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要记念被捆绑的人,好象与他们同受捆绑;也要记念遭苦害的人,想到自己也在肉身之内。”(来十三3)

第七课  因为你是身体的一部分

为了叫我们彼此相爱,神便挪去生命中暂时的东西,好将永恒放在我们心里。希伯来书的作者说明“被震动的,就是受造之物都要挪去,使那不被震动的常存”这个过程后,他接着说:

你们务要常存弟兄相爱的心。(来十三1)

当我们的生命被世界的事物充满时,就不能彼此相爱,神要用祂的生命和赐给我们的爱,将我们从物质主义中释放出来。我们的敌人会诱惑我们,叫我们围绕世界的制度而活,并叫我们相信物质能带来满足。可是,当神挪去我们对物质和今世的专注时,当我们的眼睛开启得以看见祂永恒的国度时,便能开始留意别人和别人的需要。成为基督身体的一部分能改变我们彼此的关系、委身以及对彼此的责任感。

改变的关系

主后  63  年,一个年轻的希腊奴隶阿尼西母住在歌罗西,他本来是腓利门的奴隶。腓利门颇为富有,他在使徒保罗的一次宣教中信了主;由于他有一间大房子,歌罗西教会便在他家聚会。这样,阿尼西母便第一次接触了基督的福音。

我们不知道腓利门是不是很难服侍或是个很苛刻的主人,但我们知道阿尼西母逃离了他的主人家,躲避他应尽的责任。虽然阿尼西母在逃走时还未信主,但他一定被保罗吸引了。他逃避作别人的奴隶,走到数百里以外的罗马——就是使徒保罗因信仰之故而被囚的地方。

保罗在罗马引领阿尼西母归信基督,他便悔改,并在保罗被囚期间服侍保罗。纵然保罗很想把他留下来成为自己的支持和帮助,但保罗仍是将他送回到他主人那儿,且给腓利门一封信。我们很喜欢读这封信,因为它是保罗书信中最亲切的一封。

“就是为我在捆锁中所生的儿子阿尼西母(此名就是“有益处”的意思)求你。他从前与你没有益处,但如今与你我都有益处。”(10-11)

从保罗的恳求中,流露出这位伟大的使徒对阿尼西母的爱心,因为阿尼西母是他信心生出来的儿子。保罗甚至用这年轻奴隶的名字打趣地“开玩笑”,因他的名字是“有用”的意思。一个逃走的奴隶本来是“无用”的,但保罗差他回家,好叫他重新活出他名字的意义来,为主人所用。

保罗分享他渴望留下阿尼西母的心情,在他需要的时候帮助他事奉,可是,他还是请求腓利门收纳他从前的奴隶成为自己的兄弟。

“他暂时离开你,或者是叫你永远得着他;不再是奴仆,乃是高过奴仆,是亲爱的兄弟;在我实在是如此,何况在你呢!这也不拘是按肉体说,是按主说。”(15-16)

奴隶居然能够成为弟兄!成为基督身体中的一员居然改变了彼此的关系!保罗现在请腓利门接纳这弟兄,这样,大家的关系便得着医治和恢复。

“你若以我为同伴,就收纳他,如同收纳我一样。”(17)

保罗知道这样的交托常常是要付上代价的。因为阿尼西母背叛主人,保罗请求腓利门,把这样的亏欠全记在他的帐上。虽然对一个逃走的奴隶的惩罚可能是死,但保罗提醒腓利门,他自己的生命也欠了保罗的债。

“他若亏负你,或欠你什么,都归在我的账上,我必偿还。这是我保罗亲笔写的。我并不用对你说,连你自己也是亏欠于我。”(18-19)

送阿尼西母回去,对保罗来说是一件很难、很痛心的事。失去一位他深爱的、曾经给他安慰的弟兄,的确让他心痛。阿尼西母对于回家肯定也充满很多焦虑、恐惧和颤抖。就算他拿着保罗的信,主人的反应仍是不可知的。腓利门可能会对这个逃走的反叛的奴隶很生气,说不定阿尼西母曾带走了腓利门的一些东西到罗马!试想象,对于腓利门来说,要把这个曾是他产业的人视为弟兄,是多幺大的挑战啊!

