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音
經文: 約12:20-50
主題: 基督來到世上做什麼
焦點: 經過死亡到生命之路
大綱:
二.公開的事工(1:19-12:50)
(道顯給世人並被世人棄絕)
C. 有關道的激烈衝突(5:1-12:50)
(信與不信的對抗)
7. 最後一次公開教訓(20-50)
「你們應當趁著有光,信從這光」
觀察與註釋:
約12:20-50記的是約翰福音中耶穌的最後一次公開教訓,它幫助我們從耶穌自己的角度看來理解基督的位格和工作。
耶穌為死而來(12:20-26)
1. 來過逾越節的「希利尼人」很可能是一些轉信猶太教的敬畏神的外邦人。他們來「見」(面談)耶穌,或許是想知道他是否只會在猶太人當中作工(見10:16;11:51-52)(12:20)。他們先與腓力接洽是否是因為他有一個「希利尼」名字,並不能肯定。也許只因為腓力被人認為是與耶穌有親密的關係的人而已(12:21-22)。
2. 耶穌的回答從12:23節開始,既可能是對給他帶信的門徒們(他們)說的,也可能是直接對那些希利尼人說的。總而言之,他的回答揭示出對他提的的問題是關於他來的目的和人若想跟隨耶穌需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
3. 耶穌借用了麥粒的比喻,實際上是說他來是為了死,而他的死將要結出果實,帶來眾多的生命(12:24)。也請注意耶穌把他的死(和復活)稱為他「得榮耀」。神的時間表將要照計劃施行了──「時候到了」(12:23)。
4. 耶穌必須死,才能成就他的使命和結出果子(見11:50);這個佯謬(似非而是)的原理同樣適用於那些想要跟隨耶穌的人。一個門徒必須在死中跟隨耶穌,也就是否定自我的意志,順服神的旨意,這就是十字架的象徵意義(見路9:23;羅6:1-6)。在這世上「恨惡」自己的生命不是指情感,而是指意志上對優先性的抉擇。耶穌接著講到:服事他的必須跟從他,父也必尊重那些順服他的人(12:24-26)。
耶穌為拯救而來(12:27-32)
5. 顯然,面對大眾,耶穌表現出了對自己即將到來的死亡的掛慮,但他的心安息以下信念上,即:這正是父神為他設計的目的(12:27)。約翰福音描述耶穌的神性多於他的人性,但是這幾節經文和第11章明顯強調了後者。從約翰的角度看,耶穌講的是一種「客西馬尼園」式的話,因他對擺在他面前的杯有一些掙扎。說耶穌心裡「憂愁」,是說他處在一種被攪擾的、不安寧的狀態(見11:33)(12:27)。
6. 與讓拉撒路復活時一樣,耶穌大聲地禱告,是為眾人的益處,而不是為自己的(12:28-30;見11:41-42)。約翰福音第17章將詳述子如何榮耀父和父如何榮耀子。父神的聲音是人可聽見,但不能理解的。這是父神對耶穌已經成就的事和即將要作的事宣佈他的肯定和讚許。
7. 耶穌接下來宣佈了3件事,都是他被「從地上舉起來〔也走出去〕」的必然結果:
1) 「這世界受審判」。雖然耶穌不是來審判,而是來拯救的(參見3:17- 19;8:16),但他的救贖和犧牲將迫使人們選擇接受他還是棄絕他。對那些棄絕他和他在十字架上的工作的人,耶穌的死確認了神對罪的審判,那些人將處於這個審判之下(見3:36;16:7-11)。
2) 「這世界的王要被趕出去。」(見8:44;14:30;16:11;17:15;約壹5:19)。十字架宣告了撒旦的失敗,也注定了他的下場;雖然神在他的智慧中把施行這個審判的時間推遲到千禧年之後(見約壹3:8;啟20:10)。注意這個將來時被動語態:「要被趕出去。」與此同時,在神主權的蔭蔽之下,屬靈的爭戰還要繼續進行(見弗6:12;彼前5:8-9)。
3) 「我…要吸引萬人來歸我。」耶穌在這兒不是說所有的人都會得救,而是說所有的人都成為可救。凡信靠基督的人就能得救。另外,「萬人」表示一切類型的人,就是說,猶太人和外邦人都能得救(見啟5:9)。
