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屬神的教會

第一章 教會的真意

第二章 教會的建立

第三章 教會的原則

第四章 教會的組成

第五章 教會的事工

第六章 教會的難處

第七章 教會的道路

第一章 教會的真意

歷代人們對教會有許多不同的看法和對待,連基督徒也是如此。但教會究竟是什麼  ?它與信徒有什麼關係?我們必須也只能由聖經中找答案。神的話語不能廢掉,神的旨意不能更改。人的看法和作法與神的啟示和教導不合,必定站不住,將來也不能逃避審判,首先我們要看一看在神的預定、目的和要求中,教會真正的意義和屬靈的實際是什麼,不明白這一點,而想建立教會,造就教會,在教會中事奉和工作都是徒勞無益,不蒙悅納的。

 一、父神的家

人不喜歡孤獨、最低的要求,也是最基本的願望是有一個家,人是按著神的形象造的,在許多方面與神相似,人世間許多事情也為表明神的道而設立的。家的實質和含義,就是很重要的一項。因此,神要有一個家是不難理解的,家是人間社會的最基本的組織和單位,是人們生活的最中心環節和場所。古時候大家庭有家長、家眷、家園、家業、家宰、家丁、家規、家法等,小家庭也有人和家宅。神在天上有一個大家庭,天使是他的家僕,宇宙是他的家園,然而他只有一位獨生子,也是他所最心愛的   (約一18)。是首先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 (西一15)。但神願意得著眾子,並為他獨生子找一個配偶,這就是教會 (羅八29;來二10;創二18;弗五32)。

神曾在地上有一個家,是選民以色列人  (何九8;瑪二10;約十四2;弗三15)。但這只是外圍和表樣這個家,是很叫神失望,沒有滿足神的心意(何八1;瑪一6)。惟有教會才是神永遠計劃中,家的核心和目的。新約信徒因著主的救贖,作了神的兒女,成為神家裡的人(約一12;弗二19),這真是超過我們所想求的。

以個人來說,信徒是神的兒女  (約壹三1;加三26)。以全體來說,教會是神的家(提前三15)。這個家今天雖然在地上,卻同時聯繫在天上,並貫通到來世(加四26;來十二22-24)。神是家長,基督為兒子和大祭司治理神的家(來三6,十22),神的僕人以及一切事奉神的人是管家(林前四1-2;多一7;太廿五12;路十二42;彼前四10-11)。所有信徒都是家中的弟兄姐妹(加六10),是憑許作兒女,可以承受神家中永遠的產業(加四28-30;來九15;西一12),這是何等大的榮耀、福份和盼望,應當不住地讚美和感謝(弗一11-14),直到將來進入天家與父神相聚,永遠在一起。

教會既是神的家,就當以這個地位和標準來要求和衡量教會的實際作用和情況,否則虧欠神的榮耀,達不到神的目的,現在要受到神的管教,將來要受到神的審判  (來十二7;彼前四17)。所以一個教堂或聚會的地方是不是能代表神的家,要看裡面人是不是神的兒女,是不是神在作家長,基督在那治理,弟兄姐妹彼此相愛,一同遵行父的旨意,將天家的樣式和實質表明出來,如果在教會中有嫉妒紛爭、騷擾混亂、人意橫行,沒有尊神為大,尊主為聖,讓聖靈來管理、運行,就不成為神的家。

神何等寶貴、重視他的家,絕不容許有人破壞和混亂,神的僕人和使女應當在神的家中盡忠,知道怎樣行能討神的喜悅,合乎他的旨意  (來三6;提前三15)。使教會真成為神的家,讓人在教會裡得到了神家的感覺和享受,讓神也得著快樂和滿足。家,應當是溫暖的、相愛的,充滿著平安、喜樂和安慰。

 二、基督身體

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是基督與教會關係最主要的一個,這不是一種比喻和象徵,乃是一種屬靈的實際,說明教會與基督的同體與合一,基督和教會是出於一  (來二11),聯合為一(林前六17),眾聖徒在基督裡合為一(約十七21-23),歸為一(弗二16),就是成為基督的身體(羅十二5;林前十二13)。主耶穌在世為人,以及復活升天,有他個人的身體,但是作為神所立的基督,遠超過萬有之上,是神永遠計劃的承受者和執行者。他有一個更大的屬靈的奧秘身體,那就是教會(弗一21、23;西一16-18,三11)。基督就是藉著這個身體來彰顯他的榮耀,執行他的旨意,承受和管理萬有。教會一次與基督聯合為一就再不解體,乃是與他一同坐在天上,將來一同顯現在榮耀裡(弗二6;西三4),並要和他一同作王,不但千年,而且直到永永遠遠(啟廿6,廿二5)。

教會作為基督的身體的實際意義  :

第一  :基督是裡面的生命,好像人的外面有身體,裡面有靈魂一樣。裡面的生命是藉著外面的身體來表達,顯明和執行它的意思,性格和目的。聖經中一直提到基督是生命,生命在他裡面(約一4,五26,十10,十四6;約壹五12)。這生命不是指著屬地的、世人的、一般受造的生命乃是指神非受造的永遠的生命(提後一1、10;來七16;約壹一2;提前六12、19;多一2)。因此說你們的生命與基督一同藏在神裡面,基督是我們的生命(西三3-4)。教會在自己裡面沒有生命,若沒有基督作生命,就是死的。如果仍然表現為活的,那就不是表明基督的生命,而是一些人的生命,那也就不能算是基督的身體了。所以教會不是別的,乃是充滿並彰顯基督生命的器皿(弗一21,三21)。它應當是基督的形體和化身,而不應當有別的表現和活動,應當叫人看見教會就是看見基督。如同基督在世上時,人看見了基督,就是看見了父一樣(約十四9-10;腓一20-21)。基督當時曾在拿撒勒人耶穌裡活在世上,今天是教會裡活在世上,那時道成了肉身住在人間,今天藉著教會住在人間,教會的真諦就是代表基督,彰顯基督在世上。

第二  :基督是教會的頭或元首(西一18;弗一22-23)那樣教會應與基督聯合,並遵行他的旨意。教會不能離開基督而獨立生存,或自由活動,猶如身體不能離開頭一樣,為此要連於元首,特定元首(弗四1、5;西二19),否則身體各部份也無法聯絡合一。身體無頭,或有一個假頭是不行的,也是可憎的。照樣,教會必須以基督為元首,別無所屬,必須聽從於基督,一切照他的指示而行。

第三  :身體上有許多肢體,互相聯絡在一起。照樣,我們這許多人在基督裡面成為一體,互相聯絡作肢體。肢體也不都是一樣的用處(羅十二4-5;林前十17)。要彼此相顧,互相幫助,誰也不能缺少(林前十二12-27)。但必須藉著聯於元首基督,全身才能聯絡得合適,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弗四15-16;西二19)。許多教會發生問題,肢體彼此不合,都是因為與元首發生問題,沒有很好的連接,那樣就必要脫節、解體。即或勉強聯在一起,卻不是生命有機的聯合,也不能代表基督。

 三、聖靈的殿

神需要一個居所,在天上有神的殿  (啟七15,十一19,十四17),舊約時,在地上有所羅門為神建的殿,雖然神是無所不在的,天和天上的天,尚且不足他居住的,然而卻願意為他的名在地上有一個代表的居所,來見證神的聖潔和榮耀,並與他的子民同在。將來在聖城新耶路撒冷裡沒有殿,神和羔羊為城的殿,那代表羔羊的妻,就是教會(啟廿一9、22),是神永遠居住的所在。其他的殿不過是教會的預表和影像而已。基督曾以地上的殿喻指他在世時的身體(約二22),而他復活升天後屬靈的身體,則用教會為代表。

經上說信徒是神的殿,神的靈住在裡頭,也稱為聖靈的殿  (林前三16,六9)。而且說,教會「被建在使徒和先和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各房靠他聯絡得合適,漸漸成為主的聖殿,你們也靠他同被建造,成為神藉著聖靈居住的所在。」(弗二20-22)彼得也說,「你們來到主面前,也像活石,被建造稱為靈宮」(彼前二5)。這給我們看見新約神的殿不是指著有形的、物質的建築,乃是一班的人被建造成為靈宮,世上許多高大美觀的教堂,並不是聖靈的殿。

神所要的教會,作他的殿乃是屬靈的,是信徒聯合而成的,不過要具備幾個條件,一個是根基的問題,要建造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這裡所說的先知乃指新約時代的先知  (弗四11;徒十三1,十五32,十一27,廿一10)。他們是神所特別揀選和差遣的,藉著聖靈的啟示,使他們知道基督福音的奧秘(弗三3-8),這啟示到啟示錄為止(啟廿二18-19)。雖然使徒和先知的工作仍繼續,但使徒的職份已停止(猶17;林後十二11-12;林前九1-2)。使徒所傳的乃是主的命令(彼後三2)。具有絕對的權威(加一8、11、15;彼後三15-16)。他們所立的根基乃是基督(林前三11),是教會的房角石,一切以他為準,他們所傳的是出於聖靈的啟示,記載在聖經上。所以凡不建造在使徒和先知所傳復活的基督和聖經的啟示上的,不能成為神的殿,也不是主所建立的教會,此外,以人的權威和理論為基礎,都是建造在沙土上,終必要倒塌。

教會這個殿是用活石建造的,不但不是用屬物質的石頭,也不是用沒有新生命的人。主耶穌基督是匠人所棄的石頭,因從死裡復活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  (徒四10-11)。照樣必須是與基督一同復活的人才是活石,能一同被建造成為靈宮(弗二6;西二12-13)。如果沒有重生,如死的人,不能有分成為聖靈的殿、神真正的教會。

作為聖靈的殿,教會必須有聖靈居住在內,充滿在內,猶如會幕和聖殿造成後,有雲遮蓋,神的榮光充滿在內一樣  (出四十34-35;王上八2、10-11)。若只有人的活動,沒有聖靈的運行;只有人的組織,沒有聖靈的權柄;這些都是神所不許可的。同時,神的殿必須是聖潔的(林前三17),絕不允許有作買賣的人,兌換銀錢的人。神的殿應當是禱告的地方,不能變成賊窩,否則,要被主的鞭子趕出去(約二14-16;太廿一12-13),甚至最終要被拆毀一塊石頭不留在石頭上(太廿四2)。

 四、祭司國度

神在舊約時曾揀選拯救以色列人作屬神的子民歸神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  (出十九5-6)。但以色列人卻失敗,沒有達到這個目的。新約時,神藉著耶穌基督的救贖,使我們脫離一切罪惡,又潔淨我們特作自己的子民(多二14)。彼得書上說「唯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二9)啟示錄中也提到「他愛我們用自己的血使我們脫離罪惡,又使我們成為國民(原文作國度)作他父神的祭司。」(啟一5-6)用自己的血從各族各方各民各國中買了人來,叫她們歸於神,又叫他們成為國民,作祭司歸於神,在地上執掌王權(啟五9-10)。

以上的經文,講到蒙救贖的人成為國度,作祭司,這不但指信徒個人,也是指全教會是一個祭司國度,像以色列人所預表的那樣。這有幾個重要的意義,首先教會是被寶血所救贖,買來歸給神的脫離原來的聯屬,再沒有其他地位和關係,它不是一個屬地的團體和人的組織,乃是成為神的國度,一切由神管理,為著遵行神的旨意,榮耀神的名字,如以色列人一樣是從萬民中分別出來的,特作神的子民  (申七6,廿六18-19;民廿三9)。教會是天國在地上的代表,是神國度的核心。福音書中主耶穌所講的許多天國的比喻和道理,都可以應用在教會的外表和實行上,書信中所講到的神的國也都是以教會為對像和範圍的,啟示錄所講將來神的國,雖然範圍更廣大,但仍以教會為主體,並有作王的地位和權柄。

教會作為祭司國度,正如信徒個人作祭司一樣,是為著事奉神,並在神與人之間作中人和媒介,起著有如舊約在以色列人中祭司的作用。他們一方面獻祭、燒香,抬守約櫃,在聖所伺候,同時宣講律法,教導百姓  (利一7-17;耶十八18;結四十45-46;瑪二7;路一8-9)。照樣,教會應當盡祭司的職任事奉神,有唱詩、讚美、禱告、敬拜和尊榮維護主名,同時也宣傳神的話語和旨意,教導人歸向神,認識神。彼得書上所說成為靈宮,作聖潔的祭司,藉著耶穌奉獻神所悅納的靈祭(彼前二5)。

靈祭有幾種  :

1. 頌讚的祭(來十三15)

2. 行善的祭(來十三16)

3. 捐輸的祭(腓四18)

4. 獻身的祭(羅十二1)

5. 福音的祭(羅十五16)

6. 感謝的祭(詩十五23)

7. 禱告的祭(詩一四一2)

這些雖然信徒個人要獻上,而教會全體也要獻上,如果在教會中沒有奉獻、感謝、頌讚、祈禱、行善、捐輸和傳福音將人獻給神,就沒有盡到祭司的職責。一個教會的屬靈情況,是可以用這些祭來衡量的。不能作為祭物獻給神的,其他一切工作、活動、事物都不為神所悅納,對人也沒有益處。

對祭司和供職的要求,最重要的是聖潔和按神的規定,祭司不先分別歸主為聖,供職時不先潔淨自己,或者不按神所指定的方法律例來供奉作工的都有嚴重的後果,決不可輕忽妄行  (出廿八36,廿九1;利十12;王上十二31,十三2;代下廿九34)。

 五、真理柱石

真理是神做事的原則和依據,真理是根據神永遠計劃而制定的,並藉著聖經啟示出來的,叫人知道神的話就是真理  (約十七17;詩一一九43)。有關神救恩的真理都集中在耶穌基督身上,可以說,他是真理的化身。主耶穌自己說,他就是真理,真理是從他來的,他來是為真理作見證(約一17,十四6,十八37)。主耶穌升天之後,差聖靈來,稱為真理的靈(約十四17,十五26)。聖靈就是真理(約壹五7)他來了要引導人進入一切真理(約十六13)。三一的神是與真理分不開的,是真理的根源、貫徹和歸結。我們的一切信仰,規模和實行都在於真理,離開真理,基督教就不能存在,否則也是一個錯誤的,虛假的教會。

同時真理在世上的具體承當,表顯和見證是在教會身上,所以教會稱為真理的柱石和根基  (提前三15)。柱石是代表見證、紀念,也是承當和堅固的意思(創廿八18,卅一52;加二9;啟三12)。所羅門曾製造兩根銅柱立在聖殿前面(王上七15-22)。這給聖殿帶來莊嚴、榮耀、堅定、力量。它們象徵聖殿的獨特性見證神名的同在。照樣的教會是真理的見證,真理也是教會的特徵。沒有教會,真理無法向世人顯明,沒有真理,教會不能在上建立,教會失去真理,就沒有存在的價值,因為它的功用就是為真理作見證,為真理打那美好的仗(提前六12)。教會歷史證明,什麼時候教會背離真理就墮落、腐敗,甚至被撒但所利用,什麼時候為真理爭戰、站立,就更堅強發展,為神所祝福。

教所堅持、維護、見證的乃是神完全的啟示,包括所有基本的信仰,記在聖經上的一切話語,而不是片面的,局部的,某一人物或派別強調,高舉的道理和講法。有關基督的身份、道路和工作是真理的基石和中心,是教會所最當維持和固守的,猶如以色列人對約櫃一樣。在論到教會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時,保羅提到「大哉,敬虔的奧秘,無人不以為然,就是神在肉身顯現,被聖靈稱義,被天使看見,被傳於外邦,被世人信服被接到榮耀裡。」 (提前三16)基督是神,與聖父和聖靈是一體,但卻有分別的,如經上所說,「奉父,子,聖靈的名給它們施洗」(太廿八19)「聖靈卻是一位...主卻是一位...神卻是一位。」(林前十二2-6)「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賜給你們一位保惠師...就是真理的聖靈。」可見神有三位都歸為一(約十四16-17)。此外,很清楚的地方還有林後十三14;弗二18。基督不是受造的,因為他太初就有,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約一1-3)。他乃在一切被造的以先(西一15-16)。基督雖取了肉身,卻沒有罪性。

教會的立場就是站在聖經所記載神的話語上,唯獨神的話是真理  (約十七17)。人的一切高深道理、奧妙的講法,新近的啟示,特別的亮光都不足為憑,不可信從。而應當為「從前一次交付聖徒的真理竭力爭辯。...並在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堅固的營壘,將各樣的計謀,各樣攔阻人認識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將人所有的心意奪回,使他順服基督。」(林後十4-5)。

 六、精金燈台

使徒約翰在拔摩島上得到耶穌基督的啟示,他最先看到的異象就是七個金燈台和有基督站在中間。這七個金燈台是代表七個教會  (啟一12-13、20)。這裡給我們看見教會的真正意義,在神面前所當有的功用。在舊約的會幕和聖殿都有燈台(出廿五31-40;王上七49;代下四7)。燈台的主要作用是為發光、照亮殿的內部,為著祭司的事奉,並在神面前發光。撒迦利亞書中論到一個金燈台,燈台上有七盞燈,旁邊有兩棵橄欖樹,(亞四1-6、10-14)。這兩棵橄欖樹也是兩個燈台,立在世界之主面前。他們傳道向全世界作見證(啟十一3-10)。照樣,教會作為燈台,一方面照亮教會內部,使本身的工作在真理的光中,而不是在暗中摸索,又一方面,也是世上的光(太五14-16)在全世界面前為主作見證(路廿四47-48;約十五27,十八3、7;徒一8,十39-43,十三47)。

燈台是純金的,金子在聖經中代表出於神,屬乎神,有神的性情在內。照樣,教會稱為神的教會,是他用自己的血所買來的  (徒二十28;林前一2)。應當完全重生有神性情的人所合成的(徒後一3-4)。要成為一個燈台,是要錘出來的(出廿五31、36)。表明教會是神的工作,需要經過苦難和試煉,才能成為精金,作發光的器皿(弗二10;彼前一7;伯廿三10;提後二21)。如果教會中滿了人的意見,人的情感,人的活動,人的工作,人的成份,就不是精金的燈台,不配安置在神的殿中,更沒有真光發出來。就是純金的燈台,仍需要有油的供應、流通,充滿才能發光。油是代表聖靈,沒有聖靈仍然是暗淡無光是會滅盡的。今天教會可能有許多人才、金錢、方法、計劃,然而「萬軍之耶和華說,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亞四6)五旬節的教會所以有那樣大的能力為主作見證,收到那樣大果效,不是別的,就是因為有聖靈的降臨,同在和充滿,否則,那些加利利的漁夫,膽小的彼得和沒有學問的小民是不能成什麼大事的。

燈台中間有作大祭司的基督在其中行走、管理、維持  (啟一13,二1),如果燈台由人照顧管理,是不行的,可是許多地方的教會是以人為首,由人操縱,唯人的命令是從,不管這個人是多麼敬虔、屬靈,曾為神所重用,更不用說那些根本就不是神的僕人,來代替基督在教會中手拿著七星,向燈台發號司令,都是神所不允許的,只有基督是教會的元首(西一18),是治理神家的大祭司(來三1、6)。我們都應當看見約翰所看見的異象,就是看見燈台中間的那一位眼目如火焰,腳象光明的銅,口出兩刃利劍的主耶穌。

如果燈台不能發光,他就要將燈台從原處挪去,燈台所以不能發光,是因為失去起初的愛心  (啟二4-5)。有人貪愛現今的世界,就要失去愛主的心(提後四10;約壹二15),就是愛教會,工作,某種「真理」,過於愛主也是不對的,許多人失去起初愛主的心,也失去彼此相愛的心,違背了主的新命令(約十三34-35),或者只愛自己的小圈子裡的人,對其他主內的弟兄,則加以批評、攻擊、譭謗,還自以為比別人聖潔、屬靈、正統(賽六五5;林前十四37),真是非常可惜。

 七、羔羊新婦

在神的永遠計劃裡,也是根據最美好的心意,要為他兒子找一個配偶就是教會,這是歷代以來隱藏在創造萬物之神裡的奧秘  (弗三9)。夏娃是在人墮落之前,從亞當身上造出來的,是他骨中的骨、肉中的肉,作為他的妻子,二人成為一體,這是極大的奧秘,是指基督和教會說的(創二18-23;弗五30-32)。人間千千萬萬對的配偶不過是那將來更大婚姻關係的小影而已。人間幾十年的結合,簡直如同作一場夢、演一幕劇,就是最圓滿的婚姻,不久也將瓦解,所留給人的不過是一些難忘的痛苦回憶而已,真正的婚姻乃是基督和教會的關係,這裡面的榮耀、福份、喜樂是無窮的。

