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或作「仰望那將真道創始成終的耶穌」),他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便坐在 神寶座的右邊。」(來十二2)
第二章 定睛仰望耶穌
看見的天國
在耶穌事工的最後,祂給門徒一個應許:
「耶穌對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站在這裡的,有人在沒嘗死味以前,必要看見神的國大有能力臨到。』」(可九1)
這對於委身給基督和神國的人來說,是多麼有力的保障!
那時,耶穌帶著祂最親近的三個朋友看見了天國的異象,這是因著祂的死和祂的復活而在這特定的場合發生的。
「過了六天,耶穌帶著彼得、雅各、約翰,暗暗地上了山,就在他們面前變了形象;衣服放光,極其潔白,地上漂布的,沒有一個能漂得那麼白。」(可九2-3)
彼得、雅各、約翰對發生在他們眼前的這一切毫無準備:耶穌在他們面前改變了形狀!祂整個人都變了,祂的身體啟示著祂永恆的榮耀!甚至是耶穌的衣服,也顯露出光明和屬天的能力。
「忽然有以利亞同摩西向他們顯現,並且和耶穌說話。」(可九4)
我們如何能相信,神放在我們面前的最後的那幾個人呢?這是一個「異象」(或說「看見」)。當我們談及「看見」,我們的眼睛馬上會和很多我們要做的事聯繫在一起。但是,當神說到「看見」時,祂所指的乃是祂在哪兒,我們的眼睛應該也在哪兒。
摩西、以利亞以他們復活的身體顯現在耶穌的面前,並和祂說話。馬可並沒有記載他們談話的內容,我們也不曾知道門徒是否聽見,或明白他們所說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談到了永恆的事。也許,神告訴他們,祂要借祂兒子完成祂的心意。我們繼續來看經文的記載:
「彼得對耶穌說:『拉比,我們在這裡真好!可以搭三座棚,一座為你,一座為摩西,一座為以利亞。』彼得不知道說什麼才好,因為他們甚是懼怕。」(可九5-6)
好些時候,我們很像彼得。因為當神祇讓我們看和聽的時候,在這種場合,我們通常不需要說什麼,但我們仍覺得我們有必要說點什麼。彼得提議搭三座棚來紀念此時此景。我們妄圖用一些世俗的東西代替永恆的東西,卻沒能及時抓住上帝所要成就的屬天的東西,忽略了神在整個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有一朵雲彩來遮蓋他們,也有聲音從雲彩裡出來說:『這是我的愛子,你們要聽他。』門徒忽然周圍一看,不再見一人,只見耶穌同他們在那裡。」(可九7-8)
就在彼得感情混亂、恐懼的時候,神清楚地講明了祂的心意。神希望人所仰望、順服的是耶穌!當門徒在四處張望的時候,他們看見的惟有耶穌。
我們必須「看」耶穌。所有我們的一切:生命、事奉、聯繫,都是在仰望神的兒子時所湧流出來的。正是和門徒一起的時候,上帝要打開我們心靈的眼睛,看見神充滿祂兒子的榮耀。我們蒙神話語光照,被聖靈引導,使我們從靈裡有一個「看見」,就是基督是誰,就是那充滿萬有的,豐豐富富地充滿在我們的生命,我們的事工,甚至我們和祂的聯結中。
無牧人的羊
聖經馬可福音以耶穌教導門徒的話為中心,其目的是為了讓人知道「基督的心意」。
在馬可福音第六章記載,當耶穌教導這許多人的時候,心裡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可六 34 )。那時天已晚,又在曠野,所以主的門徒讓耶穌叫眾人散開,各人好買食物。然而,耶穌卻用其他的方式解決了這個問題:
「耶穌回答說:『你們給他們吃吧。』門徒說:『我們可以去買二十兩銀子的餅,給他們吃嗎?』」(可六37)
的確,當耶穌告訴門徒讓他們去餵飽這眾多人的時候,是想他們自己說:「我們沒有能力餵飽這群人。但你是生命的主,你能餵養這群人。」但是相反地,門徒沒有「看見」耶穌,他們所關注的是他們自己的力量,得出的結論就是:他們自己沒有力量滿足這種需要。耶穌是一切需要餵養的飢餓的人的源泉,門徒的責任只是信靠祂。
「耶穌說:『你們有多少餅,可以去看看。』他們知道了,就說:『五個餅,兩條魚。』」(可六38)
耶穌祝福了門徒可以找到的這有限的資源,掰開餅遞給眾人,餵飽了在那兒聚集的五千人。他們都吃,並且都吃飽了,甚至門徒把剩下的碎餅碎魚收拾起來,還裝滿了十二個籃子。上帝想讓耶穌的門徒看見:耶穌是生命的主,是豐富的主,祂可以滿足任何的需要!
