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讲章大纲
系列 : 基督徒的挑战
主题:基督徒的儆醒
经文:路廿一 34-36
金句:“你们要谨慎,恐怕因贪食、醉酒,并今生的思虑累住你们的心,那日子就如同网罗忽然临到你们,你们要时时警醒,常常祈求, 使你们能逃避这一切要来的事,得以站立在人子面前。” (路廿一34、36)
引言
有关救主再来的最完备先知预言,我们的救主在橄榄山上的训勉中早已说明了。请参阅符类福音 (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耶稣解答昔日门徒的发问时,祂从历史,预言以及比喻等课题来强调救主再来的重要性,与及信徒应在本课题上儆醒等候。
一、我们猜想主再来之日 (路廿一34)
1)那日的到来是不为人知的(路廿一34)
2)那日的到来是突然间的(路廿一34-35)
二、如果我们逃避就会危险 (路廿一34)
1)浪费的生命(路廿一34)
2)激励的生命(路廿一34)
3)事奉的生命(帖后三10)
三、我们要承担的责任 (路廿一36)
1)守望(路廿一36)
2)祷告(路廿一36)
结语
请留心,神正向我们说话,让我们对主再来提高警惕,儆醒等候,耶稣随时会再临!
43 讲章大纲阐释
系列 : 基督徒的挑战
主题:基督徒的儆醒
经文:路廿一 34-36
金句:“你们要谨慎,恐怕因贪食、醉酒,并今生的思虑累住你们的心,那日子就如同网罗忽然临到你们,你们要时时警醒,常常祈求, 使你们能逃避这一切要来的事,得以站立在人子面前。” (路廿一34、36)
引言
这一节圣经可以称说是“橄榄山的训勉”,这是主耶稣基督在上十字架前所预言的宣告,这里的记载也同样在符类福音,即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中。耶稣在回答祂的门徒的问题时,非常强调主再来的历史、预言与比喻三方面的重要性。
历史性方面:门徒正在谈论圣殿的高墙,金的圆顶,以及其宏伟,可能是世上七大奇迹之一。但耶稣却说预言它将会被毁,这个历史事实终于在主后七十年实现了。那时,整个耶路撒冷毁坏不堪,全被推倒,没有一块石踏在另一块石上,有十万人被杀,另十万人逃走了,这是一个历史事实。
预言性方面:一切预言的事必须成就,有某些事且已成为历史。二十至廿八节,耶稣说明当祂第二次再来前的一些事情将会发生。例如“日月星辰要显出异兆,地上的邦国也有困苦,因海中波浪的响声,就慌慌不定。天势都要震动,人想起那将要临到世界的事,就都吓得魂不附体” (路廿一25-26)。虽然这样的“橄榄山的训勉”所谈及的事是属教会被提时要发生的事,但每件事都相继发生,这就是事实。学者们对这节有不同的解释。有些说到太阳、月亮和星星是代表统治、能力和王权。另一些则相信占星术,以此说明主再来的各类天象的变化。现在,我们则已经可以看见这些现象的发生,有些还已经成为事实,成为历史。“使人困惑的”一词的希腊文,意思是“没有出路”。用这个词来描述今日世界上所发生的事,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比喻方面:由历史到预言,现在来看比喻,第廿九至卅三节,所描述的是今日的以色列,说到无花果树的比方,今日所讲的预言,没有什么比以色列能在 1948年复国这预言的成就使人称奇。这真是世界舞台上一个大预言的成就。