舊約有不少的婚姻事例,可作基督與教會的預表和象徵,亞當和夏娃是很清楚的預表,說明教會的來源和基督成為一體,將來一同管理全地  (創一26-27,二18-25)。撒拉表顯教會對基督的貞節與順服(彼前三1-6;弗五24)。以撒娶利百加,描述教會是神為他兒子所揀選的配偶,在老僕人預表聖靈的引導下,離開家鄉走一條曠野的路程去與天上的新郎相會。雅各與拉結的結合,說明基督對教會的愛,為她辛勞。摩西娶西坡拉是預表基督在什麼情況和地方娶外邦女子,教會為妻,大衛和所羅門的婚姻也有一定的教訓在內。最動人的故事就是舊約有二卷以女子命名的書一路得和以斯帖了,路得投靠波阿斯,以斯帖被選為王后都有預表教會與基督的婚姻意義在內。

教會已經預定和許配了基督  (林後十一2-3),最基本的要求是如貞節的童女,不能被引誘失去純一清潔的心,不只在生命和道路上要持定他跟隨他(提前六12、19;彼前二2)。在真理上也不能越過、偏離他(約十四6;弗四21;約貳6、9)。所以不能另信一個耶穌,另受一個靈,或另得一個福音,和起初所聽、所受的,所得的不同(林後十一4)。教會雖沒有正式被迎娶,卻已經有了做妻子的地位,所以現在就要順服基督,凡事討他喜悅遵他而行。教會並不是已經完全了,基督仍要用水藉著道把教會洗淨成為聖潔,可以獻給自己,作個榮耀的教會毫無沾污皺紋等類的病,乃是聖潔,沒有瑕疵的(弗五23-27)。這是主今天在教會身上所要作的工作,我們需要與他合作,那就是順服他,讓他在我們身上自由地作,如果有抵擋和攔阻,就使主在我們身上的工作受到虧損,結果是對我們無益的。

現在讓主在我們身上作工的成效與將來的羔羊的婚娶和永遠的情況有關。聖城新耶路撒冷被稱為羔羊的妻  (啟廿一9),那時是何等的光明、聖潔、榮耀、美好。而現今教會在地上仍是隱藏的、卑微的、受苦的,我們就是等候那一天來到。可是,今天在屬靈的關係和交通上已經作了新婦,如雅歌所顯示的,良人已經稱女子為新婦,教會是不是能滿足主的心,像書拉密女子一樣,與主一同離開利巴嫩,...讓他進入園內,採了沒藥和香料,吃了蜜房和蜂蜜...並且請朋友也吃、也喝。教會應讓主和別人都有享受(歌四8-12,五1)。

第二章 教會的建立

教會有它屬靈的實際意義,但在地上是怎樣具體形成,建立和存在的呢  ?這是我們應當必須知道的。這也是有關教會真理的一個重要部分。聖經對此有詳細、順序和集中的論述和記載。如果逐步追尋、探索,會給我們對教會正常的進行過程和發展情況有所認識,對於做好教會基礎有所遵循,對於教會真正內容也有所領會。

 一、神的預旨

教會不是人墮落以後的補救,也不是創世之後的產物,乃是神在創造之前在基督裡所定的計劃和旨意。神要有一個家,一個國,一個殿,神要為他的兒子找一個配偶,成為他的身體作為真理的柱石和發光的燈台,都要集中成就在教會身上,可以說其他的創造都是為這一個作準備,惟有教會才是神心目中在永世裡所要得到的對象。亞當不過是以後要來之人的預表  (羅五14),基督和在他裡面的新人才是神所要得到的人(林前十五46-49;弗二15;西三10-11;林後五17)

教會的出現雖然在後,但它在神的預旨中已存在了。正如保羅所得到的啟示說,「又使眾人都明白,這歷代以來隱藏在創造萬物之神的奧秘,是如何安排的,為要藉著教會使天上執政的、掌權的,現在得知神百般的智慧,這是照神從萬世以前在我們主基督耶穌裡所定的旨意。」 (弗三11)萬世以前所定的旨意,也可以譯作「永遠的計劃」,那就是說教會是根據神永遠的計劃而有的,是在創世以前所預定的,並將存到永遠。就如果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裡就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他面前成為聖潔,沒有瑕疵,又因愛我們,就按自己意旨所喜悅的,預定我們,藉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弗一4-5)。這是從前所隱藏,神奧秘的智慧,就是神在萬世以前,預定使我們得榮耀的(林前二7)。這是按他的旨意和恩典,這恩典是萬古之先,在基督耶穌裡賜給我們的(提後一9;多一2)。

這永古隱藏的奧秘在以前的世代,沒有叫人知道,像如今藉著聖靈,啟示他的使徒和先知一樣,就是外邦人在基督耶穌裡,藉著福音,得以同為後嗣,同為一體,同蒙應許  (羅十六25;弗三5-6)。所以教會的奧秘和真理是在新約時代才叫人知道,並啟示給使徒們,特別是保羅。在保羅的書信中講得更清楚、更深奧、更實際。一切要研究教會的實際的意義和具體的內容必須從神的預旨中去找,從新約的啟示中去尋。舊約只有預表,不能斷定教義。人的一切看法、主張、理想都不足為憑,不根據使徒所得的啟示都是錯誤的,不可信的。因為有關教會的講法很多,作法很多,跟隨的人也不少,但只有神怎樣規定,聖經怎樣指示,才是絕對正確的。教會歷史不能作為依據,新得的亮光不能作為憑證,凡與聖經當初啟示不合的,都應當加以排斥。

使徒所傳的原是從主領受的,由聖靈啟示的,是主的命令和神的旨意  (太廿八20;約十四13-15;林前七10,十一2、23,十四37),不能更改,也不容許更改(加一8、12,二5;太廿四35;啟廿二18-19)。

 二、寶血救贖

神得著教會不能只憑創造而得著,因為在創造以後,在受造者之中,可能發生背叛和墮落,如在天使之中所發生的,所以需要由救贖而產生。創造是發出,救贖是收回。創造是顯明神的智慧和能力,而救贖是顯明神的慈愛和恩惠。創造能使人敬畏,救贖能得到人心。教會是神大愛的產品,是神犧牲的結晶,是神用極重的代價換來的。經上說,神的教會,就是他用自己的血所買來的  (或作救贖的)(徒二十28)。所以教會在神眼中看為何等寶貴,如同他的血,他的命。當然這是指著降世為人神的兒子基督說的,他就是太初的道,也就是神,他又是神的羔羊(約一1、29)。他曾被殺用自己的血從各族、各方、各民、各國中買了人來,叫他們歸於神(啟一9)。他愛我們用自己的血使我們脫離罪惡(啟一5)。我們得贖乃是憑基督的寶血,如同無瑕疵無沾污的羔羊的血。基督在創世以前,是預先被神知道的,卻在這未世才顯現出來(彼前一19-20)。

基督的降世、流血、受死是為著教會,如經上說,「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 (弗五25)。教會是由基督的受死,捨身而產生的,猶如夏娃被造所預表的,神使亞當沉睡,取下他的肋骨,造成一個女人,是他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創二21-23)。所以,我們看見,教會的根源完全出於基督,是他寶血所換來的,所以教會當完全屬他,在他以外,別無所屬,有人想竊取教會歸屬自己,受人管治,是絕不可以的。信徒個人不再是自己的人,乃是重價買來的(林前六19-20)。教會也是如此,應當一切完全屬主、為主、歸主,而不是一部分或大部分屬主、為主、歸主就夠了。

教會的根源完全在於基督,教會的基礎就是建立在這個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  (太十六18)。使徒們立好了這個根基就是基督(林前三11)。不在這個根基上建造的都是錯誤的,虛假和徒然的。今天世界上有許多所謂的「教會」,掛著基督教的招牌,然而它們是建造在什麼基礎上呢?有的是根據於傳統,有的是來源於名人,有的是高舉教條,有的是強調組織,有的偏重道理,有的只求神跡,多半是草木禾秸的工作,必須以主的寶血和十字架為基礎,以耶穌基督為前提和中心(林前二2;林後四4)以主的愛為動力才使教會有穩固的根基,在上生根建造,不怕風吹雨打,不懼波浪襲擊。

寶血的代價是太重了,應當完全得到教會和每個信徒,讓我們徹底地奉獻歸給他,一個沒有看見寶血的價值,一個沒有完全奉獻的人,就不能在教會裡有地位、起作用。禮拜堂裡的人很多,教會名冊上有名的很多,稱為基督徒的很多,但在屬靈的教會裡,基督奧秘的身體有份的,只有那些被寶血所買來的人,他們真正的屬主也愛主,也愛教會。

 三、聖靈工作

五旬節之前,在地上沒有教會,教會乃是元首基督升天得榮耀之後,將聖靈差派下來,才開始建立的。五旬節被稱為是教會誕生日,因為在這一天聖靈開始降臨。「五旬節到了,門徒都聚集在一處,忽然從天上有響聲下來,好像一陣大風吹過,充滿了他們所坐的屋子,又有舌頭如火焰顯現出來,分開落在他們各人頭上,他們都被聖靈充滿,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 (徒二1-4)在那一天,由於聖靈的澆灌,使徒們講道有三千人悔改相信而受洗,他們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徒二37-24)

這次聖靈的澆灌在各人身上,使他們都受了聖靈的洗  (徒一5),成為一個身體,就是教會(林前十二12-13),那天所有受洗的人,是受洗歸入基督,都是披戴基督,在基督耶穌裡都成為一了(加三27-28)。因為他們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他們的罪得救,就領受了所賜的聖靈(徒二38)。若沒有聖靈的降臨,並分賜在各人身上,眾人只是個別的信徒,彼此不能聯合在一起,只有藉著聖靈才在基督裡成為一身,互相聯絡作肢體(羅十二5),並與元首基督相結合(弗四3-4、15)。聖靈好像人的神經系統一樣,將頭與身體並所有的肢體器官聯繫起來,成為一個活的身體。聖靈也像人裡面的靈魂一樣,若身體沒有靈魂就是死的,照樣,教會沒有聖靈也是沒有生命的(雅二26;羅八1)。

教會從開始和以後的建造,直到完成,都是聖靈的工作,人不過是聖靈手中的工具而已,若沒有聖靈來使用,工具就毫無用處,這也是許多神的工人失敗的原因,他們起初奉獻自己,倚靠聖靈,被聖靈重用,他們有了工作、成績、名望之後,以為自己有才幹、能力、會作工,以致驕傲、自滿,不再那樣謙卑、俯伏、倚靠聖靈,而完全憑著自己的智慧、經驗、方法作工了。結果落得失敗、軟弱、無能,工作可能還在維持,但已經是外強中乾,表裡不一,神不喜悅,人不得益處,甚至受到懲治,被神放棄。如參孫、以利、掃羅、老先知等都是如此,所以傳道人離開聖靈就不能作工,也不該工作,只有將自己放下,來到神的面前,認罪、禱告、等候,直到得著從上來的能力,重新復興起來,才能再被使用作神的工  (賽四十30-31;路廿四48-49;徒十三2、4、9)。

聖靈的工作不僅差遣、管理、使用傳道的人  (徒二4,十三2-4,十六6-7;約十五36),也要運行在信徒各人身上,才能修造出每塊石頭,聯合起來成為神的殿。他首先在人聽道的時候,叫人受感動,覺得扎心(徒二37),叫人自責(約十六8),使人重生(約三3、5;加五25),進入人的裡面居住,作印記,憑據和保惠師(弗一13-14;約十四16)。他不但光照、感動、啟示、澆灌、施洗、充滿(來六4,十32;弗一17-18;林前十二12;徒一5,二4、17;多三6;羅五5;弗五18)。也給人安慰,使人更新,引導道路,指教真理,幫助禱告,加力爭戰,使得恩賜,結出靈果,將人改變有主的形狀(徒九31;多三5;羅八13-14、26-27;約十六13;約壹二27;林前二13;弗三16;加五16-20;林後三18)。

所以教會和信徒個人,所有的屬靈的建立,長進和成就都離不開聖靈,這不僅是一種說法,乃是非常實際的事,沒有聖靈則一切都是死的,只有聖靈是賜生命和能力的  (羅八2、6)。讓我們沒有看到教會種種問題之前,先看到這個。不然,一切有關教會的道理、作法、知識都是空的。

 四、使徒根基

基督是教會的根基,可以說是下面整個地基。所有的建築都必須在它的上面,聖經又說教會是建造在使徒的根基上  (弗二20),那就如新耶路撒冷的城牆有十二根基,根基上有十二使徒的名字(啟廿一14)。這城是教會在永世裡的形狀,不過現在就已經被建造(彼前二5),使徒是牆的根基,不是全城的根基,然而在建造教會上,使徒的地位工作是很重要的,當初主宣告他要將他的教會建造在磐石上,那磐石是指基督自己說的,同時也提到要把天國的鎖匙給彼得(太十六19),教會在地上代表天國,使徒開天國的門,表示接納人進入教會。彼得在五旬節時,在耶路撒冷為基督作復活的見證,使三千人受洗加入教會,以後在撒瑪利亞、彼得、約翰曾為那裡的信徒按手禱告,使他們受聖靈(徒八14-17),再後,彼得又在該撒利亞哥尼流的家中,將福音傳給外邦人,使他們也信主受了聖靈的洗(徒十34-48,十一14-17)。這三次都是由使徒特別是彼得為猶太人和邦人開了信福音進天國的門,同時也加入普世教會,進入基督的身體。

使徒行傳是講述教會起初建立的情況,乃是以使徒們的行動和工作為中心和主流的。頭十二章是記載使徒彼得的事,後十六章是記載保羅的事,彼得開了門保羅向外發展。教會的建立與使徒的工作是分不開的,不過我看見使徒雖然是教會的根基,卻不是教會的元首,使徒們常到各處遊行,並不固定在一處工作,有時甚至被監禁不得活動,但教會照常存在和進行。所以將使徒高舉為教會的元首來代表基督的地位是極其錯誤的。像後來發展到教皇制度,坐鎮一處,統治各方,將普世教會置於一個人的權下,任意發號司令,更是不能容忍的,說什麼教皇繼承使徒彼得的職分與權威,也是違反聖經的。神歷代所要用的乃是他所興起的人,而不是一種世襲制度,教會歷史證明許多教皇都是一些屬肉體、世俗的人,作許多錯誤不合真理的事,不但不能代表基督,沒有使徒的腳蹤,比一些信徒還不如。

至於後世有自稱為使徒或先知的人,自立或被尊為教會的唯一領袖是危險的,很容易自高自大,落在魔鬼所受的刑罰裡  (提前三7)許多的異端和教派也是因此形成的,教會不能以工人為元首,以工人的工作為中心,一切受工人的操縱,完全聽命跟隨一個工人是背離基督,違反聖經的教會歷史和近代的事實都可以證明這一點,有的甚至將他們的著作與聖經同列,將他們的講論和主的命令並重;有的隨從他們的領袖自殺,有的呼喊他們首腦萬歲,真是愚蠢,狂妄之極,墮落為異教邪道了。

然而不能因噎廢食,以致藐視工人,排除工人,無需工人,沒有彼得、保羅和其他使徒們的工作,會有當初的教會嗎  ?沒有後來傳道人的工作會有歷代教會的形成和發展嗎?使徒、先知和教師等工人都是神在教會中所設立的(林前十二28)。教會不能缺乏工人的帶領教導和幫助,所以教會需要工人,但不當受工人的統治。

 五、初期情況

主耶穌基督升天後,聖靈降臨藉著使徒所建立的初期教會,是值得我們注意和學習的,可以說是教會的典型和榜樣,但卻不是規條和命令。它提供我們原則,而不是要模仿它的細節。它是聖靈運行的結果,不是人為強制的產物。當初教會的情況有些特點是需要認真思考和傚法的。聖經中提到一些事的起初情況,是有代表性和原則性的意義在內。後來的發展過程和結局可能有變化,但起初的事例常表明神的心意和當有的情況。例如  :起初創造的時候(創一1;太十九4;彼後三4),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時候(賽一26;耶卅三7),福音的起頭(可一1;來二3),蒙恩的起頭(啟二4)等。

教會當初建立時,首先我們看到的是禱告,教會是從禱告開始,藉著禱告維持,靠著禱告爭戰,隨著禱告傳道。教會離不開禱告的,在使徒行傳第一章,五旬節前一天,我們看見門徒聚集在被稱為馬可的樓上,同心合意的恆切禱告  (徒一12-14)。這裡是教會的誕生地,沒有他們的同心恆切禱告,就沒有五旬節聖靈的降臨和有能力的見證,也就沒有三千人的悔改歸主和教會的建立。從教會成立的那天,信徒恆切同心禱告(徒二42、46),使徒們也常到聖殿去禱告,因此才有神跡行出來證實他們所傳的道。當他們受到了逼迫被釋放後回到會友那裡,他們又同心合意地禱告,禱告完了,聚會的地方震動,他們都被聖靈滿,放膽講論神的道(徒四23-31)。使徒們不但是傳道的人,也是禱告的人(徒六4,九11,十9)。當遇見患難的時候,教會更是迫切的禱告,因著禱告與天上元首聯接,通到神的寶座,就有聖靈的工作和能力,以及顯出各種的神跡奇事,這是起初教會的特徵,如說方言、醫病、趕鬼...等,有神跡奇事隨著他們,證實所傳的道(可十六17-20;來二3-4)。

當初教會還有一個情況,就是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而且信的人都在一處,凡物公用,並且賣了田產家業,照各人所需用分給各人  (徒二42、44-45,四32-35、37)。那種共同的生活和奉獻是出於聖靈的感動和各人的甘心,並不是使徒的規定和勉強的行動。不久發生了亞拿尼亞和撒非拉的事,他們受了撒但的利用(徒五1-11),以後又有發怨言的事(徒六1)。可以說明這不能成為一種制度和必須一直執行的,後世教會雖然有些派別照著實行過,但只是一時的作法和現象都沒有持久地維持下去。沒有聖靈的引導和主的愛,外面的傚法是無益的,奉獻十一是舊約的事,新約沒有規定,可以實行,也可以更多,但必須甘心自願。

關於初期教會的情況,是當時的歷史事實,只能作為榜樣,不能定為公式,叫以後的教會完全照樣去行。因為榜樣和命令是不同的,命令必須遵守,而榜樣可以酌情傚法,神的具體引導有所不同,不能強求一致,不能以細節作原則,以局部代替整體,以一時成為永久,教會的路線是順著聖靈的水流向前發展的。不能停留在原來的地位上。真理是不改變的,但道路是向前進的,而且不能從外面形式來造作,乃是由裡面生命來運行。

 六、撒但攻擊

當主耶穌最初宣告,他要把他的教會建造在磐石上的時候,就說「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 (太十六18)可見陰間不是不想要勝過教會,而是從一開始就進行各種攻擊,陰間的權柄是指著撒但的權柄,勢力和影響說的(詩四九15;箴一12;何十三14;來二14;徒廿六18)。撒但從起初犯罪後,就與神為敵,要破壞神的計劃和工作(賽十四12-14;約八44)。它藉著蛇曾引誘夏娃犯罪,曾控告約伯,苦害他,曾攻擊以色列人(創三1-6;伯一6-11;代上廿1)和大祭司約書亞(亞三1)。它連主耶穌也不放過(可一13,八33),並要得到主的門徒(路廿二3、31)。它對於教會更要作厲害的攻擊,猶如啟示錄中所顯出的大紅龍的異象,它極其恨惡身披日頭,腳踏月亮,頭戴十二星冠冕的婦人和她的兒女(啟十二1-4、11、13、17)。

當初教會初建立時,撒但就紅了眼睛,對於傳揚耶穌的使徒極其惱恨,把他們捉押,加以恐嚇  (徒四1-3、21),以後又將他們下監,加以責打(徒五18、40)。以後更殺害了司提反,逼迫耶路撒冷的教會,並擴大到外邦(徒七54-60,九1-2)直到死了使徒雅各和囚禁彼得(徒十二1-4)。此後,隨著保羅的腳蹤,撒但到處逼迫攻擊他,想置之於死地而後已(徒十三50,十四19,十六16、24,十九23-30,廿一30-31,廿八3-5)。

撒但除了從外面的逼害攻擊之外,還常從內部加以攪擾破壞,他曾藉著彼得來絆耶穌的腳  (太十六23),也藉著猶大來出賣耶穌(約十三2、27),他在教會成立之後,用亞拿尼亞和撒非拉夫妻欺哄聖靈(徒五1-11),又想利用行邪術的西門,收買使徒(徒八18-23)。和行法術的以呂馬混亂主道(徒十三8-10)。並假冒保羅的名趕鬼(徒十九13-16)。