阿尼西母成为基督徒后,这三个人的关系一定发生很大的变化。保罗已差了阿尼西母回家;阿尼西母又回到他主人那里;腓利门要以弟兄的身分接待他。我们成为基督徒后,彼此的关系、责任和委身就大大改变了,就成了永恒的关系。

化外人、被遗忘的、受伤的

希伯来书的作者期望我们得着大的改变。神要扩展我们的异象,不只是看见自己,更要留意到化外、被遗忘的和受伤的人。世界教导我们,要我们花尽一切资源在自己身上以及在那些我们喜欢的人身上;神强有力的声音“从天上警戒”我们,要我们看见我们之外的人的需要,并对他们施以援手。

“不可忘记用爱心接待客旅;因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觉就接待了天使。”(来十三2)

热情的款待是温暖的礼物,表达对人的开放,欢迎别人进入我们的团契。我们不单要这样对待我们喜欢或觉得舒服的人,我们的视线更要超越自己舒服的范围;我们的心灵要扩大,愿意接触、以爱拥抱和接纳远处的人。作者在这儿正提醒我们:在接触我们所认为的陌生人的时候,我们可能接待了天使!我们的主曾是陌生人,祂知道被拒诸门外是什么味道。由于祂爱陌生人,祂感动祂的子民对那些被视为陌生人的人有一个开放的态度。

“你们要记念被捆绑的人,好象与他们同受捆绑;也要记念遭苦害的人,想到自己也在肉身之内。”(来十三3)

作者不只叫我们留意那些“化外人”,还要留意被社会合法地排斥的人。因为世界认为他们不值得别人款待,这些人便被隔离,得不到人的关心、同情和施予,只配受到鄙视和苦难,这些人可能是因相信基督而被囚。作者提醒我们要记念他们。或许这些人是由于触犯法律而被囚,例如犯了偷窃、强奸或谋杀等。当我们去服事这些人的时候,我们也许就要受到非议。

无论他们怎样,只要是神所吩咐的,我们就要去接触他们。神会将怜悯这些被世界拒绝之人的心肠赐给我们。当祂将这心肠放在我们里面时,祂会感动我们关注那些没有人关心的人。我们的主曾经被囚,祂了解被人拒绝的味道。

神也呼召我们记念那些被恶待的人——社会将所有痛楚和苦难倾在这些人的身上。我们要接触他们!而不是只顾自己,认为这群人——贫穷、受伤、无助的人,应该在绝望中被吞噬。触摸受伤的人,他们便会触动我们的心;我们要分享他们的痛苦,因主也曾这样作。祂明白受人恶待的感受。祂被藐视、拒绝,常经忧患,与痛苦为伍  (  赛五十三  3)  。祂了解没有得着神医治的伤痛。

希伯来书的作者告诉我们,要“好象你们也在患难中一样” (  新译本  )  ,而和合本的翻译是“想到自己也在肉身之内”。神的子民不应孤立化外的、被人拒绝的,以及那些一生坎坷的人。在世界各地,基督身体的每一员之间都有密切的关系,这关系叫我们有责任分享别人的境况,在肢体的患难中有分。

绵羊和山羊

马太描述了主耶稣同着众天使,在荣耀中坐在宝座上再来时的情况。

“当人子在祂荣耀里,同着众天使降临的时候,要坐在祂荣耀的宝座上。”(太廿五31)

当万国聚集在这位再来之王的宝座前,这公义之主会把他们分别出来。

“万民都要聚集在祂面前。祂要把他们分别出来,好象牧羊的分别绵羊、山羊一般;把绵羊安置在右边,山羊在左边。”(太廿五32-33)

得胜之主在宝座上向祂牧养的绵羊作出邀请:邀请他们站在祂的右边。神的儿女将承受自亘古以来为他们所预备的国。

“于是王要向那右边的说:‘你们这蒙我父赐福的,可来承受那创世以来为你们所预备的国。‘”(太廿五34)

