。在現實中,舊約先知兩方面的工作都做了。他們談到未來,可是他們也大膽地談論到當時的世代。先知這個基本的稱號是指這些人所執行的各種各樣的工作。
當我們看用希伯來語所寫的舊約,我們發現『先知』這個名稱有更廣的意思。七十士譯本中希臘語prophete 一字是用於翻譯一個獨有的希伯來字。與其他近東語言相比之下,我們知道『navi』一字的意思是指一個『被呼召的人』。這是一個非常有彈性的名詞,單單指出先知是被神所呼召的人。他們不是普通人。神呼召他們出來作許多特別的服侍。
次要意思
除了把先知定義為『navi』這個主要的意思之外,在舊約中有一定數量的次要名稱也是與先知的職份聯繫在一起的。我們將看一看幾個重要的次要名稱。首先,先知經常被選派為『ebed』,或是僕人。在舊約中許多不同種類的人被稱為僕人,這個名詞經常含有服從和謙卑的意思。這個稱號對先知來說很重要,因為它也包含了史官或官員的意思,尤其是指朝廷中的官員。就是以色列的國王也被稱為神的僕人,因為他們是在神國宮廷中擔任官員的國王,他們也是作僕人的。
先知在神的宮廷中也擔當了特別的角色。他們是天上王權的代表。他們是奉那偉大的王之名而說話的正式發言人。因此,但以理說以色列不聽從先知是犯了極大的罪。聽聽他在第9章裡第6節所說的話:
「我們沒有聽從你僕人眾先知奉你名…所說的話。」(但以理書第9章6節)
先知不是普通人。他們是神宮廷的僕人,是天上王權的代表。
除此之外,希伯來語中有兩個密切相關的字,兩個字都指向先知所扮演的另一個特別角色。希伯來語『roeh』一字的意思是『先見』,這個字與『hozeh』一字有緊密的關係,此字是『先知』或『觀察者』的意思。根據撒母耳記上第9章9節,在以色列立王之前,先知第一次被稱為先見。在當時的以色列,今天被稱為先知的人當時被稱為先見。同樣地,撒母耳記下24章11節告訴我們,曾在大衛作王時作先知的迦得也是被稱為『先知』或『先見』的。神的話臨到先知,大衛的先見。
這些先知的稱號指出了他們工作的那哪些方面呢?這些稱呼顯示當先知接受神的話的時候,經常有非常重要的經歷。先知被稱為先見,因為他們有特權看見天上的情況。在歷代志下中,先知米該雅受到挑戰要他解釋他說的預言。米該雅以描述他所領受到的天上的異象為回應。在歷代志下18章18節中,我們讀到先知如何描述他所看到天上的情況:
「我看見耶和華坐在寶座上,天上的萬軍侍立在他左右。耶和華說:『誰去引誘以色列王亞哈上…陣…呢?』這個就這樣說,那個就那樣說。」(歷代志下第18章18節)
這個段落值得注意,因為它顯示了先知為什麼被稱為先見。他們透視到天上的領域。他們聽見神講話。他們看到事情的發生。他們與神在天上交流活動。當我們研究先知的時候,我們要謹記這種天上的經歷是他們工作的中心。
另一個偶爾被用來稱呼先知的希伯來字是『shomer』,意思是守望者或保衛者。這個隱喻把先知與古時以色列一般當守衛的作比較。古代的城市經常有看守者眺望四境,注意看有沒有客人來訪或是不友善的敵人侵入。先知所做的也是一樣,他監視敵人的行動,並且觀察神如何祝福和審判。例如,在以西結書3章17節裡,神對先知以西結這樣說:
「人子啊,我立你作以色列家守望的人,所以你要聽我口中的話,替我警戒他們。」(以西結書第3章17節)
在聖經的時代裡,預先警告有敵人臨近或有朋友來訪對一個城市的利害關係有重要的影響。神啟示的是他的先知經常注意守望臨近的危險和將要臨到的祝福,好讓人們有機會作好準備。先知注意守望,他們在夢和異象中看到快要發生的事情,然後向人們宣告周圍所發生的事。
先知在希伯來語中也偶爾被稱為『malak』,意思是『使者』。在舊約中的古代世界裡沒有電話,沒有電子郵件,也沒有電視,唯一的長途通訊方式是通過人作使者。當使者從國王或軍事領袖手中接到公報後,他們要負責把那則消息送到收信人手中。當要傳遞緊急消息的時候,一般來說就會差遣使者。舊約這樣稱呼先知,是因為他們從神領受訊息,然後把這些緊急的訊息傳給神的子民。例如,當猶大人從巴比倫被擄之地歸回到耶路撒冷的時候,他們非常沮喪。因此,耶和華對先知哈該說話,傳訊息給他。所以,在哈該書第1章13節中,先知這樣說:
耶和華的使者哈該奉耶和華差遣對百姓說:『耶和華說:我與你們同在。』(哈該書第1章13節)
使者的稱謂清楚地表明了先知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帶給神的子民。相反地,他們是耶和華的使者,代表神說話。
最後,我們要提到先知有時被稱為『ish-Elohim』,是神人的意思。『神人』這個稱號可以被翻譯為『從神而來的人』。這個稱號指出先知所扮演的特別神聖的角色。他們被神揀選和差遣。因此,先知受到神特別的保護,同時他們有超然的權柄。在列王記下第1章12節中,先知以利亞揭示了這個名稱的重要性。他在那裡說:
「『我若是神人,願火從天降下來,燒滅你和你那五十人。』於是神的火從天降下來,燒滅五十夫長和他那五十人。」(列王記下第1章12節)
以利亞的神授權柄通過降在反對先知的人身上的奇妙之火被顯示出來。以利亞不是普通人。他是被神差派來的。神站在他這一邊。
我們看見了舊約先知有許多名稱和稱號。可是,我們只談到了少數在舊約中所採用的各種各樣的稱號。即便是這樣,我們已經能夠清楚地看到一點,先知的職分遠超過大多數人所想像的。他們不僅僅是通靈的或是算命的。他們有各種各樣的稱號,這是因為他們的服侍是多元化的。如果我們要瞭解舊約的預言,我們必須拓寬我們對先知的看法。
到目前為止,我們看過了舊約先知各種職位的名稱。現在我們要轉向第二個題目:先知的職分中的過渡期是什麼?我一生中做過許多份工作,每分工作都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會改變。當我工作了一會兒之後,我很快發現我的工作和起先不同了。舊約先知所經歷的也是類似的情況。他們也有工作要做,但是當聖經的歷史開展下去的時候,他們的工作就經歷變遷過渡。
要瞭解舊約先知的工作如何經歷過渡,考慮先知職分的四個歷史階段會對我們有所幫助:前王國時期,就是以色列立王之前的時間;王國時期;被擄時期,就是從本地被擄出去的時期;和被擄後期,以色列被擄回歸的時期。
前王國時期
首先我們看王國前期的先知。當我們探索以色列立王之前的時代,我們很容易看到先知職分的幾個特點。首先,相對來說當時先知的數目比較少。『navi』這個名稱在創世記到士師記之間不經常出現,在這些書卷裡只有不到二十個地方使用了這個名稱,其中幾個地方是有關將來要出現的先知的。因此,在立王之前只有少數的先知出現。
除此之外,王國前期的先知執行廣泛的和不同種類的非正式服侍。他們的工作很多時候似乎是暫時性的,是特別為了特殊的情況和特定的時間而設的。『navi』這個名稱在王國前期代表各種各樣的人所做的許多不同的事情。
王國時期
當我們離開早期聖經歷史,離開以色列立王之前的時期,我們看到了舊約的先知職分發生了劇烈的變化。王國時期為以色列國帶來了許多變化,其中包括在先知角色上的變化。與王國前期對比之下,我們發現在這期間先知出現的數目增多了。我們一次又一次在撒母耳記、列王記或歷代志中讀到這個先知和那個先知。實際上,在聖經中這個時期的先知數目比任何其他時期都要多。
除了在先知數目上有所增長之外,王國時期的先知職分也變得十分正式。在設立王權的同時,神也給先知一項工作,就是叫他們集中觀察王的行動,確保他們遵守摩西的律法。雖然神要以色列在地上有王,他也知道王的失敗會為這個國家帶來嚴重的危機。人根本就不會處理手中的大量權力。他們一般會變得腐敗,又惡待那些在他權柄之下的人。
在以色列的歷史中,王的腐敗是非常危險情況,因為他們的行動經常帶來神對全國的審判。因此,摩西對國王的權力設下一定數量的限制。在申命記17章14至20節中,摩西為以色列的國王設立一定數量的限制。以色列必須只立一位由神揀選的國王。這位國王必須是從兄弟之中選立的,換句話說,這人必定要是以色列人。這位國王不能擁有大量的馬匹。他也不能回到埃及去。這位國王不能多立妃嬪,摩西這個意思大概是不能娶許多外邦女子為妻。他不能為自己大量蓄積金銀。國王必須為自己抄錄一本摩西律法。他也要一生誦讀律法,並謹守遵行律法書上的一切言語律例,他也不能看自己比他的弟兄們好。
可是,當我們讀以色列國的歷史的時候,我們發現他們沒有遵守摩西在他們身上設定的制約。因此,神派遣先知去見證王和跟隨王的子民的悖逆。先知擔任正式的職位,他的職責是約束王的權力。我們在聖經的許多地方能夠看到先知和國王之間緊密的聯繫。先知拿單站立在大衛面前。俄備得向亞哈斯說預言。以利亞批評亞哈。
不用多說,不是每一個先知都正式地在朝廷中服侍。許多真先知被當時的國王棄絕了。但是,不論先知是在朝廷中服侍或是在城市的街道上服侍,王國時期的先知要叫王和他們的官員向神的律法負責任。他們服侍神的方法是去指出王和官員如何違犯了神的律法。
因此,在王國時期我們看見有許多先知出現,我們也看見先知擔任較正式的職務,在朝廷中服侍神。
被擄期間
我們已經看見了從王國前期到王國時期一些先知職分的發展,現在我們要把注意力轉向被擄時期。在被擄時期中先知職份有什麼變化呢?在公元前722年,以色列北國的首都撒瑪利亞落在亞述人手中。在公元前586年,耶路撒冷又陷於巴比倫人手裡。神的子民不計其數地從他們的土地中被遂出,被擄到其它國家去。在這段時間中,先知的職分有兩個特點。首先,先知數字減退了。有很多先知由於不具備足夠的知名度,所以他們的職分沒有記錄在聖經裡。但以理和以西結是這段時期中少數有名的先知。
當然,與被擄連結在一起的是以色列王權的衰亡,因此,先知服侍神的方式又再變得較多元化和不拘形式。絕大部分真正被神所差派的先知,花大量的時間解釋被擄這件事,並向神的子民指示回歸到原來土地上的可能性。因此我們可以看見在被擄時期只有少量的先知,並且他們很少與以色列王有關係。
後被擄-回歸期間
在被擄時期之後的一段時間,我們進入到被擄後期中幾個見到先知活動的世代。被擄時期初期的領袖所羅巴伯開始復興國家。重新設立君主制度的可能性出現了。結果,有兩件事發生在先知的職分上。先知的數字相對地來說依然是少數,但是,在先知之中有一些非常重要的活動發生了。哈該、撒迦利亞,和瑪拉基是我們認識的這個時期中的重要先知。
先知開始再次稍稍轉回去擔任比較正式的角色。所羅巴伯成為猶大省長,有人期望他成為未來的君主。因此,哈該和撒迦利亞鼓勵以色列的官員重建聖殿。瑪拉基在修復社區後因官員和子民繼續背叛神而譴責他們。在整個被擄後期中,先知繼續留心注意領袖和普羅大眾,同時鼓勵他們對神忠心。
先知的職分隨著君主制的起跌而變得或多或少的鮮明突出,又或多或少的正式。當我們研究某一些先知的話時,我們總要注意到究竟我們是在王國前期、王國時期,被擄時期或是被擄後期中。先知工作職分的過渡能夠幫助我們提供瞭解他們的話的取向。
到目前為止,我們看過先知各種各樣的稱號,又看過在以色列歷史中先知職分是如何發展的。現在我們將看一看對先知工作的期望。神盼望先知做什麼呢?要探索這個題目,我們將看兩個主題:第一,許多釋經者應用在先知身上的一般模式;其次,立約模式,就是聖經本身給先知工作期望所設立的標準。
流行的模式
讓我們首先看看一些描述神盼望先知所做的工作的不同模式。在釋經的歷史過程中,猶太人和基督徒對先知的角色有不同的瞭解。一些模式比較接近事實,可是,他們仍然不能夠為神要先知所做的工作提供一個全面的模式。
靈媒/術士
許多釋經者把舊約先知與其它文化中的靈媒作比較。就像特耳菲的神諭或其他近東文化的靈媒那樣,先知被看成為能夠與神溝通,傳遞神對個人問題和禱告回應的人。我們必須承認有時候先知在聖經中的確是扮演了這個角色,但是,我們會見到這個立場是不足以作為對先知工作期望的整個模式的。
算命先生
另一個對於先知在舊約中的工作的普遍看法,是他們基本上是預測未來的人或是算命的人。當有人想知道將要發生的事,他們會去找先知。這個看法有部分是真實的,因為先知經常會預測將來要發生的事。神給他們異象,因此他們可以把這些異象宣告給應該知道的人。可是,我們必須小心,不要把算命看成是舊約先知的工作重心。舊約期望先知所做的,是更廣大和更重要的事。
聖約的模式
這些對先知工作的普遍模式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幫助我們,但是,這些模式同時也使神對先知的最基本期望變得模糊了。舊約中描述先知工作的最全面的模式是立約的模式。在我們開始探索先知工作的立約模式時,我們必須謹記多個世紀以來,猶太人和基督徒認同立約是聖經的中心概念。但是,我們對聖經中約這概念的理解隨著歲月而增進了。因此,我們必須開始考慮過去對約的理解和當代對約的理解。
過去的理解
以往對約的理解運作得很好,但是,其中很少涉及到聖經對約這個概念的增長的歷史背景。我們最近才瞭解到舊約立約的概念在古代近東背景中的關係。因此,神學家別無選擇,只好把他們自己的想法引入到聖經中。一般來說,他們會根據羅馬法律或當代法律程序來理解舊約的約章。例如,契約一般的意思是兩個人或者多人之間的協議,這條公式或者其它類似的公式不是完全錯誤,可是,這個含義太隱晦了,對我們幫助不大。
當前的理解
在過去,神學家採用這種一般的看法去理解契約,因為他們再沒有更好的解釋了。但是當代對契約的理解比這些過去的公式更完滿。在近數十年來,許多重要的考古學發現幫助我們突破性地理解舊約中約的觀念。這些突破使我們能夠瞭解契約是如何建立起舊約先知的工作期望的。古代近東的發現顯示,舊約經常以跟古代政治條約相類似的方式,去描述神與以色列的關係。在古代的中東,國際條約一般出現在國與國之間。雖然這些條約形式的形成方法都不一樣,其中卻是有共通點的,目的是叫整個區域的居民都瞭解條約的運作。因此,神以約的形式與以色列建立關係,這些約在許多方面來看與古代近東的條約是相似的。
在聖經時代裡,條約一般來說是建立在具有相等地位的國家之間,我們稱這些條約為平等條約。例如,埃及和亞述也許在歷史的某些期間是平等的。可是很多時候,古代世界的條約是一個國的王和一個城市或小國的君王之間的協議。例如,迦南地各城市的王多次與大埃及帝國立約。這種條約被稱為附庸條約。宗主一詞簡單地指國皇或皇帝,附庸當然就是皇帝的僕人了。宗主或皇帝訂立這關係的規則,並且假設會為附庸提供保護和關注其利益。相對來說,附庸或僕人要透過繳納稅款和在戰爭中提供援助來對宗主表示忠誠。
附庸條約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皇帝給他的代表人或使者特別的角色。宗主經常差遣使者或大使去提醒附庸國他們之間所立條約的條款。這些使者是契約條款的檢察官。他們設法使附庸國依從所訂立的約章,但是附庸國經常不遵守所立的約。宗主對他們的附屬國非常有耐心,但是最終如果附庸拒絕聽大使的話,宗主會使用軍事力量去打敗那些小國。
古代近東使者的功能為舊約先知提供了一個模式。先知是神契約的使者,或者稱他為契約的檢察官。他們從神聖君主的寶座領受訊息,神聖君主透過他們與附庸國講話。先知偶爾因為以色列遵從契約而稱讚他們,但是,他們的主要訊息是為了人們不斷違反契約而作出警告,不守約會帶來憤怒的神的攻擊。
舊約先知書中這個看法非常明顯,不用再作強調。先知是神的使者。他們在附庸國以色列面前代表神這位大宗主。只有當我們記住這個基本立約模式的時候,我們才能夠瞭解先知為神所做的工作。
以賽亞書第6章是個耳熟能詳的故事,這個故事非常清楚地說明了使者模式的重要性。雖然在這章裡沒有明確地提及契約,但是先知作為王的使者和契約檢察官的概念,引導了以賽亞書第6章的整體陳述。以賽亞在起頭的五節經文中領受了異象。在這異象中,他看見神坐在天上的寶座上。在以賽亞書第6章1節裡,先知報道說他看見神
坐在高高的寶座上。他的衣裳垂下,遮滿聖殿。(以賽亞書第6章1節)
當以賽亞當面看到這情況的時候,他在第5節中這樣驚歎地說:
「我眼見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 (以賽亞書第6章5節)
這個段落明確地指出先知是多麼的瞭解神。神是他子民的王,他作宗主、作王,他坐在至高的寶座上接受敬拜。先知有特權進入到神聖宗主的同在裡。
即使如此,我們必須問為什麼以賽亞被邀請去看神寶座榮耀的異象呢?以賽亞立刻知道原因的所在。以賽亞看著他宗主的寶座,在第6章5節裡說:
「禍哉!我滅亡了!因為我是嘴唇不潔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潔的民中。」(以賽亞書第6章5節)
以賽亞被呼召到神聖宗主的同在中的原因,是因為罪在附庸國家中嚴重地撒播蔓延。這是在舊約中一般先知被呼召的原因。神子民遠離跟他們立了約的主,不再忠誠,因此,神呼召他的先知去執行契約。
在第6章第6和7節裡,撒拉弗來到以賽亞跟前,以灼熱的煤炭清潔他的嘴唇。這洗滌的過程使以賽亞能夠服侍神,當神的發言人。再下來在第8至13節中,以賽亞接受委派去執行契約。在第6章8節裡,主說:
「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以賽亞書第6章8節)
主要差派一個人到以色列作他的使者。以賽亞以我們都很熟悉的字句回答說:「我在這裡,請差遣我。」以賽亞接受他的呼召,就如被大宗主差派到以色列國那樣。以賽亞書剩下的部分說明了先知怎樣擔任這個角色。他與國王、其他的領袖和國民說話。他譴責他們違反契約,並憑著契約的祝福為神的子民提供希望。在以賽亞書第6章裡描繪的形式在其他的舊約預言中也常常出現。先知是坐在寶座上的大宗主的使者,他們把訊息帶到附庸國以色列去。
在這一課裡我們通過看了先知的工作,從而探索先知的經歷。我們看了他們領受的許多職稱,也研究了先知的職稱在以色列的歷史中如何發展和改變。最後,我們看了決定先知工作的基本期望。
我們對於舊約先知書仍然有許多困惑的地方,如果我們記住他們的職稱、他們所經歷的過渡期和神期望先知如何代表他所立的約去說話,我們就已經能夠避免其中許多混亂的地方。如果我們記住有關先知的這些要點, 那麼我們就能夠在今日的世界中應用他們的話。
關於IIIM神學教育資源中心
IIIM神學教育資源中心創建於1997年,是一個非營利的基督教機構,致力於「聖道教育,面向全球,免費提供」的使命。 為要滿足當今全球不斷增長的基督徒領袖培訓的需要,我們製作和發行了這套純正的、基於聖經的神學教程,主要面向那些沒有可能通過其它渠道接觸培訓材料的基督徒領袖。通過建立捐賑網絡,IIIM已經有了一套低成本培訓全球基督教傳道人和領袖的方法,採用方便使用的多媒體神學教程,現已有五種語言(英文、西班牙文、俄文、中文和阿拉伯文)。所有的課程都是在本機構寫作,設計和製作,其形式和質量上與本機構於2009年美國歷史頻道(History Channelc)在使用動畫和教育專項上獲得傑出視頻「泰利獎」的兩個作品十分類似。我們的材料採用多種渠道傳遞,包括DVD,文字印刷,網絡視頻,衛星電視,電台和電視。
有關於本事工更多的信息,及其如何參與在其中,敬請登陸我們的網站 www.thirdmill.org.
你一定聽過牧師常說的這句玩笑話:「這份工作如果沒有人的因素存在就太好了。」可是,生活中的各個層面就是有人的因素存在。如果我們不需要處理人際關係,那麼我們的生活將會是十分美好的。但是,事實上我們不可能避免跟人的接觸。生活是由我們周圍的人所組成的。舊約先知的生活也是這樣。他們也需要處理人際關係的問題。
因此,我們稱這一課為:「聖約的子民」。我們將要看三個觀念:第一是人和約的觀念,舊約先知究竟是怎麼看神和人之間約的關係呢;其次,我們要看以色列和約的觀念,以色列民透過立約的關係進入了什麼特別的角色呢;最後,我們要看救恩和約的群體的觀念。我們首先看看先知是怎麼理解人與神立約的方式。
如果我們說我們瞭解人類,我們一定能確切的說出一點,那就是人與人彼此之間是有分別的。我們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也有不一樣的個性。可是,同時我們也知道人是有共同點的。我們都會肚子餓,我們都需要友誼,我們都要交稅。先知也知道實際情況就是這樣。他們明白神以不同的方式對待世界上不同的國家,因為神揀選了以色列民成為他的選民。但是,先知也知道神與世界上所有的國家都進入了約的關係。
在本課的這一個部分,我們要探索普遍契約,並要看看先知是如何在萬國中作這些約的代表。雖然不同的基督徒群體以不同的方法去處理約這個題目,但是我們還是可以有把握地說,許多基督教的傳統是在舊約中看到五次主要的立約事件。這些事件對聖經歷史的塑造具有重大的意義。神五次透過代表人在他自己和子民之間訂立契約。這些代表人是亞當、挪亞、亞伯拉罕、摩西和大衛。
關注焦點
舊約的頭兩份契約是神與亞當和挪亞所立的約,這兩份約比別的約突出,因為這兩分約是普遍契約。這是神和全人類所訂立的約,這兩個約章不是單單為了一個特別的民族訂立的,而是為了全人類訂立的,是神和世界上每一個人訂立的永久性條款。舊約先知擔當神契約的使者,普遍契約為他們提供了重要的神學立場。現在我們來探索一下普遍契約的兩個不同問題。首先,我們要看普遍契約所關注的核心問題是什麼。第二,先知的工作是如何倚靠這些契約的。我們首先看神與亞當和挪亞的約所關注的核心問題。
亞當
聖經中第一份約是神與亞當所立的約。這約章傳統上被稱為工作的約。今天部份神學家認為我們不應該稱此約為約,更堅持『約』一字並沒有使用在創世記1章到3章之中,因為,與亞當所立的約中所涉及到的遠遠超過工作這個範圍。也許把這個約稱為神和亞當之間訂立的『安排』會比較恰當。神在亞當的時代豎立了幾個支撐點,這些支撐點在聖經整個歷史過程中仍然保留著它們的有效性。
神在亞當的時代至少豎立了三支撐點,這三點在整個聖經歷史中持續出現。這三個支撐點是人的責任、人的墮落,和人的救贖。第一,神在亞當的時代分派責任給人類。神照著他的形像在世界中創造了人類。當神在創世記第1章26節中第一次講到人類的時候,他這樣說:
「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造人,使他們管理(大地)。」(創世記第1章26節)
所有人都是照著神的形像造的,因此,有責任在這個世界裡作為神王權的代表。人類要在地上每一個角落過榮耀神的生活。當我們把這一點與聖經其它部份互相對照之後,我們看到先知明白各個國家的各個民族,都領受了亞當時代的神聖責任。
除此之外,神與亞當所作的安排也確認了所有人都是墮落的。整個聖經歷史清楚地說明了這一點,創世記第3章中所發生的事,並不是單單發生在亞當和夏娃身上的個別事件。正如在羅馬書第5章中所教導的:「因為亞當的過犯,眾人都被定罪了,並且要站立在神的審判之下。」先知不需要深究就能夠看到世界各國都背叛了創造他們的神,他們沒有肩負起作為按照神形像所造的人所要負的責任。
還有,神與亞當的安排堅立了人類得到救贖的希望。在創世記第3章15節中,神詛咒誘惑亞當和夏娃的惡蛇。他在那裡應許有一天夏娃的後裔要傷蛇的頭。舊約先知瞭解到戰勝邪惡和死亡的最後勝利,必定要臨到地上每個民族當中。人的責任、墮落和救贖這些基本的支撐點,建立了神和人在整個歷史過程中互相溝通的結構,這些支撐點是延伸到全人類的。
挪亞
現在讓我們轉向第二份普遍契約所關注的核心問題,這契約就是神和挪亞所立的約。簡單地說,神更進一步地加強了與亞當之間所安排的結構,增加了宇宙本身的穩定性。在洪水之後,神在雲彩中安置了彩虹,用以證明他不會在人犯罪之後立刻懲罰他們。神反而應許賜予新的秩序,在這新秩序當中,他要耐心地對待我們的罪。就如神在創世記8章22節中宣稱的:
「地還存留的時候,稼穡、寒暑、冬夏、晝夜就永不停息了。」(創世記第8章22節)
神為什麼作出給大自然穩定性的應許呢?他核心關注的問題是什麼呢?至少有兩個主要原因解釋了神為什麼在挪亞的日子賜下宇宙穩定性。首先,神在表明他對人類的耐心。在新美國標準聖經的翻譯中,這個目的就說明得更清楚了,在創世記8章21節中,這個翻譯本是這樣說的:
神對自己說:『我不再因為人的原故而咒詛地,人從小時候開始心中就懷著惡念;我也不再像我先前所做的,毀滅各種生物。』(創世記第8章21節)
這節經文告訴我們神顧及到人類終極的墮落,又決定以耐心對待我們,不會在我們每次犯罪的時候就毀滅世界。
在挪亞的約裡為大自然提供穩定性的第二個目的也是非常明顯的。神給我們井然有序的世界,好叫我們能夠履行人預定要過的生命,活出人作為他的形像的生活。創世記第9章第1節告訴我們在洪水之後,神與人類之父挪亞講這些話:
「你們要生養眾多,遍滿了地...一切我都賜給你。」(創世記第9章1節)
我們可以從神第一次與亞當在創世記第1章中所說的話引伸說,神再次肯定萬國是有責任去活出我們作為他的形像的生活。我們在這裡就看見了神應許要有耐性,為人類提供穩定的世界,好叫萬國能夠活出我們作為他的形像的生活。
聖經最初兩份約主要關注的問題非常相似。神與亞當奠定了責任、墮落和救贖三個支撐點。他與挪亞的約繼續持守了這些原則,又加上對我們的耐心和重申我們作為神的形像的事實。
先知的依靠
現在我們要問第二個問題。舊約先知的工作是如何依賴普遍契約的呢?我們必須承認舊約先知沒有常常明確地提到亞當和挪亞。在很大程度上,舊約先知所說的話是建立在從亞當和挪亞的約所引伸出來的神學立場之上的。也許先知最依賴約的地方,是他們給外邦國家的關注。
舊約先知作為神契約的使者,把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以色列國,但是,他們也是萬國的使者。正如神第一次呼召耶利米侍奉的時候,在耶利米書第1章第5里神是這樣對耶利米說的:
「我派你作列國的先知。」(耶利米書第1章5節)
先知頻繁地對列國講話,因為他們是亞當和挪亞普遍契約的使者。
列邦的罪
預言對列國有兩方面的關注。首先,先知通常會指出列國的罪,並且為了神要給他們的審判作出警告。例如,俄巴底亞書整卷書都致力於暴露以東的罪和宣告神的審判。約拿書記載了先知約拿在尼尼微城的服侍。那鴻宣稱神對亞述的審判。其它先知書也主要集中於神對其他國家所發的烈怒,這並非只針對以色列國而發的。許多段落清楚說明了先知相信所有人都是有罪的,都要受到神的審判。
列邦的救贖
雖然審判是先知對列國所宣告最突出的主題,我們必須記住第二個主題。這個主題就是對萬國的救贖。先知經常談到地上萬國將來要得到莫大的祝福。他們的立場是每個種族和每個語言群體將來都有得贖的盼望。神的計劃不是只把一個國家從罪和死亡的主權下拯救出來。相反,為了實現他對人類原來的計劃,神一直想要從萬國中把人民救贖出來。
因此,先知不僅僅盼望以色列從被擄中得贖,領受祝福,許多外邦國家的人民也要加入從被擄中得到救贖的行列。例如,在以賽亞書25章第6到8節中,先知這樣宣佈將來要出現的一天:
萬軍之耶和華必為萬民用肥甘設擺筵席....他又必在這山上除滅遮蓋萬民之物和遮蔽萬國蒙臉的帕子。他已經吞滅死亡直到永遠。(以賽亞書25章6-8節)
在耶利米書第3章17節裡也出現了相類似的題材:
萬國必到耶路撒冷,在耶和華立名的地方聚集。他們必不再隨從自己頑梗的噁心行事。(耶利米書第3章17節)
許多先知宣告,有一天甚至連外邦人也要悔改他們對神的叛逆。他們要來到以色列,從神的審判中尋求救恩。我們作為基督徒的當然都知道這個應許的實現,是在於把基督的福音傳到地極。當基督差派他的門徒到萬國去的時候,他是在實現舊約先知對地上萬國所存的積極盼望。
如此,我們看見了在亞當和挪亞的日子,神進入了普遍契約中,這契約是普及萬民的。舊約先知作為世界之王,神的使者,他們注意到萬國是如何嚴重地叛逆了神。可是,先知也宣佈有一天神要贖回地上各國各族的人民。
我們看見了神透過亞當和挪亞與萬民立約。現在我們轉而看看以色列,作為神特別契約的子民。神與以色列國立了什麼約呢?
