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你的話卻不去行
「人子阿,你本國的子民在牆垣旁邊,在房屋門口,談論你,弟兄對弟兄彼此說,「來罷,聽聽有什麼話從耶和華而出。」他們來到你這裡如同民來聚會,坐在你面前彷彿是我的民,他們聽你的話卻不去行;因為他們的口多顯愛情,心卻追隨財利。他們看你如善於奏樂聲音幽雅的人所唱的雅歌;他們聽你的話卻不去行。看哪,所說的快要應驗了,應驗了,他們就知道在他們中間有了先知。」(結三十三章三十至三十三節)。
少到禮拜堂或不到禮拜堂去聚會的基督徒,是被大家公認為冷淡退後的人。這種判斷雖然不能說一點沒有錯誤,但大多數的情形確是這樣。一個信徒不常聚會,如果不是因為身體患病,或職業的拘束,或有其他萬不得已的情形,那就一定是因為他貪愛世界,顧不得親近神,或犯了什麼罪,不敢見神,不敢見人。反過來說,凡勤到禮拜堂去聚會的信徒一定都是熱心虔誠的人了。這種判斷在大多數的信徒心中是認為象上面的那種判斷一樣的準確,但事實卻告訴我們說,這種判斷在一部分信徒身上是真確的,同時在另外許多信徒身上是完全錯誤的。不但在今日的教會中是如此,在古時以色列民中也是這樣。在上面一段經文中,我們看見神怎樣對他的僕人以西結述說以色列人怎樣慇勤聚會,怎樣喜歡聽先知講論神的道,他們「在牆垣旁邊,在房屋門口」,談論以西結。他們必是稱讚以西結怎樣會講道,用的比喻怎樣恰當,說的話怎樣流暢。他們弟兄對弟兄彼此說,「來罷,聽聽有什麼話從耶和華而出。」這足可證明他們是那樣喜歡聽神的話,熱心事奉神。他們不但這樣說,而且也真來到先知這裡。「他們來到你這裡如同民來聚會,坐在你面前彷彿是我的民。」他們來到先知面前坐下,不但少數的人來,而且來的很多。他們都來坐在先知面前聽道。他們看著都像神的好子民。不過「他們聽你的話卻不去行」。上面所敘述的情形都很好,都很使我們羨慕,這兩句話卻使我們感到一些失望。還有呢:「他們的口多顯愛情,心卻追隨財利。」壞了!壞了!慇勤聚會熱心聽道的人們,裡面原來竟是這種情形阿!下面還有話呢:「他們看你如善於奏樂聲音幽雅的人所唱的雅歌;他們聽你的話卻不去行。」到這時我們才明白「追隨財利」並未曾將神放在心中的百姓歡喜聽道,並不是因為願意聽神的話好照著去行,乃是因為看先知如同「善於奏樂聲音幽雅的人所唱的雅歌。」他們聽道不是為心靈,更不是為生活,乃是為「耳朵」。他們來聽道是因為以西結的比喻恰當,以西結的措詞得體,以西結的言語流暢,以西結的表情動人。他們怎樣喜歡聽「善於奏樂聲音幽雅的人所唱的雅歌」,他們也這樣喜歡聽以西結講「耶和華的話」。這樣的百姓聽了先知的話卻不去行,不但不足驚奇,而且正是我們早就可以料到的。聽道是為耳朵不是為生活的人,聽了道以後生活當然不會有什麼改變與進步。不過這些人聽道也不算白聽,至少他們的耳朵總快活了一些時候,此外他們也可以對別人表示一下他們常去聽先知講道,用這件事在人面前自豪。不過他們卻也因此惹了一個大禍──「看哪,所說的快要應驗,應驗了,他們就知道在他們中間有了先知。」「所說的快要應驗」。所說的什麼快要應驗呢?容我們往上多讀幾節──
「你要對他們這樣說,主耶和華如此說,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在荒場中的必倒在刀下,在田野間的必交給野獸吞吃,在保障和洞裡的必遭瘟疫而死。我必使這地荒涼,令人驚駭,他因勢力而有的驕傲也必止息;以色列的山都必荒涼,無人經過。我因他們所行一切可憎的事使地荒涼,令人驚駭,那時他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結三十三章二十七至二十九節)。
神藉著先知說這些降災禍的話,不是為要叫這些話應驗,乃是為要叫它們不應驗。他滿心希望以色列人聽了先知的話,心中受警教,速速悔改,這樣,他便使他所說降災禍的話落空,如同他待尼尼微人一樣。如果以色列人誠心實意來聽以西結講道,不但聽,而且竭力遵行,神一定不再將所說的災禍降與他們。可惜他們雖然慇勤到先知面前聚會,也樂意聽先知講道,但他們只是聽,卻不照所聽的去行,以致耶和華所說要降災禍的話到底臨到了他們身上。抱著聽唱歌和奏樂的態度來聽道,究竟有什麼益處呢?
以色列人的景況處處可作今日信徒的寫照,在這一件事上又何能例外。今日常去聚會歡喜聽道的信徒中,何嘗不是有許多人與那些「聽你的話卻不去行」的以色列民一樣。他們「在牆垣旁邊,在房屋門口」,談論某某講道的人怎樣會講道,講得怎樣清楚。他們彼此招呼說,「來阿,我們去聽道罷,聽聽有什麼話從耶和華而出。」他們來了。他們坐在禮拜堂中真像極虔誠的聖徒。但他們聽道以後,生活並沒有少許的改變。講道的人所斥責的罪惡,他們並沒有離棄。講道的人所傳述的教訓,他們也沒有遵行。說謊的仍然說謊,嫉妒的仍然嫉妒,自私的照常自私,貪財的照常貪財。聚會的時候他們象天使那樣聖潔,在日常的生活裡他們竟會像魔鬼那樣邪惡。在禮拜堂中是一種樣式,到了社會中家庭裡完全是另外一種樣式。聚會是聚會,作人是作人,聽道是聽道,生活是生活。這種人聚會根本就不是為敬拜神。他們聽道也不是為學習怎樣討神的喜悅,怎樣遵行神的旨意。他們聚會不過是因為這是一種規矩,一種習慣,因為一個基督徒不去聚會叫別人看著不好,顯著自己不熱心。他們喜歡聽道,不過是因為講道的人講得動聽,講得有趣味,可以叫他們的耳朵滿足。或是因著聽道可以增長一些聖經中的知識,多明白一些屬靈的真理,除了滿足自己屬靈的求知慾以外,還可以對別人講一講自己所得著的,藉此顯明自己是虔誠熱心明白真理的基督徒。這種信徒聚會聽道,完全像聽唱歌奏樂一樣,講道的人講得好聽,就多聽一些,講得不太好,就少聽一些,講得沒有意思,就不去聽。一個人聽了奏樂唱歌以後,在他的人生裡怎樣不受什麼影響,這種信徒聚會聽道的效果也是如此。神藉著先知告訴我們,古時以色列人聚會聽道,就是這樣的一種情形。我們所看見的事實也告訴我們,今日慇勤聚會歡喜聽道的信徒中間,一大半也是如此。明白了這種情形,你便可以曉得平常我們所說「慇勤聚會歡喜聽道的人一定是虔誠熱心的基督徒」,這句話是靠不住的了。
我們要問,這種聚會聽道有沒有益處呢?沒有。沒有益處,只有害處。這種聚會「不是受益,乃是招損。」這種聽道不但不能使他們得著神所賜的福,只能使他們多受神的咒詛,多遭一些禍患,正像古時候那些「口裡多顯愛情,心卻追隨財利。」的以色列人一樣。
說起來真可歎!豈止聽道的人中有許多是這樣的呢,講道的人中何嘗不是有許多也是這樣呢?「首領為賄賂行審判,祭司為雇價施訓誨,先知為銀錢行占卜。」(彌三章十一節)。這種情形古時怎樣普遍在以色列民中間,今日也照樣普遍在教會裡面。不講神的真道,只講一些屬世界的學理,引人走入迷途的那些假師傅,根本就不必提;就是那些自稱是傳真福音的,自稱是信仰純正的傳道人,有幾個人真是心目中不注重自己的名利,不討人的喜悅,將神要他們傳的話語不折不扣的都傳述出來的呢?許多講道的人是為金錢講道,為飯碗講道,為名譽講道。這樣講道的人當然不敢忠心傳達神的信息,不敢斥責眾人的罪惡,不敢宣佈神的咒詛。他們只能作幾篇唱歌式的講道,奏樂式的講道,叫群眾的耳朵快活快活;再好一點的作幾篇授課式的講道,叫眾人的知識增多一些。還有幾個講道的人和別人有些過不去,或受過別人的欺負,或與別人分贓不均,便藉著講道為名,肆口謾罵,出出胸中的悶氣。因為他們存心不正,所作的工也是憑著血氣,當然不會使人得什麼益處。真能像古時的先知那樣,「藉耶和華的靈滿有力量、公平、才能,可以向雅各說明他的過犯,向以色列指出他的罪惡,」的講道人有幾個呢?
「口裡多顯愛情,心卻追隨財利,聽神的話卻不去行」的信徒們,你們應當急速悔改,免得神的咒詛臨到你們身上。「為雇價施訓誨,為銀錢行占卜」的傳道人,你們也當急速悔改,免得你們受更重的刑罰。
一個嚴重的問題
「你們為什麼稱呼我『主阿,主阿』卻不遵我的話行呢?」(路六章四十六節)。
主耶穌所發的這個問題不是對不信他的人說的,乃是對他的門徒說的。本章第廿節記著說,「耶穌舉目看著門徒說。」從那一節起,直到本章的末了,都是主耶穌對他的門徒所說的話。也只有他的門徒稱他為主。他就是對他們發出了這個問題。這個問題裡包含了責備,也包含了驚異更包含了歎息。
稱耶穌為主的人是表示他們尊重他,信靠他,跟隨他,屬於他,這樣的人一定會服從他的命令了。誰知道事實竟不是這樣。他們口中稱呼他為主,他們在生活中卻不遵行他的話。聽聽他們口中的言語,真使你不能不承認他們是他最好的門徒,但看看他們的行為和生活,又使你不能不驚詫他們竟是那樣使他們的主失望,以致他不得不發出這個包含著責備驚異和哀歎的問題來,說,「你們為什麼稱呼我『主阿,主阿』卻不遵我的話行呢?」
讀了這一句話,我們便聯想到神在古時責備以色列人的一段話了。神對他的先知以西結說,「你們為什麼稱呼我『主阿,主阿』卻不遵我的話行呢?」
讀了這一句話,我們便聯想到神在古時責備以色列人的一段話了。神對他的先知以西結說,「人子阿,你本國的子民在牆垣旁邊,在房至門口,談論你。弟兄對弟兄彼此說,來罷,聽聽有什麼話從耶和華而出。他們來到你這裡如同民來聚會,坐在你面前彷彿是我的民,他們聽你的話卻不去行;因為他們的口多顯愛情,心卻追隨財利。他們看你如善於奏樂聲音幽雅的人所唱的雅歌;他們聽你的話卻不去行。」(結三十三章三十至三十二節)。那些以色列民喜歡聽以西結講道,他們坐在他面前像是最敬虔愛神的人。但他們聽道不是為生活,乃是為耳朵。他們看以西結如同「善於奏樂聲音幽雅的人所唱的雅歌。」他們抱著聽奏樂和歌曲的心情與態度去聽道。他們欣賞以西結講道時的言語流利,引喻恰當,措詞得體,表情生動。他們並不注重把他所講的道存記在心中,實用在生活裡,因此神責備他們說,「他們聽你的話卻不去行」,又說,「他們的口多顯愛情,心卻追隨財利。」他們這樣聽道不但沒有益處,反倒使他們受了損害,因為他們越多聽道,心裡越剛硬悖逆,他們的罪也就越增加了。
今日的基督徒在這件事上豈不也是與古時的以色列民和主耶穌所責備的那些門徒一樣麼?我不提那些根本未曾悔改未曾信主的假基督徒們。主耶穌不承認那些人為他的門徒。我只說那些真誠悔改信了主的人罷。這些人喜歡聽道,慇勤聚會。他們不怕風雨,不避寒暑,總是按著時候到禮拜堂中禮拜聽道。每逢有什麼人主領特別聚會,他們便夾著聖經,從東追到西,從南趕到北,廢寢忘食的去聽道。他們很會分辨誰講得好,誰講得不好,他們還會批評誰講得深,誰講得淺。但一觀查他們的生活和行為,竟和那些從來沒有聽過道的人相差無幾。他們聽道和他們的人生好像是完全沒有關係的事。他們參加一次音樂演奏會,怎樣沒有影響他們的人生,他們聽道也是如此。
讓我們舉目看看那些慇勤聚會熱心聽道的信徒們的生活罷。驕傲、自大、愛虛榮、出風頭、說謊言、弄詭詐、戴假面、耍手腕、貪愛別人的金錢、奪取鄰舍的利益、假公濟私、損人肥己、諂媚富貴、欺壓貧弱,借人的財物不想償還,租人的房屋不付適當的租金,與人共事共財,總想自己少出力氣卻多得錢,看見利益自己跑到最前面,看見危害自己卻躲到最後邊,看見別人受痛苦漠不關心,看見別人得了好處就懷著嫉妒,別人虧負了他們一點,便念念不忘,總想找機會報復,心小量窄,不肯饒恕人,為人作事不忠心,對人說話不守信,不喜歡勞苦工作,只喜歡安逸享受,對自己的配偶不忠誠,在兩性的關係上隨隨便便,開口便說長道短,撥弄是非,挑起爭端,對自己所不喜歡的人不只批評論斷,而且捏造惡言,訕謗詆毀,得了別人的好處不知道感激圖報,稍有不滿意,還要仇視從前的恩人,對父母不孝,對幼輩不慈,處世作人不將神的榮耀,別人的好處,和自己的德行,放在前頭,只把自己的利益、享受、財產、名譽、放在前頭。要在那些慇勤聚會熱心聽道的信徒中間尋找幾個不沾染上列的種種罪惡的人,我們不能說「絕無」,也只能說「僅有」。我們的主看見這種情形,怎能不歎息著責備這些人說,「你們為什麼稱呼我『主阿,主阿』,卻不遵我的話行呢?」
我不希奇一般信徒的生活這樣不上軌道,看看那些領導他們的人所給他們的教訓便可以曉得了。許多所謂屬靈的傳道人所講給信徒聽的,雖然都是聖經中的真理,但很少是關於實際生活的。他們認為這些實際生活中的教訓太膚淺。他們要講深奧的道理。其實他們是不會講,也不敢講這些實際生活中的道理。自己沒有體驗過這些教訓的人不會講這些道理。自己的生活不上軌道的人也不敢講這些道理。你若留意觀察一下許多講屬靈的道理的傳道人日常的生活,便可以明白為什麼他們不講這些教訓了。原來他們的生活中也是像別人一樣,充滿了驕傲,自大,詭詐,謊言,貪婪,自私,邪淫,污穢,嫉妒,仇恨,譭謗,分爭。他們既有這些罪惡,只好避開這些生活中的教訓,去講一些高深的道理,既可免去自己良心的責備,又可免去別人的指責。聽道的人也樂意多聽一些屬靈的道理,同時把那些生活中的罪惡都原封不動的保存起來。就因為有這種原因,所以我們很少聽見傳道的人講實際生活中的教訓,我們也很少看見聽道的人活出象基督的生活來,以致我們的主今日仍不能不懷著哀歎的心情對這些門徒說,「你們為什麼稱呼我『主阿,主阿,』卻不遵我的話行呢?」
我們是否遵行主的話,絕不是一件小事,乃是一件極重大的事,因為這件事與好幾方面都有著極大的關係。第一,這件事關乎我們自己一生的成敗。我們聽見主自己的話告訴我們說,「凡到我這裡來聽見我的話就去行的,我要告訴你們他像什麼人:他像一個人蓋房子,深深的挖地,把根基安在磐石上,到發大水的時候,水沖那房子,房子總不能搖動,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惟有聽見不去行的,就像一個人在土地上蓋房子,沒有根基;水一沖,隨即倒塌了,並且那房子壞得很大。」(路六章四十七至四十九節)。是的,只有那些聽了主的話就去行的人在信心上,愛心上,熱誠上,能日見長進,能堅定不移,無論遇見什麼患難、痛苦、打擊、試煉、逼迫、誘惑都能屹立不搖。因為他們越遵行主的話,神的信實慈愛和大能也越在他們身上彰顯出來,他們便越知道他們所信的是真實的,同時他們的信心也越堅固,他們的能力也越充足,他們屬靈的經歷也越豐富。這些都能幫助他們,使他們在遭遇風雨水患的時候有充足的抵抗力,不致為外患所搖撼。但那些不遵行主的話的人卻得不著這些寶貴的經驗和恩典,因此他們在境遇良好的時候還可以站立得住,一旦遭遇打擊試煉,因為他們沒有穩固的根基,便坍塌倒壞,再不可救藥了。我們試一觀察那些經過試煉誘惑始終站立得穩固,數十年如一日的聖徒,一定都是聽了主的話竭力遵行的人。至於那些只會稱呼耶穌為主,在外面熱心過一陣,甚至也曾一度作過一些轟轟烈烈的事工,但在實際的生活中卻不遵行主的話的人,不用說數十年如一日,就連十年八年也不會站立得住。這種事實不是都清清楚楚的擺在我們眼前麼?
我們是否遵行主的話,不但與我們本身有著很大的關係,而且與神的榮耀也有很大的關係。當我們稱耶穌為主的時候,我們四圍的人都知道我們是耶穌的門徒了。他們要在我們身上看看我們的主是怎樣的主,看看我們的神是怎樣的神。如果他們在我們身上看見了神的聖潔、公義、正直、信實、慈愛、憐憫,他們便要因此歸榮耀與神;但如果他們在我們身上所看見的,和在他們自己身上所看見的沒有什麼分別,他們便要因此褻瀆神,辱罵神了。我們的主曾清清楚楚的告訴我們榮耀神的方法是什麼。他說,「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太五章十六節)。世人不會因著看見我們祈禱讀經歸榮耀與神,也不會因著看見我們聚會聽道歸榮耀與神,更不會因著聽見我們呼叫「主阿,主阿」,而歸榮耀與神,他們只有看見我們因遵行主的話而有的好行為歸榮耀與神。
我們將來在見主的時候,是要得他的賞賜,或是受他的責罰,也與我們今日是否遵行他的話有著極大的關係。許多熱心的信徒只注重怎樣為主作見證,為主傳道,為主奉獻財物,為主的教會奔走服務。他們想他們若在這些事上慇勤熱心,他們在見主的時候一定要得大賞賜,他們卻不知道遵行主的話比作這一切工作更重要。主自己明明告訴我們說,「當那日必有許多人對我說,『主阿,主阿,我們不是奉你的名傳道?奉你的名趕鬼,奉你的名行許多異能麼?』我就明明的告訴他們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去罷』。」(太七章二十二節,二十三節)。傳道作工的人中間有許多人將來不但得不著主的賞賜,甚至要被主稱為「作惡的人」,被主驅逐離開他的面前。我們若只注重傳道作工,卻不注重遵行他的話,該是多麼危險阿!
自然主也要我們為他作工,但比工作更重要的乃是遵行他的話。只有遵行他的話的人才配為他作工,才能為他作工。也只有這種人所作的工才能存得長遠,才能經過火而不至燒燬。主自己的話說,「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來者的旨意,作成他的工。」(約四章三十四節)。這裡主提到兩件事:第一件是「遵行父的旨意」,第二件才是「作成他的工」。也正是因為我們的主能遵行父的旨意,所以他才能作成了父的工。今日許多熱心的信徒只注重作神的工,卻忽略了遵行神的旨意;因為他們忘記了根本的事,所以他們在神的工作上也不會有什麼真實的成就。
我們今日到處能看見一些熱心傳道的人自己不追求敬虔的生活,只是注重工作。在一個時期中,他們的工作好像有很大的成就,千百個人加入了教會,大量的獻金送到教會的庫中,美輪美奐的禮拜堂建築了起來,轟轟烈烈,盛極一時。不到幾年,工作消沉了,信徒渙散了,一度熱心傳道的人信用宣告破產,人格一敗塗地,成了千萬人褻瀆神的話柄。古代的先知和使徒們都是全始全終,從蒙召到離世,為聖徒的楷模,作神手中貴重有用的器皿,他們死了,仍因信說話。今日許多熱心傳道的人只作了一個時期的工作,便失去了能力和見證,而且作了多人的絆腳石,豈不是因為他們只注重工作,卻忽略了敬虔的生活麼?
作神的工與作世上的工是大不一樣的。沒有高尚的品德的人只要有決心,有天才,便能在文學、藝術、建築、工業、政治、軍事、科學、製造,各方面有輝煌的成就,但沒有高尚品德的人在神的工作上絕不能有真正的成功。三年五載短時期的成就,也許僥倖可以得到,日期一長,一切便全敗落了。
我們在將來見主的時候,一定會看見我們今日的生活比我們今日的工作更多被主注意,被主記念,我們也一定會看見那在生活上敬虔的聖徒比在工作上有成就的聖徒,更多得主的誇獎和賞賜。因此我們今日就當特別注重追求遵行主的教訓,在心思、言語、行為、生活上,活出主的樣式來。我們要多注重這件事,要多講這件事,要多聽這件事,要多思想這件事,好使我們的房屋建築在磐石上,好使神藉著我們得榮耀,好使我們的工作存得久遠,好使許多人藉著我們蒙福,好使我們見主的時候不至羞愧。切不可使我們將來站在主面前的時候再聽見主對我們說,「你們為什麼稱呼我『主阿,主阿,』卻不遵我的話行呢?」
誰是屬靈的呢?
幾年以來,多次聽人在談話中說到某人是屬靈的基督徒,某人是屬靈的傳道人,或說某人不是屬靈的。詳細一查問他們所說的「屬靈」是什麼意思,原來有些人所說的「屬靈」竟是指著「熱心」說的。他們以為一個人熱心聚會,熱心奉獻,熱心作見證,便是屬靈的基督徒。又有些人所說的「屬靈」乃是指著「信仰純正」說的。他們以為一個人信聖經中的要道,不隨從不信派的謬說,便是屬靈的基督徒;一個人本著聖經講道,傳揚基督代死、復活、再來的福音,便是屬靈的傳道人。不用提那些外面看著好像熱心事奉神的人有許多並不是真熱心,口裡說篤信聖經篤信福音的人有許多並不是心中真這樣信。即使他們真是熱心事奉神,真是篤信聖經,也不能就因此稱他們為屬靈的人。因為聖經中所說的「屬靈」既不是指著熱心,又不是指著篤信聖經。自然屬靈的人一定都是熱心的,都是篤信聖經的,但熱心的人和篤信聖經的人卻不都是屬靈的。有許多人真是熱心,然而並不屬靈;也有許多人確實篤信聖經中的一切要道,然而連一點屬靈的氣味也沒有。熱心和信仰純正怎麼能代表「屬靈」的意思呢?
有一般人將「屬靈」這個名詞用得更奇特了。他們稱一切注重說方言、見異象、作夢、被提、仆倒在地、跳舞喊叫的人為屬靈的基督徒,也稱講這些道理的人為屬靈的傳道人。他們稱一切不注重不追求這些事的基督徒為不屬靈的基督徒,稱一切不宣傳這些道理的傳道人為不屬靈的傳道人。有些注重這些事的人竟至大言不慚的稱自己為屬靈的,批評那些不隨從他們的人為不屬靈。可歎!可歎!聖經中極好的名稱竟被人錯用到這種地步!
聖經中所說的「屬靈」不是指著熱心和信仰純正,更不是指著注重異象、異夢、仆倒、跳舞等等。我們要明白「屬靈」究竟是什麼意思,必須細細的讀經上的話──
「弟兄們,我從前對你們說話,不能把你們當作屬靈的,只得把你們當作屬肉體,在基督裡為嬰孩的。我是用奶餵你們,沒有用飯餵你們;那時你們不能吃,就是如今還是不能。你們仍是屬肉體的,因為在你們中間有嫉妒分爭。這豈不是屬乎肉體,照著世人的樣子行麼?有說,「我是屬保羅的」;有說,「我是屬亞波羅的」;這豈不是你們和世人一樣麼?」(林前三章一至四節)。
在這一段經文裡我們清楚看出來保羅將信徒分作兩種:一種是屬肉體,在基督裡為嬰孩,只能吃奶的,一種是屬靈能吃飯的。他又告訴我們,「照著人的樣子行」就是屬肉體的。「這豈不是屬乎肉體,照著人(中譯本作世人,不對。當譯作人)的樣子行麼?」在這裡他責備他們不當有「嫉妒分爭」。他指明嫉妒分爭是「人」的樣子。他使他們知道在他們中間有「嫉妒分爭」,就證明他們是屬肉體不是屬靈的。在這裡我們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出來,凡照著「人」的樣子去行的都是屬肉體的。縱使一個人極熱心,信仰也極純正,他若照著「人」的樣子行,他就是屬肉體的。縱使一個人天天說方言,常常見異象,他若照著「人」的樣子行,他仍舊是屬肉體的。縱使一個人能講道,也能幫助許多人,並能引領許多人信主,若是他照著「人」的樣子行,他還是屬肉體的。反過來說,惟有不照著「人」的樣子,只照著「聖靈」的樣子行的人,才可稱為屬靈的,我們若是詳細念誦這一段經文,誰也不能不承認這就是經上所說「屬靈」和「屬肉體」的正意。
豈獨「嫉妒分爭」是「人」的樣子呢?看見財物利益就起貪心,用不誠實不光明的方法獲得自己不當得的財物,這不是「人」的樣子麼?無論作什麼好事,都願意叫人知道,希望博得人的稱讚,這不是「人」的樣子麼?無論在什麼地方作什麼事,都設法顯露自己,榮耀自己,這不是「人」的樣子麼?心存虛假,口出謊言,行事詭詐,與人同處不相見以誠,這不是「人」的樣子麼?看見別人比自己強,或比自己多得了利益尊榮,便心存嫉妒,這不是「人」的樣子麼?驕傲狂妄,自高自大,看別人都不好,惟獨自己好,這不是「人」的樣子麼?一開口就批評人,論斷人,辱罵人,定人的罪,這不是「人」的樣子麼?剛愎自用,毫不虛心,一點不肯接受別人的規勸忠言,這不是「人」的樣子麼?說話作事暴躁激烈,一點不能忍耐,言談舉止缺少溫柔良善的美德,這不是「人」的樣子麼?阿附自己諂諛自己的,就喜愛他,與自己意見不合的,就憎惡他,反對他,攻擊他,這不是「人」的樣子麼?除去這幾樣以外,還有許多事都是「人」的樣子。有許多信徒是很熱心的,然而他們有許多事上就是這樣「照著人的樣子行」。有許多信徒有很純正的信仰,篤信聖經,擁護聖經,然而他們有許多事就是這樣「照著人的樣子行」。有許多信徒說他們被聖靈充滿了,他們得了屬靈的恩賜,然而他們在許多事就是這樣「照著人的樣子行」。 「照著人的樣子行」的就不是屬靈的,就是屬肉體的。那樣請問這些被人稱為屬靈的人究竟是屬靈的呢,還是屬肉體的呢?
弄清楚些罷。不要以為熱心的信徒就都是屬靈的。也不要以為信仰純正的信徒就都是屬靈的。更不要以為自稱被聖靈充滿了的人就都是屬靈的。我們若徹底明白「屬靈」是什麼意思,我們便曉得會說「屬靈的話」的人不都是「屬靈的人」,明白「屬靈的教訓」的人也不都是「屬靈的人」。事實告訴我們,許多熱心的信徒,信仰純正的信徒,自稱被聖靈充滿的信徒,不但不屬靈,而且很屬肉體。因為在他們的生活中有許多事都是「照著人的樣子行」,正像保羅所責備的那些哥林多的信徒一樣。
那樣,誰是屬靈的呢?說話、行事、待人、作工,都不「照著人的樣子行」,只「順著聖靈而行」,在生活中滿有「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這樣的人才真是聖經中所說的「屬靈的人」。這樣的人是以言以行一同為基督作見證。這樣的人不為神招羞辱,卻在一切的事上榮耀神。這樣的人到處使人得幫助,受造就。這樣的人是世上最需要的,也是教會中所最缺少的。自然我不是說這樣的人到處都得人的歡迎。這樣的人要受世界的恨惡,像他們的主受世界恨惡一樣。不信的人和作惡的人有時要逼迫他們,譭謗他們,殺害他們,但人卻「查不出他們有什麼罪來」。有時人乍遇見他們,看不出他們有什麼特點來,及至與他們同處日久,方覺得他們真是高尚可愛。他們的人生雖是這樣高尚,但他們自己卻常以為不足,因此孜孜勉勉,追求進步。他們是那樣的「虛懷若谷」。他們樂意接受人一切的善言和勸告。他們常「存心謙卑,看別人比自己強」。他們凡事不求自己的榮耀,只求神的榮耀,不求自己的益處,只求別人的益處。他們常常開口勸勉人,提醒人,責備人,安慰人,但他們卻不在人的背後批評人,論斷人,辱罵人,定人的罪。他們恨罪,但他們愛人。他們是那樣嚴厲的拒絕罪惡不義,和一切抵擋真道的事,一點不肯妥協,但他們待人卻是非常寬大,能容納人,諒解人,顧恤人。總起來說,他們在一切的大事小事上都「順著聖靈而行」,不再「照著人的樣子行」;因此基督在他們身上得以顯大,神的名因他們得著榮耀,許多人因他們得著益處。
遍觀各地的教會,像這樣的基督徒有多少呢?未曾真悔改得救的假基督徒,我們不必提他們。就是那些真信了主得了救的人裡面,又有多少不是屬肉體,在基督裡為嬰孩的呢?不冷不熱的信徒我們暫且不提,就是那些熱心服事神,勇敢為神的聖道爭戰的信徒中,又有多少真是「順著聖靈而行」,不「照著人的樣子行」的呢?至於今日許多注重五旬節的經驗,追求屬靈的恩賜,自己說得了聖靈充滿的那些信徒,更不用提了。他們開口就論斷人,定人的罪,武斷說,不同他們一樣的信徒都沒有聖靈,都不能蒙主悅納;固執一己的偏見,否認擺在面前的事實,到處作一些張大其辭,有枝添葉的見證,弄出許多屬乎情感屬乎血氣的舉動,講出許多穿鑿附會不合經義的道理,有的甚至演出許多羞辱神絆倒人的奇態怪狀來。這些明顯的事實不但證明他們不是屬靈的,而且證明他們是「屬肉體」到了極點。這些人怎能算為屬靈的呢?