耶稣向祂的门徒指出分别绵羊和山羊的准则,就是神儿女为何能承受主耶稣所预备的天国的原因。

“因为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渴了,你们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留我住;我赤身露体,你们给我穿;我病了,你们看顾我;我在监里,你们来看我。”(太廿五35-36)

主耶稣说在祂有需要时,那些被称为“义人”的绵羊服侍了祂。绵羊很惊讶,他们在什么时候给祂吃给祂穿呢?他们何时在耶稣作客旅时留祂住呢?他们何时在耶稣患病时照顾祂、在祂被囚时探望祂呢?主耶稣的回答,表明了神是怎样看待那些被世界遗弃、被人藐视、没有舒适的生活、财富和地位的人的。

“王要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廿五40)

在世界眼中,我们生命的价值,是以我们如何回应那些权高位重,财大气粗的人来评定的。但在神眼中,我们生命的价值在于我们怎样回应“最小的”人。

恶人会被审判除掉,因为他们没有看顾那些有需要的人。天国已为义人预备,永火也为那些没有同情受苦者的人准备了。永恒的分隔是按着“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为准则。

“这些人要往永刑里去;那些义人要往永生里去。”(太廿五46)

主耶稣用最严厉和清晰的方法教导门徒有关神对人的心肠。我们可以想象,有一天万国聚集在神宝座前受审时,我们是否知道所有人是按着什么标准受审呢?我们的心灵或生命要有什么品质,让神将我们放在承受神国的绵羊中,而非承受永火的山羊中呢?如果我们没有读过马太福音,我们会怎样回答?

我们的答案是不是有关信主的原则,是否已接受主耶稣作救主这样的答案呢?我们会否回答只有那些受洗的人才是绵羊呢?又或者是那些熟识神学的人呢?当然,我们不能单用这段经文作为得救的标准,但同时我们不能降低耶稣在这教训中传递的意义:主认识那些与受苦者分担的人。

教会的物质主义

一次,我被芝加哥一间著名的教会邀请,到他们的“单身人士退修会”讲道。我们到了威斯康辛州一个美丽的渡假村,有  150  位渴望与主同行以及在事奉上成长的人一起聚会。

星期六晚上,我告诉他们一个事实,在神培养我们迈向基督里的成熟这过程中时,我们必定要忍受很多困境。正当我要离开聚会的房间时,有位女士站在门口流泪。我停下来问道:“我有什么可以帮忙的?”她却冲口喊着说:“你帮不了!”然后说:“我想独个儿安静。”

我便回到房间,开始和其它年轻人谈论;一会,她找我,并分享她怎样在共产主义的东欧长大,以及她的家人和教会怎样被逼迫。在诸般艰难中,他们竭力维系家庭和教会,可是,他们的力量有限,逼迫太厉害了,他们最终要逃命。之后,他们来到北美。她凝视着我,说:“我从没想过居然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她之后告诉我因她的经历而生出的愤怒,她的愤怒明显转化为愤恨和苦毒。

我们的仇敌会寻找机会夺去希伯来书作者留给我们的异象,就是“在肉身之内”的这种关系、委身和责任,会怎样彻底改变我们。现今,我们是以天父的优先为念,重视世界各地为基督受苦的肢体。

撒但不单诱惑我们将所有资源花在自己的生活和追求上,它以相同的诡计攻击教会。神和神国的仇敌会竭尽所能叫我们单顾自己,只看见自己的需要;然后鼓励我们耗尽一切在自己身上。它会叫我们只敏感改善教会的架构,用所有的新方法改进事工,用尽一切叫教会的同工受益。

当然,很多需要都是非常合理的,如果要有有效的事工,我们也需要稳固的“基础”。可是,撒但也常常使用这些无穷的“优先”需要,来蒙骗我们,叫我们看不见社会中以及世界里很多福音的需要和机会。