我經常邀請神學院的學生來我家聚會,可是有時候邀請的名單太長了,我們不能夠一個一個地打電話作出邀請。於是,我們會選出幾個關鍵的學生,請他們通知其他人。神對以色列所做的從許多方面看來也是這樣。他們是神的關鍵子民,他以特別的約呼召以色列到他那裡去,好叫以色列能夠服侍萬民,呼召萬民來到神面前。
你記得神與以色列立了三份主要的約。他通過亞伯拉罕、摩西和大衛與以色列立約。每一分約都以特別的方式叫以色列作好預備,這不僅僅是為了以色列本身的救贖,更是為了全地所有宗族的救贖作預備的。我們首先看神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
亞伯拉罕
神與亞伯拉罕立的約十分特別,因為這是第一個約去確認以色列民族的身份,這身份就是他們要負責向世界宣告神給世界的救贖恩典。他們是怎樣成就這個責任呢?他們要過一個在神救贖契約中的生活。我們應該首先看看亞伯拉罕的約的核心關注問題,然後我們就能夠探索舊約先知如何依靠亞伯拉罕的約。
關注焦點
我們也許可以這樣總結亞伯拉罕的約,這約是神揀選特別國家的約。以色列成為神的選民,其中包括了神給這個國家的兩個主要祝福。神應許給亞伯拉罕繁多的後裔和一片特別的土地。在創世記第15和17章之中,神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顯示了以色列的後裔如何增多,又如何得到一片土地。人數的增長和擁有特別的土地,是神國度延伸到全世界的起始點。從這點開始,亞伯拉罕的後裔和土地在聖經歷史的舞台上佔有中心的位置。
先知的依靠
我們看見了給亞伯拉罕的應許是他要有許多後裔和擁有一片特別的土地,現在我們要問:舊約先知是怎麼依靠亞伯拉罕的約呢?他們相信這約章中的哪些方面呢?舊約的先知重覆地引用神和亞伯拉罕所立的約的原則。所有先知書中都假設了這約持續不變的重要性。他們經常談到土地的應許和後裔增多的應許。
例如,在以賽亞書第41章第8節裡,先知以賽亞提到以色列國的時候說了這樣的話:
我朋友亞伯拉罕的後裔。(以賽亞書第41章8節)
以賽亞認為當時以色列國是亞伯拉罕的約的合法繼承人。同樣地,何西阿也暗示了亞伯拉罕的約。在何西阿書第1章第10節中,他說:
在被擄之後以色列的人數必如海沙,不可量、不可數。(何西阿書第1章10節)
這樣的暗示表明了先知非常依靠亞伯拉罕的約。每當他們談論到神賜土地給他的子民,或者使他們數目增加的時候,他們總是回想到神與亞伯拉罕的約。亞伯拉罕的名字在舊約先知書中只被提到過七次,但是,亞伯拉罕的約的神學卻滲透了他們的服侍。
摩西
亞伯拉罕的約是第一份與以色列國立的約,後來再有第二份約,就是神與摩西所立的約。今天我們總以不積極的角度看摩西的約,但是,這跟事實相距很遠。摩西的約對人類的救贖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我們應該再次看一看摩西的約的核心關注問題,然後考慮舊約先知是怎樣依靠這份約的。
關注焦點
神與摩西之間的安排集中於神的律法。神的律法為以色列提供了管理約中生活的規定。此約明確地出現在出埃及記19至24章之中,在這段聖經中,約章和十誡帶動了這份約。這約也出現在利未記的敬拜規定中。申命記記錄了以色列在摩西去世之前怎樣更新了約。簡單地說,摩西的約集中於約中生活的規定,這規定就是律法,要帶來神這位大君王的祝福和詛咒。
先知的依靠
這樣,先知如何依靠摩西的約呢?舊約先知深深地感激摩西和他的律法,因為他的律法為先知提供了批判以色列國的主要準則。先知檢控約的方式是提醒以色列有責任去遵從摩西的律法。我們在下一課中會看見,先知對神子民所宣佈的特別祝福和咒詛,主要是由摩西的約而來的。摩西的律法成為了先知工作的時候所使用的主要工具。
例如,當以賽亞想表明神的子民沒有忠於神,他持定摩西的律法作為權威的標準。就如他在以賽亞書5章24節裡說:
因為他們厭棄萬軍之耶和華的訓誨。(以賽亞書第5章24節)
像這種對摩西和他的律法的參照在先知書中出現了無數次,因為舊約先知是神的使者,要使以色列為違反摩西律法的行為負責。
大衛
舊約中給以色列國最後的契約是與大衛的約。亞伯拉罕的約集中於後裔和土地。摩西律法集中於居住在那土地上的時候要遵守的律法。在摩西以後,神與以色列的王大衛立了一個特別的約。我們要看這份契約的核心關注問題,然後再看先知是怎麼依靠這個約的。
關注焦點
大衛的約的核心關注問題是什麼呢?大衛的約集中在把神的子民建立成為一個超級大國。大衛的約出現在撒母耳記下第7章、詩篇89篇和132篇。這些經文中清楚地談到這約的一個重點,就是大衛家創立的目的,是要作為永遠掌管神子民的王國。沒錯,大衛家有它的麻煩和失敗的地方,但是神揀選了這個家作為永遠掌管他子民的王國。大衛的後裔有一天要建立救恩的全球性王國。不用多說,這約為神的子民在地上提供了光明得勝的未來和主權。今天我們作基督徒的,也跟隨我們的王耶穌,因為他是大衛子孫中最後一位偉大的子孫,是大衛完美的後裔,他的王權永不終結。
先知的依靠
現在我們必定要問另一個問題:先知是怎麼依賴與大衛的約呢?舊約先知在服侍以色列的時候經常引用大衛的約。先知認為神應許大衛的國要最終成為一個壯大、全球性的王國。他們對這概念深信不疑,預言說有一天這一切都要實現。例如,在阿摩司書第9章11節裡,先知是這樣描述被擄後復興的日子:
「到那日,我必建立大衛倒塌的帳幕,堵住其中的破口,把那破壞的建立起來,重新修造,像古時一樣。」(阿摩司書第9章11節)
舊約的先知們多次這樣談到大衛的約。他們提及大衛的名字34次之多,可見大衛的約對他們來說是多麼的重要。
新約
可是,如果我們不提到舊約先知們也留意到將來的約,那麼我們就是疏忽了。我在這裡所說的,是神透過基督所立的新約。新約的核心關注問題是什麼呢?新約可以用「成就」一詞去描述其獨特性。神給人的所有應許,早期與亞伯拉罕、摩西和大衛所立的約,到了新約期間都要成就。神的子民要大大增加,他們要繼承全地作為他們的土地。摩西的律法要被寫在心上,他們要一心一意地遵行誡命。大衛的子孫,大衛偉大的後裔要永遠在寶座上掌權。
新約是怎麼影響先知的呢?舊約先知期盼這盛大的約出現的一天。例如,耶利米在耶利米書31章31節裡說:
耶和華說:「日子將到,我要與以色列家和猶大家另立新約。」(耶利米書第31章31節)
耶利米預言在以色列被擄以後,神要戲劇性地更新他的約。先知以西結也談到這未來的約。在以西結書34章25節中,我們讀到這些話:
「我必與他們立平安的約,我也必使他們...成為福源。」(以西結書第34章25節)
舊約先知以神使者的身份服侍,他們期待末世之約的來臨。我們越認識舊約先知,就越清楚看見他們一次又一次地期望新約聖經中的約的來臨。
神與以色列所立的約引導著舊約先知的工作。他們明白到神要以色列國扮演一個特別的角色,神與亞伯拉罕、摩西和大衛所立的約,甚至是新約,都在引導著以色列去完成這特別的角色。所以先知是在這些獨特的約的範圍內去服侍神的子民。
這一課我們討論約的子民,到了這裡,我們看見先知是神與以色列和人類之間的約的使者。全地的人都是神與亞當和挪亞所立的普遍契約的對象,然而,以色列人和改信他們信仰的外邦人與神之間是有特別的約的。他們從其餘的人之中被分別出來。在這裡,我們要看看約的子民的另一方面。先知是怎麼瞭解約的群體的救恩呢?
現代基督徒經常不瞭解約裡的救恩,因為我們把這兩者作了區分,那是先知們沒有的概念。在靈命復興主義的影響之下,我們很多時候把全人類簡單地劃分成兩類:得救的和不得救的,或者是重生的和沒有重生的。可是,舊約先知們卻不是如此分類的。
一個瞭解先知怎麼理解救恩的最佳方式,就是把全人類劃分為三類:第一類是那些在以色列約的群體以外的人;第二類是那些在以色列約中有形的群體;第三類是那些在約中無形的群體。
約以外的群體
我們首先考慮在約以外的群體。事實上,這群體是先知最密切關注的一類。這些人站在神與以色列所立的約以外。當神揀選以色列國,透過摩西、亞伯拉罕和大衛給以色列特別的約的時候,就意味著地上其他國家的人並不是選民。除了罕見的例外如路德和拉合等,外邦人與神的子民是分離的,因此也是在以色列國的特別契約之外。就如我們所看見過的,先知相信外邦人是受到亞當和挪亞的普遍契約所約束的。契約中審判和救贖的基本結構也應用到所有國家身上。但是,在舊約的時期中,那些在約以外的群體,或者是那些在以色列與神之間特別的約的關係以外的群體,都斷然沒有得到救恩的可能性。他們的罪把他們留在沒有希望的世界中。
保羅在以弗所書中就是這樣談到外邦人的。在以弗所書2章11和12節裡,他說了這些話:
所以你們應當記念,你們從前按肉體是外邦人...那時你們與基督無關,在以色列國民以外,在所應許的諸約上是局外人,並且活在世上沒有指望,沒有神。(以弗所書第2章11-12節)
這是外邦國家在舊約時期的光景。他們是在約以外的。除了非常罕見的例子之外,他們與通過以色列的約而來的救恩完全拉不上關係。
約中有形的群體
大多數基督徒對於瞭解在約以外的外邦人這個類別都沒有什麼困難,但是我發現當我們轉去看先知理解中的第二個類別的群體的時候,困難就開始出現了。這個類別就是在以色列約中有形的群體。當我們談到約中有形的群體,我們印象中就是所有在舊約中屬於以色列國的人。這個類別包括了真正信神的人和那些不是真正相信的人。也許介紹這個類別最好的方式,是回到古代的新教神學裡去。
雖然古代的新教徒與先知們採用不同的名稱,可是以前的新教徒神學家描述教會的方式與先知腦海中想像以色列約的群體的方式是相似的。我在這裡說的,是傳統上稱為的『有形教會』的群體。不幸地是,今天我們很少用這個名詞,所以,我們需要看一看古代新教徒所指的『有形教會』是什麼意思。在威斯敏斯特宣言第25章第2段裡是這樣描述有形教會的:
有形的教會是大公的、普世的,為凡承認真實宗教者,以及彼等之子女所構成。這教會是主耶穌基督的國度,上帝的家族,在此以外是沒有得救常例的可能性。
有形教會的描述提醒了我們約的群體的兩個特點。第一,有形教會所包括的不單單是真實的信徒。許多走進教會的人只在嘴裡說跟隨基督,不是真心相信的,但是這些不信的人因為與基督信仰的聯繫,與世界分別開來了。他們把自己看成為教會中的一員,可是,他們仍然沒有從罪中得到永恆的代贖。
我們也要特別注意給有形教會的特殊稱呼。這說法聽起來很奇怪,但是,根據傳統新教徒神學,信徒和非信徒混合的有形教會是可以確實地被稱為『教會』、『國度』和『上帝的家族』。在當代基督徒詞彙中,我們通常把這些名稱保留給那些我們相信是真正重生了,必定會回到天家的人。但是根據傳統神學,這些名詞只是一般的名稱,包括了所有在有形教會之內的人,不管他們是真正得贖了還是沒有得贖。當我們讀舊約先知書的時候,我們不難看到他們是用相似的方式去看以色列有形的國。
約中有形的群體這個類別能夠幫助我們瞭解先知書中的許多段落。例如,何西阿開頭的好幾章中在描述約中有形的群體的時候,出現了一些用語上明顯的對比。在第1章3到9節裡,何西阿宣佈將有大詛咒臨到北國以色列。他作宣告的方法是給他三個孩子取名,他所取名字都是大詛咒的預言。他為第一個孩子取名為耶斯列,為的是要喚回耶戶家在以色列行毀壞的日子,這個孩子是象徵神威脅要毀壞以色列。何西阿為第二個孩子取名為羅路哈瑪,她名字意思是『不被神所愛』。愛在這裡所描述的是神祝福他子民的正面的立約關係。這個孩子象徵神很快將會收回與這個國家立約的祝福。何西阿的第三個孩子叫做『羅阿米』,或稱為『不作我的子民』。這象徵神威脅要斷絕他與他的子民之間的關係,他要撤回他與以色列國立約的祝福。
然而,何西阿同時也把希望傳給這些將要面對神的審判,快要亡國的人。先知保證以色列國有一天要得回被奪去的土地。為了傳達這希望的訊息,何西阿又再次使用他給孩子取的可怕名字。在1章10節裡,他說耶斯列要再次發生。但是這一次他不再指神要與他的子民為敵;相反地,神要與以色列的敵人為敵。還有的是,根據2章1節,當神在以色列人被擄之後領他們回到他們的土地的時候,他要改稱他們為『路哈瑪』,就是『被神所愛』的意思。在那天,那些曾被稱為『不是我的子民』的人將成為『阿米』,『我的子民』。
看見何西阿用這樣的對比去談論約中有形的群體是十分重要的。其餘的經文清楚地顯示何西阿並沒有說這些人得了救恩,失去了救恩,然後又再得回救恩。相反地,這是約的用語。何西阿用這些特別的名字宣佈神要取回立約的祝福,可是有一天他要更新他的約,以色列又要再次領受神的祝福。
我們通常保留了許多詞彙去談及真信徒,先知卻把這些詞彙應用到以色列約中有形的群體上。當我們用『揀選』這個詞語的時候,我們通常指在救恩中被揀選出來。但是先知很多時候並沒有這個意思。相反地,他們使用『揀選』去描述約中有形的群體,無論他們是相信神或者是不信神的。因此,在以賽亞書第14章第1節裡,我們讀到這些話:
耶和華要憐恤雅各,必再揀選以色列。(以賽亞書第14章1節)
注意看以賽亞在這裡說以色列要再次被揀選。以下的話聽起來雖然很不舒服,但是在先知的詞彙中,神可以揀選他的子民、拒絕他們,然後又再揀選他們。這是因為神的揀選在先知書的詞彙中的意思不是被揀選到救恩裡,而是被揀選到約的祝福中。選民是那些在約中有形群體中的人,這個群體包括相信神和不相信神的人。就是在新約中,揀選這個詞語也是這個用法。當耶穌在約翰福音6章70節中說:
「我不是揀選了你們十二個門徒嗎?但是你們中間有一個是魔鬼。」(約翰福音第6章70節)
耶穌在這裡談到的是呼召猶大和其他使徒進入到一個特別的約的關係的祝福中。他並不是在說永恆的救恩。
約中無形的群體
現在我們來到先知要處理的第三個類別,就是約中無形的群體。傳統新教徒神學在這方面又再為我們提供了一點幫助。在有形教會之內,有一個特選的群體,這個群體被稱為『無形教會』。在威斯敏斯特宣言第25章第1段裡是這樣說的:
無形的大公教會或普世教會為過去、現在與將來在教會的元首基督之下所召集合而為一的選民總數所構成。這教會就是主的配偶、身體和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
這宣言是從神的角度來描述無形教會的,無形教會是從永恆的角度來作定義,那就是所有持有得救的信心,又將要在神的祝福中渡過永恆的人。
從無形教會的描述看來,我們能夠看到至少兩種基本概念。第一,無形教會中只有真信徒,真信徒是在有形教會之內的,但是他們行使得救的信心。因此,他們進入到無形教會這個比較小的群體當中。第二,我們看到無形教會有救恩的終極保障。由於這些人全心全意地服侍基督,他們的救恩能夠持定到最後的日子。
使徒保羅指出,就是在以色列國中,也有約中有形的群體和約中無形的群體的分別。在羅馬書9章6和7節裡他這樣說:
因為從以色列生的,不都是以色列人;也不因為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就都作他的兒女。(羅馬書第9章6-7節)
保羅的想法是這樣的:作為亞伯拉罕的肉身後裔也許會把你帶進以色列國,但是這不足以帶來救恩。亞伯拉罕的真後裔必須象亞伯拉罕那樣有得救的信心。因此,我們可以說這是在以色列國中的以色列國,是無形的,是被贖的神的子民的群體,這群體是在神子民有形群體之中的。
無形教會這個想法與舊約先知的想法相似。舊約先知觀察以色列國,相信其中有一個無形的約中群體。以色列國中的一部份人總是忠心的。他們是忠實的余民,因為他們行使得救的信心。即使全國整體上有經歷神可怕的審判的時間,但是他們的終極永恆是有保障的。在約中有形群體當中得贖之民的區分在先知書的好幾個段落中看得很清楚。
先知們一次又一次地區分那一批僅在外表上看起來屬於約中有形群體的人,和那些真正悔改了,在真實信徒無形群體之中的人,這些人的終極永恆是已經確定的了。例如,在耶利米書第4章第4節裡,我們讀到對猶大國有形的國的宣告:
猶大人和耶路撒冷人的居民哪,你們當自行割禮歸耶和華,將心裡的污穢除掉,恐怕我的忿怒因你們的惡行發作,如火著起。(耶利米書第4章4節)
在耶利米服侍猶大國期間,所有以色列的男人都已經受過割禮。因此,這些人和他們的一家都是在約中有形群體當中。然而,耶利米知道大多數猶大人的心沒有歸向神。所以他囑咐他們要透過真正的信心從心裡受割禮,這樣才能夠從神的忿怒中被拯救出來。
先知以西結也非常清楚地說明了這個分別。在以西結書18章31節裡他這樣說:
你們要將所犯的一切罪過盡行拋棄,自做一個新心和新靈....以色列家啊,你們何必死亡呢?(以西結書第18章31節)
以西結對以色列有形的後裔講話,但是,這並不代表他們是必有永生的得贖子民。因此,先知呼召他們要深切誠懇地悔改。
每當我們讀舊約先知書的時候,我們必須常常記住他們對救恩的理解是與約連在一起的。在約裡並不等同於得贖或永遠得救。當舊約先知把人分類的時候,他們首先想到外邦人,就是在有形的以色列國以外的人。除非這些人來到以色列當中,在以色列的神裡面尋找救贖,不然的話,他們是迷失的,是沒有盼望的。
先知知道有形的以色列國在神眼裡是很特別的。因為其中包括了所有生來屬以色列的後裔,和任何自願與以色列信仰有密切聯繫的外邦人。約中有形的群體包含真實的信徒和不信的人,但是這個群體仍然被分別出來,去享受神與亞伯拉罕、摩西和大衛所立的約裡存有的祝福和責任。這是人尋找救恩的場所。
第三個類別在先知立場中佔了重要的位置。先知知道在以色列國內有一個無形的群體。這是神子民中公義的余民,就是那些忠心地真正相信神的人。雖然他們也要經歷困難的時期,他們也並非完美,可是,他們仍然像亞伯拉罕那樣信靠神,他們唯獨因為信心而得稱為義。
每當我們讀先知書的時候,我們要記住這些區別:在約以外的人,約中有形的國家,和無形的約的群體。如果我們記住這些區別,我們就能避免混亂,更能夠從先知的訊息中得到更深的領悟。
在這一課裡面,我們討論了一些有關先知如何理解約中子民的主題。我們看見先知們相信所有人都透過亞當和挪亞的約而與主相連。可是,以色列與神有一個特別的關係,因為神與亞伯拉罕、挪亞和大衛立了約,甚至也是因為神在基督裡所立的新約,而使以色列與神有特別的關係。我們也注意到先知對人有不同的區分,是我們不經常採用的區分。先知把世界上的人分為三類:在約外的,約中的不信者,和約裡的真實信徒。當我們謹記著這些分別,又記住先知是怎麼理解神的子民的時候,我們就能夠明白預言,又能夠把預言應用到我們今天的生活中。
關於IIIM神學教育資源中心
IIIM神學教育資源中心創建於1997年,是一個非營利的基督教機構,致力於「聖道教育,面向全球,免費提供」的使命。 為要滿足當今全球不斷增長的基督徒領袖培訓的需要,我們製作和發行了這套純正的、基於聖經的神學教程,主要面向那些沒有可能通過其它渠道接觸培訓材料的基督徒領袖。通過建立捐賑網絡,IIIM已經有了一套低成本培訓全球基督教傳道人和領袖的方法,採用方便使用的多媒體神學教程,現已有五種語言(英文、西班牙文、俄文、中文和阿拉伯文)。所有的課程都是在本機構寫作,設計和製作,其形式和質量上與本機構於2009年美國歷史頻道(History Channelc)在使用動畫和教育專項上獲得傑出視頻「泰利獎」的兩個作品十分類似。我們的材料採用多種渠道傳遞,包括DVD,文字印刷,網絡視頻,衛星電視,電台和電視。
有關於本事工更多的信息,及其如何參與在其中,敬請登陸我們的網站 www.thirdmill.org.
你有沒有注意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有起有落的呢?友誼有時候令人很愉快,有時我們卻不怎麼享受那段友誼,有的友情很穩固,有的卻不是這樣。我們在前一課中看見了舊約中的先知是神和他子民立約的使者,要理解使者的功用,我們必須知道先知是明白以色列和神之間的關係是有起有落的。
我們稱這一課為聖約的動態。在這一課裡,我們要看三個不同的題目。我們先要探索約的理念。第二,我們要仔細地看約的審判。當神的子民陷在神的審判裡的時候,先知究竟是怎樣代表神去服侍他們呢?第三,我們要看約的祝福。我們要看看先知怎樣宣講神賜給他子民的祝福。掌握約的生活動力能夠幫助我們瞭解舊約中的預言,又能夠叫我們明白如何把預言應用到今天的教會和世界中。與耶和華立約的生活的基本理念是什麼呢?
