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讲章大纲

系列:进入天国的钥匙

主题:祷告的行动

经文:太六  6-15

金句:“所以你们祷告,要这样说。” (太六9)

引言

在强调了亲近神时所需要的实质的祷告这个题目后,主现在进而详论祂的题旨,就是给予祂的听众一个祷告的模式── 一个教导我们祈祷的祷告。整体的重点是祷告的三重行动。

一、召唤的行动  (太六9)

1) 我们在祷告中的关系(太六9)

2) 我们在祷告中的尊崇(太六9)

二、祈求的行动  (太六10-13)

1) 建立神的统治(太六10)

2) 执行神的旨意(太六10)

3) 享受神的恩赐(太六11-12)

三、崇拜的行动  (太六11-13)

1) 三位一体论(太六13)

2) 感谢(太六13)

3) 信靠(太六13)

结语

这个祷告从不旨为徒有其表的重复;相反的,它没为一切真正的祷告设定了语调及准则。我们永不能使用这些话语,而不挑战自己的祷告。假若我们要好好地祷告,我们就必须敬拜如主自己所教导我们那般的敬拜。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说:“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阿们” (太六13)。


26讲章大纲阐释

系列:进入天国的钥匙

主题:祷告的行动

经文:太六  6-15

金句:“所以你们祷告,要这样说。” (太六9)

引言

在强调了亲近神时所需要的实质的祷告这个题目后,主现在进而详论祂的题旨就是给予祂的听众一个祷告的模式。严格来说,这不是主的祷告。耶稣从不祷告:“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 (太六12)。祂并没有罪而需要被赦免。它基本上是门徒的祷告引用一位重要的解经家的话来说,它是“教导我们祈祷的祷告”。整体的重点是祷告的三重行动。

一、召唤的行动

“所以你们祷告,要这样说,我们在天上的父” (太六9)。从一个宗教的观点来说,祈求一字意指“演说”或“在祷告中就近神”。我们活在一个充满宗教专门术语的时代,而我们在亲近一位圣洁的神已变得非常不尊敬或感情化。我们需要停止徒有其表的重复,并找出主耶稣教导门徒这个祷告时的实际意思。

1.举例说明

1) 我们在祷告中的关系

“我们  ……的父”(太六9)。明显地,这个祷告不是对未信者说的;它基本上是对那些在主耶稣基督里借着信心得以重生的人说的(参看约一12),故此就有权呼喊“阿爸父”(参看罗八15)。这样,它揭示了这个开首祈求所教导神的父性及人的普世兄弟性。巴克莱博士  (Dr. William Barclay)  指出,假若我们相信神是父,那就设定了今生所有的关系。  (Gospel of Matthew, Vol.1, The Saint Andrew Press, 1959, pp. 200-202)  它意指基督是我们的救主,圣灵是我们的内住者,每个基督徒是我们的弟兄,以及世上的男女皆是我们的邻舍。

有些人认为这个祷告必须付托于将来的国度时代:首先因为国度一字的出现,其次因为省去了耶稣的名字。毫无疑问,这个祷告在将来的日子中会有用处,但它在此时此地亦有一个位置。神在人类生命中的管治是现今的经历,因主已在八福中订下了委身于祂主权的条文了。再者,父神的名字中亦包含了耶稣的名字── 一个要尊崇及分别出来的名字。

2) 我们在祷告中的尊崇

“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 (太六9)。圣经说到三重的天:环绕我们的大气层,星际的天空,以及最终的天上之天──第三层天──是神的居所。整个天上的天之观念是,它具超越性,圣洁及能力,而神就住在那处“人不能靠近的光里”(提前六16)。这要求我们在跪下祷告时要尊崇及敬畏。耶稣很少用父字来指神;它是非常神性的。我们拥有最早的福音书──马可福音──只记述了这字六次,之后只在门徒的圈子内对它的意思有些掌握。

这在之后的字中加以强调──“尊你的名为圣”(太六  9)。尊为圣这词是希腊文动词的一部分,意指“对待一个人或一件物品为圣洁”。基本上,它有不同或分别的思想。一个被尊为圣的人会从其他人当中分别出来。对于与普通有所不同目的之圣殿或祭坛,这是同样正确的。

故此,我们应以尊崇及尊敬的心来亲近神并说及祂的名字,因为祂是全然独一及独特,有别于一切其它的物体。就是主耶稣也以尊崇的心对祂的父说话。祂仰望着天上并说:“父啊,愿你荣耀你的名” (约十二28;亦查阅约翰福音十七章的大祭司祷告)。

二、祈求的行动

“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 (太六10-13)。在祈求的行动中,有三个恳求是对宗教生活具有涵盖一切的意义及应用。故此,我们祷告时,应以耶稣的话为指引,寻找我们祷告的模式。

