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讲章大纲
系列 :外传的行动
主题:外传的福音
经文:罗一 1-17
金句:“我不以福音为耻;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犹太人,后是希腊人。” (罗一16)
引言
当保罗写信给罗马时,说明了一个已经成熟的思想,和经历神的丰富经验,他相信福音是人类一切问题的答案,试看看保罗的劝告:
一、基督福音的主权性 (罗一16)
1)是高于人类公义的
2)是高于人类智慧的
3)是高于人类能力的
二、基督福音的满足性 (一16)
1)这福音足能顺服人类的思维(罗一16)
2)这福音足能改变人类的心(罗一16)
3)这福音足能改善人类的意志(罗一16)
三、基督福音的单纯性 (罗一17)
1)用信心接受(罗一17)
2)用信心实践(罗一17)
3)用信心更新(罗一17)
结语
神透过耶稣基督赐给我们的,是一个何等奇妙的福音。是一个以单纯的信心去接受的好消息。
49 讲章大纲阐释
系列 :外传的行动
主题:外传的福音
经文:罗一 1-17
金句:“我不以福音为耻;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犹太人,后是希腊人。” (罗一16)
引言
当保罗写信给罗马时,说明了一个已经成熟的思想,根据他理论上的学习,他的到处游历,和他所受的苦难,加上他经历神的丰富经验,他相信福音是人类一切问题的答案,所以我们可以见到保罗在这里的结论,他以罗马书的一章十五和十六节为引言,跟着来的章节就是这主题的发挥,现在我们同样可以由保罗的看见,了解保罗为何有这样的喜乐。
一、基督福音的主权性
“我不以福音为耻” (罗一16)。使徒在这里使用了一个消极的句子,带出了一个积极的真理。他希望向他的读者所传递的,就是不要以值得骄傲的福音为耻,因为这福音正是这混乱世界所需要的。
昔日的世界,可以展示出三个中心:
耶路撒冷 ----代表犹太宗教(公义方面)
雅典 -------代表希腊哲学(智慧方面)
罗马 -------代表罗马帝国(权力方面)
虽然世界可以列为这样的形式和代表,保罗积极地宣告说“我不以福音为耻” ( 罗一16)。因他明白福音是:
1)人类公义的最高标准
耶路撒冷以其仪式、宗教和形态,都不能使人类在神面前获得称义。人类的称义在过去的日子失败了,在未来的日子里也注定是失败的,以赛亚说“我们都象不洁净的人,所有的义都象污秽的衣服;我们都象叶子渐渐枯干,我们的罪孽好象风把我们吹去” (赛六四6)。几百年之后,保罗也说“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 神的荣耀”(罗三23)。人类的希望就只有在基督福音里,来到神的面前,才有希望。“神的义正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罗一17)。
今日也是一样,人的道德破产,只有愈早发现,愈早来到神面前的人,才早得称义,所以向大家挑战:
现在,现在就与神和好,
如何,神会教你如何去做,
来到为我们流血的基督面前,
在十字架前与神和好。
翰威特 ( E.E.Hewitt )
2)人类智慧的最高标准
雅典,以其智慧哲学等著名,但智慧不能为人类的救恩创造一条道路,也不会因为哲学,或者是人类的聪明思想,为今日人类的的困境提出任何答案。所以,人如果用其它方法,不使用信耶稣的方法,去找另一个得救之道,必定无法得到。因为只有基督的福音才是人类最高的智慧 (参看林前一30)。我们得知“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愚妄人藐视智慧和训诲”(箴一7)。
3)人类权力的最高标准
罗马,是地上一切能力和权威的所在地,但却没有能力可以抢救一个人的灵魂脱离罪的捆绑。自使徒时代至今,都没有任何人可以做得到。人类的能力虽然可以不断增强,也可使用外界的力量协助,但却仍无法使人脱离罪的奴役。如果我们不接受神的恩赐,继续走自我毁灭的道路,肯定无法得解脱。只有来到主耶稣基督里,才可以找到人类的希望,解决罪所带来的捆绑,因为“这福音本是 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罗一16)。
保罗致哥林多书说“因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灭亡的人为愚拙,在我们得救的人却为神的大能” (林前一18)。这就是保罗为什么以基督福音的权威自豪。他肯定地说“我不以福音为耻”(罗一16)。
1.举例说明
二、基督福音的满足性
“我不以福音为耻;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犹太人,后是希腊人” (罗一16)。
在基督福音的满足性上,我们可以看到三方面的特性:
1)这福音足能顺服人类的思维
这是“神的大能” (罗一16)。是神亲自做成这得救之工的,使罪人能醒悟悔改,信靠和顺服神,脱离罪的奴役。因为世上只有神的能力,可以毁灭罪的拦阻,击破世上背叛神的假哲学和理学的谎言,赐信徒有能力去活出一个得胜的基督信仰来。神的全能藏于福音里,这福音的中心就是述说至高权能的复活得胜主。
