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聖靈與說方言之一

「他們……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徒二4)

讀經:林前十二6  -11,28-31

五旬節那天,隨著聖靈的降臨,發生了說別國方言的現象,這清楚見證了神所釋放的一種新的屬靈能力,也見證了一個新時代的來臨。來自各國的群眾看見使徒們用方言講話,都大驚失色。他們又驚訝,又感動,因為「各人聽見門徒用眾人的鄉談說話。」

說方言的事,隨後也發生在兩次聖靈降臨的場合,分別是該撒利亞和以弗所的外邦人團體中。這個事實,為一般所謂的五旬節運動,建立了其主要思想體系的基礎。大部份此派教會的信徒,都堅持說方言是受聖靈洗及被聖靈澆灌不可或缺的結果和證據。過去這半世紀中,它在美國已成了發展最速的教會團體,這也自然刺激了人們對它的主張和屬靈基礎產生興趣。如果我們錯過了某些神給我們的福份,我們應該弄明白。如果這個運動雖然出於虔誠,但它強調的東西有錯誤的話,我們也應該搞清楚。

五旬節派並不是異端,因為它未否認基督教福音派的教義。實際上,它還熱誠地維護福音派的信仰。我們必須銘記在心:即使我們對五旬節教派的觀點有不同意之處,他們仍是基督身體的一部份。這運動的信徒在某些我們所相信的觀點上有所偏差,但他們中間許多人都是非常熱心、虔誠的基督徒。我並無冒犯之意,但我認為五旬節派或許可以被形容為「屬靈的迷戀」。迷戀不容易被冷靜、合理的辯論所征服。若僅僅用一連串的演繹法,去接近這些沈醉在感性的教導中的人,他們通常無動於衷。他們正享受某些東西,當然不願意為了福音派教會的教義而捐棄己見。在他們看來,福音派的這些教義既冷淡,又無法滿足人心。

那些飢渴的基督徒和初信者,會不會因為這派信徒能提供一些比我們教會所表現的基督教形式更有活力、更能令人滿足、生氣蓬勃的東西,而投入他們的懷抱中呢?當他們將早期教會的虔誠、熱心和現今大部份教會的冷淡作一比較時,難道不會轉去追隨那應許給他們早期教會同樣能力的教派嗎?我們有關這點的教導,是不是顯得殘缺不全?全球性的五旬節運動正方興未艾,不論它的國內傳道,或國外宣教工作,對我們都是一項挑戰。

五旬節恩賜

我們的主命令他的門徒,在耶路撒冷等待「父所應許的」,那究竟是什麼?並不是說方言的恩賜,乃是領受從上面來的能力,二者截然不同(路二十四49)。領受聖靈的證據,是更有能力為主作見證。根據使徒行傳第一章第八節的記載,我們的主詳述了他的應許。他清楚說明聖靈降臨在他們身上,他們就會大有能力,到世界各地為復活的基督作見證。「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當然隨後他們「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徒二4)是事實,但這並非如五旬節派所說的,就是恩賜本身,也並非是聖靈降臨最重要的證據。

別國的話和方言

為了說明這個主張,必須先解答幾個初步的問題:

五旬節時「別國的話」,和哥林多前書第十四章提到的「方言」兩者是否為一物?  「別國的」話只出現一次──在使徒行傳第二章第四節。使徒行傳第十章第四十六節和第十九章第六節裡,只是「說方言」,後者還加上了「說豫言」。這似乎是在亢奮狀態下所說的話和普通人能明白的教導兩者之間,劃出分野。

卜倫普特( E. H. Plumptre)在他的註釋中主張,且不談五旬節事件,其它的方言並不是「藉著尋常方式學不來的語言上的能力,而是由狂喜的熱誠產生的忘形言談。」聖經上有許多地方可以支持他的論點。

五旬節時,所有人都說方言(徒二4)。哥林多教會的人則不是如此(林前十二30)。

五旬節的方言,眾人都聽得懂(徒二6)。哥林多的方言則無人能懂(林前十四2、9)。

五旬節時他們是向人說方言(徒二11、17)。哥林多他們說方言的對象是神(林前十四2)。

五旬節的方言無需翻譯(徒二6)。哥林多則是若沒有人翻繹,就當閉口不說(林前十四23、28)。

五旬節的方言是給信徒的證明和憑據。哥林多的方言則是為不信的人作證據(林前十四22)。

五旬節說方言能帶給其它人救恩(徒二41)。哥林多的方言則是造就說的人(林前十四4)。

五旬節時眾人看見就充滿驚訝、希奇(徒二7、8)。哥林多,保羅警告全教會聚集時若都說方言,外人會說他們發瘋了(林前十四23)。

五旬節的方言帶來完全的和諧(徒二1)。哥林多的方言卻引起混亂(林前十四33)。

既然這兩種說方言的恩賜有如此大的區別,若建立一套教義系統,將二者混為一談,在經文解釋上是站不住的。如果哥林多前書第十四章的「方言」,不同於使徒行傳第二章的方言,那又是什麼呢?五旬節那天所說的「別國的話」,是他們當地土話以外的語言。「每個人開始說他們從未說過的語言,但從各地來,操各種語言的聽眾,卻能明白他們所說的。那並非莫名其妙的語言,而是可以明瞭的話。」哥林多前書第十四章的「方言」,是狂喜的、出聲的辭句。是一種熱烈、狂喜的宗教表現,若不透過翻譯的恩賜,說者和聽者不一定能明白。這樣的描述,和此章的整個教訓互相配合。