聖經中所說的屬靈不是指著信仰,不是指著知識,也不是指著所講的道理,更不是指著一些特異的經驗,乃是指著生活說的。一個人必須有順著聖靈而行的那種聖潔高尚的生活,才能稱為屬靈的人。若沒有這種屬靈的生活,無論一個人有怎樣純正的信仰,有怎樣豐富的聖經知識,或是有過多少奇異的經驗,或是為神作過多少工,引領幫助過多少人,都不能稱為屬靈的。這並不是我給這個名詞下的定義,這是哥林多前書第二章裡所講的。
或有人要問我說,「你怎麼說,為神作過多少工,引領幫助過許多人的人,還有不屬靈的呢?不屬靈的人能為神作工麼?」我要回答這個問題說,是,這樣的人有不屬靈的,而且很不少。不屬靈的人也能為神作工。許多不屬靈的信徒也能得著恩賜。哥林多的教會幾乎全體都是不屬靈的,因為他們都在那裡分門別戶,嫉妒分爭,但他們中間有不少人得了恩賜。神若只選擇屬靈的人使用,請問有幾個人能被他使用呢?神能使用並且也常使用不屬靈的信徒,不過這種信徒若前進追求而成為屬靈的人,他們的用處便更大了。我們實在看見不少被神使用作了許多事工的信徒,在生活上並不屬靈,但神也使用了他們。我信如果這些人奮勉前進,再追求得著屬靈的生活,他們的見證一定比現在更有能力,他們所幫助的人也一定比現在更多。
「屬靈」這一個名詞被人錯用了,好像沒有多少關係,其實若詳細思想起來,因誤解這個名詞所發生的惡結果實在不小。因為這能使許多不屬靈的信徒誤認自己已經到了屬靈的地步,再不追求前進,因此就長久站在屬肉體的地步中。如果他們真明白了「屬靈」的意思,他們必要認識自己是屬肉體的,是不夠程度的,因此自覺慚愧,勉力前進,這樣,他們才有指望真成為一個屬靈的人。經上說,「人若無有,自己還以為有,就是自欺了。」(加六章三節)。「不認識自己」的害處與危險已經夠大了,何況「自欺」呢?
從今以後,我們都不要因為別人稱我們為「屬靈的」,便自以為真是屬靈的,也不要因為自己看自己是屬靈的,便以屬靈的人自居。我們當用神的尺來量一量自己究竟夠不夠尺寸。如果夠呢,我們不要驕傲,不要自滿,要「百尺竿頭,再進一步」。如果不夠呢,就趕快求神修理造就,使我們快些走到屬靈的地步。
小事與大事
「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義,在大事上也不義。」(路十六章十節)。
在一般人心中有一個極普遍的錯誤觀念,就是他們認為只要大事作得好,小事是否作得好,並沒有什麼大關係。他們又認為只要不作大惡,有些小事雖然作得不很合理,並沒有什麼大害處。這種錯誤的觀念實在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損害。因為一切的事都是由小事積累而成的。小事作不好的人決不會把大事作到好處。在小事上苟且不義的人,將來遇到適宜的機會,一定會作出大惡來。小事就是構成大事的材料,大事就是小事集合而成的。沒有小事就沒有大事。一座金碧輝煌的大建築物,是由千萬塊微小的木材石塊磚瓦合成。若沒有那些微小的材料,就決不會有那一座雄壯偉大的建築物。照樣,一件大事的成功也是由於許多瑣碎的小事集合而成,如果一個人在那些小事上都作得不好,如何能希望他成大事呢?成大事的種種資格都是由於小事上學習鍛煉出來的。一個人必須在小事上學會了忠心、慇勤、精細認真、堅忍、有恆、不因循敷衍、不有始無終、不見異思遷、不遇難而退,到了大事當前的時候,他才可以有一副好身手,好筋骨,去應付它們。我們的主所說的話真確極了,他說,「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任何人不能改變這個真理。
從不好的一方面說,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一個人在小事上習慣了說謊欺騙,你能希望他在大事上誠實正直麼?如果一個人在小事上習慣了苟且貪污,你能希望他在大事上清白廉潔麼?在小事上喜愛佔便宜取巧的人,有了機會作大事,必定舞弊營私。在同學當中總喜歡打別人一拳,踢別人一腳的學生,一旦成了人,一定會橫行鄉里,魚肉四鄰。在家庭中對父親不孝的人,到社會裡對朋友一定不義。結婚以前喜好玩弄異性的人,結婚以後對配偶一定不忠。在小事上虛偽,自私、貪婪、強暴、淫亂、放浪的人,在大事上一定不會誠實、慈受、清廉、溫和、聖潔、端莊。要知道一個人的品格,只要留心他那微小的舉止、動作、言談、表情,對這個人便可以認識到八九成。主耶穌早就告訴了我們這個真理,「在最小的事上不義,在大事上也不義。」
一個敬虔有好品格的信徒從好的地步墮落下去,也是從小事上開始。他只要犯了一樣小罪,如果不及早認罪悔改,不久他便逐漸的向罪惡裡陷落下去。魔鬼不怕信徒不犯大罪,他只怕他們不犯小罪。他只要能誘惑他們去犯小罪,便不愁他們不犯大罪。很敬虔的聖徒只要發生一點疑惑、不信、貪心、淫念、嫉妒、仇恨、驕傲、詭詐,若不從速認罪悔改,不久他的心就越來越邪惡剛硬,他所犯的罪越來越增加,他與神也越來越疏遠,他也越來越不願意親近敬畏神的人,至終他會完全離棄了神,去犯他以前決不信他能去犯的大罪。以色列人的第一個王掃羅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他在被神選立為王的時候是那樣好,是那樣具有多種美德。我們細讀撒母耳上九章到十一章,便可以看見他是那樣謙卑、順命、忠於小事、勤苦耐勞、作事有恆、體念父母、心寬量大,以德報怨。他在那時真是一個標準的賢王。過了一些年以後,他因為犯了一兩樣罪,不急速悔改,反倒掩飾遮蓋,便一直墮落下去,至終弄得妒賢嫉能,以怨報德,殘害忠良,屠殺祭司,最後竟作了一件在神眼中大逆不道的事,去求交鬼的婦人為他招死人上來,結果不但喪命疆場,而且屍身被非利士人搜獲,頭被割下,屍首被釘在伯珊的城牆上。遭了最大的禍患,受了最大的羞辱。
在夏天山洪暴發河水陡漲的時候,靠著兩岸所築的堤防,河水便不至氾濫為災。但堤防上面偶然破了一個小孔,有少量的河水從孔中流出,乍看似乎沒有多大的關係,過一兩小時以後成為一個大的決口,已經不是人力所能防堵的。再過幾個小時,滾滾的洪流都從河裡流到地面,淹沒了千萬頃的良田,毀滅了無數量的財產。釀成這種大災禍的起原,不過是一個極微小的決口。小事不是可怕的麼?
一個身體健康的人,在工作的時候偶不小心,擦傷了手上的一塊皮肉,豈不是很平常的事麼?但如果不立時塗上一些消毒劑,便會染上毒,以致到一個時候竟不得不割去一部分肢體,有時候竟會危害了性命。誰說小事沒有大關係呢?
我們常常看見可怕的火災,幾十甚至幾百間房屋,在半日之內變成了廢墟,巨萬的財產頃刻之間化為灰燼,被災及的居民喪失了他們一切所有的,過著極淒慘的生活。追溯這一場悲劇的發生,不過是一個人吸完了紙煙,把一個剩下的紙煙頭隨手一擲,正好落在幾張爛紙上面,火燃著了爛紙接連著又燃著了別的東西,幾個小時之間就成了不可撲滅的烈火。
我們還常聽見兩族的械鬥,幾千個人加入了戰爭,死傷的數目到幾百甚至幾千。事過以後,詳細調查一下啟事的原因,不過是兩個小孩子為一件玩物爭吵,或是兩個人為幾句話衝突所引起。那件事的本身本來小得不值一提,可是雙方因為一時的意氣都不肯讓步,結果竟演出死傷千百個人的悲劇。沒有那一次小的爭吵,就決不會有這次大的鬥毆。小事豈可以忽略呢?
再往大處說,就是兩個國家兩個民族中間的戰爭,也常是由於一件極小的誤會或爭端而引起的。結果不只兩方的戰爭經年,兵連禍結,甚至許多的國家與民族都捲入了漩渦,弄得多少健兒曝骨沙場,多少有用的人成了殘廢,多少女子成為寡婦,多少孩童成為孤兒,多少財物化為灰燼,多少房屋變成廢墟。如果事端才發生的時候,有一方面肯認錯,肯退讓,肯忍耐,又何至演出這樣悲慘的結局呢?
無論是個人,是家庭,是社會,是國家,是民族,一切的罪惡,災禍,戰爭,衝突,都是從小事釀成大事,從極小不幸的開端,釀成極悲慘苦痛的結局。小的罪惡是多麼可怕呀!只有明智的人能在禍患起始的時候便看出遠處的那可怕的結局,因此戰兢恐懼的設法消彌,大多數的人卻都亳不在意,以為小事無關緊要。及至大錯鑄成,大禍臨近的時候,想要挽救卻已經來不及了。
明白了這個真理,我們便應當每日每時存著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心情度生活,不敢在意念言語行為生活上有絲亳的錯誤過失。有時不幸犯了罪,就應當象堵河堤的決口那樣緊急,像撲滅燃燒的房屋那樣迫切,不容稍有遲緩的去應付它們,去消滅它們。不要存一點惡念,不要說一句不義的話語,不要作一件不合理的事,不要取一文不義的錢財,不要去一次不該去的地方,不要弄一次詭詐,不要帶一次假面,不要行一次欺騙,不要施一次強暴,不要作一件不敢見神不敢見人的事,不要在別人心中留下一點不良的印象,不要使別人因你受一點虧損。我們應當怕犯小罪如同怕犯大罪一樣,應當謹防小危險如同謹防大禍患一般。只有不犯小罪的人才能不犯大罪,只有謹防小危險的人才能不陷入大禍患。
同時我們也不可忽略小本分,小工作,小善行。最小的工作也要慇勤盡忠,作得盡美盡善,像作一件最大的工作一樣。有機會能為別人作一點小事,使別人得一點幫助,一點安慰,就要抓住這個機會,萬不可輕易放過。世上的人注意我們所作的大事,所行的大善,但我們的主卻注意我們所作的小事,所行的小善。我們的肉體總願意作大事,被許多人看見,行大善,受許多人稱讚,但我們的主卻只看我們在小事上是否忠心。我們只要在小事上忠心,無論是否有機會能作大事,都必得他的稱讚。但如果我們在小事上不忠心,無論我們在人面前有多麼大的成就,在他面前我們仍不免受他的斥責。他的話實在說得清楚無比,「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義,在大事上也不義。」將來在主的國裡得大賞賜的人中間,一定有許多是我們決不會料到的人。他們在世上的時候是那樣卑微、渺小、無才、少能,是那樣不足引起人的注意和尊敬,但他們在主面前卻實實在在的盡了他們最大的努力和忠誠,把他們所領受的那一點恩賜都用上,把他們所能作的那一點事工都作成。他們的主要對他們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同時一定也有許多在教會中最露頭角,最被眾人尊敬推崇,被一般信徒看作「教會柱石」「天國偉人」的大人物,在主的面前不但得不著賞賜,而且要受他的責備。因為他們在世上所作的那一切事工並非出於忠誠和愛心, 乃是要藉此得人的稱讚譽揚。人所要的是 「大」,神所要的是「真」。
我們並不反對聖徒為主作大事。我們的主曾對門徒說,「我所作的事,信我的人也要作,並且要作比這更大的事,因為我往父那裡去。」(約十四章十二節)。如果我們忠心於小事,主到了他的時候給我們大事去作,我們應當歡喜著去領受,而且我們也必定作得好。但如果有人不忠心去作小事,只一心盼望去作大事,我們便不能不為他們擔憂懼怕了。
若要作一個在主面前蒙悅納的人,就當存著忠心,去作一切擺在面前的本分和事工,不論是否有人知道,也不論是否能得人的酬報和稱讚,更不要分析那件事工是大是小,是高是低。有本分就盡,有事工就作。肯負責任,肯出力氣。為主的緣故去作一切別人不肯作不屑於作的小本分,小事工,這種人決不會不得主的尊重和稱讚。
神常常考驗他所要重用的人。在他未曾交付他們大事以前,先把一些極微小,極卑賤,而且沒有酬報的事工,放在他們面前。有些人眼中就未曾看見這些小事,還有些人不屑於作這種小事,他們希望作大事。還有些人懶惰不願意多屈幾次身。另外有些人想白白替別人勞苦費力,自己卻什麼報答也得不著,又何必費這種力呢?只有幾少數的人不忽略小事,存心謙卑,不辭辛勞,也不問是否有酬報,看見有當作的事工,便肯屈身勞苦,慇勤去作,這種人便被神注意,被神驗中,神也漸漸把大事托付他們。到了最後,神還要高舉他們,使他們與基督一同施行審判,一同在他的國裡掌權。至於那些不肯謙卑,不肯勤勞,作一點事就希望得酬報,一心希望為神作大事的人們,神就只好讓他們作大夢了。
美國一個偉大的黑人華盛頓卜克 Booker T. Washington青年的時候,到一所大學校去,請求入學。同他會見的是一位校中的女職員,因為看見他的衣服襤褸,不肯收他。他獨自坐在那裡幾個小時之久。那位女職員看見很感覺希奇,便告訴他說校中有一間屋子,需要人洗刷,問他能否作這件事。卜克喜歡極了。他慇勤洗濯地板,擦拭桌椅,把那間屋子清理得沒有一點塵垢。過了一些時候,那位職員來到這間屋子裡,拿出雪白的手帕擦拭桌椅,白手帕上竟沒有一點污穢,便允許卜克入校讀書。卜克看這件事為他一生中的快事。那個職員就是要藉著這件微小的工作試驗一下華盛頓卜克的人品,看看他是否謙卑,是否慇勤,是否忠心於小事。如果他想「能否被收留還沒有把握,誰甘心先作這種義務的苦工呢?」因此不肯打掃這間屋子,或是雖然打掃,卻是草草了事,並不打掃得清清潔潔,請想那個職員能否收留他呢?這個在小事上忠心的青年人後來果真成就了大事,興辦了黑人的教育事業,不只得了千萬黑人的愛戴,而且受到千萬白人的尊敬。當他打掃那間會客室的時候,何嘗想到那一件小的工作與他的前途有這樣大的關係呢?
神也是屢屢這樣試驗他的孩子們。他們請求入神的學校,受神的造就,希望將來為神作大事。神卻叫他們去作那些最微小,最瑣碎,最卑賤的事。可惜他們中間大多數的人都不肯去作這些最小的事工,因此也就不能被神收錄,不能受神的造就,當然也就不能被神使用了。我國先哲的教訓說,「行遠必自邇,登高必自卑。」西方的俗語說,「不輕小事而後能成大事」。這些話都與主耶穌所給我們的教訓互相契合。在這門寶貴的功課未曾學會以前,我們總不會在神面前有什麼偉大成就的。
當面的責備強如背地的愛情
「當面的責備強如背地的愛情。朋友加的傷痕,出於忠誠;仇敵連連親嘴,卻是多餘。」(箴二十七章五節,六節)。
一個屬神的人的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就是離棄罪惡不義,追求聖潔完全。但這也是最困難的事。因為撒但千方百計引誘我們犯罪,世界的勢力也總是在那裡阻攔我們,不容我們走向這個目標,除此以外,還有我們自己這敗壞可惡的肉體,不住的欺騙我們,使我們看不見自己的罪惡,又不住的牽掣我們,使我們違背神的命令,沾染污穢不義。在這種情形之下,我們不但不容易離棄罪惡,追求聖潔,甚至我們根本就看不出來我們自己許多的缺點和失敗。就是因為這個緣故,許多基督徒雖然蒙了神的拯救,得了神的恩惠,但他們的人生卻仍是那樣多有缺點和失敗,使神的名受了許多羞辱,使別人受了許多虧損,他們自己也失去神所應許的許多福祉。
我們自己看不出來我們的缺點和失敗,在我們旁邊的人卻看得清清楚楚。同樣的,別人看不出來他們自己的缺點和失敗,我們卻看得清清楚楚。正如同每一個人的臉上有污穢,自己看不出來,旁邊的人卻看得出來一樣。在這種情形之下,我們和別人中間,便需要彼此責備規勸了。這種彼此責備規勸是基督徒彼此中間當盡的義務,也是基督徒彼此中間當享受的權利。不這樣責備規勸別人,是沒有盡到自己當盡的義務,不這樣接受別人的責備規勸,是放棄自己當享受的權利。不盡自己當盡的義務,是對不起主裡面的肢體,放棄自己當享受的權利是對不起自己。
無論你怎樣關心別的聖徒,無論你怎樣為他們禱告,服事他們,濟助他們,安慰他們,同情他們,如果你看見他們有過失,卻緘口不言,不加以責備規勸,你對他們的愛不但不完全,而且是忽略了一樣最大的本分。因為你不盡這個本分,一方面是使他們不能在神面前成為完全,以致失去神所應許的許多福分,另一方面還會使他們因他們的過失招來禍患與痛苦。除了他們自己受這雙重的損失以外,還會使神的名因他們的過失受羞辱,使許多人因他們的過失受損害,請想這是多麼嚴重的事呢!
反過來說,無論你怎樣愛你自己,如果你不肯虛心接受別人的責備規勸,你便是一個最愚昧的人,因為你在一件最重要的事上不愛你自己。在你的人生中,還有什麼事比離棄罪惡追求聖潔更重要呢?接受別人的責備規勸,是幫助你離棄罪惡追求聖潔的最好的方法中的一個。如今你卻拒絕不肯採用這個方法,請問你是否真實愛你自己呢?如果你的臉面上染了污穢,有別人告訴了你,你便趕快洗去,而且還感謝那個告訴你的人,因為他幫助了你,使你不至在人前出醜。那麼,有人把你人生中的過失告訴了你,你為什麼不趕快接受,離棄你的過失,而且感謝他呢?是不是你認為臉面上有一塊污穢是可恥的事,人生中有過失卻不是可恥的事呢?是不是你認為臉面上有污穢的害處遠超過人生中有過失的害處呢?
世俗中的朋友都是彼此恭維,互相奉承。如果有人指責了朋友的過失,那受指責的人便羞惱成怒,認為對方是存心不良,有意侮辱他,因而一面設詞掩蓋自己的過失,一面向對方尋隙報復。神的孩子們中間決不當有這種現象。不幸大多數的信徒竟是和世人一樣,只喜歡別人恭維奉承他們,不喜歡接受別人的責備規勸,也不敢責備規勸別人。正是因為這個緣故,他們的缺點過失就一直留在他們的身上,不但不能除去,而且日漸增加,教會也就因此失去聖潔的見證,這是多麼可悲的事阿!
如果我們真是渴慕聖潔完全,我們必須時刻存著謙卑受教的心,接受別人所給我們的一切責備規勸。無論他們的態度是否謙恭,言詞是否委婉,我們都應當感謝著領受。這樣,我們才能認識自己的缺點,改正自己的缺點,一日比一日向著完全走去。不用說別人是因為愛我們而對我們加以責備規勸,縱使那責備規勸我們的人是出於惡意,是要藉此羞辱我們,打擊我們,實際還是我們的益處,因為我們到底是因著他們的羞辱和打擊而認識了自己的缺點,改正了自己的過失。
也有的時候別人對我們所發的責備規勸是根據不正確的觀察,或不真實的傳說,實際我們並沒有這種過失。遇見這種情形應當怎樣辦呢?我們自然不應當說謊,沒有過失卻承認有過失。但我們也不應當因為他們的責備規勸不正確,便向他們發怒。要知道他們的責備規勸雖然不正確,他們的心卻是愛我們。我們不能接受他們的責備規勸,但我們應當接受他們的愛心。因此我們應當先謝謝他們的愛心,然後委婉向他們陳明事實的真相。如果我們能這樣作,那責備規勸我們的人一定深深欽佩我們,並且以後仍然肯責備規勸我們。反過來說,如果我們因此向他們發怒,責備他們不應當不認清事實,更不應當輕信傳言,他們也許會向我們道歉,承認他們不應當誤會我們,但他們受了這頓羞辱以後,決不會再責備規勸我們。這樣一來,我們將要永久失去他們的幫助,就連別人聽見這件事以後,也必定都懷了戒心,再不敢蹈他們的覆轍。縱使他們真看見我們有過失,也決不會再來責備規勸我們,我們要失去多少幫助阿!
如果我們更聰明一些,我們不但接受別人出於愛心的責備規勸,就連恨我們的人對我們所施出於惡意的攻擊,我們都當留心,看看是否可以幫助我們認識自己的過失。我們的朋友因為愛我們,原諒我們,常常不容易看見我們的過失,但我們的仇敵對我們既沒有愛心,又沒有原諒,很容易看見我們的過失。還有些時候愛我們的人雖然看見我們有過失,但因為他們愛我們,不忍得使我們心中感覺不愉快,便不肯告訴我們。恨我們的人不但沒有這種顧慮,他們正想尋找我們的過失,盡量的宣佈一下,好發洩他們心中的憤恨,又使我們受些羞辱。他們的存心是不好的,但神卻藉著他們的攻擊批評教訓了我們,光照了我們,使我們認識了自己的缺點和過失。他們的存心原是要害我們,不料反倒成了我們的益處。
據說大多數外科醫生都不肯為自己家中的人動手術。因為他們愛自己家中的人,不忍見他們受痛苦,所以拿起手術刀來,便兩手顫抖。我們責備規勸我們所愛的那些人的時候,也會有這種情形。神知道我們需要朋友的幫助,也需要仇敵的幫助,所以他有時藉著愛我們的人出於愛心的責備規勸,幫助我們,也有時藉著恨我們的人出於惡意的攻擊批評,造就我們。如果我們真夠聰明,我們應當從這兩種人身上得著神要我們得的恩典。
我們應當竭力學習存著謙卑的心接受別人的責備規勸,同時我們也應當竭力學習存著愛人的心責備規勸在主裡面的弟兄姊妹。我們自己既然希望成為聖潔完全,為什麼不這樣幫助別的弟兄姊妹呢?我們必須承認,如果我們看見弟兄姊妹有過失,卻不責備規勸他們,便是虧欠他們,便是向他們負著債務,直等到有一天我們盡了我們的本分,才算還清了這一筆債。我有時看見主裡面的肢體有過失,因為有些顧慮,不肯盡這個本分,心中便一直不得平安,直等到我勸告了他,心裡才安定下來。我在已往這許多年間,因著別人的責備規勸所得的益處真難計算有多少,我不敢不這樣幫助別的聖徒。
責備規勸別人不但需要有愛心,也需要有勇氣。因為肯虛心接受別人責備規勸的人數目並不很多。大多數的人都是喜愛別人的稱讚譽揚,卻厭聞責備規勸的話。他們認為別人提到他們的過失是羞辱他們,損害他們。不但不信的人是這樣,就連真實信主的人也是如此。有些聖徒滿心羨慕聖潔的人生,也願意離棄自己的缺點和過失,但在有人責備規勸他們的時候,他們總覺得有些難堪。真能聞過則喜從善如流的人,就在虔誠的聖徒中也不多見。因為有這種情形,我們想要責備規勸別人的時候,便感覺得困難了。一方面是怕得罪人,另一方面是怕使被勸的人難堪,在這雙重顧慮之下,我們便躊躇囁嚅,不敢勇往直前的盡我們當盡的本分了。我們如果要討神的喜悅要幫助別的聖徒,要使我們作蒙神喜愛的人,我們必須戰勝我們自己的這種弱點,看見弟兄姊妹有過失,就很勇敢的規勸他們。
我們這樣作,不但使別人得幫助,為我們自己也有很大的益處,因為我們每逢責備勸告別人,同時也就責備勸告了自己。如果我們告訴別人說作某一件事是不對的,我們自己當然就不敢再去作。我們幫助別人離棄罪惡,我們自己也就離棄了罪惡;我們幫助別人追求聖潔,我們自己也就越往聖潔的路上走去。如果我們不勸告別人,我們便很容易原諒自己,別人也容易原諒我們。但在我們規勸別人以後,不但我們自己不能原諒自己,別人也就不能原諒我們。這樣,我們便在這兩方面的催逼之下,很快的向著聖潔的目標前進了。因此在我們責備規勸別人的時候,也就是把自己向後退步的歸路截斷,正如古時項羽率兵渡河以後把渡河的船鑿沉,將燒飯的鍋打破一樣。他這樣作,是為使士卒知道,他們這次作戰如果不能得勝,便只有死,因為如果退回來,不但過不了河,而且連飯也沒有得吃了。我們責備規勸別人,不但使別人得幫助,對我們自己也是一種「破釜沉舟」的辦法。
在一些習於彼此恭維互相敷衍的人(許多基督徒也在其中)中間,要實行這互相責備彼此規勸的教訓,誠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只要有人在前面領導,不但把這件重要的本分諄諄的教導聖徒,更能以身作則,一面勇敢規勸別人,一面謙卑接受別人的規勸,日久天長,便可以在教會中造成一種新的風氣。有一天眾聖徒都明白了互相責備彼此規勸的益處,而且都以能接受規勸為榮耀,以能規勸人為本分,到那時,這樣作便不是一件難事了。
我自己的一生由於接受人的責備規勸所得的益處真不勝枚舉。我在十四歲那一年,由一個同學的引領信了主,以後我們兩個人在學校同處有一年多的長久。他很愛我,但對我也是十分嚴厲的。只要他看見或聽見我有什麼不好的言行,便亳不留情的責備我。在那一個時期中,他是我最愛的人,也是我最怕的人。更感謝神的,就是從那時起,神便賜給我一個願意領受責備規勸的心。這位益友就在我幼年的時候為我打下了一個很好的作人的根基。到我二十八歲的時候,神又賜給我一個能責備規勸我的妻子。她只要看見或聽見我在言行上有什麼過失,便提醒我,勸告我。她在這一件事上所給我的幫助真難估計有多麼大。除了他們以外,也常有弟兄姊妹對我進責備規勸的話。這些人都是我的良師,我的益友。藉著他們的責備規勸,我有了許多長進,得了許多恩惠,也脫逃了許多的危險。如果沒有這些人的幫助,真不知道有多少缺欠過失還留在我身上,也許我早已墮落到不堪設想的地步了。
在責備規勸人的這件事上,我也曾有過軟弱,經過戰爭。一九二六年我在杭州的時候有一天接到某處一位姊妹的信,她說她有感動,想為我作一件長衫,和一件紗馬褂。她請我把我衣服的尺寸寄給她。我那時的長衫足夠穿用,但馬褂卻沒有一件。因此我回信謝了她,請她不必為我作長衫,只把馬褂的尺寸寄了去。過了幾天,我收到了她的包裹單,單上寫著「食品」價格寫著「三角」。及至我把包裹從郵局取回以後,打開來看,發現裡面確有一些熏青豆和筍乾,價值在三角錢左右,但內中還有一個油紙包,包著一件黑色的紗馬褂。我希奇她為什麼這樣說謊,把值幾圓錢的衣服穩瞞了,只寫「食品」與「三角」的字樣。我揣度是因為這位姊妹不明白郵政章程,以為郵資是照郵包的價值核收,想要少出一些寄費,所以才這樣作。實際郵資不是按包裹的價值核收,乃是照包裹的重量核收。縱使郵資是按包裹的價值核收,她也不應當為省郵費而說謊。無論她是為什麼緣故這樣作,她說謊言隱瞞包裹中的衣服和衣服的價值,總是事實了。我收到了她的饋贈,應當立時寫信致謝。但這信怎樣寫呢?我明明看見這位姊妹說謊,卻不規勸她,我不但對不起神交託我的職分,也對不起這位姊妹的愛心。縱使她寄包裹給別人,我看見她說謊,也不應當緘口不言,何況她送衣服給我呢。如果寫信規勸她,我又有幾點顧慮:第一點,她和我沒有很深的交誼,不過見過幾次面,我就寫信責備她不當說謊,未免太覺冒昧;第二點,她是一位姊妹,而且比我年長,如果我寫信規勸她,不免使她覺得難堪;第三點,她饋贈我衣服,我反倒責備她不當說謊,在人情方面未免太講不過去。有這三點顧慮,我便陷入窘境了。我作難了好幾日。我明知道按真理我應當規勸她,但我有肉體和肉體的軟弱。我心中經過一度劇烈的戰爭。感謝神,他率領我得了勝。我寫了一封信,先謝謝她送給我衣服和食品,後勸告她不當說謊隱瞞衣服和衣服的價值。信發出以後,我心中忐忑,不知道這封信會給她什麼影響。
過了幾天,那位姊妹的回信來了。她說她所以隱瞞衣服的價值不是為省郵費,乃是不願意使受禮物的人知道她花了多少錢。但當她把包裹寄出往回走的時候,她心中受了責備。她知道她不應當說謊。她急忙回到郵局,對局中的人說明她隱瞞了包裹裡面的物品和價值。她要求取回包裹單,從新填寫。但郵局的人因為不願增加麻煩,沒有允許她,只告訴她說,「沒有關係」。她回到學校(那時她在一個學校教讀)以後,心中一直不得平安。她的心中有一個意思說,「你不應當說謊」;另一個意思卻說,「我作這件事並不損害任何人,又有什麼不可呢?」她心中交戰了好久,最後她禱告說,「主阿,如果我這樣作確是說謊,確是犯罪,求你感動你的僕人王明道,使他寫信責備我。如果他不責備我,以後我便仍這樣作。」她說她一直等我的信,及至讀完我的信,她便清楚知道這件事確是說謊犯罪,她再不敢這樣作了。
我收到她的信以後,一面感謝神那樣提醒我,並且給我力量,寫了那封規勸她的信,一面更明白我們萬不可體貼肉體,顧全情面。如果我那時因為軟弱,不肯規勸她,不但對不起神和人,而且要使這位姊妹以非為是,以後繼續著去說謊,我的罪該有多麼重阿!從那時候起,我更不敢體貼人的肉體,不盡我的本分了。
不過當我們責備規勸人的時候也不可不留意我們的態度和言詞。不可抱著一種輕視和定罪的態度,也不可用一種嚴厲斥責的言詞。這種態度和言詞極容易招來對方的反感,以致他們不但不能改正自己的過失,反倒和我們發生衝突,最低的限度也是使他們不能接受我們的規勸。責備規勸人的時候不但必須存著愛心,而且應當用同情愛護的態度和言詞,使對方知道我們是為他們的好處而發的。如果我們所規勸的人是比我們年長的,更應當這樣,正如經上的話說,「不可嚴責老年人,只要勸他如同父親;勸少年人如同弟兄;勸老年婦女如同母親;勸少年婦女如同姊妹,總要清清潔潔的。」(提前五章一節,二節)。
此外還有一件事也必須注意,就是除了我們明知道是罪的事情以外,有些我們分辨不清的事,切不可因我們自己看為不對,便斷定那些事一定不對,並且希望別人認罪改正。年紀輕和初信主的人常常因為心裡火熱,但對事理認識不得不清楚,以致在許多事上有錯誤的看法。他們會拿自己的偏見和錯誤的認識作為真理,勸別人接受。如果別人不能接受他們的勸告,他們便認為別人剛愎自恃,不肯悔改。其實他們所勸告的人並沒有錯誤,錯誤乃是在他們自己對事物的認識不夠。因此年紀輕和信主日期不多的聖徒,對別的聖徒有什麼勸告,最好用請教訊問的方式,把自己對某件事的意見提出來和對方討論,看看那件事是否錯誤。如果是對方的錯誤,便請對方改正,如果是自己認識的錯誤,便自己認錯改正。切不可以自己膚淺的見解為正確,希望別人凡事都聽從你的勸告。連那些年紀大程度高的聖徒尚且不可認為自己所見的都十分正確,何況年紀輕程度淺的人呢。
我們也要謹慎,不可因為聽人傳說某人有什麼過失,便立時信以為真,就去責備規勸他。恐怕我們所聽見的是不真實的謠傳,或是恨他的人所播散的謗語。總要自己用心查考一下,看看所聽見的是否真實。如果是真實的,我們一定應當對那個人加以規勸,但如果不能證實,我們便不應當輕舉妄動,免得我們誤信謠傳,以致傷了那位弟兄或姊妹的心。
還有比這更嚴重的事,我們也不可不加以豫防 ,
是有人要離間你和某人的感情,或是想在你和那個人中間挑起爭端,便向你的耳中灌輸一些誹謗的言語,使你信以為實。如果你信了這些話便去責備規勸他,若不是那個人屬靈的程度特別高,便要發生不幸的結果了。
接受別人的責備規勸誠然不易,但只要存心謙卑,虛懷若谷,別人所勸告的話是正確的,便認錯改正,若不正確,便向他們委婉說明,謝謝他們的善意。這樣,接受別人的責備規勸並不是什麼太難的事。規勸別人便比較困難了。因為這需要自己對事理有清楚的認識,又需要明瞭事情的真相,而且還必須有適宜的態度和委婉的言詞,有時還需要尋覓最適宜的時間和機會。那一樣作得不合宜,便會把事情弄壞,存了好意,卻產生不好的結果。雖然有這些困難,我們卻不可畏縮顧慮,仍應當竭力學習,盡這一樣本分。因為這樣作,既能使別人和自己都得福氣,又能搭救別人和自己脫離許多痛苦和禍患。代價雖然很高,但所得的效益卻大得無比,我們又豈可因為有困難便裹足不前呢?