此外,我們在書信和啟示錄中還看到撒但用各種機會和種種方法來攻擊信徒和教會。他有時裝作光明天使  (林後十一14),有時如同吼叫的獅子,我們應當識破它的詭計(林後二11),並用堅固的信心抵擋他(彼前五8-9;雅四6)。他引誘信徒犯罪,將人擄去(林前三7,五15;提後二26),他阻擋使徒工作(帖前二18;林後二7),他甚至在教會的所在設立座位,傳授邪道(啟二13、24)。可見教會並不是安全地不會受到撒但的攻擊。

為此我們要謹慎,不給魔鬼留地步  (弗四27),並要倚靠主,倚靠他的大能大力,作剛強的人,要穿戴神所賜的全副軍裝,就能抵擋魔鬼的詭計。因為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特別要用聖靈的寶劍就是神的道,靠著聖靈多方禱告祈求,並要在此儆醒不倦(弗六10-19)。不儆醒禱告就容易進入迷惑(太廿六41),只靠自己儆醒還不夠,還要求主保護,拯救(詩一二七1;但十13;太六13;約十七15;帖後三3;提後四18)。主也的確保護了他的教會,拯救了他的信徒,二千年來,教會不但沒有被消滅,反而越發興旺,傳到普天下(約十28-29),陰間的權柄沒有勝過她。賜平安的神,快要將撒但踐踏在教會腳下(羅十六20)。

 七、向外發展

教會在地上是基督最好的見證,正如以色列人作為神的見證一樣,特別是教會的發展,為主的權柄,主的救贖和主的預言都作了無可懷疑,無可爭辯的見證,主耶穌復活後,升天前對門徒說  :「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廿八18-20),並且人要奉他的名傳悔改赦罪的道,從耶路撒冷直到萬邦(路廿四47)。這話的應驗足以證明他真正是天地的主,他從死裡復活,作萬人的救主。

教會不但在五旬節時成立了,也真按主耶穌所說,從耶路撒冷直到地極,作他的見證  (徒一8)。繼彼得、腓力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為主傳道,建立教會之後,保羅、巴拿巴、西拉等,將福音傳到當時羅馬帝國的全境,並在各處建立了教會。這在使徒行傳和書信吏有詳細的記錄和講述,在保羅生前的三十幾年裡就在許多省份和廣大地區建立了百多處教會,他最後到了羅馬,是當時帝國的首都,世界政治、文化、交通的中心(徒廿八14-16),從這裡可以傳向普天下(羅一8),他本來還想要往士班雅去,到處傳福音,建立教會,這個願望由繼續他工作的人實現了。

整個教會歷史可以作見證,從一個拿撒勒的本匠和一些加利利的漁夫竟將耶穌的道,傳遍天下,使千千萬萬的人聽見福音而相信。二千年來在全世界建立了無數的教會,難道這位耶穌不是神的兒子  ,世人的救主嗎?難道傳道人沒有聖靈的能力同在嗎?難道所傳的道不是神的道嗎?(約三2;徒六10;帖前三13)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人稱在基督的名下,所有人類的歷史,文明和生活都受到基督教的影響。公元是從耶穌降生開始的,所有國家都採用公歷,耶穌的誕生為全世界各族人民所慶祝,耶穌復活日為一切社會所公認,將這一天稱為禮拜日,休息日。十字架已經成為世上普遍唯一慈愛犧牲、救人的象徵。所以耶穌的生、死與復活都為全世界的人所知道的,所有古今偉人、名士、學者、領袖,有誰能與耶穌相比?有誰能對全世界人類經過這麼長久,起這麼大的作用和影響?絕對沒有,難道還不清楚耶穌是誰麼?教會的基礎和根源在那裡嗎?

基督教的文明,不能代替基督教的教義,基督教的發展不能代表真正的教會,在主耶穌所講的天國的比喻中,說明了這些問題,芥菜種雖小卻能長成大樹,也有飛鳥來宿在它的樹枝上,有婦人將面酵放在三斗面裡,直到全團面都發起來,布道網撒得很大,但所聚攏的各樣水族不一定都是好的  (太十三31-35、47-48)。今天教會不能只求外表發展,人數眾多,影響擴大,這一切可能是虛浮的,錯誤的,並不是神所要的教會。

真正的教會的發展是基督生命的伸延,擴大了神的家庭,建立了聖靈的殿,而不是只在各處建造許多教堂,增加了許多會友,進行了許多影響社會的活動。教會的發展是禱告的能力,是聖靈的工作,是主的道深入人心的結果。而不是單憑自己的努力,按著屬世的方法,迎合世人的心裡所作的成績。不要掛慮教會不能發展,只要有完全奉獻的人,肯為主付上一切代價,在聖靈裡禱告,奉主的名傳道就必有成就。

第三章 教會的原則

究竟教會是怎樣形成的,根據什麼原則,包含那些性質,是必須清楚認識的,尤其是作為神的工人,不認識這些原則,不明白有關真理,會將教會引入歧途,不合神的旨意,後果是極其嚴重的。摩西在造帳幕時候,蒙神警戒他說,「你要謹慎,作各樣的物件,都要照著在山上指示你的樣式」 (來八5)我們新約工人建造神的真會幕,更當謹慎,絕不可輕忽隨意。

 一、被召出來

教會一詞,在原文有被召出來聚集的意思,聖經也明提到教會使被神所召的人,聚在一起,猶如以色列人從埃及被召出來聚集成為神的會眾  (何十一1)。新約信徒都是神所召的(徒二39;羅八28、30,九24;林前一2;弗四1;帖前四7;彼前一15)。這召稱為恩召、聖召、天召(弗一1、8;提後一9;來三1)。乃是如同亞伯拉罕一樣。將我們從世界、肉體,天然之中召出來,召我們進神的國,得他永遠的榮耀(帖前二12;彼前五10;帖後二14)。也就是召我們出黑暗入奇妙的光明(彼前二9),但願神將那賜人智慧和啟示的靈賞我們,使我們真知道他,並且照明我們心中的眼睛,使我們知道他的恩召有何等指望(弗一17-18),並叫我們行事為人與蒙召的恩相稱(弗四1)。

教會既是被召出來的人,就不能再回到世俗中去,與世人毫無分別,好像以色列人不能再回到埃及去一樣,神叫他們經過紅海就是斷了他們的歸路,照樣,教會也應當是經過與主同死同復活的人,這是在受浸時就表明了的  (羅六3-4)。所以教會裡的人都應當是受過浸的人。受浸是進入教會的門徑(林前十2),是屬靈天道路的起點(約三5)。這不是指只有外表的形式,也是有屬靈的事實,許多人信主許久,卻未受洗是不應該的,我們看到五旬節那天,那些真正悔改信主的人,當天就受了洗(徒二37-41)。埃提阿伯的太監,在哥尼流家中信主的人,和腓立比的禁卒都是立刻就受了洗(徒八36,十47,十六31、33),亞拿尼亞對保羅說,現在為什麼耽延呢?起來求告他的名受洗,洗去你的罪(徒廿二1、16)。不過當日那些人立刻受洗,是因福音傳得清楚,聖靈的感動有力,聽的人悔改真實,相信的心非常堅固,而現今對那些不夠清楚蒙恩,沒有徹底覺悟,不肯認罪悔改的人,受洗應該等一等,不可急促行事(提前五22)。

已經蒙召受洗的人,就是手已扶犁主跟從主的人,不能再向後看,免得變成一根鹽柱,也不配進神的國  (路九62;創十九26)。全教會更不可立一個首領回埃及去(民十四4;申十七16)。今天的確有教會的領袖領信徒回到世俗中去,重新作法老的奴僕,只願坐在肉鍋旁,吃得飽足(出二十3;民十一4-5)。有的教會完全世俗化,甚至在教堂裡吃喝跳舞,搞社交活動,成為作買賣的地方,讓信徒與世人混雜、相交、竟無分別(民廿五1-3;書九15,十五63;拉九12;尼十三1-3、23-30)。在新約裡聖經有明顯的教訓,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義和不義有什麼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什麼相通呢?信的和不信的有什麼相干呢?神的殿和偶像有什麼相同呢?因為我們是永生神的殿,就如神曾說,「我要他們中間居住,在他們中間來往,我要作他們的神,他們要作我的子民。你們務要從他們中間出來,與他們分別,不要沾不潔的物,我就收納你們,我要作你們的父,你們要作我的兒女。」(林後六14-18)。這就是說,教會應當從世俗中分別出來,一同蒙召向著神所指示的地方去。

 二、歸主名下

名是代表一個人,代表一個人的品格、性情、地位、願望,以及全人的各方面  (創十七5,卅三28;出卅三12,卅五30)。神也非常重視他的名(出三15,九18,二十24;申廿八59;王上九3,十一26;詩八1,四五10;太六9)。新約裡對於主耶穌的名也極為重視(太一21;約十四26,二十31;徒三16;腓二9)。我們得救、赦罪、重生,作神的兒女,都是因著主的名(約一12,廿31;徒四12,十43,十九5;羅十13;約壹二12)。信徒稱為求告信奉主名的人(林前一2;提後二19;來十三15;雅二7)。我們受洗就是奉主耶穌的名,並歸入他的名下(徒十48,十九5;太廿八20),表明完全屬乎他,好像一個妻子歸到丈夫的名下一樣。

以色列人是歸於神名下的人  (代下七14;詩一一五1,十五16;但九19),是神為自己的榮耀創造的,所作成的,所造作的(賽四三7)。可惜以色列人沒有榮耀神,竟使神的名因他們受蒙羞(賽五二5;耶卅四16;結二十39;瑪一12;羅二24)。教會是歸主名下的,更當叫主的名得榮耀。可惜,教會不是完全歸主的名下,有的在主名以外,別有所屬所歸。在基督之外,立了許多名目,起了許多名稱,叫作某某會。這不但是分裂了基督的身體,也是沾污了元首,將羔羊的妻冠在別的人、事、物的名下,雖然許多會別的來歷,名稱的起源,用意是好的,但總是在基督以外,屬一個更小的範圍,分別屬於其他所形成的公會派別。不包括所有神的兒女,常是限於和本會的人相交,而與別會的人有有隔膜。只有與本會更為親密,幾乎與別會的人毫無關係,其實都是屬於一個教會,都是基督身上的肢體,應當保守主裡面的交通,主名下的合一。所以應當取消,除掉在基督名字以外的所有名稱,惟獨歸主名下。

主耶穌說  :「無論在那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太十八20)我們既然靠主的名得救,成為歸主名下的人,主將他的名賜給我們,我們一切都該奉他的名,無論是說話、行事、禱告、講道、醫病、趕鬼(可十六17;路廿四47;約十四23;徒四18;西三17;帖後三6),都是奉主的名而行的,教會的聚會更要奉主的名,以別的名義召集的聚會,不能算是教會的聚會,主也沒有應許在他們中間,那些聚會可能也有好的目的和內容,但不是以主的名為提和界限,也不是專為讓主的名得榮耀,不是以主自己為中心。這些聚會不是站在教會的地位上,比主的名範圍小,另以別的名為前提,都是不對的。

若是奉主的名聚會,則不論人數多少,甚至只有兩三人,他們不是為著彼此是朋友,因合得來、感情好、可交通。而是單純集在主的名下,讓主居首位,尊主為大,將各人的目的、願望、興趣、特點都排除在外,讓主的靈在其中運行,讓主的旨意得以通行,讓主有所得著,這樣,才是奉主的名聚會。那些小範圍,小圈子的聚會不是不能有,乃是由於受客觀條件的限制,而不應該是一種排他性的組織,由於不瞭解、不方便,不可能容納更多的人,而不是硬性限制、規定條件,不准主內的人參加。有時為著工作或屬靈的追求是可以有少數人聚集在一起,一同事奉,禱告、查經、唱詩、勸戒  (徒十三1-3,十七11;弗五18-19;西三16;瑪三16)。

教會可以沒有金銀、只要有主的名夠了  (徒三5),甚至能作比主更大的事,就是因為能奉主的名無論求什麼,他必成就,叫父因兒子得榮耀(約十四12-14,十六24)。

 三、成為一體

以信徒各人來說,都是神的兒女  (約一12;羅八14-16;加三20),但以信徒團體來說,乃是成為教會。教會的形成不是由於人為的組織將眾人聯在一起的,乃是因在基督裡,受聖靈的洗而合成一體的(羅十二5;林前十二13),這不僅是外面成為一群(約十16),更是裡面合而為一(約十七22-23)。不僅在地位上,猶太人和外邦人,因著拆毀了中間的牆,藉著主的十字架,使兩下歸為一體(弗二3-16)。也就是外邦人在基督裡,藉著福音,得以同惟後嗣,同惟一體,同蒙應許(弗三6)。而且在實際上,因著受洗歸入基督,而披戴基督,並不分猶太人、希利尼人、自主的、為奴的,或男或女,因為在基督耶穌裡都成為一了(加三27-28)。可以說全體信徒合在一起成為一個新人(弗二15)。這新人不分希利尼人、猶太人,受割禮的,化外人,西古提人,自主的、為奴的,惟有基督是包括一切,又住在各人之內(西三10-11)。

教會既然蒙召在基督裡歸為一體,就排除了各種屬世、肉體、人為、天然的界限,不能以文化程度、種族膚色,社會地位等為劃分的理由、獨立的藉口。不但表面上不當有這些區分和界限,教會內部也應當聯合溶化為一體,而不是格格不入,互相猜忌,彼此不合。如果把世界、肉體、天然的東西帶到教會裡面來,是無法相合的。因此神有意思地使那些蒙召的人,「按著肉體,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貴的也不多。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神也揀選了世上卑賤的,被人厭惡的,以及那無有的,為要廢掉那有的,使一切有血氣的  ,在神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但你們得在基督耶穌裡是本乎神,神又使他成為我們智慧、公義、聖潔、救贖。」(林前一26-30)

所以歸為一體不是另外成為一個團體,乃是成為基督的身體,讓基督為首,所有信徒都是他身上的肢體,應當互相聯絡,也要彼此配搭  (羅十二5;林前十二24)。這是神的安排和聖靈的恩賜(林前十二11、18、28;羅十二6),不過各人也應當知道自己有什麼恩賜,在身體上有那樣肢體的功用。如果要真的能聯絡得合適,使百節各按各職,能顯出個體的功用,還需要有一番工作。那就是主的工人所要作的成全聖徒的工作,才能使他們各盡其職,而且要帶領全教會與元首基督有緊密的聯合(弗四11-16;西二19)。

不過聖經沒有講到教會對信徒有硬性的搭配,工人也不能隨意安排,這是神的事,是元首借聖靈運行的結果,教會是身體,不是頭,工人是口或眼,也不是頭,不能直接支配別的肢體。教會可以尋求神的旨意,照元首的指示作一些事奉和工作的安排,但要徵求信徒的各人在神面前的意願和托付。如果不同意就不能勉強  (徒廿一14;林前十六12)。因為各人對主直接負責,要按神的旨意來服事(羅十四4;徒十三36)。

如果教會和工人站在元首的地位上來發號施令,叫信徒服從,那就陷入羅馬教廷的錯誤中去了,在基督教的歷史上和現在的事實中不是沒有的。另一方面信徒如同一盤散沙,各走各的路,各作各的事,並沒有歸為一體,就顯不出教會的地位和作用,要使眾人歸為一體,必須脫離各人從屬的關係,天然的生命,自己的志趣,信徒當讓基督居首位,並當作生活的範圍和追求的前程。

 四、以地而分

教會以它的屬天的地位,屬靈的實際和永遠的情況來說,的確是一個就是基督的身體和羔羊的新婦。然而教會以它在地上的存在、性質和功用來說,是分成許多的,很顯然不能將全世界的教會聚在一起,加以統一管理,那就是成為一個屬世的國度和組織,完全與教會屬靈的真意不合。不能以基督為元首,讓聖靈自由的運行,那樣,現今在地上的教會是怎樣形成和分別的呢  ?聖經對此也有很清楚的例證和指示。

首先我們看到「全教會,和聽見這事的人都甚懼怕」 (徒五11)。這裡全教會不可能指全世界的教會,當然是指著耶路撒冷的教會。因為下面提到「從這日起耶路撒冷的教會大遭逼迫」(徒八13)。這風聲傳到耶路撒冷的教會(徒十一22)。可見從五旬節起,那些信的人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個在耶路撒冷的教會。以後教會在猶太加利利、撒瑪利亞各處都建立起來(徒九31)。那些耶路撒冷遭逼迫四散的信徒,走得更遠直到安提阿,在那裡也建立了教會。所以,巴拿巴和保羅到安提阿,他們足足有一年的工夫和教會一同聚集(徒十一26)。這就是安提阿的教會(徒十三1),以後保羅和巴拿巴出去傳道,在許多地方建立了教會,特別提到在路司得、以哥念、安提阿,在各教會中選立了長老(徒十四21、23)。

在書信中,更清楚地看到有許多地方的教會,如堅革哩教會  (羅十六1)哥林多教會(林前一2),加拉太因為是一個省,有許多城鎮,所以稱為各教會(加一2),以弗所在書信中只稱為聖徒(弗一1),但在行傳中卻稱為教會(徒十九17)。可見教會是指聖徒說的,不是指一所會堂說的,以外還有老底嘉教會(西四16),帖撒羅尼迦教會等(帖前一1)。神的教會只有一個,但在地上卻分成許多教會,為著聚集、管理、造就、工作、見證更為方便合用。教會是以所在的地方而分的,但其範圍究竟有多大,是不是一個城只有一個教會,這是不能確定的。雖然以上所舉的教會都是以城、市、鎮為單位的,但城太大,或有別種原因,不可能全城的信徒都聚在一處,也可能有分成幾家教會。

羅馬城中,在百基拉和亞居拉家中就有教會。也有其他幾個家,常有一班人聚集的  (羅十六3、5、10、14-15)。保羅寫哥林多書的時候是在以弗所,也提到同在亞居拉和百基拉,並在他們家裡的教會(徒十八1-3:林前十六19)。似乎他們無論在那裡,就在家中有教會,此外,聖經也提到寧法和腓利門,都有教會在他們家中(西四15;門2)。可見教會的設立,不是什麼人可以垅斷或硬性規定的。是根據需要和當地當時的情況,隨主的引導形成的。小城只有一個教會就夠了,大城可以分成許多聚會,如住在羅馬城一樣,耶路撒冷全教會有上萬人,顯然也分成許多不同的聚會的地方,馬可的母親馬利亞的家就是其中的一個(徒十二5、12、17)。

但這並不是說有幾個人就可以隨便成立一個教會,而與當地已有的教會或其他神的兒女對立、隔絕。有兩三個人奉主的名聚會,站在教會的地位上禱告  (太十八18-20),但不能就算是一個教會,作為一個教會必須有一定的組成和內容,有聖靈的權柄和基督的見證。

 五、各自獨立

教會在地上是以地方而分的,每一個教會、每一個地方的教會有它的眾聖徒,諸位監督、諸位執事  (腓一1),在腓立比是如此,在以弗所也是如此,他們各自獨立,互不干涉,也沒有聯合成為一個總會。總會只有一個在天上(來十二22-23),因為元首在天上。在地上若有總會,則必定另有人作元首,或有一個龐大的組織,由人來操縱管理,這樣每個地方教會就不能直接聽命於主而受人的支配了。不但壞人管理總會是不行的,就是好人掌管總會也管理不好,不能代替元首基督,代為發號施令,這只能由基督藉聖靈來執行。

所以我們看到在啟示錄的異象中,有七個金燈台,代表七個教會,只有主耶穌在其中管理  (啟一11-12)。給七個教會的信也是分別寫的,內容、話語並不相同,各教會的情況也不相同,主對一個教會的責備與稱讚,不能換給任何別的一個教會。因此,應許和賞賜也不相同。七個教會的使者乃是七個星,不是一個星、二個星,要各自對本教會負責(啟二-三)。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則,不但各地方教會不能聯合成為一個總會,不能由一個中心、機構、或領袖來管理統治,也不能有統一的規章制度叫眾教會都照樣遵守。

全世界基督教有許多公會和差會,公會是違反了各地教會獨立的原則。差會可以屬一個教會,但只是一個差遣工人出去傳道的會,而不是一個教會,更不能成為一個管轄各地教會的母會。為保守教會各自獨立是很重要的,否則母會錯了,分會也必定跟著錯了,一處錯了,各處都要受它的影響。各地教會各自獨立是很重要的。

重要的是向人獨立,而不是與主脫離。「以色列各支派的眼目都仰望耶和華」 (亞九1)有主在各燈台中間行走,管理就夠了。元首在天上,而不是在母會,總會在那裡。以色列各城的長老負責各城的事(申十九12,廿一19)。新約教會在各城設立長老(多一5),為本教會負責(徒二十17、28),不容許有野心家起來統治許多地方的教會。可是有些地方教會卻失去獨立的性質,形成一個特別系統,有共同的界限,有一致的規條,有統一的約束,有類似的作風,甚至對外發表共同聲明,對內實行集中統治,但人所造的巴別塔必將瓦解,拆散蕩然無存。

