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都是說方言的嗎?」(林前十二30)
讀經:林前十四1 -33
受聖靈洗的證據
大多數五旬節派信徒都持有一個觀點,就是說方言是受聖靈洗和領受聖靈必要的證據。他們認為若缺少了這個表現,就沒有經歷聖靈的洗,也沒有完全領受聖靈,只是經歷一小部分他的同在和能力。這信念的基礎,是因五旬節那天的耶路撒冷、該撒利亞城哥尼流的家、和以弗所的教會聚會中的聖靈的洗,都有說方言做證據(徒二4,十46,十九6)。這是很有趣的發現,因為使徒行傳記錄中上述的這些例子,毫無疑問的都伴有這種表現。
對上面提到的三次事件加以研究,會看出每一次賜下說方言的恩賜,都有其意義深遠的理由。
五旬節 的理由是:時機的迫切和緊急。五旬節宴席聚集了大量從鄰近國家來的猶太人,許多正準備起程返家。此時基督的釘十字架、復活、升天都已成過去,福音的基本事業經已完成。聖靈降臨再加上此表現,引起了整個城市的注意。若要向廣大群眾傳福音,向他們解釋所發生事件的意義,這正是時候。若沒有說方言的恩賜,他們就會因語言的障礙,無法向來自十五個國家的人作見證。為了實現神最高的旨意,聖靈賜下這個恩賜,達成了神最初向這些國家傳福音的目的。其後的任何場合,再也沒有同樣情形發生的記錄。
該撒利亞 的理由又不相同。針對著彼得不情願順從主的命令,將福音帶給外邦人哥尼流,於是賜下了說方言的恩賜。彼得的態度,十足代表了耶路撒冷教會的態度。神為了使彼得和教會明白,他賜給外邦人的恩賜也和猶太人一樣,便慈悲地使發生在耶路撒冷的事重現。但這回並沒有出現多國的語言,也不牽涉傳福音的事。
在以弗所的猶太信徒們,對施洗約翰首創之運動後來的歷史發展毫不知情,雖然他們正投身其中。他們也不明白有關救贖的事和聖靈的恩賜。但透過保羅的教訓,他們的經驗因著同樣說方言的恩賜,和耶路撒冷的教會,以及該撒利亞初信的外邦人互相聯結了。這次也沒有五旬節的傳福音性質。
顯然這些例子中,賜下說方言恩賜的目的,不是聖靈恩賜或聖靈充滿的證據,乃是要證明每一個場合中,神所賜的福份都是一樣的。另有一點值得注意,在耶路撒冷、該撒利亞和以弗所,這恩賜都是未經尋求、期待而賜下的,每一回都是在一次、且同樣的聚會中出現。沒有五旬節派教會特有的「追求聖靈充滿聚會」之先例。這恩賜在上述三處每次都在聚集的全會眾中賜下,而不是只在經過選擇,特別預備的個人身上出現。
基於上述各項理由,我們無法支持將說方言視為受聖靈洗和澆灌惟一證據的說法。若這說法是對的,那麼說方言的實際效力會使它成為所有屬靈恩賜中最重要的,最值得人們追求。然而保羅所強調的卻正相反。譬如在各處經文中,先知講道的恩賜都先於說方言的恩賜。他將說方言的恩賜列為最不重要的一項。他勉勵哥林多的信徒「要切切的求那更大的恩賜」,即在暗示,還有其它更大、更多的屬靈恩賜值得我們求。他積極鼓勵哥林多人,切慕作先知講道。提到方言,他只謂不要加以禁止。他從未對別的恩賜,這麼清楚地指出其有被誤用的可能。也沒有任何恩賜,像說方言這般,受到各樣禁忌、規章的約束。「在教會中,」他說:「寧可用悟性說五句教導人的話,強如說萬句方言。」(林前十四19)
說方言的目的
也許有人會問,既然這項恩賜需要如此嚴格的限制,又容易流於濫用和偽造,它是否有真正的價值呢?其實既是聖靈所賜,就足以證明若保持它原來的純潔,並在神准許的規定下使用,它既非多餘,亦不是無益的。若這樣,我們就毋需為翻譯的恩賜多作解釋或辯護了。