如果我們真願意得人的愛,我們必須學習接受別人的責備規勸;如果我們真願意愛人,我們也必須學習規勸別人。因為經上的話明明的教訓我們說:「當面的責備強如背地的愛情。」
我們也是人性情和你們一樣
「路司得城裡坐著一個兩腳無力的人 ,生來是瘸腿的,從來沒有走過。他聽保羅講道,保羅定睛看他,見他有信心可得痊癒,就大聲說,『你起來,兩腳站直。』那人就跳起來,而且行走。眾人看見保羅所作的事,就用呂高尼的話大聲說,『有神藉著人形降臨在我們中間了』。於是稱巴拿巴為丟斯,稱保羅為希耳米,因為他說話領首。有城外丟斯廟的祭司,牽著牛,拿著花圈,來到門前,要同眾人獻祭。巴拿巴保羅二使徒聽見,就撕開衣裳,跳進眾人中間,喊著說,『諸君,為什麼作這事呢?我們也是人,性情和你們一樣。我們傳福音給你們,是叫你們離棄這些虛妄,歸向那創造天、地、海、和其中萬物的永生神。他在從前的世代,任憑萬國各行其道,然而為自己未嘗不顯出證據來,就如常施恩惠,從天降雨,賞賜豐年,叫你們飲食飽足,滿心喜樂。』二人說了這些話,僅僅的攔住眾人不獻祭與他們」(徒十四章八至十八節)。
這些一向敬拜假神的路司得人從來未曾看見過神的大能,更不知道神能藉著他僕人們的手施行大事。他們看見保羅和巴拿巴醫好了那個生來瘸腿的人,以為他們兩個人是神,便喊著說,「有神藉著人形降臨在我們中間了。」他們不但以他們兩個人為神,而且還認定巴拿巴為他們所敬拜的神丟斯,認定保羅是他們所事奉的神希耳米。城外丟斯廟的祭司,一聽見他們所崇拜的神丟斯臨凡顯現,便牽著牛,拿著花圈,來到門前,要同眾人向巴拿巴和保羅獻祭。他們兩個人一聽見這個信息,非常的焦急,恐怕他們自己奪取了神的尊榮,便立時撕開衣裳跳進眾人中間,喊著說,「諸君,為什麼作這事呢?我們也是人,性情和你們一樣。」接著他們又告訴眾人說,他們傳福音給眾人,乃是叫他們離棄虛妄,歸向那創造天、地、海、和其中萬物的永生神。因著他們這樣說,眾人才止住不向他們獻祭。
我們看了這件事,一定要笑這些路司得人愚昧無知,笑他們以神的僕人為神。其實這種愚昧無知的人不止路司得城中有,世上那一處沒有呢。不用說敬拜假神的路司得人會這樣作,就連許多基督徒又何嘗不這樣呢。每逢有神的僕人被神使用,作出一些眾人不常見的事,或是象保羅那樣醫好病人的疾病,或是象彼得那樣講道,感動了許多人悔改信主,或是象亞波羅那樣最能講解聖經,或是象舊約時代的眾先知那樣大聲疾呼,斥責民眾的罪惡,便有許多熱心的基督徒跑來向他們獻祭,拿他們當神敬拜,將神當得的榮耀歸給他們,以為他們斷不會有錯誤和缺點。他們中間固然也有人攔阻眾人,不容眾人向他們獻祭,但也有人竟甘受眾人的敬拜,將眾人陷在拜別的神的大罪中,自己也搶奪了神的榮耀,結果連他們自己和敬拜他們的眾人都一齊陷在罪惡和危害中。
或有人想,這種愚昧無知以人為神的基督徒一定不會有多少,其實我們若詳細觀察,便知道這種基督徒實在是非常的多,而且這種人大半是熱心的基督徒。那些不熱心的和不信的人不尊重神,更不尊重神的僕人們。他們從來不把神的僕人們放在眼中,更不用提向他們獻祭了。他們看見神的僕人們被神使用,不但不尊重他們,反罵他們為迷信癲狂,或者批評他們,說他們欺世盜名,說他們藉端斂財,說他們別有用心。惟有那些熱心尋求神的人,因為尊重神的緣故,才尊重神的僕人們。也就是在他們尊重神的僕人的時候,不知不覺便拿神的僕人們當作了神,向他們獻起祭來,結果敗壞了自己,有時還使他們所敬拜的人受了損害,連帶著也就毀壞了神的工作。這種熱心的基督徒們亟需聽巴拿巴和保羅對路司得人所說的話,「我們也是人,性情和你們一樣。」他們亟需明白神所用的僕人們也是人,性情和他們一樣。他們亟需明白神的僕人們既然也是人,便也有人的缺點,也有人的失敗,也有人的錯誤。
以神的僕人們當作神去敬拜,有什麼害處呢?第一,就是容易使自己的信心受打擊。許多熱心的基督徒看見一個人被神大大使用,便一心敬重他,崇拜他,模仿他,追隨他,景仰他的德行,企慕他的生活,以為他足可以作他們人生的模範,以為天地間不會再有一個人能像他那樣完全聖潔,無可指摘。不料有一天他們忽然看見他的生活中也有缺點,或是看見他也像別人犯了罪,那時他們的心正像澆了一盆冷水,他們以為一切都完了。他們想,連他這樣的一個人還有缺點,還能犯罪,世上還有什麼可信的,福音還有什麼價值呢。他們忘記了惟獨神是沒有缺點不能犯罪的,神的僕人們無論怎樣好,他們究竟也是人,性情和我們一樣。許多很熱心的基督徒就是因為過於崇拜神的僕人,以致後來有一天跌倒灰心,有時甚至一蹶不振。拿神的僕人們當作神去崇拜,真是一件危險萬分的事。
自然我不是說我們不要尊重神的僕人們。聖經教訓我們應當尊重神所使用的人。主耶穌曾對他的使徒說,「人接待你們,就是接待我,接待我,就是接待那差我來的。人因為先知的名接待先知,必得先知所得的賞賜;人因為義人的名接待義人,必得義人所得的賞賜。」(太十章四十節,四十一節)。使徒也教訓教會說,「弟兄們,我勸你們敬重那在你們中間勞苦的人,就是在主裡面治理你們,勸戒你們的,又因他們所作的工,用愛心格外尊重他們。」(帖前五章十二節,十三節)。不過尊重是一件事,敬拜另外是一件事。尊重神的僕人們是信徒的本分,以神的僕人們當作神那樣敬拜,便是不合真理的事,而且要遭遇禍害了。
以神的僕人們當作神去敬拜所發生的第二種弊害,就是使我們陷在輕看、憎惡、批評、論斷神的僕人的罪中。人在一個人身上所存的希望太高,有一天他們發現他不能滿足他們的希望,他們必定要大大的失望,在這種失望中他們就要生出輕蔑憎惡的心,說出批評論斷的話。許多基督徒忘記了神的僕人們也是人,性情和別人一樣。他們想神的僕人們就是神,他們不能犯罪,他們沒有一點罪,他們是完全的。及至有一天他們看見神的僕人們也像別人那樣犯了罪,他們便認為這是絕對不可寬恕的事。他們甚至說神的僕人是假冒為善的法利賽人,說他們根本就不是真實為神作工的人,說他們是欺騙人的。縱使他們所說的話沒有這樣嚴重,至少也要發出一些刻薄批評的言語,使聽見的人受許多不良的影響,使說的人愛心和德行大受虧損,而且因此得罪了神。如果這些人起初就想到神的僕人們也是人,性情和別人一樣,他們也有軟弱,也會犯罪,和別人一樣,他們在受試探的時候也會跌倒,和別人一樣,這樣,他們看見神的僕人們軟弱、犯罪、跌倒,就能發出體恤原諒他們的心來,自然也就不再向他們存那種輕看憎惡的心,更不會說那些刻薄批評的話了。
不用說今日那些被神使用的人,就以聖經中所記載的,那些蒙神揀選,得神喜愛,被神重用的聖徒說罷。亞伯拉罕是神特別喜愛的人,神對他說,「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創十二章二節,三節)。就連這樣的一個人還有兩次因小信膽怯,說了謊言,受了不信的人的責備和指摘。(創十二章。二十章)。他又因為不能等候神,以致聽妻子的話,納了使女夏甲為妾,惹出家庭中的不安,並給子孫種下了幾千年的禍根。摩西是在神的全家盡忠的僕人,還在尋的曠野當會眾爭鬧的時候違背了神的命令,沒有在湧水之地,會眾眼前,尊神為聖,因此不能進入迦南地。(民二十七章十二至十四節)。大衛是一個最合神心意的人,不但作了以色列國最賢明的一位君王,也作了神所重用的一位先知,他還犯了那樣可恥可恨的大罪──姦淫、殺人。(撒下十一章)。主耶穌的大使徒彼得曾三次不承認他的主,就是在五旬節以後,也曾因為怕受割禮的人以致裝假。(加二章十一至十四節)。這些人都是蒙神喜愛,被神大用的人,但他們都有缺點,都曾失敗過,都曾犯過罪,這就是因為他們也是人,性情和我們一樣。神並不因為這些人有缺點,有失敗,就廢棄不用他們。神知道他們也是人,性情和我們一樣,所以神寬恕他們,原諒他們。我們所以不肯寬恕神的僕人們,不肯原諒他們,就是因為我們忘了他們也是人,性情和我們一樣。
以神的僕人們當作神去敬拜還有一樣大害處,就是我們學了他們的長處,同時也學了他們的短處。神所重用的聖徒總都有些特別的長處,同時因為他們也是人,所以也免不了有他們的短處。如果我們記得這件事,我們就該留意他們的長處,勉力傚法,同時也當看清他們的短處是什麼,一點不要摹仿。不過大多數的信徒在景仰一個被神所使用的人的時候,以為他像神一樣完全,所以盡力傚法他。以為他一切的性情、習慣、言語、行為、動作、生活,沒有一樣不可作眾人的模範。結果是什麼呢?他的長處成了眾人的長處,他的短處也成了眾人的短處。甚至有些人本來沒有這種短處,因為傚法這個人的緣故,竟加添了許多短處。譬如說,一個被神使用的人性情暴躁,容易發怒,可是因為他忠誠事奉神的緣故,神用他拯救了許多人,那些景仰他的人竟傚法了他那種暴躁易怒的性情,這是不是壞了事呢?再譬如說,一個被神使用的人因為虛心追求真理的緣故,神用他造就了許多人,但因為他也是人,也免不了人的偏見,那些追隨他的人竟拿他的偏見也當作了聖經中的真理,這是不是要弄出極大的錯誤來呢?再譬如說,一個人有講道的恩賜,然而他在文學和修辭上有欠研究,所以在言語文字上總不免有些錯誤的地方,那些企慕他的人學習他講道沒有學了多少,卻將他那些言語和文字上的錯誤學了許多,以致產出一種非驢非馬不倫不類的言語和文學來,是不是要貽笑大方呢?說起來也奇怪,許多人對於他們所景仰企慕的人總是一味的摹仿,摹仿他們的舉動,摹仿他們的言談,摹仿他們的性情,摹仿他們的習慣,甚至摹仿他們的聲調、口吻、表情、步履。不問可不可摹仿?值不值摹仿?也不問所摹仿的究竟是長處,還是短處?是優點還是劣點?只要看見他們所景仰的人這樣作,他們便也這樣作;那樣作他們便也那樣作。結果怎樣呢?別人的長處學不了多少,別人的短處卻學了許多。自己本來就有短處,如今再學上一些別人的短處,短上加短,請想將來要弄成個什麼人呢?
我們的肉體是何等敗壞,何等軟弱;學好難,學壞易;學別人的長處難,學別人的短處易,學亞伯拉罕的信靠難,學亞伯拉罕的膽怯易;學大衛的敬虔難,學大衛的犯罪易;學彼得的愛主難,學彼得的說謊易;學一個人領受神的真理難,學一個人固執自己的偏見易;學一個人講道解經的恩賜難,學一個人言語文學上的錯誤易。不學別人的短處,只學別人的長處,尚且不易得著很好的成績,如今再學起別人的短處來,那種結果還堪設想麼?要避免這種危險,就是需要常想到我們所景仰企慕的人也是人,性情和我們一樣,他們也有缺點,也有錯誤。學他們不是不可,不過要分辨何者宜學,何者不宜學,就不至發生這種不良的結果了。
以神的僕人當作神去敬拜,不僅使那些敬拜人的人招損,還要使神的僕人們受害。神的僕人們無論怎樣熱心,怎樣敬虔,他們既是人,既有人的弱點,就很容易因為受人的敬拜以致漸漸存心驕傲,陷入魔鬼的網羅結果被神廢棄。巴拿巴和保羅因為屬靈的程度高,不敢搶奪神的榮耀,所以一聽見眾人要向他們獻祭,立時撕開衣服,跳進眾人中間,阻止眾人向他們獻祭。今日神的僕人們不都有這麼高的程度,有些為神作工的人因為屬靈的程度較低,竟接受了眾人的敬拜,因此驕傲狂妄起來,這豈不是眾人使他們陷在罪裡麼?
縱使事情沒有這樣嚴重,以神的僕人們當作神去敬拜,也是與他們大有損害的。神的僕人們既然也是人,自然也就有人所有的短處和缺點。他們也像眾人那樣需要別人的規責勸戒。如果我們記得他們也是人,我們不僅可以看出來他們的短處和缺點,而且我們也很容易對他們加以規責和勸告,幫助他們離棄這些。不幸多數的信徒因為將神的僕人們當作了神,所以不容易看出來他們的缺點和短處,即使有時候看出來一些,也因為過於尊重他們的緣故,不肯向他們進忠言和勸告,以致他們總不能知道自己的短處,總不能除掉自己的缺點,總不能向前進步。
說起來真可歎,不只有許多人以神的僕人們為神,神的僕人當中也有不少的人就以自己為神。他們不樂意接受別人的規勸和忠告。他們以為別人這樣作是羞辱了他們,是給他們難堪。他們以為他們只能規勸別人,別人不能規勸他們。他們忘記了他們自己也是人,性情和別人一樣,也有別人所有的缺點和錯誤,也需要別人的規勸。如果他們不以自己為神,他們便應當謙謙卑卑的接受別人對他們所進的一切忠言和勸告。縱使別人所進的勸言是錯誤的,是不合宜的,也不當羞惱成恕,辜負別人的愛心。
還有一件事也可以顯明許多為神作工的人們以自己為神。就是如果有人問他們什麼問題,或請他們解釋幾段聖經,他們無法回答,不能解釋,他們總不肯直爽的告訴人說他們不知道,好像這樣說便丟了臉出了醜一樣。其實這有什麼可恥的呢。神的僕人們也是人,他們知道的或者比別人多些,但他們到底不是全知的。告訴人說他們不會回答這幾個問題,不會解釋這幾段聖經,這有什麼丟臉的呢?可惜許多為神作工的人一遇見這種情形,不是向人發怒,說別人有意羞辱他們便是不知道假裝知道,信口胡說,給別人一些錯誤的指導,有時候竟因此釀出極不幸的結果來。神的僕人們必須從心中除掉這種以自己為神的惡念。別人所問的事能回答就回答,不能回答的,就直爽告訴人說自己不知道。不羞惱成怒,不說謊欺人,這是神的僕人當有的態度。從另外一方面說,信徒也不當對神的僕人們期望得過高,以為一個人既被神所使用,他就必須凡事都明白,如同神一樣。假使你這樣作,當你聽見他說他不知道的時候,你如果不是以他為不注意你的事,不用心回答你,便是以為他不配稱為神的僕人。請你不要忘記他也是人,性情和你一樣。
如果你記得神的僕人們也是人,性情和你一樣,你也必要體恤他們,關心他們,不把他們所擔不了的重擔加在他們身上。你也必定想到他們也會疲乏軟弱,他們也需要休息,也需要人的體恤、安慰、與同情。這樣,你不但不苛責他們,反要事事為他們設想,原諒他們,幫助他們,顧念他們了。
信徒們實在應當記得神的僕人們也是人,性情和我們一樣,因此看見他們有甚缺點,犯什麼罪,不致使自己的信心受打擊,也不致對他們存什麼輕看厭惡的心,說什麼批評定罪的話,更不致盲目的傚法他們的短處和錯誤,並且在需要的時候給他們適宜的規勸和提醒,給他們體恤安慰幫助與同情。同時神的僕人們也當常常存心謙卑,記得自己也是人,性情和別人一樣,無論有多大的恩賜和能力,無論怎樣被神使用,無論怎樣熱心,怎樣忠誠,仍是需要謹慎自己,需要儆醒禱告,需要從天上得能力和智慧,好應付一切的試探,好作成一切的事工,需要遠避試探,免得因軟弱而跌倒。此外也應當時常教導那些從我們受教得我們引領的人,使他們知道我們也是人,性情和他們一樣;教導他們不要把我們看得太高,以致使他們自己也受損害,尤其是在眾人特別仰望我們,企慕我們,尊重我們的時候,更當這樣。什麼時候我們看見有人過分的尊重我們,把我們放在神的地位,把神當得的榮耀歸給我們,我們便當象巴拿巴和保羅那樣,心中焦急,對眾人喊著說,
「諸君,為什麼作這事呢?我們也是人,性情和你們一樣。」
屬靈的病徵
一個人在身體健強的時候,喜歡看光明的美物,喜歡聞芳香的氣味,喜歡聽悅耳的聲音,喜歡吃好吃的東西。但有一日他患了病,他的視覺、嗅覺、聽覺、味覺,便都改變了常態。他不但不再愛光,有時甚至於怕光惡光;他素日所愛聞的香味甚至惹起他的噁心和嘔吐;他怕聽一切的聲音,連他素日所最喜歡聽的歌聲,樂聲,都使他聽了覺得刺耳心煩。他再不愛吃東西,素日他認為美味的,現在吃到嘴裡覺得毫無滋味,素日他覺得甘甜的,現在嘗著似乎成了苦的。他不喜歡吃任何食物,不喜歡喝任何飲料。他家中的人為他買來最好吃的東西,但都一點引不起他的食慾。他們勸他吃一點,喝一點,好增補一點力氣,他反而因此感到厭煩,斥責他們多事,討厭。他的病越重,這種情形也越加劇烈。他看什麼東西也覺得不好,聽什麼聲音也覺得刺耳,聞什麼氣味也覺得觸鼻,吃什麼東西也覺得無味。那些東西還是和以前一樣,與從前不同的只有他自己──他從前健康,現今患了病。別人清清楚楚的知道他這一切的改變完全是因為他的病,他自己卻還以為是別人故意苦待他,使他看那些不好看的東西,使他聽那些刺耳的聲音,使他聞那些觸鼻的氣味,使他吃那些不能下嚥的食物,其實這些東西都是他平日所喜愛的。一患病,便覺得一切的東西都討厭了。
一個聖徒屬靈的生活也是這樣,當他健康的時候,他覺得世間除了罪惡是可恨的以外,還有許多可愛的東西和許多可愛的人。他覺得除了神待他的恩情如同天高地厚之外,還有很多人待他有很多的恩情。他看見世上除了許多悖逆神犯罪作惡的人以外,還有一些遠離罪惡敬畏神的人,其中有些人比他好得多。他敬這些人,他也愛這些人。他對那些恩待他的人更是常存著感激圖報的心。就是有些人誤會他,凌辱他,欺負他,他也信神是藉著他們使他得福,使他進步,所以他並不懷恨他們。他所處的境遇良好,固然使他快樂感恩;就是環境惡劣,事事不順心,他也因著信靠神,不灰心失望,不怨天尤人。他常抱樂觀,他常懷希望,他能忍耐,他能包容。他看事不單看壞的方面,也看好的方面,他看人不單看人的短處,也看人的長處。他因著神那樣赦免了他的罪,所以很容易饒恕那些虧欠他的人。他因著神那樣愛他,所以他也很樂意愛他的那些鄰舍。他總感覺他不配蒙神的恩,不配得人的愛,因此他常常知足,凡事謝恩。他雖然仍是住在這痛苦污濁的塵世間,但他在心靈裡卻嘗到了天上生活的滋味。
什麼時候他屬靈的生命患了病,一切便與以前都不同了。他只注意世上那些可憎的事物和那些可憎的人。他不再思想神的大愛,他也忘記了許多人待他的恩情。連平日他所敬愛的人,在他的眼中也成了可厭棄的。他專一挑他們的錯處,懷疑他們,猜忌他們,批評他們,恨惡他們。他再看不見比他更好的人。他覺得他比世上的一切人都好。他覺得他當得人的愛,配得人的愛,但沒有人愛他。他覺得什麼人都對不起他,都欠他的債。如果有人真的誤會他,凌辱他,欺負他,那更不用說了。他時刻的記念他們的惡,常常恨他們,找機會報復他們。他準備把加幾倍的創傷加在他們身上,好發洩他胸中的怒氣。他處好的境遇並不感恩,稍遇一點拂逆的事便怨天尤人。他總是積憤難消,滿腹牢騷。他口中不斷的短歎長吁,憐自己,恨別人。他看事總不看好的方面,專一看壞的方面。他看人不看人的長處,單看人的短處。他不想念別人待他的好處,只想念別人對不起他的地方。別人待他的恩情,他忘得乾乾淨淨,別人虧負他的地方,他記得清清楚楚。他不想到神如何赦免他,他也不肯饒恕那些虧欠他的。他不記念神對他所施的大愛,他也絕不肯愛他的那些鄰舍。他總覺得不但人人都對不起他,連神也對他殘酷兇惡到極點。他總沒有知足的時候,他更一點不會感恩。他所住的世界似乎只有黑夜,沒有白晝,只有幽暗,沒有光明,只有苦痛,沒有幸福,只有災禍,沒有平安。因此他的人生便也只有眼淚,沒有笑容,只有歎息,沒有歌聲。他自己苦痛,還要使別人苦痛。他成了一個製造禍患的人,製造成大量的災禍,使自己享受,還要使別人分享。
世上這種可憐的人實在多得不可勝數,你也許不會想到在那些得了救恩,信了基督的人中間還能有這種人罷。但事實告訴我們,在基督徒當中這種人實在不少。其中有些人從前發過大的熱心,從前很愛主,也許還被神重用過,不幸今日竟會落到這種地步。這又是什麼緣故呢?這個緣故我們前面已經說過了,就是因為他們的心靈患了病。這種病不是腸熱症,不是斑疹傷寒,也不是天花和腥紅熱,這種病比那一切的病更嚴重,更可怕,更害人。這種病就是罪惡。罪惡的細菌侵入一個聖徒的裡面,常是在他未曾介意的時候,而且常是微小得連眼睛都看不見。不過它一侵入他的裡面,他若沒有抵抗的力量把它消滅,這可怕的細菌便在他裡面蕃衍滋生了。一點貪心,一點愛虛榮的念頭,一點淫亂的思想,一點詭詐,一點嫉妒,一點仇恨,一點驕傲,一點猜疑,一點怨恨神的意思,一點不信的噁心,只要侵入他的心,便會蕃殖滋生。在這些細菌開始侵入以後他的外表和以前並沒有很大的變化,他的人生和以前也沒有什麼顯著的差別。他不覺得自己患了病,他更沒有看見他的病,但那可怕的細菌確是在他裡面滋生了起來。病菌雖然是眼睛看不見的,但患病的現象卻顯露出來,上文我們所述說的那種可憐的生活便是病的現象了。
親愛的聖徒,你的生活中是否已經發現了這種不良的現象?你是否常怨天尤人?你是否感覺到你所遇見的事樣樣與你不利,你所接觸的人個個使你不滿意?你是否覺得世上就沒有可愛的人,也沒有什麼人愛你?你是否覺得不但人虧負你,連神也待你太殘酷?你是否總在那裡挑剔別人的短處,卻看不見他們的長處?你是否覺得人人都對你懷惡意?你是否總沒有知足快樂的時候?你是不是常對人懷惡感,想報仇?你是不是很容易煩躁暴怒,心中缺少平安?你是不是覺得你的四面全是黑暗,沒有光明,在你周圍的仇敵太多,朋友太少?你是不是多抱悲觀,常感失望呢?如果你有了這種現象,你就當知道你已經患了病,罪惡的細菌已經侵入了你的人生,而且在你裡面蕃殖了起來。你亟需徹底認罪悔改,求那位天上的大醫生為你治療一下。你切不可忌病諱醫自己愚弄自己。你應當急速求主光照你,使你看見你的裡面究竟是有了那一種罪惡的細菌。是不信的噁心麼?是貪財的心麼?是愛虛榮的念頭麼?是淫亂的思想麼?是怨恨神的心麼?是詭詐麼?是嫉妒麼?是仇恨麼?是驕傲麼?是猜忌麼?是別樣神所憎惡的事麼?或是你在言語上行為上犯了什麼罪?在財物上犯了什麼罪?在兩性的關係上犯了什麼罪?在家庭中犯了什麼罪?在社會中犯了什麼罪?當你蒙了光照以後,一刻都不可遲延,立時就跪下承認自己的罪,求主的赦免和醫治,像那個長大麻瘋的人那樣說,「主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你必定要聽見主回答你說「我肯,你潔淨了罷。」
當你承認你的罪並蒙了主的赦免和醫治以後,你一定在你的人生中看見一種奇異的改變。你要得著平安與喜樂,你要感覺到神恩的浩大,神愛的奇妙,你要看見你以前對別人所下的判斷有許多是錯誤的,你也要看見你以前對自己的估價有許多地方實在過高。你要感覺到你虧負神的地方很多。你虧負人的事情也不少。你要看見神使你所遭遇的一切事無論是苦是甜,是禍是福,都是與你有益,都是為要成全你,使你更愛他,更像他,更多從他得福,你要看見你四面的光明比黑暗更多,你周圍的朋友比仇敵更眾,你要看見你完全生活在神和人的愛中。你的愁顏要變成笑容,你的歎息要轉為歌聲。你這種改變,就如同一個人在大病方痊之後,看什麼東西都覺得好,吃什麼食物都覺得香一樣。事還是以前那些事,人也是以前那些人,只要你一改變,一切便全都改變了。
說謊是不是大罪呢?
