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讲章大纲
系列:进入天国的钥匙
主题:未破碎的自我
经文:太五 38-42
金句:“你们听见有话说,‘以眼选眼,以牙还牙。’只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 (太五38-39)
引言
你对伤害及羞辱有何反应?你是否充满了报仇及报复的灵呢?你的答案确实测试出,你是活在得胜抑或是未破碎的自我中。登山宝训这段经文,对一个想在憎恨的世界中,活出一个象基督般温柔及谦让的灵之基督徒,提供了一个动态的伦理。
一、基督徒对个人受到伤害的态度 (太五39)
1)避开个人的报复(太五39)
2)显出属灵的资源(太五39)
二、基督徒对个人不公平对待的态度 (太五40)
1)拒绝诉讼(太五40)
2)承担责任(太五40)
三、基督徒对个人义务的态度 (太五40)
1)满足人(太五41)
2)荣耀神(太五41)
四、基督徒对个人贫穷的态度 (太五42)
1)恰当的施予(太五42)
2)怜恤的施予(太五42)
结语
虽然公义之道就是十字架的道路,但它亦是得胜的道路。只有一个被钉死的生命,才能对羞辱及伤害有内在的平静及显出恩典的反应。
22 讲章大纲阐释
系列:进入天国的钥匙
主题:未破碎的自我
经文:太五 38-42
金句:“你们听见有话说,‘以眼选眼,以牙还牙。’只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 (太五38-39)
引言
你对伤害及羞辱有何反应?你是否发现自己有报仇的灵,想去报复呢?你是否想向那些伤害过你的人报复呢?你的答案确实测试出,你是活在得胜之中,抑或是你的生命是被未破碎的自我所支配。
关于这点,重要的是这些话语必须严格地参考其上下文中。在过去的世纪中出现了无数的难题,皆因为这些话从原文中被抽离扭曲,故被误解及误用了。登山宝训这个段落并非和平主义的宪章。它并不适用于未信者,甚至是国家和社会。相之,它是对一个接受了八福的基督徒所讲论的动态伦理。
按旧约圣经来说,在我们面前的这话构成了律法的一部分,它引导法官及长官对过犯所定订的刑罚。出埃及记廿二章 23至25节告诉我们:“若有别害,就要以命偿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以烙还烙,以伤还伤,以打还打”(亦参看利廿四19-20;申十九21)。
以整段登山宝训一贯的作法,耶稣提出在旧约圣经中的律法,之后便超越了律法的字句,进到属灵的解释及应用 (参看太五38-39)。在此,信徒被劝勉要活在温柔及谦让的灵里,而非在报仇及报复的灵里。留心以下每一个句子怎样对未破碎的自我作出猛烈的一击。
一、基督徒对个人受到伤害的态度
“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 (太五39)。主耶稣在此正指到一些当日文士及法利赛人所熟悉的事情。这是一个人可以加在另一个人身上的痛苦羞辱。注意第39节说到右脸。用手掌打另一个人已经很不好,但再摆动右臂以手背击打那一个人的右脸,是一个伤害并羞辱的动作。面对这种羞辱及伤害,未破碎的自我就呼喊:“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太五38);但公义之道却另有要求。
1)避开个人的报复
耶稣说:“不要与恶人作对” (太五39)。主在祂的生命中完全遵行出这个命令。祂对个人受伤害时的态度对彼得的影响,无疑比起他所见证的其它事物更大。彼得里面的未破碎的自我很快就在报仇及报复的心情下拔出刀来,而救主却为祂的敌人祷告:“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路廿三34)。无怪乎彼得稍后在他的书信中写道:“你们蒙召原是为此。因基督也为你们受过苦,给你们留下榜样,叫你们跟从他的脚踪行。他并没有犯罪,口里也没有诡诈。他被骂不还口,受害不说威吓的话。只将自己交托那按公义审判人的主”(彼前二21-23)。
1.举例说明
2)显出属灵的资源
“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 (太五39)。保罗详訹了这个原则;他将报应的特权归属给神,并提醒我们主的话:“‘主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所以‘你的仇敌若饿了,就给他吃。若渴了,就给他喝。因为你这样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之后使徒加上:“你不可为恶所胜,反要以善胜恶”(罗十二19-21)。任何动物可以还击,但只有重生了的人才可支取属灵的资源,去接纳受到个人害伤而不会报复。
2A、举例说明
2B、举例说明
伟大的苏格兰讲员及作家怀特博士 ( Dr.Alexander Whyte) ,曾经提出这个忠告:“当你被责备时,永不要让自己答辩。永不要替自己辩护。就让他们随意在私下或公众前申斥你。让公义击败你;这会很仁慈;并让他们责骂你,那是不会击破你的头的尚佳膏油。无论在任何邀请或要求下,永不要解释你的意思。一位伟大的圣徒说:‘看自己在无缘故之下被责并保持缄默,是最有深度及真正谦虚的标志。在羞辱及诬害下缄默,是效法我们的主的崇高榜样。’”这种人可成为神的伙伴。
二、基督徒面对个人不公平的态度
“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裹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 (太五40)。这一次,主引用了一个案例:有人将一个同胞带去法庭,为了他的裹衣而无缘故地告他。在这个案例中,耶稣说那个基督徒弟兄连外衣也要交出。
外衣一字的使用非常值得注意。它是我们今天所称的大衣。但在当日它在日间是作为外袍,而晚间则当作毛毡。犹太人的律法指出,一个人的外袍可当作抵押品,但在日落前必须归还,因为它是他在夜间唯一的覆盖物 (参看出廿二26-27)。未破碎的自我会呼喊:“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太五38),并保留外衣;但公义之道要求:
1)拒绝诉讼
“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 (太五40)。保罗在哥林多前书六章7节中的话,进一步详述这点──“你们彼此告状,这已经是你们的大错了。为什么不情愿受欺呢?为什么不情愿吃亏呢?”
