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音
經文:約翰福音4:43-5:15
主題:第二個作見證的神跡記號──醫好迦百農的大臣之子
第三個作見證的神跡記號──在畢士大池邊醫好癱子
焦點:在順服中行走
大綱:
二.公開的事工(1:19-12:50)
(道顯給世人並被世人棄絕)
B. 與民眾的個人接觸(2:23-4:45)
5. 與迦百農的大臣(政府官員)(第二個作見證的神跡記號)(4:43-54)
C. 有關道的激烈衝突(5:1-12:50)
(信與不信的對抗)
1. 安息日在耶路撒冷醫好瘸腿的人(5:1-47)(第三個神跡記號)
a. 神跡(1-9)
b. 回應(10-15)
觀察與註釋:
第二個作見證的神跡記號──醫好迦百農大臣之子(4:43-54)
1. 在接觸了撒瑪利亞人之後,耶穌繼續他的行程,去了加利利,在那裡他被人很好地接待,主要是因為:很多人看到了他在耶路撒冷所行的事(4:43-45)。
2. 約翰接連著記載了見證基督的位格和事工的第二個和第三個神跡記號。注意,在耶穌的第一年公開事工的這個關節,他被人很好地接受。但緊接著第三個神跡記號(第五章),對耶穌的拒絕變強了,因為他對那個時代的宗教秩序進行正面衝突。約翰福音的一個主要動機就是接受/拒絕基督的選擇。
3. 耶穌回到他第一次行神跡的地方迦拿,一位王室大臣因兒子在迦百農病重而找他(4:46)。雖然不十分肯定,但可以認為這位官員是外邦人。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約翰一開始就把耶穌的事工過程表明了:首先向猶太人(尼哥底母),隨後向撒瑪利亞人(井邊的婦人),現在又向外邦人(王室大臣)。顯然這個人已經聽說了耶穌有行神跡的能力,因此他想讓耶穌和他一起到迦百農去醫治他的兒子(4:47)。
4. 第48節中耶穌對「人」總是尋找神跡奇事的評價不光是針對那位大臣,而是針對普世的。耶穌想要尋見的乃是並非因為看見神跡奇事就信他的人。
5. 這時,那個大臣強烈地懇請耶穌,因為他的兒子快要死了(4:49)。顯然至少對他來說,耶穌,這個行神跡的人,是的他唯一的希望。耶穌很可能看到了這個單純的信心,就宣佈說:「回去吧;你的兒子活了」(4:50)。耶穌只需說句話,就能遠程治療!經上記著說「那人信耶穌所說的話」(4:50)。
6. 當他回到家後得知就在耶穌說那句話的時候,他兒子的病就好了,這樣他的信心就更加強、更堅定了(4:51-53)。不僅如此,這事導致他們全家都信了耶穌。
7. 再一次,神跡記號的目的是為了產生對耶穌的信心,結果是生命。這裡是一個圖像化的範例,證明這個真理的現實性。
8. 為什麼約翰選擇了包括這件事在他的福音中呢?最可能是為以下兩個原因。第一,為表明彌賽亞來不僅對猶太人作工,也對外邦人作工。第二,為了表明神的令人敬畏的力量,他只需說一句話,就能在遠距離治好一例已經沒有希望了的病。外邦人也能夠,而且確實作到過,信靠耶穌。
9. 耶穌的第一年公開事工到此就結束了。當耶穌為一個沒有被說明的節日(可能是逾越節)前往耶路撒冷時(5:1),與猶太人發展出了激烈的衝突,並一直延續到第12章。這些糾紛的核心是安息日,以及耶穌自稱是神。在這些糾紛中有一些在整個聖經中最複雜、最深奧的教訓,其中有些將僅僅跟隨耶穌的人與真正的門徒區別開來(見6:66)。
第三個作見證的神跡記號──在安息日醫好癱子(5:1-15)
10. 現在場景移到耶路撒冷的一個叫畢士大(「憐憫之屋」)的池子旁,那裡聚集了許多殘疾人和病人,希望有機會被醫治。因為他們聽到過一種傳說或迷信,說有某個天使會在某時來「攪動那水」;據說,水動之後第一個下去的人病就會痊癒(5:1-4)。第3節最後的「等候水動」,和第4節的全部內容,在多數最好的約翰福音手抄本裡都沒有被發現。事實上,沒有一個早於主後4世紀的手抄本包含這部分內容。這部分內容初看就會覺得有些問題,因為它似乎與我們所知的神的行事方式相反。
11. 事實上,這裡的焦點不是在那一大群人或是池塘本身,而是在兩個人身上:「有一個人」已經病了38年,或許從生下來就開始了;另一個人就是耶穌(5:5-6)。
12. 耶穌的問題「你要痊癒麼?」是預先設計好的,要看這個人是否願意或希望被治好(5:6)。看來,雖然他仍然願意,但希望正變得越來越渺茫(5:7)。耶穌既沒有揭示自己的身份,也沒有要求那人有什麼信心。
13. 耶穌毫不猶豫地命令那個人「起來,拿起你的褥子走吧!」──這一句話裡就有這個人衷心盼望著的醫治(5:8)。注意:這個醫治是瞬時而徹底的,所有從神而來的醫治都是如此!這個神跡奇事的確是神的作為,出於神的主權的恩典。
14. 第9節的後一部分並不是多餘的筆墨,因為不是醫病的神跡讓猶太人騷動,而是它發生的日子。在耶穌的事工中,有關安息日的紛爭佔有重要位置。記住,安息的概念是先於律法的(見創2:1-3),耶穌從未廢除過安息的概念,但他反對法利賽人對安息日的虛假的律法主義的詮釋。
15. 猶太人突然指責被醫好的人違犯了安息日,因為他拿了褥子(即作工了),這一看就知是十分荒謬的(5:10)。那人試圖逃脫攻擊,辦法是通過將責任推到耶穌身上(5:11)。
16. 猶太人試圖發現治療者的身份,但耶穌像他經常做的那樣,「躲開了」(5:12-13)。
17. 是耶穌後來在殿裡找到了這個人,並警告他不許再犯罪了(5:14)。雖然不是絕對清楚,但它暗示這個人的病是他某次犯罪的特別結果(參見9:1-3)。如果不是的話,那麼耶穌可能是指他缺乏對基督的感恩或讚美。於是這個人告訴猶太人那醫好他的人是耶穌,這樣就設立了直接衝突的舞台,在其中猶太人的宗教制度棄絕了耶穌、並要殺死他。
18. 這個神跡的要旨主要不是為了顯示耶穌有醫病的力量,而是要表明他有在安息日之上的權威(即,他是神)。耶穌要向猶太人顯明:不光他們對安息日的概念有錯誤的理解,甚至就連對神本身──耶穌自己──的概念,也是錯誤的。
19. 注意,經文沒有描述被醫好的人有任何信心、感恩、讚美等等。基督醫治那人完全是自發的,是一個出於憐憫的行為,與那人是否缺乏信心毫無關係。這裡的著重點是猶太人的反應,而不是那被醫好的人的,為後來的衝突拉開了序幕。
指導研經題
約4:43-5:16
1. 為什麼本書要收錄醫好大臣之子這件事?
2. 在什麼時候那大臣才真地信了?
3. 為什麼僅僅基於神跡的信心是不牢固的?
4. 你怎樣描述那被醫好的病人的反應?你覺得它怎樣?為什麼?
5. 那個人或耶穌違犯了安息日嗎?
6. 為什麼安息日的規定對法利賽人如此重要?
7. 今天的信徒應當遵循什麼樣的原則來守主日(禮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