「說謊言的,你必滅絕;好流人血弄詭詐的,都為耶和華所憎惡。」(詩五篇六節)。
「說謊言的嘴為耶和華所憎惡;行事誠實的為他所喜悅。」(箴十二章二十二節)。
「但願我的頭為水,我的眼為淚的泉源,我好為我民女中被殺的人晝夜哭泣!惟願我在曠野有行路人住宿之處,使我可以離開我的民出去!因他們都是行姦淫的,是行詭詐的一黨。他們彎起舌頭象弓一樣,為要說謊話;他們在國中增長勢力,不是為行誠實,乃是惡上加惡,並不認識我,這是耶和華說的。你們各人當謹防鄰舍,不可信靠弟兄,因為弟兄盡行欺騙,鄰舍都往來讒謗人。他們各人欺哄鄰舍,不說真話,他們教舌頭學習說謊,勞勞碌碌的作孽。你的住處在詭詐人中,他們因行詭詐不肯認識我,這是耶和華說的。所以萬軍的耶和華如此說,『看哪,我要將他們熔化熬煉,不然,我因我的民女該怎樣行呢?他們的舌頭是毒箭,說話詭詐,人與鄰舍口說和平話,心卻謀害他。』耶和華說,『我豈不因這些事討他們的罪呢?豈不報復這樣的國民呢?』」(耶九章一至九節)。
「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太五章三十七節)。
「你們是出於你們的父魔鬼,你們的父的私慾你們偏要行。他從起初是殺人的,不守真理,因他心裡沒有真理。他說謊是出於自己,因他本來是說謊的,也是說謊的人的父。」(約八章四十四節)。
「惟有膽怯的,不信的,可憎的,殺人的,淫亂的,行邪術的,拜偶像的,和一切說謊話的,他們的分就在燒著硫磺的火湖裡,這是第二次的死。」(啟二十一章八節)。
「那些洗淨自己衣服的有福了,可得權柄能到生命樹那裡,也能從門進城。城外有那些犬類。行邪術的,淫亂的,殺人的,拜偶像的,並一切喜好說謊言編造虛謊的。」(啟二十二章十四節,十五節)。
所有的基督徒都看拜假神,殺人,偷竊,姦淫,是大罪,很少的基督徒看說謊言是大罪。也就是因為這個緣故,謊言不但流行在不信的人中間,也照樣流行在教會裡面。在世界裡找不著幾個誠實的人,在教會裡也找不著幾個誠實的人。不但在一般的信徒中找不著幾個誠實的人,就在教會的領袖,就是那些被稱為「神的僕人們」中間,也找不著幾個誠實的人。看看世界,再看看教會,真使我們不能不像大衛那樣呼叫說,「耶和華阿,求你幫助;因虔誠人斷絕了,世人中間的忠信人沒有了。人人向鄰舍說謊,他們說話,是嘴唇油滑,心口不一。」(詩十二篇一節,二節)。
在神的眼中看來,說謊的罪絕不在拜偶像,殺人,偷竊,姦淫等罪以下。只要我們用心讀一讀上面所引的那幾段經文,便可以看出來,說謊的罪在神的眼中是何等可憎可恨。「說謊言的你必滅絕。」「說謊言的嘴為耶和華所憎惡。」以色列民就因為說謊言,行詭詐,便遭遇了神極大的震怒。我們的主告訴我們說,「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這話明明是使我們知道連少許的謊言也是從魔鬼來的。他又告訴我們說,魔鬼「說謊是出於自己,因他本來是說謊的,也是說謊的人的父。」由這段話裡我們更清楚知道一切的謊言都是從魔鬼來的。當我們說謊的時候,我們便是將我們的嘴唇和舌頭獻給魔鬼,作他的工具。請想這是多麼得罪神的事呢!我們上面最後所引的兩段經文,更是極清楚的將說謊的罪與不信,殺人,淫亂,行邪術,拜偶像等等的大罪並列,而且說,犯這些罪的人不能進入聖城新耶路撒冷,卻要經過第二次的死。神把說謊的罪看得是那樣嚴重,那樣可恨,而且在聖經中那樣諄諄的警戒我們,我們怎可認為說謊是不要緊的事呢?
以往我們把說謊看作小罪,實在是一個極大的錯誤。這種錯誤的觀念必須徹底加以改正。今後我們必須看說謊與拜偶像,殺人,行淫,一樣的可恥可恨。如果我們說了謊,我們應當象拜了偶像,殺了人,犯了姦淫,那樣認罪自責。我們也應當戰兢謹慎,不敢犯說謊的罪,如同我們不敢犯其他的那些大罪一樣。說謊最能玷污我們的靈,也最能毀壞我們的心術。一個人如果習慣了說謊,他的心會壞到一個地步,使他能犯也敢犯世上任何大罪。不但這樣,謊言也是各樣罪惡的營盤和堡壘。一個人只要會說謊,各種的罪惡便都聚集而且居住在他的裡面。反過來說,如果一個人不說謊言,各種罪惡在他的生活中便都失去了藏身的地方。沒有一個誠實無偽的人能偷竊舞弊,也沒有一個誠實無偽的人能姦淫殺人。縱使他能作這些事,也不過只能作一次,他犯了這些罪以後,因為他誠實無偽,他一定不說謊遮掩,因此他便因他的罪受了法律的制裁和眾人的笑罵,當然他不敢再犯第二次了。一個人所以能屢屢犯罪,而且敢屢屢犯罪,就是因為他在犯罪以後,說一些謊言,弄一些詐術,把他所犯的罪遮掩起來。他以往所犯的罪既未曾被人發覺,當然他敢繼續著去犯罪。他犯的罪越多,他說的謊也越多,他說的謊越多,他犯的罪也越多。他所犯的罪和他所說的謊互相扶助,互相培植,他的人生便不可救藥了。什麼時候他一棄絕說謊的罪,其他各種的罪便立刻失去藏身的地方,失去相助的伴侶,失去有力的後援;它們因為孤立無助,因為無處藏身,便一樣一樣的被迫離開了他。一個人無論離棄了多少罪惡,只要他不棄絕謊言和詭詐,那一切的罪不久便回到他的生活中來,而且他們回來以後,常是比從前更猖獗,更有勢力,因為他們從前犯罪,是露著那些污穢邪惡的面目去犯,這時他們卻是帶著敬虔的假面具去犯。這種敬虔的假面具最能欺騙人,使人不容易發覺他們的罪惡。在這種情形之下,他們所犯的罪不但比從前更多,而且比從前更大更可憎了。
明白了這個真理,我們便應當特別留意這種大罪-詭詐說謊。在認罪的時候斷不可輕輕放過它,要叫著它真實的名字斥責它,棄絕它。認罪以後,還要時刻謹慎,不容它侵入到我們的生活中來。不要給它留一點地步。千萬不可因為它微小便放任它。如果一個人能在小事上說謊,他便能在大事上說謊。反過來說,如果一個人在小事上誠實不說謊言,這個人絕不會在大事上說謊。曾有一個賢德的母親教訓她的兒子說,「孩子,如果你不願意作一個酒鬼,你切不要喝第一口酒。」是,不喝第一口酒,自然就不可能喝許多酒,也不致成了酒鬼。在說謊這種罪上,也是如此。如果你總不說第一句謊言,你便絕不可能說許多謊言。許多人就因為在小事上習慣了說謊,在遇見大事的時候,一點不費力量,不費心思,便說出謊言來。
如果你詳細查考一下許多基督徒的人生,你便不希奇他們能犯那樣許多大罪,既羞辱了神,又損害了許多的人。在他們每日的言行中,你可以發現許多的謊言和詭詐。父母子女中間,弟兄姊妹中間,丈夫妻子中間,主人僕人中間,鄰舍同人中間,親戚本家中間,彼此說謊簡直成了家常便飯。我聽見許多作父母的基督徒說謊言,哄騙他們的小孩子。我看見許多基督徒對他們家中的人行騙,弄詭詐。我遇見許多基督徒對他們自己的配偶戴假面,耍手腕。骨肉至親尚且這樣,對其他的人更不用提了。如果你勸戒他們,他們要說,「這些小事算得了什麼呢?這些無關緊要的小謊言有什麼大害處呢?誰能那樣完全聖潔,不說一句謊話呢?」他們甚至說,「一個人活在世界上,若希望不說一句謊言,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如果要作一個完全誠實不說一句謊言的人,只好到天上去。」就是這種錯誤的觀念害了許多基督徒,使他們放任自己的舌頭去說謊言。先是一句,後是兩句,再後便三句、四句、五句、十句,二十句、三十句、一百句、五百句、一千句的說了下去。先是在小事上說謊,以後在較大的事上也說謊,再後在極大的事上也說謊。先是在人面前說謊,再後在神面前也說謊,越說謊,心越黑,膽量也越大,這些人不壞到不堪設想的地步不止。
我們絕不可認為說一句小的謊言算不得什麼罪。我們的主所教訓我們的話證明這種見解是錯誤的。他說,「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聽見了麼?在「是」和「不是」以外若再多說,就是從那惡者──魔鬼──來的。小的謊言是否也包括在這段教訓裡面呢?如果我們活在世上根本不可能作一個絕對誠實不說謊言的人,為什麼我們的主還給我們這段教訓呢?他絕不強我們所難,更絕不會叫我們去作一件我們根本作不到的事。他知道他所說的是什麼。他知道我們需要這種教訓,所以他才對我們說這樣的話。我們不是承認耶穌是我們的主,是我們的夫子麼?那樣,我們就應該追隨他的腳蹤,傚法他的樣式。他曾對我們說,「我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著我向你們所作的去作。」(約十三章十五節)。他是怎樣的一位主呢?他的門徒為他作見證說「他並沒有犯罪,口裡也沒有詭詐。」(彼前二章二十二節)。在這裡使徒見證主耶穌並沒有犯罪,特別提出他,「口裡也沒有詭詐」來,一方面是使我們知道我們的主是那樣聖潔完全,他的口中連一句謊言也沒有說過,另一方面不也是為教訓我們,使我們追求一種完全誠實的人生麼?如果我們的口中仍有謊言,我們配稱為他的門徒麼?
世界誠然是充滿了詭詐和謊言,但基督徒應當「無可指摘,誠實無偽,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神無瑕疵的兒女。」(腓二章十五節)。當他們這樣作的時候,他們要遭遇世界的逼迫。一個基督徒越像主,就越受世界的逼迫,正如主當日受世界的逼迫一樣。基督的門徒受世界的逼迫不但是因為他們承認主的名,更是因為他們遵守主的道,活出象主那樣的生活來。那些在生活上一點都不能表顯基督的基督徒遭遇不到什麼逼迫,因為他們不能給世界任何影響。世界上有他們也不多什麼,沒有他們也不少什麼。那些像基督的基督徒便不是這樣了。他們象主耶穌那樣成了世界的光,正如主耶穌說,「我是世界的光。」(約八章十二節),又說,「你們是世上的光。」(太五章十四節)。當我們真成為世上的光的時候,我們便要受世界的恨惡了。因為「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約一章五節)。「光來到世間,世人因自己的行為是惡的,不愛光倒愛黑暗,定他們的罪就是在此。凡作惡的便恨光,並不來就光,恐怕他的行為受責備。但行真理的必來就光,要顯明他所行的是靠神而行。」(約三章十九至二十一節)。
我們不要怕為承認主的名付任何代價作任何犧牲。我們也不要怕為遵行主的道付任何代價,作任何犧牲。我們為作誠實的人,說真實的話,也當這樣。如果我們因為不肯說謊言,以致受別人的打擊和辱罵,因為不肯隨著別人作虛偽的事,以致遭遇逼迫和患難,我們便是有福的,因為這就是為義受逼迫。「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太五章十節)。如果我們因為不肯隨從別人說一句謊言,以致喪了性命,我們要與古代那些為主捨命的聖徒得同樣的賞賜。我們怎樣應當準備為承認主的名捨棄性命,也應當怎樣準備為作誠實的人捨棄性命。許多信徒以為在小事上我們不妨對撒但讓步,與世界妥協,及至重大的試探臨到的時候,我們才可以犧牲。他們說,「為一些小事犧牲是不值得的。」事實告訴我們,凡在小事上讓步的人,在大事上很少能站得住的。這一點不足希奇,如果一個人在小事上都畏懼退縮,沒有勇氣與仇敵決鬥,到遇見大事的時候,若不是高扯白旗投降,也必定「棄甲曳兵而走」。在小事上得勝的人不一定能在大事上得勝,但在小事上失敗的人在大事上一定要失敗。我們的主極清楚的告訴我們說,「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義,在大事上也不義。」(路十六章十節)這實在是永不能改變的真理。撒但就是常這樣欺騙我們說,「這是小罪,犯了也沒有多麼大的關係。在小事上不妨讓一讓步,到遇見大事的時候一定不能讓步。為了一些很小的事,毀壞了你的前途和工作,未免太不值得。為一些不很重要的問題作了犧牲,實在是太可惜的事。你的主不是告訴你,叫你靈巧象蛇麼?你為什麼這樣固執呢?」許多信徒就被這樣的話所欺騙,以致在小事上犯罪,在小事上對世界讓步,失去了向神盡忠的心。結果是什麼呢?先讓一寸,再讓一尺,再讓一丈,十丈,一里,十里,百里,最後不到完全放棄了自己的陣地不止。要知道我們在屬靈的戰場上與撒但交戰,只能向前進,不能往後退,只能進攻,不能讓步,不但不能多退,也不能少退,不但不能作大的讓步,也不能作小的讓步。我們誠然應當遵行聖經上的教訓──「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羅十二章十八節)。但我們卻不能為求與人和睦的緣故,去作神所憎惡的事。說謊言弄詭詐既是神所憎惡的,我們便應當準備為作誠實的人付任何代價,作任何的犧牲,縱使捨棄了財物、名譽、地位、前途、性命,也毫不顧惜。只有抱這種決心,我們才能在屬靈的戰場作得勝的勇士。若不這樣,我們便只有一而再,再而三的失敗,一直失敗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至終作了撒但的俘虜。那是何等可怕的事呢!
人為什麼說謊言?
說謊言在神面前是大罪,這是聖經中明明昭示給我們的真理,也是我們屢次講過的。今天我們要進一步討論一個問題──「人為什麼說謊言?」
有幾個人不曉得說謊言是不光明的事呢?有幾個人不知道說謊言會喪失自己的信用呢?有幾個人願意被人稱為「說謊言的人」呢?有幾個信徒不知道神憎惡謊言呢?既明明知道說謊言是一件壞事,為什麼許多人還說謊言呢?這就不能不追究人所以說謊言的原因了。誦讀聖經,觀察事物,我們發現人說謊言的原因最少有以下的幾個──
一.貪財
「乃縵帶著一切跟隨他的人回到神人那裡,站在他面前,說,『如今我知道,除了以色列之外,普天下沒有神。現在求你收點僕人的禮物。』以利沙說,『我指著所事奉永生的耶和華起誓,我必不受。』乃縵再三的求他,他卻不受。乃縵說,『你若不肯受,請將兩騾馱子的土賜給僕人;從今以後,僕人必不再將燔祭或平安祭獻與別神,只獻給耶和華。惟有一件事,願耶和華饒恕你僕人;我主人進臨門廟叩拜的時候,我用手攙他在臨門廟,我也屈身,我在臨門廟屈身的這事,願耶和華饒恕我。』以利沙對他說,『你可以平平安安的回去。』乃縵就離開他去了,走了不遠。神人以利沙的僕人基哈西說,『我主人不願從這亞蘭人乃縵手裡受他帶來的禮物;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我必跑去追上他,向他要些。』於是基哈西追趕乃縵,乃縵看見有人追趕,就急忙下車,迎著他說『都平安麼?』說,『都平安。我主人打發我來說,剛才有兩個少年人,是先知門徒,從以法蓮山地來見我;請你賜他們一他連得銀子,兩套衣裳。』乃縵說,『請受二他連得。』再三的請受,便將二他連得銀子裝在兩個口袋裡,又將兩套衣裳交給兩個僕人,他們就在基哈西前頭抬著走。到了山岡,基哈西從他們手中接過來,放在屋裡,打發他們回去。基哈西進去站在他主人面前。以利沙問他說,『基哈西,你從那裡來?』回答說,『僕人沒有往那裡去。』以利沙對他說,『那人下車轉回迎你的時候,我的心豈沒有去呢?這豈是受銀子,衣裳,橄欖園,葡萄園,牛羊,僕婢的時候呢?因此乃縵的大麻瘋必沾染你和你的後裔,直到永遠。』基哈西從以利沙面前退出去,就長了大麻瘋,像雪那樣白。」(王下五章十五至二十七節)。
這段經文敘述基哈西說謊的事。他所以說謊就是因為他貪愛財物。當他看見乃縵將大批的財物擺在以利沙眼前的時候,他起了貪心。他希望以利沙收下這些禮物以後,能分給他一些。但他看見以利沙堅決推辭,不肯接受,他感到極大的失望。及至他看見乃縵吩咐僕人把這些財物都重新放在車裡起身往回走的時候,他更感覺痛心萬分。他不甘心看著這些快要到手的財物飛去。他決定設法取得一些。他必須瞞著他的主人進行這事。但這件事應當怎樣進行呢?如果他追上乃縵,開口向他索取一些,乃縵一定會給他。但這未免太失體統,太招乃縵的輕看。他不願意作這件不體面的事,但他也捨不得失去這發財的良機。他想出來一個絕妙的良策,既不在乃縵面前失去顏面,又可以得著一批財物。這個良策就是說一套謊言──「我主人打發我來,說,剛才有兩個少年人,是先知門徒,從以法蓮山地來見我;請你賜他們一他連得銀子,兩套衣裳。」這幾句話說得真周到,真得體。既不說自己索要,又不說以利沙索要。說自己索要呢,太傷顏面,說主人索要呢,又使乃縵難以置信。他說先知家中忽然來了兩個先知門徒,先知吩咐他為這兩個人索要兩套衣服,一他連得銀子。其實那裡有這麼一回事?這完全是基哈西所編造的一套謊言。乃縵因為自己的大麻瘋得了痊癒,對以利沙感激萬分,心中滿希望以利沙收下他所帶來的那一切財物。不料以利沙竟是那樣堅決不受,這真是乃縵心中最不滿意的事。如今基哈西追了來,傳以利沙的命,為兩個先知門徒索要兩套衣裳,一他連得銀子,這真是使乃縵喜出望外的事,又焉能不允諾呢。他不但允諾基哈西的請求,而且還請基哈西多取一他連得銀子。基哈西表面上雖然也像他主人那樣推辭了兩次,但他心中卻是象乃縵一樣的喜出望外。結果他便收下了乃縵所給他的兩套衣裳,二他連得銀子。乃縵吩咐兩個僕人幫助基哈西,把銀子和衣服抬到基哈西的屋子裡去。
也許有人要問說,「二他連得銀子和兩套衣裳有多麼重,竟需要兩個僕人抬著走呢?」考據家告訴我們說,一他連得等於一百三十磅,也就是五十九公斤,(一百一十八市斤)。兩他連得共合二百六十磅,也就是一百十八公斤,(二百三十六市斤)。這麼重的一些東西,若不是兩個人抬著,基哈西真沒有辦法攜帶。也許有人驚奇說,乃縵怎麼竟有那麼多的銀子?他一共帶來十他連得銀子,十他連得的總重量是一千三百磅,也就是五百九十公斤,一千一百八十市斤。他那裡來的那麼多的銀子?他又怎麼攜帶這大量的物資?其實這有什麼可驚奇的呢?我們當記得亞蘭是以色列國北面的一個大強國,乃縵又是亞蘭王的將軍,有權勢,有地位,有金錢。他所攜帶的這些金錢,在一個普通的人眼中看來,真是一個不敢想像的數目;但在他的眼中看來,不過是他家中財物的一小部分而已。基哈西那裡見過這麼多財物?他如何能不起貪心呢?就是這一念之差,他便說了謊言,但是他也發了財。基哈西這時一定是樂得心花怒放。
「基哈西,你從那裡來?」我不知道當基哈西聽見以利沙問他這句話的時候,是否感覺到以利沙已經發現了他的秘密。無論如何,他不能不回答了。「僕人沒有往那裡去。」既對乃縵說了謊言,就不能不再對以利沙說謊言。第一次說謊言是為得財物,第二次說謊言是為掩蓋已往所犯的罪惡。基哈西犯罪的程序是這樣,任何人犯罪的程序都是這樣。罪惡是有連貫性的。你絕不能只犯一樣罪便罷休。犯了一樣罪以後,不久便犯第二樣罪,第三樣罪,以後連續著犯,直到大禍臨身,才懊悔自己害了自己,但是已經太遲了。但說謊有什麼用處呢?謊言只能欺瞞人,卻欺瞞不了那鑒察萬事萬人的神。以利沙是神的僕人。神會把基哈西在暗中所作的事指示他。基哈西在他面前說謊言,除了增加自己的罪債以外,不會再有一點好處。
「那人下車迎你的時候,我的心豈沒有去呢?這豈是受銀子,衣裳,橄欖園,葡萄園,牛羊,僕婢的時候呢?因此乃縵的大麻瘋必沾染你和你的後裔,直到永遠。」壞了!壞了!基哈西說謊言得財物的密事不但被先知所發覺,而且先知還宣佈了咒詛──「乃縵的大麻瘋必沾染你和你的後裔,直到永遠。」有了大批的財物可以享受,誠然是極大的幸事。但全家的人都長了大麻瘋,過著那種苦不堪言的生活,實在不如沒有大量的財物,卻全家度著健康愉快的生活。基哈西到這時候一定是懊喪難過到極點,但大錯鑄成,挽救無方。他因自己的罪惡陷入痛苦深淵了!
