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課
路加福音
經文: 路加福音 7:1-8:21
主題: 人子滿足人們的需要,並教導門徒們如何傳講神的話語。
中心: 撒種子/收果子
大綱:
陸. 「人子滿足人們的需要,並教導門徒們如何傳講神的話語」(7:1-8:21)
一. 向外邦人的事工──醫治百夫長的僕人(7:1:10)
二. 勝過死亡的事工──使拿因寡婦兒子復活(7:11-17)
三. 事工被施洗約翰懷疑──「那將要來的是你麼?」(7:18-35)
四. 對於罪人的事工──耶穌的腳被眼淚和香膏膏抹(7:36-50)
五. 事工被許多婦女支持──用自己的財物(8:1-3)
六. 神的話的事工──撒種的比喻及事工的本質(8:4-21)
觀察與註釋:
向外邦人的事工──醫治百夫長的僕人(7:1-10)
1. 耶穌完成了他的關於真門徒品格的長篇講道之後,就帶領門徒們開始一趟傳道旅程,第一站是在加利利海北岸的迦百農。
2. 請特別注意在7:11和8:1,耶穌的門徒,包括12使徒,都「與他同行」。這次旅行就像一次作實驗的教學實習,準備門徒們以後被差遣出去。(9:1-9)
3. 路加的特別動人的文筆在此再次表現出來,他提到這個害病的僕人是百夫長「所寶貴的」(7:2)。
4. 不可忽略的一點是:這位百夫長是個外邦人,卻受到猶太長老的敬重,而且托他們來向耶穌求情(7:3)。
5. 耶穌回應了請求,開始向百夫長家走去(7:6)。
6. 百夫長的謙卑和對耶穌權柄的信心使人印象深刻,就連耶穌都「希奇他」(7:7-8)。百夫長再次托幾個朋友代他去見耶穌。我們必須假設百夫長知道耶穌本人也是在父神的權柄下。
7. 這位百夫長顯示了令人難以置信的信心──他相信耶穌只須從遠處發出命令,就能治癒他的僕人(7:8)。
8. 耶穌指出「這麼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沒有遇見過」,這一點很重要,它總結說明了他將被以色列人拒絕,還有他對外邦人的事工(7:9)。
9. 請再次注意醫治的神跡是立時的和完全的──「看見僕人已經好了」(7:10)。這個醫病的神跡,連同下一個使死人復活的神跡,為(耶穌回答)施洗約翰的疑問埋好了伏筆。
勝過死亡的事工──使拿因寡婦的兒子復活(7:11-17)
10. 耶穌要向施洗約翰報告說有「死人復活」,他就有必要先施行這種最大的神跡(7:22)。
11. 請注意,當耶穌路遇送葬隊伍時,門徒們與他同行(7:11)。路加還指出了特別的細節──母親是一位「寡婦」,死人是她「獨生的兒子」。難以想像還有比這更戲劇化、更富於感情的情境了。你可以感覺到那氣氛是什麼樣的──在腦子裡繪一幅圖畫吧。
12. 耶穌自己的感情被深深地觸動了,「主看見那寡婦就憐憫她」,就對她說:「不要哭」。耶穌知道自己將做的會化眼淚為喜樂!(7:13)
13. 耶穌忽略了碰到棺材會讓自己在禮儀上不潔的規條,近前按著槓,讓送葬隊伍停下來。
14. 讓死人復活,耶穌僅需命令:「我吩咐你起來。」(7:14)
對耶穌來說,使死人復活不比任何其他醫治更困難!
*從根本上來說,正是耶穌這種勝過死亡的權柄,成了我們永恆盼望的基礎(林前15:55-57;來2:14-15)。
15. 也請注意,那人不僅被從死裡復活,「並且說話」(7:15),耶穌作為生命的賜予者就「把他交給他母親」(7:15)。
16. 路加再次強調行神跡的目的是使人敬畏神。眾人都「驚奇」,於是「歸榮耀於神」(7:16)。
事工被施洗約翰懷疑──「那將要來的是你麼?」(7:18-35)
17. 當施洗約翰聽說了耶穌的事(顯然是在獄中),就打發他的門徒去問耶穌──「那將要來的是你麼,還是我們等候別人呢?」(7:20)
為何此時約翰疑惑耶穌呢?他豈不是為耶穌施過洗嗎?那時他不是曾經宣告過──「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嗎?(約1:29)
的確如此──但是請記住:猶太人所盼望的是一個「受膏君」來建立在地上的神國,拯救猶太人脫離羅馬的統治。他們無論如何不能將彌賽亞的受苦的僕人的形象與掌權的王的形象調和在一起。有人甚至以為他們在等候兩位彌賽亞。他們(包括約翰)都不能看到:在掌權統治之前,耶穌必須先要受苦;而且,字面意義上的神的國要直到基督第二次降臨時才來到;還有,雖然神的國有其物質的一方面,其本質卻是屬靈的。
就連約翰也在等候那位「用聖靈與火施洗」(審判)的彌賽亞,而他沒有看到耶穌帶來他所以為的審判。
我們知道,耶穌再臨時將先審判,然後再建立千年國度(啟19)。
18. 耶穌對約翰的回應是列數自己所做過的活動(教導和事工)(7:22-23),這些都證明他實現了舊約中的關於彌賽亞的預言。唯有神能夠使麻風潔淨、死人復活、瞎子看見。耶穌的身份被他自己的話語和工作所證實。請注意耶穌的個人事工曾觸動了多少人的生命和生活。
*即使我們不完全欣賞耶穌所行的一切,也沒有必要去尋求他人──他就是被期待的那一位!