在廿一章的后部说到我们的救主向信徒发出了最大的儆醒性警告“你们要谨慎,恐怕因贪食、醉酒,并今生的思虑累住你们的心,那日子就如同网罗忽然临到你们,因为那日子要〔这样〕临到全地上一切居住的人。你们要时时警醒,常常祈求,使你们能逃避这一切要来的事,得以站立在人子面前” (路廿一34-36)。在今日,主耶稣提醒我们要留意:
一、我们猜想主再来之日
“你们要谨慎,那日子就如同网罗忽然临到你们” (路廿一34)。“那日子”要来是无可置疑的,但主说到“那日子”时,有两方面要注意:
1)那日的到来是不为人知的
“你们要谨慎,恐怕因贪食、醉酒,并今生的思虑累住你们的心,那日子就如同网罗忽然临到你们” (路廿一34)。这是说及贼如何破门入屋偷东西的情况,是趁着屋主不醒觉时入屋的,又如那些从背后以狡猾的手法,趁着你不为意的时候,就抢了你的东西。黎明要来之时,不要以吹响号筒来提醒你,相反的,却是偷偷的溜进来。几小时之后,“晚霞就要划过长空”,正如诗人说,为夜幕来临而安排。试想想人生,昨日你还是孩童,不久便来到青少年了,你正在享受中成长时,黄金年华的你已来到了。无论你的人生如何,当你不留意之时,岁月总慢慢地爬入你家。
2)那日的到来是突然间的
“你们要谨慎,恐怕因贪食、醉酒,并今生的思虑累住你们的心,那日子就如同网罗忽然临到你们;因为那日子要〔这样〕临到全地上一切居住的人” (路廿一34-35)。高德( Goday ) 和麦格拉奇 (Alexander Maclatch) 同样说,用猎人捕鸟的情形来比喻这节经文最恰当不过了。捕鸟的人,走到森林中,放下网罗,然后躲在树后或大石之后,等候飞鸟来。开始飞鸟下来时,东张西望,看没有危险了,就吃那些谷粒,但此时捕鸟人立刻拉下网罗,盖在飞鸟上,这样飞鸟就被捕了,这说明了“陷阱”是突然之意思。
以前传道人都愿意讲解主再来的信息,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探讨,但时到今日,人只拼命地关心他们所忙碌的事,忘了主再来预言所涉及的危险。今日,已经没有多少传道人再关心这方面的信息了。我们要儆醒“那日子”的随时来临。
二、如果我们逃避就会危险
“你们要谨慎,恐怕因贪食、醉酒,并今生的思虑累住你们的心,那日子就如同网罗忽然临到你们” (路廿一34)。这里有三方面的危险。第一是“贪食”,第二是“醉酒”,第三是“思虑”。或者说是“饮”、“食”和“工作”。
1)浪费的生命
“你们要谨慎,恐怕因贪食 ...累住你们的心,那日子就如同网罗忽然临到你们”(路廿一34)。让我们面对这个危险。吃是我们人类项最喜爱的活动之一,正如圣经腓立比书所说“他们的神就是他们的肚腹”(腓三19)。我们的救主劝我们不要暴食,意思是我们不要浪费我们的生命。你有想过,你一生用了多少时间在食物上呢?每周多少?每月又多少?每年共用了多少?有人曾这样估计,如果人有七十岁,他就是用了六年来吃食物,这是一个人正常的餐食,但相对于我们用在读神的话,我们的吃食物时间就太多了。东方人花在餐食上的时间是过多的,每餐所食的,其量可以维持一人六个小时或甚至多到三星期。作为基督徒,我们需要儆醒,否则我们的灵命就浪费了。
1.举例说明
2)激励的生命
“你们要谨慎,恐怕因醉酒……累住你们的心,那日子就如同网罗忽然临到你们” (路廿一34)。前教授汤恩比( Arnold Toynbee) 曾指出,一个国家之所以衰落,是因为其国民太疯狂。为何人会酗酒?因为要找寻刺激,许许多多的例子告诉我们,人开始可能是寻找刺激,但最后却走上了吃镇静剂的地步。经文中“醉酒”之意包括了酒精、毒品、性爱、过量操劳或其它不良的习惯,这就是“醉酒”的意思了。
作为基督徒,需要用什么来维持我们的“刺激”?哪些能持久?我们会感到奇怪,为什么我们的嗜好,最后会使我们成为其奴仆呢?
