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要為自己的腳把道路修直了使瘸子不至歪腳,反得痊癒。」(來十二13

第四章 為自己的腳把道路修直

  當我們在教會中共同奔走天路時,儘管有不少前人給我們作見證,我們仍會面對許多艱難的情況。在這條路上,有些事情會使我們犯錯、跌倒、而路旁的敵人妄圖轉移我們的注意力,把我們從耶穌的身邊拉開,以至我們不能獲得最後的冠冕;有些時候,我們與邪靈爭戰至筋疲力盡,覺得無力再戰;有些時候,心靈的創傷和軟弱使我們覺得不可能再獨自奔跑。正是在這些時候,我們一定要彼此扶持,互相引導,好使我們能繼續向前奔跑。因為在基督的身體裡,我們彼此相連。

誰最大

  在我們上面的學習中,我們看到,「爭競地位」一再困擾主耶穌的門徒,他們不斷地爭奪高位,一門心思想弄清楚究竟誰才是他們中間最大的。

「當時,門徒進前來,問耶穌說:『天國裡誰是最大的?』」(太十八1

  這真令人吃驚,每當基督的跟隨者提出這個問題時,他們心裡似乎從沒有意識要這樣彼此回答:「天國裡最大的是主!」只有主在祂的國度裡有最高的位置。如果這個問題只有這個答案,我們便不再受困擾,便能以新的方式來回應彼此。在神的國度裡只有一個主,餘下給我們的角色只有一個——僕人。我們全是彼此的僕人,在彼此的生活中盡不同的責任。

「耶穌便叫一個小孩子來,使他站在他們當中,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太十八2-3

 耶穌把真理直驅進我們的心砍裡!門徒在玩弄權力與地位的把戲時,基督卻告訴他們要變成小孩子的模樣。沒有一顆象小孩子般謙卑的心,沒有人能享天國的分,到主的跟前。

  「所以凡自己謙卑像這小孩子的,他在天國裡就是最大的」(太十八4

 門徒那樣熱衷於使自己為「大」、為重要的,可以趾高氣揚,他們希望不斷把自己和他們的影響力的範疇擴大。耶穌呼召他們要有謙卑的心,卻不是叫他們輕看自己,真正的謙卑與輕看自己沾不上邊兒。主耶穌指的是透過祂的眼光看自己:他們是小孩子!如果我們看自己比小孩子「大」,我們只是幻覺的奴隸,那永不成真。我們唯一能來到主前的途徑,就是懷一顆謙卑的心,承認我們極需要祂,並完全倚靠祂。

「凡為我的名接待一個象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凡使這信我的一個小子跌倒的,倒不如把大石拴在這人的頸項上,沉在深海裡。」(太十八5-6

 我們再次聽到主呼召我們接待小孩。上一章的重點一再地在我們的耳邊迴響。主耶穌衷心地勸告我們,要彼此接納。主接待小孩子,因為只有他們能到主的跟前。我們也要學習接待那象小孩的人,而不願在那些能鞏固我們的地位、擴大我們影響力的人身邊打轉。

絆腳石

 耶穌在這裡強烈警告那些使人絆倒的人。主呼召我們在天路上互相鼓勵、互相扶持。那絆倒人,讓人犯罪的,倒不如把大石拴在他的頸項上,把他拋進深海裡。

  如果我們對耶穌的認識只局限於「溫柔的,馴良的耶穌」,這些經文我們將會難於瞭解!來自芝加哥的我,卻能把兩者連在一起。由於過去在我們城市中有組織罪案的關係,若有人成為犯罪首腦,他可能會被放進「混凝土鞋」 concrete shoes ),再拋入麥芝根湖( Lake Michigan ),這樣什麼問題都解決了!

  那正是耶穌在這裡使用的一個形象的比喻。因為那些讓別人犯罪的人,不只是絆倒了別人,更是把他自己也拋進了大海。我們一定要知道,我們彼此的關係,在主看來是何等的重要!

