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哪,我见有四个人……那第四个的相貌好象神子。”(但三25)
读经:但三1 -30
我们孩提时代,这个故事听来似乎遥不可及。虽然我们并未怀疑它的真实性,但它和我们所处的世代实在有些隔阂。然而就在几个月前,一位内地会的宣教师,说了一个发生在戴杜士身上的类似故事。戴杜士是他以前教过的学生,由于他不肯否认自己的信仰,一些当地的官员就逮捕了他,并将他置于火上,极力游说他放弃自己的信仰,却徒劳无功。他们再三恐吓威胁,一直到火车火马将他提升到主的面前。肉体毁灭了,信心却长存。所以这个故事是近代发生的,和许多今日仍在戴杜士的处境中的人是有连带关系的。
我们试着为这三位年轻人面临的环境做素描。尼布甲尼撒王甚为赏识他们的才干,给他们优渥的待遇,以致引起巴比伦诸宫臣的不悦。这种醋意倒是可以理解的,难道我们高兴看到外国人在我们的国土上享有特权?我们会毫无民族性的嫉妒心?这国的人便决心要除去那三位外国人。布告中规定,所有人都需敬拜尼布甲尼撒王的金像,以厌祝他的战胜及宣扬他的荣耀,这下机会可来了。
这三位年轻人对该采取的行动毫不犹疑。耶和华不是命令过“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及“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吗?当他们拒绝向王的像屈膝跪拜时,“尼布甲尼撒怒气填胸”(但三19)。如果他们再不向王的旨意屈服,就会被送进窑里焚烧。“把窑烧热,比寻常更加七倍!”王如此吩咐。这就是整个故事的背景。
信心的来源
他们毅然拒绝去背弃神,正表现了伟大的信心。而剩下惟一的选择就是加了七倍热的火炉。这真是大无畏的信心,可在下面壮烈的词句间表露无遗:“尼布甲尼撒王啊!这件事我们不必回答你。即便如此,我们所事奉的神,能将我们从烈火的窑中救出来。王啊,他也必救我们脱离你的手。即或不然,王啊,你当知道我们决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但三16 -18)
注意到他们的声明里包含了三个信心的来源。
相信神有能力 拯救他们,这是第一个来源。“我们的神能拯救我们。”我们可以在一般的事上同意神有能力成就万事,但在紧要关头──特别是已经感觉到火炉的热度时,要相信神会作特别的事,倒需要操练一下自己的信心。还有什么比拯救看起来更不可能呢?我的神是否能在我面临特别试炼的炉火时搭救我呢?我是否愿意跨出信心的脚步全心依靠他呢?
相信神愿意 拯救他们。“他也必救我们脱离你的手。”这是信心的第二个来源。许多人承认神有大能完成任何事,却不大肯定神是否愿意介入他们自己的事件中。认识神就该确信,神绝对愿意以他看来最有利于我们的方式,介入我们的生活。主最后确实救了这三个人,却是以他们料想不到的方式。真的,一开始的时候,似乎他们毫无被救的希望。
当那个大麻疯向主恳求医治时,他说“主若肯,必能叫我洁净了”──相信他有这个能力,却不敢肯定他是否愿意。主耶稣立刻纠正他的错误观念,说:“我肯,你洁净了吧!”
但这三位年轻人的信心来源,不是仅此而已。从“即或不然”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拥有第三个信心源头,使他们变得无可匹敌,不怕烈火。
接受神的统辖权 。“即或不然,王啊……我们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如果我们也有这信心的第三来源,并精通此门功课,就已在迈向灵命成熟的道路上了。即令神没有救他们,他们的信心也不会摇动。他们知道神有更好的预备,也看出或许神不打算在这条途径上施展他的大能,但仍甘心乐意的把事情交在神手中。他们明白主在一个比喻中所说过的原则:“难道我不能凭己意行吗?”