你曾經在婚禮中聽見過新娘和新郎向對方所起的誓言嗎?「無論疾病、康健,富有、貧窮,我都照顧你、愛護你。」如果你聽見新郎和新娘以不大理想的誓言去開始他們的婚姻,你會感到很奇怪。你能不能想像聽見新郎對新娘說,「我願意娶你為妻,可是,如果你得了甚麼病,要我繼續和你一起生活下去會很困難。」又或者聽見新娘對新郎說:「我願意嫁給你,以你為我的丈夫,但是你最好不要變成個窮光蛋!」如果我們在婚禮中聽到一對新人向對方說這樣的話,大概是有甚麼地方出了錯。因為我們期望婚姻的開始是最理想的,因為這是一段新的關係。這個階段應該是最美好的。我們都期望新郎和新娘記住他們向對方所說的話,因為那時他們的關係是最美好的。
舊約的先知知道神和他子民之間的關係也是這樣。他們瞭解到神和以色列之間約關係也有一些理想。要瞭解這個理想的關係,我們必須看兩個主題。首先,我們要看約的基本理想結構,第二,我們會看預言的事工,也就是先知怎麼依靠這些結構。
約的結構
在前一課中我們看見舊約是以近東附庸條約的模式去描述耶和華與以色列的約。在舊約的時代中,大國君王會與較小的國家訂立條約。聖經中說耶和華與以色列國也訂了相類似的約章。當君王第一次與國立約的時候,他們會首先宣稱這次政治安排的基本理想結構。
至少有兩個原素重複地出現在附庸條約中。第一個原素是古代近東條約中總會確定君主對其附庸國恩惠。條約中會宣告君主的大名,並列舉君主在歷史上曾為他子民做過的偉大事件。條約總是以王的恩惠為依據,在聖經中,王的恩惠也是約的理想主題。聖經裡每份聖約都是以神對他子民的恩慈作中心的。
可是,我們不要忘記另一個理想中的原素,那就是人的責任。正如在古代世界裡,每份附庸條約都要求附庸國對君主忠誠,同樣在舊約中的每個約章也都是這樣,要求神的子民對神忠心。我們要記住忠誠是個回應,是對神恩慈的回應,神的子民並沒有在神面前賺得他們的地位。神以他的恩典作為與子民立約的基礎。可是,最理想的約總會限定人的責任,那就是要求人在神面前忠誠地生活,從來沒有例外。
說到這裡,我們要考慮每一個理想中的元素是怎樣進入到每一份舊約的約章中。我們在前幾課中看到舊約先知瞭解到神進入了五個約的關係中。神透過亞當和挪亞與地上萬國立約。他又透過亞伯拉罕,摩西和大衛呼召以色列與他進入特殊的契約關係中,後來在以色列被擄之後,又與他們訂立新的契約。
讓我們想想神與亞當所立的約。那時候神為人類創造了世界,彰顯了他的慈愛。他把不適合人類居住、空虛混沌的世界創造成為一個美麗的樂園,叫人住在其中。我們在創世記1章2節中讀到這樣的話:
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創世記第1章2節)
神然後為按照他形像做了人,又為這個造了一個樂園,把亞當和夏娃安置在樂園裡。神的慈愛是神與我們的始祖亞當和夏娃立約的依據。同時間,神與亞當所立的約的理想是要求人負起他們的責任。神把亞當安放在美麗的伊甸園中,神立即訂立了嚴格的規則。在創世記2章16至17節中,我們讀到這樣的話:
「耶和華神吩咐他說,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創世記第2章16-17節)
就算是在樂園裡,約的理想不單單只包含神的慈愛,也包含了人的責任。
神與挪亞立的約也是這樣。一方面,神因為他的慈愛拯救了挪亞和他的一家,免他們受全球性洪水的大災難,在創世記6章7至8節中有這樣的記載:
耶和華說,「我要將所造的人和走獸,並昆蟲,以及空中的飛鳥,都從地上除滅,因為我造他們後悔了。惟有挪亞在耶和華眼前蒙恩。」(創世記第6章7-8節)
與挪亞所立的約是基於神豐盛的慈愛。即使是這樣,神與挪亞的約也是結合了神的慈愛和人的責任。當挪亞在洪水以後從方舟走出來的時候,神也給他指出了好些明確的規定。在創世記9章7節中,神提醒挪亞作為人的基本責任:
「你們要生養眾多,在地上昌盛繁茂。」(創世記第9章7節)
神的慈愛和人的責任同時出現在挪亞的約章中。
現在讓我們暫時轉去看看神與以色列國所立的特殊契約。你還記得神與以色列所立的第一份約,是透過先祖亞伯拉罕而立的。神的恩典彰顯在這份約章中,因為神在全地上各家各族中揀選這一個家族,又賜福給他們。在創世記第12章2到3節裡,神對亞伯拉罕說這些話,顯示了他極大的慈愛:
「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創世記第12章2-3節)
神的恩典再一次成為契約理想的中心元素。但是,人的責任在亞伯拉罕的約的理想中也是根本的一部分。先祖亞伯拉罕的責任在許多情形下都佔有顯著的位置。例如,在創世記17章1到2節裡,神這樣說:
「我是全能的神,你當在我面前作完全人,我就與你立約,使你的後裔極其繁多。」(創世記第17章1-2節)
亞伯拉罕的約中也包括了人的責任。
當我們談到神與摩西的約的時候,今天有許多基督徒會有一個錯誤的印象,認為這約是集中在行為上的,可是事實並不是這樣。我們可以清楚地看見十誡是以歷史性的序言為開始的,與古代近東附庸條約的序言十分類似。在出埃及記20章2節中,在神頒布十誡之前,我們讀到這樣的話:
「我是耶和華你的神,曾將你從埃及地為奴之家領出來。」(出埃及記第20章2節)
神期望他的子民以神領他們離開埃及地這慈愛的舉動作依據,因此而順服他。當然,人的責任的另一層面也出現在摩西的約中。在出埃及記19章5節中,神這樣對以色列說:
「如今你們若實在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約,就要在萬民中作屬我的子民,因為全地都是我的。」(出埃及記第19章5節)
在摩西的約的理想階段中,神的恩典與人的責任是並存的。
大衛家族的約也是集中在神的慈愛上。神在撒母耳記下7章8節中對大衛說這樣的話:
「我從羊圈中將你召來,叫你不再跟從羊群,立你作我民以色列的君。」(撒母耳記下第7章8節)
神從他們子民當中揀選了大衛家永遠作王,那是基於神對他子民的慈愛,不是因為他看中大衛有甚麼優點。大衛家王朝得以建立,是由於神對大衛的慈愛。神對大衛彰顯恩典的同時,也要求他要忠心。讓我們看看神要求大衛忠心這項要求如何在詩篇89篇30至32節中鋪陳出來:
「倘若他(也就是大衛)的子孫離棄我的律法,不照我的典章行。背棄我的律例,不遵守我的誡命。我就要用杖責罰他們的過犯,用鞭責罰他們的罪孽。」(詩篇第89篇30-32節)
神盼望大衛的子孫因為神對大衛彰顯的恩典而感謝他,因此而對神忠心。
契約理想的兩個層面也出現在新約當中,就是先知預言要透過彌賽亞去實現的。使徒保羅簡潔地在以弗所書2章8至10節中說:
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以弗所書第2章8-10節)
恩典是基督的約的基礎。現在,讓我們繼續聽接下來讀第10節中的話:
我們原是神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以弗所書第2章10節)
新約的理想也包括了人行善的責任。
在這裡我們要轉去看第二個題目:先知是怎麼依靠這些結構的呢?
先知的事奉
一方面,先知經常提醒神的子民耶和華怎樣對他們彰顯慈愛,可是舊約先知同時間也把注意力集中在契約中人的責任這一部份。先知被神呼召到神的子民當中,提醒他們要忠心地服侍神。我們要記住先知們知道在以色列的有形群體當中,有信神的人,也有不信神的人。因此,他們把約中人的責任作為測試的場地。人們對約的規定所作的反應會顯示出他們內心的本質。
一方面,在有形群體中的不信者顯示了他們實際上沒有得救的信心,因為他們不顧契約的責任。他們拒絕相信耶和華的救恩,又不願意對神忠心。這些明目張膽地違背契約的人要遭受神的審判。另一方面,對人的責任的測試把真正屬於無形約中群體的人分別出來,這些人要永遠得贖,他們在耶和華里行使得救的信心,所以他們走向永生的道路。但是事實上先知很多時候挑戰神的子民,要他們證明他們的信心,就如我們在新約中所看到的那樣。聽聽啟示錄2章7節的話:
「聖靈向眾教會所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得勝的,我必將神樂園中生命樹的果子賜給他吃。」(啟示錄第2章7節)
我們要順服主,要以此證明我們真有得救信心的這類題材,也是先知書中普遍的題材。
我們來到這裡必須小心,不要因為先知們強調人的責任,就認為他們是形式主義者。事實上先知瞭解到在順服和忠心行動背後都有神的恩典。當我們看聖經整體教導的時候,我們也會知道每當人對神忠心的時候,都是因為有神的靈運行在他們心裡。然而,聖經同時常常提醒我們,我們是有責任順服神的。因為先知知道每次順服行動的背後都有神的恩典同在,所以他們毫不猶豫地呼召神的子民要順服神,要對神忠心。
來到這裡我們看過了約的動力的結果,我們看到契約的兩個理想。現在我們要去集中去看第二個題目,約的審判。當神的子民轉離神,不服侍神的時候,契約生活的動力是怎麼樣的呢?
世界上的政府有許多種模式,可是每一個政府都有一處相同的地方,那就是他們知道國中的人民不會服從所有的法律。結果是要設立刑罰制度。神與以色列所立的約也是這樣。神知道他的子民是罪人。他知道他們會背叛他,所以他在子民當中設立審判系統。先知在這個審判系充統中擔當了非常重要角色。他們是契約的使者,指出罪的存在,又警告神的子民若他們不遵行契約的話,神就要懲罰他們。要瞭解先知作為宣告審判訊息使者的職責,我們需要瞭解神在約中審判他子民的時候的兩個元素。首先,我們要探索先知宣告審判的類型,然後,我們要看看各種類型審判的過程。讓我們首先去看舊約先知如何警告公然違背耶和華的約的人,看看這些審判的類型。
審判的類型
我們要知道舊約先知沒有自創審判類型,這一點是十分重要的。相反地,他們從舊約經文中見到神子民應得的審判目錄或類別。從先知的用語中我們知道先知經常依靠摩西五經的幾段經文。當先知把神子民的審判排列出來的時候,我們看見引導先知的五段主要經文:申命記4章25至28節,申命記28章15至68節,申命記29章16至29節,申命記32章15至43節和利未記26章14至39節。當先知們尋求瞭解神要給他子民的審判類型的時候,這些經文為先知提供資料。經文中的材料是這麼的豐富,要作總結是十分困難的。但是我們可以萬無一失地說,摩西寫這些經文的目的是要把約的兩個基本審判類別傳達給列國。
在自然中的審判
第一種約的審判是神要以大自然的審判去對待持續不斷的罪。神警告要撤回給大自然秩序的祝福,這樣,世界就變得與神的子民敵對。你回想一下神領以色列到流奶與蜜之地。大自然的秩序在應許地上本來是神子民的莫大祝福。但是先知警告以色列說當他們背叛神的時候,神就要在審判中拿走這個祝福。
有什麼自然審判臨到有形的約的群體呢?在申命記4章、28章、29章和32章,和利未記26章裡至少列出了神審判他子民的六個主要大自然審判類型。首先,這些摩西五經的經文段落告訴我們神有時候使旱災臨到以色列地。旱災叫土地完全乾旱,住在地上的人要遭受極大的痛苦,甚至發生瘟疫。當以色列民公然地背叛神的時候,饑荒也會臨到人的身上,叫他們絕糧。他們又會遭受到各種疾病的侵害,如害熱病、長起泡的瘡、腫瘤和發生瘟疫。野生動物要威脅到人的性命,要有人命的損失。不育和夭折要使應許地上的牲畜和人遭受到損害。
先知反覆地提及到種種約的審判,又經常警告說神快要叫自然災害臨到,打亂應許地上人們的生活。讓我們聽聽哈該在哈該書第1章9至11節中所說的話,以此作為例子:
「因為我的殿荒涼,你們各人卻顧自己的房屋……。所以為你們的原故,天就不降甘露,地也不出土產。我命乾旱臨到地土、山岡、五穀、新酒和油,並地上的出產、人民、牲畜、以及人手一切勞碌得來的。」(哈該書第1章9-11節)
神經常叫他的先知宣告審判將要按照大自然的秩序出現。
在戰爭中的審判
除了給大自然的審判之外,我們又發現先知也宣告戰爭的審判。戰爭經常帶來饑荒和疾病等可怕的自然災難。但是神也說要叫仇敵與他的子民對抗,這也是約的審判的一種類型。在摩西的寫作中出現了好幾種不同的戰爭主題。在申命記4章、28章、29章、32章和利未記26章中,我們發現至少有五種主要的戰爭審判類別。首先,神的子民要打敗仗,他們承受不了敵人的攻擊。第二,他們的城市要被圍困,敵人要圍城並叫城內的居民受苦,然後敵人要佔據他們的土地。神子民的敵人要進入和接管應許地。死亡和毀壞是戰爭中約的詛咒,因為許多神的子民要死在敵人的手中。然後,最壞的詛咒是神說他的子民要被擄到外邦去,並要分散流亡在列國之中。
先知不僅一次又一次地宣告神的子民要被敵人打敗,他們也警告神的子民被擄離開應許地的來臨。例如,先知彌迦警告說許多猶大人要被擄離開應許地。在彌迦書1章16節中,我們讀到這些有關被擄的話:
猶大啊,要為你所喜愛的兒女剪除你的頭髮,使頭光禿,如同禿鷹,因為他們被擄去離開你。(彌迦書第1章16節)
像這類的審判和戰爭威脅在舊約先知書中十分常見。
我們看到了舊約先知宣告兩種基本約的審判類型,那就是自然災害的審判和戰爭的審判。現在我們去看看神把這些審判加在他子民身上的過程。
審判的過程
先知應該怎樣為審判的過程作預備呢?先知主要是從利未記26章14至39節中去瞭解到約的審判過程。在這個段落裡,摩西形容審判是要經過一段長時間,並且會依照特定的形式發生的。當我們仔細地觀察這段經文的時候,我們會發現至少有三個原則管理著將要來臨的審判。神會顯示他的耐性,但是審判會越來越嚴重,而且這些審判會有明顯的高潮。我們先考慮神的耐心這一點。
上帝的忍耐寬容
利未記26章14至39節講得很清楚,當神子民犯罪的時候,神對他們是十分有耐性的。神知道他的子民要背叛他,他們十分倔強,拒絕悔改。摩西在這一個段落裡明顯地談到了神對他的子民是十分有耐性的。利未記26章可以被劃分成為五個主要的部分:第14節到17節、第18節到20節、第21節到22節、第23到26節和第27節到39節。每個段落都是以「你們若不聽從我…」這句話作開始,然後神繼續說出將要臨到他們的審判是甚麼。神重複地說「你們若不聽從我」這句話,顯示了神的本意是以耐心對待他的子民,給他們許多次悔改的機會。
對神的耐心最簡潔的描述出現在舊約的預言之中。先知約珥在約珥書2章裡呼召子民悔改的時候談到神的耐心。在2章13節裡他對以色列民說這樣的話:
歸向耶和華你們的神;因為他有恩典,有憐憫,不輕易發怒,有豐盛的慈愛,,並且後悔不降所說的災。(約珥書第2章13節)
先知堅信約的審判,但是他們也相信耶和華對他的子民是非常有耐心的。
約的審判的第一項原則是在利未記26章裡,那就是神是有耐心的。接下來是第二項原則,約的審判是會越來越嚴重的。
情勢的惡化
正如利未記26章裡有五段經文告訴我們神是有耐心的那樣,在第18節、21節、24節和28節中,神是這樣警告他的子民的:如果他們繼續背叛他,他要把審判加劇七倍。
利未記26章告訴我們神的審判是有不同的嚴重程度的。有時候先知為相對來說較輕微的審判作出警告,後來又為比較嚴重的審判作出警告。我們在以賽亞書書38章1節中看到一個比較輕微的審判,那審判是這樣說的:
「你當留遺命與你的家,因為你必定死,不能活了。」(以賽亞書書第38章1節)
我相信希西家認為這是對他個人來說十分嚴重的約的審判,但是對整個國家來說,這審判相對來說是很輕微的...因為只有一個人受到神的審判。可是在另一方面來看,當希西家奇妙地從亞述人的攻擊中被拯救出來之後,卻拒絕順服耶和華的時候,以賽亞發出了嚴厲的審判。以賽亞宣告說巴比倫要吞滅整個猶大國。在以賽亞書39章第6節中,我們讀到這些話:
「日子必到,凡你家裡所有的,並你列祖積蓄到如今的,都要被擄到巴比倫去,不留下一樣。」(以賽亞書第39章6節)
把這個宣告與希西家的審判比較,這個審判嚴厲得多了,對希西家的審判只是有關他個人的健康,對猶大的審判是威脅到全個國家的。許多先知都跟隨著同樣的形式發出審判,審判的程度越來越嚴重。
我們不僅僅發現神是有耐心地帶來的約的審判,審判的嚴重性也越來越加強烈,同時我們也發現了第三項原則,那就是終極的審判是被擄去離開本國。
特別的高潮
在利未記26章27到39節中警告說在神子民身上的終極審判是他們的土地要完全地被毀滅,他們又要被擄離開應許地。讓我們聽聽摩西在利未記26章33節中所說的話:
「我要把你們散在列邦中,我也要拔刀追趕你們。你們地要成為荒場,你們的城邑要變為荒涼。」(利未記第26章33節)
在舊約信徒的腦袋裡,實要難以想像比這描述更壞的情況。神帶領以色列人到流奶與蜜的應許地去,可是現在先知卻宣告他們要被擄離開這片土地。當我們看聖經中大部份先知書的時候,我們見到神已經一次又一次地警告要把他的子民流放到外邦去。並且,先知宣告神子民被擄一事真的要來臨。例如在阿摩司書5章26至27節中,我們讀到這些話:
「你們抬著為自己所造之摩洛的帳幕和偶像的龕,並你們的神星。所以我要把你們擄到大馬士革外。〞(阿摩司書第5章26-27節)
雖然摩西在利未記26章和其他好幾段經文中非常清楚地談到被擄的危險,以色列民仍然認為被擄是難以置信的事。他們一般都相信神不會完全地逐出他的子民,他們認為至少耶路撒冷會完好無缺。他們忘記了他們與耶和華之間的約是需要他們負起責任的。因為這個緣故,在耶路撒冷仍然存留的最後幾年間,耶利米必須宣告這個城市和聖殿的毀壞必定要臨到。在耶利米書7章13至15節中,我們讀到這樣的話:
「耶和華說:現在因你們行了這一切事,我也從早起來警告你們,你們不卻聽從;呼喚你們,你們卻不答應。所以,我要向這稱為我名下,你們所倚靠的殿,與我所賜給你們和你們列祖的地施行,照我從前向示羅所行的一樣。我必將你們從我眼前趕出,正如趕出你們的眾弟兄,就是以法蓮的一切後裔。」(耶利米書第7章13-15節)
神對他的子民有恩慈、有耐心,也有慈愛;要叫神發怒是需要很長的時間的。但是神是會發怒的,神確實要審判他的子民,但是這些審判是有耐心的和有恩慈的審判。
到目前為止,在約的動力這一課裡面,我們看過了約的理念和約的審判。現在,我們要討論第三個元素,那就是約的祝福。神究竟怎樣把他的祝福傾倒在他子民的身上呢?
你有沒有交過一些總是不願放棄友誼的朋友呢?就算你搬到老遠的地方去,也許你已經忘記了這個朋友,但是他還是照樣的來信來電話,這樣,他繼續是你忠誠的朋友。有這樣一位與你同甘共苦的朋友是很美好的事。耶和華與以色列之間的關係也是這樣。先知知道神要嚴厲地審判他的子民,但是他們也瞭解耶和華永遠不會放棄曾與他立約的子民,並向以色列宣告這個事實。
要探索約的生活的這一個層面,我們需要考慮兩點,就像我們檢查約的審判那樣。首先,我們要看約的祝福的類型,然後我們又看約的祝福的過程。
祝福的類型
當神的子民忠誠地尋求神的時候,神的祝福就臨到他們身上。當然,神不奢望他的子民是完美的,但是,他期望他們懇切地尋求他,不要背叛他。當約的子民展示這樣的忠誠的時候,神就豐足地賜福給他們。
在自然中的祝福
第一個祝福類型是對大自然的祝福。正如摩西談論到對大自然的審判,他同時也提到在大自然領域中的祝福。摩西向以色列宣告,若他們忠心地服侍神的話,神要大大地賜福在大自然中。這樣的主題至少以四種方式出現在申命記4章、28章、30章和利未記26章中。摩西首先講到農耕的豐足。如果神的子民對神忠心的話,土地就要得豐收。摩西也談到牲畜的增長。如果神的子民忠誠地服侍主的話,他們牧養的牲畜的數目要倍增。神的子民也要得健康、享興盛。總的來說,他們會得享安康,以色列的人口也因此而增加,遍滿應許地。
神對大自然宣告的祝福實在不應叫我們感到奇怪,因為當神創造人的時候,他把我們安置在伊甸園這片樂土之中。但是因為罪的緣故,神把人遂出了樂園。當神的約中子民忠心地向神的時候,他就應許要賜福給他們:那就是大自然中的祝福,這樣神的子民就能夠體驗到神在創世的時候原先為人類設立的一切福氣。舊約先知以各種方式談論大自然富饒的祝福。聽聽在約珥書2章22至23節中的例子:
「田野的走獸啊,不要懼怕!因為曠野的草發生,樹木結果,無花果樹、葡萄樹也都效力。錫安的民哪,你們要快樂,為耶和華你們的神歡喜,因他賜給你們合宜的秋雨。」(約珥書第2章22-23節)
撒迦利亞在他的預言中也說到相類似的情況,撒迦利亞談到當神的子民順服神的時候,他們就要經驗到神的祝福。撒迦利亞書8章12節中有這樣的話:
「因為他們必平安撒種,葡萄樹必結果子,地土必有出產,天也必降甘露。」(撒迦利亞書第8章12節)
在戰爭中的祝福
第一種約的祝福類型集中在大自然的富饒上,在先知書中重複地出現的第二種約的祝福類型是在戰爭中的祝福。約中子民在神的審判之下的時候,他們會在戰爭中被打敗,同樣地,當他們在約的祝福之下的時候,他們要經歷到勝利與和平。這個主題至少以四種方式現在申命記4章、28章、30章和利未記26章之中。首先,摩西告訴神的子民他們要戰勝敵人。更進一步地看,所有戰事都要終結,別的國家不再對以色列懷敵意,他們也不用擔心戰爭所帶來的毀壞。同時,所有被擄的人都要歸回到本國去。
舊約先知經常提及到戰爭中的祝福。聽聽阿摩司怎樣預言以色列國在未來戰爭中要獲得的重大勝利。在阿摩司書9章11節和12節中,他以這些話談論被擄後期的情況:
「到那日,我必建立大衛倒塌的帳幕,堵住其中的破口...重新修造,像古時一樣,使以色列人得以東所餘剩的和所有稱為我名下的國。」(阿摩司書第9章11-12節)
在充滿敵意和混亂的世界中,先知阿摩司宣告大衛家要戰勝所有敵人。在相類似的情形下,彌迦在第4章3節裡宣告由於他們獲得這些勝利,他們會享平安:
「他們要將刀打成犁頭,把槍打成鐮刀。這國不舉刀攻擊那國,他們也不再學習戰事。」(彌迦書第4章3節)
我們從這些經文中看到先知把重點放在神的恩典和祝福上。雖然先知對審判和罪抱消極的看法,可是先知也說明了以色列民的悔改和忠誠態度會為大自然帶來祝福,也叫他們在戰爭中得到神的保守。
我們看過了神為他子民帶來的祝福類型,現在我們要探查他們得到這些祝福的過程。
祝福的過程
審判有審判的過程,祝福也有祝福的過程。至少有三項原則管理著神祝福的過程。首先,祝福是經由恩典而來的;其次,祝福的來臨是有不同程度的;然後就是神祝福的高潮。
恩典
現代的基督徒經常對舊約有錯誤的印象,以為舊約中的人們要賺取他們的救贖,或要靠行為在神面前稱義。其實,這樣想法與事實相離甚遠。先知並沒有為人提供以行為稱義的救贖方法,他們呼召人民悔改和尋求神的恩慈。在何西阿書14章1節中有這樣的話:
以色列啊,你要歸向耶和華你的神;你是因自己的罪孽跌倒了。當歸向耶和華,用言語禱告說:「求你除淨罪孽,悅納善行;這樣我們就把咀唇的祭代替牛犢獻上。」(何西阿書第14章1節)
請注意,何西阿在這裡並沒有說他的讀者應該努力行善去賺取神的祝福。相反地,以色列中那些忠心的人都知道,只有從神而來的慈愛才能帶來祝福。他們尋求赦免的原因是要以此作為得到約的祝福的依據,祝福並不是靠人為努力而賺取的。
程度
管理著約的祝福的第二項原則是,祝福是有不同程度的,就如審判有不同的程度那樣,我們可以看到比較小的祝福和大的祝福。在較小的程度上看來,舊約先知談論到從神而來相對來說較小的祝福。例如,當以賽亞告訴希西家他要生病而且要死的同時,他也宣告了一個對這位國王較小的祝福,那就是神要讓他存活。在以賽亞書38章5節中:神這樣說:
「你去告訴希西家說,耶和華你祖大衛的神如此說:『我聽見了你的禱告,看見了你的眼淚。我必加增你十五年的壽數。』」(以賽亞書第38章5節)
有許多先知們把重點集中於這些個人的祝福上。但是很多時候,先知們也把注意力集轉向神要賜給他子民的全國性的大祝福。例如,在公元前?701年,亞述人攻擊猶大,來到了耶路撒冷城門。在以賽亞書37章34到35節中,先知清楚地宣告神要拯救他的子民,叫他們不至打敗仗。
「『他從哪條路來,必從那條路回去,必不得來到這城』,這是耶和華說的。『因我為自己的緣故,又為我僕人大衛的緣故,必保護拯救這城。』」(以賽亞書第37章34-35節)
這是神賜給他子民極大的祝福,因為亞述人威脅到以色列的存活,可是神說要叫他們在戰爭中得到勝利。當我們讀舊約先知書的時候,我們必須經常留意神對他子民所宣告的祝福,無論這些祝福是大是小,我們都要注意。
高潮
除了神的恩典和祝福的程度之外,第三項管理著約的祝福的原則是余民復興這個高潮。舊約先知相信無論神的審判有多嚴重,當中總有殘餘的子民。這些殘餘子民的數目可能很大,也可能非常小,數目的大小要看神子民對神作出的是怎麼樣的回應。先知們總是說神要保守余民的安全,並且要復興殘餘的子民。例如,耶利米宣告耶路撒冷要完全被毀,但是在耶利米書5章18節中,他保證殘餘的子民要存活下來:
「耶和華說:『就是到那時,我也不將你們毀滅淨盡。』」(耶利米書第5章18節)
余民的生存是十分重要的,因為神透過余民向以色列全民應許要賜給他們極大的祝福。
我們已經從利未記26章中看到約的詛咒的最低點是神子民的被擄。但是在利未記26章40到45節,和申命記4章和30章中,神應許他要保存殘餘的子民,要領他們回到本國去,又要更進一步地大大賜福給他們。聽聽摩西在申命記30章4至5中怎樣說:
你被趕散的人,就是在天涯的,耶和華你的神也必從那裡將你招聚回來。耶和華你的神必領你進入你列祖所得的地,使你可以得著;又必善待你,使你的人數比你列祖眾多。(申命記第30章4-5節)
復興余民這個主題在先知書中經常出現。例如,耶利米教導說在神子民被擄以後,神把大自然的祝福賜給他的余民。在耶利米書23章3節中,耶利米敘述了這些從神而來的話:
「我要將我羊群中所餘剩的,從我趕他們到的各國中招聚出來,領他們歸回本圈,他們也必生養眾多。」(耶利米書第23章3節)
余民在被擄以後也得到在戰爭中的祝福。先知約珥教導說當神的子民歸回的時候,這些余民要經歷重大的勝利,又要得享平安。在約珥書3章9節中,我們讀到這樣的話:
當在萬民中宣告說:要預備打仗,激動勇士,使一切戰士上前來。(約珥書第3章9節)
然後在3章17節,我們讀到以色列的勝利:
「你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且又住在錫安我的聖山。那時耶路撒冷必成為聖,外邦人不再從其中經過。」 (約珥書第3章17節)
約珥談及到一次重大的勝利,這次勝利要永遠堅立以色列國。
所有舊約先知都盼望神殘餘子民的復興。神應許儘管神的子民要經歷被擄這最嚴歷的懲罰,但是殘餘的子民要領受復興這巨大的祝福。
在這一課裡面,我們探索了先知怎樣瞭解約的動力,我們又看了三個主要的題目。我們首先看了神的慈愛和人的責任。然後我們又看了先知怎樣從個人的層面發出審判的警告,再一步一步地把審判擴大到全國被擄的審判。最後,我們也看見神從較小的層面上贖回他的子民,然後透過殘餘的子民帶來被擄後的盛大復興。這些題材、這些動力都在引導舊約先知所說的一切話,當我們研讀舊約先知書的時候,這些題材同樣地也引導著我們。
關於IIIM神學教育資源中心
IIIM神學教育資源中心創建於1997年,是一個非營利的基督教機構,致力於「聖道教育,面向全球,免費提供」的使命。 為要滿足當今全球不斷增長的基督徒領袖培訓的需要,我們製作和發行了這套純正的、基於聖經的神學教程,主要面向那些沒有可能通過其它渠道接觸培訓材料的基督徒領袖。通過建立捐賑網絡,IIIM已經有了一套低成本培訓全球基督教傳道人和領袖的方法,採用方便使用的多媒體神學教程,現已有五種語言(英文、西班牙文、俄文、中文和阿拉伯文)。所有的課程都是在本機構寫作,設計和製作,其形式和質量上與本機構於2009年美國歷史頻道(History Channelc)在使用動畫和教育專項上獲得傑出視頻「泰利獎」的兩個作品十分類似。我們的材料採用多種渠道傳遞,包括DVD,文字印刷,網絡視頻,衛星電視,電台和電視。
有關於本事工更多的信息,及其如何參與在其中,敬請登陸我們的網站 www.thirdmill.org.
