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讲章大纲

系列:给年青人的真理

主题:年青人的轭

经文:哀三22-35

金句:“人在幼年负轭,这原是好的。”(哀三27)

引言

耶利米哀歌包含了神对祂子民计划的深度及宝贵揭示。先知逐章指出,纵然每一天都有试炼和眼泪,但神从未为自己在爱中停止计划。在我们面前的经文,耶利米忆述他年青的日子,并记起神如何考验他,以致他能成为当代神所指派的用人。从经文中我们得知  :

一、幼年负轭的切望(哀三27)

1 )神所给予的轭  (  哀三  25)

2 )人所需要的轭  (  哀三  26)

二、幼年负轭的束约(哀三27)

1 )缄默的束约  (  哀三  28)

2 )顺服的束约  (  哀三  29)

3 )受苦的束约  (  哀三  30)

三、幼年负轭的计划(哀三27)

1 )神对生命的应许  (  哀三  31)

2 )神对生命的目的  (  哀三  32-33)

结语

当我们仍存活在地上时,我们就象年青人般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和训练的过程中。神昐望我们可接受这个轭,因为它是  “好” 的。神赐予它,而每个人也需要它。让我们不要对这轭愤慨,却要欣然接受它,并顺服地将它带上。


39 讲章大纲阐释

系列:给年青人的真理

主题:年青人的轭

经文:哀三22-35

金句:“人在幼年负轭,这原是好的。”(哀三27)

引言

耶利米哀歌包含了神对祂子民计划的深度及宝贵揭示。先知逐章指出,纵然每一天都有试炼和眼泪,但神从未为自己在爱中停止计划。在我们面前的经文,耶利米忆述他年青的日子,并记起神如何考验他,以致他能成为当代神的发言人。他说, “人在幼年负轭,这原是好的”(  哀三  27)  ——这些话在今天社会并不受欢迎,但对于正确了解神对年青人生命的计划,却是必要的。请注意  :

一、幼年负轭的切望

“人在幼手负轭,这原是好的”(   哀三  27)  。第廿五、廿六、廿七节三次提及“好” 字,而它的意思并不难理解。耶利米曾经是年青人,但现在已老迈了。当他回顾神所引导他的脚步时,他声言, “人在幼年负轭,这原是好的”(  哀三  27)  。耶利米忆述他的  “轭” 是神教导和训练他的方法。正如有人指出, “早年的训练可生出成熟的信赖性。” 之后,他给我们两个理由去接受那轭  :

1)神所给予的轭

“凡等候耶和华  ……  耶和华必施恩给他。” 神的礼物往往是值得切望的,因为神的道说, “他未尝留下一样好处,不给那些行动正直的人”(  诗八四  11)  。耶利米沉醉于这个事实。他赞叹, “我们不至消,是出于耶和华诸般的慈爱,是因他的怜悯不至断绝”(  哀三  22)  。假若我们得到我们所应得的东西,神在我们未成年之前就已消我们了。事实上,他继续说,“他的怜悯不至断绝,每早晨这都是新的”(  哀三  22-23)  ,或更按字义翻译为” 适切到每天的需要。” 之后,他表明, “你的诚实,极其广大”(  哀三  23)  。对他来说,耶和华成为他的  (  参看哀三  24)  ;故此,他对这位守约的神有绝对信心。由此观之,他确认神所预备的轭,不单只值得切望的,对他的生命更是绝对需要。

当主耶稣说, “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因为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  太十一  28-30)  时,祂必定正想着这些话

1.  举例说明

当我们被试探要将轭挪开时,让我们紧记这个事实。非常明显,从救主的话得知,这个神所预备的轭包括了福音的邀请——  “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 ;之后是福音的责任——  “你们当负我的轭” ;而最后是福音的教育——  “我心里柔和谦卑  ……  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息。因为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  太十一  28-30)

2)人所需要的轭

“人仰望耶和华,静默等候他的救恩,这原是好的”(  哀三  26)  。缺少了神所预备的轭,就没有人——不论老少——可以经历或享受一切相信祂的人所提供的全备救恩。按新约圣经的话语来说,这轭不单音指与基督联合,更指与基督相交;不单是救恩的事实,更是救恩的丰盛。故此,幼年的轭是值得切望的。你是否预备好接受这个神对我们生命计划的轭呢  ?