耶穌是永遠的救主,就是神(12:33-41)
8. 當耶穌指出他要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時,猶太人就無法相信他就是彌賽亞(基督)了,因為他們的確有理由相信舊約的教導:「基督是永存的」(12:33-34)。如果耶穌即將受死的話,他怎麼能是基督呢?猶太人所不能明白的是:賽53章裡的那個受苦的僕人彌賽亞和詩2篇裡的那個掌權的王彌賽亞是同一個人。有人認為猶太宗教學者們實際上在期盼兩個不同的彌賽亞。他們在靈裡不能明白:要作掌權的王,彌賽亞必須先受苦,並作為神的獻祭羔羊而受死。存心順服「以致於死」之後,才能升為至高(見腓2:5-11)。
9. 在關於神、彌賽亞和人的事上,耶穌就是真理的光(啟示),這些猶太人仍然行在黑暗之中,因為他們拒絕信他。他們仍是黑暗之子,而信他的人則成為「光明之子」(見弗5:7-10;腓2:15;林前1:13)(約12:35-37)。
10. 為什麼猶太人不信基督呢?因為他們是屬靈上瞎眼的,認不出他是誰!(見林後4:4)。先知以賽亞曾預言過這屬靈上的瞎眼(賽53:1),原因是神從法律上宣告他們瞎眼,因為猶太人一再背叛神,而且心裡剛硬(見賽6:10;羅1:21-32;羅9-11)。作為一個結果,救恩也將臨到外邦人(羅10:7-11)。背逆與罪能使人(或民族)的心對神的事剛硬。到了一定程度,神就會使這些心變得更加剛硬。不信是從拒絕神的光而來。法老在屢次拒絕神之後,神也使他的心永遠剛硬(見羅9:14-18;出7:13,14,22;8:15,19,32;9:7,34,35;13:15)(參見出9:7,12)。
11. 最後,耶穌為了回答關於他是否永存的評論,作了一個與8:58節一樣令人震驚的宣告。當以賽亞看見主的榮耀的時候(賽6:1),他所看見的是基督的顯現──耶穌在舊約中的彰顯。這證明了他的永存性──耶穌在本質上就是耶和華(12:41)。
人的回應(12:42-50)
12. 信耶穌不僅要失去擁有自己生命的權利(見12:24-26),還可能失去「人的贊同」(12:42-43)。約翰再次清楚地指出一個選擇──耶穌表明了:你不能同時得到神和人的贊同!從人的角度來說,公開承認信耶穌可能會使你「失去自己」。
13. 耶穌在12:44-50中總結了這次教訓,也把約翰福音到此的中心思想作了概括。他強調了幾點關鍵的教導:
1) 耶穌已經把父顯給人看,所以信耶穌就是信父(12:45)。另見約壹2:23。如果你不認耶穌,你也就失去了天父。
2) 耶穌來作光,是為顯明罪和為人開出一條走出黑暗(罪)的道路(12:46)。
3) 耶穌不是來審判世界,而是來拯救世界的。但是聽見耶穌的話而不順服(即信)的人將要被基督的道(話語)審判,就如他在8:24所說的(12:47-48)。
4) 耶穌不是憑著自己的意思講話,而是遵照父的旨意講話。他所說的話可以帶來永生(6:40)(12:49-50)。
14. 這樣,按照約翰福音,耶穌的公開事工已經到了尾聲。約翰在下面將轉而記述耶穌在閣樓上對門徒們所作的極具指導性的私下事工(13-17章)。約翰福音用了將近25%的篇幅來記述這次教訓,說明了它的重要性。
指導研經題
約12:20-50
1. 為什麼許多人不把耶穌的死當作他得榮耀的一部分?
2. 在什麼意義上一個人必須先死,才能活在基督裡?
3. 耶穌為了什麼特別的目的來到世上?
4. 在什麼意義上撒旦已經被打敗了,在什麼意義上這還不是一個完全的事實?
5. 你真認為自己是世上的「光明之子」嗎?你在象耶穌那樣行嗎?
6. 根據這段經文,是什麼導致了不信?
7. 你認為誰的讚許最有價值──神的還是人的?
8. 在什麼意義上耶穌審判人,但又不審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