何等可惜,明白真理的人,竟違反起初所傳的,有所成就效果之後,竟想用人的組織方法維持,並想加以擴展,似乎要建立一個王朝帝國,很像羅馬教皇的統治一樣,所以神要親自下手了,歷來超地方的教會組織,都要腐代變質,所以神的教會和工人都不該越過自己的界限,越到別人那裡去。

 六、互相聯繫

各地方各自獨立,但不是彼此毫無聯繫,因為同是神的教會,是屬靈的一體,不能互相沒有關聯,雖然不是外面組織形式的,卻是在主內時常相通的。從聖經看來,這種聯繫是常有的和必要的,起初在耶路冷成立了教會,後來使徒和四散的門徒到別處傳道,作工,也成立了教會。由於使徒是不限於一個地方的,是為著眾教會的,而當時使徒是住在耶路撒冷,以耶路撒冷為工作的中心。尤其是主耶穌親自在這裡工作過,聖靈首先在這裡降臨,是教會的發源地。所以有特殊地位是很自然的,因此,各處教會常與耶路撒冷教會發生關係。使徒們在耶路撒冷聽見撒瑪利亞人領受了神的道,就打發彼得、約翰去,要叫他們明白真理,接受聖靈是應當的  (徒八14-17、25)。以後也曾打發巴拿巴到安提阿去看望那裡的教會,幫助他們在真理上長進(徒十一21-26)。

由於有人從猶太下來到安提阿,教訓弟兄們要受割禮,遵守摩西的規條,引起辯論,而派保羅、巴拿巴和本會的幾個人為此事上耶路撒冷去見使徒長老,他們聚會商議之後,又派人和保羅、巴拿巴同往安提阿去,並寫信向他們問安,加以解釋,這種在真道上的辯明和屬靈的交通是應該的,並不像後世教會,所謂的母會,一切由它來管理,支配分會。使徒與各教會是工作的關係,各教會彼此是真道上的聯繫,而不是一種行政上的組織,直接的管轄權。當時外地教會信徒因猶太地有饑荒,將捐項送往耶路撒冷,也是出於自願。而不是必盡的義務  (徒十一28-30;林後八1-4)。各教會在困難時,愛心相顧,彼此接濟,也是必要的。

重要的是在愛中和屬靈的聯繫,各處弟兄姐妹來往交通,彼此請安問候  (羅十六2;林前十六17-19;彼前五13-14),互相瞭解關懷(弗六21-22;腓二25-26;西四7、9;林後八1;帖前三6),更重要的是彼此代禱(弗六18;西四12;腓一19;來十三18),和在真理上的分享亮光(西四16;帖前一7)。所以,不僅信徒各人之間,也是教會之間,「在基督裡若有什麼勉強,愛心有什麼安慰,聖靈有什麼交通,心中有什麼慈悲憐憫」(腓二1),是可以派人往來,或借通信、互相交通、幫助的。

有的教會強調各自獨立,以致閉門造車,唯我獨尊與別處教會互不往來,毫無相通,以致陷於黑暗、錯誤和貧窮軟弱之中,非常可憐,難道你不需要別人的幫助嗎  ?難道神的話單臨到你們嗎?(林前十四36)有的教會分裂又分裂,關閉又關閉,縮小又縮小,真的成為幾個人的小「教會」,其實是一些人為的小圈子,小團體,完全失去教會的地位和意義,所以各地方教會,行政上的獨立是必要的,有屬靈的交通和真道上的聯繫也是需要的。二者不能偏廢,有人強調一方就否定另一方面,結果總是走極端,發生偏差,造成錯誤,引入歧途。不但聖經真理常有兩面性,不可偏重一面,而且行事不可過分,應當持中(傳七16-18)。

對於信徒也是如此,個人靈修追求是重要的,但也要與那清心禱告主的人一同追求  (提前六11;提後二22)。我們與眾聖徒在一起才能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弗三18)。所以,聖徒與教會之間的聯繫和交通是很需要的。

 七、屬天樣式

在地上有形的教會,究竟應當怎樣建立,根據什麼原則,採取那種形式,我們不能自作主張,隨便設計,因地制宜。因為在神的工作中,沒有一樣是自由的、任意的,必須按著神的目的、計劃和旨意。正如當摩西造會幕的時候,蒙神警戒他說  :「你要謹慎,作各樣物件,都要照著在山上指示的樣式」(出廿五9、40,廿六30,廿七8;來八5)。絕不能按摩西自己的意思,別出心裁去製造任何物件。大衛吩咐他兒子建造聖殿,也將殿各方面的樣式指示所羅門,他所得樣式完全是由聖靈的感動而得,且是神用手劃出來的,使他明白(代上廿八11-12、19)。

舊約會幕和供奉的事,本是天上事的形狀和影像  (來八2、5,九11,十1),那些物件不過照著天上樣式作的(來九23)。新約的中保和大祭司耶穌基督才是進入天上真帳幕裡(來八6,九11、15、24,十二22-24)。新約的信徒「因耶穌的血得以坦然進入至聖所,...又有一位大祭司治理神的家」(來十19-22)。而這神的家就是永生神的教會(提前三15)。所以天上有神的家,地上也有神的家(弗三15),地上的教會應有天上神家的樣式,不可隨便、自由、任意的建立教會,必須按著天上的樣式。

究竟什麼是天上的樣式呢  ?怎樣知道天上的樣式呢?神既然在山上曾指示摩西建造會幕的樣式,不會不指示新約教會的樣式,不過舊約的會幕是屬世的聖幕和屬肉體的條例(來九1、10)。它的尺寸、顏色、質地都是屬物質的,也是外面的形狀和可見的樣式。而新約教卻是屬天、屬靈、永遠的,所以,樣式不是指物質的建築,外表的式樣,也不是指屬世和屬肉體的規條,禮儀,節期等(西二16-17)。舊約的一切不過是影兒和預表。不是實體和精意。所以按著舊約所記載的,來使教會照樣承辦是不對的,不能按照字句,將舊約以色列人的事,以及各種律法,規條,條例搬到新約教會裡面來,例如有的教派,會別,叫信徒守律法的規條,守節期、日子、不吃某些食物,設立利未城,成立祭司制度,也有的甚至根據舊約,以色列當時的情況,主張設立逃城,定規禧年等等,都是錯誤的。這些都命定到振興為止,實體基督已經來到(來九10-11)。舊約已經廢掉(來七12,八13,十9)。不再是照屬肉體的條例,乃是照無窮生命的大能(來七16)。作新約的執事不是憑著字句,乃是憑著精義(或作聖靈)(林後三6-13)。

所以教會的建立只能採取舊約預表的靈意,不能按字句照搬  (林前九9-13)。教會應根據新約的明文教訓,和當初教會的榜樣。教會的樣式只能根據聖靈的啟示和聖經的教導。任何人不能自行設計,創立組織,改變教會為另一種形式。例如以一種「家庭」」形式,設有家長,代替教會長老。或「學院」,「修道院」,「社團」形式,設有團長、董事、理事、主任等等。這些都不是教會,最多不過是一種工人團體或工作組織,不能代替教會。

樣式固然要緊,而內容更為重要,只洗淨杯盤的外面是不夠的,重要的是看裡面盛滿什麼  (太廿三25、27)。當日的聖殿外面裝飾得再好,若是裡面成為作買賣的地方,不免要被折毀,沒有一塊石頭留在石頭上(路廿一5-6)。所以教會應當有屬天的樣式,也要有屬天的生命,不但要合乎聖經的模形,也要有聖靈住在其中。

第四章 教會的組成

教會並不是空洞的會堂,也不是人意的組織,是有它實際的成分和內容,而且是構成教會不可少的要素和部分,不過必須根據聖經,按照神的旨意而組成的,不可隨意增加改變。雖然寧可有所缺少,但那會影響教會的健全和發展,使教會的功用受虧損,使這徒在教會中少得益處,使主的使命不得完成。所以還必須重視這些教會的組成要素和基本內容。

 一、得救信徒

教會最基本的組成部分是得救的信徒,而不是教堂、會所、名目、組織、規條或儀式。同時也不是任何一些人聚在一起,只要有基督教的名義就是教會。教會最初成立的時候,行傳上記載,彼得說  :「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須受所賜的聖靈...於是領受他話的人就受了洗,那一天門徒約添了三千人」(徒二38、41)。接著又記載著:「信的人都在一處」「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徒二44、47)。這指明當初的教會是由悔改受洗,相信得救的人所組成的,沒有真正重生得救的人,是不能被接納的,這些人所組成的團體也不能算是教會。

此後又記載  :「...有許多信的人」,「那許多信的人...」(徒四4、32),然後稱他們為「全教會」,「信而歸主的人越發增添」(徒五11、14)。這些信的人也稱為門徒(徒六1、7;徒八1;徒九1、10)。從安提阿起首,門徒又稱為基督徒(徒十一26)。這些人就稱為教會(徒十一26,十二1,十三1)。有人雖然說是信了,但信什麼是個問題,當時所信的是「信耶穌是救主,是從死裡復活的,是神的兒子,神已經立他為主為基督了,也就是信純正的福音。」這樣的相信才能得救(約二十31;徒二31、36,四10、12;羅十9-10;林前十五1-4)。有些人傳的福音不對,信的也不對,這些不是得救的人,聚合在一起也不能算是教會。

再者,保羅寫了不少的信給各處教會,有的稱受信者為教會,有的就稱他們為聖徒  (羅一7,十六17;林後一1)。教會就是在基督耶穌裡成聖,蒙召作聖徒的(林前一2)。聖徒就是在基督耶穌裡有忠心的人(弗一1;西一2)。由此可見教會是聖徒的集合體,而不是隨便什麼人都包括在內的團體。出埃及時曾有一些閒雜人混在以色列人中(出十二38;民十一4)。尼希米時,聽從律法上的話,就與閒雜人絕交(尼十三3)。在新約時代有形的教會中,可能有稗子的存在,然而廒子是在田地裡,不應當容讓在真正的教會中(林前五2;帖後三6;多三10;啟二2)。

由於教會是得救的人所集合的,好像蒙救贖出埃及的以色列人一樣,才是神的子民,神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神  (申七6;代上十七21-22;多二14;彼前二9-10;王上八56-57;詩六八18;結四三7;林後六16;啟廿一3)。只有教會中都是重生得救的人,他們才愛神(申七9;太廿37;約壹四19,五1),也愛神的和神的殿(王上三3;詩十八1,八四1-2)。如同那些蒙救贖的以色列人有責任守逾越節,獻頭生的(出十二42-48,十三1)。他們甘心樂意地為造會幕獻上禮物(出廿五1-7),這些人才是被數點的壯丁,成為耶和華的軍隊(民一2、46)。律法上規定私生子和一些外邦人不可入耶和華的會(申廿三2-3)。

 二、五種工人

保羅在以弗所書中說  :「他升上高天的時候,擄掠了仇敵,將各樣恩賜賞給人。...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弗四9-12)。哥林多書上說:「神在教會中所設立的,第一是使徒,第二是先知,第三是教師,...」(林前十二28)。使徒行傳也記載「在安提阿的教會中,有幾位先知和教師...」(徒十三1)。因為教會需要這幾種工人,也是神所規定的,沒有使徒和傳福音的,就沒有人聽道信主,也不能成立教會。有了教會,沒有先知、牧師和教師,無法教導、牧養信徒,教會如果缺乏神的工人,必將貧乏、軟弱、不能長進,當然不是神所選召的工人,寧缺勿濫。

主耶穌設立十二使徒  (路六13),猶大賣主後,由馬提亞代替(徒一26)。以後,主又揀選了保羅和巴拿巴等為使徒(徒十三2,十四4;羅一2,十六7)。當時也有假使徒(林後十一13;啟二2),真正的使徒是主所特別選召和差派的(加一1;提前二7),應當見過主耶穌,並為別的使徒所承認,也應有作使徒的憑據(林前九2,十五7-8;林後十二12;加二8-9)。新約中其他傳道人提摩太、提多等均未自稱為使徒,而彼得書和猶大書都提到,...使徒從前所傳的(彼後三2;猶17)。這表明使徒時代和職分是有限定的,過去的教會根基己經立定(弗二20,三5),並一次將真道交付了聖徒。在使徒時代以後,不能再有新的啟示、真理和教義,聖經也到啟示錄為止(啟廿二18-19),不過使徒的工作仍當繼續,傳福音、為主作見證及建立教會。

類似舊約時代的先知是沒有了,但新約教會仍有先知  (徒十一37,十三1,十五32,廿一9-10)。這主要的是在作先知講道,而不是看重於預言將來的事但都應當是有靈感的(尼九30;何九7;賽四十二1;徒十一28;林前十四29-30)。不過也要防備假先知,他們外面披著羊皮,裡面卻是殘暴的狼,憑著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太七15-16)。許多舊約的先知,如撒母耳、以利亞、以利沙、米該亞及耶利米、但以理等都是榜樣,而伯特利的老先知和神人等都是鑒戒。

傳福音的對於教會的初建,是不能缺少的,因為信道是從聽道來的,人未曾聽見,怎能相信呢  ?若沒有傳道的怎能聽見呢?如經上所記:「報福音傳喜信的人,他們的腳蹤何等隹美」(羅十14-15、17),行傳上記載腓利就是一個傳福音的人(徒八5-12、26,廿一8),他作了很重要的工作。

牧師,是羊群的牧人,是教會所需的。主耶穌復活後曾再三托付彼得說  :「你餵養我的小羊」,「你牧養我的羊」,「你餵養我的羊」(約廿一15-17)。彼得到年老的時候,也勉勵教會的牧人說:「務要牧養在你們中間的群羊,按著神的旨意照管他們,不是出於勉強...不是因為貪財...也不是轄制所托付你們的,乃是做群羊的榜樣」(彼前五2-3)。而現在牧師制度已經形成,有些人並不是主所設立的,他們如同雇工,只知道牧養自己(約十13;結卅四1-6),將來是無法交帳的(來十三17)。

保羅和亞波羅同是教師  (提前二7;徒十三1,十八24),因神願意萬人得救明白真道(提前二4),需要有人教導才能明白。教師也是神在教會中所設立的(林前十二28),不過應當謹慎,不可像當時的文士,或教法師一樣(提前四11、13、16;羅二18-24;太七28-29,廿三1-3;雅三1),免得受更重的判斷。

 三、長老執事

在教會中不但有信徒和工人,也當有長老和執事,這是聖經中所規定的,舊約時以色列人有長老  (出三16,廿四1;申十九12;撒上四8)。新約時猶太人中仍有長老(太廿一23,廿六3;徒四5,五21),在教會中也設立了長老(徒十四23,十五2、23,廿一18),長老也就是監督,因為在提多書上,保羅先提到叫提多在各城設立長老,接著說監督既是神的管家(多一5-7),同指一種人。在使徒行傳也記載保羅請了以弗所的長老來,對他們說:「聖靈立你們作全群的監督」(徒二十17、28)。保羅寫信給腓立比的教會,提到眾聖徒和諸位監督、諸位執事,而未提到長老,可以證明監督就是長老,同時我們看到腓立比一城的教會,既有監督,表明當時的監督和後來天主教及某些基督教宗派所有的主教不同。當時的監督就是一處地方教會的長老,而不是一個區域管轄許多教會的主教,或會督等。雖然是從監督一字譯出和引用的,但性質和內容是改變了,變作一種高出一般傳道人的主教制度。

長老的職務是作一處教會的全群監督,有管理牧養的責任  (徒廿28),他們是神的管家(多一7),不但管理教會的重要事務,也照顧信徒的靈性,以及其他教會的工作,耶路撒冷教會的長老和使徒們一起商議教會的重要事務(徒十五2、4、6、22-23)。有的長老曾為年輕人按手,使他們得恩賜(提前四14),也可以為病人抹油禱告(雅五14)。總之是照管牧養神的教會,作群羊的榜樣(提前三5;彼前五13),為此他們當有一定的資格和條件,是不可輕易隨便的。長老是由使徒或所委派其他神的工人所選立的(徒十四23;多一5),應當清楚有聖靈的設立(徒二十28),在教會內外有好名聲(提前三7),以及其他屬靈的品行和資格,如「必須無可指摘,只作一個婦人的丈夫,有節制、自守、端正、樂意接待遠人、善於教導,不因酒茲事、不打人,只要溫和,不爭競、不貪財,好好管理自己的家,使兒女凡事端莊順服...初入教的不可作監督。」(提前三1-7;多一5-9)「長老若受到控告,當慎重處理,若犯罪,當在眾人面前責備他」(提前五19)。

執事在教會中是不可少的,他們管理教會事務的,像最初在耶路撒冷教會中就揀選了七位執事,管理飯食,雖然是事務性的也必須有屬靈的資格,工作有屬靈的價值,應當選出有好名聲,被聖靈充滿,智慧充足的人。可以由信徒選舉,由使徒承認  (徒六2-6),有人後來作了傳道工作(徒六8-10,卅一8)。執事必須端莊,不一口兩舌,不好喝酒,不貪不義之財,要存清潔的良心,固守真道的奧秘,這等人也要先受試驗,若沒有可責之處,然後叫他們作執事,女執事也是如此,必須端莊,不說謊言,有節制,凡事忠心(提前三8-14)。

有些地方的教會專挑選在社會上有錢財、地位、名望、知識、才幹的人作長老執事,而不著重他們是否有屬靈的資格,這是錯誤的。將神的教會交在一班屬世俗的手中,出現今教會的軟弱、墜落的重要原因。以色列人選擇作百夫長的人尚且需要一定資格  (出十八21;申一13)。何況新約屬靈的教會呢?絕不可按世俗選人辦事的標準來找些不敬畏神的人來承當教會的工作和責任。

 四、各種恩賜

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每個信徒是都其肢體。可是信徒是不是基督身體的肢體,在乎他有沒有基督的生命,每個肢體能不能發揮作用,在乎他有沒有聖靈的恩賜,若沒有生命的是假肢體,這在有形的教會中是很多的。所謂教友,並不表示都是屬乎基督身上的肢體,有些即使屬乎基督身上有生命的信徒,但沒有屬靈的恩賜,就好像是身上的一塊肉或一個組織,顯不出有如眼、耳、手、腳等的特殊功用。如果一個教會都是沒有恩賜的信徒,就變作非常窮乏、軟弱、無用了。由此可知聖經明白提到恩賜的重要。所以我們這些在基督裡成為一身互相聯絡作肢體的,按我們各人所得的恩賜不同,或說預言就當照著信心的程度說預言,或作執事,就當專一執事;或作教導的,就專一教導;或作勸化的,就當專一勸化;施捨的就當誠實,治理的,就當慇勤;憐憫的就當甘心  (羅十二5-8)。

哥林多書上提到有九種聖靈的恩賜,「這人蒙聖靈賜他智慧的言語;那人也蒙這位聖靈賜他知識的言語,又有一人蒙這位聖靈賜他信心,還有一人蒙這位聖靈賜他醫病的恩賜,又叫一人能行異能,又叫一人作先知,又叫一人能辨別諸靈;又叫一人能說方言;又叫一人能翻方言。這一切都是這位聖靈所運行,隨己意分給各人的。」 (林前十二8-11)

下面接著講到做基督的肢體,各有不同的用處,就如「神在教會所設立的,第一是使徒,第二是先知,第三是教師,其次是行異能的,再次是得恩賜醫病的;幫助人的,治理事的,說方言的」 (林前十二28)。恩賜雖然有先後、大小,但都是有用的,不可缺少的,所以誰也不能驕傲、自誇,乃應當彼此相助相顧。

恩賜不是自己原有的或學來的,乃是聖靈運行隨己意分給各人的,不過我們可以切慕求得恩賜,其中更要緊的是作先知講道,比說方言更為重要。因為說方言是造就自己,作先知講道是造就教會。既然切慕屬靈的恩賜,就當求多得造就教會的恩賜。保羅在教會中,寧可用悟性說五句教導人的話,強如說萬句方言,若沒有人翻譯,就當在會中閉口  (林前十四1-33)。可惜許多人不肯切切地求那更大的恩賜和那最妙的道,就是愛。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其中最大的就是愛」(林前十二1-3、13)。

教會需要恩賜的功用,也需要生命的供應。如果教會內只有方言、講道、醫病等,而沒有愛,真不知要出現什麼情況。哥林多教會口才恩賜都全備,但生命幼稚,仍屬肉體,不屬靈,以致有嫉妒紛爭,照世人的樣子行  (林前一7,三1-4)。這樣的教會能造就信徒,滿足主的心嗎?恩賜能妄用、錯用(民廿二5-6;猶11),也可能輕忽失落(提前四14;提後一6),也有人因此驕傲、狂妄(彼後二15-16)。自以為比別人強(林前十二21),甚至為利出賣恩賜,所以過分強調恩賜,高舉恩賜是不恰當的。恩賜只有在屬靈的人手中,才能發揮正當美好的用處。

 五、各種聚會

一個地方的教會,若沒有聚會是不能起教會作用。信徒在聚會裡才能更多地蒙恩典,見亮光,得造就,有長進。聖經教訓說  :「不可停止聚會」(來十25),教會中有那些聚會呢?