  透過這些經文,我們得著了更深、更重要的看見:主是何等的看重我們彼此的關係!如果我們對耶穌的認識只停留在祂是溫柔的,有憐憫人的愛,如果我們只看見那「羔羊」的主,我們是以偏概全!我們一定要認識耶穌也會像「獅子」般用各樣的方法保護自己的孩子,並能發出令人震慄的怒吼。當主耶穌警告那些使人絆倒的人時,我們可以看到祂眼中的怒火。主視祂兒女間的關係是何等重要,如果有人阻礙他們邁向靈裡的合一,得著完全的醫治,我們一定要及時,不惜一切代價,用一切方法來處理這種有礙合一的因素。

  「這世界有禍了,因為將人絆倒,絆倒人的事是免不了的,但那絆倒人的有禍了。」(太十八7

 基督教導門徒生命的屬性,祂就是為此而呼召他們的。這不是一個可以「令人相信的」世界,其間的事物,卻和神的兒女輕易地就發生了關係。事實,也是叫我們最為難的一點,就是常讓我們絆倒的人,通常是和我們有親密關係的人。當這樣的「絆腳石」在我們的周圍時,我們應及時,嚴厲地對付。因為我們和主的關係超過一切。

「倘若你一隻手、或是一隻腳、叫你跌倒,就砍下來丟掉,你缺一隻手,或是一隻腳,進入永生,強如有兩手兩腳,被丟在永火裡。倘若你一隻眼叫你跌倒,就把它剜出來丟掉;你有一隻眼進入永生,強如有兩隻眼被丟在地獄的火裡。」(太十八8

 主給我們舉了一個極端的例子,如果生命中有任何事物使我們絆倒,我們一定要把它們剷除。任何阻礙我們邁向聖潔、成聖的人或事,我們一定要即時徹底處理,甚至不惜任何代價即使很痛苦。這段經文所指的不是個人的罪,而是肢體內的罪。耶穌清晰有力地向我們顯明:當個人的罪危及主與我們的關係時,我們應怎樣處理。對那些讓肢體絆倒的人,我們也以相同的方式對待。為了保護基督的肢體,我們對罪的態度是以迅速、甚至是激烈的手法處理,再找回那些在罪中徘徊的弟兄姊妹。

 耶穌在這段經文中基本上不是教導我們個人的罪,而是教會內的罪,手、腳、眼睛的教導只是例證,祂指的是為了保護我們的靈魂,在個人生活中我們以嚴厲的手法處理罪。同樣地,為了教會的緣故,對基督肢體內的罪也需要以相同的手法處理。圍繞手、腳、眼睛的比喻,引出下面的兩個教導:誰是絆倒人的和不要輕看「最小的」。它所包含的不僅是個人的罪,也是教會裡面的罪。

「你們要小心,不可輕看這小子裡的一個;我告訴你們,他們的使者在天上,常見我天父的面」(太十八10

 我們不要誇大耶穌所說的「不要輕看小子」的原因的重要性。祂原本所講論的,是傷害小孩子是怎樣錯誤的事,因為他們可能永遠不會從這樣拒絕的傷害中得到恢復。而且說到,我們是上帝在這世上的見證,為了天上的使者的緣故,我們必須小心謹慎對待彼此的關係。

 我們如何看待「使者」的態度,會影響到我們對教會內部肢體的回應方式。耶穌告訴我們,因為這些小孩子的使者,常見天父的面,所以我們一定不可輕視他們。當我們知道天上的使者常見天父的面,我們便會接納對方,甚至是接待小孩。

尋求回轉的心

 耶穌鼓勵門徒彼此照顧、互相保護時,祂也進一步顯明瞭主的心意:

「一個人若有一百隻羊,一隻走迷了路,你們的意思如何?他豈不撇下這九十九隻,往山裡去找那只迷路的羊麼?若是找著了,我實在告訴你們,他為這一隻羊歡喜,比為那沒有迷路的九十九隻歡喜還大呢。」(太十八12-13

 門徒很快看見了那全心全意保護羊群的牧羊人,當其中一隻迷了路,他會撇下其它羊,找尋那只需要被帶回羊欄內的羊。這樣看來現今那迷路的羊,比那些留在羊欄裡受到保護的羊來得更重要。找到迷路的羊後,牧羊人滿心歡喜!這告訴我們,牧羊人的心意是尋找那失喪的羊。主給我們的心意也正是牧羊人的心意,要我們使那些失喪的弟兄姊妹回轉,當有一個弟兄回轉時,所有的兒女都因從主而來的喜悅而滿心歡喜!

