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按着圣灵所赐的口才,说起别国的话来。”(徒二4)
读经:林前十二6 -11,28-31
五旬节那天,随着圣灵的降临,发生了说别国方言的现象,这清楚见证了神所释放的一种新的属灵能力,也见证了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来自各国的群众看见使徒们用方言讲话,都大惊失色。他们又惊讶,又感动,因为“各人听见门徒用众人的乡谈说话。”
说方言的事,随后也发生在两次圣灵降临的场合,分别是该撒利亚和以弗所的外邦人团体中。这个事实,为一般所谓的五旬节运动,建立了其主要思想体系的基础。大部份此派教会的信徒,都坚持说方言是受圣灵洗及被圣灵浇灌不可或缺的结果和证据。过去这半世纪中,它在美国已成了发展最速的教会团体,这也自然刺激了人们对它的主张和属灵基础产生兴趣。如果我们错过了某些神给我们的福份,我们应该弄明白。如果这个运动虽然出于虔诚,但它强调的东西有错误的话,我们也应该搞清楚。
五旬节派并不是异端,因为它未否认基督教福音派的教义。实际上,它还热诚地维护福音派的信仰。我们必须铭记在心:即使我们对五旬节教派的观点有不同意之处,他们仍是基督身体的一部份。这运动的信徒在某些我们所相信的观点上有所偏差,但他们中间许多人都是非常热心、虔诚的基督徒。我并无冒犯之意,但我认为五旬节派或许可以被形容为“属灵的迷恋”。迷恋不容易被冷静、合理的辩论所征服。若仅仅用一连串的演绎法,去接近这些沉醉在感性的教导中的人,他们通常无动于衷。他们正享受某些东西,当然不愿意为了福音派教会的教义而捐弃己见。在他们看来,福音派的这些教义既冷淡,又无法满足人心。
那些饥渴的基督徒和初信者,会不会因为这派信徒能提供一些比我们教会所表现的基督教形式更有活力、更能令人满足、生气蓬勃的东西,而投入他们的怀抱中呢?当他们将早期教会的虔诚、热心和现今大部份教会的冷淡作一比较时,难道不会转去追随那应许给他们早期教会同样能力的教派吗?我们有关这点的教导,是不是显得残缺不全?全球性的五旬节运动正方兴未艾,不论它的国内传道,或国外宣教工作,对我们都是一项挑战。
五旬节恩赐
我们的主命令他的门徒,在耶路撒冷等待“父所应许的”,那究竟是什么?并不是说方言的恩赐,乃是领受从上面来的能力,二者截然不同(路二十四49)。领受圣灵的证据,是更有能力为主作见证。根据使徒行传第一章第八节的记载,我们的主详述了他的应许。他清楚说明圣灵降临在他们身上,他们就会大有能力,到世界各地为复活的基督作见证。“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当然随后他们“按着圣灵所赐的口才,说起别国的话来”(徒二4)是事实,但这并非如五旬节派所说的,就是恩赐本身,也并非是圣灵降临最重要的证据。
别国的话和方言
为了说明这个主张,必须先解答几个初步的问题:
五旬节时“别国的话”,和哥林多前书第十四章提到的“方言”两者是否为一物? “别国的”话只出现一次──在使徒行传第二章第四节。使徒行传第十章第四十六节和第十九章第六节里,只是“说方言”,后者还加上了“说豫言”。这似乎是在亢奋状态下所说的话和普通人能明白的教导两者之间,划出分野。
卜伦普特( E. H. Plumptre)在他的注释中主张,且不谈五旬节事件,其它的方言并不是“藉着寻常方式学不来的语言上的能力,而是由狂喜的热诚产生的忘形言谈。”圣经上有许多地方可以支持他的论点。
五旬节时,所有人都说方言(徒二4)。哥林多教会的人则不是如此(林前十二30)。
五旬节的方言,众人都听得懂(徒二6)。哥林多的方言则无人能懂(林前十四2、9)。
五旬节时他们是向人说方言(徒二11、17)。哥林多他们说方言的对象是神(林前十四2)。
五旬节的方言无需翻译(徒二6)。哥林多则是若没有人翻绎,就当闭口不说(林前十四23、28)。
五旬节的方言是给信徒的证明和凭据。哥林多的方言则是为不信的人作证据(林前十四22)。
五旬节说方言能带给其它人救恩(徒二41)。哥林多的方言则是造就说的人(林前十四4)。
五旬节时众人看见就充满惊讶、希奇(徒二7、8)。哥林多,保罗警告全教会聚集时若都说方言,外人会说他们发疯了(林前十四23)。
五旬节的方言带来完全的和谐(徒二1)。哥林多的方言却引起混乱(林前十四33)。
既然这两种说方言的恩赐有如此大的区别,若建立一套教义系统,将二者混为一谈,在经文解释上是站不住的。如果哥林多前书第十四章的“方言”,不同于使徒行传第二章的方言,那又是什么呢?五旬节那天所说的“别国的话”,是他们当地土话以外的语言。“每个人开始说他们从未说过的语言,但从各地来,操各种语言的听众,却能明白他们所说的。那并非莫名其妙的语言,而是可以明了的话。”哥林多前书第十四章的“方言”,是狂喜的、出声的辞句。是一种热烈、狂喜的宗教表现,若不透过翻译的恩赐,说者和听者不一定能明白。这样的描述,和此章的整个教训互相配合。
巴克礼主张:“这在早期教会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一个人可能由激昂而逐渐忘形,在这种状态下,他就会发出一连串无法控制的声音,不属于任何一种语言。除非经过传译,否则不知所云。看来也许有些奇怪,但早代教会里,这是令人极端羡慕的恩赐。这也是一项危险的恩赐。一是因为它不寻常,为人垂涎,所以得到的人很容易为自己的恩赐,产生属灵的骄傲。另外,由于渴望获得它,使某些人产生自我催眠,和一种特意诱发的歇斯底里,最后形成一种虚假、欺哄,完全由人造成的方言。”
应该记得一点,这种狂喜亢奋的言辞并非五旬节派的专利。回教、印度教、摩门教和通灵术都有类似的现象。这个事实提醒我们,当别人主张说方言是受圣灵洗和领受圣灵的必要及惟一的证明时,应该存保留的态度。一位作者说过:“几乎所有的宗教,当狂热流于盲信时,都会有类似的表现。”因此,说方言可能是真理的灵的工作,也可能是邪灵的工作。
现今能有真正的方言吗?