(一) 敬拜的聚會:

這是現在基督教各教會、各宗派所共同舉行的,即所謂的「主日崇拜」或「作禮拜」「主日聚會」等,主要的目的是敬拜神,內容有唱詩、禱告、讀經、講道等。有的以講道為中心,有的以讚美為主  (詩一九1,廿二22,六八26,八九6;弗五19;西三16)。不過要用心靈和誠實敬拜(約四23-24;腓三3)。不應注重外表的儀式,更不能有感染世俗的節目在內。

(二) 禱告的聚會:

當初教會常聚在一起禱告  (徒一14,二42,十二5、12,廿四31),主耶穌在講到教會時,也特別禱告,「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們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我又告訴你們,若是你們中間有兩個人地上,同心合意地求什麼事,我在天上的父,必為他們成全。因為無論在那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太十八18-20)。沒有禱告的教會是軟弱的,無所成就,禱告的聚會的動力、保護和爭戰,絕不可輕忽。

(三) 講道的聚會:

舊約的先知,主耶穌在世時和以後使徒是常常講道的,教會最多的就是聽道聚會了,因為神的福音、恩典、真理、信息旨意都是藉著講道傳出和釋放的,最能造就教會教導信徒  (傳十二11;耶廿三18、22;徒十四1,十六13,二十7),不過講道的聚會太多,並不一定都有益,若沒有神的話語,主的同在和聖靈的感動,或者聽道的人毫無準備和誠心,只是一種習慣,隨便聽聽,或者是道就聽,不加分辨(帖前五20-21;林前十四29),有時反而有害。

(四) 讀經的聚會:

讀經很重要,不但各人要讀經,教會在一起也要讀經,其中有人領導、講解也好,共同查考研究也好,彼此討論,提醒也好,都是有用的  (尼八1-8;賽卅四16;路四16-17、22;徒十五30,十七11,十八25-26;西四16;啟一3)。因為有的人對聖經不夠明白,也有些聖經的內容比較難懂,如能有人講解是必要的(可四10-11、13;路一46,十四27、32、44-45;徒八31、34;來五11-14;彼後三16)。

(五) 擘餅的聚會:

主耶穌在最後的晚餐時,曾設立擘餅的事,叫門徒紀念他  (路廿二19),以後使徒們傳下去,叫教會遵行(林前十一23-24),從此教會一直照著行了(徒廿7)。在這個聚會裡,是以主為中心,眾人應當環繞主的桌子,一同唱詩、禱告、紀念、敬拜,先是感謝主,後是讚美。

(六) 見證的聚會:

有時教會中也可以有見證的聚會,由一位或幾位作見證,述說神的工作、能力和恩典  (徒十四27,十一2-4,十五3-4)。不一定只有傳道人作見證,信徒都可以作見證,或彼此談論(瑪三16;路二38;約四39;弗五19),不過見證必須真實(約廿一24),不能誇大或妄作見證,不能為榮耀自己。

(七) 恩賜的聚會:

除了見證外,還有一種交通的聚會,不過內容在於聖靈直接的感動和運行,藉著屬靈的恩賜發表出來。「各人或有詩歌,或有教訓,或有啟示,或有方言或有翻出來的話,凡事都當造就人」 (林前十四26)這種聚會須有恩賜,不能勉強傚法,不能一人包辦,但也不可爭說,造成混亂(林前十四27-33)。

這並不是說一個地方教會必須各種聚會都有,可能減少,可能合併,要根據實際的需要,主的引導和客觀條件而定。

 六.幾種禮儀

從古到今有些教派規定了許多禮儀和節日,似乎是教會必須遵行持守的。然而這都不足為憑,主耶穌在世時,猶太人也有許多禮儀、節期、規矩、習慣。但那些常是法利賽人、撒都該人以及一些無知的百姓所作的,主耶穌常加以指責和輕視  (太九14-15,十二12,十五1-9,廿三4-5、16、23;路十八11-12)。有些是古人的遺傳,有些是後事的影兒(西二16-17),新約的教會必須根據主的吩咐,使徒的教訓和聖經的記載,不能自行設立一些節期、禮儀、規條、作法。

(一) 受浸:

主耶穌親自吩咐門徒和教會應當行的只有兩件事,一是受浸,一是擘餅。主在復活後曾吩咐門徒說  :「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太廿八19)。又說「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可十六16)。使徒們也遵照主的話行了。五旬節時,一天就為那些悔改相信的,有三千人施洗、加入教會(徒二38-41)。以後腓利、彼得、保羅對撒瑪利亞的信徒,在哥尼流的家中,以及為腓立比的禁卒和哥林多人,以弗所的信徒等都施洗過(徒八12、38,十47-48,十六34,十八8,十九5)。

受浸的意義非常重要,表示悔改,見證相信,歸主名下,作主門徒,得著赦罪,蒙了重生,受到靈洗,進入神國,與主聯合,披載基督等  (約三3、5,四1;徒廿二16;羅六3、4;加三27;西二12;彼前三20),應當非常慎重實行,以全身浸入水中為宜。所以洗禮常稱為浸禮。但不應以此來形成派別,要緊是受洗歸入主的名下,而不是歸於別的名下。只有一洗,即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弗四5;徒十九5;林前一13)。奉主的名受洗只當一次,否則是使主名歸於虛空。希伯來書講的各樣洗禮,乃指其他潔淨之洗等,並非多次行一樣的浸禮。

(二) 擘餅

有的教會稱為聖餐、晚餐、或主的桌子,也是主所親自設立,並由使徒傳授在教會中一直實行的。這不僅是一種禮儀和見證,也表明信徒和主之間最基本的關係生命聯合與交通,藉著擘餅,紀念主的愛、表明主的死、等候主再來  (路廿二19;林前十一26;可十四25)。不但是享受主恩與主聯合,也表示教會合一,彼此交通(林前十16-17),應當用無酵餅和葡萄汁為表記(太廿六29;林前五8)。必須按理吃主的餅,喝主的杯,要分辨是主的身體,否則是吃喝自己的罪了(林前十一27-29)。

(三) 按手

舊約已有按手,表示傳遞、承認聯合  (利一4;民八10;申卅四9;王下十三16;但九21)。主耶穌也曾為病人和小孩按手(太九18,十九13;可六5),使徒曾為人按手,為著設立執事、分給恩賜、差遣工人,以及為施洗、接納、承認、醫病等(徒六6,八17,九12,十三19,十九6,廿八8;提前四14,五22;提後一6;來六2)。按手是代表一件屬靈的事,而不是教會所常行的禮儀。

(四) 蒙頭

聖經中只有一處講到蒙頭問題,就是哥林多前書十一章,這裡講到神在創造裡所安排的次序,男人是女人的頭。在教會裡應當表現順服神的權柄,特別在聚會時,女人禱告或講道應蒙頭,因為這是出頭的事,應當有謙卑、順服、自守的態度,有人勉強所有的婦女,在不是禱告和講道的情況下也必須蒙頭,甚至有人認為不蒙頭就不得救,或加以排除教會,與之隔絕,更是不應該的。

此外不應當再有任何聖經以外的禮儀、規條,更不能將世俗的習慣,作法引作教會中  (王上十二31-33)。

 七、屬靈權柄

教會沒有屬地的權柄,對外沒有勢力,對內也不能實行強制,像羅馬教擁有屬世的權柄,或象某些國教的政教不分,都是錯誤的。但教會並不是沒有屬靈的權柄和對內有所管治。舊約時以色列人起初是政教不分的,但以後就分為君王、祭司和先知,以不同的範圍、性質來治理和領導,將政治、宗教和屬靈的事分開了。新約時,主耶穌說  :「我的國不屬這世界」(約十八36)。使徒們常處於被審判和受逼迫的地位,各地教會不參與任何地的政治,信徒服從在上掌權的,和人的制度,盡當盡的義務(羅十三1、7;彼前二13-14)。他們接受法律制裁卻不控告他人,他們是奉公守法的公民,盼望敬虔、端正、平安無事的度日(提前二2)。

教會的權柄乃是屬靈屬天的權柄,是藉著禱告、奉主的名,靠著聖靈而執行的  (太十八18-19;林前五4;帖前一5)。教會什麼時候失去屬的權柄,什麼時候就已經墮落了,成為一個空的架子,與它的地位和名義是不相稱的,也就失去了它的見證和功用。教會不應該有屬世的權柄,但卻不能沒有屬靈的權柄,這是教會組成的一個部分,是代表基督,有聖靈同在的具體表現。教會的權柄是保持它的存在,純潔和次序的保證,沒有屬靈的權柄不能對抗撒但和世界的侵襲和壓力,沒有屬靈的權柄,不能管理教會內部的活動和事工,沒有權柄,教會無法制止罪惡和混亂,所以教會應當有屬靈的權柄。

可是權柄掌握在誰的手中,怎樣加以運用,要管治那些事情呢  ?許多教會制定一些管治的條例,或者由領導人任意施行,這都是不正確的,因為領導人可能有錯誤,制度是死的東西,加在一起仍可能是世俗和肉體在那裡分享權利,或共同掌權,造許多偏差和不幸。根據聖經的教導,使徒是有屬靈權柄的(太十1;徒八1;林前九4-6;帖後三9;多二15)。包括醫病趕鬼、分給恩賜、靠福音養生、管教人、責備人,甚至將犯罪的人交給撒但,敗壞他的肉體(林前五4-5;提前一20;多二15)。以及懲罰惡人、敵人(徒五9-10,十三10)。因為神的國不在乎言語,乃在乎權能,但使徒保羅不願常帶著刑杖,而願意存慈愛溫柔的心(林前四20-21)。主給他們權柄是為造就人,不是為敗壞人(林後十8,十三10),有些權柄並沒有用過(帖後三9;林前九12、15、18),妄用主給的權柄是錯誤的和危險的,要負嚴重責任,更不能超過主,沒有聖靈的同在,叫人服從所謂的「使徒的權柄」或「教會的權柄」。

以色列人的長老權柄很大,新約教會的長老只限於作信徒屬靈的監督  (徒二十17、28;彼前二25,五2-4。和管理教會的事務(提前三5;多一7),有的作傳道工作也為病人抹油禱告(提前五17;雅五14;帖前五12)。教會要警戒不守規矩的人,若有人不肯作工,就不可吃飯,有人不聽勸戒要記下來,不和他交往,但不要以他為仇人,要勸他如弟兄(帖前五14;帖後三6-15)。分門結黨的人,警戒過一兩次,就要棄絕他(多三10)。犯罪的人要從教會中趕出去(林前五2)。若有稱為弟兄是行淫亂的、或貪婪的、或拜偶像、或辱罵的、或醉酒的、或勒索的,不可與他相交,連與他吃飯都不可(林前五11-13)。若有人不聽教會的勸勉判斷,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稅吏一樣(太十八17),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當用溫柔的心加以挽回(加六1)。將人革除教會,或予以除名,應當非常慎重。

教會的權柄是屬元首基督的,只能靠聖靈來運用,不能憑肉體和人意。信徒是服神的權柄,如果覺得教會或負責人不能代表神的時候,順從神,不順從人是應當的  (徒四19,五29)。

第五章 教會的事工

教會是重生的人合成的,是活的,不能沒有工作和活動,按著神的旨意也不是沒有責任和本份當盡。一個地方的教會必定有當作的事工,但這要與教會屬靈的真意相配合,不能在聖經許可和聖靈指引的範圍外,作許多沒有屬靈意義和價值的事務和工作。我們從聖經的教訓和榜樣裡可以看到教會有那些事工當作,那些本分當盡。然而,我們只能從原則上來遵行和傚法,不能從外表和細節上模仿和照搬。

 一、事奉主神

天上有千千萬萬的天使事奉神  (但七10;詩一零三20)地上也當有人事奉他,神救贖以色列人,為的是事奉他(出三12,四23,七16;申十12)。神更揀選設立利未人和祭司專門事奉神(代上十五2,十六4、37,廿三1;代下廿九11,卅一2;拉六18;結四十46,四四15;珥一9)。他們主要的是在約櫃前和聖所裡事奉神。他們有唱歌、奏樂、讚美、獻祭、祝福,也有看門和辦理聖殿各種事務的(代上廿三28-32)。「他們所供奉的事,本是天上事的形狀和影像」(來八5)。

在新約的教會裡,更當將事奉神看為是主要的責任,因為教會是神的教會,是他用自己的血所買來的。  (徒二十28)。應當將神放在首位,以事奉神為教會的中心目的和本分。事奉神的內容和方式有所不同,各人的職事也有區別,敬拜、讚美神和有所奉獻總是必要的,在教會中只有事務工作,沒有在神前的事奉敬拜是不對的,所以教會應當有禱告敬拜,一同唱詩、讚美、將榮耀歸給神。

教會不是全體信徒都在一起,而是為專心尋求神的旨意,作成神的工作,是藉著禁食禱告來事奉的  (徒十三1-3)。當然教會也能有更多人和更大的禱告範圍(徒一14,四31,十二5)。教會沒有禱告的事奉,就必定世俗化、人事化,為許多事忙碌,也是徒然。沒有神的啟示、引導、祝福、恩典,所作的一切事工都沒有意義和果效。一個地方教會的真正屬靈情況和能力,要看禱告的事奉有多少。有人甚至晝夜禱告事奉神(路二37;徒廿六7;提前五5)。重要的還不是形式,乃在乎用心靈誠實、聖潔、公義、清潔的良心和虔誠敬畏的心來事奉(約四23;路一75;提後一3;來十二28)。

在教會中唱詩、奏樂、看門和辦理其他事也是事奉神,不過也有存心態度和方法的問題。有的教會有唱詩班和各種事奉小組,安排各種工作也不錯,但參加的目的要純潔,辦事的方法要合乎真理,在進行中要和諧,一切都要在聖靈引導中,不能憑人的 聰明,按世俗的方法隨便行事。總之要神在教會中  (弗三21),凡不能叫神得榮耀的事,在教會中都不能做,不管人以為是多麼好的事,因為教會是屬神的,應當專一事奉神,作神要作的事。教會不但今天在上要事奉神,將來在天上和永世裡仍要事奉神(啟七15,廿二3)。今天的事奉與將來的事奉有關係,現在事奉得好,能在那更高永遠的事奉裡有份。

 二、造就信徒

教會本來是一班信主得救的人聚在一起,可能很幼稚、軟弱、互相也沒有聯合,起真正的作用。所以對信徒必須加以造就、牧養和教導,使生命上有長大,真理應更明白,道路上更前進,這造就的責任先是在工人的身上,因為他們是神在教會中所設立的  (林前十二28)。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弗四11-13)。教會造就信徒是最主要的工作,而造就最基本的途徑,是藉著先知講道,如保羅對哥林多教會說:「但作先知講道的,是對人說,要造就,安慰,勸勉人,說方言的,是造做自己,作先知講道的,乃是造就教會。我願意你們都說方言,更願意你們作先知講道,因為說方言的,若不翻出來,使教會被造就,那作先知講道的,就比他強了。弟兄們,我到你們那裡去,若只說方言,不用啟示,或知識,或預言,或教訓,給你們講解,我與你們有甚麼益處呢?所以就當求多得造就教會的恩賜。」(林前十四3-12)

今天在教會中不是沒有講道,是少有先知講道,所以給信徒的造就不多,講道可能憑口才和知識,但先知講道必須有靈感和恩賜,不是自己要講一個什麼題目,乃是從神那裡得到一個信息。每次講道不能根據以往懂得的道理,而必須有神新的啟示,不在乎有美好的言辭,乃在乎有聖靈的能力  (林前二4-5)。不但有豐富的內容,更要有潔淨的言語。卑賤不潔的器皿,難以盛貴重聖潔的膏油(提後二21),不但專作傳道的人如此,就是在聚會中應用先知講道的恩賜的人也是如此。

有人只看重先知講道的恩賜,隨著聖靈講道,但是在真理上沒有根基,也是有缺乏的,因為聖靈是真理的聖靈,聖靈的工作是要引人明白一切的真理  (約十六13)。神的道就是真理(約十七17)。聖靈感動人是講神的道,如果一個講道的人沒有將主的道豐豐富富的存在心裡(西三16),沒有被主先開心竅明白聖經(路廿四45)到時候聖靈很難使用他,至少是受到很大的限制,所能供應的就很不豐富。為此保羅對提摩太說:「並且知道,你是從小明白聖經,這聖經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習都是有益的,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三15-17)。「不明白聖經而想講道,是自欺欺人,如同瞎子領瞎子。」(太十五14)為此我們都當在至聖的真道上造就自己(猶20),用真道造就信徒,就可以將他們交託神和他恩惠的道,這道能建立他們,叫他們和一切成聖的人同得基業。(徒二十32)

當然,我們還該知道,知識叫人自高自大,唯有愛心能造就人  (林前八1),在愛中方能建立自己(弗四16)沒有愛心,別的造就都不夠。愛心是教會的靈,教會沒有愛心,就沒有神同在,因為神就是愛,住在愛裡面的,就是沒住在神裡面,神也住在他裡面(約壹五16)。教會沒有愛,就沒有基督的生命和形象,教會不是一個只講道理,服從權柄,遵守規章,冷酷無情的地方。主耶穌所賜的新命令,究竟遵守有多少,實行到什麼程度(約十五12;約壹三16),是察驗教會的主要標誌(約十三34-36)。愛是聖靈的果子(加五22;西一8),愛能遮掩許多的罪(彼前四8),愛神的,也當愛弟兄(約壹四21),不過我們相愛不能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約壹三17-19),彼此相愛是太重要了(羅十三8;帖前三12,四9;西三14;提前一5),可惜,許多教會把起初的愛心離棄了。

 三、差供工人

教會是傳道人的產生,培養和受差的基地,教會也是傳道人事奉、工作和施教的場所,教會需要工人,工人需要教會。當初耶路撒冷的教會是使徒彼得、約翰等建立起來的,而耶路撒冷的教會也培養出象腓利和司提凡等有能力的傳道人  (徒六5、8-10,八5-12)。巴拿巴和保羅雖然是神所揀選的工人,卻在安提阿教會中一同事奉主(徒十一22-26),以後,他們就是從安提阿教會被差遣出去作工的(徒十三1-3)。工人不應該把持一個教會,包辦教會事務,一直定居在一個地方,如所謂的「坐堂牧師」,「教區主教」等。但也不是不能較長時候在一個教會工作,不能與教會有任何關聯,必須成為所謂的「自由傳道」,這要看主的引導和具體情況而定(徒十八1,二十31)。

保羅和巴拿巴曾在安提阿教會事奉主,但到了聖靈另有分派和差遣的時候,他們就離開安提阿到各處 去工作了  (徒十三4)。經過一段時候和路程,他們又回到安提阿,當初他們被眾人所托蒙神恩典,要辦所作之工,就是在這地方(徒十四26),此後,也有時離開出去周遊傳道,有時回到安提阿停留(徒十四28,十五2、35-41,十八2、22-23),爾後就到更遠的地方為主工作,沒有回到安提阿。神的工不是屬於一地的教會,但各地教會對神的工人有責任給以供應、接待和幫助,這不是「合同」關係,也不是「薪金」制度,而是屬靈的關係和甘願的行動,完全作在主的裡面,為著神的工作,而不是什麼人情、慣例、不得以而為之。

彼得曾在約帕的一位硝皮匠西門的家裡,住了多日  (徒九43),保羅也曾與亞居拉和百基拉夫婦同住(徒十八1-3),他也接待亞波羅,並寫信請別處的信徒接待他(徒十八26-27),教會接待的事例很多(羅十六2、23;林後七15;加四14;腓二29;西四10)。