面對救贖

 教會是一個對需要醫治、回轉的人不斷提供支持的地方。使徒保羅教導加拉太教會對犯罪的弟兄應有的責任。

「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又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加六1-2

  當我們看見一位弟兄或姊妹陷於罪中時,我們的反應,不是「另眼相看」,與他們隔離,審判或指責他們,而是要把他們挽回。這樣做全是為了我們的弟兄,不是驕傲或別的原因。因為我們知道,下一次可能是弟兄來挽回我們。我們以溫柔、謙卑、憐憫的心把醫治帶給所愛的人。

 從對馬太福音十八章的學習中看到,耶穌與門徒進一步特別講到基督肢體內的回轉。那是完全基於對弟兄的愛,一顆尋求回轉的心,及教會內純潔的需要,我們願意委身於屬神的人的約束中。

「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著只有他和你在一處的時候,指出他的錯來,他若聽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太十八15

  這裡是特指某一位弟兄被過犯所勝的情況。不過,從加拉太書六章一節中看到,尋求弟兄的回轉,不是一次便算。當我們看見弟兄跌倒時,我們希望使他們回轉,我們第一個反應不是去告訴牧師、教會領袖或朋友;也不是在研經、祈禱小組中尋求意見,選擇這樣一種方式的結果,就是閒言閒語。我們要私下找那弟兄,希望「得了他」,支持他脫離罪,並在主前過順服的生活。

「他若不聽,你就另外帶一兩個人同去,要憑兩三個人的口作見證,句句都可定准。」(太十八16

 如果我們私下找那弟兄或姊妹,他們沒有回應,我們一定要帶一兩人同去,憑著弟兄、姊妹聯合的力量,希望使那跌倒的回轉,並鼓勵他悔改,尋求上帝,過一個順服神的生活。

「若是不聽他們,就告訴教會;若是不聽教會,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稅吏一樣。」(太十八17

 當我們私下,或聯合其他弟兄姊妹都不能使那跌倒的回轉,他仍沒反應時,我們一定要告知教會,整個教會都應鼓勵那跌倒的,幫助他認罪,得醫治,給他寬恕,讓他回轉。在每次教會裡的任何人與那跌倒的接觸時,都應鼓勵他存一顆順服的心回到上帝面前及教會中,藉著神和教會,我們希望能得回那弟兄或姊妹。

 在我們每一次的幫助中,若他仍無動於衷時,我們一定要視他為不信的人一般,沒有和他在主裡面的親密關係。但我們每一次和他的接觸卻仍要有見證,目的是要把他重新領到主的面前。我們在教會內部的肢體關係中,一定要彰顯出神賜給我們的權柄。

「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們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太十八18

 現今,在基督身體裡,教會紀律並不普遍。導致這現象的一個肯定的原因是:不論在個人或團體生活中,追求純全聖潔的決心不斷鬆懈。與此同時,教會紀律的缺欠,正反映了我們彼此的關係並不密切。

 許多教會內,既沒有彼此順服的心,也沒有認真互相承擔責任的決心,以致教會紀律不能真正推行。我們的文化充斥著獨立、個人主義,其影響滲透教會,很少主的子民,在日常生活中能服從於教會領袖的權威下;教會領袖也可能害怕失去一個成員,而超過了他們去維護純潔的信仰。

 撒旦正在利用個人主義思想、我們淺薄的承諾及教會領袖的膽怯,大大削弱耶穌基督教會的力量。主希望增加我們追求聖潔的看見,以使祂在教會內得榮耀。追求聖潔的特徵,就是彼此尋求的心,願意承擔使教會得醫治、恢復權柄的責任。

  在我們的教會內,一位從商的弟兄把自己的業務賣給團契裡的另一位弟兄。他們沒有僱用律師,依照一般法律程序交易;而只是在紙上記錄協議,簽名後握手成交。不久,買方開始出現經濟困難,不能依期按照協議付款;另一方面,賣方卻要依靠這些款項歸還經商時的債務。當他收不到款項時,他在經濟、情緒和靈命上開始出現問題。他嘗試透過電話、信件與那位弟兄聯絡,但沒有回音。令事情惡化的是,那位受傷害的、出售業務的弟兄把買方的錯處一一記錄下來,不知怎的,這份記錄竟落到買方手上,於是他把賣方的錯處,對自己的傷害也一一記錄下來!

  最後,賣方請求可否在另一兩位弟兄陪同下與買方會面。那晚的情況,我終生難忘,由於雙方都陷於困境,加上彼此的關係緊張,他們對望時,眼內充滿怒火,心靈深受創傷。不過在教會領袖的調解下,提出了一些有用的解決方案:買方是否有足夠金錢支付賣方每月要償還的債務?可否與賣方的一些債務人商議,減低償還金額或延長還款期?教會在經濟上能否對兩人幫一把,直至問題解決?

