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周

黑暗的世代黑暗的世代

第  1日

士十七至廿一章

介绍了七个恶性循环后,士师记替士师时代作了一些总结。我们可用“黑暗”、“混乱”去形容这个世代。首先,十七、十八章介绍的是宗教上之混乱与黑暗。利未人为了糊口,甘心作了偶像的祭司(当时神像较受欢迎)。犹太人亦不惜雇用利未人,作他们崇拜之“神棍”,可见其宗教之退化。但支派的人甚至掠别人神像,掳其祭司,完全背神而行。十九章说到道德上之败坏,利未人也娶妾,妾亦红杏出墙,后来利未人带妾回乡时为便雅悯凶暴淫恶之匪徒所逞,可见当时之道德也随着灵性败坏而尽失。二十、廿一章带出的是社会问题,因利未人妾之死,触起以色列人对便雅悯支派的不满及仇恨,卒引起内战。以色列阵亡者逾四万,便雅悯亦差点被灭绝(基比亚全城被毁)。士师时期结束时,以色列人省悟,想办法替便雅悯支派保留余种。这时代之特色,乃是“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廿一  25)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宗教的腐败

道德之腐败

社会之混乱腐败

米迦的假宗教

但的假崇拜

便雅悯人性变态

便雅悯人遭遇

偶像:  Idolatry

淫乱:  Adultery

残杀

有否想过,在你身处的社会中,随时有人入屋抢劫,女子随时会被奸污,人们互相残杀……你会怎样?我们或许会想到移民吧。但在现今最文明的美国,每天有三宗以上的儿童死亡事件,绝大部分死于青少年枪杀(有意或无意);六成以上中学生有性经验;逾百万未婚妈妈,每年逾千万女子堕胎;罗省暴乱显示了一个社会问题──抢劫、暴力事件随时会发生。原因何在?信仰上之腐败、与神关系破裂,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以色列人离弃神权管治,结果陷于黑暗之中。

“心中无王,各人任意而行”是人自我中心、离弃神的具体表现。从你的经历中,自我中心、目中无神会为人带来什么恶果?你会怎样对付自我?

 金句: 希伯来书十二章十六节

路得记

到波阿斯的城   1章

到波阿斯的田   2章

到波阿斯的场   3章

到波阿斯的家   4章

1-5

6-22

1-13

14-23

1-5

6-18

1-17

18-22

农妇

工人

贤妇

主妇

荒年

麦田

禾场

新家

遇苦难

受安慰

得应许

蒙救赎

信心的道路

爱心的事奉

谦卑的慰藉

顺服的赏赐

信心的试炼

信心的试炼

信心的应许

信心的赏赐

摩押

伯利恒

约主前  1200-1150年之间

 第  12周

外邦女子的光辉见证

第  2日

得一至四章

就在士师时代最黑暗的时期,神故意藉路得光茫之见证,与当时的黑暗作一强烈对比。路得记好象预表着犹太人会拒绝主基督,以致主转向外邦人,拣选他们。路得记之背景,是一富户以利米勒及拿俄米,因以色列饥荒移民至摩押,结果拿俄米的丈夫、儿子相继死去,只剩下她和两个媳妇。其中一媳妇路得基于对神之爱慕、对拿俄米之情,宁放弃娘家遗产、安逸生活,跟拿俄米回以色列过艰苦生活。在以色列国对神“不忠”时,路得表现出对神之“忠”信;当以色列对感情“不足”时,她“坚贞不二”。因此,神特别为她预备了一位属神的人──波阿斯(原意“在他里面是力量”,若将希伯来文字母从左向右读,则为“救主”),为她带来小儿子俄备得,而路得本身,也成了大卫的曾祖母,在神的册上、在圣经上、在基督的家谱上享有殊荣。

拿俄米变玛拉,“甜”变“苦”,为什么?这个家庭实是我们的鉴诫──利米勒(“神是我的王”)死了,神不再是他们的王,在选择移民地方时,选了淫乱不堪、拜偶像之摩押。二子的名字,玛伦(病)、基连(孱弱)显示的不独是身体状况,也是灵性光景。可见他们所注重的,并非属灵事物,乃物质享受、属世名利。这样下去,总会有“苦”的一天。

婆媳之间常出现争端,但路得与拿俄米的感情却比亲生母女还要好,为什么?“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神就是我的神”,相处时,考虑对方的幸福多于自己,彼此服侍,多欣赏对方乃秘诀所在,你要在家试试吗?