說方言的恩賜,證明一個新的時代的開始。它同時具有一重要的功能,就是證明並堅固人領受神啟示所說的那些話,因為當時新約聖經尚未寫成。神「按自己的旨意,用神跡奇事,和百般的異能,並聖靈的恩賜」(來二4),使他的傳道人為他作見證。它也可能是真正崇敬、禮拜的表現,所以它有一個有益處的目的。我們必須小心謹慎,不要過份強調它劣於其它恩賜,因為這樣做等於是在責難聖靈賜下它是不智之舉。
管理這恩賜的規則
保羅一方面指出,這種狂喜的言談不必加以鼓勵,也不應該禁止,一方面他又用嚴格的規定為它設界限。他並不懷疑這恩賜的真實性,但他洞悉它的危險性。因為人很難區別心往神馳、歇斯底里和自我催眠的不同。如果承認今日仍有真正的說方言,那麼一定要在符合聖經的要求、證實其為真的情形下才能為人接受。它必須「凡事都要規規矩矩的按著次序行」(林前十四40),才可以被允許採用。根據保羅的教導,顯示下列事實:
所有屬靈的恩賜,都是隨聖靈的意思分給各人的(林前十二11)。因此沒有一項恩賜是人可以憑己意要求的。我們不能指揮他,說我們想要哪一種屬靈恩賜。
我們應該切慕更大的恩賜,也就是最能造就教會的恩賜(林前十四12)。哥林多教會置此教訓不顧,卻追求特殊的恩賜,結果引起內部的混亂和損失。
任何恩賜的最主要目標是為了造就教會(林前十四12)。如果任何自稱的恩賜作不到這一點,它不是偽造的,就是被妄用了。
若有人想在公眾面前說「方言」,他先要確定有人翻譯才行。(林前十四28)
在教會中,若兩個人或三個人一組說方言,就當輪流說。不可以一齊說,否則就當閉口。(林前十四27)使用這個恩賜時,若產生混亂而不是和諧,那就是最明顯的證據,證明它是虛假的。因為神不是叫人混亂的。(林前十四33)
當心的理由
我們可以看出持有這種觀點的人,也是我們的肢體,是信徒,許多還是非常虔誠的基督徒。但我們必須以它的結果和危險性,來評價這個運動。它最大的危險之一是,企圖將主要、必須的,降級為附帶、次要的。它故作驚人之舉,想把基督教的偉大中心真理,貶為附帶的屬靈表現和它所產生的經驗之後。這樣的教導,一眼就能看出它可疑之處。
這種教導有幾點危險:
屬靈的偽善
當然在別的基督徒圈子中,也有此可能,但這個運動更容易引起此方面的危機。因為它聲稱擁有特殊、顯目的真理。它主張說方言的恩賜,是受聖靈洗和被聖靈充滿的主要證據,而此恩賜在五旬節教派的聚會中出現的次數遠比其它教會多,這樣很容易招致優越的態度。他們中間的一份子曾對筆者說:「當然啦,我們生活在一個比你們高的水平上。」此話或許不假,但應該由別人的嘴說出來才對。持平而論,他們中間較屬靈的信徒,真該像我們一樣,對此種態度深感遺憾。
對虛偽大開門戶
在各樣屬靈的恩賜中,這一項恩賜最容易流於濫用和偽造,此乃不爭之事實。異端和敵基督的運動,也經歷同樣的現象,明白顯示出這種表現可能來自天堂,也可能來自地獄。撒但喜歡敗壞、仿造一切美好、聖潔的事物,然後卑鄙地加以盜用。肉體和屬靈的領域密切相關,很容易令人混淆。我們極易將肉體的熱忱、興奮,誤認為是屬靈的火熱。
分裂的傾向
對熟悉五旬節運動歷史的人來說,此點不必多費口舌。他們對外宣教的工場,以及國內的據點,都不斷有分裂的事發生。不管是發生在運動本身,或無數的會眾中間。這實在很可悲,它認為自己和聖靈的運動同樣卓越,卻不但未顯出聖靈合一的特性,反而以易流於分裂而著稱。保羅看到這一點,他對羅馬信徒提出適當的勸戒:「那些離間你們,叫你們跌倒,背乎所學之道的人,我勸你們要留意躲避他們」(羅十六17)。並非所有的五旬節派團體都會引起分裂,我們也不應該用以偏概全的態度來解釋此節經文,或用它來抵制那些信徒。
過度的感性
