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讲章大纲

系列:基督徒的挑战

主题:基督徒的款待

经文:来十三  1-13

金句:“不可忘记用爱心接待客旅, 因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觉就接待了天使。” (来十三2)

引言

关于如何待客,圣经有许多的教导。圣经最早记载有关如何对待陌生客旅和穷人的律列  (参看利十九33-34;申十五7)。例如旧约的人物:亚伯兰、罗得、流珥、玛挪亚,他们都热情地款待过客旅。耶稣所讲的好撒玛利亚人也是一样。使徒的书信也非常强调信徒应热情地款待客旅,事实上,这是作领袖的一种气质(参看罗十二13;提前五10;多一8;彼前四9)。

  

一、基督徒款待的动机是神性的  (来十三1)

1)有血缘关系的弟兄姐妹(徒十七26)

2)有弟兄姐妹的属灵本质(来三1)

  

二、基督徒款待的行为是神性的  (来十三2)

1)尽心地对待我们的客旅(来十三2)

2)友情地款待我们的客人(来十三2)

3)尽可能帮助有需要的客人(来十三2)

  

三、基督徒互相照顾是神性的  (来十三2)

1)互相照顾的行为能加强彼此的关系(来十三2)

2)互相照顾的行为能加强彼此的操练(来十三2)

  

结语

让我们成就我们的神性服事,要知道我们这服事,作在我们最小的一个弟兄身上,就是作在主身上,而且必定得蒙报偿。


40 讲章大纲阐释

系列:基督徒的挑战

主题:基督徒的款待

经文:来十三  1-13

金句:“不可忘记用爱心接待客旅, 因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觉就接待了天使。” (来十三2)

引言

基督徒待客是神心意的一部分,因为天堂早已被描绘为天父的家,神的心意是要在这世界创造一处充满盛情及友善的地方。

关于如何待人,圣经有许多的教导。圣经最早记载有关如何对待陌生的客旅和穷人的律列  (参看利十九33-34;申十五7)。例如旧约的人物:亚伯兰,罗得,流珥,玛挪亚,他们都热情地款待过客旅。耶稣所讲的好撒玛利亚人也是一样。使徒的书信也非常强调信徒应热情地款待客旅,事实上,这是作领袖的一种气质(参看罗十二13;提前五10;多一8;彼前四9)。

  

一、基督徒款待的动机是神性的

"你们务要常存弟兄相爱的心”(来十三1)。在商业性的社会里,很难有因为出自神的爱而诚心接待客人的行为,因为没有基督的生命在内,使徒保罗对款待客人的事这样说“务要常存弟兄相爱的心” (来十三1)。圣经中有关“弟兄”的意思是有两方面的:

1)有血脉关系的弟兄姐妹

圣经说神“他从一本造出万族的人(“本”有古卷作“血脉”),住在全地上,并且预先定准他们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  (徒十七26)。由于每一个被创造的人最终归于同一个源头,所以世人因着环境和各种机遇将有彼此爱顾的存在,保罗告诉我们,我们要“有了机会,就当向众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当这样”(加六10)。神知道,血脉手足之爱也可能成就于那些对主耶稣基督的福音不闻不问的人。

1.举例说明

2)属灵关系的弟兄姐妹

希伯来书的作者这样写“同蒙天召的圣洁弟兄啊,你们应当思想我们所认为使者、为大祭司的耶稣” (来三1)。这个关系是属于那些在神里的一切信徒(参看太廿三8-9)。基督是我们长兄(参看罗八29)。而圣灵内住在各人心里(参看弗四4)。如果我们不爱这些在主内的弟兄,我们根本不是一个基督的门徒,因此,借着这个关系,我们理应爱和款待我们的弟兄姐妹,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曾说我们应视我们为一个泉源,神的爱首先流入我们心中,再由我们流向其他弟兄姐妹。

二、基督徒款待人的行为是神性的

“不可忘记用爱心接待客旅, 因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觉就接待了天使” (来十三2)。对于基督徒的款客,有三个词句,可综合出神要我们在款待客人方面的要求。这三个词就是“尽心”、“友情”和“帮助”。