基哈西是因為貪財便說了謊言,結果既害了自己,又害了他的子孫。世上一切說謊的人中間有許多也是這樣因貪財而說謊,最後因說謊而受害。一個人只要敬畏神,神一定供給他的衣食需要,也許不使他很富足,但絕不能使他缺乏。無奈人裡面總是有一種貪念,使他不以自己所有的為足,使他羨慕別人所有的。他一存了貪心,就想種種的方法,去得神所沒有賜給他的,按著正道是無法得著的,他便走彎曲的道路,說謊言,弄詭詐了。貪財的心催逼著人去說謊言,因為人們認為藉著說謊言,可以得著他們所希望得著的財物。加以許多人確是因著說謊言得著了他們所想望得的,於是已經說過謊言的便接二連三的去說謊言,未說謊言的也開始走上這一條說謊言的道路。在這種情形之下,說謊言的人便一日比一日增多,說謊言的花樣也翻陳出新。不除滅貪財的意念,卻想去掉謊言,那是永遠不會成功的。
二.求名
「有一個人名叫亞拿尼亞,同他的妻子撒非喇,賣了田產,把價銀私自留下幾分,他的妻子也知道,其餘的幾分拿來放在使徒腳前。彼得說,『亞拿尼亞,為什麼撒但充滿了你的心,叫你欺哄聖靈,把田地的價銀私自留下幾分呢?田地還沒有賣,不是你自己的麼?既賣了,價銀不是你作主麼?你怎麼心裡起這意念呢?你不是欺哄人,是欺哄神了。』亞拿尼亞聽見這話,就仆倒斷了氣,聽見的人都甚懼怕。有些少年人起來,把他包裹,抬出去埋葬了。約過了三小時,他的妻子進來,還不知道這事。彼得對她說,『你告訴我,你們賣田地的價銀就是這些麼?』她說,『就是這些。』彼得說,『你們為什麼同心試探主的靈呢?埋葬你丈夫的人的腳已到門口,他們也要把你抬出去。』婦人立刻仆倒在彼得腳前,斷了氣。那些少年人進來,見她已經死了,就抬出去,埋在她丈夫旁邊。全教會和聽見這事的人都甚懼怕。」(徒五章一至十一節)。
這裡我們又看見兩個因說謊言而受了神的懲罰的人──亞拿尼亞和他的妻子撒非喇。這兩個人說謊言並不是因為貪財,乃是因為求名。他們受了懲罰,並不是因為他們把賣田產的價銀留下了幾分。他們留下幾分並不是罪,縱使他們把價銀完全留下,或是根本不賣他們的田產,也並不是罪。田產是他們自己的,賣了以後所得的價銀也是他們自己的。神絕不強迫他們交出來。彼得說的很清楚。他說,「田地還沒有賣,不是你自己的麼?既賣了,價銀不是你作主麼?」他們誠誠實實的無論交出幾分來,都可蒙神的悅納。縱使他們一點不交,神也絕不罪責他們。他們的錯就在他們私自留下幾分,卻欺騙彼得,說他們已經把全部的價銀都交了出來。他們所犯的罪就在「欺哄」這一點上。這樣的欺哄不是欺哄人,乃是欺哄神。彼得是神的僕人,他所作的工也是神的工;亞拿尼亞在彼得面前,說謊言,就是欺哄神。欺哄神的人受神的懲罰,實在是最合理的事。亞拿尼亞死去以後,他的妻子撒非喇也進到彼得面前,那時她還不知道她丈夫所遭遇的。彼得雖然知道她曾經與她的丈夫同謀,說謊言欺哄神,但還希望她能悔悟回轉,承認離棄她的罪,所以問她說,「你告訴我,你們賣田地的價銀就是這些麼?」撒非喇如果不是硬著心,她一聽見彼得這樣問,就應當立時醒悟自責,承認自己與丈夫同謀說謊的罪,立時回答說,「並沒有全部拿來,我們自己還留下幾分。」如果她肯這樣說誠實話,她絕不會同她的丈夫遭遇相同的結局。不幸她竟不肯懊悔,仍然堅持她與她的丈夫起初所定的計謀,亳不遲疑的回答說,「就是這些。」就因為她始終與她的丈夫一同說謊言,一同欺哄神,所以她也像她的丈夫一樣的遭遇了神的懲罰。
許多信徒也是這樣因為求名以致犯了說謊言的罪。自己的愛心沒有那麼大,卻願意別人說自己的愛心大。自己所作的工沒有那麼好,卻願意別人說自己的工作好。自己的人生沒有那麼敬虔卻願意別人說自己的人生敬虔。自己沒有為別人受那麼多的勞苦,卻願意別人說自己為別人受了許多勞苦。自己沒有為主捨棄那麼多,卻願意別人說自己為主作了極大的犧牲。那便只有說謊言,以達到自己那種求名的目的。或是有枝添葉,張大其詞;或是無中生有,捏造事實;或是盜竊別人的功勞,歸在自己的身上。這種為求名而說謊言的事,在許多教會中很普遍的流行著,更可悲的是,許多為神作工在教會中為領袖的人,竟在教會中以身作則,領導著信徒去犯這種罪。
舉一個最顯著的例子說罷,許多講道的人在開完一次布道會或奮興會以後,總願意作些張大其詞的報告:有二三百人到會,便說成四五百人;有幾十個人舉手表示信主,便說成一二百人;有一些人只是因著講道的人連續大聲的催促,走到講台前跪下,講道的人便說有多少人悔改信主,得了重生;講道的人很迫切的訊問說,「誰願意獻身為主傳道?」有若干人因著一時感情的激動,便站立起來,另有若干人因著看見別人站起來,自己也站了起來;講道的人便在會後報告說,在那次聚會中有多少人完全奉獻,終身為主作工。如果你詳細將這一切報告與實際的情形比較一下,你便曉得它們二者中間的距離有多麼遠。這種情形在傳道人中間是非常普遍的,連許多熱心的傳道人也不在例外。在教會中負著領導責任的人尚且這樣作,一般信徒這樣作自然更不希奇了。
最近有一位姊妹來向我認罪。她說當我問她文化程度的時候,她對我說她是在中學畢業,但事後她受了聖靈的責備,因為她雖然在中學讀了幾年書,但並沒有畢業。她所以說中學畢業,就是不願意別人輕看她。她說她不但這樣對我說了謊,而且以前對別人也是這樣說。她決心認罪悔改,以後無論對什麼人都要說實話,再不說她中學畢業了。這一類的事在許多真實信主的人中間都常常發現,其他的人更不用提了。貪財的心在人裡面,不但使人說謊,而且使人偷竊,使人欺騙,使人殺人,以便達到他們得財的目的。照樣,求名的心在人裡面,也是不但使人說謊而且使人嫉妒別人,使人譭謗別人,使人陷害別人,以便達到他們得名的目的。因此,我們如果想要從我們的口中除掉謊言,必須先從我們的心中除掉求名的意念。
三.奪權
「此後押沙龍為自己預備車馬,又派五十人在他前頭奔走。押沙龍常常早晨起來,站在城門的道旁,凡有爭訟要去求王判斷的,押沙龍就叫他過來,問他說,『你是那一城的人?』回答說,『僕人是以色列某支派的人。』押沙龍對他說,『你的事有情有理,無奈王沒有委人聽你伸訴。』押沙龍又說,『恨不得我作國中的士師!凡有爭訟求審判的,到我這裡來,我必秉公判斷。』若有人近前來要拜押沙龍,押沙龍就伸手拉住他,與他親嘴。以色列人中凡去見王求判斷的,押沙龍都是如此待他們;這樣,押沙龍暗中得了以色列人的心。滿了四年,押沙龍對王說,『求你准我往希伯侖去,還我向耶和華所許的願。因為僕人在亞蘭的基述,曾許願說,耶和華若使我再回耶路撒冷,我必事奉他。』王說,『你平平安安的去罷。』押沙龍就起身往希伯侖去了。押沙龍打發探子走遍以色列各支派,說,『你們一聽見角聲,就說,押沙龍在希伯侖作王了。』押沙龍在耶路撒冷請了二百人與他同去,都是誠誠實實去的,並不知道其中的真情。押沙龍獻祭的時候,打發人去將大衛的謀士基羅人亞希多弗從他本城請了來。於是叛逆的勢派甚大,因為隨從押沙龍的人民日漸增多。」(撒下十五章一至十二節)。
「押沙龍偶然遇見大衛的僕人。押沙龍騎著騾子從大橡樹密枝底下經過,他的頭髮被樹枝繞住,就懸掛起來,所騎的騾子便離他去了。有個人看見,就告訴約押說,『我看見押沙龍掛在橡樹上了。』約押對報信的人說,『你既看見他,為什麼不將他打死,落在地上呢?你若打死他,我就賞你十捨客勒銀子,一條帶子。』那人對約押說,『我就是得你一千捨客勒銀子,我也不敢伸手害王的兒子,因為我們聽見王囑咐你,和亞比篩,並以太說,你們要謹慎,不可害那少年人押沙龍。我若妄為,害了他的性命,就是你自己也必與我為敵,原來無論何事都瞞不過王。』約押說,『我不能與你留連。』約押手拿三桿短槍,趁押沙龍在橡樹上還活著,就刺透他的心。給約押拿兵器的十個少年人圍繞押沙龍,將他殺死。」(撒下十八章九至十五節)。
這裡又有一個說謊言的人──押沙龍。他說謊言的動機與基哈西不同,與亞拿尼亞撒非喇也不一樣。他說謊言是因為想要奪取王位和王權。他先說謊言欺騙百姓,後來又說謊言欺騙他的父親,最後又欺騙了二百個人。他所欺騙的人最多,他遭的禍也最慘。他用了四年的長時間,進行他奪取王權的密謀。他常常早晨起來,站在城門的道旁,同那些進城要求見王的人談話。聽他對百姓所說的話,是那樣委婉動聽,關心民瘼。有人近前來要拜他,他「伸手拉住他,與他親嘴。」以一個尊貴的王子能這樣謙和慈愛,那能不使百姓受感動?那能不得著以色列眾民的心?若看當時的情形,誰也不能不承認他是一個關心百姓痛苦的好王子。誰想到他對百姓所說的甜言蜜語竟是他釣魚的鉤餌,用這種方法得著百姓的心,好滿足他奪取父親的王位和權柄的野心呢?如果押沙龍在未曾背叛父親自立為王以前就死去,大約誰也不會想到他是一個壞人;他就這樣說謊言欺騙了許多的以色列人。
到了他準備妥當的時候,他又說謊欺騙他自己的父親。他請求大衛准許他往希伯侖去向耶和華還願。他口頭說是要去作一件最敬虔的事,實際卻是要去作一件最邪惡的事。大衛竟信了他所說的謊言,而且為他祝福說,「你平平安安的去罷。」一般的百姓頭腦簡單,沒有知識,受押沙龍的愚弄,並不足怪,怎麼以大衛那樣飽經世故的一個國王,也會受了押沙龍的欺騙呢?可見押沙龍所設的計謀是何等嚴密,所說的謊言是何等逼真。他不但欺騙了他的父親,他還欺騙了二百個在朝的文武官吏。「押沙龍在耶路撒冷請了二百人與他同去,都是誠誠實實去的,並不知道其中的真情。」經上沒有說明這二百個人都是什麼樣的人,但我們可以推測出來,他們絕不是平民必是在朝的文武官吏。這二百個人中間竟沒有一個人發覺押沙龍的陰謀,不是這麼多的人都昏潰無知,乃是押沙龍的手腕太高,計謀太巧。但這有什麼好處呢?押沙龍因著欺騙這麼多的人,竟能登了王位,作了幾天的以色列王,但不多幾天以後,不但失去王位,而且失去性命,不但失去性命,而且死得是那樣痛苦,那樣悲慘。「約押手拿三桿短槍,趁押沙龍在橡樹上還活著,就刺透他的心。給約押拿兵器的十個少年人圍繞押沙龍,將他殺死。」全部聖經中所記載遭遇慘死的人中,再沒有一個人死得像押沙龍這樣慘。會說謊的人究竟是聰明呢?還是愚拙呢?
藉著說謊言,行詭詐,希圖奪地盤,奪權柄的人,不只押沙龍一個人。世界上有這種人,教會中也有這種人。這種人都是有聰明有本領的人。他們不只會欺騙幾個人,而且會欺騙許多人。在一個時期中,他們會被人稱為好人,會博得人的敬愛推崇,但到圖窮匕現的時候,人們才知道他們的真心腸,真面目,但他們卻已得著了地位和權柄。這種人自以為聰明,其實他們是最愚蠢的人,因為他們雖然藉著謊言能得著他們所想要得的,但不久神卻因著他們的罪惡向他們變臉,向他們發怒。只要神動一下小指,他們多日所經營所獲得的便全然離開了他們,而且他們要陷入最悲慘的境遇。他們因為能欺騙許多人而自慶,但到了最後,他們便曉得他們欺騙了自己。他們要悲痛,要悔恨,但是已經太遲了。
貪財、求名、奪權,雖然是三件不同的事,它們卻是出於相同的動機──自私自利。存了這樣的動機,勢必千方百計要達到目的。走正路不能達到目的,便不免說謊言,行詭詐了。不幸達不到目的,他們所受的禍還能小些,如果他們的計謀能順利成功,他們的慾望能僥倖達到,他們必定要因著他們的罪招來神的震怒。絕大多數的人所容易犯的罪是貪財,一些愛虛榮的人容易存求名的心,另有少數天資高野心大的人,最容易尋覓機會,去爭奪權柄勢力。因為如果能奪得權柄勢力,財物名譽必定一齊可以歸到他們身上。為要達到這個目的,他們不惜去作各樣違背神損害人的事;說謊言,弄詭詐,不過是他們所犯的許多罪惡中間的一樣罪而已。但這一樣罪卻可以為一切其他的罪作掩護,使別人看不出來他們所犯的罪,甚至還可以稱他們所犯的罪為敬虔,為熱心。一般人頭腦簡單,心思幼稚,再加以沒有神的言語作亮光,作標準,便很容易信他們所說的謊言。在這種情形之下,他們便極容易得到成功。但因為他們說了謊言,行了神所憎惡的事,雖然他們在各方面為自己所籌畫的都十分周到,十分完備,但仍不免有一日遭遇失敗和禍患;因為神的話是永不落空的,他藉著他的僕人曾教訓我們說,「口吐真言永遠堅立,舌說謊話只存片時。」(箴十二章十九節)。因為「說謊言的嘴為耶和華所憎惡;行事誠實的為他所喜悅的。」(箴十二章二十二節)。說謊言的人在一個短的時期中,也許能得到成功和利益,但到了最後,他們卻是自己害了自己。神在聖經中已經把這種活生生的事實擺在我們面前,我們看了以後還不知道觸目驚心戰兢惕懼麼?
四.行淫
「大衛的兒子押沙龍有一個美貌的妹子,名叫他瑪。大衛的兒子暗嫩愛她。暗嫩為他妹子他瑪憂急成病。他瑪還是處女,暗嫩以為難向她行事。暗嫩有一個朋友,名叫約拿達,是大衛長兄示米亞的兒子,這約拿達為人極其狡猾。他問暗嫩說,『王的兒子阿,為何一天比一天瘦弱呢?請你告訴我。』暗嫩回答說,『我愛我兄弟押沙龍的妹子他瑪。』約拿達說,『你不如躺臥在床上裝病。你父親來看你,就對他說,求父叫我妹子他瑪來,在我眼前豫備食物,遞給我吃,使我看見,好從她手裡接過來吃。』於是暗嫩躺臥裝病,王來看他,他對王說,『求父叫我妹子他瑪來,在我眼前為我作兩個餅,我好從她手裡接過來吃。』
大衛就打發人到宮裡,對他瑪說,『你往你哥哥暗嫩的屋裡去,為他豫備食物。』他瑪就到她哥哥暗嫩的屋裡。暗嫩正躺臥,他瑪摶面在面前作餅,且烤熟了,在他面前將餅從鍋裡倒出來。他卻不肯吃,便說,『眾人離開我出去罷。』眾人就都離開他出去了。暗嫩對他瑪說,『你把食物拿進臥房,我好從你手裡接過來吃。』他瑪就把所作的餅拿進臥房,到她哥哥暗嫩那裡,拿著餅上前給他吃。他便拉住他瑪,說,『我妹妹,你來與我同寢。』他瑪說,『我哥哥,不要玷辱我。以色列人中不當這樣行。你不要作這醜事。我何以掩蓋我的羞恥呢?你在以色列中也成了愚妄人。你可以求王,他必不禁止我歸你。』但暗嫩不肯聽她的話,因比她力大,就玷辱她,與她同寢。」(撒下十三章一至十四節)。
暗嫩因為要放縱肉體的情慾,就聽從約拿達的惡謀,說了一大套謊言,先欺騙他的父親,後欺騙他自己同父異母的妹妹,口口聲聲說是要吃他瑪所烤的餅,實際卻是想親近他瑪,姦污他瑪。他的父親受了他的欺騙,他的妹妹也受了他的欺騙。他藉著說謊滿足了他的獸慾。但他並沒有得著好處,他所得著的乃是他所絕對沒有想到的──
「押沙龍並不和他哥哥說好說歹。因為暗嫩玷辱他妹妹他瑪,所以押沙龍恨惡他。過了二年,在靠近以法蓮的巴力夏瑣,有人為押沙龍剪羊毛。押沙龍請王的眾子與他同去。押沙龍來見王說,『現在有人為僕人剪羊毛,請王和王的臣僕與僕人同去。』王對押沙龍說,『我兒,我們不必都去,恐怕使你耗費太多。』押沙龍再三請王,王仍是不肯去,只為他祝福。押沙龍說,『王若不去,求王許我哥哥暗嫩同去。』王說,『何必要他去呢?』押沙龍再三求王,王就許暗嫩和王的眾子與他同去。押沙龍吩咐僕人說,『你們注意,看暗嫩飲酒暢快的時候,我對你們說,殺暗嫩,你們便殺他,不要懼怕。這不是我吩咐你們的麼?你們只管壯膽奮勇。』押沙龍的僕人就照押沙龍所吩咐的向暗嫩行了。王的眾子都起來,各人騎上騾子,逃跑了。」(撒下十三章二十二至二十九節)。
行淫與說謊也是緊緊相連的兩樣罪惡。一個男子如果要用強暴的方法姦污一個女子,或是要用和平的方法誘惑一個女子,都必須說各樣的謊言,把他的惡意完全遮掩起來,使那個女子只覺得他好,不知道他裡面所存的噁心。他不但說一兩次謊,而且需要長時間繼續著說謊,好穩住那個女子的心。他不但需要說謊欺騙那個女子,他還需要說謊欺騙一切與她有關係的人,使他們都看不出來他的惡意,免得他們警戒她,援助她,以致她逃脫了他的毒手。在這個長時期中,他必須接連不斷的說謊言,直等他達到目的。
世上多數淫亂的事不是一方受欺騙,被強迫,乃是雙方願意。這種事也同樣的需要說謊隱藏。一個男子對他的妻子負心,去與別的女子行淫,他一定要說謊欺騙他的妻子。一個女子對她的丈夫不忠,去結交別的男子,也同樣要說謊欺騙她的丈夫。他們也要說謊欺騙別人,免得他們的醜行被人知道,以致受人輕看。如果不幸被人發覺,他們還需要多方說謊,否認遮掩。不犯淫亂的罪則已,犯這種罪就離不了說謊。事前說謊,事後說謊,犯這種罪的時候更必須說謊。不但說謊,而且仇恨、嫉妒、殘害、兇殺,種種可怕的罪惡,也要接踵而至;不弄得大禍臨身,絕不罷休。
暗嫩吃他自己說謊行淫所結的果子了。押沙龍仇恨他,想找機會報復他,二年之久不曾得著機會。暗嫩最初也許還放心不下,恐怕押沙龍會為他瑪報仇。但日子一久,他見沒有什麼事故發生,尤其是押沙龍那樣不動聲色,「不和他哥哥說好說歹」,這更使暗嫩完全放了心,他以為事情就這樣完結了。他卻沒有料到押沙龍是那樣處心積慮,靜待時機,要為妹妹復仇。暗嫩用詭詐待他瑪,尋到機會姦污了她。押沙龍也用詭詐待暗嫩,尋到機會謀殺了他。說謊言行詭詐的人都覺得自己聰明,卻不知道世上還有比他更會說謊言行詭詐的人,要照他所行的加倍的這樣待他。說謊言行詭詐的人都是先害了別人,最後害了自己。
在這件事上我們還看見行淫與兇殺也是緊緊相連的。行淫的人若不是殺害人,便是被人殺害。大衛行淫,殺害了烏利亞;暗嫩行淫,被押沙龍所殺害。「賭近盜,奸近殺。」這實在是古人經驗出來的話。說謊,行淫,兇殺,是不能分開的幾樣罪惡。我們還不知道戰兢謹慎遠離這些惡事麼?
五.害人
「王對亞瑪撒說,『你要在三日之內,將猶大人招聚了來,你也回到這裡來。』亞瑪撒就去招聚猶大人,卻耽延過了王所限的日期。大衛對亞比篩說,『現在恐怕比基利的兒子示巴加害於我們比押沙龍更甚。你要帶領你主的僕人追趕他,免得他得了堅固城,躲避我們。』約押的人,和基利提人,比利提人,並所有的勇士,都跟著亞比篩從耶路撒冷出去,追趕比基利的兒子示巴。他們到了基遍的大磐石那裡,亞瑪撒來迎接他們。那時約押穿著戰衣,腰束佩刀的帶子,刀在鞘內。約押前行,刀從鞘內掉出來。約押對亞瑪撒說,『我兄弟,你好阿。』就用右手抓住亞瑪撒的鬍子,要與他親嘴。亞瑪撒沒有防備約押手裡所拿的刀。約押用刀刺入他的肚腹,他的腸子流在地上,沒有再刺他,就死了。」(撒下二十章四至十節)。
好甜蜜的言語!好毒辣的手腕!好奸惡的心腸!約押是以色列全軍的元帥。以一個全軍的統帥稱亞瑪撒為「兄弟」,這真是不多見的事。約押不但稱亞瑪撒為「兄弟」,而且還問他好。「我兄弟,你好阿!」,約押真是謙卑慈愛!亞瑪撒真是幸福光榮!約押不但說出來這樣謙卑慈愛的話,他還在實際的行動上表現出來他口中所說的,「就用右手抓住亞瑪撒的鬍子,要與他親嘴。」亞瑪撒聽見約押口中所說的這種謙卑慈愛的話語,又蒙約押這樣垂青厚待,一定是受寵若驚,真不知道用什麼言語來表達他心中的感激喜樂。噯呀!不好了!他的一個念頭還沒有想完,忽然覺得肚腹一陣劇痛,隨即仆倒在地上。原來是那個向他表示親善的約押,「用刀刺入他的肚腹,他的腸子流在地上,沒有再刺他,就死了。」
約押為什麼要用這種詭計,下這種毒手,殺害亞瑪撒呢?這是因為他聽說大衛要立亞瑪撒代替他作元帥。(事見撒下十九章十一至十五節)。大衛這樣要立亞瑪撒作元帥代替約押,原是不得已的。因為亞瑪撒輔佐押沙龍稱兵作亂,押沙龍雖然死了,但亞瑪撒在民眾中還有相當的勢力和聲望。如果大衛處置得不適宜,亞瑪撒率領著以色列人抗拒大衛的命令,以色列人可能再遭一次戰禍。大衛為他自己的安全,為以色列全國的安全,都需要收撫亞瑪撒,因此才差人去見亞瑪撒,傳達大衛的命令說,「你不是我的骨肉麼!我若不立你替約押常作元帥,願神重重的降罰與我。」(撒下十九章十三節)。這個消息傳到了約押的耳中,約押心中立時燃起了嫉妒的火焰。他不為他的王大衛設想,他也不為以色列全國的人民設想,他只注意他自己的地位,權柄,和尊榮。他不甘心看著元帥的職權從他的手中被奪出去,落在亞瑪撒的手中。他既不能要求大衛王收回成命,便只有自己設法打消這件將成的事實。以他這個狡猾成性,足智多謀的人,不愁沒有方法應付這件事情,於是他尋覓良機,除滅亞瑪撒了。
機會來了!約押和他的兄弟亞比篩統率著大軍,出去追趕比基利的兒子示巴,途中經過基遍的大磐石。亞瑪撒正好在那個地方駐防,他一聽見約押和亞比篩統帥大軍從這裡經過,便立時來迎接他們。約押就趁著這個機會施展他的毒手,口中說出極甜蜜的謊言──「我兄弟,你好阿;」而且作出最親善的表示──「抓住亞瑪撒的鬍子,要與他親嘴;」趁亞瑪撒不防備的時候,「用刀刺入他的肚腹,他的腸子流在地上,沒有再刺他,就死了。」
一個人要害人,必須會說謊言。若不這樣,別人要防備他,要逃避他的毒手,甚至害人不成,反被人害。害人的人必須一點不動聲色,絲毫不將他裡面的惡意表示出來;為要掩飾他的惡意,他必須外面表示親善,口中說出甘美的言語來,好使對方不加預防,這樣,他才能有充分的機會施展他的毒手。當他達到目的以後,他一定因此躊躇滿志,得意洋洋,卻不知神的震怒不久便臨到他。就因為約押說謊害人,他才死在所羅門的刀下。(王上二章五節,六節,二十八至三十四節)。經上的兩段咒詛,正好應驗在他的身上──
「說謊言的你必滅絕;好流人血弄詭詐的,都為耶和華所憎惡。」(詩五篇六節)。
「神阿,你必使惡人下入滅亡的坑;流人血行詭詐的人必活不到半世,但我要倚靠你。」(詩五十五篇二十三節)。
象約押這樣的人,在世上真多得不可勝數。心中充滿了仇恨、嫉妒、殘害、兇殺的意念,口中卻說著公義,慈愛,光明,正大的話語。如果你只聽他們口中所說的話,真使你不能不對他們欽佩到五體投地,但到他們圖窮匕現的時候,你才認識他們的真面目。這樣的人自以為聰明絕頂,其實他們是世上最愚笨的人。如果他們不會這樣說謊言,也許他們還不敢也不能這樣作惡害人,他們的結局也不至於這樣淒慘。但因為他們會說謊言,而且說得巧妙,使人聽不出來他們說的是謊言,所以才能那樣害人,最後自己也遭遇了神嚴厲的審判。我巴不得能到處吹角,發出大聲,警戒那些說謊害人的人。但有幾個人肯聽這種警告呢?
六.遮罪
「撒母耳對掃羅說,『耶和華差遣我膏你為主,治理他的百姓以色列,所以你當聽從耶和華的話。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時候,在路上亞瑪力人怎樣待他們,怎樣抵擋他們,我都沒忘。現在你要去擊打亞瑪力人,滅盡他們所有的,不可憐惜他們;將男女,孩童,吃奶的,並牛、羊、駱駝、和驢,盡行殺死。』……掃羅擊打亞瑪力人,從哈腓拉直到埃及前的書珥;生擒了亞瑪力王亞甲,用刀殺盡亞瑪力的眾民。掃羅和百姓卻憐惜亞甲,也愛惜上好的牛羊,牛犢,羊羔,並一切美物,不肯滅絕;凡下賤瘦弱的盡都殺了。
「耶和華的話臨到撒母耳說,『我立掃羅為王,我後悔了;因為他轉去不跟從我,不遵守我的命令。』撒母耳便甚憂愁,終夜哀求耶和華。撒母耳清早起來,迎接掃羅;有人告訴撒母耳說,掃羅到了迦密,在那裡立了記念碑,又轉身下到吉甲。撒母耳到了掃羅那裡,掃羅對他說,『願耶和華賜福與你,耶和華的命令我已遵守了。』撒母耳說,『我耳中聽見有羊叫牛鳴,是從那裡來的呢?』掃羅說,『這是百姓從亞瑪力人那裡帶來的。因為他們愛惜上好的牛羊,要獻與耶和華你的神,其餘的我們都滅盡了。』撒母耳對掃羅說,『你住口罷。等我將耶和華昨夜向我所說的話告訴你。』掃羅說,『請講』。
「撒母耳對掃羅說,『從前你雖然以自己為小,豈不是被立為以色列支派的元首麼?耶和華膏你作以色列的王,耶和華差遣你,吩咐你說,你去擊打那些犯罪的亞瑪力人,將他們滅絕淨盡。你為何沒有聽從耶和華的命令,急忙擄掠財物,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呢?』掃羅對撒母耳說,『我實在聽從了耶和華的命令,行了耶和華所差遣我行的路,擒了亞瑪力王亞甲來,滅盡了亞瑪力人。百姓卻在所當滅的物中取了最好的牛羊,要在吉甲獻與耶和華你的神。』撒母耳說,『耶和華喜悅燔祭和平安祭,豈如喜悅人聽從他的話呢?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悖逆的罪與行邪術的罪相等,頑梗的罪與拜虛神和偶像的罪相同。你既厭棄耶和華的命令,耶和華也厭棄你作王。』
「掃羅對撒母耳說,『我有罪了。我因懼怕百姓,聽從他們的話,就違背了耶和華的命令和你的言語。現在求你赦免我的罪,同我回去,我好敬拜耶和華。』撒母耳對掃羅說『我不同你回去,因為你厭棄耶和華的命令,耶和華也厭棄你作以色列的王。』撒母耳轉身要走,掃羅就扯住他外袍的衣襟,衣襟就撕斷了。撒母耳對他說,『如此,今日耶和華使以色列國與你斷絕,將這國賜與比你更好的人。以色列的大能者必不至說謊,也不至後悔;因為他響非世人,決不後悔。』掃羅說,『我有罪了。雖然如此,求你在我百姓的長老和以色列人面前抬舉我,同我回去,我好敬拜耶和華你的神。』於是撒母耳轉身跟隨掃羅回去,掃羅就敬拜耶和華。」(撒上十五章一至三十一節)。
在聖經中所記載的那些說謊言的人中間,沒有一個人所說的謊言比掃羅這次所說的謊言更周到,更嚴重,更可憎。別的人在一件事上不過說一次兩次謊言。掃羅在一件事上卻接連著說了五次謊言。掃羅看見撒母耳的時候,不等撒母耳開口對他說話,便先對撒母耳說謊。聽他說,「願耶和華賜福與你,耶和華的命令我已遵守了。」這是第一次的謊言。及至撒母耳舉出羊叫牛鳴的證據來的時候,掃羅便說了第二次謊言:「這是百姓從亞瑪力人那裡帶來的,因為他們愛惜上好的牛羊,要獻與耶和華你的神。」接著掃羅就受了撒母耳的斥責,但他還繼續說第三次的謊:「我實在聽從了耶和華的命令,行了耶和華所差遣我行的路,擒了亞瑪力王亞甲來,滅絕了亞瑪力人。」又說第四次的謊:「百姓卻在所當滅的物中取了最好的牛羊,要在吉甲獻與耶和華你的神。」最後掃羅被撒母耳追逼斥責到逃無可逃的地步,除了誠實認罪以外,已經無路可走,但他還是想出第五次謊言來回答撒母耳:「我因懼怕百姓,聽從他們的話,就違背了耶和華的命令和你的言語。」明明是違背了耶和華的命令,卻說「我已遵守了。」「羊叫牛嗚」見證了他的悖逆,便把違命的罪推到別人身上,「這是百姓從亞瑪力人那裡帶來的」。又說「因為他們愛惜上好的牛羊,要獻與耶和華你的神。」受了撒母耳的責備以後,還硬著嘴說,「我實在聽從了耶和華的命令,行了耶和華所差遣我行的路。」接著再推卸一次責任:「百姓卻在所當滅的物中取了最好的牛羊,要在吉甲獻與耶和華你的神。」把留下牛羊的責任都歸在百姓身上,卻說自己所作的只有順服,只有遵守了耶和的命令。最後實在沒有方法再推諉,才承認自己確是違了命,但仍把責任推到百姓身上:「我因懼怕百姓,聽從他們的話,才違背了耶和華的命令和你的言語。」他是全國的王,大權在他的手中,只有百姓懼怕他,他怎麼能懼怕百姓?這並不是真話,不過是敷衍撒母耳罷了,掃羅說這些謊言,不但是欺騙撒母耳,而且是欺騙了神。欺騙撒母耳的罪比較還小,欺騙神的罪就大極了。
聽聽掃羅所說的這一大串謊言。雖然他這樣屢次受撒母耳的質問,斥責,警戒,教誨,他卻始終不肯誠實認罪,只是在那裡說謊遮掩,以致謊言上加上謊言,越說謊言,心越剛硬,罪也越深重,至終受了神的咒詛,被神所棄絕。當他將撒母耳外袍的衣襟撕斷了的時候,撒母耳便對他說,「如此,今日耶和華使以色列國與你斷絕,將這國賜與比你更好的人。」到這個地步,事情便不可挽救了。
掃羅為什麼要這樣接連著說謊呢?無非是他想要藉此遮掩他所犯的罪。不料越遮掩越顯露,結果是什麼呢?不但他的罪未曾被遮掩住,連他的王位也失去,並且他的心從此越變越剛硬,他所犯的罪也越來越多,一直到他遭了神的震怒,在基利波山陣亡,頭被非利士人割下,屍身被非利士人釘在伯珊的城牆上。
一個人犯了罪以後,如果誠誠實實的在神面前承認悔改,神便赦免他,不算他為有罪,這真是最合算不過的事。經上有極清楚的話說明了這個真理──
「得赦免其過,遮蓋其罪的,這人是有福的。凡心裡沒有詭詐,耶和華不算為有罪的,這人是有福的。我閉口不認罪的時候,因終日唉哼,而骨頭枯乾;黑夜白日你的手在我身上沉重;我的精液耗盡,如同夏天的乾旱。我向你陳明我的罪,不隱瞞我的惡。我說,『我要向耶和華承認我的過犯』,你就赦免我的罪惡。」(詩三十二篇一至五節)。
「遮掩自己罪過的必不亨通;承認離棄罪過的必蒙憐恤。」(箴二十八章十三節)。
「我們若說自己無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們心裡了。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壹一章八節,九節)。
犯了罪以後如果不承認,不但以往的罪不能得赦免,而且還會犯更大的罪──說謊遮掩。這說謊遮掩的罪比以往所犯的罪更重大,更可憎,因為這種罪是存心要欺騙神。而且一次說了謊以後,勢必再說第二次謊言,好遮掩第一次的謊言,再後還需要說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的謊言。越說謊遮掩,心越剛硬,罪也越加重,最後必定陷在不可挽救的景況中。掃羅是這樣,任何說謊言遮掩己罪的人都是這樣。
明白了這個真理以後,我們就必須時刻儆醒,謹慎自己,犯了罪以後,千萬不可說謊遮掩。無論在神面前,或在人面前,必須說誠實話。寧可因自己的罪受人的羞辱唾棄,不可說謊得罪神。如果你能這樣作,你雖然暫時因你的罪受些羞辱,後來卻要被神高舉,不但在神面前蒙福,神也要使你在人面前被人尊重信任。如果你想要逃避暫時的羞辱,因此說謊遮掩你的罪,你一定要犯更大更多的罪,最後招來極大的咒詛與羞辱。掃羅就是一個最好的鑒戒,我們切不可跟隨著他走阿!