最近一位朋友告訴我一段故事。他結婚好幾年,有一天,他太太替他收拾抽屜的時候發現了一封信,這封信是我朋友的舊女朋友給他的。起初他太太非常不高興,因為她以為這封信是最近寫的,但是我的朋友能夠以信封上的郵戳和信上的日期來證明這封信的確是很久以前寫的。我的朋友正眼看著我對我說:「理祺,如果我證明不了那封信是甚麼時候寫的話,我真的不知道後果會如何了。」不幸地是,很多時候基督徒誤解了舊約的先知書,因為他們對於先知甚麼時候講話,又或者先知甚麼時候寫這些書都漠不關心。如果我們要以負責任的態度去研讀舊約先知書,我們就必須要好好的瞭解這些書卷的寫作日期和年代。
我們叫這一課為『先知書的歷史性分析』,我們要看看舊約歷史是怎樣為瞭解舊約先知書提供適當的基本背景的。我們將要進行的歷史性分析會把先知書的歷史劃分成四個主要時期。第一個時期是早期王國時期、第二個時期是亞述審判時期、第三個時期是巴比倫審判時期、最後,我們要看的是復興時期。首先讓我們看看早期王國時期。
我們在前一課中看見了在以色列立王的同時,先知也開始活躍起來。研究以色列最初立王的早期王國時期可以幫助我們開始對先知書作出歷史性的分析。從公元前兩千年的亞伯拉罕時代直到掃羅的時代,以色列都沒有王。可是,大衛王朝大約建立在公元前一千年左右,他的王國存留了好幾個世代。當我們探索這個時期的以色列歷史的時候,我們要問兩個重要的問題:這個時期發生了甚麼主要的事件呢?這些事件又是如何塑造先知的事工呢?
主要事件
讓我們首先考慮在早期王國時期發生的兩件重要事件。
統一的王國
首先我們要談談聯合王國。大約在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大衛在耶路撒冷作王。他聯合了所有支派,為王國建立了相當安全的疆界,他又把約櫃運到耶路撒冷,為他兒子修建聖殿作準備。所羅門,大衛的兒子跟隨他父親的腳步,擴展了以色列的疆界,又維持各支派的團結。所羅門更修造了宏偉的聖殿,獻給耶和華作為敬拜他的地方。撒母耳書、列王紀和歷代志都很清楚的談到大衛和所羅門並不是完美的王。可是,聖經中的這些書卷,把這個時期看成為是理想的時期,因為神的子民領受了許多祝福。
分裂的王國
這個早期階段看起來很美好,可是我們必須記住另一件主要的事件:那就是王國的分裂。很可惜的是,所羅門和他的兒子羅波安沒有好好的對待北方的支派,並且不尊重他們。由於這樣,在公元前930年前後,北方支派脫離了聯合王國而獨立了。我們在列王紀上12章和歷代志下11章讀到了這個事實。當羅波安拒絕公平地對待北方支派的時候,他們就脫離了聯合王國,自成一國。耶羅波安成為北國第一個王,以撒瑪利亞為首都,並且在但和伯特利成立敬拜中心。耶羅波安與南國敵對到了極點。他在但和伯特利的崇拜中心豎立了偶像,他這個做法使北國變得極為腐敗。北國背叛了耶和華,不再對他忠心,又拒絕負起約的責任。猶大國的情況也是有起有落的。可是在很大程度上,比較起以色列北國來說,他們仍然保持對神的忠誠。
我們看見了早期王國時期的兩件主要事件。第一件事件是在大衛和所羅門重組的聯合王國中,人民領受了至大的祝福,第二件事件,是羅波安在位期間所發生的王國分裂。
現在我們看過了這兩件發生在王國時期的主要事件,我們就要問這些事件是怎麼塑造先知的事工呢?
先知的職事
在舊約的大先知書和小先知書中,總共有16位不同的先知。撒母耳記、列王紀和歷代志都清楚地記載了早期王國時期是充滿了先知活動的,但是這些先知書都不是來自這個時期的。我們只能夠說早期王國時期為我們的研究提供了先知的背景。我們至少可以用兩個角度去看這個背景。
約的模型
第一方面,後期才寫作的先知回顧聯合王國,把這個時期看成為建立重要王國契約理念的場所。他們認為神子民的所有盼望,都在於神與大衛所立的約之上,後來神又與所羅門重申這一份約。他們期盼有一天以色列會與猶大再次聯合起來,就像在大衛和所羅門的時期那樣。他們盼望大衛的王位有一天會穩固不移,國家的疆界也再次擴張。從這些方面看來,聯合王國時期為舊約先知書提供了寫作背景。
分裂的王國
另一方面,王國的分裂為先知書提供寫作背景,因為先知們分別在兩個不同的國家服侍。這兩個國家相對來說有各自的歷史。有些在北國事奉耶和華的先知宣告約的審判的來臨,同時又向人民保證醫治和祝福的日子將要臨到。他們的焦點是在北國的首都撒瑪利亞。另外的先知在猶大事奉耶和華,他們警告審判的來臨,為在南國的神的子民祝福。但是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在耶路撒冷和猶大支派。
雖然沒有一個寫作先知來自早期王國時期,可是我們發現這個時期給先知事工提供了基本的背景。早期王國時期奠定了約的理念,也確立了北國和南國的存在事實。
到目前為止我們看過了早期王國時期的背景。現在我們要進入先知歷史的第二個階段,那就是亞述審判時期。
我們在前一課看見了約中的子民有責任對主忠心和忠誠。當他們明目張膽地違犯這份契約的時候,他們就要經歷神的審判,這審判以戰爭的形式出現。神第一次降下嚴厲的戰爭審判是在亞述審判時期。戰敗的審判是神降下的,神的子民第一次嘗到這種審判是經由亞述帝國而來的,特別是在公元前734年到701年期間在戰爭中所經歷的失敗。在公元前8和7世紀期間,亞述帝國國力強盛,征服了許多國家。在最高峰期,亞述帝國由現代的土耳其擴展到波斯灣,甚至到了南方的埃及。以色列和猶大都逃避不了這龐大和具有侵略性的帝國。要探索這個時期的亞述審判,我們要看兩件事:這段期間有什麼主要的事件發生呢?這些事件又怎樣影響先知在這幾個世紀的事工呢?
主要事件
在亞述國勢強大的一百年當中,發生了一件主要事件,這件事影響了舊約先知的著作。另外又至少有三件重要歷史事件對我們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是敘利亞和以色列的聯盟。其次是撒瑪利亞的被毀,第三是西拿基立的入侵。
敘利亞-以色列結盟
敘利亞和以色列的聯盟發生在亞述人管治的時期,是與三個小國之間的衝突有關的,這三個國家就是亞述、北國以色列和猶大。我們在舊約好幾個地方都能夠讀到有關這件事的經文,但是其中一段值得我們注意的段落是以賽亞書7章。大概在734年之間,敘利亞和北國以色列厭倦了向亞述帝國供獻,於是在亞述國要處理其他問題的時候,敘利亞和北國以色列決定聯盟抵抗亞述。他們除了自己建立聯盟之外,以色列和敘利亞更設法強迫猶大加入他們的行列之中。但是猶大王亞哈斯拒絕加入他們,並且向亞述求助。這一件事對神的子民來說帶來了許多不同的後果,但是我們至少應該留意到其中一個主要的結果。北國和南國與亞述正處在衝突矛盾之中,北國以色列叛亂反對亞述,結果,亞述王攻打北國以色列,毀滅了以色列全國。猶大有好一段日子站在亞述這一邊,由於這樣,猶大向亞述帝國不斷進貢禮物和納重稅。最後猶大也背叛了亞述,審判也就臨到了南國猶大。
撒瑪利亞的淪陷
亞述審判期間的第二件主要事件,是撒瑪利亞的被毀。撒瑪利亞是北國以色列的首都,由於敘利亞和以色列聯合叛變,撒瑪利亞成為了亞述的報仇對象。我們在列王紀下17章讀到這一記載。強大的亞述軍隊與北國以色列對抗,攻取毀壞了撒瑪利亞,又擄去了許多北國的以色列人。這事件為神的子民標記了新的一天,但是約的審判的高潮實際上是在北國以色列被亞述人打敗的時候,那時,以色列人第一次大規模地被擄。
西拿基立的入侵
亞述審判時期的第三件主要事件是西拿基立入侵猶大。由於猶大降服於亞述之下,他們有好一陣子逃脫了亞述的怒氣。他們降服亞述以換取亞述給他們的保護,免他們遭受北國的攻打。但是後來就連猶大也背叛了亞述,叫這個強大帝國對他們積存了怒氣。猶大遭受到好幾次的攻擊,但是最壞的一次大約發生在公元前701年,那就是西拿基立的入侵。我們在列王紀下18至19章中讀到這段記載。亞述毀壞了許多猶大城市,甚至入侵至耶路撒冷。實際上,看起來一切都被摧毀了,直到猶大王希西家轉向耶和華,求他幫助,神才奇妙地拯救了他們。猶大國仍然是亞述的附庸國,但是在希西家統治的期間,猶大避免了全面被毀的命運,也逃避了西拿基立的入侵。
我們看見了在亞述審判時期裡的三件主要事件。第一件事件是敘利亞和色列在734年的聯盟。第二件事件是撒瑪利亞在公元前722年被毀壞,最後一件事就是西拿基立在701年的入侵。
我們既然看過了發生在亞述審判時期的幾件主要事件,我們現在就要查看一下這三件事件是怎麼影響先知的事工的。
先知的事工
亞述的審判對先知的事工有重大的影響。在舊約的16卷書之中,其中6卷書報告了耶和華的使者在這段期間的事工:這6卷書就是約拿書、何西阿書、阿摩司書、彌迦書、那鴻書和以賽亞書。這些先知都是在亞述審判時期作先知的。讓我們簡要地總結這些先知對亞述的審判所說的話。
約拿
我們首先要談談先知約拿。根據列王紀下14章25節,神呼召約拿在耶羅波安二世在北國以色列作王的時候作先知的。那時大約是公元前793年至753年左右。約拿的事工十分獨特,與別的先知的事工都不一樣,因為神告訴他到亞述的首都尼尼微城去。他於是去了亞述的首都,並宣講耶和華的話,他的主要訊息十分簡單,我們讀約拿書3章4節就會讀到他的訊息:
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傾覆了!(約拿書第3章4節)
尼尼微城的人聽見耶和華的話之後就悔改了,神因此沒有降下他將要降下的災,這是約拿的遺憾。約拿的事工彰顯了神對亞述帝國的慈愛,這慈愛竟然延伸到象亞述這樣邪惡的帝國。
何西阿
在亞述審判時期作先知的第二個先知是何西阿。何西阿書1章1節告訴我們何西阿是在烏西雅、約坦、亞哈斯和希西家作猶大王的時候作先知的。烏西雅最後作王的時間大約是在公元前740年,希西家第一年作王的時候大約是在公元前716年。在這段長時期當中就是先知何西阿事奉的時間。他主要是在公元前750左右在北國以色列作先知的,他至少一直事奉到撒瑪利亞在公元前722年被毀的時候。那時何西阿大概已經移居到南方,這樣我們能夠看到何西阿是在繁榮興盛的日子,也就是在亞述人與以色列人結盟之前作先知的,一直到了撒瑪利亞被毀之前,何西阿都在說預言。
何西阿預言的焦點顯明瞭他是服侍北國以色列的。他的預言大部份是有關對北國的腐敗和罪惡的警告。何西阿的中心訊息是這樣的:北國的罪惡極深,神叫亞述毀滅以色列和撒瑪利亞,作為對北國的審判。這個預言在撒瑪利亞被毀的時候實現了。可是,何西阿的預言中還是滿有希望的。他說有一天約的祝福要臨到,就是在被擄以後,以色列要復興。
阿摩司
第三個先知是阿摩司也是集中談論亞述的審判。阿摩司書1章1節中告訴我們阿摩司是在何西阿作猶大王、耶羅波安作以色列王的時候作先知的。這節經文為我們限定了阿摩司作先知的時間範圍,這範圍大約是在公元前760年到750年左右。阿摩司是在734年,亞述以色列結盟以前,在耶羅波安二世統治北國以色列的繁榮安定時期作先知的。阿摩司就像何西阿那樣,也是在北國以色列作先知的,他的主要訊息是這樣的:他警告當時的世代說亞述帶來的審判將要來臨,撒瑪利亞將要被毀,以色列人也要被擄。阿摩司在阿摩司書5章27節對以色列人這樣說:
「所以我要把你們擄到大馬士革之外。這是耶和華名為萬軍之神說的。」(阿摩司書第5章27節)
在這卷書最後一章裡面,阿摩司重申以色列是有盼望,被擄不是以色列的盡頭。將來他們要復興,被擄之後的復興是約的祝福,這是摩西親自應許的,阿摩司在這裡再次肯定了這一點。
彌迦
第四個處理亞述審判的先知就是彌迦。彌迦書1章1節記載彌迦是在約坦、亞哈斯和希西家作猶大王的時候作先知,他預言到有關撒瑪利亞和耶路撒冷的未來。彌迦作神先知的日子,至少是從公元前735年,那就是約坦作王的最後一年,到701年,西拿基立入侵的時間。彌迦跟何西阿和阿摩司不一樣的地方,是他作先知的地點是在猶大,特別是在耶路撒冷附近。簡單地說,彌迦的訊息是神要用亞述人的手去審判撒瑪利亞和耶路撒冷。他對於撒瑪利亞能夠避免被毀的可能性不抱有任何希望,他又警告說耶路撒冷也要被毀。在西拿基立入侵期間,彌迦起來反對假先知,因為他們說耶路撒冷不可能被敵人攻毀。可是彌迦爭辯說如果耶路撒冷不悔改的話,就必定要被毀。就算彌迦知道以色列人和猶大人要被擄去,他仍然存有希望,他知道有一天神要報復他的敵人,又要把他的子民從亞述的壓迫之下釋放出來,神要給他們一個偉大的國王,這個王要團結國民,在屬於他們的土地上回復約的祝福。
那鴻
在亞述審判時期作先知的第五個先知是那鴻。那鴻作先知的時間 並沒有明確地記載在他的先知書裡面,可是從他書卷裡其他資料中我們可以推斷,那鴻作先知的時間是在公元前663年和公元前612年之間。在他書卷裡有兩節經文建立了這個時間範圍的可能性。在3章8節中,我們發現埃及城市底比斯已經被亞述人征服了,這件事發生在公元前663年。同時先知也預言到亞述首都尼尼微城的被毀,在那鴻書3章7節中他是以未來式預言這件事的發生。尼尼微的被毀發生在公元前612年,這樣,我們就知道他作先知的時間是在這件重要事件之前。
我們在1章15節中讀到那鴻談論到猶大,這樣我們可以確信他是在猶大作先知的,可是,那鴻的注意力不是在猶大,而是在亞述。在這段時期當中,以色列和猶大都在亞述的手下遭受到極大的痛苦。在這段痛苦的時期當中,那鴻發出了一個重要的訊息,那就是神要毀壞亞述。他對猶大保證神要降罰於亞述,毀壞亞述的首都尼尼微城。在那鴻書3章5節中,耶和華說這些話:
萬軍之耶和華說:「我與你為敵。」我必….辱沒你,為眾目所觀。凡看見你的,都必逃跑離開你,說:「尼尼微荒涼了!」(那鴻書第3章5節)
以賽亞
第六個集中在亞述審判的先知是以賽亞。以賽亞書1章1節中提及以賽亞是在何西阿、約坦、亞哈斯和希西家作猶大王期間作先知的。王朝的記錄告訴我們以賽亞作先知的時候大約是在公元前740年至西拿基立入侵一段時間以後,大約在公元前701年。我們看到以賽亞作先知的時間,是由亞述與以色列結盟、撒瑪利亞被毀到西拿基立入侵的時期。以賽亞書的內容顯示他是在猶大作先知的,特別是在耶路撒冷服侍。在亞述審判時期以賽亞用許多方式處理猶大。在亞述與以色列聯盟期間,以賽亞要求他們要信任耶和華,又要對他忠心。在西拿基立入侵期間,以賽亞引領希西家王相信耶和華要拯救耶路撒冷。他事工的這些部分表達了一項主要的訊息:那就是當猶大面對亞述人的審判的時候,他必定要信靠耶和華。當然,當以色列人不信靠耶和華的時候,以色列再次被警告:那就是猶大人要被擄。就像許多其它先知那樣,以賽亞肯定猶大在被擄以後要復興。
我們看見了亞述審判時期裡發生的好幾件重要的事件,這些事件為先知的事工帶來了重大的後果。先知們知道這段時期對神的子民來說是一段經歷大苦難和極為慘痛的時期,可是,雖然先知們帶來審判的訊息,但在同時,他們也帶來令人鼓舞的訊息,因為未來的日子是光明的。
我們探究過舊約先知怎麼在亞述審判時期服侍,現在我們要轉去看看巴比倫審判時期。
我們看過了早期王國時期怎樣為所有舊約寫作先知提供背景。我們也看見公元前734年到701年之間發生的亞述審判,為約拿、何西阿、阿摩司、彌迦、那鴻和以賽亞提供了預言的歷史背景。現在我們要來看先知事工的第三個主要時期,這就是巴比倫審判時期。這個審判時期是由公元前605年到公元前539年。
在許多方面來看,先知以賽亞是亞述審判時期和巴比倫審判時期的關鍵人物。我們已經看見了以賽亞怎樣在西拿基立入侵的日子裡服侍希西家王。在這次侵略結束了之後,希西家設法跟巴比倫結盟,目的是希望巴比倫保護他們,避免他們遭受進一步的攻擊。在以賽亞書39章裡,先知以賽亞發現希西家的所作所為。於是他在39章5至7中說了這些話:
「你要聽萬軍之耶和華所說的話:日子必到,凡你家裡所有的,並你列祖積畜到如今的,都要被擄到巴比倫去…..。從你本身所生的眾子,其中必有被擄去,在巴比倫王宮裡當太監的。」(以賽亞書第39章5-7節)
我們要再一次把討論劃分成兩個重點。第一,巴比倫審判時期的主要事件是什麼呢?第二,先知是怎樣在這段期間服侍的呢?讓我們首先看看組成巴比倫審判時期的主要事件。
主要事件
要瞭解這個時期,我們必須認明三件主要事件:巴比倫在公元前605年的第一次入侵,公元前597年的第二次入侵和公元前586年的第三次入侵。
第一次入侵
首先,在公元前605年間,巴比倫第一次入侵,並且把猶大領袖驅逐出境。約雅敬王並不忠於宗主國巴比倫的尼布甲尼撒王。所以尼布甲尼撒王就(大)攻擊猶大,奪去了許多在耶路撒冷的領袖的領導權。先知但以理和他的朋友,沙得拉、米煞和亞伯尼歌就是在這段期間被擄的。
第二次入侵
這個期間第二件主要事件發生在公元前597年。尼布甲尼撒對持續作出叛亂的猶大作出反應,第二次進攻猶大,又擄去一批人。他在這一入侵期間差不多毀壞了整個猶大國,又把好大一批猶大人擄到巴比倫去。先知以西結就是在這個時候被擄去的。巴比倫第二次的入侵在許多方面對猶大國家造成了創傷。可是,猶大國仍然沒有悔改它的惡行。
第三次入侵
巴比倫時期的第三次主要事件發生在公元前586年。尼布甲尼撒受夠了猶大國不斷的叛亂,於是,他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入侵猶大,把猶大人擄去。這一次巴比倫人完全地毀壞了耶路撒冷和其中的聖殿。絕大多數的猶大人被擄去了,土地變得荒涼,猶大國民大規模地被擄去。
當我們考慮在巴比倫審判時期這三件主要事件的時候,我們必須記住這是神子民完全被摧毀的時期。大衛的子孫被擄去了,耶路撒冷的聖殿被毀了。在神子民的歷史上,這是十分可怕黑暗的時刻。
我們看過了巴比倫期間的主要事件,現在我們要考慮舊約先知在這段期間的服侍方式。
先知的職事
巴比倫審判時期為好幾位舊約先知提供了歷史背景。七位先知在這段期間擔當了耶和華使者的責任:他們是耶利米、西番雅、約珥、俄巴底亞、哈巴谷、以西結和但以理。
耶利米
巴比倫審判時期的第一個先知是耶利米。耶利米在猶大三次被侵略和被擄期間作先知。當我們讀耶利米書1章1到3節的時候,我們讀到耶利米作先知的時候,是在
約西亞在位十三年…約雅敬在位的時候…到西底家在位的末年,就是十一年五月間耶路撒冷人被擄的時候。(耶利米書第1章1-3節)
從這些經節中我們看見耶利米大約是在公元前626年作先知的,這是在巴比倫擊敗亞述之前,他繼續作耶和華的使者,至少直到公元前586年以後,那時正是巴比倫最後一次入侵和最後一次被擄發生的時候。
在巴比倫第一次入侵之前,耶利米呼喚人民悔改,企圖阻止巴比倫的入侵。當巴比倫的攻擊一浪接一浪地來到的時候,耶利米知道耶路撒冷必定要遭到不幸了。他呼求人民悔改,並為快要來臨的艱苦年日作好準備。儘管耶利米的集中於談論被擄到巴比倫這件事,他同時也重新肯定說以色列在將來有一天要被復興起來。例如,在耶利米書30至31章裡,耶利米提醒猶大人說,神要領他們回到他們的土地上,而且要訂立新約,叫他們安然居住。
西番雅
在巴比倫審判時期的第二個先知是西番雅。西番雅書1章1節中明確地告訴我們西番雅作神先知的時間。他是在猶大王亞們的兒子約西亞在位期間作先知的。約西亞統治猶大的時間大約是從公元前640年到公元前609年,這叫我們知道西番雅的事奉與耶利米早期的事奉是同時進行的。在西番雅書2章13節中,西番雅預言尼尼微城的傾倒,,就好像他們對待巴比倫那樣。西番雅實際上預言了主的日子要臨到亞述和列國,因為他們迫害神的子民。他預期巴比倫要統管全地,包括猶大國在內。西番雅雖然作了這些預言,可是他也同時宣告以色列和猶大有一天要復興,回復從前的強大。他在3章20節這樣說:
「那時我領你們進來,聚集你們。我使你們被擄之人歸回的時候,就必使你們在土地上的萬民中有名聲、得稱讚。這是耶和華說的。」 (西番雅書第3章20節)
約珥
第三位出現在巴比倫審判時期的先知是約珥。我們不可能斷言說約珥在哪一個時期作先知,因為他的書卷沒有給我們一段特定的時間。有些翻譯者把約珥放在早期,另有一些把他放在後期。從約珥書1章13節和其它的參考資料中,我們能夠肯定在約珥宣講預言的時候,聖殿和祭司制度都仍然在運作當中。約珥在2章1節中也宣告錫安將要被毀。所以,約珥作先知的時間大概是在猶大人被巴比倫擄去的期間。他的訊息是簡單直接的:猶大地要被外邦軍隊擄掠。在第2章裡,約珥呼求人民悔改,因為他希望真誠懇切的悔改,說不定可以阻止或者軟化巴比倫將要進行的毀壞。可是,就算在約珥確實知道毀壞要來臨的時候,他仍然沒有完全對神所賜的祝福絕望。他向讀者保證一旦被擄結束了以後,神要復興他的子民,要叫他們享有前所未有的約的祝福。就如他在約珥書3章20和21節中所說:
「猶大將存到永遠,耶路撒冷必存到萬代。我未曾報復流血的罪,現在我要報復,因為耶和華住在錫安。」(約珥書第3章20-21節)
俄巴底亞
第四位在巴比倫審判期間作先知的是俄巴底亞。他的書卷並沒有具體地列出日期,但是書中主要在集中談論以東怎樣利用猶大人所遭受的極大痛苦。很可能俄巴底亞正在回想公元前597到586年間,猶大人被巴比倫一次又一次地侵略和被擄慘況。俄巴底亞宣佈耶和華不會對以東人的殘暴視而不見,以東必定會被毀壞。事際上,他宣告有一天被擄去的猶大人將要歸回,攻取以東。當俄巴底亞在第15節這樣說:
「耶和華降罰的日子臨近萬國。你怎樣行,他也必照樣向你行,你的報應必歸到你的頭上。」 (俄巴底亞書第15節)
俄巴底亞宣告猶大被擄結束了,神要降罰與惡待他子民的國家。
哈巴谷
在巴比倫審判期間服侍的第五個先知是哈巴谷。我們不能夠精確地知道他作先知的時間,然而,他書卷的內容給了我們一點指引。在哈巴谷書第一章裡面,先知為了猶大國中不信靠神的統治者禱告神,求神傾覆他們。神的回應可以在1章6節中看得到:
「我必興起巴比倫人,就是殘忍暴躁之民,通行遍地,佔據那不屬自己的住處」。(哈巴谷書第1章6節)
根據這段經文,哈巴谷似乎是在巴比倫第一次入侵和猶大被擄的時候作先知的,那大概是在公元前605年。
哈巴谷第一次哀悼猶大人的罪惡,後來他哀悼巴比倫人的壓迫,到了書卷的末後,哈巴谷肯定他對耶和華的信靠,無論神用多長的時間去毀壞巴比倫,哈巴谷都信靠神。在3章17節裡,我們讀到這一段熟悉的信心禱告:
「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橄欖樹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糧食,圈中絕了羊,棚內也沒有牛,然而,我以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神喜樂。」(哈巴谷書第3章17節)
以西結
在巴比倫時期服侍的第六位先知是以西結。以西結書1章2節告訴我們,先知在公元前597年被擄到巴比倫。他在巴比倫被擄的民中作先知,書中其他部份說得很清楚,耶路撒冷在公元前586年被毀的時候,以西結仍然繼續作先知。以西結從公元前597年前後作先知,直到公元前586年耶路撒冷被毀壞的時候。以西結早期的預言是宣告巴比倫要摧毀壞耶路撒冷和聖殿。除此以外,以西結書的其他部份是集中談論人民將怎樣回到他們的土地上,他們又怎樣在回歸後必定要重建聖殿。他描述耶路撒冷和聖殿將會怎樣的雄偉,其壯麗令人難以想像,最後,他在48章35節中以這些話作全書的終結:
「從此以後,這城的名字,必稱為:『耶和華的所在』。」 (以西結書第48章35節)
但以理
第七個先知在巴比倫審判期間服侍的是但以理。但以理在公元前605年第一次被擄時期到了巴比倫。他的書卷裡清楚地顯示到但以理作先知的時期至少是由公元前605年到539年。但以理解夢,他自己又見到好幾個異象,這一切都清楚地說明猶大的被擄要被延續一段較長的時間。他也知道神的子民就是在被擄的時候,也沒有悔改他們的罪,,所以他在但以理書9章13節裡說:
「這一切災禍臨到我們身上,因為耶和華我們的神在他所行的事上都是公義的,我們並沒有聽從他的話。」(但以理書第9章13節)
結果,但以理獲悉神的子民要經歷四次被擄時期:入侵他們的國家是巴比倫、瑪代波斯、希臘和第四個沒有提名的國家,我們現在知道那個國家是羅馬帝國。但以理鼓勵被擄的子民悔改,轉向相信神又警告他們如果他們繼續背叛神的話,那只會延長他們歸回本土的時間。
巴比倫的審判是那麼的嚴重,無論怎麼強調也不會過分。這是神的子民受到最慘痛的失敗的時候;神的子民竟然從猶大地被擄去了;大衛子孫的王權被奪走了;耶路撒冷城被毀了,甚至連神的聖殿也被毀壞了。這是在舊約中發生在神子民身上最悲慘的事。在這段時間裡,先知發出了許多警告和有關審判的話,他們又給神的子民帶來希望,預言到神的子民要復興,有一天神甚至要領他們回到耶路撒冷和猶大去。
到目前為止,在先知書的歷史性分析這一課裡,我們看到了有哪些主要事件發生,又見到這三個時期中先知的事工。現在我們來看舊約先知書裡的最後一個時期,那就是復興時期。
就正如我們所看見的,早期王國時期為寫作的先知提供了寫作背景。好些先知在亞述人審判時期作先知,更多先知在巴比倫審判期間服侍神。現在我們要探索一下在以色列人從巴比倫被擄歸回猶大地之後,是哪些先知在服侍。我們認為復興時期大概是由公元前539年到公元前400左右。我們將以慣用的方式去探索這段時期,首先集中於這段時期的主要事件,然後要看先知預言的事工。首先讓我們看看復興時期中的主要事件。
主要事件
我們要提及的第一件事是以色列人的回歸。
以色列回歸故土
在公元前539年和538年,神在他被擄的子民中行了奇事。以賽亞的預言應驗了,波斯王古列征服了巴比倫帝國,並鼓勵以色列人歸回到本土,重建耶和華的聖殿。神的子民第一次的復興回歸發生在設巴薩的領導之下,許多人誤會這是所羅巴伯;大衛王朝的合法承繼人。這次回歸的人數相對來說較小,他們也並沒有堅定地信靠耶和華,他們並不順服神的旨意。
重建聖殿
隨之而來的是復興時期裡的第二件主要事件:這就是聖殿的重建,這件事發生在公元前520年到515年之間。第一次回歸到本土的以色列人忽略了重建聖殿的重要性。他們雖然開展了這個工程,但是很快就各忙各的事,停止了修造聖殿。由於神子民無法負起重建聖殿的責任,在公元前520年之間,先知哈該和撒迦利亞走到耶路撒冷的街道上,告誡神的子民要重建神的聖殿。起初的回應是積極樂觀和充滿希望的,但是卻好景不常。
背叛紛起
復興時期的第三件重要事件是廣泛性的悖逆。神子民的悖逆在第一次重建聖殿之後越發嚴重,特別是在以斯拉和尼希米作先知的期間情況越來越差。學者們仍然在辯論這段時期的正確日期,所以我們把這段時期的可能性範圍放在公元前450年到400年之間。在所羅巴伯重建聖殿的一個世代之後,神的子民開始與外邦女子通婚,結果,以色列的信仰與其它外邦宗教混合起來了。復興時期變得停濟不前。雖然以斯拉和尼希米領導了幾項改革,這些改革運作好一陣子,但是,過了不久這些改革都失敗了。復興時期變成了悖逆時期。
我們現在要轉向復興時期中的第二個重點,這些事件究竟怎樣影響在這個時期服事的先知呢?
