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課

約翰福音

經文:  約11:47-12:19

主題:  馬利亞膏主的見證

棕枝主日的見證

焦點:  敬拜被顯明

大綱:

二.公開的事工(1:19-12:50)

(道顯給世人並被世人棄絕)

C. 有關道的激烈衝突(5:1-12:50)

(信與不信的對抗)

6. 準備死亡(11:47-12:50)

a. 猶太人殺害耶穌的計劃(11:47-57)

b. 馬利亞膏主(12:1-8)

c. 回應(12:9-11)

d. 棕枝主日進城(12:12-19)

觀察與註釋:

約翰在此緊湊地記載了三件彼此獨立又相互聯繫的事。它們為耶穌事工的結束作好了預備──

(1) 猶太人謀害耶穌的計劃;

(2) 馬利亞用香膏抹主;

(3) 在棕枝主日進入耶路撒冷。

第12章的「閣樓上的教訓」將結束基督的公開事工,接踵而來的將是耶穌的被捕、審判、被釘十字架和復活(13-17章)。

猶太人殺害耶穌的計劃(11:47-57)

1. 猶太宗教領袖們陷入了極度的氣惱和絕望,因為他們發現耶穌的上一個神跡的影響力是難以估量地巨大(11:47)。要剿滅讓拉撒路復活所帶來的影響是極難的,如果不是不可能的事。實際上,他們連拉撒路也想殺害(見12:9-11)。

2. 究竟是什麼使得猶太人要殺害耶穌呢?看來約11:48回答了這個問題。耶穌不僅教導與他們的信仰相背之事,而且,他對他們的整個宗教體系都是一個威脅。他們說:「若這樣由著他…羅馬人也要來奪我們的地土和我們的百姓。」「地土」(原文「地方」或「地位」)極有可能是指聖殿和它的一切傳統特權。是他們的優越地位、特權和財產遇到了威脅。巴勒斯坦實際上是羅馬人特許的一個「聖殿國家」。猶太人獲准在羅馬的監督之下實行宗教和民事自治。以後猶太人和彼拉多的衝突就可以說明這一點。

3. 是大祭司該亞法自己宣佈:耶穌必須受死,以保整個國家免受羅馬的破壞。儘管不是他的本意,但他的話預言了基督的救贖、替代和犧牲獻祭,那將拯救所有的人──「一個人替百姓死,免得通國滅亡,就是你們的益處」(見11:50;另見彼前2:24;羅5:18-19;來7:25-27;9:11-14)。殺害耶穌的計劃就此被定了下來。正如前面所提,拉撒路也必須得死(12:9-11)。

4. 耶穌此時放棄了公開事工,退到東北部一座名叫以法蓮的城。這時,耶穌還不準備落到猶太人的手中(11:54-57)。

被葬的預備(12:1-8)(馬利亞膏主)

5. 耶穌在他被害前的一周左右回到伯大尼,就是拉撒路活的地方,顯然是參加為慶祝他使拉撒路復活而舉行的晚宴(12:1)。注意在這一段中約翰如何強調了拉撒路復活的事實(12:1,9,17)。

6. 我們再次看到馬大和馬利亞在她們各自的角色中行事。馬大在「伺候」,而馬利亞作出了「敬拜的行動」(12:2,3)。

7. 馬利亞的行動的重要意義在於她的愛和奉獻的心,為敬拜基督而不惜一切。一個重要人物的頭被油膏抹不足為奇,但膏抹一個人的腳是一種作僕人服侍的行為。這種昂貴的進口香膏價值一年的工錢(300第納裡,三十兩銀子)。這種行為,至少在猶大看來,是一種奢侈的浪費。

8. 順便說一下,伯大尼的馬利亞膏主一事與路加福音裡所記載的一個婦人膏主一事(路7:36-50)不是一回事。因為兩個婦女的品格各異,事情的細節和目的也大不相同。

9. 注意「屋裡就滿了膏的香氣」(12:3)。「滿」這個詞與弗5:18中指被聖靈「充滿」的希臘文相同。所以被聖靈充滿從某個角度來說就是要被聖靈浸透和飽和。因為有了香膏的香氣,這房子就變得不再一樣了。

10. 約翰不僅描述了馬利亞的品格,也揭露了猶大的某些品質,是經文別處都沒有記載的。他對這些香膏沒有被賣掉來周濟窮人的「義憤」掩蓋了他暗藏的貪婪的動機──「乃因他是個賊」(12:4-6)。猶大的品質有一些根本性的缺陷──貪婪、野心、叛逆等等。

11. 但耶穌稱讚了馬利亞的行動,說這是為他的葬禮作預備的敬拜的行動(12:7)。耶穌在12:8中所作的評論並不表示他對窮人漠不關心,而是承認一個被罪所詛咒的世界的現狀,也指出一個事實,就是他們將會有其它周濟窮人的機會。但是他的時間快到了,他們服侍他的機會也不多了。

12. 拉撒路備受眾人注目,很多人都想見到他(12:9)。然而,猶太人想把他也殺掉,因為耶穌的神跡的影響實在太大了。

耶穌在棕枝主日進城(12:12-19)

13. 耶穌要在逾越節到來的消息吸引來了大群的人。有人認為多達兩百萬,占猶太和加利利人的口總和的一半。這個估算是猶太曆史學家約瑟夫根據用於獻祭的羊羔數目(約有257,000只)所作的統計(12:12)。

14. 人群中洋溢著歡迎彌賽亞到來的氣氛,他們引用詩118:26,呼喊著「和散那」(今天得拯救!)。顯然,眾人仍期待一個政治性的君王,來救他們脫離羅馬的壓迫。耶穌曾經拒絕被逼做王(見6:15),他進城的模式和態度也表示了他所帶來的是一個屬靈的王國,而不是政治和軍事的王國(12:13-15)。雖然約翰很少提到舊約預言的應驗,12:15卻直接引用了亞9:9,一個很清楚的關於彌賽亞的預言。

15. 棕枝主日實際上是正式把耶穌介紹給猶太民族作為他們的王。很明顯,他被拒絕了,因為他們不久就要把他釘上十字架!

16. 門徒們蒙光照、真正明白這些事件的意義是在耶穌得榮耀(復活/升天)和聖靈降下之後(見約14:26;16:13-14)。

17. 是讓拉撒路復活的神跡吸引了來歡迎耶穌的人群中的多數,也是這個神跡堅定了反對耶穌的人們的決心(12:18-19)。耶穌使拉撒路死而復生所造成的影響之大是難以估量的!

18. 現在萬事俱備,約翰在12:20-50中記載了耶穌死前的最後一次公開講道。內容是關於他的死和如何做他的真門徒。這以後,約翰將記載耶穌在閣樓上給門徒們的私下的講道(13-17章)。

指導研經題

約11:47-12:19

1. 為什麼法利賽人對耶穌的神跡記號,尤其是讓拉撒路復活,不能做出一些更正面的反應?

2. 耶穌在什麼意義上是對不信者的威脅?人們怕失去什麼?

3. 該亞法真地理解了他在11:50中所說的話的意義嗎?

4. 為什麼馬利亞的「浪費」行為被耶穌當作奉獻和敬拜來接受?

5. 約翰福音對猶大做了哪些揭露,是經文別處找不到的?

6. 為什麼猶太人決定把拉撒路也殺掉?

7. 猶太人實際想要什麼樣的彌賽亞?耶穌符合那些要求嗎?

回到最前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