這件事以後,緊接著就是耶穌在大風中,從水面上行走的事。起初,門徒以為看見了鬼。耶穌平靜了他們恐懼的心,上船和他們呆在一起,立刻,風就住了。可是,門徒此時的反應卻很有趣:
「於是到他們那裡上了船,風就住了;他們心裡十分驚奇。這是因為他們不明白那分餅的事,心裡還是愚頑。」(可六51-52)
馬可福音在這裡繼續記載,那時耶穌和祂的門徒在一個叫革尼撒勒的地方靠了岸,許多有病的人聚集在那裡,指望得醫治。因為凡摸著耶穌的人,病都好了。
在馬可福音第七章的記載中,作者把只看重傳統的法利賽人和敘利非尼基婦人的信心(這婦人因女兒被污鬼所附,而尋求耶穌的醫治)作了一個對比。馬可在聖靈的帶領下,在此處為我們勾勒了一幅極為精彩的畫面。門徒沒有看見耶穌在他們中間的作為,因為他們的心剛硬;宗教領袖也沒有看見耶穌在他們中間的作為,他們所看重的是他們建立起來的宗教體系,通過這個體系來維護他們在神面前的「正直」。但是,這個外邦婦女看見了耶穌,為了她女兒,來尋求耶穌的醫治。
我們還看到了耶穌治好耳聾的人的記載,那時,許多人充滿了好奇:「眾人分外希奇,說:『他所做的事都好,他連聾子也叫他們聽見,啞巴也叫他們說話。』」(可七 37 )
學習「看見」
接著,我們會看見一個相似的場景。在教導了眾人三天後,耶穌心裡再一次滿了憐憫之情,因為他們都離家甚遠,若打發他們餓著回家,必定在路上困乏。當耶穌向門徒提及這種需要時,門徒作如何反應呢?
「門徒回答說:『在這野地,從哪裡能得餅,叫這些人吃飽呢?』」(可八4)
耶穌再次耐心詢問他們所能提供的食物,這一次有七個餅和一些小魚。再一次,耶穌祝福這些餅和魚,掰開,餵飽了四千人。這一次收拾剩下的零碎,裝滿了七筐子。
馬上,我們又要看到和法利賽人的對比。在耶穌行了這麼多的神跡以後,法利賽人還要繼續尋找更多的表徵,作為耶穌身份的證據。耶穌對他們已經沒有耐心了,告訴他們不會再有什麼神跡了。這些法利賽人是瞎眼的,他們看不見在他們面前不斷啟示自己是上帝兒子的耶穌。
然而,法利賽人卻不僅是眼睛有病的人。耶穌和門徒上船去了加利利海的那邊,祂想用法利賽人的這件事來教導門徒,但門徒的注意力卻放在了別的東西上。
「門徒忘了帶餅;在船上除了一個餅,沒有別的食物。」(可八14)
耶穌希望門徒能看見更多屬天的事,可是門徒好像對天國的事並沒有什麼看見。儘管耶穌用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用七個餅幾條小魚餵飽了七千人,但門徒依然愁容滿面,他們只記得他們帶的一個餅。他們擔心在到達海的那邊之前,他們會挨餓。他們對「生命的糧」似乎一無所知,忘了「生命之主」就在他們中間。
「耶穌囑咐他們說:『你們要謹慎,防備法利賽人的酵和希律的酵。』他們彼此議論說:『這是因為我們沒有餅吧。』」(可八15-16)
耶穌的靈裡肯定很累,因為跟隨祂的人只注意這世界的糧,卻絲毫沒有留意屬靈的真意。耶穌嚴厲地面對他們:
「耶穌看出來,就說:『你們為什麼因為沒有餅就議論呢?你們還不省悟,還不明白嗎?你們的心還是愚頑嗎?』」(可八17)
耶穌再次提醒門徒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七個餅餵飽四千人的神跡。祂再次問門徒能否明白屬靈的事。
「耶穌說:『你們還是不明白嗎?』」(可八21)
耶穌能使瞎眼的得看見
那時,耶穌和祂的門徒來到了加利利的伯賽大,有人帶一個瞎子來到祂跟前。
「耶穌拉著瞎子的手,領他到村外,就吐唾沫在他眼睛上,按手在他身上,問他說:『你看見什麼了?』他就抬頭一看,說:『我看見人了,他們好像樹木,並且行走。』」(可八23-24)
主耶穌按手在那人的眼睛上,他就能看見了,可是他的感觀並不很清楚,他看見人「好像樹木在行走」。耶穌又第二次按手在他的眼睛上。
「隨後又按手在他眼睛上,他定睛一看,就復了原,樣樣都看得清楚了。」(可八25)
在一系列聖經的記載中,耶穌——這位老師的楷模,用奇妙的方式把祂的話和祂的工作聯結在了一起。祂一直在教導我們「看見」的真實意義。法利賽人看不見,是因他們被他們的傳統和他們自己的「信仰」弄瞎了眼睛;門徒看不見,是因為他們信心的缺乏。現在,這個信息大聲、清楚地告訴你:耶穌能使瞎眼的得看見!
我們多麼需要象耶穌一樣的看見!耶穌第一次為那個瞎眼的按手之後,他看得不是很清楚,他不能像耶穌那樣去看人,他看見人好像「樹木在行走」。然而,當耶穌再一次按手在他眼睛上時,他清楚地看見了人。當然,耶穌不必為醫治他的眼睛而按手兩次。但是,這卻是對你、我和門徒一個重要的教訓。我們能以神的眼光去看人,就需要神的手更深地觸摸我們的生命。否則,我們看見的人,僅僅是「行走的樹木」,就如這世界給我們的教導,我們寧願去研究一個實體,卻不願去瞭解神所創造的人。除非神按手在我們的眼睛上,我們的心靈深處,開啟我們的眼睛和心竅,看見神所看見的,否則我們看見的只是一個實體,而不是人。
世界的眼光便是如此。在神的眼裡,人卻是多麼的保貴,因為他們乃是按照神的形象造的。世界的眼光讓我們看人,是對我們是否有用,他在我們建造自己、使我們得滿足及是否能讓我們享受等方面對我們是否有幫助。惟有藉著基督,我們才能把他看為基督身體的一部分,願意捨棄我們自己,去建造他人的生命。
「你是基督」
耶穌帶著門徒到了該撒利亞立比的村莊去,路上祂問門徒,人是怎樣看祂的。「人說我是誰?」耶穌問門徒(可八 27 )。人們眾說紛紜,有人說祂是施洗約翰;有人說祂是以利亞;又有人說祂是先知中的一位。耶穌此時問了門徒一個祂事工中很重要的問題:
「又問他們說:『你們說是誰?』……」(可八29上)
我們看見,耶穌想知道人們是怎樣看待祂的位格的,可祂卻別具匠心,用調查這樣一種方式,來瞭解門徒是怎樣看祂的。
「彼得回答說:『你是基督。』」(可八29下)
在所有的結論和拙識裡,門徒能看到這樣一個事實:耶穌是神的兒子!耶穌到此時才談及將要臨到祂的受難和受死。彼得剛剛還清楚知道耶穌是誰,現在一下就掉進了不信的黑暗中。