關於供給傳道人,雖然不應訂立合和固定薪水,但也不是置工人於不顧,任其缺乏。保羅對哥林多教會說  :「有誰當兵,自備糧餉呢,有誰栽葡萄園,不吃園裡的果子呢,有誰牧養牛羊,不吃牛羊的奶呢?...牛在場上踹谷的時候,不可攏住它的嘴...,我們若把屬靈的種子撒在你們中間,就是從你們收割奉養肉身之物,這還算大事嗎?...你們豈不知為聖事勞碌的,就吃殿中的物嗎?伺候祭壇的,就分領壇上的物嗎?主也是這樣命定,叫傳福音的,靠著福音養生。」(林前九9-14)「在道理上受教的,當把一切需用的供給施教的人。」(加六6)。可是保羅沒有用這權柄,叫人不花錢得福音,尤其是對屬靈光景不好的哥林多人。保羅不想累著他們(林前九14-18)。對腓立比教會,保羅就接收他們的供給,當作極美的香氣,為神所喜悅的祭物(腓二25,四16-19)。傳道人不可存著貪心,向人索取(帖前二3、5、9-10),對於外邦人更一無所取(約三7)。舊約時的先知受人的供養,是常有的,如以利亞和以利沙等(王上十七9;王下四10)。但不能像基哈西有貪心(王下五20、26),巴蘭受僱用(申廿三4),為錢財而做工(林後二17)。新約時,主耶穌和使徒也受人的供給(路八3、十7)。神的工人能向保羅一樣,自己織帳棚,所謂帶著「副業」傳道作工是好的(徒十八3)。他說:「我未曾貪圖一個人的金、銀、衣服。我這兩隻手常供給我和同工的需用」(徒二十33-35;林前四12)。他甚至辛苦勞碌,晝夜作工,傳神的福音,免得累著別人(帖前二9-10;帖後三8)。今天有些傳道人到處受人招待供養,不作工只吃飯,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是太錯了(帖後三10-12;提後六5)。

 四、救濟貧苦

使徒時代在猶太地曾有大饑荒,外邦教會收集捐款送到耶路撒冷  (徒十一27-30,十二25)。當時有「馬其頓人和亞該亞人樂意湊出捐項,給耶路撒冷的窮人」這固然是他們樂意的,其實也算是所欠的債,因外邦人既然在他們屬靈的好處上有分,就當把養身之物供給他們(羅十五25-27、31)。「保羅也曾吩咐加拉太的眾教會和哥林多人每逢七日的第一日,各人要照自己的進項抽出來,免得臨時現湊,以便將捐貲送到耶路撒冷」(林前十六1-4)。馬其頓眾教會甚至在患難中受試鏈的時候,仍有滿足的快樂。在極窮之間,還格外顯出他們樂捐的厚恩。他們是按著力量,而且也過了力量,自己甘心樂意的捐助,再三求,准他們在這供給聖徒的恩情上有分(林後八1-4)。

他們這樣作是因著感謝,報答主的恩典。他本來富足,卻因我們成了貧窮。也是「紀念主耶穌的話語,施比受更為有福」 (徒二十35)。「所以,他們所捐的是出於樂意,不是出於勉強。各人要隨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難,不要勉強,因為捐得樂意的人是神所喜愛的。」(林後九7)因為人若有願作的心,必蒙悅納。乃是照他所有的,並不是照他所無的。不要有輕省,有人受累,乃要均平。互補有無。如經上所記:「多收的也沒有餘,少收的也沒有缺」(林前八13-15)。多有捐獻,不是吃虧。「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地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林後九8-11;徒九36、40)。「辦理這類捐輸的事,必須挑選合適的人,作得光明美滿,免得被人挑出不是」(林後八8-24)。

對於本教會窮苦的信徒,也當照顧。「聖徒缺乏要幫補」 (羅十二13),「看見弟兄窮乏,不能塞住憐憫的心。我們相愛,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約壹三17-18;雅二15-16)。教會有孤兒寡婦,有規定的救濟辦法(雅一27)。寡婦記在冊子上,必須年紀到六十歲,從來只作一個丈夫的妻子,又有行善的名聲,就如養兒育女,接待遠人,洗聖徒的腳,救濟遭難的人,竭力行各樣善事,而且教會要救濟那真無倚靠的寡婦(提前五9-10、16)。

教會救濟的範圍可能更廣,雅各、磯法、約翰,向保羅和巴拿巴用右手行相交之禮時,叫他們往外邦人那裡去  ...只是願意他們紀念窮人(加二9-10;太十一5)。因為神是顧念窮人的(出廿三11;利十九10;詩卅五10,七二12-13)。他也願意我們顧念、幫助、救濟窮苦的人(箴廿一13;賽五八7;詩四一1,一一二9;箴十四21,十九11,廿八27;太十九21)。因此,有的教會開辦一些慈善事業,如醫院、孤兒院、養老院以及其他救濟事業。這類工作可以做,但成為一個固定組織,有長遠的計劃,就有問題了,它可能使教會陷入經濟負債、失信、受控以及許多麻煩和糾紛中。後來這些事業變作一般的社會服務,只掛基督教的名義,其實與教會沒有直接關係,更失去屬靈的意義和目的,所以那些事業以信徒個人去辦較為合宜,不應當用教會的名義。

雖然需要救濟貧苦的人,但不能代替作在主的身上,對主直接的奉獻,像馬利亞打破玉瓶,將香膏澆在主的頭上一樣  (可十四1-9)。這決不是浪費,不如救濟窮人更有意義。那窮寡婦如果那麼想,就不必將她養生的兩個小錢獻給神了(路廿一1-4)。所以奉獻給神,為著教會的需要,還是應當的(瑪三10)。愛神、愛人是誡命中最大的,彼此相愛是主的命令(太廿二37-40;約十三34-36)。這兩方面也是合一的,都非常重要,不能偏廢。

 五、接待客旅

聖經中關於接待聖徒、神僕及客旅的記載和教訓很多,也是教會當有的善行和責任,因為不但是古時,就是現代因旅行、工作、或其他原因到各處去,是常有的。教會不接待是失去見證。同時藉著接待,可以顯出愛心,彼此交通,得到供應,也能榮耀主名。教會接待的對象和範圍,首先是主內的弟兄姐妹,一般說來,最好是有別處教會或工人的推薦信  (徒十八28;林前十六3;林後三1,五12,十12)。這是比較穩當和合乎常規的。因為可能有假弟兄或冒名的危險(林後十一26;加二4)。保羅曾舉薦過堅革理教會中的女執事非比,請為主的緣故接待她(羅十六2)。因凡為主的名接待一個小孩子的,就是接待主(路九48)。而且因先知的名接待先知的,必得先知的賞賜。無論何人,因為門徒的名,只把一杯涼水給這小子裡的一個喝,也不能不得賞賜(太十40-42)。恐怕失去這種賞賜的人是不少的。

對於為神作工的人更當接待。這也是對工作有份,一同興旺主的福音,為真理作見證,接待主所差遣的就是接待主  (約十三20)。保羅、巴拿巴和亞波羅、提多、馬可都曾受到接待,甚至如同接待神的使者和基督一樣(徒九27,十五4,十八27,廿一17;林後七15;加四14;腓二29;西四10;約三8)。但這並不是說所有的傳道人都應當接待,因為有假使徒、假先知、假師傅、假弟兄(太七15;林後十一13、26;彼後二1)。主稱讚以弗所教會,曾試驗那自稱為使徒,卻不是使徒,看出他們是假的來(啟二2)。約翰教訓說,「凡超過基督的教訓,不常守著的,就沒有神。常守這教訓的,就有父又有子。若有人到你們那裡不傳這教訓,不要接他到家裡,也不要問他的安,因為問他的安,就在他的惡行上有分」(約貳9-11)。現在何嘗沒有人越過基督的教訓,將這福音書上主耶穌所講的,當作與教會無關,將背十字架的道理當作無益。否定以往所持守的真理。此外還有別的怪異教訓。這種人不當接待。但為真理作工的人,卻應當接待(約三7-8)。

接待的範圍可以更廣,如用愛心作客旅的弟兄  (約三5)。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覺接待了天使(來十三2)。又如主耶穌所說的,「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太廿五35、40)。「長老和其他信徒都可以作接待的事」(徒十五4;提前三2,五10;多一8;羅十六23;腓二2)。像那在教會中好為首的丟特腓,他自己不接待神的工人和弟兄,有人願意接待,他也禁止,並將接待弟兄的人趕出教會,不要傚法,這種行惡的人未曾見過神(約三9-11)。他的惡行必受報應(西三25)。能夠幫補缺乏的聖徒,一味款待客人是信徒的美德(羅十二13)。應當有寬大的心彼此接納如同基督接納我們一樣(羅十五7)。

今天教會接待的事作的很少,不像當日有人接待主耶穌和門徒  (路十38,十九6;約十二2)。恐怕很像老底嘉教會,就是主耶穌來,也要拒之門外了(啟三20)。今天是我們接待客旅的時機。將來人人都到了他永遠的家(傳十二5),聖徒也都回到了天家去,誰還需要接待呢?所以,有了機會,就當向眾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當這樣(加六10),現在要藉著那不義的錢財結交朋友,到了錢財無用的時候,他們可以接你們到永存的帳幕裡去(路十六25)。教會是神的管家,應當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到交帳的時候,可以不至懼怕和羞愧。

 六、興旺福音

腓立比的教會從頭一天直到如今,是同心合意的興旺福音,他們同有一個心志站立得穩,為所信的福音齊心努力  (腓一5、27)。帖撒羅尼迦教會,也是作了馬其頓和亞該亞所有信主之人的榜樣。因為主的道從他們那裡傳揚出來(帖前一6-8)。傳福音原是主的命令。他在復活之後曾吩咐門徒,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使萬民作他的門徒(可十15;太廿八18-20)。人要奉他的名傳悔改赦罪的道,從耶路撒冷直到萬邦和地極作他的見證(路廿四47;徒一8)。這些話現在差不多完全應驗了,可以證明耶穌基督是神的兒子,是全人類的救主。它之所以應驗與教會的工作是分不開的。傳福音的人是從教會差遣出去,並受到教會的支持,教會沒有差派和供給傳福音的人是一種不健康的表現。好像一處湖水,只流進不流出,就要成為死海,一個教會越向外廣傳福音,就本身也更興旺、活潑、發達。

近兩個世紀以來,不少的教會成立了差會,差派許多傳教士到世界各地傳福音,付出很大代價,也收到很大果效。然而在這方面有些是不合真理和走向歧途的。各教派之間,像保羅所說,「有的傳基督,是出於嫉妒紛爭,也有的是出於好意,這一等是出於愛心, ...那一等是出結黨」(腓一15-18)。在派遣傳道人方面,有的是自告奮勇,有的是人的推薦,但不一定是神的選召。因此,有些是沒有生命的,真理不清楚的,更有別的目的和用心。所以傳道沒有果子,行為受到指摘,也有與世俗聯合被別人利用作些與傳道無關的事業和工作,只能叫主的名受污損,使主的工作遭破壞。另外有些差會的組織方法,經濟來源,管理制度等都不合聖經教訓,沒有聖靈同在,滿了人的意見、主張、聰明、手段、活動,即使取得很大收穫,也是缺乏屬靈價值,不能達到主的要求。最惡劣的是沒有真正信仰,沒有美好品德。走遍洋海陸地,勾引一個人入教,卻使他作地獄之子(太廿三5)。好些「像撒網在海裡,聚攏各樣水族;網既滿了,人就拉上岸來,坐下,揀好的收在器具裡,將不好的丟棄了。」(太十三47-48)

興旺福音是全教會齊心努力的工作,才能有更大的果效。每個信徒都當有分在內,但平常看到的是,有的教會不注重傳福音的工作,或者只讓少數人去作,這樣不但整個教會死氣沉沉,毫無發展,信徒個人也靈性停頓,沒有長進。那個教會同心合意的興旺福音,如腓立比教會一樣,那個教會就蒙神祝福,受主稱讚  (腓一4-5,二17,四1、19)。有時傳道的門似乎關閉,工作受到阻礙,然而鎖匙是在主的手中,他開了沒有人能關(啟三7)。雖然可能反對的人也多(林前十六9),如果門沒有開,也可以為開門禱告(西四3;林後二12;徒十四27)。

為著同心合意地興旺福音,各人都當盡自己的力量,有傳福音恩賜的人可以宣講,沒有特別恩賜,也可以為主作見證,領人到主面前,先從自己的家人、親友、鄉親作起  (約一41、45,四39;徒十24)。也應奉獻錢財供給傳福音的人,幫助工作的進行。我們都是欠福音的債,我們都蒙受神的大恩,我們白白地得來,也應當白白地捨去(羅一14;太十9)。這是神給我們愛主救人的機會,錯過將永遠懊悔。千萬的靈魂在等著我們去搶救,對他們的得救與沉淪都有責任,放下各人的瑣事,興旺主的福音吧!

 七、代禱守望

教會如聖殿應當是一個禱告的地方  (太廿一13)。若教會有各種的事務、工作、活動卻沒有禱告,那就不成為教會,只是一個辦事的機構,作工的團體和世俗的組織而已。禱告的教會是不多的,這也是為什麼教會沒有生命、能力和見證的原因,許多教會只有在人面前忙碌,沒有在神面前的安靜,就是熱心傳道而沒有專心祈禱,也是不行的(徒六4)。保羅對提摩太說「我勸你第一要為萬人懇求、禱告、代求、祝謝。」(提前二1)「這不僅是對個人說的,也是對全教會說的。」「靠著聖靈,隨時多方禱告祈求,並要在此儆醒不倦,為眾聖徒祈求,也為我祈求,使我得著口才,能以放膽,開口講明福音的奧秘。」(弗六18-19)。

教會的禱告比個人的禱告能力更大,因為站在教會的立場上,就有屬天的地位和權柄,與元首聯合,與寶座相接,能轉動那轉動宇宙者的手。主耶穌應許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們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我又告訴你們,若是你們中間有兩個人在地上,同心合意的求什麼,我在天上的父,必為他們成全。」 (太十八17-20)既有主在,他們的聚會之中,禱告就不只是那兩三個人的禱告了,也有主耶穌和他們在一起禱告,天父怎能不成全呢?

不過教會的禱告不能以個人為中心,以自己的事為前提,必須有共同的願望和目的,才能同心合意,由於能同心合意才能更蒙神應允和成就。所以在教會的禱告會中,須要捨己,進入基督的身體裡,站在這一個廣大的、復活的、屬天的地位上來禱告,就會發現在個新的境界,有奇妙的能力和超過所求所想效果,然而在神眾子們的聚會中,也應當防備有撒但來在其中  (伯一6,二1)。他來的目的是要控告、破壞散佈紛爭。所以若感到心中不合,靈裡不通,目標不同,這樣的禱告還是等一等的好,即使參加的人沒有假冒(林後十一14-15),再彼此認罪,互相代求(雅五16)。然後能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一樣的意念...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二2-5),就能同心合意禱告了。

教會需要代禱的人,也需要守望的人。古時各國和以色列人都設立守望者  (撒上十四16;撒下十八24、34;耶六17)。神曾派先知以西結為以色列家的守望者,他的責任替神警戒惡人(結三17-21)。當神使刀劍危險臨到的時候,要吹角警戒眾民,凡聽見角聲而不受警戒的要自己承當。但守望者不吹角,以致有人死亡,就要向守望者討罪(結卅三6-9),所以,守望者的責任很大。還有一種職守,那就是神為耶路撒冷所設立的守望者,他們晝夜不靜默,呼籲耶和華,直等他建立耶路撒冷,使成為地上可讚美的(賽六二6-7)。這也就是代禱的工作,需要晝夜不息,各人很難作到,需要教會一同作守望的,因此,有的教會設立守望樓,信徒大家輪流值班去守望代禱,這種辦法,是否合適很難說。讓聖靈帶領,不必用人力維持。末後的日子,更需要有人站在守望所,立在望樓上觀看,將神的話和所聽見的異象寫出來(哈二1-3;但四13、17;耶卅一6;賽五二8)。因為早晨將到,黑夜也來(賽廿一8、11-12)。可能半夜的呼聲,就是從守望者那裡傳出來的(太廿五6)

第六章 教會的難處

教會在地上的時候,難免有各種的難處,因為有肉體世界和撒但的存在、環繞和攻擊,必定有錯誤、偏離和逼迫發生。聖經記載當時有,也預言將來仍要有,在末後將更為嚴重。作為神的工人和關心神家的一切屬主的人,都當加以重視,為之所禱,並努力避免和排除。這關係到神的榮耀,教會的存在和信徒的祝福。論到這類問題,常有不同的意見引起激烈的爭辯,然而避諱不說,也是對主不忠心,對人沒有愛心,對教會不負責任的表示。

 一、分門別類

真正屬靈的教會應當是合一的,然而在使徒時代就出現了分門別類的事,在哥林多的教會就有人說,「我是屬保羅的,我是屬亞波羅的,我是屬磯法的,我是屬基督的」 (林前一12)。這是以神的工人,特別有名望的傳道人而分的,這也是後來歷代教會所常因之分門別類的原因。世上現有的宗派就有喀爾文宗、路得宗和衛斯理宗等,其實亞波羅算什麼?保羅算什麼?無非是執事。保羅栽種,亞波羅澆灌,惟有神叫他們生長(林前三5-6)。就是神所重用的僕人摩西和以利亞也不必為他們搭一座棚來和基督並列(太十七4)。有人說,我是屬基督的,聽起來似乎是很好,但是若以此來標榜,而自嗚清高,並用以與別的肢體分裂,將自己置於別人之上的話,那就不對了。

此外,教會分門別類還有各種不同的原因和形式,以致今天世界竟有大小宗派上千種之多。一般說來,各大宗派都有它區分的名稱,不同的組織、固定的信條、一律的規章、特殊的儀節、限制的聚會和因襲的傳統。有些較小的宗派,雖然沒有那麼嚴格和規模,也都有各自的門戶、工人的中心、標新的作風、一致的行為。有的雖不自稱為特樹一幟的宗派,但實際上形成了沒有宗派名稱的宗派,滿有宗派的氣氛、高抬自己、排斥他人、自以為正確,與別的肢體隔絕。也有拆散別的教會,拉人到自己範圍內。甚至將所有別的工人、教會、團體都加以攻擊、批評、定罪,誇耀唯獨自己是正統、先進、權威,也有的以為自己得了特別啟示、亮光、異象、托付,比別人高出一等,不來歸附我的,就是瞎眼、謬妄、當作路人、仇敵。  (可九40)

這是不是說,既然不應該分門別類,樹立宗派。就應該與所有稱為基督教和基督徒的人都彼此合一,互相交通,毫無界限,不加分別呢  ?也不是的。我們應該有夠大的心,包括所有神兒女。接納和交通的條件,應該以生命為原則,而不是以看法、主張和「亮光」為依據,只能以重要真理和基本的信仰為合一的基礎,而不能特別的教訓,聖經的解釋為分裂原因。應當以保羅在以弗所提到的七項共同點,為教會合一的根據。那就是:身體只有一體,聖靈只有一個,同有一個蒙召的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神(弗四3-6)。這七項缺一不可,再加上一樣也不行。這七項是教會基本的信仰,共同維繫,包括所有神真正的兒女。但卻將沒有重生的假信徒排斥在外。因為他們不屬於基督的身體,沒聖靈居住在內(羅八9)。沒有屬天的盼望(彼前一3-4)。我們同一位神,一位主(林前八5-6,十二4-6),有同樣的信仰,奉主的名受洗。

分門別類不是一件小事  (多三10)。敬畏神的人要竭力避免,應當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弗四3)。這是主升天前,也是現今在天上的願望和代求(約十七22-23)。

 二、異端邪說

聖經中早就記載有異端邪說,也預言到將來要有異端邪說來抵擋真道,破壞純正的信仰。當主耶穌在世時,有法利賽人注重外表儀式和遺傳條規;撒都該人不信復活和鬼魂;希律一黨的人注重權位,參予政事。主耶穌警告門徒要防備他們的酵,即他們的教訓  (太十五1、6,十六5、12,廿二16、23;可八15;路十二1;徒廿二8)。這種酵現代何嘗沒有(提後二17-18,三8-9)。此外,各種理學、人間遺傳、世上小學、許多規條(西二8、21-23)。以及欺騙法術,異教之風(弗四14)。虛空、荒謬言語(多一10-15;提前一3-4),還有許多怪異的教訓(提前六3)。現在也都存在。

聖靈明說,在後來的時候,必有人離棄真道,聽從那引誘人的邪靈和鬼魔的道理, ...他們禁止嫁娶,又禁戒食物(或作又叫戒葷)就是神所造叫那信而明白真道的人,感謝著領受的(提前四1)。「因為時候要到,人必厭煩純正的道理,耳朵發癢,就隨從自己情慾,增添好些師傅。並且掩耳不聽真道,偏向荒謬的言語(提後四3-4)。」彼得也說,「從前在百姓中有假先知,將來在你們中間,也必有假師傳,私自引進陷害人的異端,連買他們的主,他們也不承認,自取速速滅亡(彼後二1)」。

