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讲章大纲

系列:基督的十字架

主题:十字架的宣称

经文:太廿七27-32

金句:“就勉强他同去,好背着耶稣的十字架。”(太廿七32

引言

   当耶稣一被宣判死刑,便背上了十字架,被押往髑髅地。整过押送时间实在十分艰苦,而他所背的木头又十分重,以致罗马兵丁恐怕他不支倒地。因此,他们勉强西门为他背负主十架到各各他山上去。有三方面需要我们注意的:

一、十字架的催逼(太廿七32

1)  方向的转变  (  太  廿七  32)

2)  委身的转变  (  太  廿七  32)

二、十字架的代价(太廿七32

1)  十字架的羞辱  (  太  廿七  32)

2)  十字架的苦楚  (  太  廿七  32)

3)  十字架的牺牲  (  太  廿七  32)

三、十字架的补偿(太廿七32

1)  十字架为家庭带来福气  (  太  廿七  32)

2)  十字架为教会带来福气  (  太  廿七  32)

3)  十字架为世界带来福气  (  太  廿七  32)

结语

耶稣仍在呼召背负十字架的人。然后,我们若不明白一种被钉十架的生命,就很难充分地介绍一位被钉十架的救主。在我们望见这神圣的任务而感到却步之先,让我们紧记耶稣是为我们的缘故而背负十架的。他现在要求我们分享这十架的羞辱、苦楚和牺牲,为要使它救赎大能可以借着我们的生命释放出来,进入我们所身处的世界中。


11 讲章大纲阐释

系列:基督的十字架

主题:十字架的宣称

经文:太廿七27-32

金句:“就勉强他同去,好背着耶稣的十字架。”(太廿七32

引言

 当耶稣一被宣判死刑,便背上了十字架,被押往髑髅地。整过押送时间实在十分艰苦,而他所背的木头又十分重,以致罗马兵丁恐怕他不支倒地。我们读到:“遇见一个古利奈人,名叫西门,就勉强他同去,好背着耶稣的十字架。到了一个地方名叫各各他”( 太廿七  32 )。有三方面需要我们注意的:

一、十字架的催逼(太廿七32

 “就勉强他同去,好背着耶稣的十字架”( 太廿七  32 )。“勉强”一词可追溯古时的用法。此词用于波斯军,在其日常行军时,有权要求任何他们认为合适的人为他们携带重要包裹和信件到指定目的地。

 这里并没有指出西门此刻是否是耶稣的门徒。然而,我们却清楚看见,十字架的催逼要求人要有:

1) 方向的转变(太廿七32)

“他们出来的时候,遇见一个古利奈人”( 太廿七  32 )。马可告诉我们,西门正好“从乡下来”(可十五  21 )。由此点起,他的旅程要转变方向;这是西门属灵生命的转折点。没有人能背负基督的十字架而不用经历革命性的改变的。耶稣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路九  23 )。西门在那天的原有期望和计划都要因耶稣基督要舍弃。背十架总会意味着对自己说“不”,对基督说“是”的。

2) 委身的转变(太廿七32)

路加记载了:“他们就抓住他,把十字架搁在他身上,叫他背着跟随耶稣”( 太廿三  26 )。这确能给我们提示!背十架和跟从耶稣是基督徒委身的要素。耶稣教导,除非人愿意背十架和跟从他,否则不能作他的门徒(参看路十四  27 )。门徒的意义包含了意愿、操练和委身。

当我们思想十字架的催逼时,我们需要问自己:在我们的生命中是否曾面对这个要求?十字架是否曾改变我们的方向和委身?

1.  举例说明

二、十字架的代价(太廿七32

 “就勉强他同去,好背着耶稣的十字架”( 太廿七  32 )。西门当日背负了这个十字架。他能感受到十架的咒诅、十架的重量、十架的苦楚,但更重要的是,他能与十架三方面的代价认同:

1) 十字架的羞辱(太廿七32)

 “就勉强他同去,好背着耶稣的十字架”( 太廿七  32 )。圣经谈及主耶稣“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就轻看羞辱”(来十二  2 )。原来十字架带有羞辱。保罗称它为“十字架讨厌的地方”(加五  11 )。“羞辱”一词意指“遮盖。”这是面对暴露于无助处境下的反应。历史中没有一个人比西门在第一个受难日更要对对这种被暴露于无助的处境下的了。

 与基督认同就是要这样面对公众场合;人却不喜欢这样!人的本相是喜欢黑暗。正如耶稣曾教导:“光来到世间,世人因自己的行为是恶的,不爱光,倒爱黑暗,定他们的罪就是在此”(约三  19 )。然而,当人愿意背起十字架时,要隐藏的日子便告结束。他要忍受十字架,轻看羞辱。

2) 十字架的苦楚(太廿七32)