先知的事工
這個時期裡三個有名的先知是哈該,撒迦利亞和瑪拉基。讓我們首先考慮哈該的事工。
哈該
哈該書非常直接地說到這個先知是回歸的人中的其中一位。因為這個原故,他是在耶路撒冷服侍的。除此之外,我們可以精確地知道當哈該是在哪一段時間作先知的。我們在哈該書1章1節讀到這樣的話:大利烏王第二年六月初一日,耶和華的話藉先知哈該,向猶大省長撒拉鐵的兒子所羅巴伯說話。從哈該書這段經文和其它的經文中,我們知道哈該所說的預言都是在公元前520年的其中四個月裡。
哈該書的基本訊息是什麼呢?哈該定意要啟發正在掙扎求存的猶大人重建聖殿。哈該預言如果所羅巴伯和民眾悔改他們的罪,他們就會獲得重大的勝利和祝福。就正如他在哈該書2章21節裡說的:
「你要告訴猶大省長所羅巴伯說:『我必震動天地。』」(哈該書第2章21節)
如果猶大國懇切地回轉歸向神的話,先知哈該所提供的是神的豐富的祝福,猶大人又要重建神的聖殿。
撒迦利亞
復興時期的第二個先知是撒迦利亞。從撒迦利亞的預言內容中我們知道他跟哈該一起在耶路撒冷服侍。撒迦利亞書1章1節中提到哈該在大利烏王第二年八月開始作先知的,也就是在公元前520年。許多翻譯聖經者從撒迦利亞書第9至14章的內容裡看到,撒迦利亞的事工在重建聖殿之後仍然繼續,因為重建聖殿明顯地不足以為他們帶來神的祝福。撒迦利亞書第1章到第8章總結了撒迦利亞的早期事工,先知撒迦利亞的訊息非常簡單:如果人民重建聖殿的話,他們就會得到祝福。除此以外,在第9章到14章裡,撒迦利亞預言猶大完全的復興只會因為神的介入而來臨,而這介入將會是災難性的。先知撒迦利亞見到一連串的異象,這些異象是與神的介入有關的,神將來的介入要為他的子民帶來勝利和公義。就如他在14章20節中說的:
「當那日,馬的鈴鐺上必有歸耶和華為聖的這句話。耶和華殿內的鍋必如祭壇前的碗一樣。」(撒迦利亞書第14章20節)
瑪拉基
舊約中最後一位先知是瑪拉基。瑪拉基的焦點是在聖殿和利未人身上,明顯地瑪拉基也是在耶路撒冷附近服侍的。他的訊息最配合尼希米的改革時期,那大概是在公元前450年到公元前400年之間。聖殿的敬拜變得非常腐敗,神的子民也遠離了神。於是瑪拉基宣告會有劇烈的審判臨到神的子民身上。我們在瑪拉基書3章5節中讀到這樣的話:
「[萬軍之耶和華]必臨近你們,施行審判。」(瑪拉基書第3章5節)
瑪拉基知道神的審判最終要為以色列公義之民帶來復興。在瑪拉基4章2節裡,瑪拉基為那些願意悔改又證明自己對神忠心的人提供希望:
「但向你敬畏我名的人,必有公義的日頭出現,其光線有醫治之能。你們必出來如跳躍的肥犢。」(瑪拉基書第4章2節)
就是在以色列叛逆的時候,瑪拉基也向色列保證在審判以後要有莫大的祝福。
復興時期的先知都要面對一個重大的危機。神的子民從被擄之地歸回繼續背叛神、反對神。結果,先知們最後要宣告真正的復興和祝福要在遙遠的將來才出現。我們現在作基督徒的,知道這遙遠的未來是甚麼時候,那就是耶穌降世的時候。
在這一課中,我們探索了舊約先知的歷史性分析。雖然這一段歷史非常複雜,但是,能夠按照四個主要時期去總結預言歷史事件,對我們瞭解這段歷史十分有幫助。第一是早期王國時期;第二是亞述審判時期;第三是巴比倫審判時期;第四是復興時期。復興時期初期是充滿希望的,但是這個希望漸漸退色了,接下來的是另一次的審判,這次審判之後神賜下的是一個遙遠的祝福。
當我們學習解釋舊約先知書的時候,我們要把先知們的話與他們身處的環境連繫起來。因為把先知的話與他們面對的歷史環境連結起來的話,我們就能夠瞭解先知的話對當時的人所存的意義,我們也能夠因此瞭解他們的話對我們現代人有什麼意義。
關於IIIM神學教育資源中心
IIIM神學教育資源中心創建於1997年,是一個非營利的基督教機構,致力於「聖道教育,面向全球,免費提供」的使命。 為要滿足當今全球不斷增長的基督徒領袖培訓的需要,我們製作和發行了這套純正的、基於聖經的神學教程,主要面向那些沒有可能通過其它渠道接觸培訓材料的基督徒領袖。通過建立捐賑網絡,IIIM已經有了一套低成本培訓全球基督教傳道人和領袖的方法,採用方便使用的多媒體神學教程,現已有五種語言(英文、西班牙文、俄文、中文和阿拉伯文)。所有的課程都是在本機構寫作,設計和製作,其形式和質量上與本機構於2009年美國歷史頻道(History Channelc)在使用動畫和教育專項上獲得傑出視頻「泰利獎」的兩個作品十分類似。我們的材料採用多種渠道傳遞,包括DVD,文字印刷,網絡視頻,衛星電視,電台和電視。
有關於本事工更多的信息,及其如何參與在其中,敬請登陸我們的網站 www.thirdmill.org.
我有好一些朋友決定要在一年之內把聖經讀過一遍。可是他們經常對我說:「理祺,當我開始讀舊約先知書的時候,我就好像迷失在一個黑暗的大森林裡面那樣。的確,我們很多時候也有同樣的感受。當我們以為我們開始明白先知書的時候,我們卻很快發現其實我們是在漫無目的地徘徊,原因是由於我們不熟悉舊約先知書的領域。
在這一課裡面,我們將要熟悉這一部分聖經的領域。所以我們稱這一課為『先知書的文體分析』。我們在這一課裡面要集中來看在舊約先知書中出現的三種不同文體:第一種文體是歷史敘述,那就是發生在先知服侍時期的歷史事件的記錄;第二種文體是先知與神之間溝通的記錄,那就是先知對神的禱告和讚美神的經文;第三種文體是先知與人之間的溝通,那就是先知直接對人們所說的話。我們如果能夠瞭解這幾種不同的文體怎樣在先知書裡面出現,這就會為我們提供一張尋寶地圖,而這張地圖會帶領我們尋找這部分聖經中有待發掘的寶藏。讓我們首先看看歷史敘述文體。
每個人都喜歡聽好故事,所以我們喜歡看書和看電影。因為故事不單單傳達資訊,故事同時也喚起我們的想像力,往往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改變我們。當我們看聖經的時候,我們知道聖經裡面有許多故事或者記敘文。我們常常以為記敘文只出現在創世紀、出埃及記和民數記這些書卷中。可是,我們也應該知道在舊約先知書中同樣有很多記敘文。
在好幾本舊約先知書中,歷史敘述是其中最主要的文體。先知書中最主要的歷史敘述就是約拿書,因為書中從頭到尾都在陳述約拿和他在尼尼微城的事工。但以理書也是歷史敘述。但以理的異象和預言都是放置在歷史事件的背景裡面。還有,耶利米書和以西結書,這兩卷書也是由歷史敘述所組成的。在何西阿書、阿摩司書和以賽亞書的好一些章節裡面,在某程度上也散佈了記敘文。當我們學習舊約先知書的時候,我們必須注意到其中的歷史敘述。許多書卷的重要部分都是由歷史敘述所構成的。
我們要從兩方面去探索歷史記敘文在先知書中的角色:首先,我們要看記敘的類型;其次,我們要看這些記敘的內容。讓我們先看看在先知書裡面的記敘類型。
敘述的類型
舊約的預言包括了兩個基本的記敘類型,那就是傳記和自傳。按照一般的定義,傳記是第三者的敘述,自傳是第一人稱的敘述。
傳記
在某些情況之下,在同一卷書中同時出現了傳記和自傳兩種敘述。譬如在但以理書頭六章裡面,但以理的一些事跡是以第三人稱的傳記方式記載的。在第1章裡面,我們看見了但以理在巴比倫接受訓練。在第2章,我們看到尼布甲尼撒夢見了一個大雕像,但以理為他解夢。第3章裡是我們都很熟悉的火窯的故事,第4章報告了尼布甲尼撒夢見大樹的故事,又記載了但以理如何解夢。然後,在第5章裡是伯沙撒在牆上見字的故事。第6章是但以理在獅子坑中的記載。這些章節都是以傳記形式出現的,在舊約中這都是有關先知但以理的第三人稱記敘。
自傳
雖然但以理書第1章到第6章都是以傳記形式寫成的,可是從第7章到第12章卻採取了自傳的形式出現。在每一個段落的開始都有一段簡介,這些章節主要是以第一人稱寫成的。但以理親自報告了發生在他身上的事情。第七章記載了但以理夢見四獸。在第八章裡,但以理陳述了綿羊和公山羊的異象。第九章包含了但以理的禱告,禱告的內容是祈求神讓他的子民從被擄之地歸回到應許地去。第10章到第12章記載了但以理所看見神子民的未來的異象。
當我們研究舊約先知書的時候會見到許多傳記和自傳,所以,我們必須留意觀察這兩種文體。舊約的作者以記敘方式寫作,這樣他們就能夠間接地把訊息教導給我們。如果我們沒有注意到這些文體,我們就會錯過先知們要傳達的重要訊息。
我們從先知書的主要部份中看過歷史性記敘之後,我們現在就要問以下的問題:「這些記載的基本內容是什麼呢?」
敘述的內容
我們發現在先知書中的記敘有四個基本的方向:第一是先知蒙召;第二是象徵行動;第三是異象記述;第四是歷史背景。
先知的呼召
先知蒙召是神差遣先知代表他說話的方式。這種紀錄出現在好些關鍵的經文中。譬如在以賽亞書第6章裡面記載了神怎樣呼召以賽亞。耶利米書第1章告訴我們神如何呼召耶利米去代表神的恩約。同樣地,在以西結書第2章裡面,我們看到神呼召以西結,叫他以特別的方式去事奉神。在每一段經節裡,我們都看見故事或者記敘的出現,我們見到先知們怎樣在神面前謙卑,又看見神向先知們作出保證,保證他們這是神親自授權他們去做的事工。
呼召先知的記述在聖經中出現的目的,是要顯示是神差派先知去遵行神的命令的。這是十分重要的一點,因為舊約中經常提及到先知是不受歡迎的、是不被接受的。我們也必須記得,這些記述確認了是神呼召這些先知去事奉他。當我們去聽舊約先知的話的時候,我們會聽見我們不喜歡聽的話、不想接受的事情,只是我們要記得先知是神親自呼召的僕人。
象徵的動作
先知書中的歷史記敘也集中在先知象徵行動上。神一次又一次地告訴他的發言人以行動去象徵他們事工的價值。例如,在耶利米書13章裡面,神叫先知耶利米去埋他的麻布腰帶,直到腰帶爛掉,這是為了要說明猶大的腐敗。在第19章裡,神叫耶利米去買一個瓦瓶,並且要在長老面前把瓦瓶打破,這是要象徵將要發生在猶大國的事。在第32章裡,神又指示耶利米去買一塊田又要保存田契,這是要象徵神有一天要領他的子民回到應許地去。
耶利米書中的這些記載只是先知書許多象徵行動中的幾個例子。何西阿書和以西結書中有很多這類的事件發生。在舊約裡面,神的子民親眼看見神怎樣透過先知的話去傳達訊息。當我們讀這些記載的時候,我們也能夠從我們的角度去看見神透過先知所傳達的訊息是什麼。
異象的報告
除了先知的呼召和象徵行動的紀錄以外,在先知書中也出現了第三種歷史記敘,那就是異象的記述。異象的記述是先知描述他們親自遇見神的經文。在阿摩司書第7章1節到9節裡,出現了一系列非常重要的異象記述。這段經文其實是由三個不同的異象描述組成的。第一個異象是在第7章1到3節裡,神讓阿摩司看見蝗蟲毀壞北國以色列,阿摩司對這個異象作出回應,他在第7章第2節說:
「主耶和華啊,求你赦免!因為雅各微弱,他怎能站立得住呢?」(阿摩司書第7章2節)
阿摩司擔心屬神的殘餘子民在這一次可怕的蝗蟲災中活不下來。然後在第3節神的態度改變了,決定免他們受蝗蟲之災。
在阿摩司書第7章第4到6節裡又出現了相似的情況,神允許阿摩司看見消耗北國以色列土地的火和乾旱。阿摩司又再作出回應,他在阿摩司書第7章第5節中向神呼求說:
「主耶和華啊,求你止息!因為雅各微弱,他怎能站立得住呢?」(阿摩司書第7章2節)
在第6節裡,神再次改變他的決定。
第三個異象記載在阿摩司書第7章第7到9里。這一次阿摩司看見神站立在一堵牆壁上,手中拿著準繩。他在測量牆壁,看牆壁有沒有歪曲,如果牆壁不直的話,就要被拆毀。準繩象徵神要個別地審判他的子民,他只會滅絕那些背叛他的人。阿摩司對這個異象沒有作出任何回應。他知道神會在殘餘子民中找到公義的人,這批人要存活下來。
先知書中充滿了這類型的異象記述。你還一定記得在以西結書第1章中我們見到神榮耀的戰車寶座,你也記得先知但以理所陳述的許多異象。先知異象的記述讓我們知道預言是從上而來的。
歷史的背景
除了先知的呼召、象徵行動和異象的記述以外,先知書中許多歷史記敘明顯地為我們提供了歷史背景。這種記敘零碎地散佈在先知書裡面。其中一個提供歷史背景的重要例子,出現在以賽亞書第7章到8章裡。這兩章聖經為以賽亞書7章14節著名的預言提供了歷史背景。在以賽亞書7章14節中,我們讀到這些話:
「必有童女懷孕生子,給他起名叫以馬內利...。」(以賽亞書第7章14節)
很多時候基督徒犯了個錯誤,我們很少注意到這段記敘的上下文,就是以賽亞書第7章和第8章中的記述,這段經文為以賽亞書的預言提供了歷史背景。
在以賽亞書第7章第1和第2節中,我們知道以賽亞與亞哈斯講話的時候,正是亞哈斯懼怕敘利亞和北國以色列入侵的時候。這兩個國家要求亞哈斯王與他們聯盟,對抗亞述帝國。在第7章第3至11節的記述中,我們看到以賽亞對亞哈斯提出了警告。他警告亞哈斯不要懼伯這些國家,要信靠耶和華為他的拯救。可是在第7章第12節裡,我們看見亞哈斯王拒絕信靠神。然後在7章13節到8章18節中解釋了以賽亞怎樣斥責亞哈斯王,又宣告神要藉亞述帝國的手審判猶大。這段歷史記敘的目的,是要為以賽亞書這段預言提供歷史背景。只有當我們把以賽亞的預言放在這段歷史背景中,我們才有希望正確地瞭解以賽亞的預言。
每當我們讀到舊約預言中的一個記述的時候,我們要問以下的問題:這是呼召的記敘嗎?又或者是象徵行動的記載呢?這是一段異象的記述呢?還是為預言鋪墊歷史背景的記敘?當我們問這些問題的時候,我們就能夠瞭解這些經文,不然的話,這些訊息對我們來說依然是隱藏起來的。
我們在先知書文體分析這一課中,看見了先知們在寫作的時候包括了歷史記敘在其中。現在我們要轉去研究這部分聖經的第二種主要文體類型,那就是先知與神之間溝通的記錄。
舊約的先知們是愛神的人,因此,他們過的是充滿禱告的生活。他們也愛讀聖經,所以也學會了怎樣從聖經中作禱告。我們發現舊約先知的禱告就像詩篇中向神的禱告那樣。你可以想得出來的禱告題材都出現在先知書之中。
為了簡化討論,我們會指出先知禱告內容的兩個極端。我們首先會談「哀歌禱告」,然後再看「讚美禱告」。當先知與神說話的時候,他們的心完全地向神倘敞開,把心中的哀痛和喜悅毫無保留地向神傾吐。讓我們先來看先知怎樣以禱告向神表達哀傷。
訴求的禱告
很不幸的是今天許多基督徒對我們稱為哀歌的禱告類型不太熟悉。哀歌是向神表達失望、悲傷和困惑的禱告。在我們這個年代,許多基督徒認為這樣的禱告是不適當的,可是我們發現舊約先知告訴我們,這種禱告是與神同行的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先知以禱告向神表達他們的困惑、失望和憂傷。哀歌文體在好多卷先知書中出現:耶利米書、耶利米哀歌和哈巴谷書都是特別有名的長篇哀歌,但是這種禱告同時出現在好多先知書裡面。哈該書是唯一沒有稍稍包含與哀歌文體相以的先知書。先知書中哀歌禱告的頻率顯示了這是先知事工的主要部分。
先知們以哀歌在神面前表達他們關注的事情,因為他們正面對神子民有史以來最可怕的時代。要考究哀歌如何在舊約先知書中出現,我們要知道先知通常哀悼兩種不同的題目:第一是神子民的罪惡;第二是神對罪的審判。要說明哀歌中這兩項關注點的最佳方式,就是去看哈巴谷書中的哀歌。哈巴谷是在巴比倫危機期間和危機發生之前在猶大國服侍的先知。哈巴谷與神談論兩類問題。第一類問題出現在第1章2到4節中,哈巴谷在這裡哀悼以色列的罪和背叛神的行徑。然後,在第1章裡,他哀悼神將要降下的可怕審判,那就是巴比倫的入侵。我們先來看先知如何哀悼神子民的罪惡。
百姓的罪
在哈巴谷書開頭的經節裡,哈巴谷回想神子民的罪惡,並且向神呼求。在哈巴谷書第1章第2節中,我們讀到這樣的話:
「耶和華啊,我呼求你,你不應允,要到幾時呢?我因強暴哀求你,你還不拯救。」(哈巴谷書第1章2節)
哈巴谷感到十分困惑,因為神沒有聽他為猶大道德情況所作的禱告。像許多其它先知那樣,哈巴谷特別關注在猶大國中所發生的不公義的事情。我們在第1章第4節中讀到這樣的話:
「因此律法放鬆,公理也不明顯;惡人圍困義人,所以公理顯然顛倒。」(哈巴谷書第1章4節)
哈巴谷對於神不審判他子民的罪感到十分困惑。他感到挫敗和無能為力。哈巴谷書中開頭的禱告說明了先知如何向神表達他的心,這是先知們所使用的主要方式之一。當他們看見神子民所遭受的痛苦的時候,他們所能夠做的,就只有向神呼求,又叫其他人以哀歌向神呼求。
我們看見哈巴谷呼求神,要求神為猶大的罪的原故而降下懲罰。當我們讀哈巴谷書的時候,我們在第1章第5到11節中見到神怎樣回應哈巴谷的禱告,神說他將要懲罰猶大的惡行。讓我們讀第1章第6節:
「我必興起巴比倫人,就是那殘忍暴躁之民,通行遍地,佔據那不屬自己的住處。」(哈巴谷書第1章6節)
神應許要應允先知的呼求,在猶大國中審判那些行不公義的人。神履行了他對哈巴谷的回應,他讓巴比倫人進行了約的審判。巴比倫征討猶大,並且殘暴地對待神的子民。
審判
神一旦開始審判,哈巴谷再一次觀察情況,更進一步地表達我們在先知書中看見的第二種主要哀歌類型,那就是哀悼神審判的哀歌。讓我們聽聽他怎樣為遭受巴比倫殘酷地對待猶大的禱告。在哈巴谷書第1章13節裡,哈巴谷說了這些話:
「你眼目清潔不看邪僻,不看奸惡;行詭詐的,你為何看著不理呢?惡人吞滅比自己公義的,你為何靜默不語呢?」(哈巴谷書第1章13節)
先知知道神子民犯了可怕的罪,可是他現在意識到巴比倫的罪比猶大的罪更大。外邦暴君帶來的痛苦和苦難驅使哈巴谷向神呼喊,表達他極深的哀傷。神對哈巴谷的呼喊作出回應,他在2章2到20節中告訴哈巴谷,他有一天要懲罰巴比倫的惡行。在2章8節裡,我們讀到神針對巴比倫所說的話:
「因你搶奪許多的國,殺人流血,向國內的城並城中一切居民施行強暴,所以各國剩下的民都必搶奪你。」(哈巴谷書第2章8節)
哈巴谷哀悼神審判的嚴重性,他的哀聲達到天上,神向他保證巴比倫必定會被毀。
在先知書中我們見到神的僕人向神發出哀傷的禱告,在神面前表達他們心中的重擔。我們偶爾也會發現他們哀悼外邦,目的是向以色列民保證他們的敵人必定會被毀滅。但是,先知一般會把重擔放在神面前,讓神的子民知道他們的罪是多麼的嚴重,同時又呼召他們悔改。
哀歌是先知與神溝通的方式之一。現在我們要去看先知書中第二種主要的禱告類型,那就是讚美的禱告。
讚美的禱告
就如詩篇中有許多讚美神的禱告的例子,先知也採用了這種方式與神對話。他們讚美神,因為神賜給他們恩約的祝福。當先知看見神將要賜下的福氣,他們就讚美神。對神的讚美出現在很多先知書裡面。對先知來說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主題。我們要以哈巴谷書結尾的章節,就是哈巴谷對神的讚美去結束我們對哈巴谷書的觀察。
我們看到哈巴谷書中主要在表達先知的哀傷和神對他的哀求的回應。但是這卷書的最後一章卻由哀傷轉為讚美。當神應許因為巴比倫殘酷地對待神子民而要毀滅巴比倫的時候,哈巴谷就因此向神發出極大的讚美。我們在哈巴谷書中見到怎麼樣的讚美呢?在先知書中,對神的讚美有兩個主要的主題。當先知以讚美榮耀神的時候,他們是為了神的審判和祝福而讚美他。哈巴谷書第3章就是採用了這種方式作出讚美的。
審判
在哈巴谷書第3章第11和12節中,先知這樣說:
「因你的箭射出發光,你的槍閃出光耀,日月都在本宮停住。你發憤恨通行大地,發怒氣責打列國。如同打糧。」(哈巴谷書第3章11-12節)
先知在這裡以讚美榮耀神,哈巴谷讚美神審判列國、毀滅列國的大能。
讚美審判這個主題出現在許多先知書中。先知以賽亞在以賽亞書40章22節中讚美神說:
「神坐在地球大圈之上,地上的居民好像蝗蟲。他鋪張穹蒼如幔子,展開諸天如可住的帳棚。他使君王歸於虛無,使地上的審判官成為虛空。」(以賽亞書第40章22節)
當我們讀到讚美神審判的經節,我們經常感覺到怪怪的。因為現代的基督徒認為我們只應該讚美神在地上的祝福。可是,這個世界迫害神的子民,這是事實。所以,當神審判迫害他子民的人的時候,神的子民就應該讚美他。先知瞭解到這一點,所以他們為了神的審判而讚美他。
祝福
審判和祝福的互聯關係帶領我們到達先知讚美的第二個焦點。先知不僅經常為了神的審判而作出讚美,他們也為了神賜給他子民的許多祝福而讚美他。先知哈巴谷明確地陳述了為什麼他為了神審判的大能而讚美他。在哈巴谷書第3章12和13節中,我們讀到這話:
「你發憤恨通行大地,你發怒氣責打列國,如同打糧。你出來要拯救你的百姓,拯救你的受膏者。」(哈巴谷書第3章12-13節)
哈巴谷看見有一天神要審判惡人,拯救以色列國,又要復興大衛家。哈巴谷看見了這一切,所以他為了神的審判而讚美神。
同樣的,先知以賽亞也是這樣尊榮神,先知用神親口說的話讚美他。在以賽亞書44章24節中出現了這些話:
「從你出胎,造就你的救贖主耶和華如此說:『我耶和華是創造萬物的,是獨自鋪張諸天、鋪開大地的。』」(以賽亞書第44章24節)
然後在44章26節裡,先知繼續說:
「我耶和華論到耶路撒冷說:『必有人居住。』論到猶大的城邑說:『必被建造,其中的荒場我也必興起。』」 (以賽亞書第44章26節)
先知不單只發出哀傷和悲痛的禱告,他們也對神獻上興奮的、奇妙的讚美。當原來的讀者讀這些話的時候,他們也受到感動而讚美神。當我們聽見這些讚美神的祝福和審判的話,我們也應該與原來的讀者一起向神發出讚美。
這一課到目前為止,我們看過了先知書中包含了歷史記敘和先知與神溝通的記錄。現在我們要來看舊約先知書中的第三種主要文體類型,那就是先知與人的溝通。
我們知道先知書的文體中有歷史記述和禱告,這是十分重要的,可是,這兩類文體對於神呼召先知的主要目的是沒有關係的。神呼召先知作他的使者,向王和約中的有形群體說話。由於這樣,大多數先知所講的話實際上是神向子民傳達的訊息。現在,我們必須轉去看先知材料中與人的溝通這類文體。我們要把先知與人的溝通這個研究劃分成三部份:第一部份是審判的訊息;第二部份是祝福的訊息;第三部份是混合這兩項訊息的話,是介乎二個極端之間的訊息。讓我們先去看舊約先知對約中子民宣告審判訊息的方法。
審判的訊息
在最近幾十年來,有研究把先知書與其他文化的文學作品進行比較,這項研究清楚地顯示出舊約先知通常是按照一定的形式或方法對人講話的。這種講話的方式是靈活的,又能夠適用於生活在不同情況之下的人。雖然如此,恩約審判的宣告還是有三種主要的類型:第一是審判、第二是哀歌,最後是訴訟。讓我們先看審判。
審判的諭令
審判是舊約先知書中最簡單的講話類型。典型的審判是由兩個主要部分組成的。第一部分是先知的指控,先知首先喚醒神的子民,指出他們的罪行。第二部分是判刑,在判刑的講話中,先知宣佈由於神子民的罪,他們要經歷怎樣的約章詛咒。有時候這兩個部分的順序會顛倒,或者先知會交替地提到這兩個部份。有些情況之下,審判預言也許會被簡化,只包含指控或者判刑。可是,這樣的情況不經常發生。先知一般來說都按照指控和判刑這基本的雙重形式來表達訊息。
例如,先知阿摩司在阿摩司書第4章1到3節中,他對撒瑪利亞宣告審判的來臨。他開始先責備撒瑪利亞中富有的人和貪吃的婦女。在第4章第1節中,我們讀到這些話:
「你們住撒瑪利亞山如巴珊的母牛的啊,當聽我的話!你欺負貧寒的,壓碎窮乏的,對家主說:『拿酒來,我們喝吧!』」(阿摩司書第4章1節)
阿摩司在這裡斥責撒瑪利亞的婦女危害北國以色列中貧寒的人,指責他們沒有照顧貧寒者的需要,他們只管向他們的丈夫要吃的,以滿足口腹之慾。