「耶穌明明地說這話,彼得就拉著他,勸他。耶穌轉過來,看著門徒,就責備彼得說:『撒但,退我後邊去吧!因為你不體貼神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可八32-33)
彼得所看見的那將要來的日子,和耶穌所看見的相去甚遠。彼得所看見的,乃是羅馬將要被打敗,他和基督將要統治這屬地的王國。這是彼得對未來的憧憬,卻不包括受苦,拋棄和死亡。
因彼得所說的話,耶穌責備了他,並且耶穌對彼得這種屬肉體的願望和夢想進行了正面、嚴厲的批評。接著耶穌對所有跟隨祂的門徒說,跟隨祂有時候也會付上生命的代價。我們也應該清楚我們自己和神的關係,祂呼召我們,要我們為神的國擺上自己的生命。
「於是叫眾人和門徒來,對他們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和福音喪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可八34-35)
認識耶穌
這些事之後,我們看到了聖經中基督變象的記載。神引導主耶穌的門徒——這群為著神的事工而被召的人,有這樣一個看見:耶穌是神的兒子。
我們應該看見什麼呢?是讓我們的眼睛定睛在我們希望神為我們成就的事上嗎?我們必須要看見的是基督!惟有祂是神讓我們所要看見的。就如門徒一樣,我們只見耶穌。隨著我們不斷地認識耶穌,祂的生命便會豐豐富富地充滿我們。我們的生命,我們和神的關係,以及我們的事奉才會被更新。
耶穌改變形象後,聖經接下來記載的,是耶穌行在被污鬼附身的男孩身上的一個神跡。耶穌帶著門徒,而門徒卻不能醫治那個男孩。耶穌治好那個孩子後,向門徒解釋說,這類的鬼,只有靠著禱告,才能趕出去。此時,耶穌再次向門徒提到祂的受死和復活。在這裡,我們看到門徒中發生了一件很怪異的事。
「他們來到迦百農。耶穌在屋裡問門徒說:『你們在路上議論的是什麼?』門徒不作聲,因為他們在路上彼此爭論誰為大。」(可九33-34)
當門徒在路上爭論誰為大的時候,似乎他們一定要推選一個首領。這一小群人(神要藉著他們改變世界),卻在玩小孩子的遊戲,彼此爭著要做最重要的人。我們也在和他們玩同樣的遊戲,關心同樣的事情:「誰的位置最高」。
或許有一個門徒聽了耶穌所教導的真理,而其他的門徒還沒有學過,學過的就感覺自己能教導那沒有學過的,「因為我知道的多,所以我在神國裡的地位就高。」;抑或是,有的門徒見過耶穌所行的神跡,而其他的門徒卻沒有見過,見過的便會站在沒見過的門徒面前說,「因為我見過神的國,所以我的地位應該最高。」;又或許是,有人是被主使用過的,而其他人沒有,那他便理所當然地可以說,「因為我經歷了神是怎樣地使用我,所以坐高位的應該是我。神有理由選擇我代替你的位置,是因我更成熟,更屬靈,這才是神所看為有價值的。現在,你明白我應該在這個位置上了吧!」。我們常常是多麼願意在這些事情上來認可自己的價值和地位啊!