1)尽心地对待我们的客旅

“不可忘记” (来十三2)。这个“尽心”的意义,最好的说明就在下一节“要记念被捆绑的人”(来十三3)。不要只想款待那些对我们好的邻舍,对待那些对我们好的朋友,或同伴,这样的行为没有什么可夸的,不能说是“尽心”,这里的要求是要我们“接待客旅”和“接待那些被捆绑的”。如何尽心款待这些正在水深火热中的陌生人,才是我们真正的考验。

在今日缺乏彼此关心的世界里,很难找到关心他人的人,神在此命令我们要敏感世人的需要,特别是爱的需要,愿我们每日都这样祷告说:

“赐我一个怜悯而温柔的心

耶稣啊!就象你一样,

让我怜爱那些在我们周围的人

让我们充满你神性的爱。”

2.举例说明

2)友好地款待我们的客人

“不可忘记用爱心接待客旅” (来十三2)。正如以上所说,我们不需特别尽量款待那些对我们好的朋友,但却应尽心用神的爱去款待那些陌生人、困苦人,这就是款待的精义。查考一下新约圣经,看圣灵如何感动信徒在款待的功课上尽心,然后反省我们自己,是如何完成这神圣的责任的。是否有些惭愧呢?

3.举例说明

3)尽可能帮助有需要的客人

“不可忘记用爱心接待客旅” (来十三2)。在希腊文的意思是说“要爱你的陌生人”,英文翻译更清楚“不要忘记用爱心款待那些陌生的人”。在圣经时代,这些款待包括了为客人洗脚,膏油他们的头,给他们换衣服,供给他们食物和睡眠的地方。无论我们的款待是有赏赐的,或者是免费供应给客人的,都要显出款待的诚意来。

4.举例说明

三、基督徒互相照顾是神性的

“不可忘记用爱心接待客旅,因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觉就接待了天使” (来十三2)。正如圣经所记有亚伯拉罕、流珥、玛挪亚等人,这里所说的,当然不单只说旧约的人物,耶稣在新约说“王要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 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太廿五40)。我们不知将来神如何赐福新约时接待客人的信徒,但马太福音这里说得清楚,我们将来都要在审判台前受审(参看林后五10)。

1)互相照顾的行为能加强彼此的关系

“因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觉就接待了天使” (来十三2)。款待客人会带给我们回报的,如果有神的仆人来探访我们,我们的日子如何地蒙恩.是永不磨灭的。有学者这样说过“世上再没有比与人交友更为有价值的了”。

2)互相照顾的行为能加强彼此的操练

“因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觉就接待了天使” (来十三2)。

有一个中国的古老故事,说一个衣着破烂的老人进了一个村子,请求一个有钱的妇人收留他一宿,但那富有的妇人却生气地赶走了他。他又来到另一个穷妇人的家,也请求住宿一夜,这穷妇人好心地收留他,给他吃,用一些稻草做一个地方给他睡觉。第二天早餐后,妇人要去市场做工作,又顺路带这老人出市场,老人与妇人分手时,这老人对妇人说“我要走了,希望你工作顺利平安。”回家之后,这穷妇人发现她家正在织的布好象多了很多,就量一量,发觉真的多了许多,而且愈量愈多,没有停止,这一夜,这妇人多了一屋子的美布,原来那位老人是个神仙。虽然这只是一个神仙故事,但却有其教训。

神不一定答应我们,供应我们丰富的物质生活,但当我们打开家门和心门来接待客人时,神却不断地赐福我们,例如给我们健康和平安,这两样却是世上难求的。

结语

我们应明白什么叫做基督徒的款待,就是论到属灵动机,神的要求,和神性的照顾。让我成就我们的神性服事,要知道我们这服事,作在我们最小的一个弟兄身上,就是作在主身上,而且必定得蒙报偿。


附加评注

  

1.举例说明

有一个打雷的晚上,打雷声惊醒了一个小女孩,小女孩哭了。她的父亲就跑来抱住她,安慰她说不要怕,神会看顾她的,因为神爱她。这小女孩却对父亲说“我知神爱我,但我更希望现在有人抱住我,就如你现在所做的一样。”其实神爱我们,时刻都“抱着”我们。  (Sermons Illustrated, Holland, Ohio, 12/11/85)