根據教會歷史記載,異端謬論是很多的,最初有關於基督的神人兩性和三位一體方面的錯謬講法。有認為基督並沒有真的成為肉身,只不過是一種幻影  (約壹四1-5)。有的認為物質是包含惡的,肉體帶著罪性。基督成為肉體,也有惡的性質,也有持二元論觀點和智慧派的看法。將基督的神人二性完全分開,以基督有兩重性格。有的認為基督是受造的,耶穌在受洗以後,因聖靈降在身上,才成為基督,取得超人的能力。有「獨位神派」「聖父受苦派」等。當時為了維護正統信仰,捍衛真理,提出了使徒信經:「我信神全能的父,創造天地的主,我信我主耶穌基督,神的獨生子,因聖靈懷孕,由童貞女馬利亞所生,在本丟彼拉多手下被釘十字架,受死,埋葬,降在陰間,第三天從死裡復活,升天,坐在全能父神的右邊,將來從那裡降臨,審判活人死人,我信聖靈;我信聖而公的教會,我信聖徒相通,我信罪得赦免,我信身體復活,我信永生。阿門!」

此外,歷代還有各種異端謬論,而近代異端也更為繁多和盛行,除了重複初期的異端和羅馬天主教的錯謬  (如教皇無誤,拜瑪利亞,向神甫認罪,煉獄贖罪,和種種迷信事物)之外,還有許多新的教派和錯謬。如「復臨安息派」、「耶和華見證人」、「基督教科學會」、以及「新神學派」等。這些異端謬論害人很深,是教會的大患。

判斷異端謬論,應完全根據聖經。只有聖經是神的話,有絕對的權威,永不改變,永不廢去。凡不合聖經真理的,都是錯謬,違反聖經基本信仰的,都是異端。如對於神的三位一體,基督的神人二性,基督寶血的救贖,因信稱義得救的道理,以及關於基督再來,復活,審判,永世的真實和其他聖經明顯重要的真理。至於對聖經某些地方不同的解釋,對於教會的儀式有些不同的看法,對於個人的行為有些不同的評價,都不足定為異端。

那些散佈異端的人,必不能承受神的國  (加五20-21)。

 三、邪靈假冒

有的異端邪說,是出於人的錯誤,偏見和野心,但也有的是出於邪靈的迷惑和欺騙。保羅在哥林多後書就指出,「我只怕你們的心或偏於邪,失去那基督所存純一清潔的心,就像蛇用詭詐誘惑了夏娃一樣。假如有人來,另傳一個耶穌,不是我們所傳過的,或者你們另受一個靈,不是你們所受過的,或者另得一個福音,不是你們所得過的。  ...那等人是假使徒,行事詭詐,裝作基督使徒的模樣,這也不足為怪,因為連撒但也裝作光明的天使。」(林後十一3-4、13-14)「這裡給我們看見信徒是另受一個靈的危險,因為撒但也能裝作光明的天使。在末後的時候,必有人離棄真理,聽從那引誘人的邪靈和鬼魔的道理。」(提前四1)

保羅對帖撒羅尼迦教會也說  :「我勸你們,無論有靈,有言語,有冒我名的書信,說主的日子現在到了,不要輕易動心,也不要驚慌。」(帖後二2)約翰也說:「一切的靈,你們不可都信,總要試驗那些靈是出於神的不是,因為世上有許多假先知已經出來了,凡靈認識耶穌是成了肉身來的,就是出於神。從此可以認出神的靈來。凡靈不認識耶穌,就不是出於神,這是那敵基督者的靈...我們是屬神的,認識神的就聽從我們,不屬神的就不聽從我們。從此就可以認出真理的靈和謬妄的靈來。」(約壹四1-6)「聽從使徒的,符合真理的才是出於神。因為聖靈是真理的靈。」(約十六13)凡與聖經,神的話不合的,無論講得多麼高深,玄奧,都不可信,因為有的深奧之理是出於撒但的。(啟二24)

舊約時代就有假先知與污穢的靈,用假預言,做夢,和異象欺騙人  (亞十三2-4;耶十四14-15,廿三16、25-32;結十三3-9)。就是他們能神跡和奇事,也不可跟從。(申十三1,十八20)因為假基督,假先知,能行神跡奇事。(太廿四24)將來不法的人來是照撒但的運動,行各樣的異能神跡和一切虛假的奇事(帖後二9)。能醫病,趕鬼,行異能,也不都是主所認可的。(太七22-23)所以追求異象,異夢,神跡奇事,以及其也超然的現象都有受欺騙和迷惑的危險,應當非常謹慎和儆醒禱告。尤其是在末世的時候(可十四38;彼前四7),撒但知道自己的時候不多要猖狂的活動(啟十二12)。鬼也知道他們進無底坑的時候到了(太八29;路八31),也紛紛的出現攪擾。近時世界各處,交鬼、占卜、巫術等非常活躍。有的公開進行欺騙迷人的表演,甚至有稱為撒但會的公然敬拜魔鬼,與陰魂交往,顯示隱密,預告未來之事,真如啟示錄所說的巴比倫大城一樣,「成了鬼魔的住處,和各樣污穢之靈的巢穴」(啟十八2)。

 四、嫉妒紛爭

對哥林多教會,保羅就責備他們有妒忌紛爭,這是靈命幼稚,屬肉體,照世人樣子行的表現。有的是派別之爭,也有的是道理之爭,這等人似乎很熱心為真理爭論,其實這不是為那從前一次交付聖徒的真理爭論  (猶3),乃是為著一些名目、言詞、家譜、律法等種種問題,但並非是為基本要道和信仰爭辯。聖經對此有很嚴厲的警告和禁止。

保羅在提摩太書上說,「若有人傳異教,不服從我們主耶穌基督純正的話與那合乎敬虔的道理,他是自高自大,一無所知,專好問難,爭辯言詞,從此就生出嫉妒、紛爭、譭謗、妄疑、並壞了心術,失喪真理之人的爭競,他們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提摩太啊  !你要保守所托付你的,躲避世俗的虛談和那敵真道似是而非的學問,已經有人自稱有這學問,就偏離了真道」(提前六3-5、20-21)。又說「你要使眾人回想這些事,在主面前囑咐他們不可為言詞爭辯,這是沒有益處的,只敗壞聽見的人。」「那愚拙無學問的辯論,總要棄絕,因為知道這等事是起爭論的,然而主的僕人不可爭競」(提後二14、16、23-24)。保羅在提多書上說,「要遠避無知的辯論和家譜的空談,以及紛爭,並因律法而起的爭競,因為這些都是虛妄無益的」(多三9)「所以,聖經再三教訓我們不可作無益的爭辯」(腓二4;提前二8;林後十二20)。

紛爭多半是出於嫉妒,約瑟的弟兄們嫉妒他  (創卅七4、11;徒七9)。由於看到別人比自己強,比自己有名望地位,受到尊敬而發出嫉妒,大坍、亞比蘭嫉妒摩西(民十六1;詩一零六16),掃羅嫉妒大衛(撒上十八7-9),嫉妒常是出於驕傲。耶穌的門徒曾爭論誰為大(路廿二24),嫉妒是教會中常有的事(腓一15),也是最壞的事,因為在何處嫉妒紛爭,就在何處有擾亂和各樣的壞事(雅三10),必須加以除掉(羅十二13;加五26)。爭競、嫉妒都是肉體情慾的事,不能承受神的國(加五19-21)。所以不可爭競、嫉妒(羅十三13),不要貪圖虛名,彼此惹氣,互相嫉妒,若相咬相吞,只怕要彼此消滅了(加五15-26)。應當追求和睦,彼此同心,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腓二3,四2)。

聖經也教訓說不可論斷譭謗,可是在教會裡這類的事也常犯,有的人似乎專門挑弟兄眼中的刺,或者到處傳別人短處,敗壞人的名譽,甚至振振有詞,發出所謂的義怒。其實,可能自己眼中有梁木,聽信謠言,隨夥譭謗鄰里  (詩十五3)。有的人似乎裡面有一種批評譭謗的靈,就是喜歡到處打聽消息,一聽見別人有什麼過錯,就很高興,並到處加以宣揚、散佈。不但在弟兄姐妹個人之間,也在教會與教會之間,互相攻擊、批評、論斷、譭謗。這與主耶穌的教訓和使徒的榜樣相距太遠了。「你們不可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太七1-2)。「你是誰,竟敢論斷別人的僕人呢。他或站住,或跌倒,自有他的主人在」(羅十四4、15)。「弟兄們,你不可再彼此批評,人若批評弟兄,論斷弟兄,就是批評律法,論斷律法。...設立律法和判斷人的,只有 一位,就是那能救人,也能滅人的。你是誰,竟敢論斷別人呢?」(雅三11-12)在弟兄中散佈紛爭的人,是神所恨惡的(箴六19)。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詩一三三1)。

 五、混亂錯謬

地上有形的教會,能有許多不合神的心意,不討主的喜悅和使聖靈擔憂的事。聖經中對當時的教會曾加以指責,並對後世教會提出警告。有的是出於無知,有的是出於故犯,有的是受外部影響,有的是因為內部腐化,關係都很嚴重,不可忽視,因為一點酵面就能使全團發起來  (林前五6;加五9),恐怕有毒根生出來,擾亂,叫眾人沾染污穢(來十二15)。所以對一切罪惡,污穢錯誤,混亂都當除掉和禁止,使教會更為純潔,屬靈,得勝,為主發光,蒙神喜悅。

愚昧無知是教會很大的損失,也常是錯誤,混亂的原因,保羅對各教會常加糾正,教訓和責備。以弗所教會的一些信徒,由於只曉得約翰洗禮,以致沒有受聖靈  (徒十九1-7)。加拉太人由於對真理無知,以致受律法派的攪擾(加三1-5,四10、21,五12)。所以,有真知識和真知慧還是需要的(羅十2;詩一一九66;箴二7、10,三21,十三16;賽五六10;耶三15;何四6;瑪二7;腓一9;西一9,三10;彼後一5,三18)。否則,不能明辯是非,不分真假是很不幸的。

教會中的混亂現象是不少的,有道理上的混亂,有道德上的混亂,有儀式上的混亂,有組織上的混亂,有名目上的混亂,有交往上的混亂,以及其他混亂的作法和情況。因著缺乏對聖經真理和教會正道無知,甚至有引進異教的講說和作法,包括許多迷信成分,怪誕習俗,忌諱規條等。也有的在教會中,男女無別,隨便接近,或者在金錢上,來源和使用不正,管理不善,不當,有欺詐,貪騙行為,又有任意不清組織團體,採用聖經名稱,或自稱為教會,其實不過是加以利用,以達到個人的野心目的而已。再有教會與世俗往來,交際,發生各種聯絡關係,進行各種非教會所應有的活動。更有的教會去經商,辦工廠,營投機,賺利息,也可以說是教會如同當日的聖殿一樣,成為作買賣的地方,成為賊窩了  (太廿一12-1)。這是主所極其憤恨的事(約二14-17)。

值得注意和警惕的是有些「靈恩運動」,「宗教組織」,「修道學院」,以及其他各種派別和團體,雖然有名目很好,卻製造了混亂和錯謬,信徒誤入歧途  ,使教會發生分裂爭端。更有以「恢復當初」或「更高啟示」等名義標新立異,似乎很有感力、新鮮、令人響往,跟從,而將教會帶到謬妄的路上去,偏離真道,背棄正義(羅十六17-18;提前一3-6,六20-21)。屬靈的驕傲是更為危險可怕,因為能自欺欺人。

有人明顯違背聖經教訓,「先知的靈,原是順服先知的,神不是叫人混亂,乃是叫人安靜。」 (林前十四32;哈二20)。因此,在聚會中大聲喊叫,用重複的語氣聲調不住地呼喊或禱告,激動人的情感,釋放人的肉體,或者只用方言,不用悟性,造成被動,陷入盲從,這些都是不對的,錯謬的。(王上十八26-28;林前十四15)教會以婦女為首居領導地位管理男人,也不合聖經(林前十一3,十四34;提前二11-12;啟二20)

此外,還可能有各樣混亂錯謬的現象,在各地教會裡發生。要緊的是使信徒在聖經真道上受造就,能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使他們能分辨是非  (腓一9-10),並使生命增長,直等到我們從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使我們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飄來飄去(弗四13-14)。

 六、凡火俗手

「亞倫的兒子拿答,亞比戶,各拿自己的香爐,盛上火,加上香,在耶和華面前獻上凡火,是耶和華沒有吩咐他們的,就有火從耶和華面前出來,把他們踐滅,他們就死在耶和華面前,於是摩西對亞倫說,這就是耶和華所說的,我在親近我的人中,要顯為聖,在眾民面前,我要得榮耀」 (利十1-3)。這段聖經所記載的事發生在祭司中間,事奉神的事上。他們所受的刑罰是那樣嚴重,可見獻凡火不是一件無關緊要的事。

獻凡火是指著他們燒香的時候,不是取自祭爐上的火,祭爐上原有常燃不熄的火,那裡是代表十字架的愛火,基督的奉獻、犧牲、為人贖罪,為神所悅納。這可以說明我們的祈禱或作工,不能用自己的方法和世俗的熱情,必須因十字架主愛的激勵  (林後五14),和神悅納的靈火。他們獻凡火可能因著驕傲放肆,情感衝動,或醉酒之後,自由行動。總之是神沒有吩咐的,自己貿然去做,這在神面前是決不許可的,神威嚴的聖火將他們燒死。所以越是在屬神的事上,越不可隨便,越親近神,越需要謹慎。凡在教會中事奉神的人,都不可作神所沒有吩咐的事。就是獻祭燒香也不能憑著自己的熱情,受人的激動,或者圖方便省事。為此,在教會中的一切事奉工作,都必須等候尋求明白神的指示,照神所吩咐的去行。

另一件事是大衛運約櫃時,「從崗上亞比拿達的家裡抬出來,放在新車上,亞比拿達的兩個兒子,烏撒和亞希約趕著新車, ...到了拿良的禾場,因為牛失前蹄,烏撒就伸手,扶住神的約櫃,神耶和華向烏撒發怒,因這錯誤擊殺他,他就死在神的約櫃旁邊。」(撒上七2-7;代上十三10)「有人以為神太嚴厲了,烏撒是好意,為什麼立刻叫他死呢?本來按神的規定,搬運約櫃必須由利未人抬。」(出卅七2-5;代上十五2),哥轄的子孫抬的時候,不可摸聖物,免得他們死亡(民四15)。所以這時他們將約櫃放在車上用牛拉是大錯了,牛失前蹄,烏撒用手去扶,更是違背神的吩咐。雖然是好意,犯錯誤也是不允許的,因為約櫃代表神的同在和神的名,極其莊嚴和神聖,絕不可用人污穢和卑賤的手去扶摸,可能約櫃在他們家中太長久,他們習以為常,不加尊重,就是出於善意,但違反神的規定也不行。

今天在教會中獻凡火和用俗手是太多了,許多的熱心奉獻是人所鼓動的,許多工作方法是傚法世界的,有的教會用募捐形式,叫人多出錢,有的搞娛樂活動吸引人,有的用呼喊形式來激動人心,有的用拉攏的手段來增加會友,真是五花八門,不一而足,這些人應當擺在神的面光之中,是能否經住神的靈火,能否顯出神的榮耀,能否叫人肉體舒服,是否與世俗為友,都是應當慎重思考和分辨的。

有人要問  :難道我們熱心事奉神不對嗎?看到神的名受虧損,我們不該維護嗎?教會荒涼不該伸手修造嗎?這些意念雖然很好,但是「耶和華說,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天怎樣高過地,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賽五五8-9)連主耶穌在世的時候都說,「子憑著自己不能做什麼,惟有看見父所作的,子才能作,父所作的事,子照樣作」(約五19)所以照著神的旨意行,永遠是工人和教會工作的原則,絕不可憑自己的意思行。

 七、以人為首

歷代教會常陷入的嚴重錯誤和遭受的重大損失,是以人為首。不但羅馬的天主教如此,更正的基督教也有同樣情況。起初可能是一個神所使用的僕人,建立一處教會,或者是後來興起的工人在教會中很被器重,漸漸的成為教會主腦,一切事工受他的管理,大權在握,受一般信徒的讚揚尊敬,給予特殊的名義尊稱,他也自覺高人一等,受之無愧,使教會成為自己的勢力範圍,別人不能介入過問。這種情況是很違反聖經教訓的,主耶穌曾對門徒講論到法利賽人和文士「他們喜愛筵席上的首座,會堂裡的高位,又喜愛人在街市上問他安,稱呼他拉比,但你們不要受拉比的稱呼,因為只有一位是你們的夫子,你們都是弟兄,也不要受師尊的稱呼,因為只有一位是你們師尊,就是基督。你們中間誰為大,誰就作你們的用人。」 (太廿三1、6-11)又一次對門徒說「外邦人有君王治理他們,那掌權的他們稱為恩主,但你們不可這樣,你們裡頭為大的,倒要象年幼的,為首的,倒要象服事人的。」(路廿二24-26)

所以神的工人在教會中為首,受人尊崇,自高掌權是不對的,雖然神的僕人應當有屬靈的權柄,可以叫人尊重,但保羅說,他沒有向人求榮耀  (帖前二6)。他雖然作了福音的執事,卻自認為比聖徒中最小的還小(弗三7-8)。彼得認為自己與別人的教會負責人是同作長老的(彼前五1)。約翰寫信給七個教會說,「我約翰就是你們的弟兄,和你們在耶穌的患難、國度、忍耐裡一同有份」。(啟一9)他們的表現是何等的自卑、謙虛,和現在有些所謂神的僕人成為一種強烈的對比,有些神的工人稱為作出口的,在教會中作拳舵的,他們的態度傲慢,口氣狂妄,作風凌人,真令人望而生畏,啼笑皆非,只能令人敬而遠之,為之歎息。那裡有神僕的氣味,使徒的腳蹤,弟兄的態度?由於身居高位,自高自大,就容易落在魔鬼的網羅中(提前三7)。有的人猶如主教、教皇,作威作福;有的自以為獨得神言,壟斷真理,甚至以個人的經歷來劃教會的時代,以自己所得的「啟示」來否定聖經的教訓。以為別人只知道字句,自己最屬靈,別人都是錯的,惟獨自己是對,似乎自己達到了高峰,所講的比使徒們深奧。這和尊主為大,尊主為聖,萬膝跪拜,萬口稱頌,讓基督在凡事上居首位太不相同了(路一46;彼前三15;腓二9-11;西一18)。

教會以人為首,就是否認基督為首,這是非常可怕的,不但傳道人,也有其他人在教會中喜歡為首,任意專權管事(約三  9-11)。好為首的沒有好結果,不但自高的必降為卑(太廿三12),而且要落在魔鬼所受的刑罰裡(提前三6;民十六31-33)。好為首的必自取滅亡,而盲目跟從的也有責任(徒五36-37)。那些飄飄在上的荊棘和擁護他的人都要被火燒滅(士九9-20)

可是也應當注意的就是神真正的僕人是神在教會所設立的,而不是自取為首的領袖,如舊約的摩西、約書亞、撒母耳和眾先知及新約的使徒和工人們,他們是按神的旨意來工作,靠著聖靈來行事,是應當聽從而不可任意反對、攻擊和譭謗的。米利暗長了大麻瘋,可拉叛黨遭到毀滅,都是鑒戒(創九  25、33;民十二1、7-10,十六1-3、31-33)。所以作首領的應當謙卑,要隱藏在十字架的底下,讓主的血遮蓋,免受撒但的攻擊,作一般弟兄姐妹的應當對神忠心的僕人加以尊敬,不可隨便攻擊和譭謗,但對那些擅自為首,越過基督的人,則不能聽從跟隨。

第七章 教會的道路

教會的道路、發展的情況和末後的結局究竟如何,是我們願意和應當知道的,聖經對此也有啟示、預言和描述,留心考查聖經的人不會在黑暗中無所察覺和明瞭,只憑某種主觀願望而過分樂觀和看到某些現實情況而悲觀失望都是不切實際和有害的,應當面對客觀事實作出應有的努力,教會真理就包括對這兩方面的認識,並照著神的旨意,靠著聖靈的引導來實現主所定的目標。

 一、天國奧秘

當施洗約翰和主耶穌出來傳道的時候,都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 (太三2,四17)主耶穌差遣門徒出去傳道時也說,「天國近了」(太十7)。這天國當主第一次來時,並未降臨實現在地上,可是天國也不是與這時期的人毫無關係,馬可福音記載,「耶穌來到加利利宣傳神的福音說,日期滿了,神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可一14-15)可見天國與福音是有關係。耶穌又說,「從施洗約翰的時候到如今,天國是努力進入的,努力的人就得著了。」(太十一11)所以,天國未立刻降臨,但天國卻可以努力進入,這就需要悔改信福音。主耶穌對彼得說,「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我要把天國的鎖匙給你。」(太十六18-19)可見教會與天國有關係,可以說教會是天國在地上的代表,進入真正的教會就是進入天國的門,但地上有形的教會不能完全代表天國,其中有許多混雜不純的情況。主耶穌在馬太十三章講到,有關天國奧秘的七個比喻,多用「天國好像」的說法,所以教會的情況好像天國但又不完全是,這其中是有奧秘在的。

