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音
經文:約1:19-51
主題:施洗約翰的見證
被召門徒的見證
焦點:一個真正的見證者的工作
大綱:
二.公開的事工(1:19-12:50)
(道顯給世人並被世人棄絕)
A. 作事工的預備(1:19-2:22)
1. 施洗約翰的見證(1:19-34)
a. 基督作為應許的救主彌賽亞(19-28)
b. 基督作為被犧牲的神的羔羊(29-34)
2. 被呼召之門徒的見證(1:35-51)
觀察與註釋:
施洗約翰的見證(1:19-34)
1. 在1:6-8中講到施洗約翰的作用,有三個關於他的陳述:
1) 他是「從神那裡差來的」
2) 他來「為光作見證」
3) 「他不是那光」。
作者在1:19-34又回頭更詳細地解釋了這位施洗者本人及他的作用。
2. 施洗約翰對耶穌的見證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作者指出的第一個見證者。注意:正是當時的宗教體系(「猶太人」)試圖確定約翰的身份。也許你還記得在符類福音書中記載的約翰的信息:「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太3:1-2),它對這個宗教群體產生了極大的擾動。約翰福音在這方面的獨到貢獻是:不僅指出耶穌的為王的身份,還指出他所擔任的救贖者角色(1:29)。
3. 施洗約翰並沒有直接回答「你是誰」這個問題,反而代之以一個堅決的、加倍的表白,說明他不是誰:「我不是基督」(1:20)。基督意味著「受膏者」(一個頭銜),在新約中等價於舊約希伯來語的「彌賽亞」。由於以色列對彌賽亞的到來抱以極大的期望(見路2:25, 38),所以他們的宗教領袖試圖搞清約翰的確切身份就不足為奇了。
4. 既然約翰不是彌賽亞,猶太人便認為他應該是以利亞(見瑪4:5),或者是摩西在申18:15中所說的「那位先知」,一個摩西式的拯救者(1:21)。對於這兩個問題,約翰都給出一個斷然的回答:「不是!」注意:耶穌就是申命記所指的「那位先知」,而約翰的工作是與以利亞相似的(見路1:13-17)。
5. 被差到約翰那兒的使者需要一個回答,好去報告他們的主人,所以他們要求約翰告訴他們一些關於他自己的事(1:22-23)。
6. 從23節開始,施洗約翰對他和耶穌的事工給出了確切的定位,非常值得注意。他一再把猶太人指向耶穌,而不是自己。他只是一個先行者,一個為耶穌作見證的發言人。
7. 施洗約翰直接引用賽40:3,將他的工作與瑪3:1和4:5中的預言聯繫起來。其基本思想就是:將有一個人從神那裡來(見約1:6)為彌賽亞準備(或修直、鋪平)道路,而約翰聲明自己就是那個人(1:23)。
8. 然而,法利賽人並不滿意,開始對約翰靠什麼權威施洗提出質疑(1:24-25)。約翰則再一次把他們指向將來的那一位──耶穌(1:26-27)。
約翰的洗禮只是用水,不能使人得救。其目的是公開地認同於約翰的信息,就是同意必須悔改,才能使罪得赦免,並且期待救主的到來(見路3:3-17)。實際上,約翰暗示說:即將到來的那一位將要用一種並非是水的東西來為人施洗(即聖靈,見1:33)。
9. 施洗約翰在1:29-34中對他宣告即將到來的那一位作出了一系列令人震驚的斷言。約翰說耶穌是──
1) 「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1:29; 又見彼前1:19, 2:24; 啟5:6, 12)。
這裡約翰指出耶穌是那位一次獻祭而竟全功,贖去一切世人的一切罪孽的救贖祭。其舊約形象是逾越節的羔羊(出12)、亞伯拉罕獻上以撒(創22)、贖罪日(利16,特別是21, 22節)、以及受苦的僕人(賽53:4-7)。
2) 「本來在我以前」(1:30)。
這裡施洗約翰指出耶穌就是那偉大的「我是」(自有永有者)指他的永存性(見8:58)。注意約翰比耶穌早出生6個月(見路1-2)。
3) 「是用聖靈施洗的」(1:33)。
在這裡約翰把耶穌與對彌賽亞的預言聯繫起來(見路4:18;賽61:1;徒10:38),就是那帶著聖靈的能力而來的人。
4) 「這是神的兒子」(1:34)。
在此約翰正面地宣告基督的神性。
10. 不要忽略這一事實:約翰知道耶穌是誰完全是出於神的啟示(1:31, 33; 另見太16:17及林前 2:14)。
11. 還應注意:約翰福音沒有講耶穌被約翰施洗,而是肯定了聖靈降臨在基督身上這一記號,它證明了基督的身份。
從這裡開始,約翰福音將把重點指向耶穌,因為施洗者宣告「我看見了,就證明…」(1:34),他的確做到了。
被呼召之門徒的見證(1:35-51)
12. 這一部分的目的與其說是記載耶穌對門徒的呼召,不如說是記敘他們如何也作了耶穌的見證人,通過兩個途徑:
1) 成為他的門徒,而不是約翰的門徒;
2) 個人宣告耶穌是誰。
跟隨耶穌總是伴隨著要改變個人的效忠對象。
13. 施洗約翰向以前一樣繼續將人們指向耶穌,當他再次說出「看哪,這是神的羔羊」(1:35-37)時,他的兩名門徒跟從了耶穌。
14. 注意是耶穌先開始說話的,他問他們:「你們要什麼?」也許是出於膽怯或窘迫,他們回答:「拉比,在哪裡住?」很明顯其實他們正是在找他!耶穌的邀請是他慣有的樣子:「你們來看」(原文的語序是「跟我來,你們就會看見」)。他們照樣作了(1:38)。按照聖經,順服乃在啟蒙之先(先決定順服,才可能明白;見7:17)。
15. 在約翰福音中,西門彼得的兄弟安得烈是第一個有名有姓的門徒。兩人中另一個人的身份沒有特別指明(1:40)。
16. 當一個人真的「來到」耶穌面前,而且耶穌是誰的真相已在他腦子裡被顯明時,唯一本能的反應就會是立即去告訴他人自己的發現。安得烈便徑直到他的兄弟西門彼得那裡,告之「我們遇見彌賽亞了」(1:41; 另見4:29, 42)。安得烈肯定耶穌的身份,一丁點兒猶豫都沒有。
17. 當安得烈把西門帶到耶穌面前時,耶穌再一次採取主動,先叫出他的名字(西門),並宣佈他要被稱作「磯法」(註:這是亞蘭文,當時中東的通用語言,很可能是西門的家鄉話),意思是「彼得」(註:這是希臘文,當時世界上的通用語言),即一塊石頭(附註:小石頭petros〔彼特羅斯〕,基督將在上面建立教會的「磐石」是用的另一個字petra〔彼特拉〕,見太16:16-18)。隨著福音敘述的展開,我們可以看到:彼得的表現實在不像是一塊石頭!有人解釋說耶穌對彼得寄予了很高的希望,並稱先他為石頭,直到他真的成為一塊石頭!
18. 在第一章結束時耶穌與拿但業見面的情節是整個聖經中最有趣而難解的段落之一。當耶穌呼召腓力時,只簡單地說了一句「來跟了我吧!」(1:43)腓力便像安得烈一樣去告訴了他的兄弟拿但業(1:45)。
腓力向拿但業指出舊約中眾先知對彌賽亞的預言,並直接將「約瑟的兒子拿撒勒人耶穌」與之聯繫起來(1:45; 另見路24:27, 44)。腓力顯然對耶穌知之甚多,但是,拿但業在起初持著懷疑態度,不相信拿撒勒能出彌賽亞。很明顯,他知道那個預言,就是彌賽亞應該出生在猶大的伯利恆,而不是名聲欠佳的加利利的拿撒勒。他所不知的是:耶穌正是出生在伯利恆,並在逃往埃及後與他的家人一起定居在拿撒勒(見7:52,以及太2:22-23)。腓力借用耶穌的話說了句「你來看」(1:45-47)。拿但業真的來了。
19. 與前面一樣,耶穌先開始了這場對話,他一望即知拿但業的內心,發現他心裡沒有詭詐,這曾是猶太人先父(族長)之一雅各的性格特徵。實際上,耶穌這句話實際上是說:這是一個「雅各的兒子」(以色列人),但是並不像雅各(1:47)。拿但業聽了當然很驚訝,他的回應與撒瑪利亞婦人十分相似(1:48, 4:19)。
20. 「在無花果樹下」也許是一個修辭手法,表示一個人正在默想神的道。它更可能是指腓力找到拿但業的地方。耶穌表明了他的神性(在此指他的全知性〔無所不知〕)在他作人間事工的過程中只被部分(而不是全部)遮蓋(見腓2:5-11的「虛己」)。當腓力站在無花果樹下時,他也許正在讀創世紀28章關於雅各的事,因此耶穌才故意提到47和51節的內容。(附註:另一種解釋是:無花果樹一直是以色列、猶太人、尤其是拉比學校的象徵,耶穌或許在說他知道拿但業上過拉比學校)。
21. 拿但業在1:49中對耶穌身份的斷言是令人驚駭的。事實上,耶穌或許懷疑拿但業是否真正理解了他說的話的意義。耶穌實際上是說:你還沒有看見任何大事呢!──等你將來看到那真正證明「我是」誰 (自有永有的)的七個神跡記號的時候吧(1:50)。
22. 這裡提到創28章中的異象「雅各的梯子」是很有指導意義的。如果說天使是舊約(摩西律法)的中保(創28:12;來12:22-23; 加3:19)的話,那麼耶穌則是新約的唯一中保(來12:24; 提前2:5)。請再與1:17中的陳述相比較。既然基督已經來臨,通向神的路就惟有他一條。
23. 根據約翰福音,準備階段到此結束,耶穌即將開始證明他自己的身份,首先通過在加利利的迦拿所行的第一個神跡記號(約翰福音一共記載了七個)。
指導研經題
約1:19-51
1. 你在施洗約翰的事工與今天的信徒之間看到了什麼相似性?(見林後5:18-21)
2. 你能否發現施洗約翰身上有何關鍵品質,使耶穌看他為大?
3. 請填空:受水洗禮的核心涵義就是:個人_親____地_認____於一個____和他所傳講的_信_____。
4. 如果一個人要真正地跟隨耶穌,什麼是永遠必須要求的?
5. 根據約1:35-51,人必須信耶穌的什麼?(見約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