二、幼年负轭的束约

“人在幼年负轭,这原是好的”(  哀三  27)  。毫无疑问,耶利米观看农夫加轭在牛身上去犁田沟,拉水或运重担。在他的思想里,轭基本上是一种束约工具,而这在经文中清楚显明  :

1)缄默的约束

“他当独坐无言,因为这是耶和华加在他身上的” ;或更按字义翻译为  “当耶和华将轭加在他身上时,让他独坐无言”(  哀三  28)  。年青人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对束约的反叛;它是一个在每个人生阶段也可找到的问题。耶利米要学习在人生中芋些时间,在缄默中接受束约。

没有人比起我们的奇妙主和救主耶稣基督,更能显明这点以赛亚告诉我们, “他象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又象羊在剪毛的人手下无声,他也是这样不开口”(  赛五三  7)  。彼得提醒我们, “他被骂不还口,受害不说威吓的话。只将自己交托那按公义审判人的主”(  彼前二  23)  。之后,当站在彼拉多面前时, “耶稣仍不回答,连一句话也不说,以致巡抚其觉希奇”(  太廿七  14)  。当一位年青人明白神曾经及经常在爱中默默地为他计划一切时,他会停止反叛并安静顺服地接受束约。

2.  补充说明

2)顺服的束约

“他当口贴尘埃,或者有指望”(  哀三  29)  。这是东方人表达顺服的方式。它是一幅东方臣民俯伏在君王面前的图画。他的面贴尘埃,以致不能用口回答。对于完全顺服耶稣基督的主权,的确意味深长。没有人确认基督的主权而不会接受祂的轭。这要求在生活每个层面顺服救主。在家里,儿女  “要在主里听从父母”(  弗六  1)  。在教会里,年幼及年老的也要  “依从那些引导你们的,且要顺服”(  来十三  17)  ;而彼得清楚指每个基督徒  “为主的绿故,要顺服人的一切制度”(  彼前二  13)  。你曾否接受顺服的轭呢?它是一个耶稣呼召我们的束约。

3)受苦的哀

“他当由人打他的腮颊,要满受凌辱”(  哀三  30)  。这真是符合我们救主在登山宝训中的话, “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  太五  39)  。这正是耶稣坚定地面对耶路撒冷并上十字架时所作的。  恶人蒙住祂的眼,并用杖打祂。  他们从祂的颊拔去毛发,唾吐在祂面上;但面对一切苦难时,祂却从不报复。

在年青人的生命中,没有什么东西比起接纳受苦而不报复或怨恨的束约,更加严厉及高要求。这是作门徒之道。耶稣说, “凡不背着自己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门徒”(  路十四  27)  。十字架不单象征缄默和顺服的束约,更象微受苦的束约。直至人能欣然及顺服接受这种束约,他才配得事奉耶稣基督。

3.  举例说明

三、幼年负轭的计划

“人在幼年负轭,这原是好的”(  哀三  27)  。假若这个陈述是正确的话,在这个生命必经历中,就显然有一个隐藏及圣神的计划了。答案并不难发现。在这段落的总结,我们清楚勾画出神的计划。幼年负轭是年青及年老人可借以经历以下事情的途径  :

1)神对生命的应许

“因为主必不永远丢弃人”(  哀三  31)  。这些话乃引自至少两篇诗篇  (  诗九四  14  ,七七  7)  。耶利米在他的预言中使用了相似的字眼  (  参看三  5-12)  。他深信一件事  :  当他仍负轭时,神会继续工作,直至祂使他成为完美  (  参看诗一三八  8)  。这是一个极重要的思想。当我们接受神性束约的轭时,神会在我们的生命成就祂所应许的一切。这不单影响我们的性格,更会影响我们的品行;不单影响我们的救恩,更影响我们的事奉。我们对神的用处,与我们对祂的降服成正比。神只会使用负轭的人。大卫很完满的指出, “当将你的事交托耶和华,并倚靠他,他就必全”(  诗卅七  5)  。使徒在以弗所书二章十节附和着同一的思想——  “我们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 年青人特别关心自己将来的事业。只要他们预备接受基督的轭,就不需为这方面焦急和担心。应许是明确的,“主必不永远丢弃人” (哀三  31 )。神可能看似丢弃了我们,但祂实际上在爱中默默地为我们计划着。

2)神对生命的目的

“主虽使人忧愁,还要照他诸般的慈爱发怜悯,因他并不甘心使人受苦,使人忧愁”(  哀三  32-33)  。这些确实是宝贵之言。它们启示出神对我们生命的目的,乃是一个不断对祂的爱的了解。当落在神的束约中,我们经常想抱怨诉并甚至产生疑惑,但事实上  “主所爱的,他必管教。” 这样做到的原因是使我们  “在他的圣洁上有分”(  来十二  6  、  10)  。当然,这种圣洁乃符合  “他儿子的模样”(  罗八  29)  。保罗说, “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  罗八  28)