 這些當然是問題解決最容易的部分,真正的勝利是兩人彼此認罪、尋求對方寬恕、並互相代禱,擁抱言和。他們曉得父的心意,祂正察看我們,就是這些得勝使我們的天使歡呼。

  彼此傷害也發生在家庭中,許多時候我們說錯話,或以錯誤的方式說對的話,我們互指不是,彼此傷害,帶來的痛苦是那樣實質而深入。不同的是,當傷害在家庭中出現時,我們不會離開家庭或主的家,我們不會就此踏出家門!我們會把問題解決。在關係破裂、彼此陷於痛苦時,能使我們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耶穌在這裡教導我們的「面對救贖」。

透過饒恕得以復和

 現在我們回到馬太福音第十八章,看看耶穌教導門徒,要怎樣與一個得罪我們的弟兄復和。這時,彼得的反應怎樣。

「那時彼得進前來,對耶穌說:『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呢?到七次可以麼?』」(太十八21

 我們知道,當彼得向主提出這個他關注的問題時,「七」次是一個很大的數目,我們幾乎聽到彼得說:「多少次,我的弟兄重複的得罪我,卻還指望我饒恕他嗎?對我講論饒恕弟兄的同時,是不是也該談談弟兄對我的責任呢?」

「耶穌說:『我對你說,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個七次。』」(太十八2

 耶穌的回答不但漂亮,並充滿了主大能的心意,要我們彼此饒恕,正如一些抄本所示:彼得,不是七次,而是七十乘七次!我們知道耶穌不是對彼得說:「你記錄下來,當足夠四百九十次時,你可以不再饒恕對方!」彼得講的是極限「我還要饒恕對方多少次?」耶穌的回答卻取消所有限制。主對我們生活中的罪,給予無限次的饒恕機會,同樣地,我們饒恕別人也是無限次的。

「天國好像一個王要和他僕人算賬。才算的時候,有人帶了一個欠一千萬銀子的來。」(太十八23-24

 基督正在彼得的腦海中繪製一張圖畫,教導他兩種人際關係:現今世界的人際關係和合主心意的,他心意裡永恆國度的人際關係。祂描述一個國王追討債務的過程,有一個僕人,欠他一萬泰倫(泰倫:古代希臘、羅馬重量、貨幣的單位)。這是一筆天文數字的債務,也是一個僕人無法償還的債務。

「因為他沒有什麼償還之物,主人吩咐把他和他妻子兒女,並一切所有的都賣了償還。」(太十八25

 當國王遵照一般程序追討債務時,發現他的僕人沒有什麼償還之物可以抵消債務,於是按照情理,計劃把他的僕人及他的妻子、兒女及等所有財物出售,以討回極少的金錢。

「那僕人就俯伏拜他,說,『主啊,寬容我,將來我都要清還。』那僕人的主就動了慈心,把他釋放,並且免了他的債。」(太十八27

 僕人懇求主人寬限時間而不是饒恕,這真令人驚訝。我們讀這個故事時,知道即使那僕人的餘生,日以繼夜地工作仍無法償還債務,那是天文數字,他根本無力償還!

 對許多在主面前充滿幻想的人來說,這是一個極佳的提醒,儘管在主看來他們是多麼墮落,有多少人仍相信,如果主有足夠的耐性,給他們多一些時間,他們便能改變過來,所做的好事也能抵消所有的罪。

 我們沒有足夠時間以好事抵消罪。即使主給我們無限的生命,仍沒有足夠的時間!我們內心沒有泉源,使我們做好事到一個地步,能朝向義路。我們只有一個盼望,就是主人滿有憐憫,釋放我們,並饒恕我們。

「那僕人出來,遇見他一個同伴,欠他十兩銀子。」(太十八28

 當僕人蒙主人饒恕後,遇見最近向他借錢的同伴。據許多參考資料顯示,他只是借了幾元錢而已。試比較一筆數元及數百萬元的債務,我們的腦海自然湧現出一個既明顯又合理的結局。

 那剛蒙饒恕、不用償還巨債的僕人,開始講述過去幾年發生的事,他日以繼夜,用盡一分一秒,並所有的精力工作,以圖還債,但債款沒有減少,反而越滾越大!他已經欠交幾期樓宇供款,銀行快將沒收樓宇;妻子給他壓力要他想辦法解決問題;超時工作令他的健康出現毛病;他的情緒失控,婚姻觸礁;他即將失業,馬上就要無家可歸,他絕望了,所有的一切把他的精神摧毀了。