 金句: 路得记一章十六至十七节

撒母耳记上

撒母耳

的治理

1-7章

扫罗

的王朝

8-15章

大卫的兴起

16-31章

幼年

少年

中年

牧童

宫侍

亡命

蒙神选召

西

1-2

3

4-6

7

8

9-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

31

1-3

4-7

8-12

13-15

16-17

18-20

21-31

最后的士师

最初的王

最合神心意的王

过渡时期

扫罗兴起

扫罗衰亡与大卫兴起

迦南之以色列

六十年以上

 第  12周

撒母耳的童年与呼召

第  3日

撒上一至三章

士师时代末期时,宗教腐败,道德沦落,社会混乱,国势衰弱,人心黑暗。然而在以法莲山地有一位敬畏神的贤妇,凭信心求神赐下一个孩子。神应允这虔敬的祷告,民族的救星撒母耳因此而诞生。在撒母耳孩童时,母亲已将他献给神,在神的殿服侍神。当时祭司以利年老昏庸无能,管教不严,尊重儿子过于尊重神,知道儿子犯罪、淫乱、在献祭事上亵渎神,但仍不严加管教,所以神定意审判他一家,又立撒母耳,一个“合神心意”的祭司,取代他的职分。撒母耳在很多方面与以利成强烈对比:他警醒,而以利沉睡(灵里);他敏锐地听到神的启示,而以利听不到;他相信神审判且宣告,而以利没有宣告,以致国民也感到“耶和华的言语稀少,不常有默示”;他忠心服侍神,顺服神,但以利为口奔驰非为神(二  36,以利家皆如此)。所以在以利及他的儿子受神审判后,神立撒母耳为祭司取代以利。他是最后一位士师,是第一位先知,首创先知学院(十九20),是出色的祭司,身兼三职。他也是以色列由士师发展至君王时期的一位过渡人物。他长大以后神与他同在,使他的预言无一落空。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哈拿的祷告

哈拿的赞美

撒母耳取代以利

出生

童年

蒙召

“撒母耳”的名字,在希伯来文是“神听到”的意思,为何神听他?是因他先听神,对神顺服,警醒跟随神,每日愿意与主同行。“以利”在希伯来文乃“我的神!”(“My God”)的意思,一个人在什么时候会叹 “My God”(我的神!)?你要做谁?撒母耳还是以利?

台湾一个青年许正忠在杀死少年棒球国手陈铭晃而被判刑后悲痛地说,他痛恨父母,因父亲只好饮好赌而不顾家,母亲只有溺爱,没有管教。在今日,很少父母懂得管教儿女,他们只纵容儿女的行为。神说:“我……必永远降罚与他的家,因他知道儿子作孽,自招咒诅,却不禁止他们。”(三  13)你对子女、学生、弟兄是否也如此?

 金句: 撒母耳记上一章廿七至廿八节

 第  12周

约柜失而复得

第  4日

撒上四至七章

人对神的信心一旦动摇,就很想倚靠一些人手所造之偶像,就如以色列人在旷野期间拜金牛犊一样。到撒母耳时,以色列将约柜运到战场,他们以为这样便可以打败非利士人,岂知一败涂地,三万人阵亡(包括以利二子),连同约柜也被掳。乍闻败讯,以利往后跌倒,折颈而死。但非利士人得了约柜后,并不好过,反令他们生痔,结果要以厚礼送约柜回以色列。经过一场惨败后,起来收拾残局的,就是撒母耳。他带领以色列百姓向神忏悔,扭转劣势,打败非利士人,使非利士人不敢再入侵以色列,所有占领土亦归还给以色列。另一方面,以色列也与邻国和好。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约柜被掳

约柜被弃

约柜归回

重建祭坛:认罪

以色列败阵

非利士人受咒

非利士人赔罪

以色列胜利

以色列惨败、以利二子惨死时,以利儿妇亦因产子而死,以利的孙子成了孤儿,取名迦博(希伯来文乃“荣耀在那里?”的意思),这名字正适合有不顺命父母的他。以利因二子惨死而惊惶昏倒、折颈而死,这个家庭一天死去四人,且都是悲惨的,无神的眷顾与安慰,这实是一大悲剧。

一位姊妹说晚上有黑影压着她,便买了一本大圣经,一个大十字架,放在床边,结果情况却没有好转,基本问题是什么?以色列人抬着约柜去打仗,以为可胜,结果惨败,是什么原因?他们心中根本没有约柜(神的律法、神的同在),神根本不在他们生命中,他们岂能有神的能力?撒母耳带领百姓悔改认罪,重建与神的关系,并重建祭坛后,他们才经历到得胜的生活。弟兄姊妹,我们得力不是靠有形的东西(如圣经、十字架、耶稣像等),乃是对神的信心,与神同行。秘诀是经常操练悔改认罪,对神委身!