19. 耶穌在7:24-35廣泛詳盡地講施洗約翰的事工──他帶著「以利亞的心志能力」而來(1:17),並極大地稱讚他(7:28)。
特別注意,與百姓和稅吏形成顯明對比(7:29)的是「法利賽人和律法師沒有受過約翰的洗,竟為自己廢棄了神的旨意」(7:30),也就是說,他們覺得自己沒有必要悔改,而倚靠自身的義。
7:31-35比喻的中心意思是說:施洗約翰和耶穌都沒有迎合眾人的口味(講人們想聽的話)。因此,人們既拒絕了信息,又棄絕了報信者。現在不管說什麼或做什麼都沒有區別了──人們反正什麼都不接受。
對於罪人的事工──耶穌的腳被眼淚和香膏膏抹(7:36-50)
20. 耶穌通過赦免這個女人的「許多的罪」,表明了他來的原因是──「召罪人悔改」(5:32)
請注意,這個女人很可能是一個未被邀請的客人(7:37),但耶穌並未拒絕她(7:39)。她通過行動表明了她的真信心和悔改。她帶給耶穌淚水和香膏為祭,實際是承認了自己需要悔改。而法利賽人西門與她形成了顯明對比,他沒有承認自己需要悔改──因為他看不到自己也欠了耶穌的債。
事工被許多婦女支持──用自己的財物(8:1-3)
21. 隨著耶穌繼續他的醫病和「宣講神國的福音」的事工(8:1),路加記載了一個事實,就是許多婦女被耶穌的工作所打動,就「用自己的財物」奉獻,支持、供給耶穌和他的門徒(8:3)。她們的付出顯然是自發的流露,出自對耶穌為她們所做的一切的感激。耶穌恐怕不曾請求過人的經濟資助!我們對耶穌也應有同樣的回應。被赦免得多的自然以更多的愛和感謝來回報。
神的話語的事工──撒種的比喻及事工的本質(8:4-21)
22. 這個比喻主要是被耶穌用來作為一個教學工具,預備門徒們(和我們)去傳講神的道和評價不同的反應。撒種就是傳講神的道(話語),四種土就是可能遇到的幾種不同反應。(也請注意路1:2提到「傳道的人」意思是「神話語的僕人」)。這個比喻主重是強調人們對於神的道會有不同的反應,過去如此,今天在教會時代也是如此。神是播種者,雖然他通過我們撒種。
*每當耶穌解釋了他的比喻時,我們最好只採用他的觀點。
這個比喻似乎告訴我們:有兩種得不到救恩的回應,也有兩種回應能得到救恩,但對神國的工作有不同的價值。
路8:16-21擴展了這個比喻的教訓,來探討神話語事工的本質。路8:16-17教導說:神的話語把光帶到人的生命中,本意不是讓人私下珍藏,而是去與人分享,讓他們也得到那光所帶來的好處。神的道將一切黑暗裡的事都顯明出來。
路8:18教導說:如果人接受神的道,也回應它所帶來的光,更多的光會被賜給他。人若不回應,就連自以為有的也會失去。
路8:19-21說明僅僅聽道是不夠的。如果人想與神有正確的關係,就當遵行他所聽見的道。基於聽從神的話的屬靈關係高於肉體的家庭關係(見路6:46-49;雅1:21-25)。
本課的「教導重點」將集中談傳講神的道和人們的不同反應。結果取決於人們的回應。
*我們應該著重分析第三種土壤(不結果子的基督徒)以及阻礙種子成長的原因,還有對好土的威脅。
指導研經題
路加福音7:1-8:21
1. 耶穌的工作和救恩包括了外邦人,這是神後來才想到的嗎?
2. 耶穌如何向施洗約翰證明自己的身份?我們如何「證明」我們是基督徒?
3. 耶穌為何接受一個有罪的女人的膏抹?
4. 什麼因素參與決定人對神的道如何回應?
5. 哪種土壤表現只有感情的回應卻沒有委身?
6. 為什麼說後兩種土壤代表得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