北美的教会以及所有发达国家正面临这样的试探。试探者使我们的眼睛专注自己、专注自己的工作、专注自己的需要,不久,我们便看不见其它事情了。在这过程里,我们可能以为自己就是基督的整个身体,而没有留心希伯来书作者劝戒希伯来人要“想到自己也在肉身之内”。我们是这普世身体的一部分,在神面前要互相负责。不可以为自己就是整个身体,漠视世界上其它弟兄姊妹,不愿介入他们的苦难中。

如果我们只完全专注自己和自己的需要,我们这基督教会的一小部分怎能向人交代呢?发达国家只属世界人口的很小部分,我们却花了世界很多资源。教会正正反映出自己的贫穷!我们只是基督教会的一小部分,可是,我们虚耗教会大部分的资源在自己的益处和宗教生活模式上。我们视教会是普世的,我们却耗尽事工的资源,如金钱、人力和研读工具,在基督教会的很小部分上,而其它肢体却仍非常缺乏。神渴望开启我们的眼睛,留意到世界上其它弟兄姊妹,为他们的难处祈祷和施予,好让福音扩展,让耶稣基督的教会被建立,荣耀神。

而今天的境况一定叫神伤心极了。祂教会的某些部分极待关注。第三世界的福音事工有很大需要。金钱和人力资源对第三世界是极大的鼓励,可是,教会的其它部分却用自由建立自己的舒适、财富、美丽和快乐,以为自己就是基督的整个身体似的。

彼此关注和供应

当我们阅读保罗给哥林多教会的第二封信时,很大程度上可以明白我们对基督身体的责任。当时由于逼迫的缘故,耶路撒冷教会有很大需要。在当时的环境,如果要成为基督徒,其它人便会攻击他;如果他是商人,他的货物便受到联合的抵制;因为基督徒受抵制,他们的衣食也就成了问题;基督徒会失去工作,被家人排斥。他们的苦难真是难以忍受。

为了援助耶路撒冷的信徒,保罗鼓励其它教会捐献,让他们在经济上得到帮助。虽然保罗已写信给哥林多教会,看看他们是否愿意捐献,但他们的回应似乎很迟钝。保罗便再次写信鼓励他们在捐献上尽责。他以马其顿教会作为哥林多信徒的榜样;马其顿教会纵然面对艰难和缺欠,但他们仍慷慨捐输给耶路撒冷教会。

“弟兄们,我把神赐给马其顿众教会的恩告诉你们,就是他们在患难中受大试炼的时候,仍有满足的快乐;在极穷之间还格外显出他们乐捐的厚恩。”(林后八1-2)

主的恩典推动马其顿教会,以致他们在自己的穷乏中仍有这样慷慨的怜悯和施予,他们在主前倾出自己的心。

“我可以证明,他们是按着力量,而且也过了力量,自己甘心乐意的捐助;再三地求我们,准他们在这供给圣徒的恩情上有分;并且他们所做的,不但照我们所想望的,更照神的旨意先把自己献给主,又归附了我们。”(林后八3-5)

保罗温柔地写信给哥林多教会,不是命令他们,而是鼓励他们表达对基督的爱,表达对弟兄姊妹的爱。之后,他便以主耶稣为例。

“你们知道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恩典:祂本来富足,却为你们成了贫穷,叫你们因他的贫穷,可以成为富足。”(林后八9)

当主要求那些拥有较多的施予较少的时,祂提出事工的架构是以祂施予的心肠为中心。主耶稣本来住在永恒的荣耀和丰富里,却为我们得到属于神的生命而成为仆人。再一次,神不是教导我们什么空泛的理念、原则和思想,主耶稣却以具体的方法作我们真理的模范。

“我在这事上把我的意见告诉你们,是与你们有益;因为你们下手办这事,而且起此心意,已经有一年了。如今就当办成这事;既有愿做的心,也当照你们所有的去办成。”(林后八10-11)

保罗第一次说出耶路撒冷教会的需要时,哥林多教会是第一间表示愿意捐献的教会。过了一年,他们还未行动,保罗便劝勉他们完成之前的诺言。

“因为人若有愿做的心,必蒙悦纳,乃是照他所有的,并不是照他所无的。”(林后八12)