七.懼怕
「彼得在下邊院子裡。來了大祭司的一個使女,見彼得烤火,就看著他說,『你素來也是同拿撒勒人耶穌一夥的。』彼得卻不承認,說,『我不知道,也不明白你說的是什麼。』於是出來,到了前院,雞就叫了。那使女看見他,又對旁邊站著的人說,『這也是他們一黨的。』彼得又不承認。過了不多的時候,旁邊站著的人又對彼得說,『你真是他們一黨的。因為你是加利利人。』彼得就發咒起誓的說,『我不認得你們說的這個人。』立時雞叫了第二遍。彼得想起耶穌對他所說的話,『雞叫兩遍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思想起來,就哭了。」(可十四章六十六至七十二節)。
懼怕也是許多人說謊言的一個原因。這些人知道說謊言是罪。他們不願意說謊言,也沒有準備要說謊言。但可怕的事一臨到,他們便恐懼起來。他們懼怕苦難和危險,他們想逃避這些。但在倉卒之間,他們想不出什麼更好的方法,最簡捷的方法就是說幾句謊言,把苦難和危險輕輕推開。主耶穌在大祭司的院子裡受審的情形,一定是十分可怕的。「祭司長和全公會,尋找假見證控告耶穌,要治死他。」(可十四章五十五節)。當大祭司聽見耶穌承認自己是神的兒子基督的時候,「就撕開衣服,說,『我們何必再用見證人呢?你們已經聽見他這僭妄的話了。你們的意見如何?』他們都定他該死的罪。就有人吐唾沫在他臉上,又蒙著他的臉,用拳頭打他,對他說『你說豫言罷』。差役接過他來,用手掌打他。」(可十四章六十三節至六十五節)。任何人看見這種情形,也不能不膽戰心驚,何況彼得是耶穌的門徒。如果他被人發現,說不定就立時也被人逮捕起來,像他的主一樣的受審,一樣的挨打。彼得這時候必是滿心希望沒有人發覺他是耶穌的門徒。不料忽然來了大祭司的一個使女,對他說了一句他最怕聽見的話──「你素來也是同拿撒勒人耶穌一夥的。」這一句話能使他立時陷在禍患中,他在萬分恐懼的情緒中,便開始說謊言了。「我不知道,也不明白你說的是什麼。」他怎麼會不知道呢?怎麼會不明白她說的是什麼呢?他確實「素來是同拿撒勒人耶穌一夥的。」這是千真萬確的。他在耶穌才出來傳道的時候就蒙召跟隨了主。他和他的主同在已經有三年多之久,而且他是特別與主接近的三個門徒中間的一個。當他的主進到睚魯的家裡,使睚魯的女兒復活的時候,主只帶了「彼得、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約翰,三個人同去,不許別人跟隨他。」(可五章三十七節)。當主耶穌登山變象的時候,被他帶到山上去的,也只有這三個人。(可九章二節)。當主耶穌到客西馬尼園中去禱告的時候,也是把別的門徒留在一個地方,只帶著彼得、雅各、約翰,進到園子的深處。(可十四章三十二節,三十三節)。這樣的一個人竟會對那個使女說,「我不知道,也不明白你說的是什麼。」這真是希奇的事了!
彼得不但一次這樣不承認他的主,他接連著兩次,三次,不承認主。到第三次的時候,他說的話更嚴重了。他說,「我不認得你們說的這個人。」不但不承認耶穌是他的主,他的夫子,甚至說他不認得耶穌這個人。一個愛主的人怎麼竟能說這樣大的謊言?那樣剛強勇敢的彼得怎麼竟能軟弱失敗到這種地步?這真不能不使人感到萬分驚奇!
希奇麼?並不希奇。一個信徒在懼怕的時候,什麼謊言都說得出來。只要能逃脫患難和危險,他會不承認他所信的神和他所事奉的主,他會心中認為黑,口裡卻隨著別人說白,他甚至會作假見證,陷害他的良友,也會說各種的謊言。但他在說過了以後,要心中不安,要痛苦難堪,甚至要象彼得那樣哭泣。主對這種門徒不加以斥責,因為他知道他們不是存心背叛他,乃是因為他們一時軟弱懼怕。主怎樣「轉過身來,看彼得,」(路二十二章六十一節)。他也照樣用他慈愛的眼睛看這些門徒。只要他們為自己的失敗懊悔痛哭,主不但饒恕他們,而且要特別顧念他們,扶助他們,看他們為「壓傷的蘆葦,將殘的燈火。」這種奇妙的慈愛和寬容真不能不感動我們,使我們願意為我們的主活,也為我們的主死。也就是為這個緣故,那蒙了赦免的彼得,在主復活以後,那樣忠心,那樣勇敢,不顧生死,不計毀譽,為他的主作了美好的見證。這一次的失敗一點不能影響他後來的得勝。
犯罪以後能認罪悔改,誠然是好,但起初不犯罪更好。跌倒以後能起來再向前走,誠然是好的,但謹慎自己的腳步,始終不跌倒更好。我們要除掉說謊言的罪,需要先除掉貪財的罪,求名的罪,奪權的罪,遮罪的罪,害人的罪,行淫的罪,也要除掉懼怕的罪,因為這幾樣罪都是說謊的原因。我們容易承認前面的那幾樣事是罪,但我們卻不容易承認「懼怕」是罪。神在聖經上不但把它與那些罪並列,而且把它列在最前面。
「惟有膽怯的,不信的,可憎的,殺人的,淫亂的,行邪術的,拜偶像的,和一切說謊話的,他們的分就在燒著的硫磺火湖裡,這是第二次的死。」(啟二十一章八節)。
「懼怕」不但能使人說謊言,使人犯一些別的罪,「懼怕」本身就是一種罪。它是不信靠神,藐視神。如果我們完全信靠神,尊重神,承認神的大能和權柄,承認神的慈愛和信實,我們便不會懼怕任何人,任何事,任何禍患,任何危險;那樣,又何再有懼怕呢?容我們今後認清楚「懼怕」是罪,並且承認這種罪,離棄這種罪,求神賜給我們信靠和勇敢的心,使我們毫無懼怕。
總起以上的各段來,我們看見人犯罪的七個原因--貪財、求名、奪權、行淫、害人、遮罪、懼怕。這些罪那一樣都離不開說謊。犯這七樣罪中的任何一樣,都使人必須說謊,人會說謊,才敢犯這些罪。這些罪與謊言是互為因果的。要棄絕謊言,必須先棄絕這些罪,要棄絕這些罪,也必須棄絕謊言。這裡我們又看見一切的的罪都是有連繫的。你不犯罪便罷了,如果犯一樣罪,勢必接連著犯兩樣,三樣,以至多樣的罪。我們真應當恨惡逃避一切罪惡,如同恨惡,逃避瘟疫毒蛇一般。稍一疏忽,便要受大害,惹大禍。古人因為犯罪受害的事跡都這樣清楚擺在我們面前,我們還不當戰戰兢兢謹慎自己麼?
以自己的羞辱為榮耀
「弟兄們,你們要一同傚法我,也當留意看那些照我們榜樣行的人。因為有許多人行事是基督十字架的仇敵,我屢次告訴你們,現在又流淚的告訴你們。他們的結局就是沉淪,他們的神就是自己的肚腹,他們以自己的羞辱為榮耀,專以地上的事為念。」(腓三章十七至十九節)。
保羅這裡所說的這些「基督十字架的仇敵」,無疑的是混跡在教會裡的一些人。看他所說,「你們要一同傚法我,也當留意看那些照我們榜樣行的人」,便知道在當時的教會中,必是有許多人口稱自己是基督的門徒,但並沒有敬虔的生活,也不照著使徒的榜樣行,因此保羅勸戒教會,教他們傚法他,又教他們留意看那些照使徒們的榜樣行的人。當他提到那些「基督十字架的仇敵」的時候,他說,「我屢次告訴你們,現在又流淚的告訴你們。」他想到那些「十字架的仇敵」既害了自己,又害了許多人,他便不能不難過,不能不流淚。接著他提到關於他們的四件事:「他們的結局就是沉淪,他們的神就是自己的肚腹,他們以自己的羞辱為榮耀,專以地上的事為念。」第一句話說明他們的結局,第二句話說明他們所事奉的神,第三句話說明他們的生活,第四句話說明他們所注重的事。
「以自己的羞辱為榮耀」,這是何等普遍的現象。世界上,教會中,千千萬萬的人都是「以自己的羞辱為榮耀」。可恥的事他們認為體面,卑鄙的事他們認為尊高,醜惡的事他們認為光榮,腥臭的事他們認為芬芳。因為大多數的人都是這樣,所以那極少數不這樣作的人便被人認作頑固,看為怪物。少數的人以自己的羞辱為榮耀,已經足夠令人惋惜的了,多數的人以自己的羞辱為榮耀,更令人惋惜萬分。世界上的人以自己的羞辱為榮耀,已經足夠使人痛心的了,教會中也充滿了以自己的羞辱為榮耀的現象,更令人痛心到極點。閱者還不很明白我的意思麼?請容我舉出幾種事實來,同大家看一看。
說謊行詐,盜竊攘奪,營私舞弊,受賄貪贓,損人利己,廣積貲財,這些本來都是卑鄙可恥的事。一個人作了這些事,按理應當自慚形穢,惴惴不安,惟恐別人知道他所作的這些事。可是今日我們卻看見極多的人不但作這些事,而且用他們作這些事所得來的不義之財,到眾人面前去炫耀他們自己的富足。他們拿這些不義之財去買華貴的衣履,上等的陳設,新式的汽車,高大的房屋。別人知道他們的錢來的不正,他們自己也曉得別人知道,但他們仍是恬不知恥的,在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富足。別人雖然知道他們的錢來的不正,但卻照常恭維他們,頌揚他們,爭先恐後的向他們獻媚討好,而且竭力設法追隨他們,傚法他們,希望自己將來有一天也能和他們一樣。作這些可恥的事的人以羞辱為榮耀,旁觀的人也以他們的羞辱為榮耀。至於那些奉公守法誠實清廉的人,反倒因為手中沒有金錢,不能穿華服,不能乘新車,不能住高房,不能宴親友,因而到處遭人的白眼,受人的藐視。可恥的事,人倒認為體面,羞辱的事,人倒認為榮耀,這就是一個最明顯的例子。
有頭腦而不知運用,有手足而不肯勞動,游手好閒,養尊處優,只知道分利,而不知道生利,只願意享受,而不願意服勞,這本是卑鄙可恥的事。可是今日我們卻看見極多的人竟認為這是體面,是尊榮。他們認為一個人如果勞力作工,便是下賤,便是羞辱;只有那些身不動,臂不搖,既不勞力,又不勞心,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走肉行屍,才是世上最尊貴最光榮的人。一般人既然都存了這種心理,於是都逃避工作,尋求安逸;狡猾的人便逢迎諂媚,舞弊營私;愚魯的人便行險僥倖,竊盜搶奪。他們寧可作這些傷天害理,犯法損人的事,也不願意勞力操作,以免受人的輕看藐視。如果一個人以前作過僕役,車伕,工匠,小販,今日卻作了一個團體或官署的首長,他對自己從前執過賤役的事,總是諱莫如深,就恐怕有人知道了他以前作過那些卑微的工作,便看不起他。如果有人提起他以前的職業來,他便認為奇恥大辱,對那個人銜恨入骨。一般人對自己的先人所操的職業也是這樣。如果先人作過官吏,或作過社會中的首腦,他們必要竭力的傳述誇耀,覺得這是自己無上的光榮。如果先人作過卑微的職業,他們便緘口不言了。我們看見許多的訃聞中,作兒子的敘述他們的父親在政府中任過某種職務,得過某種勳章;有時候一篇訃聞中,一個逝者的職銜會多到十個,二十個。這些職銜裡包括了科長、處長、縣長、專員、廳長、主任、市長、省長、部長、營長、團長、旅長、師長、軍長、三謀長、總司令,和一些別種尊高的職。有些人一生未曾在軍政界作過事,他們逝世以後,他們的兒子給他們所發的訃聞中,也要印上什麼經理、襄理、院長、校長、董事、理事、會長、主席。我從來未曾見過一篇訃聞中敘述那位去世的人作過木匠、瓦匠、銅匠、鐵匠、安裝過電燈、修理過機器、推過手車、擦過皮鞋,在軍隊中當過一等兵,在市政府作過傳達,在某商店作過夥友,在某公館任過廚役。也許你要說,「這些人的家境寒苦,生活艱難,他們去世以後,他們的兒子根本就沒有力量印發訃聞,當然你不會看見這些職業。」我不信這幾句話。作這些工作的人當中很有一些慇勤節儉,儲蓄致富的人。就是那些處長、局長、縣長、市長、師長、軍長、院長、校長、經理、襄理、董事、理事當中,也不乏出身寒微,刻苦勤勞,以致有了後來的成就的人。他們死了以後,為什麼他們的子女在訃聞上只印他們所任的那些高貴的職務,卻不印那些勞力的職務呢?毫無疑意的,是因為一般人都認為在政府中任官吏,在社會中作首長,是尊貴光榮的事,作那些勞力出汗的工作,是卑微下賤的事。殊不知勞力作工的人才真是尊貴光榮的人。一個人力車伕一點不比一個局長更卑微,一個制鞋匠也一點不比一個經理更低下。一個人只要對社會有貢獻,對人類有補益,無論作什麼職業,都是同樣的尊貴光榮。我國的聖人孔子曾說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我國人幾千年來只知道因為尊重孔子的嘉言懿行,而稱他為聖人,不因為他少年卑賤,會作那些勞苦的鄙事,便藐視他。可是頂希奇的,就連許多尊重孔子的人也一樣的認為勞力操作是卑賤的事。比這更希奇的,就是許多基督徒承認他們的主在世間的時候曾作過木匠,但他們自己卻絕不肯作一個木匠所作的工作,反倒像世界的人一樣,認為只受人服事的人才是世上尊貴高尚的人。這又是一個以羞辱為榮耀的實例。
神造人的時候是造了一個男人,以後又造了一個女人,使他們二人配合成為夫婦。經上說,「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創二章二十四節)。婚姻是神創始的,夫妻間的愛情是神聖的。但如果人越出了神所規定的範圍,濫用愛情,放縱肉慾,便成為污穢可恥的事。我們試一舉目,看看今日大多數的人在男女的關係上怎樣呢?許多人眼中滿了淫色,心中滿了淫念,口中吐出污穢的言語,生活中充滿淫亂的行為。許多青年人在未結婚以前便與異性的人發生了關係。許多人已經結了婚,已經有了配偶,卻與別的異性人戀愛通姦。許多男子嫖娼宿妓,結交舞女坤伶,勾引別人的少女妻室。許多女子廣交男友,追逐男性的伶人和電影明星,奪取別的女子的情人丈夫。許多的男女隨隨便便與異性人實行同居。許多的夫妻動不動就辦理離婚。許多人離了婚再結婚,結了婚再離婚。許多男人誘惑鄰舍的妻子,許多女子勾引朋友的情人。許多富而不仁的財主藉著金錢引誘美貌的女子,許多團體機關的首長憑著勢力要挾屬下的女職員。人們不但作這些醜惡淫亂的事,而且以這些為榮耀。舊式的男子以廣納姬妾為體面,新式的男子以多交女友為光榮。從前的女子瞞著丈夫另有所歡,總是偷偷摸摸,惟恐被人發覺,丟盡了顏面;現代的新女性竟以與許多男子交結戀愛為足以自豪的事。好萊塢是世上最污穢最淫蕩的地方,在那個地方貞操和廉恥不值一文小錢。只看那些男女電影明星,結了婚又離婚,離了婚又結婚,一個人能在幾年之內結幾次婚,離幾次婚,便足可以知道那般人的生活。再看一看那裡所拍的那些「玉腿」,「酥胸」,「香艷」,「風流」的影片,更可以明瞭那個地方的風氣和景況。可是這個地方竟成為現代青年人心中最渴望嚮往的聖地。許多青年男女大有「生不願作百萬富翁,但願一蒞好萊塢聖城,」的感想。那些飛媚眼,露酥胸,裸大腿,弄風情,令人作三日嘔的電影明星照片,竟成為許多青年人最時髦最名貴的陳設品,紀念物。還有那男女互相擁抱,激動性慾,引人入邪的交際舞,竟被許多「上等」仕女認作高尚的娛樂。還有今日社會中所謂之「文學家」、「藝術家」,「音樂家」,「戲劇家」,「歌唱家」,利用他們那些超人的天資,特殊的機會,和他們吸引異性的技能,顛倒了許多青年男女,與一些浪漫放蕩的異性人演出了許多風流事件,桃色糾紛。他們不但不以這些為可恥的事,反倒認為這是他們人生中無上的光榮。許多無知的青年男女也就蠅附蟻集的追逐他們,羨慕他們。男女中間的防閒盡被打破,貞操廉恥的觀念蕩然無存。這又是一個以羞辱為榮耀的實例。
一個人的價值在乎他有信仰,有品德,有愛心,有建樹,不在乎他有金錢,有產業,有地位,有權勢。富而不仁的財主遠不及品德高尚的窮人那樣可敬。禍國殃民的官吏較比安分守己的平民更卑下得多。可是今日社會中一般人不尊重有信仰有品德的人,只知道向那些有金錢有勢力的人逢迎諂媚,希冀從他們得一些援助哀憐。一個人發了財,作了官,便有不可勝數的親戚朋友來為他道喜,為他厭祝,給他送禮,請他吃飯,在他的面前脅肩諂笑,獻媚乞憐。他們竭思盡慮,想出一些方法,來討他的歡心。他們說出各樣歌功頌德,令人肉麻的話來,以冀博得他的青睞。及至他們從他得到一些利益,或一官半職以後,他們又轉去向別人表示富貴,誇耀自己的尊榮。孟子曾說了一個比喻,可以充分的形容出來這般人的卑鄙可笑的情形。他說,
「齊人有一妻一妾而處室者。其良人出,則必饜酒肉而後反。其妻問所與飲食者,則盡富貴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則必饜酒肉而後反;問所與飲食者,盡富貴也,而未嘗有顯者來。吾將閒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從良人之所之,偏國中無與立談者。卒之東郭番間之祭者,乞其餘不足,又顧而之他,此其為饜足之道也。其妻歸,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終身者也,今若此。』與甚妾訕其良人,而相泣於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從外來,驕其妻妾。」──孟子。
跑到人家墳地裡去乞討一些撒下來的祭物去果腹,回到家中再對自己的妻妾炫耀自己的富貴,這是多麼出醜丟人的事!不料那個齊國的人竟以這個為榮耀。現代的社會中這種人更是非常的眾多。這種可恥的事不但充滿了社會,而且充滿了許多教會。不但一般信徒這樣作,許多教會中的領袖也這樣作。他們看見富貴的人,不問信仰如何,品德如何,只要有金錢,有勢力,便特別尊重他們,抬舉他們,請他們登台講話,請他們寫字題籤,為他們開歡迎大會,請他們任董事執事。那些富貴的人只要與教會稍有一點瓜葛,或是他們的父母在教會任過職,或是他們自己在教會受過洗或受過浸,有的不過在教會中讀過幾年書,作過一任教員、校長、醫師、院長,教會中的領袖們就會把他們拉來,稱他們為「教會的柱石」,「天國的偉人」。有些教會的領袖逢迎諂媚那些富貴的人,與社會中的人巴結上司利用富貴的親友同樣的肉麻,同樣的卑鄙。可是他們不但不覺得羞辱,反以為他們能接近這麼多達官富翁為尊貴光榮的事。這又是一種以自己的羞辱為榮耀的事實。
一般人以不守法為體面,也是一種以自己的羞辱為榮耀的事實,這種事實是我國社會中到處可見的現象。一般人認為只有膽怯、無用、貧窮、卑微的人,才不敢不服從規則與法律。他們認為大人物便不能守法,便不能受人的約束。他們認為只有平民應當守法,官吏便不能守法;只有受治者應當守法,治人者便不能守法;只有位卑的應當守法,位高的便不能守法;只有貧苦的人應當守法,富足的人便不能守法。殊不知守法不但不是可恥的事,正是光榮的事。守法的人才是有德行的人,才是偉大的人。不守法是一種可恥的行為,不守法的人是卑鄙的人。可歎!一般人卻把這個真理整個的顛倒過來!
還有一種人以自己的羞辱為榮耀的事實,便是不肯認錯。許多人看認錯如同剝了自己臉面的皮那樣丟人。他們以為一個人如果在人面前認錯,那便是表示自己沒有出息,不顧顏面,表示自己不好,表示自己下賤。就因為一般人都抱了這種觀念,所以誰都不肯認錯。當然一個人如果沒有錯失,那實在是最好的事。但不幸作了錯事,便誠誠實實的承認,一定能因此得著別人的諒解與尊重。我國的先聖說,「君子之過,如日月之蝕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就是這個意思。認錯是勇敢的行為、誠實的行為、可敬的行為、偉大的行為。不認錯乃是怯懦、虛偽、卑鄙、下賤的行為。可歎!一般人把這兩件事完全顛倒過來。他們以不認錯為榮耀,以認錯為羞辱。他們無論作了什麼錯事,若不是矢口否認,便是把過錯歸到別人身上。一般人都認為我國的官吏總是抱著「老爺沒有錯」的觀念,是一件不合理的事。其實豈止官吏呢,有錯肯認錯的,一百個人裡面就難找得出三兩個來。官吏不肯認錯,平民也不肯認錯;富人不肯認錯,窮人也不肯認錯;成年人不肯認錯,小孩子也不肯認錯。人們寧可說謊,也不肯認錯;寧可同人爭吵衝突,也不肯認錯;寧可鬥毆兇殺,也不肯認錯;寧可使自己清夜自思的時候受良心的譴責,也不肯認錯;寧可把自己毀壞到一敗塗地,也不肯認錯。有錯肯認錯是最光榮的行為,人們卻認為羞辱。有錯不肯認錯,卻說謊遮掩,因此犯種種的大罪,本是最可恥的事,人們卻認為光榮。顛倒榮辱,淆亂是非,到了什麼地步!
在我國社會中還有一件以羞辱為榮耀的事,就是被人邀請吃飯,以遲到為榮耀。到得越遲,越足以顯明這個人有身份,有飯吃,不急於來吃主人的飯。不但到得遲,而且還要口中說著謊言,告訴主人和別的客人,說他已經赴過別處的宴會,其實他也許已經半日沒有吃過什麼。如果按著主人所規定的時間來到,便是顯著沒有飯吃,急急趕來吃這頓飯。自己不守時間,還要耗費別人很多的光陰,既失信,又損人,本是極可恥的事,一般人竟以為榮耀。我國的人凡事都不守時間,這種以辱為榮的心理實在是一個重要的原因。舊日我國的社會中,除了宴會之外,沒有什麼許多人聚在一處的機會。公眾的聚會在從前的社會中是很少有的事,宴會的時候又都抱著這種以遲到為光榮的心理,因此一般人便演成赴約遲到的習慣。無論私人的約會,公共的聚集,赴約赴會的人總是不按時間到達,而且一點不覺得慚愧不安。有些遵守時間的人,因為按時到達以後,總需要等候那些遲到的人,便也不再遵守時間。因此赴約不守時間,聚餐不守時間,到會不守時間,辦事不守時間,已經成了我國社會中極普遍的現象。
「以自己的羞辱為榮耀」的現象在世界上多得不可勝數,在我國的社會中尤其眾多,連神的教會中也到處可以看見。我們必須大聲疾呼,使人們知道什麼是榮耀的事,什麼是羞辱的事,以後方能希望他們改正他們的過失。如果人們總是這樣以羞辱為榮耀,以榮耀為羞辱,他們便要永久這樣糟下去了。
一件極愚昧的事
「耶和華說,『禍哉,這悖逆的兒女!他們同謀,卻不由於我,結盟,卻不由於我的靈,以致罪上加罪,起身下埃及去,並沒有求問我;要靠法老的力量,加添自己的力量,並投在埃及的蔭下。所以法老的力量必作你們的羞辱,投在埃及的蔭下要為你們的慚愧。他們的首領已在瑣安,他們的使臣到了哈內斯。他們必因那不利於他們的民蒙羞,那民並非幫助,也非利益,只作羞恥凌辱』。」(賽三十章一至五節)。
「耶和華以色列的聖者曾如此說,『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你們竟自不肯。你們卻說,不然,我們要騎馬奔走;所以你們必然奔走。又說,我們要騎飛快的牲囗;所以追趕你們的也必飛快。一人叱喝,必令千人逃跑,五人叱喝,你們都必逃跑;以致剩下的好像山頂的旗桿,岡上的大旗。』
「耶和華必然等候,要施恩給你們,必然興起,好憐憫你們;因為耶和華是公平的神,凡等候他的都是有福的。」(賽三十章十五至十八節)。
古時以色列人遭遇仇敵的侵凌,他們本應當在神面前自卑認罪,呼求神拯救他們。不料他們竟不這樣作,反倒下到埃及去求救兵,希望法老和他的軍兵來救援他們。神責備他們的錯誤無知,並且告訴他們說,他們的這種作法不但沒有益處,而且要招來損害。「所以法老的力量必作你們的羞辱,投在埃及的蔭下要為你們的慚愧。」又說,「那民並非幫助,也非利益,只作羞恥凌辱。」神的百姓遭遇困難不求告神,卻去仰望那不認識神的法老和埃及的軍兵,這不只是不信靠神,不尊重神,而且是侮辱神,他們又焉能不遭遇禍患呢?他們侮辱神,神也使他們受羞辱,正應了神對以利所說的話:「尊重我的,我必重看他,藐視我的,他必被輕視。」(撒上二章三十節)。
以色列人這樣作,還有一個不可寬恕的原因,就是神已經對他們說過,「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如果神未曾這樣告訴過他們,我們還可以原諒他們愚昧、無知,以致作了這件錯事。如今他們明明得了神所給他們的教訓和應許,卻硬著心不肯聽從,便不能脫逃輕慢神和悖逆神的罪了。「你們竟自不肯。」這一句話充分表現了他們的悖逆強項。神吩咐他們「歸回安息,平靜安穩,」他們卻說,「不然,我們要騎馬奔走。」又說,「我們要騎飛快的牲口。」這更顯明瞭他們是怎樣存心抵拒神。因此神就對他們說,「所以你們必然奔走。」又說,「追趕你們的也必飛快。一人叱喝,必令千人逃跑,五人叱喝,你們都必逃跑;以致剩下的好像山頂的旗桿,岡上的大旗。」這就是你們不信靠神,不順從神,自己去奔跑,所得來的結果。他們跑得快,他們的仇敵跑得更快,把他們追趕得四散奔逃,剩下的人寥寥可數,像「山頂的旗桿,岡上的大旗,」一樣稀少。
以色列人因為侮慢神,悖逆神,招來這種悲慘的結果,本是咎由自取,只好自作自受了。但神對他們還是有豐盛的慈愛和憐憫。他不但不棄絕他們,而且藉著先知告訴他們說,「耶和華必然等候,要施恩給你們,必然興起,好憐憫你們;因為耶和華是公平的神,凡等候他的都是有福的。」他們不等候神,以致遭遇禍患;神卻等候他們,並且還要向他們施恩,向他們發憐憫。最後他再告訴他們說,「耶和華是公平的神,凡等候他的都是有福的。」他們白白的繞了一個大圈子,受了許多痛苦和羞辱,最後還是必須等候神,還是需要神向他們施行拯救,方能脫離一切禍患和痛苦。早知道結果是這樣,當初何必自尋那些無謂的痛苦和羞辱呢?