耶穌卻帶給門徒一個全新的觀念。
耶穌——僕人的典範
「耶穌坐下,叫十二個門徒來,說:『若有人願意作首先的,他必作眾人末後的,作眾人的用人。』」(可九35)
這個觀點對門徒來說,和他們所爭論的似乎沒什麼關係。他們慣常爭的是高位,是誰最具權威。耶穌告訴門徒,他們這種願望最後的結果。祂在向門徒表達一個作僕人的態度,呼召他們活出這種生命的實際,有服事人的心腸。
當然,耶穌並不是在空談一個生命的理念,這是祂自己的心腸。使徒保羅在談到主耶穌時,是這樣描述的:
「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他本有神的形象,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象,成為人的樣式;」(腓二5-7)
門徒要抓的是地位。而基督,擁有最高的地位,卻並未使用祂的合法權力,且是捨棄了祂的生命和尊榮,活出了一個僕人的樣式。
路加記載了另外一件門徒爭論誰為大的事。耶穌為門徒展示出這樣一幅畫面:屬世的生命和屬天的生命。
「耶穌說:『外邦人有君王為主治理他們,那掌權管他們的稱為恩主。但你們不可這樣;你們裡頭為大的,倒要象年幼的;為首領的,倒要象服事人的。』」(路廿二25-26)
起先,耶穌帶給門徒一個全新的服事人的概念,接著由這個真理所帶出的,就是讓門徒以基督的心為心。
「『是誰為大?是坐席的呢?是服事人的呢?不是坐席的大嗎?然而我在你們中間,如同服事人的。』」(路廿二27)
主耶穌擁有世界上最高的權力和地位,卻成了服事人的,為我們立了一個新生命的榜樣。耶穌是這真義的模範,不僅如此,祂還要在跟隨祂的人的心中建造這樣的生命。
我們看到,整本約翰福音所記載的耶穌的教訓,就是關於這方面的。在耶穌上十字架前的一個晚上,祂和門徒一起吃晚飯。之後,祂拿了一條毛巾和一個盆子(這些東西通常是屬於最低等的傭人的),開始為門徒洗腳。門徒對於耶穌這樣的謙卑,沒有半點懷疑。基督洗完他們的腳,教導門徒一個非常重要的真理。
「耶穌洗完了他們的腳,就穿上衣服,又坐下,對他們說:『我向你們所作的,你們明白嗎?你們稱呼我夫子,稱呼我主,你們說得不錯,我本來是。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夫子,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當彼此洗腳。』」(約十三12-14)
耶穌是用一種全新的方式,教導門徒去服事人。祂不是告訴人說,「看,我為你們付出了多少!」或者說,「唯有我才能運籌帷幄,控制整個局面,所以我才配有這樣崇高的地位。」耶穌卻是身體力行,教導門徒以一個僕人的身份去服事別人。
我們應學會坦誠地對別人說,「我今天為你,把我自己該如何擺上?我怎樣做才能使你的生命成長?我們的關係如何調整,才能使你從屬靈的高度看待你自己?」耶穌正是在祂的門徒身上建造這樣事奉的心志。
我們經常運用一些技巧,按自己的想法,維護改善我們和肢體間的關係,來影響他們的生命。
我們可以買書;去上經費昂貴的研究班;甚至付上昂貴的代價參加系列的醫治學習班,這就是這個世界所教導我們的成功人際關係學。歷世歷代,我們的思想學說中,可能都不會發現這樣一件事:改善我們關係的途徑,就是有一個作僕人的心腸。
或許再過一萬年,甚至更多年以後,科技的發達將會使我們越來越崇拜自己,我們將再也不會經歷到與神豐富生命的聯合。我們可能從沒想過成為一個服事別人的人,也只有神才會有這樣的心腸。我們的天父是僕人,因為賜下祂的獨生兒子,我們才得存活;神的兒子——基督,是僕人,為了我們捨棄了性命,給了我們祂全部的愛。學做門徒,就是要學象基督。當耶穌讓我們學象祂的時候,我們就是要做一個僕人;當我們以一個僕人的身份活在祂面前的時候,不是要得生命,而是要捨掉生命。這樣,我們的生命才在祂裡面,祂的榮耀也在我們的裡面。
小孩子的價值
當耶穌針對門徒爭論誰為大而呼召他們作僕人時,馬可福音繼續記載。
耶穌做了一件讓人感到驚奇的事,祂領過來一個小孩子,對門徒講「為我的名接待小孩。」
「於是領一個小孩子來,叫他站在門徒中間;又抱起他來,對他們說:『凡為我名接待一個像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凡接待我的,不是接待我,乃是接待那差我來的。』」(可九36-37)
耶穌為什麼要以小孩子為例,來對門徒中間所起的爭論作教導呢?我們如何「接待小孩子」?