 然後他告訴同伴:「你不能想像剛發生在我身上的事!這些年來我想盡辦法償還債務。但剛發生了一些我做夢也沒想過的事,不知道主人怎麼了,他剛饒恕了我,讓我不必償還債務,並把我釋放了!」他攬住另一個僕人的肩頭說:「你欠我那幾元錢,比起我欠主人的天文數字,算得了什麼。主人已饒恕我了,因為主人的仁慈,給我豎立了榜樣,我也要饒恕你。」可惜故事並不是這樣發展下去。

「便揪著他,掐住他的喉嚨說,你把所欠的還我!」(太十八28

 當我們看故事的發展時,簡直不能相信,這怎麼可能?然後我們聽到一些似曾相識的話。

「他的同伴就俯伏央求他,說:『寬容我吧,將來我必還清。』他不肯,竟去把他下在監裡,等他還了所欠的債。」(太十八29-30

 當其它同伴聽到那個被饒恕的僕人說出這些令人難以置信的話後,滿懷憂傷,並把事情告訴主人。

 「眾同伴看見他所作的事,就甚憂愁,去把這事都告訴了主人。」(太十八 31 )

 主人便向質問僕人。國王饒恕這僕人,也期望他對身邊的人有同樣的憐恤之心。

「於是主人叫了他來,對他說:『你這惡奴才!你央求我,我就把你所欠的都免了;你不應當憐恤你的同伴,像我憐恤你麼?』」(太十八32-33

 現在那邪惡的僕人得到了應有的懲罰,因他沒有主人那憐恤、同情的心。

「主人就大怒,把他交給掌刑的,等他還清了所欠的債。」(太十八34

 一個充滿憤怒的主人;一個被交給掌刑的僕人;一筆等著償還的巨債。有多少人得蒙主的慈愛與憐憫,卻拒絕對別人做相同的事,因而陷於罪惡、惱怒、悔恨和痛苦的煎熬中?

「你們各人,若不從心裡饒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這樣待你們了。」(太十八35

透過饒恕釋放他人

 主期望我們能把從祂而來的慈愛、憐恤及饒恕推己及人,就像祂使我們得醫治,有完整、自由的生命,主希望我們對身邊的人作同樣的見證。

  靠著主的大能和一顆憐憫的心,我們能饒恕,釋放他人。主就是這樣對待我們,儘管我們內心不斷地充斥著悖逆,儘管我們一再干犯祂的聖潔,但主卻讓自己的兒子擔當了我們的罪,來使我們得自由。我們可以,並一定要把這愛的禮物給予別人,以饒恕之心使彼此的關係復和。

 保羅呼召歌羅西教會的信徒,在關係出現問題時,要以主的憐恤彼此對待。

「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西三13

 對以弗所的弟兄姊妹,保羅鼓勵他們以主在基督裡饒恕他們的心,彼此對待。

「並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上帝在基督裡饒恕了你們一樣。」(弗四32

 使徒保羅生動地描述了主怎樣醫治我們,使我們藉著祂的兒子得享完整的生命。

  「他被罵不還口;受害不說威嚇的話,只將自己交託那按公義審判人的主。他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使我們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義上活。因他受的鞭傷,你們便得了醫治。」(彼前二23-24

  「當彼得把這真理應用於夫婦的關係後,他這樣總結:總而言之,你們都要用心,彼此體恤,相愛如弟兄,存慈憐謙卑的心。不要以惡報惡,以辱罵還辱罵,倒要祝福;因為你們是為此蒙召,好叫你們承受福氣。」(彼前三8-9

  一直以來,我們的教導,都是受傷害時要加以還擊,以威嚇別人進一步傷害自己。這個世界是「以惡還惡,以辱罵還辱罵。」這是防禦機制,保護我們免受更多的傷害。但主卻教導我們要以祂的方式(新的方式)來回應彼此的關係。在死亡和痛苦中,我們能給他人生命和祝福。

  這是饒恕,是主用祂憐憫的愛和祂的醫治給我們作的榜樣。主也呼召我們,把醫治帶給人,把和好帶給人,更是把生命帶給人。饒恕不是把事情從記憶中刪除,或者改變對事情的看法;饒恕,是一種選擇,就如神透過祂的愛子選擇饒恕我們一樣,並願意分擔他人的痛苦,使他們得醫治。當我們對人說:「我饒恕你」,那即是說:「為了你得醫治,我願意替你付上代價。」

  主把祂的愛子賜給我們,在祂的憐憫和恩惠面前,沒有什麼比一顆不願饒恕的心,更能令主厭惡的。主如此愛我們,也要我們以同樣的方式彼此相愛。因著我們曾經受過的傷害、或者是自尊受損而使我們不願彼此憐憫,這是最違反主心意的事。求主讓我們以從祂而來的恩慈彼此相待,好使祂的名在教會中永遠受顯揚。


小組討論及個人應用

第四章——第一部分

誰為大

 1.         穌的門徒是地位的角逐者,彼此你爭我奪。在馬太福音十八  1  中,他們提出的問題,正確答案該是什麼?我們個人怎樣回應這個問題,這個問題為什麼重要?