緊接阿摩司書第4章2至3節的,是神對於不遵守神恩約責任者的審判,這在審判預言中是常見的次序。聽聽阿摩司在第4章2到3節中所說的話:
主耶和華指著自己的聖潔起誓說:『日子快到,人必用鉤子將你們余剩的鉤去。你們各人必從破口直往前行,投入哈門。』這是耶和華說的。(阿摩司書第4章2-3節)
總而言之,阿摩司預言撒瑪利亞要被毀壞,而且這些富有的婦女要被擄去。
咒詛的諭令
除了審判預言之外,舊約先知經常宣告約章的詛咒,他們所採取的形式一般被稱為哀歌。哀歌與審判預言非常相似,因為一般來說兩者都是先提出指控,然後再列舉所判的刑罰。他們的主要分別是,哀歌經常以「哀哉」一詞作為開始。
其中一個哀歌的例子出現在以賽亞書第5章第8到10節。先知在那裡宣告神的子民買盡了所有貧寒者的土地,因此剝奪了他們應有的權利。先知在以賽亞書第5章第8節中表達了他的哀傷。以賽亞說「禍哉!」以賽亞將要說的不是祝福的話,而是從神而來的詛咒,是不受人歡迎的。以賽亞的指控隨著哀歌而來,那是在第5章第8節:
那些以房接房、以地連地,以致不留餘地的,只顧自己獨居境內。(以賽亞書第5章8節)
我們要記住在摩西的日子裡,神為每個家族建立了穩固的永久土地繼承權。在以賽亞的日子裡,富有的猶大人違反了這個約章的法令,收購每片他們可以購買的土地。因此,在以賽亞書第5章第9和10節裡,先知宣告違反這約章的人要遭受的懲罰:
我耳聞萬軍之耶和華說:「必有許多又大又美的房屋成為荒涼,無人居住。三十畝葡萄園只出一罷特酒;只結一伊法糧食。」(以賽亞書第5章9-10節)
我們在這裡看見懲罰與罪行是相稱的,就如在許多預言中所看見的那樣。富有的人收購土地,為的是尋求鞏固他們的財力,但是神要確保他們的努力是白費的。這類型的哀歌經常在先知書中出現。
起訴
除了審判預言和哀歌之外,先知也以訴訟的形式宣告約章詛咒。希伯來話『rib』這個字經常與這類演說聯繫在一起。一般來說『rib』這個字指的是『爭論』或『力爭』,但是在先知書中它有另一種特別的意義。這個字所指的是法律上的爭論,是法律上的術語,又可以說是在大君王耶和華天上法庭裡的法律訴訟用語。
我們看到先知經常有從天而來的異象,看見神坐在天上的寶座上,很多時候他們看見神的寶座就是法庭。因此,我們看見法律術語的出現。神在這些異象中被看成為檢察官和法官。在法庭上有證人作證,控告神子民的罪行,神的子民是被告,是被神控訴的對象。一般來說在先知書中我們不會發現全面的訴訟,可是我們常常看見稱為修改了的訴訟。訴訟可以包含許多元素。就如我們會在法庭中看見的。先是宣召開庭,辨認證人。然後神數說他如何以恩慈對待被告。接下來書中會出現某種回應,有時候是先知本身會作出回應。再下來的是神的指控,最後就是判刑的階段。
全面訴訟的其中一個最佳例子出現在彌迦書第6章1到16節裡。在第1節中我們聽見宣召開庭的經節。神這樣說:
「要起來向山嶺爭辯,使崗陵聽你的話。」(彌迦書第6章1節)
第2節是對證人說的話:
「山嶺和地永久的根基啊,要聽耶和華爭辯的話!」(彌迦書第6章2節)
神對他的子民說完話以後,他就提醒法庭他是怎樣恩待他的子民的。在第3節中,我們讀到這些話:
「我的百姓啊,我向你做了什麼呢?我在什麼事上使你厭煩,你可以對我證明。」(彌迦書第6章3節)
先知彌迦這個時候就代表神的子民講話,謙卑地在第6節到第8節中對神的問題作出回應。他在第6節中說:
「我朝見耶和華,在至高神面前跪拜。」(彌迦書第6章6節)
先知承認國民被指控的罪狀,彌迦在第8節中總結說:
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彌迦書第6章8節)
在先知的回應以中,我們在第10到12節中看見指控,又在第13到16節中看見判刑的過程。先知書中與這段經文相似的訴訟,是神指控他的子民的方法之一,神然後以審判警誡他的子民。
祝福的訊息
我們看到先知不僅僅宣告神給他子民的審判,他們也宣佈神要賜福給他們。先知基本上以兩種方式宣佈神賜給他子民的祝福。一方面,先知宣告神子民的敵人要得的審判。另一方面,他們宣告直接臨到神子民身上的祝福。讓我們先去看神子民敵人的審判怎樣成為神子民的祝福。
仇敵的審判
在以色列的歷史中,外邦國家經常困擾神的子民,神宣告賜給他子民恩典和祝福的其中一個方法,就是由他的先知去宣佈在這些敵人身上要出現的審判。我們在先知書中看見針對外邦敵人的審判預言、哀歌和訴訟。在那鴻書第3章第1節中,我們讀到有關尼尼微的話:
禍哉!這流人血的城,充滿謊詐和強暴,搶奪的事總不止息。(那鴻書第3章1節)
審判預言、哀歌和對外邦的訴訟包含了兩重的目的,它們既宣稱神要毀滅以色列的仇敵,同時也正面地保證以色列神要釋放他的子民。
祝福的諭令
除了宣告在敵人身上的審判之外,先知也宣告在神子民身上的祝福,為以色列帶來希望的話語。祝福的宣告以非常靈活的形式出現,變化繁多,可是其中一個基本形式出現了好多次。首先出現的是引言,然後是祝福的原因。預言往往詳盡地闡述那祝福的內容。例如,先知耶利米在耶利米書35章18到19節中宣佈要臨到利甲族的祝福。這預言的引言在第18節上:
「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如此說...。」(耶利米書35章18節)
接著引言而來的是神祝福他子民的原因。在第18節下,我們讀到這樣的話:
「因你們聽從你們先祖約拿達的吩咐,謹守他的一切誡命,照他所吩咐你們的去行。」(耶利米書35章18節)
祝福的宣告發表在19節中:
「利甲的兒子約拿達必永不缺人侍立在我面前。」 (耶利米書35章19節)
另一段有名的祝福預言出現在耶利米書31章31到34節。神先在31節到33節宣佈祝福。在耶利米書31章31節中記載了這一段話:
「耶和華說:『日子將到,我要與以色列家和猶大家另立新約。』」(耶利米書第31章31節)
先知宣告當以色列復興的時候,神要與他們訂立新約,這就是祝福。然後在耶利米書31章34節裡,我們看到祝福的原因:
「我要赦免他們的罪孽,不再記念他們的罪惡。」(耶利米書第31章34節)
神赦免的恩典是新約應許的基礎。
混合的訊息
我們看到先知典型的宣告包含了神的祝福和詛咒。很多時候我們在先知書中看到稱為混合訊息的宣告。混合訊息以許多不同的形式出現,我們只能去看其中幾類。我們要記住的是,混合訊息所指的有可能是神的祝福和神的咒詛。
審判-救恩諭令
首先,我們先談談審判和拯救的預言,在同一段經文中,審判是對某一群體所說的警誡的話,而祝福是對另一個群體說的,這兩種宣告在同一段訊息中出現。以賽亞書57章14到21節是混合訊息的好例子,當中有審判邪惡和拯救公義的訊息。
召喚人悔改
同時間,很多時候先知呼召人民悔改,作出審判的警告,又為悔改的人提供祝福的應許。呼召悔改的其中一個例子是在以賽亞書55章6到13節裡,先知在那裡呼召神的子民從罪中回轉過來。
召喚人去爭戰
在別的地方先知呼召聽者起來作戰。同樣地,這些呼召混合了打勝仗和打敗仗的訊息。例如,在何西阿書第5章8到11節中,我們看到預備作戰的呼召,準備接受神審判的攻擊。
先知的爭辯
混合訊息另一個例子是預言的爭論。一位先知與另一位先知進行爭論。例如在彌迦書2章6到11節裡,先知與假先知爭辯。爭論同時也宣告祝福或審判來臨。
比喻
最後先知以比喻文體宣告混合訊息。比喻可以是有關神的恩典的正面宣告,也可以是他的審判的消極宣告。以賽亞書第5章1到7節是先知書中比喻的強而有力的例子。在這裡,先知以賽亞以葡萄園比作以色列。
在先知書中有多種混合訊息,當我們讀到這些訊息的時候,我們要注意到這些講話有可能是恩約祝福的宣告,又可能是詛咒來臨的警告。
我們看見了預言文體包含了許多類型的先知宣告。除了歷史背景和與神之間的溝通以外,先知用了好多時間把神的話帶給他的子民。我們強調先知書的讀者要熟悉先知書中各種各樣的文體,這是非常重要的。讀先知書的時候我們經常感到迷失和茫然,那是因為我們不明白其中所包含的各種材料類型。我們在這一課中看了先知書記述中的歷史背景、先知與神之間的溝通和與人的之間的溝通。我們讀先知書的時候要在腦子裡記住這些體裁,這樣我們就能夠理解先知的話在當時的意義,也能夠明白這些話今天對我們有什麼意義了。
關於IIIM神學教育資源中心
IIIM神學教育資源中心創建於1997年,是一個非營利的基督教機構,致力於「聖道教育,面向全球,免費提供」的使命。 為要滿足當今全球不斷增長的基督徒領袖培訓的需要,我們製作和發行了這套純正的、基於聖經的神學教程,主要面向那些沒有可能通過其它渠道接觸培訓材料的基督徒領袖。通過建立捐賑網絡,IIIM已經有了一套低成本培訓全球基督教傳道人和領袖的方法,採用方便使用的多媒體神學教程,現已有五種語言(英文、西班牙文、俄文、中文和阿拉伯文)。所有的課程都是在本機構寫作,設計和製作,其形式和質量上與本機構於2009年美國歷史頻道(History Channelc)在使用動畫和教育專項上獲得傑出視頻「泰利獎」的兩個作品十分類似。我們的材料採用多種渠道傳遞,包括DVD,文字印刷,網絡視頻,衛星電視,電台和電視。
有關於本事工更多的信息,及其如何參與在其中,敬請登陸我們的網站 www.thirdmill.org.
任何人讀舊約先知書的時候,都會很容易看到先知們說了許多預言。如果你問為什麼在先知書中有這麼多預言,大部份人會告訴你預言的作用是要向我們宣告有關未來的事。我們在這一課中要學到先知說預言的主要目的,並不是為了要宣告未來的事,相反地,是鼓勵神的子民去塑造未來。
我們稱這一個課為『預言的目的』,因為我們要探索先知為什麼談論有關未來的事。為了發掘預言的目的,我們要去看四個不同的題目:第一,先知怎樣瞭解神在歷史中的主權;第二,先知如何理解預言和人的回應;第三,先知怎樣瞭解預言的確切性;第四,舊約先知書中預言的目的是什麼?首先讓我們看看神在歷史中的主權,是怎樣形成先知對預言的理解。
你有沒有留意到所有人都傾向於走極端,就連基督徒也不例外。我們不是吃得太多,就是吃得太少,不是運動得太多,就是一動也不動。同樣情況也出現在神學上。當我們思考神學概念的時候,我們往往也走了極端,尤其是談到神的主權這個主題的時候,就更容易走極端了。有些基督徒強調神在歷史中的主權,強調的程度到了完全排除了人的責任。可是,另外有一些人強調人的選擇能力和人的責任,否定了神的主權。教會對這個主題的看法十分混淆不清,所以我們要暫時停下來,研究一下聖經對神的主權和人的責任的看法。聖經中神主權的教義為理解先知怎樣預言未來,提供了根本的背景資料。
我們可以從多個角度去研究神主權這個主題,首先我們要看兩個傳統的神學主題:第一個主題是神的不變性;第二個主題是神的看顧。我們先看聖經怎樣談論神的不變性。
上帝的不變性
簡單地說,神的不變性所指的是神是不變的。我們要小心地解釋這句話,因為我們可能誤以為神是變不了的,是不能改變的。然而,神並非那樣。多個世紀以來,傳統的系統神學仔細地以具體的方面去辨別神的不變性。實際上,當談論到神的不變性的時候,神學上只有三種主要的方面。
上帝的屬性
神的屬性是不變的。神永遠是愛、是公義的、是全知的、是全能的、是無所不在的。神的屬性永遠不會隨著時間的變遷而改變。希伯來書的作者在寫希伯來書13章8節的時候所指的就是這個意思:
耶穌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都是一樣。(希伯來書第13章8節)
神不可能成為他本身以外的其他東西。我們能夠信得過神是不會改變的,因為他的屬性是不變的。
約的應許
神的不變性存有另一層意義,這是超乎他的屬性的,這種不變性是與他的恩約應許有關的。神的恩約誓言是永遠有效的,他永遠持守所立的約。希伯來書的作者再一次簡潔地總結了這教義。在希伯來書第6章16和17節裡,我們看到這些話:
人都指著比自己大的起誓,並且以起誓為實據,了結各樣的爭論。照樣,神願意為那承受應許的人,格外顯明他的旨意是不更改的,就起誓為證。(希伯來書第6章16-17節)
這段經文清楚地講明了當神在恩約中起誓的時候,我們能夠肯定他是不會更改他說過的話。
永遠的律令
聖經中教導神的不變性的第三方面,是有關他為宇宙設定的永恆管理和永恆計劃。雖然有些基督徒群體不同意聖經中這項教導,我們在這一課裡面所說的一切,都是建立在神有一個永恆不變的計劃這信念之上,這個計劃管理著所有發生在歷史中的事件。讓我們以傳統的方式總結這教義,我們引用威斯敏斯特信條來申明這一點。在威斯敏斯特信條第3章第1段中,對於神永恆的計劃有這樣的說法:
神自永恆本他自己至智至聖的旨意,自由地、不變地決定一切將要成就的事。
這信條非常清楚地表達了神的主權。簡單地說,神對宇宙有一個計劃,這計劃是精密的、一點欠缺的地方也沒有。使徒保羅在他的書信中談到神的計劃:在以弗所書第1章11節裡,他這樣說:
[神] 隨己意行做萬事。(以弗所書第1章11節)
按照使徒保羅的意思,神有一個計劃,這個計劃包含了萬事,神要按照這個計劃行事。
先知以賽亞也談論到神包含萬有的計劃。在以賽亞書46章第9到11節中,先知這樣說:
「因為我是神,並無別神;我是神,再沒有能比我的!我從起初指明末後的事,從古時言明未成的事,說:『我的籌算必立定,凡我所喜悅的,我必成就。』我已說出,也必成就;我已謀定,也必作成。」(以賽亞書第46章9-11節)
先知們相信聖經中神的不變性這教義,明白這一點是十分重要的。神的屬性是不變的、他的恩約應許是不變的、神為宇宙設定的永恆計劃也是不變的。所以,不管在以色列的歷史中發生怎樣的事,先知們明白到神的屬性是不會改變的。先知們明白到神必定堅守他的恩約應許,他們也知道神不會失去照管萬事的能力。我們讀先知書的時候見到可怕的事情經常發生,但是先知們對神的不變性滿有信心,這份信心在困難的時期中承載了他們的信仰。
神的不變性為所有預言設定了背景,我們要記住一枚硬幣是有兩面的。我們要以神的看顧去平衡神的不變性這項教義。
上帝的護理看顧
神的看顧可以被定義為神為宇宙制定永恆計劃的時候,他在歷史中積極的活動。根據聖經看來,神並沒有離開他所創造的萬物,他並不是只坐在天上觀看他設定的不變計劃的開展。相反地,他在自己制訂的永恆計劃中有一個角色。因此,聖經中經常以『永生神』去稱呼他,這是因為他是歷史舞台上的一個演員,他經常與他的創造物互相溝通,照顧他們。威斯敏斯特信條能夠再一次幫助我們直接地明白這個概念。在第5章第2段裡有這一段有關神的看顧的話:
萬事萬物雖然在神(第一因)的預知與聖定之下,毫無變更地和必然地發生﹔可是,在神同樣的照管之下,根據第二因的本質,神也規定萬事萬物必然地、自由地、或偶爾地發生。
我們從內在的角度去看,神的計劃必定會成功地、不變地和無誤地完成。但是我們也從歷史的角度、從神照顧的角度去看神完成計劃的方法,這方法就是神透過不同方式與他的創造物溝通。神至少以三種不同的方式與第二因,就是被造物溝通。神實行他計劃的方法,是指定事件按著必然的次序、自由的次序、或者偶然的次序發生。這幾種次序的分別是十分重要的,讓我們在這裡稍作解釋。
有時候神的看顧是叫事情必然地發生。可是,我們這裡所說的事件是根據自然規律發生的事情,如地心引力這一類的自然定律。自然規律提供可預測性和照管性的必然定律。可是同時間,信條中也闡明了有些事件是偶發的。換句話說,從人的角度去看,這些事情是隨意發生的,就像擲骰子、氣象,和生活中其它的事情那樣,這一切最終都是在神的統管之下的。可是,從人的角度去看,這些事情是隨機的、是自由地聯繫起來的。最後,威斯敏斯特信條告訴我們,歷史上有些事情是偶發的。神當然是在掌管一切,但是,他掌管歷史取向的方法,是與人隨意的決定有互相影響的作用的。
先知不僅相信神永恆的計劃要絕對無誤地成就,他們同時也相信神的計劃是包含人的選擇和回應的。這事實在先知的事奉中佔有重要的位置,我們要仔細地研究這個題目。
看過了神的不變性和照管性之後,我們現在要看第二個題目:就是預定性和偶發性。我們看見了神有時候透過人的偶發選擇去成就他的永恆計劃。現在我們要看看人的偶發選擇在舊約先知書的預言中的重要影響。有時候人的選擇影響到預言本身和預言的應驗,對歷史有重大的影響。要探索預定性和偶發性之間的關係,我們需要觸及到兩個主題:第一個主題是聖經所教導的一般模式;第二個主題是一般模式的具體例子。
一般模式
讓我們先去看預言和歷史偶發性的一般基本模式。也許在先知書中最能夠幫助我們看見基本模式的經文,是耶利米書第18章第1到10節。由於這段經文十分重要,我們需要仔細地去研究這段經文的三個方面:第一方面,耶利米在18章1到4節中的觀察;第二方面是神在第5和第6節中的解釋;第三方面是神在第7到10節中的詳細說明。
觀察
首先讓我們聽聽耶利米在第1到4節中的觀察:
耶和華的話臨到耶利米說:「你起來,下到窯匠的家裡去,我在那裡要使你聽我的話。」我就下到窯匠的家裡去,正遇他轉輪做器皿。窯匠用泥做的器皿,在他手中做壞了,他又用這泥另做別的器皿。窯匠看怎樣好,就怎樣做。(耶利米書第18章1到4節)
神叫耶利米去窯匠的家,耶利米就進入了窯匠的家,他看見窯匠正在用泥土做器皿,器皿後來做壞了,窯匠於是改變了原來的設計。窯匠按照他認為最好的方式去捏造泥土。耶利米在窯匠家中的觀察有重要的象徵意義,這是神要耶利米看到的。在第5到6節中,神告訴耶利米這經歷的意義:
耶和華的話就臨到我說:「耶和華說:以色列家啊,我待你們,豈不能照這窯匠弄泥嗎?以色列家啊,泥在窯匠的手中怎樣,你們在我的手中也怎樣。」 (耶利米書第18章5到6節)
解釋
就如聖經中很多其他的經文那樣,這段經文以窯匠代表神,以泥土代表以色列。經文中清楚講明神有主權以他認為最好的方式去對待他的子民,就像窯匠捏造泥土那樣。神永遠不會違反他的不變性,也不會違反他的恩約和永恆計劃。然而,在這個範圍之內,神有自由以各種方式去對待他的子民。
策劃
我們看過了窯匠的觀察和神的解釋之後,現在就要去看神怎樣詳盡地闡述這件事。簡單地說,神以窯匠和泥土的比喻作為先知的預言。首先,神在第7節和8節中宣告了審判的預言:
「我何時論到一邦或一國說:要拔出、拆毀、毀壞;我所說的那一邦,若是轉意離開他們的惡,我就後悔,不將我想要施行的災禍與他們。」 (耶利米書第18章7到8節)
注意神描述這情況的方式。神隨時都會宣告對哪一個國家降下審判。然而,如果有干預性歷史偶發悔改出現,神有可能會動憐憫的心,預言有可能因此不會按照所宣告的方式發生。總的來說,在歷史中人的偶發性選擇有可能影響神應驗審判預言的方式。
為了表示這項原則同時應用在其它的預言上,神在第9到10節中談到賜福的預言的時候這樣說:
「我何時論到一邦或一國說:要建立、栽植;他們若行我眼中看為惡的事,不聽從我的話,我就必後悔,不將我所說的福氣賜給他們。」 (耶利米書第18章9到10節)
注意這裡的平衡情況。神宣告有可能隨時賜下繁榮和祝福給任何一個國家。可是,如果在歷史中有干預性的偶發叛逆和背叛情況出現,神最後有可能改變他原來賜福的計劃。
耶利米書第18章教導我們一項原則,我們必須預備好隨時把這項原則應用在每一個聖經的預言中。神告訴耶利米他可以自由地以人的正常反應去回應審判的威脅和祝福。當我們看聖經先知書的時候,我們會發現神經常觀察人們對先知預言的回應,然後決定他們的未來。
具體的例子
看過了預定性和偶發性的基本原則之後,現在讓我們看看一些具體的例子,這些例子能夠幫助我們明白如何應用這項基本原則。聖經中有無數例子說明人的偶發選擇如何大大的影響到先知預言的應驗。讓我們來看兩個有力的例子:第一個例子是先知示瑪雅的預言,第二個例子是約拿的預言。
示瑪雅的預言
我們先來看示瑪雅的預言。在歷代志下12章5節中是示瑪雅宣告的審判:
那時,猶大的首領因為示撒就聚集在耶路撒冷。有先知示瑪雅去見羅波安和眾首領,對他們說,「你們離棄了我,所以我使你們落在示撒的手裡...」(歷代志下第12章5節)
注意示瑪雅在這裡沒有為這項預言提供任何明確的條件。在不熟悉先知事工的人看來,示瑪雅好像是在揭示神永恆不變的旨意。但是羅波安和猶大領袖完全明白當時的情況。他們期望這些話只是神的警告,警告他們如果不悔改的話,神就要採取這樣的行動。所以我們在第12章6節中看到這些話:
王和以色列眾首領都自卑說:「耶和華是公義的。」(歷代志下第12章6節)
當羅波安和猶大的領袖聽見先知的審判,他們知道應該怎樣做。他們一同向神發出呼求,憑信心悔改,尋求神的恩慈。
當我們繼續看下去的時候,我們看到了干預性歷史偶發事件,這事件就是謙卑的禱告如何戲劇性地影響了示瑪雅預言的應驗。實際上,示瑪雅本身知道這影響要臨到。聽聽在猶大領袖悔改了之後,示瑪雅在第7節和8節中怎麼說:
耶和華見他們自卑,耶和華的話就臨到示瑪雅說:「他們既自卑,我必不滅他們;必使他們略得拯救。我不藉著示撒的手,將我的怒氣倒在耶路撒冷。然而他們必作示撒的僕人,好叫他們知道,服侍我和服侍外邦人有何分別。」(歷代志下第7-8節)
這段經文清楚地說明了示瑪雅的事工與今天傳道者的事工很相似。他警告審判的來臨,目的並不是要譴責神的子民到永遠滅亡的地步,示瑪雅的目的是要他們聽見警告,希望他們悔改,領受神的恩典。我們看見人透過禱告所作的回應,對示瑪雅預言的應驗產生了重大影響。在這個例子中,示瑪雅的預言並沒完全地被扭轉過來,卻是軟化了、柔和了,所以耶路撒冷遭受的攻擊不像原來所說的那麼嚴重。
約拿的預言
第二個顯示人的回應如何影響預言的例子是約拿書。我們都很熟悉約拿的故事。我們知道神差派約拿到尼尼微城市宣告審判的來臨。在約拿書第3章第4節中,約拿這樣說:
「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傾覆了!」(約拿書第3章4節)
再沒有預言比這預言更簡單的了。約拿宣告四十日之後尼尼微城必被毀壞。宣告中沒有『如果』、沒有『並且』、沒有『但是』。可是後來發生了什麼事呢?接下來我們看到尼尼微王和他的子民、牲畜都披上麻布,坐在灰中,悔改他們的罪。尼尼微王在第3章7節中宣佈說:
「人不可嘗什麼,牲畜、牛羊不可吃草,也不可喝水。人與牲畜都當披上麻布,人要切切求告神。各人回頭離開所行的惡道、丟棄手中的強暴。或者神輪意後悔,不發烈怒,使我們不至滅亡,也未可知。」(約拿書第3章7節)
簡單地說,一次干預性歷史偶發悔改在預言應驗之前發生了。尼尼微城的人在神面前謙卑悔改,結果出現了怎樣的歷史性偶發情況呢?在3章10節中我們看到這些話:
於是神察看他們的行為,見他們離開惡道,他就後悔,不把所說的災禍降與他們了。(約拿書第3章10節)
約拿預言的應驗被尼尼微城的悔改大大地影響了。他後來在第4章第2節中對神這樣抱怨:
「我知道你是有恩典、有憐憫的神,不輕易發怒,有豐盛的慈愛,並且後悔不降所說的災。」(約拿書第4章2節)
雖然他宣告了預言,但是約拿知道神也許不會毀壞這個城市。過了一百年之後,尼尼微終於被巴比倫毀了。