他们的态度是:“即或神不照我们所期待的去行,我们的信心仍屹立不动。我们对他及他大爱的信心将坚固不坠。我们了解我们的神至深,所以即使我们心中有不明白之处,我们仍预备好接受他的引领。”若只看事实,他们有充分理由丧失信心,因为他们对神的勇敢忠心却换来被投入火窑的下场。旁观者可能会下结论,断定神漠不关心。但他们面对试炼,信心却更加高升。对他们来说,向神忠心远比自己的生命重要。他们在看不见神计划的痕迹时,仍一心信赖他。于是神照着他们非凡的信心,将报偿加给他们。他有充满恩典和祝福的秘密计划,是他们梦想所未及的。
信心的含意
喀莱尔有一次说:“每一个人最后都不得不回答一个问题:‘你到底要做个英雄还是懦夫?’”这个问题不断地以各种形式在我们面前出现。信心总是要面临选择。我们不是选择平坦大道,就是选择羊肠小径。这三个年轻人面对的选择可不容易,换了我们亦然。这常常是一个苦恼的经验!想想看,要在跪拜王的像,和置身王的炼狱中烧成灰烬两者之间选择!尼布甲尼撒王并未命令他们否认自己的信仰,他只要他们向金像跪拜。在早期教会的时代,只要向帝王烧一小撮香,即可使许多殉道者免去被掷入狮子口的惩罚。但信心总是选择那至高、至善的,即使必须付上最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信心常常涉及冒险 。若不涉及冒险,就不必要有信心。如果我们能看见前面的道路,那我们就是全凭视觉行路。什么使亚伯拉罕荣膺信心之父的美名?他一生的信心关键表现在最起初。“亚伯拉罕出去的时候,还不知道往那里去。”他愿意为神冒险。只有当前面的道路模糊不清、当我们被放在一处,如果神不让我们下来我们就毫无办法时,我们才需要操练自己的信心。没有人喜爱这一类的冒险。许多在体能的冒险上勇猛如狮的人,一旦需要跨出信心的一步时,却变得出奇懦弱。我们喜欢稳扎稳打,先把计划拟定,并预留后路。但在信心的路上,却总是要冒险的。
信心时常遭到反对 。信心的小径并非花团锦簇,而是血迹斑斑的。亚伯拉罕由接二连三的试炼中进深,而试炼一次比一次艰难。总是有反对的事物要克服,总是有难处要越过。我们不该为所遇到的艰难埋怨,反应该为这个新的机会喜乐,因为这样才能锻链我们的信心。如果我们在信心的路上前进,可以预期到我们将比其它同伴遭遇更多内在、外在的拦阻。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方法更适于信心的操练呢?因为没有这些,也就没有再往上爬的刺激了!
信心的搭救
这里有两个功课要好好学习。
脱离试炼并不一定符合我们的最高利益 。神并没有救这三个人免去炽热的火窑,他乃从窑里面将他们救出。我们必须除去这个错误的观念,以为脱离试炼才是最高的属灵福气,这是和新约的精神完全相背的。我们所跟从的救主,他的态度是这样的吗?保罗以忍受苦难为荣,而不是逃避它。神可以轻而易举的使这三人免于被投入火中,但他预备的比这更好。有关基督再临的教训中,常常过分强调如何逃避将临到这旧世界的苦难。姑且将千禧年的争论搁置一旁,我们应该注意,这种强调是不全面的。我们的主曾清楚说到:“在这世上你们有苦难。”那些自足自满的教会,不知磨难为何物,自然灵命的长进也有限。神并未应许我们对试炼免疫。我们在猛烈的火窑里待上几天,所学的功课远胜于在火窑外面度数年。我们经历了试炼以后,对神的伟大就可以有进一步的认识。
试炼的范围是参差不等的。神不是对待大家一视同仁,这个明显的事实导致有些人对神发怒。这三个年轻人可不在意神怎样对待别人,他们直接和神打交道。如果我们四顾观望神怎么待别人,我们很快会跌入属灵的苦恼里。主耶稣在这一点上,曾教了彼得有益的一课。彼得很关切,深怕约翰享有特别待遇。耶稣严厉地回答:“这与你何干?你跟从我罢。”雅各离开监狱就上了断头台,彼得离开监狱却直奔一个祷告的聚会。彼得赚得了三千个灵魂,司提反却挨了三千块石头。我们必须接受这个事实──主的方法不是一样的。他不是以一贯作业的原则待我们,他救一些人脱离试炼,又叫一些人在试炼中得拯救。
在我们的属灵字汇里,是否也有“即或不然”这个字眼?我们是否拥有第三项的信心来源?我们的信心是不怕火的吗?如果战争爆发,我们的儿女、丈夫或所爱的人被主接去,我们是否仍有“即或不然”的信心,带我们经过那焚烧的火窑?如果经历商业倒闭,或经济窘迫?如果疾病侵袭我们?我们年老力衰时?遭受亲人死亡的打击?想要一个终身伴侣的意愿未达成?珍爱的计划遭搁浅?如果基督教的事工未能达到我们所重视的成功?我们没有被指派到原先期望的宣教工场,或未能与自己选择的同工住在一起?让我们效法这三个高贵的人,他们那种大无畏的信心,即使面对的是看来似乎没有报偿的信心,他们仍然坚信不移。“即或不然”,我们也要继续相信我们的神,这三个人说。他们没有陷入自怜或不信中。
我们也许当时不能了解神的方法,他也没有答应要为自己解释。“我所作的你如今不知道,后来必明白。”乃是他的应许。不过我们在试炼的熔炉中,总是能学到许多功课。
若我的日子总是夏季
我怎能知道主说“白如雪”的真意?
若我的日子总是阳光灿烂
我怎能说他在乐土上拭去一切眼泪?
若我未曾疲乏,我怎能低语:
“他使所爱的人安息”?