 2.         穌勉勵門徒「學象小孩」。請解釋耶穌為何以小孩為例。

 3.         替「試圖讓自己在主和別人眼中顯得重要」的錯誤思想,來到主前的唯一方法應是什麼?

 4.          

絆腳石

 5.         主對那些絆倒人的,有什麼看法?

 6.         對生活中令我們犯罪的事情,一定要怎樣處理?

 7.          我們對小孩謹慎的回應與天使有什麼關係?

 8.          

尋求回轉的心

 9.         偉大的牧羊人耶穌尋找失喪的人。就馬太福音  18  :  12-13  中耶穌對我們的照顧,我們學會了什麼?

 10.        耶穌找到了迷途的羊,這與我們對從罪中回轉的弟兄的反應,有何共通之處?

面對救贖

 11.        加拉太書六章一、二節,既是指引,也是警告,試解釋。

 12.        當我們與弟兄講及他的罪時,我們該以什麼動機為出發點?

 13.        當某弟兄被過犯所勝時,我們應怎樣處理?假如他不理會我們的勸告,我們要怎樣做?什麼時候整個教會都要參與?如果他不理會教會的勸告,我們必需要怎樣對待他?

 14.        試解釋教會紀律的重要性。

 15.         

反省

 三歲的  Erie  經常請求我:「祖母,我需要你的幫助,來推動鞦韆。」他帶著需要,謙卑的到我面前。因為沒有別人的幫助,他做不到自己想做的事。他明白如果他想玩鞦韆,他一定要完全倚靠我。

 耶穌希望我們變得像小孩子一樣。事實上,馬太福音十八章三節告訴我們:「你們若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你有沒有謙卑的來到耶穌跟前,承認你極需要祂的幫助,要完全依靠祂?如果你沒有,那今天便開始這樣做吧。

第四章——第二部分

透過饒恕得以復和

 1.         對於主所要求的,要饒恕一個經常得罪自己的弟兄多少次一事,使徒彼得非常關心。耶穌怎樣回答他?耶穌這樣回答有什麼意思?

 2.         跟馬太福音十八章  26-27  節中的僕人一樣,我們也有一筆無力償還的債。那筆債務是什麼?為什麼我們無力償還?對這近乎絕望的情況,我們唯一的指望是什麼?

 3.         那個有人欠他幾塊錢的奴隸,他追討欠債時,主人和其他奴隸期望他怎樣處理?事情的發展怎樣?

 4.         根據馬太福音十八章三十五節,如果我們拒絕饒恕自己的弟兄,我們會怎樣?

 5.        

透過饒恕釋放他人

 6.         透過饒恕,釋放他人是什麼意思?

 7.         根據歌羅西書三  13  ,我們要怎樣饒恕別人?

 8.         為了使我們從罪中得醫治,耶穌為我們做了什麼事?

 9.         按彼得前書三  8-9  的規勸,夫婦要怎樣彼此相待?

 10.        為了保護自己不受傷害,我們學會了怎樣恫嚇別人,以惡還惡。主的處理方法是什麼?

 11.        根據本文,界定什麼是饒恕。

 12.        對別人說我們饒恕他時,我們實際的意思是什麼?

反省

  你曾否嘗試說服你的孩子饒恕他的弟兄姐妹?有時我只知道,雖然孩子說:「我饒恕你。」但他稚小的心靈內,並沒有真正的饒恕。把怒氣撇下是很艱難的,特別在傷害很大的時候。我也曾犯不願饒恕別人的罪,當時,報復的感覺很好。

  耶穌透過聖經勸勉我們要選擇饒恕別人。饒恕是何等重要,以致祂嚴厲警告我們,不願饒恕的後果是怎樣的。

在你的生命中有誰需要你的饒恕?有誰可讓你把基督憐憫的愛和醫治帶給他?過去的傷害,我們不能改變,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態度及回應的方法,或許今天便有人需要你的回應。

 回到最前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