在耶穌生活的年代,人們的價值觀和現代的人是一樣的,都是以經歷、知識、才能為基礎,去衡量人的價值。作為一個成長的孩子,能學會父親經商的技能,或是能夠幫助干家裡的活,他的價值就在家庭中增長。然而,耶穌領來的這個孩子還太小,還不能為家裡做任何事,有任何貢獻。耶穌卻讓門徒接待像這樣的一個小孩。
這的確讓門徒有點兒犯糊塗了,耶穌在和他們談論價值觀,而這個孩子卻看不出來他的價值何在,他懂什麼,他又能做什麼,他如何能做貢獻呢。然而,在神的眼裡,這個小孩子卻是寶貴的,因為他是按照神的形象被造的。這個價值不是建基於他能為他人做多少貢獻,也不以成績的大小為基礎,而是因為父神的愛。
主耶穌的門徒必須在基督的裡面找到自己的價值,我們也必須以神的眼光看我們自身的價值。當我們以這種眼光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時候,我們就從這世界的爭競中得了釋放。在這世界上,唯一讓我們對贏感到並不重要的地方,就是基督的身體。
權力之爭和僕人的心腸
馬可福音在第十章的時候,回到了這樣的一個課題。見證耶穌變象的他的最貼心的兩個門徒,到耶穌跟前來,提了一個很無禮的要求:
「西庇太的兒子雅各、約翰進前來,對耶穌說:『夫子,我們無論求你什麼,願你給我們作。』」(可十35)
這裡似乎可以清楚地看到,門徒對他們和主的關係模糊不清。在他們主觀的情感上,尋求神的目的是為了他們自己得好處,而不是想要委身給神和祂的國。
「耶穌說:『要我給你們作什麼?』他們說:『賜我們在你的榮耀裡,一個坐在你右邊,一個坐在你左邊。』」(可十36-37)
耶穌馬上知道了他們心裡所想,他們什麼也不要,只想要在基督國裡擁有最高的地位。雅各、約翰沒有意識到神眼中的高位置需要付上極大的代價。
「耶穌說:『你們不知道所求的是什麼,我所喝的杯,你們能喝嗎?我所受的洗,你們能受嗎?』」(可十38)
主耶穌將被升高,坐在父神寶座的右邊。父神將祂升為至高,是因祂經歷了苦難,人的拋棄,和十字架上的死。因此,祂既被舉起,就吸引萬人敬拜祂,祂要作宇宙的主!
「他們說:『我們能。』耶穌說:『我所喝的杯,你們也要喝;我所受的洗,你們也要受;只是坐在我的左右,不是我可以賜的,乃是為誰預備的,就賜給誰。』」(可十39-40)
門徒屬肉體的情感何其多,以致他們很快便回答「我們能」。他們其實並沒有真正明白何謂擺上生命,他們憑借他們的能力自誇:他們凡事都能做。每個門徒都應為基督和祂的國擺上自己的生命,因為父神揀選他們的目的 ,就是要他們與基督同掌王權。
「那十個門徒聽見,就惱怒雅各、約翰。」(可十41)
此時,其他門徒因雅各和約翰所說的話,就惱怒他們。無人願意退出爭奪高位這樣的競爭。
「耶穌叫他們來,對他們說:『你們知道,外邦人有尊為君王的,治理他們,有大臣操權管束他們。……』」(可十42)
主耶穌隨即為門徒展現出一幅屬世關係學的圖畫。權力之爭是這世界的法則,在這個體系中,人的心被肉體的私慾所轄制。然而,在神的國中,真正的權力,是和僕人的心腸一起表露出來的,那些擁有最高地位的人,往往是為別人擺上自己的人。
「『只是在你們中間,不是這樣;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在你們中間,誰願為首,就必作眾人的僕人。……』」(可十43-44)
耶穌呼召門徒,要他們在人的面前活出一個僕人的樣式,為了自己的弟兄姊妹,願意付上生命的代價。耶穌作了這事的榜樣:一個有能力的人,卻做了僕人;一個要升高的人,卻先降為卑;一個掌管世界的人,卻成了眾人的贖價。那些以基督的心為心的人,才能在人的面前活出僕人的樣式。
「因為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可十45)