若我没有墓地,恐怕我会以为
永生只是一个缺乏根据的梦
我的冬季、眼泪和疲倦
甚至我的坟墓,都可能是神赐福的途迳
我视之为灾难,但它确能带来
主那无穷的爱。
信心的奖赏
他们的信心并非没有受到欣赏或补偿。
与神的儿子同列的奖赏 是他们第一个享受的快乐特权。“看哪,我见有四个人,并没有捆绑,在火中游行,也没有受伤,那第四个的相貌好象神子”(25节)。在痛苦的火炉里,主比任何时候都更亲近。一直到他们“在火中”时主才加入行列。他们凭着信心行,他就在他们依赖他,不惜一掷的时候回应他们。
控制住火焰 是另一个报偿。在神的眼里火焰以一种奇特的区别法焚烧。“那些总督、钦差……一同聚集看这三个人,见火无力伤他们的身体,头发也没有烧焦,衣裳也没有变色,并没有火燎的气味”(27节)。火焰只烧毁了他们的手镣脚铐,使他们能和神的儿子自由自在地行走、彼此交通。我们能否从这里看出试炼的火所带来的福气、奖赏?
他们的信仰、他们的神得到证实 。这是他们不移的信心带来的奖赏之一。为什么圣经详细描述他们的身体、头发、衣裳?为什么没有火烧过的气味?一位不知名的作家说过:“当时地位最高、最受崇拜的是巴比伦的神伊示巴( Izbar),是一个火神。但当着王、总督、钦差、巡抚和谋士的面,这个神被击败了。在他们自己的地盘上,耶和华与那些热心的火神信徒们碰了面。结果他们发现他在场,不仅仅是巴勒斯坦一个民族的神,也是天上、地下,甚至巴比伦的神。他既然能够,并且愿意拯救他儿女中的三个,那么在需要时也一定能对他三万子民施以援手。我们假想一下,如果那三个人从火中出来,带着一部份火烧的痕迹,或身上有火燎味儿,或身体、衣裳这儿一块,那儿一块的有火印子,那么这群拜火的人态度如何?大概会这么说:‘喔──伊示巴是真的没法子消灭他们,但至少他在他们身上留了点印记。他们的衣裳都得报销了,他们的朋友也不会象以前那样理睬他们了,火窑的气味不会一下子从他们身上消退的。他们不是毫发无伤地走出来,我们的伊示巴还是有两下子。下回看他们还敢不敢违背王的命令?下回他们可不会象这次一样,轻易地从火窑中走出来。’
“这样的话,那三个希伯来人违抗王命的行动,就尽失其道德效果了。世界的聪明对于这一类的问题总有巧妙的方法逃避。但这一回是逃也逃不掉了,他们没有丝毫漏洞可逃。他们不得不带着敬畏的心,承认耶和华胜利了。他行的奇迹完美无缺,无可置疑,因为‘并没有火燎的气味’留在这三位至高者的勇敢信徒身上。”
圣经上还有多处类似的实例,显出面临痛苦的选择时,那种“即或不然”的无畏信心。每一件都证明信心不只是顺服神的命令,同时也要胜过神的“矛盾”。
约伯失落了一切──家、牲畜、亲人、健康,甚至他妻子的同情──在这样的浩劫中,他的信心却光荣地打了胜仗。“他领我进入光中,我将在光里见他。”即或不然,“他必杀我,我……还要辩明我所行的。”约伯有第三种的信心来源。
想象一下以撒问亚伯拉罕的那个扎心问题:“燔祭的羊羔在那里呢?”亚伯拉罕早已预备好了答案:“神必自己豫备作燔祭的羊羔,”即或不然,我还是相信,认为神“能叫人从死里复活”(来十一19)。在这以前,还没有人梦想过复活的事,但亚伯拉罕的信心使他抓住这个机会,最后他从死里得回一个活生生的儿子。
施洗约翰在狱中时颇为憔悴,他很失望耶稣未给他只字片语,也没有设法营救他,或去探望他。他打发了两个门徒去问耶稣:“夫子,我错了吗?那将要来的是你么?还是我们寻找别人呢?即或不然,我的信心也不跌倒,我可以继续寻找下去。”
耶稣在客西马尼祷告的时候,极其伤痛,汗如血流下。“父啊,你若愿意,就把这杯撤去,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
我们会不会想到,尼布甲尼撒王真够昏庸无能的,竟与这样的信心相抗衡?烈火没有力量烧毁三位勇士的躯体,他也没有权力压制他们的灵。世界毫无能力去引诱或吓阻拥有这样信心的人。魔鬼只能烧去他们的捆绑,将他们象自由人一样送出来,这就是他威力的极限。
今日的世界,试炼之火可能也一样蔓延在我们四周。总是有一些偶像召唤我们去拜它。火窑的形式可能因年代而有差异,事实上却是一样的。世界也许威胁着要把我们掷入被社会放逐的这个火窑中。如果我们不向流行的风尚这个神祗屈膝,就会被抛入嘲笑和流行的火焰里。不难想象现实世界的迫害火焰,可能也在我们四周炽热挑旺。我们若要享受神那丰富的奖赏,必须确定拥有三位年轻人那样不怕火焰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