 金句: 撒迦利亚书四章六节

 第  12周

第一位以色列王

第  5日

撒上八至十二章

虽然撒母耳本身是受神重用的人,但他的晚年也不比以利好得多,他的儿子们不行他的道,收受贿赂,屈枉正直,以致举国嚷着要立一个君王治理他们,“象列国一样”。撒母耳虽力陈王权的弊处,然而百姓坚持要立王,因此,第一位以色列王扫罗(希伯来文是“伟大”的意思)便被膏立。扫罗被拣选时,气宇非凡,且有谦卑态度,所以,撒母耳膏他为王,神亦赐他说预言为印证。在为立王摇签时,扫罗一如撒母耳所预言,名正言顺成为国家元首。虽然在本乡仍有人不接纳他为王,但在号召以色列人击败亚扪人一役,他正式建立了自己作王的权威与声望。而撒母耳亦正式在吉甲、在以色列人面前立扫罗为王。立王完毕,他发表一篇动人之信息,表白自己鞠躬尽瘁,清清白白。另一方面,撒母耳又劝百姓不可离开神,因惟有他能救以色列,从列祖、摩西、士师时期的事实清楚可见。最后,撒母耳藉着祷告,以打雷降雨的神迹警告扫罗和百姓,若他们背弃神作恶,他们也必跟王一同灭亡。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百姓要求立王

拣选王

膏抹王

按立王

警告王

学效列国

顺从民意

建立威信

名正言顺

当心!

箴言说:“尊荣以前必有谦卑”(箴十五  33),又说“败坏之先人心骄傲”(箴十八12),这两句话恰成扫罗的写照。未任王以前,他可以说:“我不是以色列支派中至小的便雅悯人吗?(那是事实,参士廿一章)“我家不是便雅悯支派中至小的家吗?”但当他坐在王位上,稍有成就后,便“不可一世”、妄自尊大、目中无神、擅自代祭司行事……卒遭神废而不用。有人说得好,水是流到低洼地带充满它的,同样,圣灵也必首先充满自觉不配、软弱、非要靠神不可的人。另一方面,一个人上山时,是挺着背,还是俯着背的呢?下山时又是怎样的?你是在上山状态抑下山状态?

“鹦鹉学舌”是自古以来人的通病。以色列人见别国有王,他们也要。现代人见别人有什么就想要什么,你花多少时间在追求虚荣上?是否挪奉献之金钱作他用?试想想,你要改变哪些习惯,以致可以成为神的好管家?

 金句: 箴言十八章十二节

 第  12周

扫罗之悖逆与见弃

第  6、7日

撒上十三至十五章

扫罗在位仅二年,就面临重大的考验了,因非利士人屡次杀戮以色列百姓,扫罗遂兴兵攻击他们。出兵前要等撒母耳到吉甲向神献平安祭和燔祭,可惜扫罗连一点点的耐性也没有,他没有等撒母耳来便擅自做了利未人才可做的事──献祭,且是“勉强”去献的,这显然是对神律法的不敬。撒母耳遂宣告他的王位不长久,扫罗得到警告后,不独没有悔改,反变本加厉,欲以“成就”巩固自己王位,增加自己的安全感。他的儿子领兵深入敌阵以简陋的武器大败非利士人,但他竟罔顾将士软弱,妄用王权,不准他们吃东西,他的儿子约拿单为体恤军心违王命,险遭杀害,幸得百姓力谏得免于难。其实扫罗已失神心──预言失准(十四  33、34),又失民心(十四45)。其后在灭亚玛力人的事上,扫罗再次不把撒母耳从神而来的旨意放在心上,遂自绝于为王之途。撒母耳最后责扫罗的一席话,发人深省,“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十五22)扫罗见责,并不是为自己所行懊悔改过,乃是担心失去百姓和长老的支持,所以他的请求,是希望撒母耳在百姓和长老面前“抬举”他,“我好敬拜耶华你的神”(十五30)。撒母耳对他死心,为他悲伤,因神后悔立扫罗为王。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扫罗自视为祭司

扫罗罔顾军兵需要

扫罗违背神命

失神心

失民心

绝于王朝外

绝对的变相对,就是不以神为神,“当他是死的”;相对的变绝对,就是自视为神,是具无上权威的。可惜,扫罗两样都具备,他不独背弃神绝对的命令,且罔顾属下的性命,将相对之事当作命令,百姓也看不过眼。你能各举出一个例子吗?

“只要目的正确,什么手段都无妨!”你同意吗?用上班时间预备查经;为奉献而瞒税;为免聚会迟到而超速驾车……对吗?扫罗的失败,是否也提醒你类似的经历?

 金句: 撒母耳记上十五章廿二节

    回到最前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