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世記
經文: 創世記13:1-14:24
主題: 亞伯蘭與羅得分離(13)
羅得的被擄與獲救(14)
重點: 憑信心行
大綱:
五. 閃的後裔(11:10-25:18)
D. 離開迦南(12:10-13:4)
1. 神祝福亞伯蘭(13:1-4)
E. 與羅得分離(13:5-18)
1. 牧人之爭(5-7)
2. 羅得的選擇(8-12)
3. 應許亞伯蘭(14-18)
F. 亞伯蘭告捷(14:1-14)
1. 羅得被擄(1-12)
2. 亞伯蘭救羅得(13-16)
3. 亞伯蘭與麥基洗德(17-24)
介紹
這段敘述再次顯明瞭神在祝福亞伯蘭的應許上是何等信實。它同時顯明神賜給希伯來人能力對抗敵人以保衛應許之地。同時也有憑信心而行的重要一課。
觀察與評論:
亞伯蘭與羅得分離(13:1-13)
1. 亞伯蘭及其家人(包括撒萊和羅得)從埃及回到了應許之地(13:1)。神不念亞伯蘭的欺騙,依然賜給他物質上的豐富──「亞伯蘭的金、銀、牲畜極多」(13:2)。
亞伯蘭在伯特利和艾之間安營紮寨,就是起先築壇求告神的地方。回到應許之地後,亞伯蘭一家又恢復了向耶和華的主動敬拜(13:3-4)。
2. 羅得與亞伯蘭一同興盛起來(牛群、羊群、帳棚)(13:5),然而那地不能同時容納他們(13:6),可能是因為那裡的迦南人和比利洗人(13:7)。羅得的牧人和亞伯蘭的牧人因喂飲牲畜開始爭吵(爭權利)(13:7)。
3. 意味深長的是,是亞伯蘭,而不是羅得,作出決定:和平比(放牲畜的)權利更重要(13:8)。這是一個憑信心而行的人,甘心把首選權讓給羅得,讓他先挑到哪裡安居(13:9)。類似的時候,我們會很自然地希望首先選擇。在這時羅得抓住了好機會。他如常人一樣,是憑眼見而不是憑信心而行,因他的選擇是按著他肉眼所見而作的(見林後5:7,4:18;來11:10-11)。
4. 羅得「舉目觀看」,為自己作了選擇──按肉眼所能看見的表面現象。約旦河全平原滋潤的土地顯然是人自然的選擇(13:10-11),然而這種看似正確的選擇將使亞伯蘭年青的侄子羅得陷入麻煩之中。13:10敲響了警鐘:提到所多瑪和蛾摩拉沉溺在暫時享樂的罪中(見創19)。
5. 然而分開是很重要的,因為只有亞伯蘭「離開」本家本族,神才能確立與亞伯蘭的約。這是一個先決條件,亞伯蘭現在已經達到了──「他們就彼此分離了」(13:11)。
6. 亞伯蘭住在約旦河西岸的迦南地,羅得則漸漸地挪移帳棚,一直搬到所多瑪(13:13)。雖然所多瑪的確切位置不能清楚確定,但瑣珥的位置基本可以斷定是在鹽海(死海)南端西訂谷附近,靠近馬撒達。當時那地豐饒榮美每如樂園(13:10),然而外表可以欺騙人,如13節所說:
「所多瑪人在耶和華面前罪大惡極」(13:13)。
羅得的選擇現在使他深受罪惡的影響──他離他們太近了!今天,死海南端周圍已成不毛之地。
*中文版註:死海南端的西訂谷是指東岸半島以南的那部分;這部分比半島以北的那部分淺多了,地理上可以證明它在主前兩千年左右,就是亞伯蘭的時候,經歷了一次巨大的地理變化,從本來在地上,降到水下。所多瑪和蛾摩拉遺址可能就在這水下。當西訂谷還在地上的時候,曾有示拿地的四王來此攻打所多瑪等城的五王,(見創14:1-3)。聖經說「那裡有許多石漆坑」(創14:10),如今。在死海南端還可以看見飄浮的柏油團。馬撒達是死海西岸的一個城堡,基本上是正對著在東岸的半島。*
神為亞伯蘭選擇(13:14-18)
7. 羅得為自己選擇,但因著亞伯蘭的信心,神親自為他選擇(13:14);羅得是自己舉目,但是神讓亞伯蘭舉目觀看應許之地──神說: 「凡你所看見的一切地,我都要賜給你和你的後裔,直到永遠」(13:15)。
神總是祝福信心,他進一步應許亞伯蘭的後裔將多得不可勝數(13:16)。而後,神指示亞伯蘭縱橫走遍這地(13:17),亞伯蘭就照樣而行,他不斷搬家(帳棚),從一處遷往另一處,很像今日的貝督因人(無定居點的遊牧民族)。重要的是,亞伯蘭在希伯侖又築了一座壇敬拜主(13:17-18)。
羅得被擄與被亞伯蘭救出(14:1-17)