古代的以色列民是那樣愚昧頑梗,今日許多信徒的景況又與他們有什麼分別呢?一遇見什麼可怕的事,不知道向神呼求,更不等候神,急急忙忙去求別人的幫助,而且去求不信的人的幫助。他們似乎忘記了還有神在那裡照顧他們。他們的心理和態度與不信神的人幾乎沒有什麼分別。就因為他們這樣不信靠神,魔鬼便利用他們的這種弱點,多方的威嚇他們,他們所求告的人也趁機會利用他們,要挾他們,搾取他們,從他們得利益。弄到最後,他們不但沒有得著那些人的幫助,反倒受了許多的損失,即使他們從那些人得著一點好處,也絕抵償不了他們所受的損失。神不但容他們受這些損失,而且還要使他們受羞辱,像古時那些下埃及求拯救的猶大人一樣。我們在許多信徒身上和許多教會裡不是屢屢看見這類事實麼?
不用說那些不確實可靠,不真心愛我們的人,會使我們失望,就連那些以真誠待我們,十分關心我們,疼愛我們的人,所能為我們作的又有多少呢?他們受他們的知識和能力的限制,雖然滿心想幫助我們,但竟是一籌莫展。有時雖然想得出方法來,但他們的能力又構不到那麼遠。無論怎樣有知識的人,也有許多不明白的事,無論怎樣有權柄的人,也有許多辦不到的事。有一位全知全能的神,我們竟不倚靠他,也不求告他,卻去倚靠求告那知識能力極其有限的人,這真像神責備以色列人所說,「離棄我這活水的泉源,為自己鑿出池子,是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了。(耶二章十三節)。不信的人既不認識神,也不信他,當然只有倚靠人求告人了。屬神的人明知道神是那樣有能力和權柄,有智慧和慈愛,卻仍不信靠他,不求告他,反去倚靠人,求告人,甚至去倚靠去求告那些不認識神不信神的人,這不只是無知,而且是極羞辱的事。不用等神降禍給他們,他們的這種行為已經足可以招來極多的禍患了。
我們一發現自己的錯誤,便應當急速認罪悔改。從今以後,無論遇見什麼危險患難,或遇見什麼可怕的事,總應當平靜安穩,聽從摩西領以色列眾民在紅海邊上的時候對他們所說的話──「不要懼怕,只管站住,看耶和華今天向你們所要施行的救恩。」(出十四章十三節)。我們若能完全信靠神,仰望神,等候神,神一定要為我們行大事,或藉著屬他的人,或藉著不信的人,或藉著平常的事,或藉著特殊的事,不但搭救我們脫離危險和患難,而且要使我們得著無限的福分和尊榮,因為我們尊重了他。
「耶和華如此說,倚靠人血肉的膀臂,心中離棄耶和華的,那人有禍了。因他必象沙漠的杜松,不見福樂來到,卻要住曠野乾旱之處,無人居住的鹼地。倚靠耶和華,以耶和華為可靠的,那人有福了。他必象樹栽於水旁,在河邊扎根,炎熱來到並不懼怕,葉子仍必青翠;在乾旱之年毫無掛慮,而且結果不止。」(耶十七章五至八節)。
基督徒可以與人爭訟麼?
「你們中間有彼此相爭的事,怎敢在不義的人面前求審,不在聖徒面前求審呢?豈不知聖徒要審判世界麼?若世界為你們所審,難道你們不配審判這最小的事麼?豈不知我們要審判天使麼?何況今生的事呢?既是這樣,你們若有今生的事當審判,是派教會所輕看的人審判麼?我說這話是要叫你們羞恥。難道你們中間沒有一個智慧人,能審斷弟兄們的事麼?你們竟是弟兄與弟兄告狀,而且告在不信的人面前。你們彼此告狀,這已經是你們的大錯了。為什麼不情願受欺呢?為什麼不情願吃虧呢?你們倒是欺壓人,虧負人,況且所欺壓所虧負的就是弟兄。」(林前六章一至八節)。
這一段經文清清楚楚的教訓我們說,聖徒不當到不信的人面前去爭訟,並且又說明聖徒不當到不信的人面前爭訟的理由。「豈不知聖徒要審判世界麼?」「豈不知我們要審判天使麼?」將來要審判世界審判天使的聖徒,現今竟為一些屬世的糾紛,到屬世界的人面前去求他們的判斷,這是多麼自輕自賤!可恥可痛!將要審判世界審判天使的聖徒中,竟沒有人能審判這最小的事,卻要到不信的人面前去求審,這種行為是何等悖理可笑!這段經文告訴我們說,假使聖徒中間真有必需求審的事,也應當在聖徒中求判斷。「難道你們中間沒有一個智慧人,能審判弟兄們的事麼?」這段經文再進一步告訴我們,根本就不當爭訟。「你們彼此告狀,這已經是你們的大錯了。」不用說是到不信的人面前去求審,或是在聖徒中間求審,聖徒彼此爭訟,就已經是大錯了。
或有人問,聖徒若不可爭訟,那麼,如果受別人的欺壓虧負,將要怎樣辦呢?假如有人毫無理由的辱罵我,毆打我,或是敗壞我的名譽,損傷我的事業,奪取我的權利,我當怎樣對付呢?遇見這種情形,我不當與他爭訟麼?這段經文也回答了這個問題。「為什麼不情願受欺呢?為什麼不情願吃虧呢?」我們的主在世上的時候,就是這樣「受欺」,「吃虧」。人辱罵他,他不還口;人毆打他,他不還手;人戲弄他,吐唾沫在他臉上,拿鞭子打他,就是把他釘在木頭上,他還是不發一言,不表示一點反抗。「他被欺壓,在受苦的時候卻不開口;他像羊羔被牽到宰殺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他也是這樣不開口。」(賽五十三章七節)。我們的主就是這樣忍受了一切的欺壓和苦待。我們作他門徒的人不當追隨他的腳蹤,傚法他的榜樣麼?「學生不能高過先生,僕人不能高過主人。」我們的先生,我們的主人,尚且這樣甘心忍受一切的欺壓苦待,不與人相爭,不與人對抗;我們這作他的學生,作他的僕人 的,還想不忍受人的欺壓虧負,要起來與人爭訟麼?
必有人想,照這樣說,作基督徒真是難了。受別人的欺壓苦待,只能不發一言的忍受,這未免太不幸了。誰肯甘心吃這種虧呢?是,這真是一件不容易作的事,但這就是我們跟隨基督必須背的十字架。因為他召我們跟從他的時候,就對我們說過,「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太十六章二十四節)。基督徒的生活就是背十字架的生活。跟從基督不是一件與肉體有利益的事。跟從基督必須準備吃苦,準備受損失。不願意忍辱吃虧背十字架的人不能跟從主。不過這種忍辱吃虧背十字架的生活並不是我們的損失,乃是我們的利益,因為它要為我們換來天上永存的榮耀。「如果我們和基督一同受苦,也必和他一同得榮耀。我想現在的苦楚,若比起將來要顯於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羅八章十七節,十八節)。我們若為跟從主的緣故,忍受別人無理的欺壓苦待,那就是與基督一同受苦,自然也必與基督同得榮耀。並且「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林後四章十七節)
或有人說,如果我們無論什麼事都抱著這種忍辱吃虧的態度,甘心退讓,不與人爭訟,人看我們容易欺負,必定得寸進尺,甚至將我們所有的都搶奪了去,我們豈不是連生活都不能維持了麼?忍辱吃虧或者尚可辦到,如果忍受欺壓,到了連生活都發生困難的時候,難道我們還坐以待斃,不起來自衛麼?
這個問題是很容易解決的。我們只要問,我們是否信全知全能管理萬物的神是我們的天父?他是否看顧他的孩子們?他是否有能力保護我們,並為我們豫備一切所需用的?只要我們能回答這三個問題說,「是」,上面的這個問題立刻就解決了。請問,如果我們為順從神的旨意,為跟隨主耶穌的腳蹤,遭遇人的欺壓,並不與人反抗爭訟,我們慈愛的天父能坐視不顧,容我們陷於絕地麼?他能從天上降嗎哪,養活他的百姓以色列人,又能差遣烏鴉為他的忠僕以利亞送食物,就不能行奇妙的事,為我們開道路,為我們豫備我們所需用的麼?
或有人說,如果有人欺壓我們,虧負我們,我們總是忍受,不與他們爭訟,不是使他們越發大膽去欺壓人麼?如果我們對他們起訟,不是可以使他們知錯悔改,最低的限度也可以使他們知道畏懼,以後再不敢這樣作麼?真是這樣麼?你想如果我們與惡人爭訟,便可以使他們悔悟,使他們畏懼,再不敢作惡麼?你看見過幾個作惡的人因為被人控告便悔悟改過呢?不用說悔悟改過,你看見過幾個欺壓人虧負人的人,被人控告的時候,在法庭上承認他們作錯了事呢?你以為你控告了一個惡人,使他受了法律的制裁,使他因他的惡行受了一些懲罰,他便可以洗心革面棄惡向善麼?非但不能這樣,他只能因此更恨惡你,更仇視你,將來一有機會,向你施行毒辣的報復。你控告他,使他受了法律的制裁,使他嘗了苦味,他要因懷怨犯更大的罪,你也要因此受更大的損害。實在說起來,受欺壓的人控告那欺壓他的人,有幾個真是為要幫助那欺壓人的人,使他以後不敢再作惡呢?拿出良心來說話,控告人的人有幾個不是因為不甘心受損失才去控告,想藉此得回自己所損失的,或是想叫對方受法律的制裁,好消自己心中的積怨?怨毒只能換來更烈的怨毒,循環不已,結果不弄到雙方都受大害不止。這種事實我們難數算看見聽見過多少次了。
訴訟真是一件極不上算的事。你受別人的欺壓,損害本來還不算很大,及至經過一次訴訟以後,幸而勝了訟,已經不免耗費許多錢財,時光,心思,力氣。所爭回來的好處與因訴訟所受的損失相抵消,簡直剩不下多少了。不幸對方藉金錢權勢的力量竟勝了訟,到那時你還要受更大的損失,精神上的苦痛那更不用說了。還有時雙方相持,經過多少日子總不能得個結束,鷸蚌相爭,竟叫漁人得了利益。勝訟敗訟且不必說,只說因訴訟所受的損失,已經比本來受人欺壓所受的損失大許多倍了。因為爭訟弄得傾家破產,以致不能生存,這並不是少見的事。就是不提聖經上的教訓,單就世事而論,爭訟也是一件極不上算的事。
中國的教會史上有一種最不幸的事,就是傳道的人幫助信徒打官司。這種事不知道惹起多少禍害,使神的名受了多少褻瀆,使基督的福音受了多少阻礙。多少未曾悔改的人因為希望傳道人幫助他們打官司,便假裝信主而加入教會,以致教會中因此增加了許多假信徒。還有比這個更壞的事,就是許多地痞流氓混入教會,借教會的勢力欺壓人,虧負人,或是幫助人打官司,從其中取利。除去許多人受了他們的害以外,還使基督的福音在許多人心中留下了極壞的印象,又使許多不明白的人對基督的門徒起了極大的反感。
這種事的起源,未嘗不是出於傳道人的好意。一個信徒受了外人的欺壓苦待,得不著伸雪,走來向那個傳道人述說,希望從他得一些安慰幫助。那位傳道人聽見這件不平的事,不免義憤填胸,加以他是那樣愛護他所牧養的羊,不願意看著他受人欺壓,便起來去幫助他起訟。結果那個受欺壓的信徒竟因此勝了訟,挽回了所受的損失。這件事的本身並沒有一點不合理的地方。這個傳道的人所作的也是光明正大的事,而且是出於愛心作的。但只因為他作這事未曾照著聖經的教訓去作,便引出來上文所說的這種令人痛心的事實。如果那個傳道人聽見那個信徒述說他所受的欺壓,立時按著聖經上的教訓勸勉他忍受這一切,教訓他背著十字架跟隨耶穌,用神的應許安慰他,不用說傳道人不提議幫助他起訟,就是他有意思起訟,傳道人都勸戒他不可起訟,告訴他聖徒應當跟隨主的腳蹤行,這樣,上文所提的這種最不幸的事又何至發生呢?一個傳道人這樣作,兩個傳道人這樣作,所有的傳道人都這樣作,日久天長,信主的人不可與人爭訟這個真理成為信徒生活中的一種規律,請問還能有未曾悔改的人因為希望傳道人幫助他們打官司,便假裝信主而加入教會這種事麼?再請問還能有地痞流氓混入教會,借教會的勢力欺壓人,或是幫助人打官司從其中取利,這種事發生麼?就是這樣一件小事,傳道人不照著聖經上的道理教訓人,引導人,就會產生這樣可怕的結果,不聽從聖經上的教訓是何等危險的事呢!
或有人說,如果我們教訓基督徒說,受人的欺壓不可起訟,只要甘心忍受,這樣,還有誰敢作基督徒呢?是,這樣的教訓誠然使人聽了覺得太難領受。但難領受的豈止這樣的教訓呢?主耶穌所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已,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太十六章廿四節)。這樣的教訓比聖徒不可與人爭訟的教訓如何呢?「捨己,背十字架」,不是更難領受的教訓麼?但我們的主並未曾因為怕人不敢作他的門徒,就不講這種教訓。他不用虛浮悅耳的話招引人作他的門徒。他在召門徒的時候,就誠誠實實的告訴他們說,作他的門徒必須怎樣捨己,怎樣背十字架,怎樣跟隨他的腳蹤;但同時他也告訴他們說,這種捨己背十字架的生活並不是與他們有損的,乃是引他們到榮耀裡去的道路。他對他們說,「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得著生命。」(太十六章二十五節)。又說,「人子在他父的榮耀裡,同著眾使者降臨;那時候,他要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太十六章二十七節)。使徒為我們解釋這些話的意思說,「如果我們和基督一同受苦,也必和他一同得榮耀。我想現在的苦楚,若比起將來要顯於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羅八章十七節,十八節)。「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林後四章十七章)。一個人若徹底明白了這個真理,並且深信主的話,他追求羨慕這種捨己背十字架的生活猶恐不及,又怎肯逃避拒絕呢?至於那些不真實信主;只為求肉體的利益想加入教會的假信徒,聽見這樣的教訓必要掩耳卻步,再不想作基督的門徒了。那實在是最好不過的事。他們走得越遠越好。如果這種假信徒真能都走乾淨,教會就不至於像現在這樣腐敗了。難道我們還怕他們都走去麼?
在這一段教訓裡還有最值得思想的兩句話 -「豈不知聖徒要審判世界麼?」「豈不知我們要審判天使麼?」「審判世界」、「審判天使」,這是多麼偉大尊榮的工作!有一次彼得問耶穌說,「看哪,我們已經撇下所有的跟從你,將來我們要得什麼呢?」耶穌回答他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這跟從我的人,到復興的時候,人子坐在他榮耀的寶座上,你們也要坐在十二個寶座上,審判以色列十二個支派。」(太十九章二十七節,二十八節)。當主耶穌再來的時候,要在世界上施行審判,審判活人,也審判死人。(徒十七章三十一節;提後四章一節)。那時他要叫他的十二個使徒坐在十二個寶坐上,審判以色列十二個支派。同時他也要叫許多拾己背著十字架跟從他的人審判世界,並且審判那些因犯了罪被拘留在黑暗裡等候大日審判的天使。(猶六節)。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來,聖徒將來要作的工是何等重要,何等偉大了。
在現今的世界上,我們到處可以看見聽見令人不平的事。我們看見這些事的時候,有時真忍受不住,因此便想要起來干涉,無奈既沒有權柄,又沒有力量,這種情形真使我們感到十二分的痛苦。現在我們不必再這樣想了。只要我們作主耶穌忠誠的門徒,有一天他要向這邪惡的世界施行審判,那時,他要賜給我們極大的威權,叫我們與他一同施行審判,將這世界上一切不平的事都改正過來。如果有恃強凌弱仗勢作惡的人,我們可以用主所賜給我們的權杖擊打他們,使他們伏首貼耳,再不敢逞強作惡。不過我們今日卻必須棄絕各樣的不義罪惡,竭力追求聖潔完全,凡事傚法主耶穌的榜樣,跟隨他的腳蹤而行,忠心作他現在交託我們一切的本分;不然,非但我們不配作將來的審判者,而且我們的主也不敢叫我們擔當這樣的責任。想到這裡,我們應當如何靠主勉勵前進,離棄一切罪惡,遵行主的命令,盡心竭力作我們面前一切大小的本分,以期不負主的期望和付託呢!
主交託我們的使命重要,主在我們身上的期望偉大。主應許我們的福祉美好。主賜給我們的恩典夠用。親愛的聖徒們,起來,跟隨我們的主,向前走罷!
一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
「在白髮的人面前,你要站起來,也要尊敬老人,又要敬畏你的神;我是耶和華。」(利十九章三十二節)。
「不可嚴責老年人,只要勸他如同父親;勸少年人如同弟兄;勸老年婦女如同母親;勸少年婦女如同姊妹,總要清清潔潔的。」(提前五章一節,二節)。
神給以色列民的律法,和使徒所寫的教訓,都是教導人要尊敬老人。我們只看一個人怎樣對待老年人,便可以知道他的人品道德如何。我們看一個信徒是否尊敬老年人,便可以曉得他是否敬畏神。沒有一個品格道德高尚的人對老年人傲慢無禮。沒有一個敬畏神的人不尊敬老年人。看上文所引的這條律法說,「在白髮的人面前你要站起來,也要尊敬老人,又要敬畏你的神;我是耶和華。」便知道神怎樣要他的百姓敬畏他,也照樣要他的百姓尊敬老年人。更使我們注意的,是他先說,「在白髮的人面前你要站起來,也要尊敬老人,」以後才說「又要敬畏你的神。」按情理,他似乎應當先說,「要敬畏你的神」,以後再說,「在白髮的人面前你要站起來,也要尊敬老人。」但他卻將這兩件事顛倒過來說,這是什麼緣故呢?我想必是因為尊敬老人是淺近易學的功課,敬畏神卻是較深較難的功課。神要他的百姓先學那淺易的功課。如果一個人連這淺易的功課都學習不好,自然更不能學較難的功課了。我們所看見的事實也是告訴我們說,一個人如果不尊敬老人,他也一定不敬畏神。站在他面前,他的眼睛所看得見的老人,他尚且不知道尊敬,又如何能敬畏那位眼睛看不見的神呢?
不但普通的人應當尊敬老年人,就連神的僕人們也應當尊敬老人。提摩太是神的一位青年僕人,是被神所揀選所使用的。他在神的教會中是一個領袖,而且是一個重要的領袖。保羅仍是教訓他說,「不可嚴責老年人,只要勸他如同父親;」又說,「勸老年婦女如同母親」。保羅要提摩太看老年聖徒象父親,看老年女聖徒象母親。兒子應當尊敬父母,保羅也要提摩太尊敬老年聖徒,像尊敬父母一樣。連神的僕人都必須尊敬老年人,何況其他的聖徒呢?一個信主的青年人對任何老年人都當尊敬。在路上遇見熟識的老年人,應當行禮致敬。在什麼地方見熟識的老年人進來,應當起立讓坐。老年人未曾坐下,不可自己坐下。與老年人同坐或同立的時候,總要坐立在老年人的下方。與老年人談話,應當先用適宜的稱呼招呼一下,以後再說話。不可與老年人爭著說話,或走路。走路或進門出門的時候,當讓老年人在前面走。與老年人說話,態度聲調都當恭敬謙和。看見老年人拿著什麼重東西,應當替他們拿。看見老年人作什麼用力氣的事,應當幫助他們作。老年人如果步履艱難,應當攙扶他們,免得他們跌倒。你怎樣應當尊敬你的父母,也當照樣尊敬一切老年人。
在今日的教會中,我們看見一件令人哭不得笑不得的事,就是有些信徒因為想大家在神面前都是弟兄姊妹,所以他們中間的少年人對老年人也以弟兄或姊妹相稱,甚至創出「老弟兄」和「老姊妹」的稱呼來。一個青年人敢稱一位老年人為「老弟兄」,「老姊妹」,實際這位「老弟兄」或「老姊妹」比那位青年人的父母歲數還大得很多。你若問他為什麼這樣稱呼老年人?他的回答是,「我們都是一位天父的兒子,所以大家都是弟兄姊妹。」他們忘了他們還活在世上,還有人和人中間的種種區別──男女的區別,長幼的區別,尊卑的區別。當我們還活在世上的時候,我們絕不能也不可完全不顧這些。因為完全不顧這些,不但使我們的肉體大得活動的機會,而且要攔阻許多人,使他們不能信主,不敢信主,又要使神的名被人褻瀆。再進一步說,不顧這些也是明顯不合聖經中的真理,因為聖靈藉著保羅曾教訓提摩太說,「要勸老年人如同父親;勸少年人如同弟兄;勸老年婦女如同母親;勸少年婦女如同姊妹。」這幾句話不是明明的告訴我們,長幼應當有序麼?不是明明告訴我們,青年聖徒待老年聖徒當象對父母那樣尊敬麼?不錯,所有的聖徒在神面前都是弟兄姊妹,但你和你的父母都是基督徒,你總不能稱你父親為老哥哥,稱你母親為老姊姊罷?你既不能這樣稱你的父母,你也不能這樣稱那些老年的聖徒。一個年輕的信徒稱呼一位老年的聖徒,或是用公共的稱呼,稱他為老先生,或某先生,或是用家族的稱呼,稱他為伯父,或叔父,稱呼一位老年女聖徒,或是用公共的稱呼,稱她為老太太,或某太太,或是用家族的稱呼,稱她為伯母,嬸母,姨母,姑母,都可以。要照著各人中間的關係和環境的情形,任擇一種適宜的稱呼。無論如何,絕不可用平輩的稱呼。
前幾年我在一個地方被一位聖徒約去聚餐,在座的有六七位聖徒。其中有一位六十多歲的老先生,其餘的人都是二十歲到四十歲中間的人。他們都稱那位老先生為「老弟兄」。我聽著真覺得刺耳。我當時問那位老先生的年歲,知道他已經六十多歲,又問一位最年輕的人的年歲,他回答說,他二十幾歲。我又問他父親多大歲數,他回答說五十幾歲。我當時就告訴他,斷不可稱一位比他父親歲數還大的老年人為老弟兄。我告訴他,應當稱那位老年人為老先生,或老伯父,才合理。還有一次我在某處遇見一位信徒,他同我談話的時候,問我認識不認識某老姊妹。我回答他說,我想不起來。他告訴我說,那位老姊妹曾同我說過話,接著他又對我說,「那位老姊妹是家母」。我聽了以後真覺得涕笑皆非。「老姊妹是家母」。這是什麼話?一個人信主,信得連倫常都不顧了,請問這種信徒給別人的影響是什麼?既稱老姊妹,又何必再說家母,爽快就稱老姊妹得了。請想這種事情是多麼可氣呢!
禮記上有話說,「年長以倍,則父事之,十年以長,則兄事之,五年以長,則肩隨之。」(禮記曲禮上)。這話是教導青年人遇見比自己年長一倍左右的人,便應當照父母那樣尊敬事奉。世上的人無論有知識的,或沒有知識的,遇見和自己的父母年歲不相上下的人,都知道稱呼一聲老先生,老太太,或稱呼一聲老伯父,老伯母。基督徒當中竟有些稱呼起「老弟兄」「老姊妹」來,這豈不是還不如不信的人?不信的人知道尊敬老年人,基督徒應當比不信的人更尊敬老年人。這才能使不信的人對信主的人有良好的印象,也使神的名得到榮耀,這才合乎聖經中的教訓。
有些老年人自己謙卑,願意稱青年人為弟弟,或妹妹;但青年人卻不能因此便稱呼老年人為哥哥,或姊姊。比方說一位六七十歲的老年人寫信給一位二三十歲的青年人,稱他為老弟,那是他自己謙卑,我們不能責備他。但那位青年人寫回信的時候,卻不能因為那位老年人稱他為弟,便也以弟自居,回信便稱呼那老年人為兄。他回信的時候仍當稱老先生或老伯父,自稱為晚生或小侄。不論老年人怎樣堅持,願意與他以弟兄相稱,他總不能越分這樣作。只許老年人自卑,願意與青年人論平輩;總不許青年人自高,去與老年人論平輩。
熱心信主是極好的事,但我們總不可忘記我們還住在世界上,還需要通人情,還需要按著情理與人交接同處,還需要有作人當知道的禮節;尤不可在讀經的時候,只看見一部分的真理,卻不顧真理的其他部分。如果讀聖經的時候只看見真理的一部分,並且不顧人情,不問世事,就在那裡閉門造車,那樣,不但會鬧出「老弟兄」和「老姊妹」的笑話來,就是再發生比這個更令人涕笑皆非到三倍,五倍,七倍,八倍的事,也不是不可能的阿!
誤會
「流便人,迦得人,和瑪拿西半支派的人,到了靠近約但河的一帶迦南地,就在約但河那裡築了一座壇,那壇看著高大。以色列人聽說流便人,迦得人,瑪拿西半支派的人,靠近約但河邊,在迦南地屬以色列人的那邊,築了一座壇。全會眾一聽見,就聚集在示羅,要上去攻打他們。」
「以色列人打發祭司以利亞撒的兒子非尼哈往基列地,去見流便人,迦得人,瑪拿西半支派的人,又打發十個首領與非尼哈同去,就是以色列每支派的一個首領,都是以色列軍中的統領。他們到了基列地,見流便人,迦得人,和瑪拿西半支派的人,對他們說,『耶和華全會眾這樣說,你們今日轉去不跟從耶和華,干犯以色列的神,為自己築一座壇,悖逆了耶和華,這犯的是什麼罪呢?從前拜毗珥的罪孽還算小麼?雖然瘟疫臨到耶和華的會眾,到今日我們還沒有洗淨這罪。你們今日竟轉去不跟從耶和華麼?你們今日既悖逆耶和華,明日他必向以色列全會眾發怒,你們所得為業之地若嫌不潔淨,就可以過到耶和華的地方,就是耶和華的帳幕所住的地方,在我們中間得地業;只是不可悖逆耶和華,也不可得罪我們,在耶和華我們的神的壇以外為自己築壇。從前謝拉的曾孫亞干,豈不是在那當滅的物上犯了罪,就有忿怒臨到以色列全會眾麼?那人在所犯的罪中不獨一人死亡。』」
「於是流便人,迦得人,瑪拿西半支派的人,回答以色列軍中的統領說,『大能者神耶和華,大能者神耶和華,他是知道的,以色列人也必知道;我們若有悖逆的意思,或是干犯耶和華,(願你今日不保佑我們),為自己築壇,要轉去不跟從耶和華,或是要將燔祭、素祭、平安祭,獻在壇上,願耶和華親自討我們的罪;我們行這事並非無故,是特意作的,說,恐怕日後你們的子孫對我們的子孫說,你們與耶和華以色列的神有何關涉呢?因為耶和華把約但河定為我們和你們這流便人,迦得人的交界,你們與耶和華無分了。這樣,你們的子孫就使我們的子孫不再敬畏耶和華了。因此我們說,不如為自己築一座壇,不是為獻燔祭,也不是為獻別的祭,乃是為你我中間,和你我後人中間作證據,好叫我們也在耶和華面前獻燔祭,平安祭,和別的祭事奉他,免得你們的子孫,日後對我們的子孫說,你們與耶和華無分了。所以我們說,日後你們對我們,或對我們的後人這樣說,我們就可以回答說,你們看我們列祖所築的壇,是耶和華的壇的樣式。這並不是為獻燔祭,也不是為獻別的祭,乃是為作你我中間的證據。我們在耶和華我們的神帳幕前的壇以外,另築一座壇,為獻燔祭,素祭,和別的祭,悖逆耶和華,今日轉去不跟從他,我們斷沒有這個意思。』
「祭司非尼哈與會中的首領,就是與他同來以色列軍中的統領,聽見流便人,迦得人,瑪拿西人所說的話,就都以為美。祭司以利亞撒的兒子非尼哈對流便人,迦得人,瑪拿西人說,『今日我們知道耶和華在我們中間,因為你們沒有向他犯了這罪。現在你們救以色列人脫離耶和華的手了。』祭司以利亞撒的兒子非尼哈與眾首領離了流便人,迦得人,從基列地回往迦南地,到了以色列人那裡,便將這事回報他們。以色列人以這事為美,就稱頌神,不再提上去攻打流便人,迦得人,毀壞他們所住的地了。流便人,迦得人給壇起名叫證壇,意思說,『這壇在我們中間證明耶和華是神』。」(書二十二章十至三十四節)。
這是多麼大的一場誤會!流便人,迦得,瑪拿西半支派的人,因為怕將來其他各支派的人說他們的子孫與耶和華無分,所以在約但河那裡,照著耶和華的壇的樣式築了一座壇。他們這樣作,無非是為他們和他們的子孫的前途並安全打算,一點沒有得罪神,也一點沒有損害人。不料其他各支派的人一聽見這件事,竟認為他們是為自己另外築壇,悖逆耶和華。他們立時義憤填胸,聚集在示羅,要去攻打那兩個半支派的人。幸而他們先打發非尼哈和十個首領去責問那兩個半支派的人,及至他們一聽得事實的真相,立時便恍然大悟,回去報告給全會眾。全會眾聽見以後,也就稱頌神,不再提上去攻打流便人迦得人的事。一場大誤會完全解釋清楚,一場大風波也完全平靜下來。假使這時他們不先打發那十一個人去責問那兩個半支派的人,便驟然出兵,那兩個半支派的人因為問心無愧,一定不甘示弱,也要奮起迎戰,那種結果便不堪設想了。
這件事錯在什麼地方呢?流便人,迦得人,和瑪拿西半支派的人,想到他們子孫的前途,作未雨綢繆之計,這是他們的深思遠慮,這裡並沒有絲毫的錯處。那九個半支派的人聽見這事,認為他們是為自己築壇悖逆了耶和華,他們鑒於亞干一個人犯罪連累了全會眾的往事,深恐怕因為兩個半支派的人犯罪連累了他們全會眾,因此他們聚集要去攻打那兩個半支派的人,這種思想和這種行為也無可非議。本來是麼,兩個半支派的人所想到的,根本不是那九個半支派的人所能想到的。全會眾的人一同進入迦南地,克服了迦南的七族,佔據了迦南的全境。現在其他的人都在迦南地分得了地土,安居在全地,神的會幕也安置在示羅,惟獨那兩個半支派的人須要回到約但河東,摩西所給他們的地土上去。那條從南到北的約但河成了一道天然的界限,把他們和那九個半支派的人分開。約但河東沒有耶和華的帳幕,也沒有耶和華的壇。將來如果那九個半支派的人真要認為他們與耶和華無分,他們還是真沒有說詞,沒有辦法。可是這種危險在那些安居在約但河西的九個半支派的人心中當然不會想到。就譬如說,有弟兄幾個在一處同居,其中有一個帶著眷屬出了遠門。在他臨走的時候,他很容易想到有一天他再回來,家中還能不能有他的地方。可是那些在家中不出門的弟兄們,便很難想到這一層。那九個半支派的人既想不到這一點,那樣,在他們眼中認為兩個半支派的人築壇,除了悖逆耶和華以外,實在沒有別的原因。在這種情形之下,他們聚集在示羅,要去攻打那兩個半支派的人,在他們自己的眼中看,自然是很合理的事。兩方面作得都有理,兩方面都沒有錯處。那場嚴重的風波就是起源於「誤會」。誤會裡沒有什麼罪惡,但誤會卻能演出極大的慘劇,釀成極大的禍害。這種事情我們聽見看見過不知道有多少了。以色列人中的這場風波,因著他們先打發人去責問,結果誤會消除,風波平靜。但世界上許多誤會人的人不肯先訊問一下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就認為自己所想的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根據這種揣想,便去定他們所誤會的人的罪,攻擊他們所誤會的人。那些受誤會的人自己本來沒有錯處,如今竟遭遇別人這種無理的待遇,當然憤憤不平,起而反抗,無窮的糾紛便演出來了。仇恨報復,爭吵鬥毆,種種嚴重的事態都會繼續發生。世界上的禍患因此也就增加了許許多多。由於兩方面都懷著惡意,因此惹起嚴重的事態,那是人力所不能消除的。由於誤會而造成的許多慘劇,本是一經解明,就可以渙然冰釋的,不幸竟因為沒有機會解釋,而造成嚴重的事態,這真是世上最可惜的事了!