耶稣基督的福音,显示了神的大能,可以改变你的思想,你感受到吗?如果你的生命仍未得到这样的大能,则无话可说了。如果你与神之间仍存在恐惧的拦阻、偏见,或骄傲,你要立刻将这些交在神手中,求他以大能大力帮助你除去这些,赐你平安和顺服的思想。
2)这福音足能改变人类的心
这是神的大能“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罗一16)。新约中这个救赎的福音,在神的救恩计划里,涉及一切所需要的行为和过程,只有救赎的福音,才能改变人类的心灵。
司可福 (C.I.Scofield) 在其罗马书注释的注脚这样写道“‘救恩’的希伯来文和希腊文的意思是拯救、安全、保护、医治和好名声:‘救恩’说明了‘福音’的包容性,是包括一切有关救赎所必须的行动和过程,正如:称义、救赎、恩典、和解、责任、赦罪、成圣和荣耀。‘救恩’有三方面的时态: [1] 基督徒已经从罪中被救出来,而且基督为他们的罪付了代价(路七50;林前一18;林后二15;弗二5、8;提后一9),这样的基督徒已经‘安全’了。[2] 这类基督徒正处于被拯救的阶段,就是拯救他们脱离他们目前受罪奴役的地步(罗六14,八2;林后三18;加二19-20;腓一19,二12-13;帖后二13),[3] 这一类的信徒,在主再来时将会被拯救,脱离我们这败坏而且受罪辖制的身体,神要治理这个充满罪恶的世界(罗八18-23;林前十五42-44),然后把信徒带进基督的国度里(罗十三11;来十36;彼前一5;约壹三2),救恩是因着信而以致于信,是完全不用工作,就可以白白获得的恩典(罗三27-28,四1-8,六23;弗二8)。神的次序,首先是救恩,然后才是工作(弗二9-10;提前三5-8)。” (From The New Scofield Reference Bible, p 1211 @ 1967 b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Reprinted by permission)
2.举例说明
3)这福音足能改善人类的意志
“这福音本是 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犹太人,后是希腊人” (罗一16)。福音对于你是一个犹太的宗教人士也好,或者是一个有良好的希腊知识的人也好,或者说是一个野蛮人也好,他们都要作出一个选择,就是接受基督福音或者是拒绝基督福音,福音的要求是清楚而明确的,必须作出一个决定。对信徒来说,福音是大能,对非信徒来说,福音是他们的咒诅,因为福音的要求是人意志的完全降服。
你的意志如何,愿意得着福音的好处吗?如果你愿意,你在基督里的满足,就可以在主耶稣身上彰显出来。
三、基督福音的单纯性
“因为 神的义正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这义是本于信,以致于信。如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得生” (罗一17)。我们要清楚的是,福音的单纯性表示什么?在这里,保罗所强调的,不是福音的内涵,而是福音的应用。福音的内涵是超乎人类所能了解的,但其应用却是小孩子也懂得的。
在此,保罗告诉我们,神给人类的正确生活方式,不是一种道德的注释,也不是一套人生活的规范。而是具体地表现出救主的一种生活来,因救主的生命,俱备了神对称义所要求的一切条件,就如祂的生命,祂的死亡,祂的复活,祂现在正等待,让借着每个愿意来到祂那里的人,也透过他们,在每日的生活里,活出神的公义生活来。很简单的,只要在基督里,就可以活出神所要求的公义生活来。
1)用信心接受
“因为神的义正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这义是本于信,以致于信” ( 罗一17)。当我们接受基督之后,基督一切的美善,就是神的公义,都会赐给我们,只有这样,我们罪人才能站于神的面前。
你是否已经借信接受了基督?祂是“耶稣被交给人,是为我们的过犯;复活,是为叫我们称义(或作“耶稣是为我们的过犯交付了,是为我们称义复活了”) (罗四25)。
2)用信心实践
本于信以至于信 (参看罗一17)。这是一个借着信,一步一步地称义的过程,当神公义的基督,慢慢在信徒心中“成长”时,就如有一首伟大的诗歌所言:
基督,耶稣,今天仍然活着,
祂与我谈,祂伴我走,生命窄路同过,
基督,耶稣,救恩临到万邦,
若问我怎知祂活着,祂活在我心中。
(@ 1933 by Homer A Rodebeaver, copyright renewed 1961 by The Rodeheaver Co., [a division of Word,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International copyright secured, 获准使用 )
当永活的基督住在你心中时,你是否了解如何实践祂的信仰生活呢?