8. 第14章所記述的事件發生在約主前二千年,其中所列舉的城、國、和王在世俗歷史書中可找到對應。雖然第14章準確地記錄了一個歷史事件,但這並不是這段經文的真正目的。神是要向亞伯蘭顯明他將賜能力使亞伯蘭(和其後裔)戰勝各樣強敵,保衛迦南(應許之地);這貫穿在整個以色列歷史中。神確實是他子民的「盾牌」(見15:1)。
9. 羅得陷入困境是因他與邪惡的人聯繫過密。這是很好的教訓!人有可能在不當的時間、不當的地方和不當的人在一起。
10. 第14章中充滿了難以記憶的王的名字,但我們至少可以總結一下所發生的事件。四個美索布達米亞地區的王(14:1,特別注意「士拿」是在巴比倫)進攻巴勒斯坦,並攻擊約旦平原(14:2)的五個結盟的王,那時五國均位於死海的南端(西訂谷)。
11. 這五個王一度曾是美索布達米亞的一個王(基大老瑪)的附屬國,不久前卻背叛了他(14:4)。基大老瑪與其同盟王從北方攻打約旦平原諸王(14:5-7),南下直取西訂谷。
12. 這五王「在西訂谷擺陣與同他們交戰」(14:8),但很快就被進攻的四王的強大勢力打敗了。所多瑪和蛾摩拉被洗劫一空(14:9-11)。因為羅得選擇了住在這一帶,所以他和他的家人也被擄去了(14:12)。
13. 當亞伯蘭(當時住在希伯侖)得知羅得被擄的消息後,他就率領他家裡的顯然受過訓練精壯318人,和一些盟軍一起,直追五王到但,並打敗了他們(14:13-15)。顯然,這五王已從死海南端繞向西,然後沿著約旦河谷北上,正在準備沿著「國王大道」回老家。(中文版注: 「國王大道」是約旦河西岸的一條古老的平坦大路,是傳統的貿易通道。)
14. 亞伯蘭大獲全勝,他同時救出了羅得以及他的家人和財物。約旦河谷的五王所力不能及的,亞伯蘭靠神的力量就作到了!
15. 此時亞伯蘭被稱為「希伯來人亞伯蘭」,即,一個可以區別出來的族群或民族的領袖(14:13)。
亞伯蘭,麥基洗得和所多瑪王(14:17-24)
16. 洗得(14:8)。這次會晤似乎是在耶路撒冷城址附近,亞伯蘭與這二王會面,各有一番不同的交通。
17. 撒冷王麥基洗得(「公義王」)帶著餅和酒出來迎接亞伯蘭,慶賀他的勝利。有關這位特殊人物的麥基洗得,我們必須瞭解以下幾點:
a) 他是至高神的祭司(亞伯蘭並不是唯一敬拜耶和華的人)(14:18)。
b) 他祝福亞伯蘭,表明他的地位超越亞伯蘭(14:19)。
c) 他讚美神,將勝利歸功於神(14:20)。
d) 亞伯蘭付給他什一奉獻(掠物的十分之一)(14:20)。
這裡不對麥基洗得作詳細評述(《系統查經》系列的《希伯來書》第8課中列出了參考資料;另見詩110:4和來5:10;7:1-17)。一些人認為他是基督耶穌的化身,是道成肉身前的基督在舊約中的另一次顯現(象許多「耶和華的使者」那樣),但創世記第14章似乎明確地把麥基洗德作為一位歷史上的王來描述,只是有關他的事跡我們知之甚少(例如:家譜,等等)。但有一點很清楚:他是「至高神」的祭司,預表了基督的同時作為王和祭司的大祭司職分。請注意什一奉獻和祭司職分都是在律法之前出現,就像安息日的概念一樣。從來7:3我們可以看到,什一奉獻是掠物中上好的(即:所得中最上面的,是總收入而非淨收入的十分之一)。
亞伯蘭顯然知道麥基洗得的不同尋常和崇高地位。
18. 亞伯蘭對待惡王所多瑪王的態度卻是截然相反的。所多瑪王希望亞伯蘭也敬仰他;他要亞伯蘭歸還被擄走的人,然而可以保留掠物。但亞伯蘭拒絕與神以外的任何人結盟(和敬拜)。亞伯蘭不願感到自己欠所多瑪王任何人情(14:21-24)。我們會想,有了這段經歷,羅得應該吸取教訓了,但是第19章表明並非如此。
亞伯蘭現在已經用行為表明了他的信心,合乎了神所要求的先決條件;他把自己放在了一個可以被神用特別的方式來祝福的地位。神現在就可以與亞伯蘭確立他的無條件之約,使全世界因此而蒙福。
指導研經題
創世記13:1-14:24
1. 考慮到亞伯蘭在埃及的欺騙行為,你如何解釋他的昌盛?
2. 是什麼引起亞伯蘭和羅得的牧人衝突?
3. 什麼驅使羅得先作選擇?
4. 羅得的選擇是基於什麼?其結果是什麼?
5. 亞伯蘭的選擇是基於什麼?其結果是什麼?
6. 為何在13:10;13節中加入對所多瑪的描寫?
7. 神說把迦南地賜給亞伯蘭及其子孫多久?
8. 第14章記述的歷史在此有何目的?它揭示了什麼?
9. 亞伯蘭如何以截然不同的態度對待撒冷王和所多瑪王?為什麼?這說明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