基督徒永不应为他的争斗而辩护;事实上,他并没有任何争斗。在未重生者的法庭内争取个人的权利,在圣经里是严厉被责的。这是为何保罗发出这问题:“你们中间有彼此相争的事,怎敢在不义的人面前求审,不在圣徒面前求审呢? ……你们倒是欺压人,亏负人,况且所欺压所亏负的就是弟兄”(林前六1、8)。
2)承担责任
“连外衣也由他拿去” (太五40)。基督徒必须常常紧记,主不是任何人的债务人。无论我们在基督徒的行动上要受多少苦,我们最终会得到补偿及申辩的。若这合时发生,它将会在天堂得到确认;若它不在今生中发生,那么补偿及申辩会在荣耀中得到。保罗提醒我们:“我们若能忍耐,也必和他一同作王”(提后二12)。公义的生命就是十字架的道路,但它亦是得胜的道路。
3.举例说明
三、基督徒对个人义务的态度
“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 (太五41)。救主在此暗指到当日在巴勒斯坦流行的征兵律例。它简单地指到若有罗马官员在旅途中,需要有人帮助他完成职务时,他是有权强制任何他所遇到的人去履行这个君王的吩咐。事实上,这事就发生在古利奈人西门身上,他被逼去背付耶稣的十字架。
实际上,主耶稣正说:若你的主人强迫你作一里路的导游或搬运工人时,你不要在走一里时心存怨恨及愤慨,却要以高兴及美善恩惠去走二里。未破碎的自我会呼喊:“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但公义之道却要求:
1)满足人
“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 (太五41)。我们必须时常满足人的某些责任,以成全社会的法律。圣经充满了这种教导。例如,彼得说:“务要尊敬众人。亲爱教中的弟兄。敬畏神。尊敬君王。你们作仆人的,凡事要存敬畏的心顺服主人。不但顺服那善良温和的,就是那乖僻的也要顺服”(彼前二17-18)。救主总结说:“这样,该撒的物当归给该撒,神的物当归给神”(太廿二21)。作为基督徒,我们没有权抱怨任何地方律法加诸在我们身上的义务。我们的责任是在这方面去满足人,只要它并没有违背神的旨意便行(参看多三1-8)。
2)荣耀神
“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 (太五41)。在走第二里路时我们实际上正在荣耀神。就算那义务引致受苦,我们在履行责任时仍要荣耀神。这就是彼得脑海中所想的,他写道:“倘若人为叫良心对得住神,就忍受冤屈的苦楚,这是可喜爱的。你们若因犯罪受责打,能忍耐,有什么可夸的呢。但你们若因行善受苦,能忍耐,这在看是可喜爱的”(彼前二19-20)。
对那些我不喜爱的人要友善,
对那些碰击我的人要仁慈,
要忙于那些正当的事情──“这是我对祂的责任”。
对那些流泪的人要抹干眼泪,
要在今天使世界更光彩,
要在人生道途中散播花朵──“这是我对祂的责任”。
要让耶稣完全管理我,
要知道祂的恩典每一天使我完全,
要有属天的恩典在我的灵魂中──“这是我对祂的责任”。
要在小事上忠心,
要在别人失落之处稳定前行,
若耶稣呼召,要愿意回应──“这是我对祂的责任”。
作者:佚名
四、基督徒对个人贫穷的态度
“有求你的,就给他。有向你借贷的,不可推辞” (太五42)。主再次想起旧约圣经的原则,并授予它们新约圣经的能力。无疑地在他脑海中有申命记十五章7至8节:“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上,无论那一座城里,你弟兄中若有一个穷人,你不可忍着心,揝着手,不帮补你穷乏的弟兄。总要向他松开手,照他所缺乏的借给他,补他的不足”(亦参看9-11节)。自我的生命富有占有欲,紧握着每样东西,除非对所失去的有补偿的保证,否则不会将东西分给人。故此,就算面对需要,未破碎的自我亦呼喊:“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太五18);但公义之道却要求:
1)恰当的施予