2.举例说明
3)事奉的生命
“你们要谨慎,恐怕因……今生的思虑累住你们的心,那日子就如同网罗忽然临到你们” (路廿一34)。“思虑”的意思是使你“被引往不同方向”,或者说“令你产生忧虑”。这包括了你一生所经营的事。神给你的事业是健康的,事实上圣经说“我们在你们那里的时候,曾吩咐你们说,若有人不肯作工,就不可吃饭”(帖后三10),圣经教导我们,工作是神给人其中之一种恩典。亚当在伊甸园时,他的工作是看守园子(参创二15)。神赐人本是富有工作的创造力的,但人因过量使用,致令人类陷于精神崩溃和精力耗尽的地步。神永不会强迫我们对这世界过度思虑,但我们却太多的思虑,以致我们感到困难。有时我们为主工作,会过度热心而不自觉,我们需要“提高警觉”,否则我们只是在忙于工作。又如英国一位伟大的圣经教师这样说“小心你的事奉会毁了你的灵命!”因为信徒的事奉可以变成一种宗教的活动主义,最后使我们灵命窒息。
所以,让我们保持基督徒的醒觉,这日子已快来了,如果我们不理会其来临,我们会陷入危险,让我们小心留意这些事情会随时发生,让我们留意神在我们生命上的工作,不要太忙,以致我们不醒觉神的心意,这些忙乱的工作会蒙敝了救主的面,使我们看不见“那日子”的来到。
三、我们要承担的责任
“你们要时时警醒,常常祈求,使你们能逃避这一切要来的事,得以站立在人子面前” (路廿一36)。当我们正在等候主再来时,我们可能会期望主给我们一连串的指导,让我们有所遵循,但我们救主只把这些指导,综合起两个字“警醒”和“祈求”。主常用“警醒”,“祈求”和“工作”在末世论的信息中出现,这些信息有二方面,是基督徒应有的责任。
1)警醒守望
“你们要时时警醒” (路廿一36)。警醒的意义有三方面是需要说明的:
a)盼望
“等候所盼望的福” (多二13)。每个基督徒都静候主再来临,盼望主今日回来。到审判之日,必须把我们是否真心等候主再来的行为揭露出来。“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不但赐给我,也赐给凡爱慕他显现的人”(提后四8)。如果我们真心等候,我们就会有奖赏(参看提后四8)
b)纯真
“凡向他有这指望的,就洁净自己,象他洁净一样” (约壹三3)。盼望带出我们的真情表露,我们来到神面前的人,必被神的光光照,我们的内心就必表露无遗。
c)活动
“我们得救是在乎盼望;只是所见的盼望不是盼望,谁还盼望他所见的呢(有古卷作“人所看见的何必再盼望呢”)?但我们若盼望那所不见的,就必忍耐等候” (罗八24-25)。诗人密尔顿( Milton )说“那些站立及等候的人必得服事”。“警醒”不是无事地等,而是一种服事,有行动的。这在彼得后书三章12节有说明,其中的希腊文,指出等候神的日子的心情是活泼的。如何?是努力服事神,不是为主工作,而是在主内工作。
3.举例说明
2)警醒祷告
“你们要时时警醒,常常祈求,使你们能逃避这一切要来的事,得以站立在人子面前” (路廿一36)。虽然这经文是对昔日忍耐等候主来的信徒说的,而其原则也适用于今日的信徒。
a)一定要常常祷告
“常常祈求” (路廿一36)。主强调祈祷,祂说“要人常常祷告,不可灰心”(路十八1)。“要”是没有语气的词字,不是一种感情,或环境的反应,或者理性的反应。我们欠向神祈祷,我们也欠自己,我们也欠教会,我们对这灭亡的世界是亏欠的。不祷告就没有能力,我们对于祷告的态度,太随便了,许多时我们说“算了吧,放心吧!”。问题是我们不会放心,除非我们去祷告。当我们想到什么问题时,我们会先作考虑,计划,但我们却不会想到祷告。保罗向我们挑战,他鼓励我们说“不住的祷告”,更有进者,“不住地祷告……靠着〔圣〕灵,随时多方祷告祈求,并要在此警醒不倦,为众圣徒祈求”(帖前五17;弗六18)。
b)以祷告来得胜
“你们要时时警醒,常常祈求,使你们能逃避这一切要来的事,得以站立在人子面前” (路廿一36)。在未来的日子,除非我们晓得在神面前屈膝,否则我们站立不住,没有祷告的事奉是没有果效的。拯救人灵魂的事工,缺乏祷告就没有果子,只有得胜的祷告才胜过试探、诱惑和这世界上各种情欲的引诱。
4.举例说明
结语
这里说明基督徒的儆醒,神对我们说,那日子要来,我们要预备,因是什么时候来,无人知道,会突然来到的,象贼一样。如果我们不理会,只是不断在浪费,寻刺激,和为生活忙乱,这是十分危险的。以纯真和不断等候的心态来取悦救主,以不断而得胜的祷告来到人子面前。让我们留心,让我们警觉和儆醒,等候祂的再来,耶稣好可能今日就回来。
附加评注
1.举例说明