這七個天國比喻,說明教會的發展和最後的結局  :

(一) 撒種的比喻(太十三4-9):

代表主開始傳道,並由使徒繼續到主後  100年,同時說明道如種子,是有生命的能力,運行在人心裡(帖前二13)。發芽、生長、結實,不過由於田地的不同,即聽道的人心地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結果,可能只有四分之一結出真實的子粒。

(二) 稗子的比喻(太十三29-30):

代表主後  70年到310年左右,基督教發展很快,這時有許多未真正悔改歸主的人混入教會,如同稗麥齊長,常有蓐稗子,連麥子也拔出來的事,但終究要被分別出來。

(三) 芥菜的比喻(太十三31-32):

代表主後  310年到600年,基督教作為國教,教會與世俗為友,有畸形的發展,雖然很快且茂盛,卻有飛鳥宿在其上。

(四) 面酵的比喻(太十三33-35):

由主後  600年到1500左右,如推雅推拉所代表的教會黑暗時代,有女人把酵帶入教會,如耶洗別似的。教會引進大量異端,並將教會完全世俗化了。

(五) 寶貝的比喻(太十三44):

由主後  1500年到1790年,如撒狄教會所代表的更正教,雖然發現寶貴的真理,但和世俗沒有完全分開,是付了很大代價,連地也賣了。

(六) 珠子的比喻(太十三45-46):

由主後  1790年到1914左右,代表教會的復興時代,有屬靈的追求和經歷,追求聖潔、聖靈充滿和基督自己。

(七) 撒網的比喻(太十三47-49):

代表末後時代的教會,雖撒網很廣,但內容複雜,好壞都有,直到主來時加以分別出來。

我們從這些天國的比喻中,可以看見教會外形發展和一般的趨勢,但任何時候,都當有人像保羅那樣的買賣人,他以認識基督耶穌為至寶,為他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著得著基督  (腓三7-8)。

 二、七封書信

啟示錄是約翰在拔摩海島所見的異象,開頭就先看見在榮耀中的基督,命他寫信給亞西亞七個教會,傳達主對教會最後的信息。這七封書信,是當時實有的七個教會情況,同時預示教會演進的不同時代情況。這關係非常重要,它指出教會的道路,發展的前途,並提出警告和勉勵,為主再來作準備。

(一) 以弗所教會(啟二1-7):

代表使徒時代教會  (主後30-100年)。特點是道理純正,離棄初愛,雖有不少長處,但只有這一件可責備的事就使主不滿,足以將燈台從原處挪去,因失去對主起初的愛,一切行為、工作、勞碌都變得毫無價值。

(二) 士每拿教會(啟二8-11):

代表迫害時代教會  (主後100-316年)。特點是物質貧窮、靈性富足。士每拿乃沒藥之意,這信息是給受苦的教會,當時他們受到自稱是猶太的譭謗攻擊,乃是撒但一會的人,以及進一步的迫害,受患難十日,表示完全而有限的,教會在二、三世紀內曾受到十大迫害。

(三) 別迦摩教會(啟二12-17):

代表聯合時代教會  (主後316-600年)。特點是靈力減少,俗事增加,自君士坦丁歸基督教之後,政教聯合,教會的居所有撒但的座位。但仍有忠心的見證人,巴蘭的教訓是叫信徒與世俗聯合,尼哥拉一黨教訓是規定教皇等聖品人的特殊階級。

(四) 推雅推拉教會(啟二18-29):

代表黑暗時代教會  (主後600-1517年)。特點是容讓異端、沾染世俗,這是羅馬天主教盛行的時期,雖有善行,但有自稱先知的耶洗別在教會中居領導地位,引誘人行姦淫,吃祭偶像之物,使選民異邦化、世俗化,他們的異端、罪惡、錯誤是太多太嚴重了,但其中仍有不從那教訓,持守主道的人。

(五) 撒狄教會(啟三1-5):

代表改教時期  (主後1517-1790年)。特點是有名無實,似活實死,更正教改變了一些教條、法規、儀式,也闡明了一些福音真理,但缺乏屬靈的生命和能力,未能免去世俗的沾染,可是,有少數人使自己清淨潔白。

(六) 非拉鐵非教會(啟三7-13):

代表復興時代教會  (主後1790-1914年)。特點是堅持真理,廣傳福音,這個教會與推雅推拉教會、撒狄教會同時存在,以新興起的弟兄相愛和向外布道為主流,雖力量微小,卻很有效果,他們遵守主道,持守主名。

(七) 老底嘉教會(啟三14-22):

代表末後時代教會  (主後1914年至主來)。特點是物質富足,靈性貧窮,不冷不熱,猶如溫水,為主不滿,尚且自誇,滿了眾人的意見,卻忽略主的聲音,主仍呼召要付代價,追求信、望、愛和神的話,主的義以及聖靈的恩膏。

這七封信雖然代表七個時代的教會,預示教會的改革、演變和發展的情況,但也表明在同一時代有七種不同的情況,將教會當走的道路顯示得很清楚,這也是聖靈對眾教會所說的話,只有用靈耳方能真正的聽見和領會。

 三、得勝呼召

地上教會並沒有滿足神的要求,達到神的目的,所以在啟示錄的每封書信裡都有主對得勝者的呼召和應許,這也是歷代教會中所有蒙恩者所追求的目標。聖經雖然講到教會合一地位的重要,但不抹殺信徒個人的作用和責任,因為在神面前不但有教會團體的存在,也有信徒單獨的存在,不能強調教會是基督的身體,而忽略個人是神的僕人。將來神要照個人的行為報應個人  (太十六27)。叫個人按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惡受報。雖然個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但個人也必擔自己的擔子(加六2、5)。我們在聖經中看到神非常重視個人,神常揀選、興起、使用一個人作他的工作,成就他的旨意,挽救整個民族,建立許多的教會,如亞伯拉罕、約瑟、摩西、約書亞、撒母耳、大衛、以利亞、但以理、彼得、保羅、約翰以及以後在教會歷史中所使用的人,如馬丁路得、衛斯理約翰、慕迪等人。

雖然信徒在教會中可以得到造就、亮光和豐滿,但並不是個人不能有所追求和得著人總喜歡強調某一方面,就抹殺另一方面,高舉某一個真理,就同時貶低其他真理,甚至推翻其他真理。七封書信是寫給教會使者個人的,而由他們轉達給全教會。同時講到教會中的人是有分別的,有的是忠心的見證人,有人卻服從了巴蘭的教訓  (啟二13-14)。有的是與自稱先知的耶洗別和與她聯合,受她影響的人,也有其餘不隨從她的人(啟二20、22、24)。新約裡,雖然有許多書信是寫給教會的,但其中許多話是對個人說的,所以,應當作「那幾名」和得勝者(啟三4-5)。保羅就有個人的追求,他說,「只是我先前以為與我有益的,我現在因基督都當作有損的,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這不是說,「我已經得著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著基督耶穌所以得著我的...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腓三7-8、13-14)當他臨離世的時候說,「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提後四7-8)

得勝者不容易,是要付重大代價的,希伯來書十一章那些信心的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向我們作見證說,靠著那愛我們,加給我們力量的主是可以得勝的  (羅八37)。我們看到與弟兄迥別的約瑟(創四九26),看見放棄王宮的摩西,我們看到基甸和他的三百人(士七6、19-22)。我們看到大衛和他的勇士(代上十一10),我們看到但以理和他三個朋友(但一8,三16-18),我們看到保羅和他的同工。他們都因信得了美好的證據,使他們勝了世界的是他們的信心(約壹五4)。他們勝過撒但是因羔羊的血和所見證的道,他們雖至於死,也不愛惜自己的生命(啟十二11)。他們勝過肉體的情慾,是因為他們已經與主同釘十字架上了(加五24)。他們不但是向罪死了,也向自己死了(羅六6)。他們不但是為主活著,也是基督在他們裡面活著。他們甘願拋下一切,他們甘心犧牲自己(詩一一零3),羔羊無論往那裡去,他們都跟隨他(啟十四4)。他們是蒙召、被選、有忠心的人(啟十七14)。他們與羔羊一同得勝。

有一天得勝者要得到極大的獎賞和無比的榮耀,他們要吃神樂園中生命樹的果子,得著生命的冠冕,得著寫新名的白石,有權柄制伏列國,要穿白衣與主同行,在神殿中作柱子,坐在主的寶座上與主同坐  (啟二7、10、17、26,三5、12、21)。並要在永世裡承受基業(啟廿一7)。有誰聽見了主對得勝者的呼召呢?有誰肯不惜付一切代價來響應呢?時候不多,機會易過,必須今天就求作得勝者,靠著那愛我們的主是能夠作到的(羅八37)。

 四、台前審判

教會被提之後還要經過審判,因為「審判要從神的家起首」 (彼前四17)。「我們眾人必要在基督的台前顯露出來,叫個人按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惡受報。」(林後五10)。「你這個人為什麼論斷弟兄呢?又為什麼輕看弟兄呢?因為我們都要站在神的台前。」(羅十四10)。所以時候未到什麼都不要論斷,只等主來,他要照出暗中的隱情,顯明人心的意念,那時各人要從神那裡得著稱讚。(林前四5)這次審判既是在基督台前,就一定是在信徒被提之後,在空中進行的,不可能是降在地上之後。因為那時信徒要和主一同顯現在榮耀裡,並參加審判世界,且和主一同作王千年(西三4;林前六2;啟二十4-6)。在大災難之中,吹第七號的時候,有話說,你的僕人,眾先知,眾聖徒,凡敬畏你名的人,連大帶小得賞賜的時候到了。(啟十一18)「這說明空中台前的審判,很可能從這時開始。不過我們不知道確切的時間和需要多少時間。有人從但以理書推斷,所謂「查案審判」於十九世紀四十年代就開始了,是毫無聖經本身根據和違反聖經一貫真理的。神不需要那麼多的時間來審查案卷,有人尚未生在世上。這次審判與基督降在地上,坐在寶座上審判萬民是不同的(太廿五31-32)。時間、地點、內容、性質、結局都不同。

這基督的台前的審判是專對教會,就是神的家。審判的內容不但要驗個人的工程,是金銀寶石或草木禾秸  (林前三12-15)。也要察看僕人是否良善忠心,或又惡又懶(太廿五14-27)。「僕人知道主人的意思,卻不預備,又不順從他的意思行,那僕人必多受責打。惟有那不知道的,作了當受責打的事,必少受責打,因為多給誰就向誰多取,多托誰就向誰多要。」(路十二41-48)「而且信徒的生活、行為、言語、思想,對神對人和所有的屬靈情況包括未承認悔改得到赦免的罪都要受到審判。」(太十二36-37,十六27,十八23-35;林前四5;西三23-24;提前五24-25;提後四7-8;來十26-31,十一24-26;雅五9;約壹四17-18)。審判的結果是非常嚴重的,有的要得賞賜、榮耀、冠冕,有的要受責打、懲罰、甚至被丟棄(太廿四51;路十四34-35;林前九27)。

我們都要面對這一嚴重的事實,所作的一切都要從這個前景來衡量,究竟我們將來在基督的台前要如何地顯露出來,在千萬的天使和聖徒面前,得失榮辱關係極為重大深遠,永遠的一切由此而定。所以我們不可輕忽現在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所過的每一分鐘,所走的每一步路,對將來起著什麼作用,造成什麼後果。今天是撒種的時候,那時必要收成  (加六7-8)。今天的施捨、善行、為主受苦,有所撇下,甘心工作,忠心事奉必得賞賜(太五11,十九29;林前九17;約貳8;來十35)。

因著將來的審判給信徒極大的警戒,也給信徒極大的盼望。歷代以來多少信徒就是為了將來賞賜與冠冕,而忍受了極大的痛苦和損失,摩西、保羅都是如此  (來十一26;腓三14)。若比起將來要顯於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羅八17-18)。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林後四17),主來的日子近了,讓我們忍耐直到主來(雅五7)。因為還有一點點的時候,那要來的就來,並不延遲(來十37)。所以,要儆醒預備,因為不知道我們的主那一天來到(太廿四42)。如果今天來到,我們沒有預備好,對於交帳的內容和審判的後果,有沒有預料到呢?

 五、羔羊婚筵

已經訂婚且相愛的人,豈不盼望婚期的早日來到呢  ?新郎準備住處,新婦在準備嫁妝,等候那天彼此相見、結合、同居永不分離。教會就是等候基督的迎娶,乃是當信徒被提到空中之後,先經過工作的審判,再有羔羊的婚娶。根據啟示錄的預言,羔羊婚筵之後,接著就一同降臨到地上,而婚筵卻是在天卜舉行的。「此後我聽見好像群眾在天上大聲說,哈利路亞,...凡被請赴羔羊之婚筵的有福了...」(啟十九1-9)。這是宇宙間最奇妙的事,天上神的兒子,那位萬王之王,竟到人間找了配偶,就是在那些極卑微、污穢、渺小、愚昧的世人中間揀選了一班人來成為他的新婦,將來那婚筵來到,該是何等的榮耀、快樂,是宇宙中從永遠到永遠最大的喜日。如果無份在其中,那將是何等的損失、痛苦、懊悔,羞愧的事。

是不是所有的信徒都有份在其中,都包括在新婦之內呢  ?這裡說,「新婦也自己預備好了,得穿光明潔白的細麻衣。」這細麻衣不是指因信基督而來的義(羅三22-24;腓三9)。而是因奉獻自己,隨從聖靈所行的義,這不是關係得救的問題,乃是關係成聖問題。正如以弗所書所說,基督要藉著道把教會洗淨,成為聖潔,可以獻給自己,作個榮耀的教會(弗五26-27)。因為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來十二14)。甚至要求毫無沾污皺紋和瑕疵(弗一4;西一24;猶24)。這並不是要求得太高,是因為基督自己是高貴的,榮耀的,否則太不相稱。而且因著他的愛太大太深,所以他的要求也高也深,為著進入王宮,引到王前,討王喜悅,所以女子應當預備極為華美的衣服(詩四五9、13、15)。這細麻衣不是一天就可以製成的,而是要天天隨從聖靈而行,聽從主的命令,遵行神的旨意,而且仍須蒙神的恩典和主寶血的洗淨,才能成為光明、潔白(羅八4;啟七14),並要時常保守,不要沾染污穢(啟三4)。信徒都如同貞節的童女許配了基督(林後十一2-3)。但若失去貞節,成為淫婦,要被拒絕了。

凡被請去赴羔羊婚筵的人有福了,曾有許多人拒絕了邀請,用各種理由加以推辭  (太廿二1-14;路十四16-24)。那是真懊悔莫及。也有象五個愚拙的童女一樣的拿著燈,卻不預備油,也未得進入坐席,實在可惜,那時被關在婚筵的外面,只有哀哭切齒了(路十三24-28)。有人認為被請赴席的,是指舊約的聖徒,新郎的朋友。有人認為新婦和被請赴席的,是指教會和信徒說的。我們婚筵也要赴,新婦也要作,重要的是我們配作他的新婦嗎?我們預備好了嗎?我們是不是己經洗淨,成為聖潔,毫無沾污,皺紋等類的病,乃是聖潔沒有瑕疵的,可以獻給基督,作個榮耀的教會呢?(弗五26-27)。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來十二14)。我們要求神使我們全然成聖,又願我們的靈、魂、體得蒙保守,在我主基督降臨的時候,完全無可指摘(帖前五23)。我們要保守自己常在神的愛中,仰望主耶穌基督的憐憫直到永生。

 六、聖城榮耀

教會最後的情況,在啟示錄中有所描述,乃顯示如一座榮耀無比的聖城,即在新天新地時,從天而降的新耶路撒冷。那時如新婦裝飾整齊等候丈夫,這新婦就是羔羊的妻,也就是教會  (啟二十1-27)。這座城自古以來為許多聖徒所渴望、響往且為之離開原來的家鄉,以及拋棄萬事如糞土,經歷千辛萬苦,在所不惜,時刻努力向之奔赴的,它是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等候的,那座神所經營建造,有根基,常存的城(來十一10、13-16,十三14;啟廿一12)。它本來是在天上的耶路撒冷,永生神的城邑,是我們的母(來十二22;加四26)。但經過神的經營和主的預備,加以裝飾修造,而成為新耶路撒冷(約十四1-3;創廿四67)。這裡是重生的信徒所盼望要得到不能朽壞,不能沾污,不能衰殘,在天上光明中的基業(彼前一3-4;徒十二32,廿六18;多三5-7)。乃是神為愛他的人所預備,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林前二9)。

所神的兒女真正重生,有聖靈印記,與基督聯合的人都有分在其中  (約一12;羅八16-17;加四6-7、28-31;弗一11、14;西一12;來九15)。凡進入基督身體的都能與元首一同有份在榮耀裡(林前一9,三21-22;弗一22-23;西三3-4)。然而應許與將來實際承受還有一段距離。以色列人按神對他們的應許,都可以進入迦南美地,並在那裡得為業(創十三16,十五1、8,十七8,卅五12;申一21),但那些出了埃及並在雲裡海裡受洗歸入摩西的以色列人,卻沒有都進迦南,許多人因犯罪倒斃在曠野(林前十1-12;來三16-19)。所以他們對新約的信徒成為鑒戒。聖經還有直接警告的話語,「我們若將可誇的盼望和膽量,堅持到底便是他的家了。」「我們若將起初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就是在基督裡有分了」(來三6、14)。「你們必須忍耐,使你們行完了神的旨意,就可以得著所應許的。」(來十36)。我們既得了不能震動的國,就當感恩,照神所喜悅的,用虔誠敬畏的心事奉他(來十二28-29)。若是犯罪、跌倒,有失去承受神國度的危險(林前六9;加五21;弗五5)。啟示錄告知我們「那些洗淨自己衣服的有福了,可以得權柄到生命樹那裡,也能從門進城...」(啟廿二14-15)。這是非常嚴肅的事,應該謹慎。

在那座榮耀的城裡,城牆有十二根基,根基上有十二使徒的名字  (啟廿一11、12)。我們也都如寶石和碧玉被建造在其上,這永世的榮耀與我們今生的情況大有關係,永遠的榮耀是今天的苦難成就的(林後四18)。今天的試煉,使我們成為精金(彼前一7,廿三10)。今天有屬地的損失,將來才能有屬天的得著。「有可信的話說,我們若與基督同死,也必與他同活,我們若能忍耐,也必和他一同作王。」(提後二11-12)我們將來在那座城裡,要看見和得著他永遠的榮耀。(羅八30;林前二7;帖前二12;彼前五10)

 七、永世福樂

永世的情況究竟如何  ?我們要如何度過永生?在聖經末了的一章向我們有所啟示。在那座榮耀的聖城有神的寶座,是統治宇宙萬有的中心,是歷代以來最大的異象(詩六1,一零三19;結一26;但七9;啟四2)。有人常見異象,都是一些個人瑣事,有人被拉到天上看到許多地上的動物,這些異象的真偽和價值,令人懷疑。如果沒有看見神的寶座,其他所有實在是渺小無奇,當人看見寶座時天地逃避,萬象消逝(啟二十11)我們只能在他面前俯伏敬拜,在那永世的寶座上雖不是審判的寶座,卻仍是榮耀統治施恩的寶座,是神和羔羊的寶座。從那裡流出一道生命水的河,在河旁右邊生命樹結出十二種果子,不但象徵聖靈和基督生命的豐富和完全,也說明在永世是我們仍需要從三一神那裡得到生命的供應,維持和更新。在那裡我們要見到神的面,是光、愛、聖潔以及真、善、美的來源和總和,使我們享受滿足的喜樂和永遠的福樂(詩十六11,三六9;雅一17)

我們在永世裡的地位仍是神的僕人要事奉他,在創造裡救贖裡和新造裡都是如此,猶如在天上的天使和聖所的祭司一樣,我們不但作祭司,遠超過天使,並且要作王直到永永遠遠  (啟一6,五10,廿二5)。這是極高的地位和極大的榮耀,超過一切受造的,然而作神的僕人,事奉神才能掌權,讓我們今天就開始學習敬拜他,事奉他,天天俯伏自立在他面前,在靈裡如同天上一樣朝見他的面,讓神在教會中並在基督耶穌裡得著榮耀,直到世世代代,永永遠遠,阿們!(弗三2)

 回到最前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