如果我們傳統的宗教,有過份壓抑情感成份的傾向,這個運動的危機卻恰恰相反。羅伯生( F. M. Robertson)評論:「聖靈可能用三種方式與人交流──滲入他的身體,就形成了所謂的神跡;滲入他的靈裡,產生崇高的感覺,藉著所謂的『方言』發洩出來;或滲入他的知識中,就成了說預言。在『方言』的例子中,人有一種感覺,卻無法將它合理地表達出來……清楚的理解力逐漸消退,沈沒在意亂神迷中。除非他加以控制,否則說話的人完全被自己的感覺迷住。」
這種狂喜的狀態如此愉悅,能激起別人的羨慕和模仿,以致於哥林多教會耽迷於這種現象,把它當作首要的追求目標。今日五旬節派的會眾亦復如此。他們不穩定於持續他們行善的事,卻把時間花在展示激烈的情感上。這種不加控制的宗教情緒壓倒了理性和知性,將自然、動物性的感覺,搪塞作屬靈的火熱。五旬節派今天也有相同的傾向,結果常常造成痛苦。
已去世的皮爾生博士( Dr. Arthur T. Pierson)針對此運動的發展和特性,主持過一項徹底、全球性的調查。他將考察結果摘要記下,可以作為接觸這個題目的門徑:
此爭論的最終仲裁者,應該是無誤的聖經,而不是人類的經驗。
最值得追求的恩賜,應該是最能造就人的。
所有真的屬靈恩賜,都能增進平靜和和諧。
所有聖靈的真資質,都能引致謙卑和柔和。
若為了自己的緣故,或為了榮耀自己而追求某種恩賜,無啻是一種欺哄或陷阱。所有來自人類的過度影響力,都與神之靈的超然性相牴觸。
任何容易產生分裂和離心力的事物,都要最嚴格的加以懷疑。
我們應該時時警惕,以發覺撒但的詭計和假面具。
關於聖靈的正面教導
還有一個問題待解答。我們如何有效地幫助那些受此教導纏繞的人?並且防止其它人重踏覆轍?
我們既然對每一個基督徒都負有互助的責任,就該盡早給予他們有關聖靈的工作、五旬節的意義等充分而正確的教導,並教他們如何親自領受聖靈的充滿。一有靈魂歸向主,我們就該趁早引領他們進入這種經驗中。不該把教導中的重要部分,延遲到他們更成熟之後才教導。一個被信主的年輕人,其吸收屬靈真理的能力是驚人的。我們確信如果將此放入我們教會的例行程序中,一定可以大大減低信心退步的情形,並使教會在聖潔中迅速增長。
若有信徒被引入五旬節運動,或被它吸引,就需要用屬靈的態度,特別照顧他。不能用屬世的武器,正面的攻擊不但不能救他脫離,反而驅使他投入。有一次本書作者被邀請,到一所教會作一系列的演講。這教會正因此問題瀕於分裂。一連串的演講中,他既不提五旬節主義,也沒有對這個運動做任何間接的攻擊。只是提供有關聖靈的清晰而正面的教導,以及他如何滿足人的需要,給人聖潔的生活和有效力的服事。聖靈為神的話語作了見證,結果沒有一個會眾加入五旬節派教會。
當別人對經歷狂喜忘我、大能的應許感到心動時,有一個可行的辦法,就是藉著聖經的話和個人的經驗,向他顯示:當聖靈控制了生命時,自然會有聖潔、喜樂和能力為他作見證。如果我們自己尚未享有聖靈的充滿,當務之急就在領受聖靈的充滿,然後我們才能實際證明保羅所謂的「最妙的道。」(林前十二31)
保羅把那篇偉大之愛的詩歌,放在哥林多書信中不是出之偶然。它有一個預定的目標來介紹它崇高的主題,並且清楚地先揭示出來:「你們要切切的求那更大的恩賜,我現今把最妙的道指示你們」──基督徒的愛,比可觀的屬靈恩賜更美妙。但這最高的恩賜,若不是出於純潔愛心的靈,並藉之實踐的話,也是枉然的。「你們要追求愛」,保羅又加上,「也要切慕屬靈的恩賜」──二者相輔相成,不能單獨存在,這才是「最妙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