1) 我们必须为建立神的统治祷告

“愿你的国降临” (太六10)。按历史的角度来说,这个恳求源自旧约圣经中圣徒时弥赛亚的期望及祈求(参看赛十一1-6,四二1-7;但七14)。之后,当耶稣在地上出现时,祂就开始传讲神的国在现今及将来的好消息(参看可一14;路四43;启廿二20)。

在本质上,“国度”就是神在人心中的管治。当我们祷告:“愿你的国降临”时,我们实际上求神复兴祂的子民中,以及拯救失丧的人。感谢神,这种祷告在过往重大的属灵醒觉中得到极大的回复,而我们有权利和责任为今天的属灵苦况祷告。有一天这个恳求会完全得以成就,那时“耶和华的知识充满遍地,好象水充满洋海一般” (赛十一9)。伟大的人物如亚历山大大帝  (Alexander)  ,凯撒大帝  (Caesar  ),查理曼大帝(  Charlemagne  )及拿破仑(  Napoleon  )均以武力建国;只有耶稣基督以爱建立祂的国度,而“他的国是永远的”(但七27)。雷柏夫博士  (Dr. Alan Redpath)  曾说:“直至我们可以祷告‘我的国过去’时,我们才能祷告‘祢的国降临’。”

2) 我们必须为执行神的旨意祷告

“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太六10)。世上最重要的事情,乃是在个人经历中成就神的旨意。故此,当基督徒提出这个恳求时,他不应有一种放弃或怨恨的情绪,却应有一种完全信靠神的爱和智慧的意识。在罗马书十二章1至2节,保罗提醒我们要将自己为活祭献给神。故此,当我们祷告:“愿你的旨意行”(太六10)时,我们正献上我们的身体为器皿,让祂可借以表达出祂那“纯全可喜悦的旨意”。我们可好好地祷告,并显明一位匿名作者的立约字句之意思:主啊,我放下一切计划及目标,一切渴想及希望,并接受你对我生命的旨意。我将自己,我的生命及我的一切完全交给你,永远全属你。让圣灵充满及印证我。按祢的旨意来使用我;差遣我到祢要我去的地方;活出你在我生命中的完整旨意,无论任何代价──现今到永远。”

2.举例说明

3) 我们必须为享受神的恩赐祷告

“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 (太六11-13)。在门徒这部分的祷告中,我们转到日常需要的问题上。能够明白神在以下三方面作出供应,真是何等奇妙:

a)我们每日的饮食

“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 (太六11)。巴克莱博士(  Dr. William Barcaly  )指出,“直至近期,才知道这个字[日用]在完整的希腊文献中出现。俄利根(  Origen  )知道这点,并实际上主张马太发明了这个字。故此,不可能肯定它的准确意思。但不久之前,这字出现在被发现的一分蒲草纸碎片中;而那蒲草纸碎片实际上是一位女士的购物清单!当中的一个项目是  epiousios  这个字。它是一个备注去提醒她为明天购买某些食物。故此非常简单,这个恳求的意思是:“给我们明天需要吃的东西。当我今早外出时,帮我找那些在我购物清单上的东西。当孩童从学校回来,以及男人工作回来时,给我们需要吃的东西”等等。  (Gospel of Matthew, Vol.1, The Saint Andrew Press, 1959, p.217)  它是一个简单的祷告──神会按祂丰富的预备供应我们的物质需要。

b)我们每日蒙赦免

“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 (太六12)。基督徒就不可能活过一天,或实际上一小时而不作这个祷告。因为我们活在一个污秽的世界里,故我们会被引诱在言语,思想及行为上犯罪,而我们需要洁净及赦免。感谢神,赦免已为我们预备了,它并非容让我们去犯罪,但若我们确实犯罪了(参看约壹一9)。但我们必须紧记,神赦免我们,乃在于我们赦免别人。主耶稣在14至15节强调了这点说:“你们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的过犯。你们不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不饶恕你们的过犯。”

3.举例说明

c)我们每日的斗争

“救我们脱离凶恶” (太六13)。救主正提醒我们,基督徒正面对着可怕的敌人,他每日处在对抗世界,肉体及魔鬼的斗争中。虽然神容许祂的儿女受这仇敌三重的试探,祂却应许了胜利。就是主耶稣也被圣灵引到旷野,去受魔鬼的试探(参看太三1),但祂却是绝对的胜利者。感谢神,这应许是圣经给予一切渴求过得胜生命的人。哥林多前书十章13节提醒我们:“你们所遇见的试探,无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实的,必不叫你们受试探过于所能受的。在受试探的时候,总要给你们开一条出路,叫你们能忍受得住。”

三、崇拜的行动

“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阿们” (太六13)。有些人置疑这个结束的赞颂是否属于原本祷告的一部份。它在最好的抄本中确实被省略了,并且几乎不受早期教父的注意。很多人相信它是在后期加上的,目的是为了使主祷告有礼仪用途。然而,它是一个最适切的赞颂及崇拜的行动。紧接看已查看过的召唤及祈求之后,敬拜的心灵怎能不惊叹:“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阿们”(太六13)。这个崇拜的行动的字眼及意义,指出在敬拜中我们应要:

1) 持三位一体论

“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 (太六13)。三位一体中有三个位格。故此,我们要持三位一体论,而非唯一神论。敬拜的真正次序应是以圣灵安慰师的能力,透过神儿子耶稣基督而向父神献上祷告。因为三位一体中每个位格是同等及同属永恒的,故每一位配得我们的敬拜及崇拜。

2) 感谢

“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 (太六13)。这些字的每一个──国度、权柄及荣耀──均是神对罪人所表达的爱的行动。故此,我们要为着祂在我们内心所建立的国度,祂在我们生命中所施行的权柄,以及祂在我们个性中显出的荣耀感谢祂。我们在祷告中的感恩和赞美可以衡量我们的属灵光景。

3) 信靠

“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阿们” (太六13)。阿们一字象征我们相信神会成就祂所应许的。按字义来说,它意指“就算这样亦成就”。主耶稣称自己为“阿们”(启三14),故代表了对我们所献上每个祷告的盖章或认同。当我们发出召唤,祈求及崇拜的祷告时,我们满心相信可得到回复,因为耶稣是我们的永恒阿们。

4.举例说明

结语

我们已查看过一个从不旨为徒有其表的重复的祷告;相反的,它乃是为一切真正的祷告设定了语调及准则。我们永不能使用这些宝贵的话语,而不会在我们的祷告上挑战自己的内心。假若我们要好好的祷告,我们就必须敬拜如主自己所教导我们那般的敬拜。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说:“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阿们” (太六13)。


附加评注

1.举例说明

一个在普罗维登斯罗德岛  (Providence, Rhode Island)  的男士,在不信的情况中开始祷告。在这个情况中,他想到他可以诵读主祷文。故他开始:“我们在天上的父。”他说当他读出这些字时,他深觉自己很虚伪地去称神为他的父。当他加上这个恳求:“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时,他说它几乎震惊。他看到自己很不诚恳,而他所说的话并不表达出他的思想状态。他并不关心神的名被尊为圣。之后,他说出下一个恳求:“愿你的国降临”。他说来到这处时,他几乎窒息。他看到他并不想神的国降临;他这样说很虚假,而他不能说出它,好象正表达出他内心的恳切渴望。之后来到这个恳求:“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他说他的心反对此事,而他不能说出它。在此,他要与神的旨意面与面相对。  (Sermon Illustrated, Holland, Chio, #1764, 3/12/87)

2.举例说明

曼拉德  (Adolphe Theodore Monod, 1802-1856)  毫无疑问是十九世纪法国改革宗教会  (  Reformed Church)  最重要的讲坛演说家。在他致命顽疾的最后数个月里,他在星期日下午对着聚集在他病房内的朋友,讲出了一些具属灵能力的简短信息。这些信息被记录下来,并且稍后出版了。他临死的话有这些:“一切皆在基督里──借着圣灵──为了神的荣耀──其余一切皆徒然。”

3.举例说明

这故事说及史蒂文生  (Robert Louis Stevenson),他习惯地为家中成员每早上带领家庭崇拜。有一天,在念主祷文的中间,他站了起来,并离开了房间。因为他的健康经常不稳定,故他的妻子就跟着他,以为他病了。她问道:“有什么不妥?”史蒂文生回答:“只是这样──我今天未预备好念主祷文。”

这样,当我们坚持对任何弟兄姊妹有不赦免的情绪时,我们没有人可作出这个恳求。这是保罗对以弗所信徒所说的话的整个推进力:“要以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正如神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一样”(弗四  32)。

4.举例说明

下一次当你背诵主祷文时,用片刻想想所用的字眼。

假若我只为自己而活,我就不能说“我们”。

假若我每天不努力活象祂的儿子,我就不能说“父”。

假若我没有积存财宝于天上,我就不能说“在天上”。

假若我没有追求圣洁,我就不能说“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

假若我没有花一切力量去成就这奇妙的事,我就不能说“愿你的国降临”。

假若我不顺从祂的话,我就不能说“愿你的旨意行”。

假若我没有在此时此地事奉祂,我就不能说“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假若我不诚实或用遁辞获取对象,我就不能说“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

假若我藏有对别人的怨恨,我就不能说“免我们的债”。

假若我故意使自己落在其道路上,我就不能说“不叫我们遇见试探”。

假若我没有穿上神全副军装,我就不能说“救我们脱离凶恶”。

假若我没有从忠信臣民的地位给王应得的效忠,我就不能说“国度  ……全是你的”。

假若我们惧怕人的作为,我就不能将“权柄”归给祂。

假若我们只为自己寻求荣誉,我就不能将“荣耀”归给祂,并且假若我生命的视野全被时间所限制,我就不能说“知道永远”。

(匿名作者, quoted in Illustrations for Biblical Preaching, c1982, 1985, 1989 by Michael P. Green, Grand Rapids  :  Baken Book House, P.224 )

 回到最前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