在耶利米書第18章和這兩個具體例子的一般原則中,我們看到人的偶發選擇很多時候影響了預言應驗的方式。神有時候會改變主意,不降下審判或者不降下祝福;他有時候減少祝福,或者減弱審判的程度;有時候他會加強審判的程度,又或者增加所賜的祝福,這些情況的出現取決於人對預言的回應。
我們看見了干預性歷史偶發事件是有可能影響預言的應驗,現在我們要去看另一個主題:那就是當舊約信徒聽到預言的時候,他們有什麼把握呢?他們有信心神要應驗先知所說的預言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要複習一下舊約預言的種類。在前面的課文中,我們看到了舊約預言的一個主軸,那就是恩約祝福和審判之間的變化。先知的預言可以被分為兩類,那就是神對大自然和戰爭的祝福,和神對大自然和戰爭的審判。我們在前面的課文中看到了另外的結構性主軸。所有的先知預言是在或輕或重的審判與祝福的範圍之內。你會記得先知宣告各類型的輕度祝福和審判,最嚴重的審判是被擄的威脅,而最大的祝福是被擄之後的復興。處理先知預言的基本取向,能夠幫助我們看見先知傳達給原來聽眾的基本訊息。
到了這裡,我們要在結構中加入先知預言的第三個層面。舊約先知不僅僅向他們的聽眾宣告或輕或重的祝福和審判,他們也表明了神要執行審判的決心有多大。在一方面看來,先知告訴聽眾神執行某一個預言的決心是有限的,另一方面,他們也表明了神是極度堅決的叫預言應驗。我們必定要記住當先知談到神實現預言的決心程度的高低的時候,他們是以人的角度去談論神。如果我們從神永恆不變的計劃的角度去看,神決定要實現的事情都必然實現。但是當神與人溝通,制定出他照管的計劃的時候,他有時候會表明他的極大的決心,有時候又會表明他的決心不是那麼堅決的。
有條件的預言
舊約預言中有關神的決心這個層面是廣闊的,我們將會在這個範疇中指出顯示神決心的四個方面。第一方面,先知作了一定數量的預言,其中表示神沒有承諾歷史要朝那一個方向走。他們作表示的方法是,以明確的條件去叫他們的預言附合資格。明確的條件是採用『如果…就會』這類聲明,這類聲明在舊約先知書中出現了好多次。例如在以賽亞書第1章19到20節中,我們看到這個條件性預言:
「你若甘心聽從,必吃地上的美物;若不聽從,反倒悖逆,必被刀劍吞滅,這是耶和華親口說的。」(以賽亞書第1章19-20節)
在這段經文中,先知以賽亞非常清楚地表示了神的子民是有選擇的。如果他們聽從神,他們就會得到祝福,但是如果他們拒絕服從,他們就會被審判。一次又一次地,先知向神的子民表明這種情況,讓他們知道神對於歷史的取向是抱開放的態度的,神的子民的選擇是歷史取向的決定性元素。
無條件限制的預言
有關神的決心這個範疇的第二方面,是以不附合資格的預言的方式出現。這類經文簡潔地談到將來的事,其中沒有指出明確的條件。在這些情況之下,先知表達在這個時刻中,神決心要叫歷史朝一個特定的方向走。但是我們從這些預言的結果中知道,人如果作出比較高水平的回應,事件的方向是會改變的。我們已經在約拿書第3章第4節中看到這種預言的例子,先知約拿這樣說:
「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傾覆了!」(約拿書第3章4節)
在這預言中並沒有明確的條件,先知約拿同時也清楚地說明了神堅決地要毀滅這個城市。可是,尼尼微城中明顯的和普遍性的悔改,引致神延遲了對那個城市的審判。
恩約祝福同時以不附合資格預言的形式出現。聽聽哈該在哈該書第2章21到23節中對所羅巴伯所說的話:
「你要告訴猶大省長所羅巴伯說:我必震動天地;我必傾覆列國的座,除滅列邦的勢力,並傾覆戰車和坐在其上的。萬軍之耶和華說:『我僕人撒拉鐵的兒子所羅巴伯啊,到那日,我必以你為印,因我揀選了你。』」(哈該書第2章21-23節)
這段經文講明了神要毀滅以色列四周的國家,並且要叫所羅巴伯作王,統管他的子民。
在這裡沒有列出明確的條件,我們也知道所羅巴伯並沒有作以色列的王,以色列四周的國家也沒有被毀滅,預言中所說的事都沒有發生。這是怎麼一回事呢?那是因為被擄後的群體並不順服神,人的偶發選擇影響了預言應驗的方向。
確定的預言
雖然有些預言表示了神對未來開放了許多可能性,舊約先知有時候也表明了神較大的決心,要叫歷史朝某一個特定的方向走。先知以神應驗預言的方式去傳達神的決心。舊約先知主要以兩種方式去證實他們的預言:第一個方式是神以口頭證據去表達他的決心;第二個方式是神以兆頭去表達他的旨意。讓我們先看神給他子民的口頭證據。
話語
口頭證據的最佳例子出現在阿摩司書第1章中。聽聽先知阿摩司在第1章第3節裡所說的話:
「大馬士革三番四次地犯罪,我必不免去我的刑罰。」(阿摩司書第1章3節)
『我必不免去』是這一課預言中的重覆特點。神為什麼一次又一次地重覆這句話呢?神這樣講話是要傳達他降下審判的決心。可是,這是不是意味著他們完全沒有可能逃過神的審判呢?先知明明地說了誠懇和徹底的悔改仍然能夠叫神的憤怒轉離他們。神在阿摩司書第5章第4和第6節中這樣話:
耶和華對以色列家如此說:「你們要尋求我,就必存活。要尋求耶和華,就必存活,免得他在約瑟家像火發出。」(阿摩司書第5章4-6節)
阿摩司書第1章和第2章顯示了神堅決要向以色列發烈怒,但是這段經文中同時表達了誠懇和廣泛性的悔改有可能會影響神發烈怒的決心。許多舊約先知書中也有同樣的情況出現。先知以神的話去證實神要降下審判的決心。這種做法是為了要激發聽眾,叫他們認真地尋求神,懇切地悔改 。
記號
先知們不僅僅以口頭證據去說明神高度的決心,他們也以兆頭去增強預言的可信性。在舊約中,我們到處都看到先知們以實行各種各樣的兆頭和象徵行動,去說明神要叫某些事情實現的高度決心。每當兆頭伴隨著預言出現的時候,就表示了神極為堅決地要應驗先知宣告了的預言。
其中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出現在以賽亞書第7章裡。你還記得以賽亞怎樣警告亞哈斯嗎?以賽亞說當亞述和以色列要來攻打他的時候,他要信靠神。但是亞哈斯拒絕了,所以神在以賽亞書第7章第11節中這樣對他說:
「你向耶和華你的神求一個兆頭,或求顯在深處,或求顯在高處。」(以賽亞書第7章11節)
以賽亞書向亞哈斯王提供了神要照顧他的明證,但是亞哈斯虛偽地拒絕了。因此,神給他一個兆頭,可是這個兆頭不是拯救的兆頭,而是降罪的兆頭。
我們看見了先知們不僅僅宣告有條件的預言和沒有修飾的預言,他們也以口頭證據和兆頭去證實了許多預言,顯明瞭神決意要選擇朝一個特定的方向走。
發誓的預言
第四類預言顯示了神堅決要應驗他透過先知所宣告的訊息。這類型的預言以神起誓的形式出現,其中並沒有特定的條件。
先知的話常常簡單地宣告神起誓要進行某些行動。例如,在阿摩司書第4章第2節中,神起誓說富有的撒馬利亞婦女要被敵人擄走。看看先知是怎麼說的:
主耶和華指著自己的聖潔起誓說:「日子快到,人必用鉤子將你們鉤去。」(阿摩司書第4章2節)
另一個誓言的公式出現在以西結書第5章11節。我們讀到以下的話:
「主耶和華說: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因你用一切可憎的物、可厭的事玷污了我的聖所,故此,我定要使你人數減少。」(以西結書第5章11節)
當神在先知的預言之上加添誓言的時候,這項預言的約章的肯定性就被提高了。神在他的約裡起誓,要實行所有他曾宣告要做的事。當先知在預言上加添神的聖潔誓言的時候,就表明了神有絕大的決心要實行他說的話。
神起誓要叫預言應驗,表明神堅定的決心。同時間,我們仍然看到當神處理干預性歷史偶發事件的時候,神的回應是有彈性的。可是,『什麼時候?』這個問題仍然有決定性的影響;時間能夠影響聽預言的人的回應。第二,究竟誰會經歷到預言的應驗呢?這個問題依然是有彈性的。第三,預言應驗的方式經常沒有特別被指明出來。第四,預言要應驗到那一個程度還是沒有定論的。
讓我們研究一下阿摩司書第6章第8節裡的誓言審判:
主耶和華萬軍之神指著自己起誓說:「我憎惡雅各的榮華,厭棄他的宮殿;因此,我必將城和其中所有的都交付敵人。」(阿摩司書第6章8節)
雖然這卷書前面記載了阿摩司為撒馬利亞保留了逃過審判的可能性,可是到了這裡,阿摩司全面地向撒馬利亞發出審判,宣告撒馬利亞要被毀滅。可是,很明顯地,這誓言並沒有回答審判要在什麼時候臨到這個問題?毀滅是快要來臨呢?還是要被延遲呢?究竟是誰或是哪一國的人民要遭審判呢?誰有可能逃得過審判呢?這些問題都還是沒有答案的。而且,神並沒有指明將要用那一種方式去施行審判。審判是必然要發生的了,可是預言中沒有講到審判的強烈程度。這些問題的答案要看以色列人的回應而決定。他們究竟要禱告悔改呢?還是要背叛對抗神呢?這些回應對預言的應驗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神祝福的誓言的情況與審判的誓言是相類似的。例如,在以賽亞書62章第8節中,我們看到了被擄歸回的誓言:
耶和華指著自己的右手和大能的膀臂起誓說:「我必不將你的五穀給你仇敵作為食物。,外邦人也不再喝你勞碌得來的新酒。」(以賽亞書第62章8節)
這段經文明確地談到神起誓要領他的子民回到應許地去,好叫他的子民認定預言要應驗。但是,當中仍然是有問題的。神什麼時候要叫這預言實現呢?誰要被領回到應許地去呢?這復興要透過怎樣的方式進行呢?這又是何等程度的復興呢?這種問題在誓言式的預言中都是有待解答的。
我們看到了舊約先知表明神有不同程度的決心,要叫未來朝他所指定的方向走。有些預言明確地表示將來是有待決定的,別的預言在這個問題上是絕對的,還有些預言是以口頭證據和兆頭作證明的,最後,有些預言是以神的誓言作為確據的。
當我們學習舊約先知預言的時候,我們總要記住把預言和干預性歷史偶發事件連結起來。神有不同程度的決心去施行先知所宣告的訊息,如果我們不記住這不同程度的決心,我們研讀預言的時候就有損失了。
看過了先知怎樣理解預言的肯定性之後,我們現在就要辯明先知預言的目的。先知為什麼說預言呢?他們的目的是什麼?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要觸及到兩方面,第一是普遍的看法,第二是預言目的的正確看法。
流行的觀點
我們先去看一般人對舊約預言目的存有的廣泛誤解。如果要說舊約預言有一個主要目的的話,我們可以用『預測未來』一詞來總結。我們知道當醫生作診斷的時候,他會告訴我們他對病癥結果的看法,或者是病症到後來有可能出現的情況。很多時候這是基督徒瞭解先知書的方式。他們認為先知只是在預測未來;預告將要發生的事。這個看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對的。先知表明了無論在任何時候,神決意要朝這個方向走或者朝哪個方向走。然而,我們必須總記得,干預性歷史偶發事件有可能對預言應驗的方式起重大的影響。
聖經中有一段經文支持『預測未來』這普遍的看法,那就是申命記第18章20到22節。在這段經文裡,摩西宣告以色列辨別真假先知的標準。在21節中摩西代表以色列問一個問題:
你們心裡若說:「耶和華所未曾吩咐的話,我們怎能知道呢?。」(申命記第18章21節)
第22節是對這個問題的回應:
先知托耶和華的名說話,所說的若不成就,也無效驗,這就是耶和華所未曾吩咐的,是那先知擅自說的,你不要怕他。(申命記第18章22節)
對這段經文最普遍的誤解大概是這樣的:從神而來的真先知無論說什麼都必定如實應驗。可是要正確地應用摩西的真假先知測試,我們要記住在這一課中我們所看過的事實。我們不能僵硬地應用先知的話,我們必須考慮先知預言背後的意思。當先知說話的時候,他們不一定在說預言必定要應驗,這不是他們要聽眾所得的印象。他們的話明明地指出,或者暗含地表示人的回應是能夠影響預言的應驗的。所以,當我們應用摩西的先知測試的時候,我們不單必定要問先知明確地說了什麼,我們更要問在他們的預言中有什麼暗含的情況。
摩西和以色列都知道這是預言的真實情況。他們知道只有神的誓言能夠鞏固未來事件狀態,他們也明白到當先知宣告審判的時候,他們通常沒有以審判作為最終的判決,只是發出審判的警告。他們也瞭解到除非先知表示神起了誓,不然的話。先知不會應許祝福的降臨,只會提出祝福降臨的可能性。從這些例子看來,預言要通過摩西的測試的話,就必須要有重大的干預性歷史偶發事件發生。換句話說,只要人的主要回應不影響這個過程的話,要應用摩西的測試就很容易了。否則,神作出回應的可能性就必須計算在其中。看者必須問這個問題,重大的干預性歷史偶發事件有沒有發生呢?如果這些事件發生了的話,我們就必須要適當地調整摩西的測試。
正確的觀點
如果『預知的主要目的是預測未來』這個觀念是不正確的話,那麼,先知預言的主要目的是什麼呢?簡單來說,先知談到未來的主要目的,是要去激發聽眾,去激活他們。先知不一定在告訴聽眾有關未來的事,他們其實是想激發聽眾去塑造未來。
讓我們去看看舊約信徒對先知預言的回應的方式,這可以幫助我們瞭解他們對先知預言的看法。首先,我們會看見稱為『誰知道?』的回應,然後我們要看『兩重相連』的回應。神子民的回應將會幫助我們更清楚地看到先知預言的目的。
「誰知道?」 反應
首先,我們要看『誰知道?』這個回應。我們看到在舊約中有三處地方,記載了當人們聽到先知預言之後,表現出在甚為奇怪的回應。他們不是說:「好了,我們現在知道將來是怎麼樣的了。」反過來說,他們說:「誰知道?」又或者像他們用希伯來語說:」me o dayah。」
「誰知道?」這個回應在三個情況之下是值得我們去注意的。第一,當拿單面對面斥責大衛與拔示巴行淫的時候,他在撒母耳記下12章14節裡宣告了這個預言:
「只是你行這事,叫耶和華的仇敵大得褻瀆的機會,故此,你所得的孩子必定要死。」(撒母耳記下第12章14節)
拿單預言大衛的兒子必定要死,我們看到後來大衛的兒子的確死了。但是,大衛後來在宮中向他的子民解釋在拿單宣告預言之後,在他兒子死之前他的想法如何。他在撒母耳記下12章22節中這樣說:
「孩子還活著,我禁食哭泣,因為我想,或者耶和華憐恤我,使孩子不死也未可知,孩子死了,我何必禁食?」(撒母耳記下第12章22節)
與其接受預言是不可避免的,大衛仍然希望知道是否能夠以禱告和悔改去避過這次審判。他的努力沒有結果,因為他的兒子還是死了。但是大衛的態度是十分明確的。在孩子死亡之前,大衛仍然是懷有希望,就是「誰知道」的希望。
同樣地,先知約拿宣告將要臨到尼尼微城的審判。在第3章第4節裡,我們看到這個預言:
「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傾覆了!」(約拿書第3章4節)
同樣地,我們有可能預期尼尼微城的人接受先知的預言,看這預言為無可避免的,但是,他們沒有接受這宣告,相反地,他們就像大衛那樣作出回應。在約拿書第3章第9節裡,尼尼微王說:
「或者神轉意後悔,不發烈怒,使我們不至滅亡,也未可知。」(約拿書第3章9節)
在第三個例子中,我們看見對先知預言的同樣回應。在約珥書第2章第1到11節裡,先知宣告可怕的審判將要臨到耶路撒冷。可是,約珥依然鼓勵聽者悔改和禁食。他鼓勵人們悔改和禁食的原因清楚地記載在第2章14節中。在那裡我們聽到這些話:
「或者轉意後悔….也未可知。」(約珥書第2章14節)
約珥確切地知道只要他的預言沒有完全地應驗,神的子民尋求神的赦免總是好的,因為沒有人知道神對干預性歷史偶發事件會作出怎樣的回應。
這些「誰知道?」的回應教導我們怎樣瞭解舊約信徒。舊約信徒不認為先知的預言注定了他們的命運。相反地,他們總相信干預性歷史偶發事件,特別是偶發的禱告,能夠對預言應驗的方式作出重大的影響。
雙重的反應
「誰知道?」這個回應引導我們對舊約先知書的目的有更寬廣的理解。先知預期和盼望人們對他們的預言作出兩重相連的回應。一方面,先知們知道只有在子民不顧預言的警告,繼續背叛神的情況下,審判就必然會發生,更不用說情況有可能會變本加厲。同時間,當先知宣告神決意要叫約章審判臨到背叛他的子民身上的時候,先知希望神的子民在盼望中回轉到神那裡,這樣審判也許會被除去。悔改和信靠耶和華是避免神審判的唯一盼望。另一方面,當先知賜下祝福的預言的時候,他們同時也要希望能夠從聽眾身上激發回應。他們肯定公開地背叛神的態度,有可能叫他們得不著預言的祝福,反而會以審判作為代替。但是,對神持久不變忠心的生活,必定會帶來應許的祝福。
簡單地說,先知宣告審判和祝福的預言去鼓勵聽者尋求免去審判,並且以他們的行動加速神祝福的臨到。這樣,先知預言的主要目的不是作預測,而是去激發神的子民去服侍神。
我們在這一課中看過了四個有關預言的目的題目。第一,我們談到神在歷史中的主權;然後是預言和偶發情況;第三是預言的確切性;最後我們看了預言的目的。我們在這一課中所談到的概念是理解舊約先知書的基本概念。舊約先知不是在預先講論歷史,更不是為了叫人知道將來要發生什麼事。他們是要激發人們尋求神的恩慈,好叫他們能夠避免神的審判,並且得著神的祝福。當我們讀舊約先知書的時候,我們必須也被激發,去尋求神的祝福,避免他的審判。
關於IIIM神學教育資源中心
IIIM神學教育資源中心創建於1997年,是一個非營利的基督教機構,致力於「聖道教育,面向全球,免費提供」的使命。 為要滿足當今全球不斷增長的基督徒領袖培訓的需要,我們製作和發行了這套純正的、基於聖經的神學教程,主要面向那些沒有可能通過其它渠道接觸培訓材料的基督徒領袖。通過建立捐賑網絡,IIIM已經有了一套低成本培訓全球基督教傳道人和領袖的方法,採用方便使用的多媒體神學教程,現已有五種語言(英文、西班牙文、俄文、中文和阿拉伯文)。所有的課程都是在本機構寫作,設計和製作,其形式和質量上與本機構於2009年美國歷史頻道(History Channelc)在使用動畫和教育專項上獲得傑出視頻「泰利獎」的兩個作品十分類似。我們的材料採用多種渠道傳遞,包括DVD,文字印刷,網絡視頻,衛星電視,電台和電視。
有關於本事工更多的信息,及其如何參與在其中,敬請登陸我們的網站 www.thirdmill.org.
小時候我全家常常開車去渡假,我們總會到達目的地,因為開車前我們知道目的地在那裡。沿路會有各樣事情發生,呈現出整體的計劃來。我們也許會留在一個地方比預期的長一點,又或者車胎癟了,諸如此類的事情總會發生。
舊約預言中也有類似的情況出現。神掌握著人類歷史計劃的主權,這個計劃有一天會終結。當中的每一階段都是神所計劃的;神擁有計劃的主權。同時我們知道神在看顧,他觀察人對預言所作的回應,當人作出某一種回應,神就按照這回應作出他的回應,當人作出另一種回應的時候,神又以另一種方式去回應,這樣我們看見天命或末世在聖經中展現。隨著聖經的進展,神一步一步地展示他要為他子民所成就的事。
我們稱這一課為末世的展現,因為我們要去看末世的先知預言、或者說是末世論在預言中呈現的每個階段。我們要看末世呈現的四個主要階段。我們必須記住這四個段階:第一是摩西的末世論;第二是早期的預言末世論;第三我們要看後期的預言末世論;最後,我們要去看新約的末世論。讓我們先看摩西角度。
你曾經經歷過極為艱苦的時間嗎?唯一支持你繼續下去的信念,是這段艱苦時期有一天終會完結。在多方面看來,摩西給以色列同樣的角度。他告訴以色列艱苦的時期要來臨,他們甚至要被擄離開應許地,但是,他又給他們盼望,末世的盼望,叫他們知道有一天一切都會變好的。為要瞭解摩西的角度,我們必定要去看先前的課中一些約的基本動力:第一是約的循環;第二是約的高峰。
約的循環
你還記得摩西明白到神要試驗他子民的忠心,可是,他的子民經不起考驗,時常失敗。於是,摩西教導以色列人,神和他子民的關係將會是審判和祝福的循環。當神的子民公然地背叛神的時候,他們就經歷戰爭和大自然的審判。當神的子民對神忠心,他們就會從戰爭和大自然中領受祝福。祝福和審判的循環約章形式在舊約中出現了好多次。
約的高潮
摩西作品中的末世論是按照祝福和審判這個基本形式發展出來的。摩西認為審判和約章祝福不會永無終結、毫無目的、永無休止也循環下去。相反地,摩西看見將來是有明確的終點的,那就是末世的出現。要瞭解摩西怎麼教導約中生活的高峰,或稱為末世,我們需要看摩西以哪三個元素去看歷史:第一個元素是被擄;第二是悔改和赦免;第三是被擄後歸回。
摩西預期當以色列漸漸地遠離神的時候,審判就會加劇。審判的最高潮是以色列從應許地被擄去的時期。神的子民在戰爭遭到失敗,應許地中大自然的和諧會變得(腐敗)敗壞。神的子民被趕散在萬國之中,並且應許地也會變為荒場。聽聽摩西在申命記第4章第25至28節中怎麼說:
你們在那地住久了,生子生孫,就雕刻偶像,彷彿甚麼形像,敗壞自己,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惹他發怒。我今日呼天喚地向你們作證,你們必在過約旦河得為業的地上速速滅盡!耶和華必使你們分散在萬民中,在他所領你們到的萬國裡,你們剩下的人數稀少。在那裡你們必待奉人手所造的神,就是用木石造成,不能看、不能聽、不能吃、不能聞的神。(申命記第4章25-28節)
我們在這裡看見摩西預言會有可怕的被擄事件發生,被擄這件事看起來雖然十分可怕,但是這並不是神與以色列立約歷史的終結。悔改和赦免有可能叫被擄的情況改變。就如摩西在第4章29節裡說的:
但你們在那裡必尋求耶和華你的神,你盡心盡性尋求他的時候,就必尋見。(申命記第4章29節)
被擄一旦發生了之後,人民終於醒悟過來,他們悔改和尋求神的赦免。
悔改和赦免的結果是什麼呢?那就是從被擄中歸回。摩西教導說神對他的子民是有憐憫的,並將會領他們回到應許地去享受難以想像的永久恩約的祝福。聽聽摩西在申命記第4章30到31節裡怎樣描述恩約祝福的高峰:
日後你遭遇一切患難的時候,你必歸回耶和華你的神,聽從他的話。耶和華你神原是有憐憫的神,他總不撇下你、不滅絕你,也不忘記他起誓與你列祖所立的約。(申命記第4章30-31節)
在第4章30節裡,摩西為最後的復興時期創作了一個用語。他說以色列被擄後的復興要發生在「日後」。希伯來語的用語是 b ah rit hayyamim 。一般來說這用語在許多情況下簡單地指「未來」,並不是指一個特定的時間。但是在申命記4章30節裡,我們發現「日後」或者「歷史的高潮」這個專門術語。這個專門術語出現在先知書許多個地方,包括以賽亞書第2章第2節、彌迦書第4章第1節和何西阿書第3章第5節。在新約中,同樣的用途出現在使徒行傳第2章17節、希伯來書第1章第2節,和雅各書第5章第3節裡。實際上,「末世論」這神學用詞是來自這個用法的,指的是後來的事件或者最後的事件的研究。
我們可以這樣總結摩西的末世論。摩西知道以色列要陷於深重的罪中,並且要被擄離開應許地去。但是一旦子民被擄之後,他們就悔改了他們的罪,神也赦免了他們。然後,在後來的日子、在末世,他們要被帶領回到應許地,領受莫大的祝福。摩西的基本觀點為先知期望的整個歷史提供了背景。
看過了摩西非常簡單的末世論之後,我們現在就有基礎去看舊約早期先知的末世論。被擄到巴比倫之前,先知對末後高峰期的歷史活動有什麼看法呢?