巴克禮主張:「這在早期教會是非常普遍的現象。一個人可能由激昂而逐漸忘形,在這種狀態下,他就會發出一連串無法控制的聲音,不屬於任何一種語言。除非經過傳譯,否則不知所云。看來也許有些奇怪,但早代教會裡,這是令人極端羨慕的恩賜。這也是一項危險的恩賜。一是因為它不尋常,為人垂涎,所以得到的人很容易為自己的恩賜,產生屬靈的驕傲。另外,由於渴望獲得它,使某些人產生自我催眠,和一種特意誘發的歇斯底里,最後形成一種虛假、欺哄,完全由人造成的方言。」

應該記得一點,這種狂喜亢奮的言辭並非五旬節派的專利。回教、印度教、摩門教和通靈術都有類似的現象。這個事實提醒我們,當別人主張說方言是受聖靈洗和領受聖靈的必要及惟一的證明時,應該存保留的態度。一位作者說過:「幾乎所有的宗教,當狂熱流於盲信時,都會有類似的表現。」因此,說方言可能是真理的靈的工作,也可能是邪靈的工作。

現今能有真正的方言嗎?

這個問題,有兩種不同的觀點。第一種清楚表達在安德遜爵士( Sir Robert Anderson)的話裡。他用特有的信念說:「這不是觀念的問題,乃是一件事實。雖然五旬節的恩賜以及明顯的奇跡,在使徒行傳的記錄中,和那段時期寫就的書信經文中,佔了顯著的地位。但其後的書信經文對方言和奇跡卻隻字未提。自然我們可以推論,神跡和恩賜已停止了。保羅在獄中寫的最後幾封書信,證明這個推論是正確的。」

摩根博士( Dr. G. Campbell Morgan)也支持同樣的觀點。他寫道:「我們必須記得,這些現象只是一個開端,沒有完成。它們未產生最後的結果。為了吸引耶路撒冷的注意,這些是必須的……它們神聖、直接並且積極,但是它們是暫時的,永不再重現,因為已經無此必要了。」

有一個合理的例子值得一提,以支持這個觀點。當然這並不是結論。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分隔了第十二章列出的屬靈恩賜,和第十四章有關運用這些恩賜的教訓,它是這樣寫的:「先知講道之能,終必歸於無有。說方言之能,終必停止,知識也終必歸於無有。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有限,先知所講的也有限。等那完全的來到,這有限的必歸於無有了。」(林前十三8  -10)

主張五旬節恩賜和行神跡的恩賜已消逝的學者們,堅持認為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第十節,不是指著最後的成就而言,乃是指保羅的書信裡神真理的完全啟示。從時間先後看,以弗所書第四章第八至第十六節是最後一次提到聖靈的恩賜,在此名單中已將行神跡的恩賜略去了。而名單中提及的兩個恩賜──使徒和先知,迄今也不存在了。隨著人的成熟和完全的來到,這三項特殊的恩賜──知識、先知、說方言──都成為過去了,因為它們的目的已達。只有在啟示尚未完成時,才用得著它們(見來二3、4)。這些恩賜伴隨著靈命的不成熟,誠如保羅所說:「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丟棄了。」

於是爭論起來了,它不是建立在清楚的聖經聲明上,卻是植基於一連串的理性推論上。本書作者曾就這方面和醉心於五旬節派理論的人論辯,卻徒然無功。沒有任何絕對的經文,可以供人用來為此論點做一結論。相反的,卻有許多明確的經文讓人據以反駁。

「不要禁止說方言。」(林前十四39)

「我願意你們都說方言。」(林前十四5)

「我說方言比你們眾人還多。」(林前十四18)

面對這麼清楚的陳述,如果仍將現今所有說方言的人,都視為虛假的,「除了胡言亂語和歇斯底里,簡直一無所是」,這樣未免以偏概全,難以使那些在保羅蒙啟示寫的書信中,聽到了聖靈聲音的信徒們心服。

不可否認,現今大部分說方言的人都被視之為胡說、過度興奮。它所結的果子,證明其主要部分並不是出自聖靈的果子。即使有人翻譯,所說的事情也常是幼稚的,絲毫不能增益聖經所已經說過的。妥銳博士對這個運動的早期發展有深刻的研究。他雖然相信大部份的方言都是假的,但在這方面他還是說:「我們不可否認,在我們這個時代,神還是可能將說方言的恩賜給人。」當此運動風起雲湧之際,索托牧師( George W. Soltau)這位可靠的聖經解釋者寫道:「難道現在再也沒有說方言這回事?顯然還是有的……到底這恩賜給了誰?從手邊的資料顯示,這福氣是在私底下授與的。常常出之不測,不費追索之力。而且它的目的是為了崇拜和頌揚,並不是為了吸引人心,或向人虧耀。也有少數的例子,是在公眾的聚會中賜下恩賜,但它同時也伴隨著一顆充滿柔和、謙卑、節制、仁愛的靈。」

本書作者也親自經歷過他所指的例子。當恩賜在私底下,未經追求就出現時,便產生崇拜和頌讚。出現幾次後,它就停止不再發生了。

    回到最前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