我们之前也讨论过跟有需要的人分享我们的资源,那我们必须要持守罗马书十四章的真理。用这种态度管理我们的财政,可以避免互相判断和藐视别人。我们要信靠圣灵会带领所有弟兄姊妹的生命,这样,我们可以相信神会感动他们施予。

我们也要记着神正感动我们所能行的,发现别人有需要便要施以援手。神要求我们施予不是以我们所没有的来量度,而是以祂交托我们的需要和别人的需要来量度。

“我原不是要别人轻省,你们受累,乃要均平;就是要你们的富余,现在可以补他们的不足,使他们的富余,将来也可以补你们的不足,这就均平了。”(林后八13-14)

保罗很小心地跟哥林多教会沟通,他劝勉他们奉献的目的不是叫哥林多人的生活更艰难,也不是要耶路撒冷教会的生活容易一点。他主要想说出神所有儿女应该是平等的。很难想象基督身体的一部分过着奢华的生活,另一部分却忍受着万分的艰苦。  神渴望祂的子民得到平等的待遇。

“如经上所记:多收的也没有余;少收的也没有缺。”(林后八15)

保罗引出埃及记十六章,所指的是吗哪。神供应吗哪养活以色列人,那些年轻强壮的能够收集远超过所需的份量,老弱的却不能收取一天足够的份量。由于主教导他们互相分享,因此,所有人每天都有足够的吗哪。这样,那些丰足有余的可以跟缺乏的分享。

这是神在今天给我们一幅很清楚的图画!一些神的儿女得到富裕的祝福;另一些则过着艰苦和贫乏的日子。可是,神借着耶稣基督在我们的贫乏中赐给我们祂的丰盛,以及祂将自己的心肠放在子民心中,因此,让我们得着装备和感动去施予别人。由此可见,天父都看顾着世界各地基督的身体,我们彼此分享的爱,会是向着万国和天使的见证。

 面包乎? 生命乎?

撒但在旷野试探耶稣时,基督正处于最虚弱的境况,只有完全仰赖父神。

“当时,耶稣被圣灵引到旷野,受魔鬼的试探。祂禁食四十昼夜,后来就饿了。”(太四1-2)

试探者用欺骗亚当和夏娃相同的谎言来欺骗耶稣:你可以拥有面前世界上所有的食物。

“那试探人的进前来,对他说:‘你若是神的儿子,可以吩咐这些石头变成食物。’”(太四3)

四十天没有吃,祂身体每一部分极需要营养,耶稣便被试探将石头变成面包。在本质上,将石头变成面包当然没有什么不对,但我们可以从耶稣的回答中识破撒但背后的用意:

“耶稣却回答说:‘经上记着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太四4)

这一段引自申命记第八章,耶稣揭示出祂之前已决定了有关自己生命和事奉的委身:祂会按着神的话活出自己的生命,而非靠这世界的食物来生活。早在撒但于旷野试探耶稣前,基督已有自己的心意,即管没有食物,祂也要成为神所呼召的人,宁愿不变出祂需要吃的面包。

撒但会尽力用厉害的试探摧毁我们每个人以及整个教会。我们是否只以这世界的“面包”来满足自己的生命和事奉呢?尽管没有面包,我们愿意成为神所呼召的人吗?或者没有世界要求我们需要的面包,我们仍否愿意在神面前而活呢?

神的旨意:知足

希伯来书的作者结束这章时,他提醒我们彼此的关系要反映出清洁、信心和对神的委身。这种关系反映在婚姻和家庭中是最清楚不过的。

“婚姻,人人都当尊重,床也不可污秽;因为苟合行淫的人,神必要审判。”(来十三4)

他然后告诉我们,神希望我们对金钱的态度:知足。快乐、自由地领受从神来的,没有怀着世界而来的情欲、妒忌,这就是神希望我们对物质应有的态度。

“你们存心不可贪爱钱财,要以自己所有的为足;因为主曾说:‘我总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所以我们可以放胆说:主是帮助我的,我必不惧怕;人能把我怎么样呢?”(来十三5-6)

在我们所有的反应和关系中,我们拥有神信实的应许承托着。事实上,祂常与我们同在,祂与我们的生命有密切的关系,叫我们从物质中释放出来——就是在毁坏我们的事物中,我们仍有自由作出回应,也有自由去爱我们的弟兄。

愿神给我们恩典向那些化外人、被遗忘的以及受伤的表达主的心肠。


小组讨论及个人应用

第七章——第一部分

改变的关系

1.        成为基督徒会改变信徒与其它人的关系。阿尼西母信主后,他跟主人的关系发生什么样的改变?