我们谈及所经历到的悲伤及痛苦,但那却不是以与天父所经历到的悲伤相比。再次参看第  32  至  33  节, “主虽使人忧愁,还要照他诸般的慈爱发怜悯,因他并不甘心使人受苦,使人忧愁。” 当外科医生拿起刀作切割时,他不愿意使人受伤或痛苦。纵然涉及了痛苦,他的目的乃去医治及拯救生命。

幼年负轭的神性计划不单只证明在我们生命中神的救恩及事奉的全然奇纱,它更证明了祂使我们更象祂儿子——我们主耶稣基督——一事中的爱之目的。

4.  举例说明

结语

我们仍活在地上时,我们就象年青人般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和束约的过程中。无论我们是孩童,年青人或作父亲的,神也盼望我们可接受这个轭,因为它是  “好” 的。神赐予它,而每个人也需要它。让我们不要对这轭厌烦,或逃避,却要欣然接受它,并顺服地将它带上。


附加评注

1.  举例说明

法斯  (John T.Faris)  讲诉了一个男人搬运一个沉重的篮筐的故事。他的儿子做帮手。那位父亲找了一条大棒子,并将它穿过篮的手柄。向他的一端非常短,而向儿子的一端则有三至四倍长。他俩紧握自己的一端,将篮提起来搬运。儿子与父亲一同背负担子。他发现自己的工作轻省也容易,因为他的父亲担起了货物较重的一端。我们为耶稣而话时亦是如此——  “当负我的轭,学我  ……  因为我的轭是容易,我的担子是轻省的” (太十一  29-30 )。  (Ray O. Jones, qusted in encyclopedia of 7, 700 Illuctrations, c 1979 by Paul Lee Tan, Rockville, Md. : Assurance Publishers, p.1184)

2.  补充说明

我们对批判者的最佳回答往往是  “不作回应。” 学习保持缄默比起学习发言更困难。假若指控是正确,你就没有什么可回答;假若它不正确,它就不需回答。若你作了有价值的事,你就会被人谈论。假若没有人谈论你,即表示你从未作过任何借得谈论的事。有人曾说, “不要介怀他们说你什么,只要他们谈论你即可。” 只用缄默回答诽谤者,是一个难以学习的功课,但却是最有价值的。假若有人向你掷泥——等待直至它干了——并将它擦去。当它仍是湿时,切勿把它擦去——给它时间变干。一个诗人曾写到,有一个充满敌意的仇敌,用苦毒的舌头向全世界说他的不是。那诗人回答,“由他吧!他对全世界说我的不是,总好过全世界对说我的不是。” 学习以缄默回答你的指控者。  (Our Daily Bread, Grand Rapids: Radis Clast, n.d.)

3.  举例说明

韦化( Richard Weaver )是一个基督徒工人,在煤矿上谋生。然而,他非常看重将救主及祂使灵魂苏醒的道,介绍给他的同事。大部分人漠不关心,但有一位却被他的见证触怒,最后咆哮说,“我厌恶你经常讲道。我很想掌掴你的面!” 韦化回答,“若它会使你舒服些,那就做吧!” 那人立刻打他一拳。那个基督徒没有报复,却将另一边转向他。那个不信者再打他,之后走开了口中还咒骂他。韦化对他说,“我会原谅你,并仍祈求主拯救你!。” 次日早上,那个敌人等候韦化返工。他激动地说,“嗅,你是否真的原谅我昨天所作的事?” 韦化伸出手说,“当然。” 当韦化再讲述救恩的信息时,神开启那人的心,而他就接受了基督。( Sermon Illustrated, Holland, Ohio:6/12/86 )

4.  举例说明

在古罗马人打谷方法的图画中,总见到一人在搅动滑车论,而另一人则乘着装了滚动条而非车轮的粗糙二轮马车。尖锐的石及粗糙的马衔附在这些圆筒上,以助分隔外皮与谷粒。这个简单的二轮马车被称为  tribulum  ——衍生出  “苦难” 一词。当重大苦楚临到我们时,我们往往以为自己被恶劣境的残酷压力撕碎了。没有打谷者单是为了搅动滑车轮而加轭在二轮马车上,他是为去磨出宝贵的谷粒。同样地我们慈爱的救主从不会无缘故将我们放在悲伤和失望的厌力下。  (Sermans Illustrated, Holland, Ohio, 5/3/86)


进深研究书目

David M. Howard, Words of Fire, Rivers of Tears: The Man Jeremiah, (Wheaton, Ill. : Tyndale, 1976).

H. A. Ironside, Notes on the Prophecy and Lamentations of Jeremiah, the “Weeping Prophet,” (New York: Loizeaux, 1906).

F. B. Meyer, Jeremiah: Priest and Prophet, (London: Morgan & Scott, 1847).

G. Campbell Morgan, The Analyzed Bible, 10 vols., (new York: Revell, 1907~1911).

 回到最前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