3)用信心更新
“如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得生” (罗一17)。这个意思,是说明了信徒每日所经历的公义生活,是经验基督住在信徒心中的生活。保罗写给加拉太教会的信中,他这样说“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 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并且我如今在肉身活着,是因信神的儿子而活,他是爱我,为我舍己”(加二20)。
多么简单的生活,我们不是要,也不需要,完全依基督昔日的生活模样来生活,因为那是二千年前的事。我们今日所活的,其秘诀是单纯地靠着信心,住在复活的基督里,每日经历内心基督的更新,这个个人的经历,就是向外表达了基督的真理。
3.注解
结语
当我们思想了福音的外传工作,请记住福音的超越性,是我们传扬福音,不要以福音为耻,记住福音的满足性,它能满足人类一切的需要,认识福音的单纯性,是借着信心来到基督里,接受基督就可以活出公义的生活来。现在就要接受基督,让祂住在你心,然后走到外面,向众人表达出基督在你心中的一切更新,信靠祂,祂必成就你一切所行的,你愿意以基督的福音为生命吗?
附加评注
1.举例说明
芝加哥曾经有一次宗教会议,在其中一节,来自波士顿的库克博士 (Dr Joseph Cook) 突然站起来说:“各位,我这里有一位经历大困难的妇人,她手上沾满了杀人的血痕,她无法‘除去’这罪,因她碓实杀了人,她为她的罪行后悔,她感到没有希望。各位,我们今日的宗教会议可以帮助她吗?”当场寂静下来,彼此观望,希望有人提出答案来,但没有人回答。
库克博士然后大声叫喊“我问另一个问题,约翰 (一位在场的弟兄),你能告诉这女人如何可以脱离她的罪吗?”等了一会,说:“请听约翰说‘他儿子耶稣的宝血,要洗净我们一切的罪’(约壹一7)。”
东方的宗教或西方的文化,都没有任何办法解决人的罪,世人所说的没有希望,只有耶稣基督的福音才是解决人类罪恶的根源,有罪的人类需要加略山上的血。 (The Evangelist, quoted in Encyclopedia of 7700 Illustrations, @ 1979 by Paul Lee Tan Rockville, Md: Assurance Publishers, p1193)
2.举例说明
有一位宣教士回忆,当他第一次到斐济群岛宣教时,第一件事他做的,就是埋葬丧生在食人族餐桌下的八个牺性者的手脚,但后来我却与这班食人族一同吃主的圣餐,借此记念主的爱、主的复活和记念以前在此牺性了的宣教士。
3.注解
在罗马圣约翰大教堂的邻旁,有一座著名的‘圣梯’,传说是当日主耶稣在彼拉多面前受审后,离开时走向十字架时所步下的梯。在四五百年前,曾经有一位著名的修士,名叫马丁路德 ( Martin Luther ) ,他有机会来到罗马,当他走在这圣梯时,他听到一个声音说‘人必因信称义而生’,这是神要马丁路德回家之后,再次研究他所听到的声音,因信称义是什么意思。几年之后,他接受了三个伟大的信息:
[1] 人必须因信而称义,
[2] 每一个人都能直接来到神面前祈祷,
[3] 圣经就是因信称义的权威来源。因此,在1517年10月31日,他在威丁堡( Wittenberg )的教堂门前钉上了著名的九十五条问题,挑战当时的罗马天主教的教义。这行动成了日后改教运动的基石。
进深研究书目
William Barclay, The Letters to the Romans, rev.ed., (Philadelphia: Westminster, 1975).
Donald Grey Barnhouse, Expositions of Bible Doctrines, Taking the Epistle to the Romans as a Point of Departure, 10 vols.,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58-1964).
F. F. Bruce, The Epistle of Paul to the Romans, Tyndale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78).
Frederic L. Godet, Commentary on Romans, (Grand Rapids: Kregel, 1977).
Robert Haldane, Exposition of the Epistle to the Romans, (Evansville, Ind.: The Sovereign Grace Book Club, 1958).
William Hendriksen, Exposition of Paul’s Epistle to the Romans, 2 vols. In 1,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Grand Rapids: Baker, 1980).
H. A.. Ironside, Lectures on the Epistle to the Romans, (New York: Loizeaux, 1962).
Alan F. Johnson, The Freedom Letter, 2 vols., (Chicago: Moody).
Martin Luther, Commentary on the Epistle of Romans, (Grand Rapids: Zondervan, 1960).
Handley C. G. Moule, The Epistle of St. Paul to the Romans, (Fort Washington, Pa.: Christian Literature Crusade).
William R. Newell, Romans Verse by Verse, (Chicago: Moody, 1938).
John Phillips, Exploring Romans, (Chicago: Moody).
James M. Stiffer, The Epistle to the Romans, (Chicago: Moody, 1960).
W. H. Griffith Thomas, St. Paul’s Epistle to the Romans: A Devotional Commentary,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