門徒在進行權力之爭,耶穌卻告訴他們要有僕人的心腸。權力之爭是我們在這世界上推行我們人際關係學的威脅和轄制。耶穌告訴門徒另外一種的能力——服事的能力,建造的能力,受人尊重、生命流露的能力。
基督的豐滿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早期,我第一次和我的一個同工—— Tom Hill 見面,那時帶領的方式,是一對一的門徒服事。 Tom 是在他上學、成長的城鎮 Bloomington, llinois 加入我們團契,並開始作工的。 Tom 加入我們團契不久以後,他聽說,我們需要一個在芝加哥——我們的總部,打印材料的人,就說:「我想我能做,我願意試一下。」
他去了芝加哥,開始作我們的打印工作。那段時間,我們的辦公樓就設在我們的家。由於我們工作發展太快,我們家可利用的空間就顯得太小了。在迫切禱告和深思熟慮後,我們的機構覺得我們應該蓋一個帶地下室的大房子,這樣我們的材料就可直接在這兒印。當 Tom 聽見有這樣需要的時候,他說:「我想我能做,我願意試一下。」起初,我以為他所說的是去監督工程,但他所說的是蓋房子!儘管他以前從未幹過這樣的活兒,可他卻為我們蓋了一座又大又漂亮的房子。在這幢房子裡,我們的工作持續了很多年。
幾年以後,由於我們事工的增長,我們需要一個協調牧師工作和我們聚會,幫助牧師為那段時間的事工作準備工作的人。當 Tom 聽說有這種需要時,他說:「我想我可以做,我願意試一下。」現在, Tom 是我們團契事工的負責人,他一直是我的朋友,我的同工,也是服事神之同工的榜樣。
一次,我在印第安納一所小教堂的聚會中講道,一位牧師示意我,他想在最後一次聚會前和會眾分享一下他的感受。他站起來說:「我知道,你們這段時間在享受神的話語,我要告訴你們, Bill 為什麼要釋放這樣的信息。我想跟你們談談 Bill 的上司,他是這項事工的負責人。」儘管我在等下次聚會開始時坐得都快睡著了,當他說到「我要跟你們談談 Bill 的上司」這句話時,引起我的注意。我對自己說:「等等,難道他不知道我負責這項事工?」自這項事工開展以來,感謝神的慈愛,允許我在這項事工中總負責。這位牧師曾見過 Tom ,他被 Tom 僕人的心腸深深吸引,以致他對會眾說:「我想, Bill 之所以講作僕人的這條路,是因為受這個人的影響。」
我坐在那聽到這些時,我對自己說:「儘管他講的這些事日的確都是和 Tom 有關的,而在我走之前,我還是要讓他確實知道,誰負責這項事工!」然而,就在聚會結束時,神讓我很釋放,他對我說:「對 Tom 的看法是對的。特別是他為僕人的心腸,改變了有關這項事工的每件事。」
在我們所學習的聖經馬可福音中,我們完整地瞭解了耶穌的教導和祂的事工,以及祂改變形象。我們看到耶穌在祂的門徒面前改變了形象,滿有能力、榮耀,這些都是門徒以前未曾見過的,此刻的這一幕,啟示了屬天的永恆。
神兒子的豐富,是借祂做僕人的態度中表現出來的,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神性」。整個歷史,充滿了神在人當中的工作;不同時期的文化也受到宗教活動的影響。這種僕人的心腸和我們思想中的概念沒什麼關係,這是神借耶穌基督向我們顯明的祂自己,這是神在祂兒子的生命中建造的我們——一個僕人,一個供給人生命的人!就像耶穌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成為眾人的贖價。因此,凡捨棄自己生命的必升為高。我們若能在人的面前流露出屬神的生命,那麼我們將成為一個被基督豐盛佔據的人,因著祂的名在萬邦中得榮耀。
小組討論及個人應用:
第二章——第一部分
導言
1. 清楚認識耶穌是誰,會更多地影響我們跟父神的關係。就如聖經中給我們所啟示的,我們要看見耶穌的什麼?