2.举例说明

我们大家都知道有一部电影,名叫“火战车” (  Chariots of Fire  ),故事说主角林德(  Eric Liddell)  ,他不在星期日竞赛,理论上失去了一枚奥林匹克的金牌,但他却蠃得了另一枚“金牌”而使世界惊叹。后来他更从众人的目光中悄悄退下而成为一位献身中国的宣教士。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被捉入日本军营,成为俘掳  (他于1945年死在那里)。在俘掳军营中他成了传奇人物,都是因为他是基督徒,以基督的精神去生活,去服务大家。克里夫(  Norman Cliff  )的书( Courtyard of the Happy Way )  记载说,有关在俘掳军营中的生活,林德完全活出了基督的榜样,就视他仍在中国作宣教一样,他为周围的人做苦工,帮助他们。另一体育作家汤姆森  (  A.A.Thomson)  在《  Rugger My Pleasure  》一书说“林德在他最为困苦的战俘生活中,他尽自己的能力去鼓励和安慰其他人。” (Adapted from The Flying Scotsman, by Sally Magnusson, London: Quarter Books , Ltd 1981 pp 163, 180 )

3.举例说明

有一穷小子,被人嘲笑说“如果神爱你,为什么他不给你吃,不看顾你呢?为什么神不叫其他人给你一双鞋和一些衣服呢?”那穷小子想了一会,泪水要开始滴下,他说:“我相信神已经告诉了某人,那人可能忘了。”神的计划是在各人身上,但实行计划的就是那些愿意为主关心别人的人。  (Sermons Illustrated, Holland, Ohio, 10/25/85)

4.举例说明

弗格森  (  Gordon M Ferguson)  在菲律宾的一个循道会主教的会议上说出他的经历,他记得学生时代,他刚到北美时,有一早上,他的室友拿了两把雨伞在等他,要请他去崇拜。他说这个室友的灵命影响了他,所以后来的四年,他都去教会参加崇拜,最后他就进了杜如神学院  (Drew Theological Seminary)  几年之后,他成了循道会的一个主教。  (Sermons Illustrated, Holland, Ohio 10/19/85)

一个小小的友谊和帮助,能带出永远的影响力。


进深研究书目

William Barclay, Letter to the Hebrews, (Philadelphia: Westminster, 1957).

John Brown, The Epistle of the Hebrews, (London: Banner of Truth Trust, 1961).

F. F. Bruce, The Epistle of the Hebrews, New International Commentary on the New Testament,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64).

M. R. DeHaan, Hebrews, (Grand Rapids: Zondervan, 1959).

Philip Edgcumbe Hughes, A Commentary on the Epistles to the Hebrews,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77).

H. A. Ironside, Studies in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and the Epistle to Titus, (New York: Loizeaux, 1958).

Homer A. Kent Jr.,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A Commentary, (Grand Rapids: Baker, 1972).

G. H. Lang,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London: The Paternoster Press, 1951).

J. C. Macaulay, Expository Commentary on Hebrews, (Chicago: Moody, 1948).

F. B. Meyer, The Way Into the Holiest: Exposition of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London: Marshall, Morgan & Scott, n.d.).

G. Campbell Morgan, The Triumphs of Faith, (London: Pickering & Inglis, n.d.).

Andrew Murray, The Holiest of All: An Exposition of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London: James Nisbet, 1895).

William R. Newell, Hebrews Verse by Verse, (Chicago: Moody, 1947).

John Owen, An Exposition of Hebrews, (Evansville, IN: Sovereign Grace Publishers, 1960).

Charles F. Pfeiffer,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Chicago: Moody, 1962).

Arthur W. Pink, An Exposition of Hebrews, 2 vols., (Grand Rapids: Baker, 1963).

Joseph A. Seiss, Popular Lectures on the Epistle of Paul the Apostle to the Hebrews, Reprinted – Lectures on Hebrews, (Grand Rapids: Baker, 1954).

W. H. Griffith Thomas, Hebrews: A Devotional Commentary, (Reprinted –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62, n.d.).

W. E. Vine, Hebrews, (London: Oliphants, Ltd., 1952).

Arthur S. Way, Letter of St, Paul and Hebrews, (London: Macmillan & Co. Ltd., 1935).

B. F. Westcott,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The Greek Text with Notes and Essays, 3rd ed., 1903, (Reprinted –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55).

Kenneth S. Wuest, Hebrews in the Greek New Testament for the English Reader,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47).]

 回到最前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