當我們在這一課中講到早期的先知期望的時候,我們所談到的先知包括所有直到但以理時期的先知。這段時間中的先知都有一個基本的末世論角度。我們將要從兩個方面去看早期先知末世論:第一,與摩西的看法相似的地方;第二,在摩西的看法之上新增加的地方。讓我們先看早期先知末世論與摩西早前建立的基本模式相似的地方。
與摩西相似的部分
摩西提供的模式先是全國性的審判,然後是被擄、悔改,隨之而來的是大復興。舊約先知花了大量的時間對將要來的被擄發出警告。在但以理以前服侍的先知跟隨摩西的看法,他們從來沒有放棄盼望,他們認為在被擄期間要有悔改和赦免的事情發生。事實上,先知相信神要超自然地在被擄期間更新他的余民、赦免他們。就如以賽亞在以賽亞書第10章20節裡所說的:
到那日,以色列所剩下的和雅各家所逃脫的,不再倚靠那擊打他們的,卻要誠實倚靠耶和華以色列的聖者。(以賽亞書第10章20節)
當耶利米宣告神的子民要被擄,並且要領受新心,要對神忠心和遵從神的法律,耶利米也以相似的話表達他的看法。在耶利米書31章33節裡,我們看到這些有關被擄的話:
「我要將我的律法放在他們裡面,寫在他們心上。我要作他們的神,他們要作我的子民。」(耶利米書第31章33節)
早期先知期待被擄的人會回心轉意。
第三,舊約早期的先知同時也肯定,悔改了的余民要被召回到以色列地,大復興要發生。以賽亞的話再次指出了這一點。在以賽亞書第44章21到22節裡,我們看到這樣的話:
「雅各、以色列啊,你是我的僕人,要記念這些事。以色列啊,你是我的僕人,我造就你,必不忘記你。我塗抹了你的過犯,像厚雲消散;我塗抹你的罪惡,如薄雲滅沒。你當歸向我,因我救贖了你。」(以賽亞書第44章21-22節)
早期的先知清楚地講明了摩西的基本末世論是真實的。以色列要被擄、悔改和被赦免,致使後來歸回應許地的大復興。但是早期的先知在摩西的模式之上增加了一些特徵。
比摩西增加的部分
簡單地說,在摩西和早期先知之間的時間發生了一次主要約章事件,這裡所說的約當然是指神與大衛王所立的約。早期先知在摩西所描繪的早期末世論之上加了三個焦點。第一個焦點是王權;第二個焦點是聖殿;第三個焦點是外邦。讓我們先去看早期先知怎樣關注到王權。
君王
一方面來看,早期先知不像摩西那樣,單單講到以色列國要遭受到戰敗和自然災害的審判。由於大衛家的王權成為了神子民生活的焦點,在這些先知看來,神的審判包括了大衛家王權的廢棄。例如我們從以賽亞書39章5到7節裡,看到以賽亞斥責希西家王,這是對大衛家王權的審判。
以賽亞對希西家說,「你要聽萬軍之耶和華的話:日子必到,凡你家裡所有的,並你列祖積畜到如今的,都要被擄到巴比倫去,不留下一樣。這是耶和華說的。並且從你本身所生的眾子,其中必有被擄去,在巴比倫王宮裡當太監的。」(以賽亞書第39章5-7節)
大衛家王權的廢棄是神子民被擄歷史中的一個高潮。
儘管大衛家的王權遭到悲慘的審判,先知同時也向以色列保證神沒有完全放棄大衛家的王位。先知反而預言說以色列被擄後的復興,是包括了大衛王位的榮耀大復興。聽聽耶利米在耶利米書23章第5節和第6節如何描述大衛家的王權復興。
「耶和華說:『日子將到,我要給大衛興起一個公義的苗裔;他必掌王權,行事有智慧,在地上施行公平和公義。在他的日子,猶大必得救,以色列也安然居住。他的名必稱為:耶和華我們的義。』」(耶利米書第23章5-6節)
大衛家要有一個公義的後裔,這應許成為了後來復興日子的主要圖像。
早期先知不僅僅關心大衛家的王權,他們也把注意力集中於大衛的兒子所羅門修造的聖殿。
聖殿
許多以色列人錯誤地相信耶路撒冷神的聖殿是不可能被毀的。先知必須大膽地談論耶路撒冷神的聖殿將要被毀這個事實。耶利米強烈地與假先知和祭司對抗,因為他們堅定的相信聖殿不可能被毀。在耶利米書第7章裡,先知警告人民不要相信虛假的教導。在第4節裡我們讀到這樣的話:
你們不要倚靠虛謊的話,說:「這些是耶和華的殿,是耶和華的殿,是耶和華的殿。」(耶利米書第7章4節)
耶和華的真先知一致宣告神的聖殿要在被擄的時候被毀。
當時先知們也應許在被擄後要出現復興時期,他們要重建一座華麗的聖殿。先知以西結集中談論在復興時期重建聖殿這件事,他談的比其他先知都多。在以西結書第40章到48章中,他集中在這個主題上。神給以西結一個特別的異象,是重建聖殿和命令人民修造聖殿的異象。聽聽神在以西結書43章第10到11節裡對以西結所說的話:
「人子啊,你要將這殿指示以色列家,使他們因自己的罪孽慚愧,也要他們量殿的尺寸。他們若因自己所行的一切事慚愧,你就將殿的設計….在他們眼前寫上,使他們遵照殿的一切規模典章去做。」(以西結書第43章10-11節)
早期的先知除了關注到大衛的王權和聖殿之外,還有別的關注點。這一點摩西沒有表達得很清楚,那就是早期先知也關注到外邦。
外邦人
先知首先非常清楚的看見以色列的被擄意味了外邦戰勝了神的子民。我們知道他們宣告了亞述人和巴比倫人要征服以色列,而且要惡待神的子民。
當以色列被擄的時候外邦是得勝了,但是早期先知卻清楚地宣告外邦霸權不會永遠持續下去。在被擄後的復興時期,神要通過復興大衛家的王權來擊打惡待他子民的外邦人。神要擊打外邦,叫以色列在與外邦人的戰爭中大大得勝。這個主題在先知書中以許多方式出現,最戲劇性的方式是在『耶和華的日子』這一個專門用語上。在希伯來語中『耶和華的日子』是 yom yahweh。這個用語的基本意思是,耶和華能夠在一天之內毀滅他所有的敵人。因此,『耶和華的日子』是屬於神的。就是在今天,凱旋的戰士在進入戰場的時候會說:「今天是我們的!」
這個用語特別強而有力的表達了以色列的被擄和復興。最好的例子是去看先知約珥如何使用『耶和華的日子』這個用語。這句話出現在約珥書第1章第15節、第2章第1節、11節、31節和3章14節裡。頭三個引用『耶和華的日子』的地方指出神要擊敗猶大。由於約中子民犯罪的原故,他們成了神的敵人,『耶和華的日子』就是當神毀壞他們、使他們被擄的時候。
但是約珥在書中的第二部份轉移了他使用這句話的方式。他以『耶和華的日子』來描述另一件事件。這一次『耶和華的日子』將要在以色列被擄後復興的時期出現。這次神要擊敗所有壓迫神子民的國家。例如,在約珥書第2章31節裡,我們看到這些話:
日頭要變為黑暗,月亮要變為血,這都耶和華大而可畏的日子未到之前。到那時候,凡求告耶和華的名的就必得救;因為照耶和華所說的,在錫安山,耶路撒冷必有逃脫的人,在剩下的人中必有耶和華所召的。(約珥書第2章31節)
我們看見了約珥所指的『耶和華的日子』不僅僅指神對他子民的審判,同時,也指神子民歸回到應許地的時候要發生的一場大戰爭。
在我們離開以色列末世論中的外邦這個主題之前,我們要談談最後一個元素,那就是在以色列擴展過程中外邦人的輸入。在『耶和華的日子』審判外邦、以色列被復興之後,不是所有外邦人都要被毀。相反地,在戰爭過後,許多外邦人要來到神子民那裡,與他們一起敬拜唯一的永生真神。就如先知以賽亞在以賽亞書第2章2到3節裡說的:
末後的日子,耶和華殿的山必堅立,超乎諸山,高舉過於萬嶺,萬民都要流歸這山。必有許多國的民前往,說:「來吧!我們登耶和華的山,奔雅各神的殿;主必將他的道教訓我們,我們也要行他的路。」(以賽亞書第2章2-3節)
這段經文和其他經文點出了早期舊約預言對末世盼望的高峰。神的祝福要傾注在以色列身上,這些祝福包括了大量的外邦人把他們的信仰植根到真理上去,這樣,神的恩約子民就要遍滿全地。這個廣闊的新天新地是一個滿有神的知識的世界。世上要有平安,所有剩下來的人都要敬拜真實的永生神。
早期先知倣傚摩西所設定的基本形式。他們相信被擄將要發生,可是,悔改和赦免要帶來末世的大復興。先知在這個基本形式之上加添了幾個重要的主題:第一是大衛王權的集中性;第二是聖殿的重要性;第三是外邦在以色列被擄和神子民大復興時期所扮演的特別角色。
我們看過了摩西末世論的基礎,又看到早期先知末世論與摩西末世論相似的地方和修改了的地方。現在我們要來探索晚期先知末世論的發展。
在其它的課程中,我們看見干預性歷史偶發事件可以大大地影響神應驗先知預言的方式。在多方面看來,在晚期的先知中,我們看到發生了一個舊約中最大的干預性歷史偶發事件。我們將會發現神子民的回應對於末來的日子或末世的展現起了重大影響。
當我們探究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要觸及三個主題:第一是耶利米的期望;第二是但以理的看法;最後是舊約先知的最終觀點。讓我們先看耶利米對以色列的復興所提出的特殊期望。
耶利米的期望
在多方面來看,耶利米倣傚早期聖經預言的形式,然而,在兩段經文中,耶利米加上了先前沒有提及到的兩點。第一,他預言說被擄的時間將會是70年之久。在25章11和12節中,我們讀到這樣的話:
「這全地必然荒涼,令人驚駭,這些國民要服侍巴比倫王七十年。七十年滿了之後,我必刑罰巴比倫王和那國民。」(耶利米書第25章11-12節)
同樣地,在耶利米書第29章10節中有這樣的適:
「『為巴比倫所定的七十年滿了以後,我要眷顧你們,向你們成就我的恩言,使你們仍回此地。』耶和華說:『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耶利米書第29章10節)
我們看到耶利米預言被擄要在70年後結束。
事實上,根據歷代志下36章21到22節的記載,第一批人在所羅巴伯的領導之下在公元前539年回到應許地,這個預言就應驗了。同時,撒迦利亞在撒迦利亞書第1章12節和第7章第5節中證實了這個日期。我們看到耶利米預言被擄時期要持續70年,從某些角度來看,事情正是這樣發生的。在公元前539年,波斯皇古列宣告以色列人將要回到應許地去重建他們的聖殿。
當我們看過了耶利米所預期的70年被擄時期,我們就做好瞭解但以理對末世論的新看法的準備。
但以理的看見
也許但以理對預言最重要的貢獻是,他在但以理書第9章中70個星期的異象。這段經文是但以理在公元前539年前後所領受的異象的自傳,那就是當古列王下令叫以色列人歸回應許地的時候。
但以理書第9章第1節到3節作為開場白。但以理在這裡報告他在讀耶利米書中有關70年被擄的預言。在第2節中,我們讀到這些話:
我但以理從書上得知耶和華的話臨到先知耶利米,論耶路撒冷荒涼的年數,七十年為滿。(但以理書第9章2節)
但以理知道耶利米說被擄時期要持續70年,可是但以理不像我們預期中的滿有喜樂,他反而在第3節中這樣做:
我便禁食,披麻蒙灰,定意向主神祈禱懇求。(但以理書第9章3節)
雖然我們預期但以理會因為70年被擄時期的結束而喜樂,可是,他反而轉向耶和華披麻蒙灰,尋求神的恩典。
從第4到19節,我們看見但以理禱告的一個概述。在禱告中但以理處理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耶利米所說的70年完結了,但是子民卻沒有悔改他們的罪。就如他在13節和14節中說的:
「這一切災禍臨到我們身上,我們卻沒有求耶和華我們神的恩典,使我們回頭離開罪孽,明白你的真理...我們並沒有聽從他的話。」(但以理書第9章13-14節)
但以理明白到我們早前在這一課中所看過的。摩西宣告只有當神的子民悔改他們的罪的時候,才有可能逆轉他們被擄的事實。但是在這裡出現了一次意想不到的干預性歷史偶發事件。以色列人被擄了,可是,他們仍然沒有悔改他們的罪。結果大大的影響了神啟示末世的方式。
但以理在結束禱告時向神懇求恩典。由於子民還沒有悔改他們的叛逆態度,但以理只要求神為他自己榮耀的原故轉向他的子民。讓我們讀第17節和18節:
「我們的神啊,為自己使臉光照你荒涼的聖所。我的神啊,求你側耳而聽,睜眼而看,眷顧我們荒涼之地和稱為你名下的城。我們在你面前懇求,原不是因自己的義,乃因你的大憐憫。」(但以理書第9章17-18節)
儘管神的子民沒有悔改他們的罪,但以理在絕望中仍然盼望神會復興他的子民。
但以理書第9章餘下的部份,第20節和27節中包括了神對但以理禱告的回應。天使加百列帶來神的訊息。他在9章24節中告訴但以理說:
「為你本國之民和你聖城,已經定了七十個七,要止住罪過,除淨罪惡,贖盡罪孽,引進永義,封住異象和預言,並膏至聖者。」(但以理書第9章24節)
簡單地說,加百列說被擄的時間從耶和米所說的70年延長到70個7年,也就是490年。由於子民拒絕悔改,神決定把被擄的時間增加七倍。就如神在利未記26章18節中所說的:
「你們因這事若還不聽從我,我就要為你們的罪加七倍懲罰你們。」(利未記第26章18節)
神延遲了以色列的復興,並且把應許地的控制權放在一個又一個外邦國家的手中,直到神的國透過基督臨到世上為止。
我們看過了耶利米預言70年的被擄,又看見但以理知道被擄的時間要增加七倍至490年,我們現在要看舊約預言末世論的最後階段。
最後的結論
舊約預言的最後階段發生在復興時期,那時部份的以色列人已經從被擄中得釋放,回到應許地去。要瞭解舊約末世論的最後階段,我們要考慮兩個主題:第一是早期的復興盼望;第二是晚期的復興盼望。讓我們首先看先知原有的盼望,這些先知是在第一批以色列人從巴比倫回到應許地以後作先知的。
最初的盼望
在這裡我們要集中看公元前539年到515年這段時間,這是復興的初期。在這段期間裡,一小群色列人回到了應許地,他們盼望可以很快地看見神把祝福大大的傾倒在復興的子民身上。在很多方面看來,他們盼望以忠誠的悔改和忠心侍奉耶和華來縮短但以理所說的490年復興的延遲。哈該和撒迦利亞集中於四個末世的盼望:第一是大衛家王位的復興、第二是戰勝外邦,第三是聖殿的復興,最後是大自然的更新。哈該和撒迦利亞對神的子民存有很大的盼望。他們盼望這時候神子民的忠誠會為剛復興的國家帶來許多的祝福。
雖然當以色列返回應許地早期,他們對所羅巴伯和聖殿存有極高的期望,但是這個情況沒有持續下去。相反地,我們發現復興後期的盼望出現了另一個轉變。所羅巴伯按照哈該和撒迦利亞的指示建成了聖殿,但是,我們從撒迦利亞書下半部、以斯拉記、尼希米記和瑪拉基書中發現,以色列民對神的旨意的順服只是外在的順服。在一個世代裡,以色列民與外邦女子通婚和背叛信仰的情況十分普遍。結果,以色列被擄回歸早期得大祝福的盼望就變得遙不可及了。
最終的盼望
瑪拉基集中談論遙遠的盼望,比其他後期的先知要多。他尖銳地斥責住在耶路撒冷的人,警告他們有一天審判和祝福要臨到他們身上。例如,在瑪拉基書第3章1節裡,我們讀到這些話:
「萬軍之耶和華說:『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我前面預備道路。你們所尋求的主,必忽然進入他的殿;立約的使者,就是你們所仰慕的,快要來到。』」(瑪拉基書第3章1節)
然後在第4章1到2節裡,瑪拉基最後談到在將來偉大的日子中要發生什麼事:
「萬軍之耶和華說:『那日臨近,勢如燒著的火爐,凡狂傲的和行惡的必如碎,在那日必被燒盡…..。但你們敬畏我名的人,必有公義的日頭出現,其光線有醫治之能。你你必出來像跳的肥犢。』」(瑪拉基書第4章1-2節)
當舊約結束的時候,明顯地這救贖不會很快來臨。神的子民必須等候完全的復興。
我們看見了舊約末世論從摩西開始,並且早期先知以王位和聖殿這些主題為末世論加插了許多角度。我們從舊約最後的先知但以理的話中看到被擄時期要被延長。只有在那時候神超然的干預才會發生,帶來神子民的復興。這帶我們來到聖經末世的最後階段,那就是新約的末世論。
作為基督徒,每當我們讀舊約預言的時候,我們必須跟隨新約作者的角度。新約作者瞭解舊約末世論的發展,同時,他們也加入了耶穌的事工。耶穌來到世界上,改變了末世論呈現的方式,我們作為基督徒,必須跟隨新約給我們的角度。要掌握新約末世論的描述,我們要考慮三個主題:第一是新約中的一些主要用語;第二是新約末世論的基本結構;第三是出現在新約中的主要末世題材。讓我們先來看新約中幾個重要的用語,這些用語給我們取向,叫我們知道如何去看新約的末世角度。
術語
我們要集中看三個特別重要的用語上:第一是『福音』;然後是『天國』;最後是『末日』。
福音
每個信徒對『福音』這個名詞都十分熟悉。這個名詞是從希臘語euangelion而來的,是『好消息』的意思。新約一次又一次地告訴我們,耶穌和他的門徒傳講『福音』或『好消息』。新約作者講到基督徒所傳有關基督的訊息為福音或者好消息,其中超過100次。我們要知道新約作者沒有發明『福音』這個詞語,這是十分重要的。相反地,新約作者採用了舊約先知所用的詞語。
舊約先知經常在好幾段經文中使用希伯來語basar一詞,這個名詞經常被翻譯為好消息或佳音。他們心目中所想的好消息是什麼呢?總的來說,先知宣佈的好消息,就是被擄的結束和神子民復興的來臨。聽聽先知以賽亞在以賽亞書第52章5到7節裡以這個方式說話。在第5節和第6節中,我們讀到這些話:
「我的百姓既被無價地擄去,轄制他們的人呼叫…。所以,我的百姓必知道我的名,說這話的就是我。看哪,是我!」(以賽亞書第52章5-6節)
神宣告他的百姓要看到他大能的彰顯,他們也要明白他預言了被擄後復興的出現。以賽亞在思想復興這應許的時候,在第7節這樣說:
那報佳音、傳平安、報好信、傳救恩的,對錫安說:「你的神作王了!」(以賽亞書第52章7節)
以賽亞宣告有好些使者的出現,那是極為美好的。他們是怎麼樣的使者呢?他們就是帶好訊息或福音的使者。
先知背景中對福音這個名詞的描述,幫助我們瞭解為什麼耶穌和他的門徒宣告基督的福音。耶穌叫被擄的得復興。在路加福音第4章18節到19節裡,耶穌引述以賽亞書61章第1節和2節,並且引用到他自己的生命上:
「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他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報告神悅納人的禧年。」(路加福音第4章18-19節)
這段經文清楚地表示,耶穌看他自己為那位為神子民從被擄中帶來復興的使者。
第二個重要的用語在新約中顯露了同樣的觀點。這是用語就是『天國』。
國度
新約中經常總結新約時期為『天國的時期』。為什麼這個用語在新約中那麼突出呢?天國這個詞語是新約中另一個確認耶穌應驗被擄後復興盼望的方式。讓我們再次聽聽以賽亞有關被擄後復興的預言,我們來讀以賽亞書52章第7節,在這裡,他是這樣把神的國和福音連起來的:
那報佳音、傳平安、報好信、傳救恩的,對錫安說:「你的神作王了!」(以賽亞書第52章7節)
最後這句話『你的神作王了!』宣告了神子民的復興和他們勝過世界這事實。這個公告為我們對耶穌天國的教導提供了背景。耶穌宣佈復興要從他而來,因為神的國已經在世上建立起來了。
第三個用語也能夠幫助我們瞭解新約對末世的看法,這用語就是『末日』。
以後或末後的日子
你一定還記得舊約先知曾經用後來的日子來描述被擄後的一段時間。新約作者曾經使用同樣的詞語來描述新約時期。例如,我們在使徒行傳第2章16節和17節裡讀到這句話:
「神說:在末後的日子,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使徒行傳第2章16-17節)
新約作者一次又一次地指出整個新約時期是末世或者末後的日子。他們這樣做是因為他們引用了舊約先知的用語。新約時期對他們來說,是先知盼望的高峰,就是神子民的復興。新約中這些重要的用語顯露了新約作者看他們的身處的時期為舊約末世盼望的應驗。總的來說,人類歷史的最後階段是透過基督而來的。
結構
新約末世論的取向叫我們看到新約中所顯露的復興天國的基本結構。要審查末世論的新角度,我們要看新約中所描述的兩個期望。首先,施洗約翰的期望,然後是耶穌的期望。讓我們先考慮施洗約翰的觀點。
施洗約翰
施洗約翰對當時非常普遍的神的天國抱有期望。透過讀舊約,約翰相信當彌賽亞來臨的時候,他要同時帶來天國。聽聽約翰怎樣在路加福音第3章16節到17節中談論彌賽亞:
「但有一位能力比我更大的要來,…..他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他手裡拿著簸箕,要揚淨他的場,把麥子收在倉裡,把糠用不滅的火燒盡了。」(路加福音第3章16-17節)
就像舊約先知那樣,約翰相信當以色列復興的時候,那就是直接祝福和審判的時期。
耶穌
由於舊約中預期要有突然而來的最後審判和祝福,耶穌大部份的事工是向跟隨他的人解釋末世不會像約翰和其他人所期盼的那樣來臨。反而,神決意要慢慢地帶來復興,要延展好一段時間。耶穌對末世最清楚的啟示或許出現在馬太福音13章31節到35節的兩個比喻裡。耶穌以小小的芥菜種長成了樹的比喻和酵發起麵團的比喻來比作天國。這兩個比喻的意思,是天國的復興不會一下子與審判和祝福一起來到,而是要經過成長的過程或者是分階段出現的。
耶穌和他的門徒所教導的新約末世論角度被稱為『已啟奠的末世論』。已啟奠的末世論可以用許多方式去描述,讓我們以三重的結構去瞭解它。首先,基督的來臨開啟了天國。基督的生命、死亡、復活、升天、五旬節的降臨和使徒的職份的形成了末世的基礎和起點。根據新約來看,復興的第二個階段可以稱為天國的延續,那就是我們今天活著的日子,是耶穌第一次來臨之後和他再來的日子之前的階段。復興的第三個階段可以被稱為天國的實現。當基督再來的時候,他要帶來很久以前先知所應許那完全的復興。新約整體都與已啟奠末世論的基本結構相契合。
主題
看過了這些關鍵的用語和新約的基本結構角度之後,我們現在要轉去看出現在舊約和新約中的末世論主題。讓我們去看兩個主題。那就是被擄和復興。
被擄
我們首先去看被擄這個主題。你還記得,被擄舊約主題基本上是神通過戰爭中和大自然裡的嚴厲審判去威脅他的子民。被擄的主題在新約中被調整了,溶入了啟奠、延續和成就這些結構。首先,當基督在地上開啟他的天國的時候, 他經常談到對約中子民的審判。
被擄的主題與天國的延續是有關的。一方面,從神的屬靈祝福中被擄的審判依然持續出現在亞伯拉罕肉身後裔身上,因為他們拒絕服侍他們的彌賽亞,他們與神國的祝福無份。另一方面,在有形教會中的外邦人也處在同樣的情況中。新約中一次又一次地清楚講到教會的紀律,甚至達到逐出教會的地步,教會紀律就是當教會中猶太人和外邦人背叛神的時候要接受的審判。
最後,新約中也教導天國的成就要叫永恆的被擄出現。當基督回來的時候,他要審判背叛神的人,並且要把他們送到永恆的審判裡,遠遠的離開新天新地的祝福。這樣我們看見被擄的主題在新約中被應驗了,但是這應驗是按照啟奠、延續和成就這些階段出現的。
當然新約不單單地只談到被擄這個主題。新約中也坦白地教導由於神子民在基督裡,復興的祝福就要臨到。
復興
舊約先知教導在末後的日子,神要在戰爭和大自然裡大大的祝福他的子民,這祝福是不可衡量的。新約教導復興的祝福要以三個階段在基督的國中出現。
首先,在天國的啟奠期間,我們發現基督的事工中出現許多復興的主題。舊約先知說大衛的王位要重新被建立,耶穌被稱為大衛的後裔,他就是王。舊約先知說聖殿在末後的日子要被重建,耶穌是神的殿。先知預言了以色列要勝過邪惡的外邦國家和他們的神,耶穌開始了勝利的過程,因為他為了他子民的原故而戰勝了撒旦和死亡的壓制。舊約先知預言了神的子民要繼承極大的祝福,耶穌差遣聖靈來作我們所繼承的首期款。先知說在大自然中要有大祝福,耶穌在世的時候施行了不計其數的治病神跡。新約教導耶穌第一次來臨是走向神賜下的最後大復興的起點。
第二,天國的延續也有復興的主題,那就是基督第一次來臨和基督再來之間的時間。耶穌繼續在世上作王,就如先知預言大衛的子孫要作的那樣。基督的身體是舊約中末世神的聖殿的異象。教會現在被稱為神的殿。教會有勝利的時候,也有與罪爭戰的時候,先知說神的子民要勝過世界。聖靈繼續在教會裡作為我們完全遺產的首期款。而且,基督徒會經常看見神在他子民身上的祝福,這些祝福可以是肉身上的醫治,又或者是神賜下其它特別的供應。在這些方面和許多其它方式看來,新約清楚地講到復興這大應許要在基督天國的延續的時期成就。
第三方面,新約不僅教導基督啟奠了和延續復興的祝福,同時,天國的成就是要帶來舊約所應許的復興的高潮。當耶穌再來的時候,他的王權要延伸到地極,就如先知預言大衛的子孫要管治世界那樣。當耶穌再來的時候,聖殿更新這應許要應驗,在這最後的階段,神的子民要完全地勝過罪惡。神的子民要領受新天新地中的完全遺產。當然,大自然要變成天堂,充分地在救贖的榮耀中更新了。這樣,當基督叫他的國成就的時候,復興的預言就要完全地被應驗。
在這一課中,當我們展開末世論的時候,我們看見了歷史終結的期望怎樣從摩西經過早期先知開始,一路延伸到後期先知和到新約裡。沿路上每一步我們看見神遂步遂步地為這個世界的高潮展露了他的計劃。
每當我們讀舊約先知談到被擄的審判的時候,我們必須從新約的角度去看。在啟奠的天國、延續的天國和成就了的天國中,背約者要陷於被擄中。每當我們讀舊約先知講到末來的復興祝福的時候,我們必須始終記得,這些祝福是從基督天國的啟奠、延續和成就中而來的。如果我們記住這些角度,我們就能夠從新約作者的角度和耶穌的角度去看舊約的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