有一匿名作者写出他为了适应这多变的世界,生活了一段时日后,发现自己在虚渡光阴,他说:“我是多么的愚笨,我的生命就这样疯狂地过去了,当太阳仍在光照大地,月亮仍每日运转,星星仍是在闪烁时,我却是在浪费生命,是在捕风和捉影。我要醒过来,活出一个有目标的人生。”
2.举例说明
在麦格非文摘 (McGuffy’s Readers) 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吝啬的财主,把他的金币与银币收藏在地下室中,有一日,他去地下室数算他的金银币,突然间大风把那扇门关上了,而这门的开关是在外面才可以开的,这人就这样与他的“神”为伍。几年之后,有人下拆这地下室,才发觉这人的骨头躺在金银币准之中,这人使自己成为了这些金银币的奴隶,而这些“神”却毁了他的生命。
在我们的社会,人们有用木石制造他们所拜的偶像,但时到今日,很多人敬拜的是金属性的偶像,例如汽车、房屋、古董、卅一寸的大彩电等。我们今日的世代已浸入了偶像的洪流中。 (From the article "Modern idolary", by Harold S Martin, Pulpit Helps , published by AMG International , Chattanooga, Tenn. 37422, may, 1982, p10)
3.举例说明
有一日,如果你到访法属的加拿大城市魁北克( Quebec ),你会看到那里的亚伯拉罕平原,那里曾由英国将军乌尔夫 (Wolfe )从法国人手中征服过来的。这城在非常危险的悬崖上,本来不易攻下,但为什么乌尔夫会成功呢?因为这城的守城军队领袖,他认为应该没有人能攀上这座城来攻打的,所以他放松警诫,饮酒作乐,毫不防守,守军又不儆醒,所以最后被人攻下。今日我们作基督徒的也是一样,若不儆醒主耶稣的再来,我们都要“失败”。 (Joseph Harris, in Sunday School Times, quoted in Knight's master book of New Illustrations, by Walter B Knight, @1956 by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p 605, used by permission)
4.举例说明
马丁路德( Luther )曾说“我现在很忙,如果我每日不用二、三小时祷告,我不能熬过这日。我不能一日没有祷告,否则我会失去一切信心的火。” (Link and Visitor, quoted in Knight's Master Book of New Illustrations , p489 used by permission)
进深研究书目
William Barclay, The Gospel of Luke, (Philadelphia: Westminster, 1975).
Frederic Godet, A Commentary on the Gospel of Luke, Trans. By E. W. Shalders and M.D. Cusin, 2 vols. 1875, (Reprinted – Grand Rapids: Zondervan).
H. A. Ironside, Addresses on Luke, (New York: Loizeaux, 1947).
William Kelly, An Exposition of the Gospel of Luke, (Minneapolis: Klock & Klock, 1981).
G. Campbell Morgan,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Luke, (New York: Revell, 1931).
Leon Lamb Morris,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St. Luke Tyndale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74).
J. C. Ryle, Expository Thoughts on the Gospels (Luke), 2 vols. (Fort Washington, PA: Christian Literature Crusade, 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