这个问题,有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清楚表达在安德逊爵士( Sir Robert Anderson)的话里。他用特有的信念说:“这不是观念的问题,乃是一件事实。虽然五旬节的恩赐以及明显的奇迹,在使徒行传的记录中,和那段时期写就的书信经文中,占了显著的地位。但其后的书信经文对方言和奇迹却只字未提。自然我们可以推论,神迹和恩赐已停止了。保罗在狱中写的最后几封书信,证明这个推论是正确的。”
摩根博士( Dr. G. Campbell Morgan)也支持同样的观点。他写道:“我们必须记得,这些现象只是一个开端,没有完成。它们未产生最后的结果。为了吸引耶路撒冷的注意,这些是必须的……它们神圣、直接并且积极,但是它们是暂时的,永不再重现,因为已经无此必要了。”
有一个合理的例子值得一提,以支持这个观点。当然这并不是结论。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分隔了第十二章列出的属灵恩赐,和第十四章有关运用这些恩赐的教训,它是这样写的:“先知讲道之能,终必归于无有。说方言之能,终必停止,知识也终必归于无有。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有限,先知所讲的也有限。等那完全的来到,这有限的必归于无有了。”(林前十三8 -10)
主张五旬节恩赐和行神迹的恩赐已消逝的学者们,坚持认为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第十节,不是指着最后的成就而言,乃是指保罗的书信里神真理的完全启示。从时间先后看,以弗所书第四章第八至第十六节是最后一次提到圣灵的恩赐,在此名单中已将行神迹的恩赐略去了。而名单中提及的两个恩赐──使徒和先知,迄今也不存在了。随着人的成熟和完全的来到,这三项特殊的恩赐──知识、先知、说方言──都成为过去了,因为它们的目的已达。只有在启示尚未完成时,才用得着它们(见来二3、4)。这些恩赐伴随着灵命的不成熟,诚如保罗所说:“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丢弃了。”
于是争论起来了,它不是建立在清楚的圣经声明上,却是植基于一连串的理性推论上。本书作者曾就这方面和醉心于五旬节派理论的人论辩,却徒然无功。没有任何绝对的经文,可以供人用来为此论点做一结论。相反的,却有许多明确的经文让人据以反驳。
“不要禁止说方言。”(林前十四39)
“我愿意你们都说方言。”(林前十四5)
“我说方言比你们众人还多。”(林前十四18)
面对这么清楚的陈述,如果仍将现今所有说方言的人,都视为虚假的,“除了胡言乱语和歇斯底里,简直一无所是”,这样未免以偏概全,难以使那些在保罗蒙启示写的书信中,听到了圣灵声音的信徒们心服。
不可否认,现今大部分说方言的人都被视之为胡说、过度兴奋。它所结的果子,证明其主要部分并不是出自圣灵的果子。即使有人翻译,所说的事情也常是幼稚的,丝毫不能增益圣经所已经说过的。妥锐博士对这个运动的早期发展有深刻的研究。他虽然相信大部份的方言都是假的,但在这方面他还是说:“我们不可否认,在我们这个时代,神还是可能将说方言的恩赐给人。”当此运动风起云涌之际,索托牧师( George W. Soltau)这位可靠的圣经解释者写道:“难道现在再也没有说方言这回事?显然还是有的……到底这恩赐给了谁?从手边的资料显示,这福气是在私底下授与的。常常出之不测,不费追索之力。而且它的目的是为了崇拜和颂扬,并不是为了吸引人心,或向人亏耀。也有少数的例子,是在公众的聚会中赐下恩赐,但它同时也伴随着一颗充满柔和、谦卑、节制、仁爱的灵。”
本书作者也亲自经历过他所指的例子。当恩赐在私底下,未经追求就出现时,便产生崇拜和颂赞。出现几次后,它就停止不再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