“有求你的,就给他” (太五42)。巴克莱( William Barclay )指出,耶稣在此乃指到上古的律例教导人,施予应切合被施予者。申命记的律法坚持,人所欠缺的,就要给他。再者,施予的方式应切合接受者的性格及性情。旧约圣经的规则是:“若有人有财产,却太吝啬去使用,礼物就必须以礼物施予,但之后要从他的财产中以借贷索回。”另一方面,“若有人因太强的自尊而不去求助,拉比以实玛利( Rabbi Ishmael )就建议,施予者应到他那里说:‘我儿,也许你需要借贷’。他的自我尊严就得以保存,但那借贷却永不可索回。” (Barclay, Gospel of Matthew, vol.1, The Saint Andrew Press, 1959, p.169)
这一切合起来就是恰当的施予。诗人很美好地将它表达,说:“施恩与人,借贷与人的,这人事情愿利” (诗一一二5)。
2)怜恤的施予
“有向你借贷的,不可推辞” (太五42)。新约圣经在这方面作出很多教导,因一切的施予应是生命被神的爱所感动而流入的。保罗表明:“各人要随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难,不要勉强。因为捐得乐意的人,是神所喜爱的”(林后九7)。而约翰加上:“凡有世上财物的,看见弟兄穷乏,却塞住怜恤的心,爱神的心怎能存在也里面呢?”(约壹三17)之后,有一节经文劝勉我们:“只是不可忘记行善,和捐输的事。因为这样的祭,是神所喜悦的”(来十三16)。
结语
公义之道就是十字架的道路,但它亦是得胜的道路。假若十字架没有钉死我们的自我生命,我们就不需讲论或歌唱它。只有破碎的自我才能以内在平静及恩典去接受个人的伤害,个人的不公平,个人的义务及个人的贪穷。假若我们的人性抗拒这种教导,那又如何?马太亨利 (Matthew Henry) 很完满回答了这问题:“假如血与肉不能坚持 [这种标准],我们就要小心紧记,血与肉亦不能承受神的国!”在这个陈述的亮光下,我们只有一个祷告:
噢,亲爱的主,拯救我,
噢,在你里面失去了自我;
噢,那不再是我,
而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
威定顿太太 ( Mrs. A. A. Whiddington)
附加评注
1.举例说明
经历了纳粹党的集中营后,法兰克尔 (Victor Frankl )总结:“除了一样东西之外,他们可从我身上夺去一切。那就是我所选择面对这处境的态度。”
2A.举例说明
故事说及一名康瓦尔 (Cornish )的矿工比利白雷( Billy Bray ),他被一名同乡的矿工击打而没有生气。信主前,比利白雷是一名非常出色的拳击手。比利白雷一拳就可击倒他的对手,但他却凝视那人说:“当我赦免你时,愿神赦免你。”那人因比利白雷的完全仁慈及温顺而感到苦恼及有罪,以致求他赦免,并荣耀地归信了主,并成为他亲密的跟随者。
2B.举例说明
另一个故事乃关乎一个非常不同的人。有一个黄昏,戴德生 ( Hudson Taylor )在河的岸边,叫一艘船载他过河。正当那艘船驶近时,一位富有的中国人来到,而他认不出戴德生是外国人,因他以中国服饰打扮。当那艘船靠岸时,那人用力地撞击戴德生,以致他跌倒在泥地上。戴德生没有说话,但船家看见整件事件而却拒绝让他的同乡同胞先上船先去。”当那位中国旅客明白他犯了大错时,他很惊讶及希奇。戴德生并没有作出申诉,却邀请那人与他一同上船,并开始与他分享他如何能有这样的处事态度。身为一位外国人,他可以愤恨这种对待,但因着神在他身上的恩典,他没有这样作。谈话随即开始,而戴德生非常有理由相信这会给那人的灵魂一个深刻的印象。
3.举例说明
很多年前,一位姓李的流氓强抢了一块属于一位中国人牧师的细小土地,去为自己造一个菜园。那牧师为这事祈祷了三天,之后圣灵引导他,使他看到他不应与属世的人有争执,故他就给那人他的土地,把产业契据带到那人家里,并在见证人面前合法地签署,把它的永久拥有权给他。之后,红军 (Reds) 占据了那地区,而李被秘密地委任为周围乡村的总指挥。所有当地没有人逃过官员的追杀,而那牧师感到他亦不例外,因他出任了那郡政府选区的地方长官。李指挥官作出了秘密指令:不淮干扰那牧师,而任何人经过他的家时要保持安静,免得惊动他,因他是一个义人。那牧师评述说:“若当他抢我的地时,我去寻求法律援助,那末,我和我的全家就必定灭亡了。因有了基督的心思,我就避过这因寻求复仇而来的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