「人心不同,有如其面。」再加上各人的處境不同,思想不同,背景不同,人和人同處發生誤會,是難免的事。但這些誤會卻不是不能消除的。消除誤會的惟一方法,就是對別人有什麼不瞭解不滿意的地方,就當誠誠實實的訊問一個究竟。切不可自己揣想是怎麼一回事,便認為自己所揣想的一定是對的。許多人對別人所有的誤會都是這樣發生的。要知道世界上有許多事,在我們眼中看著毫無可疑的是那麼一回事,但經過詳細的查考以後,我們竟會發現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我記得十幾年前在青島工作的時候,有一位聖徒邀我到他們家中吃飯。在席上主人問我說,「王先生,你的頭髮上的波紋是不是用人工燙的?」我對他說,「請你猜猜。」同席的一位醫生站起來,細細看了一下我的頭髮,以後便毫不猶豫的肯定說,「是人工燙的,一定是人工燙的!」我笑著問他說,「你有沒有把握斷定是燙的?」他說,「我有,如果你的頭髮不是人工燙的,我一生再不作醫生。」我立時對他說,「你失言了,請你趕快收回這句話。我的頭髮上的波紋是天然的。」他當時很不安的說,「真奇怪了!這種頭髮和人工燙的一樣,怎麼竟會是天然的呢?真沒有料到!真沒有料到!」如果那一天主人沒有問我這件事,那位醫生看過我的頭髮以後,就本著他所認定的告訴別人說,「王明道先生還燙頭髮」,請問那該錯到什麼地步呢?世界上的事常是這樣。不用說你沒有耳聞目睹,就連你親眼看見親耳聽見的事都常會與事實的真相不同,其他的事更不用說了。
許多誤會是由於不替別人設想而發生的。我國的先哲有話說,「凡事肯為別人設想,是第一等學問。」這真是有價值的話語。一個健康的人不會替有病的人設想,便容易誤會他。一個閒暇的人不會為忙碌的人設想,便容易誤會他。一個客人不會為主人設想,便容易誤會他。一個租戶不會為房主設想,便容易誤會他。一個健康的人同一個有病的人談話,那個有病的人因為精神體力不足,所以睏倦打盹,那個健康的人竟認為對方看不起他,誤會便生出來了。一個閒暇的人去訪問一個忙碌的人,那個忙碌的人無暇多陪他談話,那個閒暇的人便認為對方懷有惡意,誤會便生出來了。一個主人因為客人眾多,事務繁忙,偶然疏忽了一位客人,沒有給他送茶水點心,那個客人竟認為主人是有意侮辱他,由此便生出了誤會。一個房主因為就靠著房租度日,百物都在增價,他為維持生活起見,不得已通知租戶增加一些租金那個租戶竟認為房主苛待他,剝削他,由此便生出了誤會。但如果那健康的人能為有病的人設想一下,那個閒暇的人能為忙碌的人設想一下,那個客人能為主人設想一下,那個租戶能為房主設想一下,一切的誤會便都不會發生了。
「心懷成見」也是容易對人發生誤會的一個重要的原因。一般人都認為繼母是絕不會疼愛前妻的子女的。因此繼母對前妻的子女有一點什麼不洽人意的地方,別人(連前妻的子女也在其中)便誤會她是苛待他們。就連她對他們所施適宜的管教,也要被人誤會為虐待,這就是成見的害處。一般人都認為兒子娶了妻便要對父母變心。再也不孝敬他們。因此結了婚的兒子說一句什麼話不合父母的心意,父母便誤會他是因為結婚而變了心。許多兒子在未結婚以前,無論怎樣使父母生氣,侮辱父母,父母都能原諒他們。但到了他們娶妻以後,雖然朝夕盡孝,小心翼翼,還是常被父母誤會,認為他們已經不再和父母同心,這也是成見的害處。一般人都認為富人看不起窮人。因此富人對窮人稍有一點不周到,窮人便認為富人看不起他們。也有的時候富人絲毫沒有錯處,還是被窮人所誤會。譬如說,一個窮人在街市上遇見一個富足的親友,街道本來很寬,往來的行人又非常擁擠,窮人看見富人,富人卻沒有看見窮人。這時窮人便對富人發生了誤會,認為富人因為他窮,便故意不理他。這也是成見的害處。人對別人一有了成見,就會接連不斷的誤會他,看他作什麼事都不對。有一個主人丟了一樣東西,他疑心是他的一個僕人偷了去。從那時起,他看那個僕人一舉一動都像一個賊。他進屋子的時候,主人看他是又要來偷東西的樣子。他出門去的時候,主人看他是身上帶了主人的東西要到外面去售賣。他手中有幾個錢,主人認為這些錢一定是從他的錢櫃裡偷出來的,不然,就是出售贓物而得來的。主人越留意那個僕人,越看他是一個賊,就越覺得他像一個賊。不過因為主人沒有拿住憑據,因此還不敢發作。有一天主人忽然找著了他所丟的東西,並且想起來是他自己放在那裡,後來忘記了地方,所以多日沒有找著。他後悔不該誤會他的那個僕人。從那天起,他再看那個僕人,一點也不再像賊了。這種情形是極普遍的。我們對一個人有了成見,誤會就一定越來越深。及至有一天拿去了對他的成見,誤會也就完全消除。譬如說,你看見一個婦人有幾個孩子,那個最大的女孩子比她的弟弟妹妹們年長許多。你以為那個最大的孩子是前妻所生的,這個婦人是她的繼母,那幾個小的孩子們是她自己生的。這時候你便覺得這個婦人待前房的孩子太苦,叫她每日操勞,照顧弟弟妹妹,作那麼多事工,她自己所生的孩子卻整日享受玩耍。你責備她自私,你批評她殘酷。你毫不留情的定她的罪。及至有一天你發現這個婦人並不是他丈夫的後妻,乃是原配,這個大孩子也是她親生的,你便再不責備她自私殘酷,你認為年長的女兒本是應當幫母親操勞,照顧弟弟妹妹的。這件事又可以證明成見和誤會有多麼深的聯繫。我們要免除對別人發生誤會,就需要除去對人所懷的一切成見。若沒有具體的事實和真確的證據,我們不要對任何人作惡意的揣測,這樣,便可以少對人發生許多誤會。
與人同處不肯正直坦白,彼此不說實話,也是容易發生誤會的一個大原因。人與人中間的誤會,本來是一經說明白便可以渙然冰釋的。可惜許多人總是對人不夠坦白,不願意把心裡的話說出來。不肯凡事問個明明白白,卻在那裡自己揣測,自己猜想,並且認為自己所猜想的一定是不會錯誤,許多誤會都是這樣發生的。人與人中間不發生誤會則已,一發生了誤會,種種的糾紛衝突一定會接踵而至。能在糾紛衝突發生以前,趕快把誤會消除,那真是不幸中的大幸。這裡就需要坦白正直,相見以誠,彼此用愛心說實話了。如果那九個半支派的人不差那十一個人去責問那兩個半支派的人,因此明白了他們築壇的用意,那場戰爭的慘禍一定是不能避免了。就因為他們派人去責問那兩個半支派的人,便把這一場迫在眉睫的大禍完全消除。這裡不是給了我們一個極寶貴的教訓麼?我國大多數的人都是顧情面,尚虛偽,彼此敷衍,互相客氣,有什麼話都藏在心裡,不肯明說出來。在這種人中間,彼此誤會的事便多得不可勝數了。我們今後應當竭力戒除這種不誠實的心性習慣,無論對什麼人,寧可說實話得罪了他,也不容魔鬼藉著種種的誤會在我們中間施行挑撥,興風作浪。作一個誠實坦白的人,不但不容易誤會人,也不容易受人誤會,因為熟識他的人都知道他沒有隱藏,沒有遮掩。別人既然很容易知道他的心,所以不需要猜疑他,也無從誤會他。越是不誠實不坦白的人,越容易誤會人,因為他不肯問人什麼話;同時他也越容易受人誤會,因為別人不容易知道他的心。作一個誠實坦白的人,可以減少許多誤會猜疑,又可以消除許多糾紛禍患。怎麼許多人總不願意這樣作呢?
我在這裡反過來說一下,當我們被別人誤會的時候應當抱什麼態度。一個人被人誤會,實在是不好受的事。你沒有惡意,別人竟誤會你,說你蓄意不良;你沒有弄錢,別人竟誤會你,說你乘機漁利;你為人費心費力,別人竟誤會你,說你別有企圖;你為人花錢破鈔,別人竟誤會你,說你沽名釣譽。當你遇見這些事的時候,你痛苦,你難過,你悲哀,你憤恨,你怪罪人不瞭解你,你責備人不應當這樣誤會你,你甚至恨惡那些誤會你的人,想對他們施行狠毒的報復。在這時候如果你不臨崖勒馬,便能作出各樣你想不到能作的惡事來,說不定會惹多大的禍,害了別人,又害了自己。如果你在受人誤會的時候,便想到那誤會你的人並不是無緣無故的侮辱你,陷害你,不過是他誤會了你的意思。在他那一方面認為他所看的是對。他既然看你不好,當然要反對你,攻擊你了。如果你這樣誤會了他的意思,認為他存了惡意作了惡事,當然你也要一樣的反對他,攻擊他。我認識一個在主裡的人。她有一次受一個人的恨惡辱罵。實在是那個人誤會了她,她並沒有什麼錯處。我看了十分不平。她對我說,「你不應當這樣氣忿。她這樣恨惡我,辱罵我,並不是她無緣無故的惡待我,她固然是誤會了我,可是在她眼中確實看我是不好,所以才這樣待我。如果她沒有那種誤會,她自然不這樣待我了。」這位聖徒的話說得實在對了。我們在受人誤會的時候,如果能存這樣的心,不但自己不受痛苦,而且消除了多少禍患。撒但所施挑撥,激動,興風,作浪的工作,一遇見這種人,立時便冰消瓦解,只好徒呼負負了。
世上有誰受的誤會比神所受的更多呢?神的愛比世上任何人的愛心都大,他待世人比世上任何人待別人都好。可是他不但很少得著人的感激,而且天天被人誤會,被不敬畏他不信他的人誤會,還被他的孩子們誤會。他待人類的恩情如同天高地厚,但世界上沒有多少人感謝他,和歌頌他,卻有恆河沙數的人在那裡怨恨他,褻瀆他,連許多承認神的慈愛浩大,神的救恩奇妙的基督徒,在境遇稍不如意的時候,也同樣的誤會神,向神發怨言,批評神不慈愛,不公義。神對這些人並不發怒,不報復,只是寬容忍耐,希望他們有一日能明白他的心,同時他還是照樣愛他們,恩待他們。神的孩子們對那些誤會他們的人,不也應當象神這樣麼?何況神還藉著他的兒子教訓我們,要我們完全像他完全一樣呢?
我們應當謹慎不誤會別人,但如果有人誤會我們,我們卻應當用寬大的心腸原諒他們,同時我們還要利用一切的機會幫助別人,消彌他們中間彼此的誤會,這樣,我們一定要多蒙神的恩,多得人的愛,我們的主也一定要承認我們是他的好門徒了。
談談為人作保
「我兒,你若為朋友作保,替外人擊掌,你就被口中的話語纏住,被嘴裡的言語捉住。」(箴六章一節,二節)。
「為外人作保的必受虧損;恨惡擊掌的卻得安穩。」(箴十一章十五節)。
「在鄰舍面前擊掌作保,乃是無知的人。」(箴十七章十八節)。
「誰為生人作保,就拿誰的衣服;誰為外人作保,誰就要承當。」(箴二十章十六節)。
「不要與人擊掌,不要為欠債的作保。你若沒有什麼償還,何必使人奪去你睡臥的床呢?」(箴二十二章二十六節,二十七節)。
為人作保是社會裡常有的事,也是許多糾紛禍患的起源。一個不信的人輕易為人作保,以後受了連累,不過是自己受損失罷了。一個基督徒如果因為代人作保,受了連累,除了自己受損失以外,還要使神的名受羞辱,這是多麼嚴重的事阿!
人心是何等詭詐的東西!一個人求你為他作保的時候,苦苦的哀求你,你因為愛他的緣故,便為他作了保。誰料到他後來竟狠心陷害你,使你受到無窮的連累呢?如果他向你借錢,你手中也有錢,當時就借給他,他存心不良,竟賴債不還,或是遠遠逃走,你不過是自己受了一些金錢的損失而已。如果你為他作保,他存心不良,竟賴債不還,或是逃避不知去向,你當然必須負責代他償還,但你的手中卻沒有這筆錢,那就只好使人奪去你睡覺的床,或是破你的產代他還債了。如果你破了產仍不能償還,那就只有為他的緣故去坐監了。你想一個基督徒如果遭遇這種事,除了你自己受的損失以外,還要使神的名受多大的羞辱呢?
許多人因為這樣代人作保,受了連累,是因為他們沒有想到他們作了保以後就必須負起極大的責任來。他們想,為人作保有什麼關係?他們以為這就如同請人吃一次茶那樣簡單。及至受了連累,這才明白作保的關係是多麼重大,但是已經太遲了!
當然我們不能說求我們作保的人每一個都是存心不良,有意騙人。有許多人向人借貸,滿心豫備到時候償還。但是世上的事絕不會像一般人所料想的那樣簡單。事情的變化常是出乎人的意外。到了時候竟會使人有心無力,徒喚奈何。譬如說,一個人向人借了一筆款,辦理婚喪大事,他豫備在二年之內竭力撙節,到第二年年終,足可以償還所負的債。不料幾個月以後,忽然失了業,度日尚且艱難,更不用提還債了。也許這個人是一個最可靠最忠實的人,他絕沒有存惡意要借債不還,但是事實卻不容許他還債,可又有什麼法子呢?再譬如說,一個人向別人借一筆款去作買賣,他本豫料著這宗買賣在年終足能大大獲一些利。及至他作了不久,忽然因為行情的改變,使他不但未曾獲利,反倒賠了本。他毫無虧負人的意思,可是事情演到這種地步,他想不虧負人,也辦不到了。再譬如說,一個人需用二千圓錢,因此向別人借貸。他本來有五千圓被別人借了去,應許在明年歸還。他向人借這二千元的時候,應許人說,到收回那五千元的時候,一定歸還這二千元。不料本年夏季欠他五千圓的那個人忽然破了產,或是忽然離了世,那五千圓竟無望歸還,因此他這二千圓也連帶著沒有了著落。世上的事有許多就是這樣一點不能由人計算,如果你為一個人作保,你必須想到這一切事。你若不能負起這一切的責任來,就不要輕易為人作保。當然如果你同一人很熟識,你很信任他,而且很願意幫他的忙,縱使他到時不能償還,你也甘心替他償還,就是為他破產,也滿心情願,那樣,你就可以放心為他作保,不然,你就必須在為他作保的時候十分審慎。
除了關係錢財為人作保以外,別人就一種職業,或入一個學校讀書,請你作保證人,也需要同樣的謹慎。如果一個人不是你素日所深認識的,你就不要輕易為他作保。假使這個人的品行不端正,以後發生了意外的事故,你除了必須賠償別人的損失以外,也許還要使你的名譽和信用都受損害,連帶著還要使神的名受羞辱。作這種保所負的責任,一點不在為錢財的事作保以下。
為別人作保受連累的原因不外乎以下的幾樣:第一,是作事不知慎重。有些人很熱心幫別人的忙,有人求他為他們擔保,便慨然允諾。他一點不詳細想一想作保的人所負的責任是何等重大。別人看這個人容易求,便都來求他幫忙,不可靠的人便乘機利用他,於是他便因此多受連累,多遭禍患了。第二,是作事太顧情面。有些人面皮很薄,別人無論求他們什麼事,總不好推辭。當人求他們作保的時候,或者他們也想到了作保的關係是何等重大,想到了將來也許要受連累,但他們總不好意思拒絕人的請求。這種顧情面的弱點,就使他們受了極多的痛苦。第三,是因為有貪心,以致被人利用。有人要求他幫忙作保以前,先給他一點利益。他因為貪愛好處,在人求他作保的時候,就不能推辭,一方面是因為得過別人的好處,不能不去為人幫忙,另一方面也許還希望以後再多從人得一些利益。在這種見利而不見害的情形之下,便放膽為人作保了。誰想到吃了惡人的餌,便上了惡人的鉤呢?
我認識一位信徒,他在世的時候曾開了一個小商店,生意並不太好,僅僅能贍養家庭。一次有一個他所認識的人(還是一個稱為基督徒的人),到他家中來與他談談,臨走的時候給他的小孩子幾圓錢。這位信徒因為生活不甚寬裕,看這幾元錢很有些用處,便不免生一點貪心。過了些日子,那個人又來拜訪他,而且又給他的小孩子一點東西,他便因此發了軟弱。再過幾天,那個人又來訪問他,請他打一個鋪保,他因為受過那個人的好處,而且還希望以後再從那個人得些幫助,便為那個人作了保。誰想到過了沒有幾天,那個人因為造假契行騙,被人發覺,遠遠逃去。受害的人便來找這個保人,把他扭送到法院。他到這時方醒悟是受了壞人的欺騙,但已經後悔無及。結果破了產還不夠抵償被害人的損失,又坐了幾個月的監。及至出監以後,生活便遭遇了空前的困難。他自己告訴我說,他受這次大害,就是因為存了一點貪心。「人見利而不見害,魚見食而不見鉤」,這兩句話正好為這位信徒寫照了。
也許有人說,「如果人人都這樣慎重,不為別人作保,那樣,不是使許多遭遇困難的人無路可走,無處求幫了麼?誰也保不住有遭遇意外的時候。誰到一個地方就事,或入一個學校讀書,也不免需要一個保證人。如果人人都不肯為人作保,那不是太殘忍,太自私了麼?」不,我並未曾說絕對不可為人作保,我乃是說「不要輕易為人作保」。絕對不為人作保,實在是太殘忍太自私的行為。但不輕易為人作保,不但可以保守自己免受許多的連累,而且又能幫助別人少犯許多罪,少受許多苦。如果人人都知道謹慎,不輕易作保,那些想要利用別人行騙的人,可以少犯許多罪,少欺騙許多人,那些想要借貸去作投機的買賣的人,和那些為一點虛榮去借錢擺場面的人,可以少犯許多貪財求榮的罪,而且少受許多痛苦和煩惱。實在說起來,一百個借債的人中間,不一定有十個人是必須借債的,也許連五個人都沒有。許多人是為想要投機發財而借債,許多人是為貪慕虛榮而借債,許多人是為揮霍放蕩而借債,還有許多人以借債當作了家常便飯。如果人人都不輕易為人作保,人人都不輕易借錢給人,世界上可以減少許多罪惡,社會中可以減少許多糾紛,法庭中可以減少許多案件,監獄裡可以減少許多囚犯。不輕易為人作保的人不但救自己免了許多禍患,而且救別人免了許多禍患。不輕易作保並不是殘忍自私,輕易為人作保才真是殘忍自私呢。
不但這樣,不輕易為人作保正是勉勵人作誠實可靠的人。如果人人為別人作保的時候,都要好好察驗一下被保的人是否誠實可靠,假若素日他們言行不誠實清潔,沒有良好的信用,便不為他們作保,那樣,一個人為了將來一旦有事能博得別人的同情幫助,便不能不敦品勵行,建設一種好的信用。不這樣,便不能希望有人出來幫助他。同時那些素日言行不誠實,在人中間沒有好名譽,沒有好信用的人,到處得不著別人的同情,遇見難處和需要,沒有人肯為他們作保,這種情形足能警戒許多人,使人不敢再蹈他們的覆轍。不輕易為人作保正是鼓勵別人向善,豈單是只為保守自己免受連累呢?
我並不是教導信徒總不要為人作保,我乃是說「不要輕易為人作保」。許多時候我們應當為人作保。一個誠實慇勤的人謀到一個職業,或一個品行端正慇勤向學的青年,要入一個學校讀書來請我們作保證人,或是一個我們素日深深認識而且確實可靠的人,偶然有什麼事來求我們作保,我們一定應當幫助他。不過在為一個人作保之前,要好好察驗一下這個人是否誠實可靠?更要想一想你能否為他負完全的責任?也要考慮一下,如果有一日發生意外的情形,你能不能為他忍受一切的損失?你會不會在那信靠你的人面前失去信用?如果這些問題你都好好考慮過,你發覺這個人確實需要你的幫助,各方面你也都有充分的準備,然後去為他作保,那種保便作得有價值了。一個信徒不允許別人什麼事就罷了,如果允許了,就當負責任一直到底。一個基督徒說出一句話,應當象簽字蓋章那樣可靠,像立一份合同那樣不能更改。無論什麼事,允諾了別人以後,無論受多大的艱難和損失,都不可食言,不可卸脫責任。世界上需要這種人,教會中需要這種人。惟有這種人才能榮耀神,惟有這種人才能幫助人。這種人是世上的珍寶。我希望閱者都作這種人。
一個想讀莎氏樂府的學生
最近一位弟兄告訴我說,有一個青年學生同他學習英文,這個學生的英文程度非常的淺,不會談話,也不會寫作,就連一封極短的信也不會寫。他認識的字既少,文法更提不到。但他有一次提出一個要求來,請他的先生教他讀莎氏樂府。先生告訴他說,他還離那個程度太遠。他卻堅持著要求,並且說莎氏比亞是英國最大的的文豪,讀英文的人不可不讀莎氏樂府。這個學生認為讀其他的書都不及莎氏樂府那樣深,那樣好;他卻不知道他所需要的不是莎氏樂府,乃是多認識一些極通用的生字,多學習一些淺近的文法,多學作一些平凡的句字,多讀一些為初學英文的人所編的讀本。
教會中也有許多這一類的基督徒。他們屬靈的程度非常低下。他們沒有堅強的信心,沒有愛主愛人的心。他們的心中充滿了愛世界的思想。他們的生活裡還有許多詭詐、謊言、貪婪、自私、淫亂、污穢、嫉妒、仇恨、驕傲、狂妄。他們最大最急的需要乃是學習怎樣信靠神的大能和言語,怎樣愛主愛人,怎樣在每日的生活中學習誠實、正直、清廉、捨己、聖潔、敬虔、同情、憐憫、謙卑、溫柔、忠心、慇勤。但他們卻不願意學習這些。他們願意聽高深奧秘的真理,願意看那些講論屬靈真理的書籍。如果你把他們所需要的那些功課拿來教導他們,他們會說這些道理太膚淺,太平凡,不值他們一聽。這些信徒正與我們上文所說的那一個青年學生完全相同。那個學生的思想和請求,很容易被人看出來是不對的,卻很少有人能看出來這般基督徒的心理是錯誤的。
那個學生遇見了一位好先生,不肯應允他的請求,一定要他照著他所亟需的去學習,那真是他的幸福。可是今日教會中卻有許多的傳道人,偏偏領著頭為那些程度極淺的信徒講屬靈的莎氏樂府。結果講道的人和聽道的人都認為自己屬靈的程度已經登峰造極,其實他們兩方面在生活上所表現出來的都是可憐到極點。屬靈的真理似乎明白了許多,但生活中卻是充滿了各樣的罪惡不義。同時他們卻覺得自己屬靈的程度很高,不但不因著自己的罪惡自卑自恨,反倒因著自己的知識自高自大。什麼時候他們才能醒悟過來呢?
一塊試驗人的石頭
「以石試金,以金試人。」真是兩句千真萬確的話。一個人的心究竟是否正直?一個人的品格究竟是否高尚?一個人究竟是否忠誠可靠?一個人對朋友的友誼究竟是否真實?只要用金錢一試驗,立刻完完全全的顯露出來,連一點都不能隱藏。有機會取不義之財,卻不取;處貧窮缺乏的境遇,卻不苟得;自己有錢卻不驕傲,不浪費,不看錢為自己的私有物;自己沒有錢的時候,不諂媚富足的人,不向人卑詞乞憐;與別人共財利的時候,不但自己不想多得,而且甘心讓別人多取;為自己用錢節儉謹慎,濟助別人卻慷慨豪爽,絕無吝容;應許了別人什麼事,無論金錢受多少損失,絕不背約食言;看見別人得了金錢,無論他是家中的人,或是親戚,或是朋友,或是同事,或是鄰舍,自己絕不嫉妒,不起貪心;與人來往交際,同處共事,總不想在財物上佔別人的便宜;與比自己貧苦的人交易,不斤斤較量多寡;應當拿出來的錢財,絕不想用卑鄙的方法省下一點;不輕易向人借錢,就是不得已的時候向人借了錢,心中總是忐忑不安,如同背著重擔一樣,時刻想望早日償還;代別人經手錢財,不暗中取用一文,為公家買賣東西,不私取絲毫的利益;無論在什麼地方,絕不肯為財物說一句謊言,作一件損人的事,絕不肯為財物傷害自己的良心,違背神的命令;選擇前面的道路,解決人生的難題,只問是否合乎神的旨意,不問金錢的得失;結交朋友,選擇婚姻,只問對方的信仰與德行如何,不注意對方的家當與錢財多少;讓錢放在手裡,總不容錢進入心中。一個人如果能到這種地步,便是真正偉大的人物,他的價值便像用石試過的黃金一樣寶貴。他是世界上的寶物,也是神眼中的奇珍。讓我們先用這塊石頭試試自己,再讓我們用這塊石頭試試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