2.        保罗求腓利门怎样对待阿尼西母呢?

化外人、被遗忘的、受伤的

3.        希伯来书  13  章  2  节劝勉我们不要虚耗光阴和资源在自己的快乐上,那么,这节经文告诉我们要怎样做呢?

4.        请解释在神眼中款待的意思。

5.        被囚的、被遗忘的以及被人所弃的,神都关心他们。根据希伯来书  13  章  3  节,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们?

绵羊和山羊

6.        根据马太福音  25  章  35  至  36  节,能够承受神国的原因是什么呢?

7.        这些经文告诉我们神对化外人、被遗忘的和受伤的人有什么态度?

8.        请解释马太福音  25  章  40  节神怎样衡量我们的事奉?

9.        恶人将根据什么受审判?

反省

很多时候我要到芝加哥的太平洋花园使命团  (Pacific Garden Mission)  。乘搭教会的巴士到那里不用很长的时间,我们要离开位于郊区,装有七彩玻璃窗的教堂,乘车到过度拥挤、肮脏的贫民区。我们衣着华美,吃得好,住的好,物质丰裕。这个机构邀请我们坐在礼堂的舞台上,往外看街上的人,他们没有家,没有财产,就算有,也寥寥可数的。

直到见证的时间,“我们”和“他们”都很意外。他们说话的时候,我才得知“他们”大部分都是主内的。神拿走我对自己、朋友、财富的注意力,开我眼睛和心灵,让我看见周遭受伤的世界。对,他们是基督所说的化外人、被遗忘的、受伤的。现在我真的“看见”了,而我又能为他们作什么呢?

谁是你周围的化外人、被遗忘的、受伤的人呢?我们不用到遥远的地方寻找他们。今天求神给你一颗象祂的心肠。我们要被耶稣的话鼓励,“这些事你们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第七章——第二部分

教会的物质主义

1.         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教会包含世界各地的信徒。撒但用什么方法寻找机会蒙蔽我们,叫我们看不见其它信徒的需要呢?

彼此关心和供应

2.         当耶路撒冷的信徒面对信仰的逼迫时  (  哥林多后书所述  )  ,马其顿教会怎样回应他们的需要  ?

3.         请形容马其顿教会的态度。

4.         保罗在哥林多后书  8  章  9  节用了什么来鼓励哥林多教会施予那些有需要的人?

5.         一个人怎样才会受感动施予别人呢?

6.         请描述哥林多后书  8  章  15  节提及神儿女之间的平等是什么意思。

7.         以色列人在旷野收集吗哪的故事今天教导我们什么事情呢?


面包乎? 生命乎?

8.         撒但用欺骗亚当和夏娃相同的谎言来欺骗耶稣。究竟是什么谎言呢?

9.         耶稣之前立定的志向,祂怎样回应撒但的谎言呢?

神的旨意:知足

 10.        神渴望祂的儿女对祂所赐的感到满足。我们怎样才能在婚姻关系中知足呢?

11.        请描述对金钱满足的态度是怎样的。

反省

抉择。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很多抉择。有些抉择的后果似乎无关痛痒,例如吃什么早餐等等。另一些则会深远影响到以后的生活。

主耶稣在旷野受试探时,毫不犹疑怎样回答撒但才好。其实耶稣在事情发生前早就思考了那些事情的后果。不论什么境况,耶稣早就决定顺服父神。

你有没有试过在一些时刻说:“不管什么境况,我也会选择顺服神”呢?顺服叫神儿女的生命得到满足。今天,就选择神的心意吧!

 回到最前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