看見的天國
2. 我們的生命臨近末了,我們需要「看見」。通常我們給「看見」下的定義,是以我們為神做了多少為條件的,神是怎樣來給這個「看見」下定義的?
3. 正如彼得,試圖將永恆的東西用暫時的事物代替(可九 5-6 ),我們也常常幹同樣的事。這樣做會產生怎樣的後果?
4. 神讓我們的身心靈都一同來認識耶穌是誰,這意味著什麼?
無牧人的羊
5. 到耶穌跟前來的這眾人需要餵養的時候,耶穌叫門徒去餵飽他們,而耶穌知道門徒沒有這個能力。此時的門徒作如何反應?耶穌希望他們有怎樣的反應?耶穌想讓門徒學習什麼樣的功課?
6. 馬可福音六 52 讓我們瞭解了耶穌的門徒為什麼不明白耶穌所行的神跡的原因,這個原因是什麼?
耶穌能使瞎眼的得看見
7. 因著各種原因,人們不能看見耶穌所看見的。法利賽人瞎眼的原因是什麼?門徒看不見的原因是什麼?
8. 描述一下,世界的眼光怎麼「看」人。以此對比,基督徒要以耶穌的眼光「看」人。
你是基督
9. 當問及門徒,「人們說我是誰?」的時候,耶穌所關心的主要問題是什麼?
10. 在可八 34-35 中,耶穌呼召門徒和今天的我們做什麼?
反省
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就是在房子裡環顧四周,到處找東西。你所看見的只是有形的實體,而不是大腦裡的領悟。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耶穌的門徒,他們看見了耶穌所行的神跡,卻不能明白耶穌教導他們的話。
幫助你自己象神那樣真實地「看見」人。想一下你周圍的人:也許是你的配偶,你的孩子,或者你的朋友。記述一下,因你的鼓勵而使他們的信心被基督建造起來的他(她)。
神一定會加你力量,讓你看見祂所看見的,並且祂要委託你去建造祂的孩子。
第二章——第二部分
認識耶穌
1. 門徒們不願意告訴耶穌他們爭論的內容(可九 33-34 )。門徒們為什麼而感到羞愧?
耶穌——僕人的典範
2. 描述耶穌在馬可福音九 35 呼召祂的門徒所應有的生活態度。
3. 腓立比書二 5-7 主張我們倣傚耶穌的態度,這個態度的特點是什麼?
4. 耶穌在門徒面前樹立了一個生命的典範——要有作僕人的心腸。對於一個真正有僕人心腸的人來說,他應有什麼樣的態度?
小孩子的價值
5. 在門徒的權力鬥爭中,耶穌以一個小孩為例,來向門徒作闡述,為什麼?
6. 當我們找到自己在耶穌裡的價值時,如何從爭競的轄制中得釋放?
權力之爭和僕人的心腸
7. 當雅各和約翰求耶穌,在天國裡讓他們一個能坐耶穌的左邊,一個能坐耶穌的右邊時,他們沒有意識到的是什麼?
8. 其他門徒對雅各和約翰的請求感到惱怒,他們惱怒什麼?為什麼?說說他們的反應怎樣。
9. 神的國度裡真正的權柄是什麼樣的?
反省
在本課學習中,我們瞭解到,我們中間為首的,是那些有僕人心腸的人, Gwen 就是我見過的這樣的人。 Gwen 不是她所屬教會的婦女事工的帶領人,也不是詩班彈琴或歌唱的。多年來,她一直在照顧她的嫂子——一位艾滋病患者,她的智力和小孩一樣。
每天 Gwen 要給她餵飯,換尿布,和這個只能和別人點頭打招呼的人說話。 Gwen 的丈夫說,他的妻子從來沒有報怨過。
我常常在主面前這樣禱告,「神啊,給我一顆僕人的心腸。」就像耶穌的門徒所學到的,有僕人的樣式需要付很大的代價。我願意付這樣的代價嗎?你願意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