 “就勉强他同去,好背着耶稣的十字架”( 太廿七  32 )。当木头的重量压在西门的肩头上时,他经历到受苦。这个古利奈人在肉身上的真实体验就是你和我在属灵上的真实体验。彼得告诉我们:“因基督也为你们受过苦,给你们留下榜样,叫你们跟随他的脚踪行”(彼前二  21 )。从字源学来看,“受苦”一词意指“承受重量。”在救赎的完整意义上,耶稣承受我们的罪担,我们的伤害和我们的疾病。这些是我们无法去效法的。然而,凭借他为我们所成就的,我们却能在其中有分。这正是保罗说及要“为基督的身体,就是为教会,要在我肉身上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西一  24 )时的意思了。乔治·麦唐纳( George MacDonald )曾这样写:“神的儿子受苦而死,不是要人不再受苦,乃是要人学象他这样受苦。”这种“和他一同受苦”(腓三  10 )就是有分于救主对这个罪恶,伤痛和疾病的世界的救赎关注。这是向我们自己的自私死,向主的舍己活。保罗能说出:“因为我们这活着的人是常为耶稣被交于死地,使耶稣的生在我们这必死的身上显明出来。这样看来,死是在我们身上发动,生却在你们身上发动。”(林后四  10-12 )

3) 十字架的牺牲(太廿七32)

“就勉强他同去,好背着耶稣的十字架”( 太廿七  32 )。西门若没有留下目睹耶稣在牺牲的死中舍己,他就仍未算背着十字架完成走往髑髅地的路程。只有这样做,他才能与保罗一起说:“因神的儿子而活,他是爱我,为我舍己”(加二  20 )。

因此,十字架的牺牲就是为救赎的使命而交出自己的身子和血。它是为神的荣耀和人的益处而不为自己留下什么。对一个认识十字架对自己生命有所要求的信徒来说,没有什么要求会是太过分的。上一代著名板球手和宣教士施达德( C.T.Studd )曾作这格言:“若耶稣基督是神,而他为我死,那就没有任何要为他作的牺牲是过于我能付的。”

3.  举例说明

你有否计算背十架的代价呢?假如你是古利奈人西门,你会否接受背这木头跟随耶稣?

三、十字架的补偿(太廿七32

“就勉强他同去,好背着耶稣的十字架”( 太廿七  32 )。我们不晓得古利奈人西门后来的生命如何,但根据所显示的,却是满有教导和启发性的。例如,我们得知神从没有亏欠任何人。我们不会徒然背十架的;十架会为我们带来补偿。

4.  举例说明

对西门而言,这意味着:

1) 十字架为家庭带来福气(太廿七32)

马可提及古利奈人西门是“亚历山大和鲁孚的父亲”(可十五  21 )。这个人既这样被基督的大能所改变,以致十字架的福气涌进他的家里。马可提及他两个儿子亚历山大和鲁孚,是教会中为人熟悉的信徒。“根据那个认为马可福音是彼得在罗马的讲章所形成的传统,我们会意图把鲁孚看为罗马教会的人物。”( Dr. Alan Cole,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St. Mark, Tyndale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p. 238 )保罗必然承认鲁孚是“在主里蒙拣选的”,他母亲(西门的妻子)对那伟大使徒来说是主里的母亲(罗十六  13 )。这当是一个怎样的家啊!今日,对各种家庭问题的唯一答案是背十架。只有当十字架的大能渗透夫妇、亲子关系时,家庭才有权威、稳定和安全。

2) 十字架为教会带来福气(太廿七32)

当路加数算在安提阿教会作教会和牧会的领袖时,他提及“称呼尼结的西面”(徒十三  1 )。许多学者坚持这就是西门本人。实事上,有学者建议他是个黑人,因为他来自北非的立米比亚( Libya ),而其姓氏为尼结。若这个假设是正确的,那么西门便成为初期教会生活中最大的福气。如高亚伦( Alan Cole )所指:“古利奈人西门可以在讲道中成为每个门徒的肖像,为主背负十字架。”

今天,在耶稣基督的教会中,我们是何等需要背十架的人啊!只有何处成为真正的髑髅地,那里的罪才得到审判,自我才经历到被钉十架,而圣灵才可倾倒出来。

3) 十字架为世界带来福气(太廿七32)

“就勉强他同去,好背着耶稣的十字架”(太廿七  32 )。我们永不能估计到,从这第一个受难节星期五开始,西门为世界成就了何等的福气。多个世纪以来,背十架的故事,经历对救主极大需要的那一刻,改变和感动了千万人。基于此,西门较彼得、雅各、约翰,或任何一个曾离主而逃,让主独自背负十字架的门徒都当受尊荣。

结语

耶稣仍在呼召背负十字架的人。留心他的呼召会为你这一代-包括家庭,教会和世界-带来福气。我们若不明白一种被钉十架的生命,就很难充分地介绍一位被钉十架的救主。从个人生活看,钉十架是指背起十字架,接受它向我们生命所发出的要求。在我们望见这神圣的任务而感到却步之先,让我们紧记耶稣背负十架,是为叫我们的罪得赦,叫我们生命被圣经重生。他现在要求我们分享这十架的羞辱、苦楚和牺牲,为要使它救赎的大能可以借着我们的生命释放出来,进入我们所身处的世界中。无怪乎耶稣说:“凡不背着自己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门徒”(路十四  27 )。只要我们面对这个背十架的挑战,我们只能二择其一:作门徒,或是作叛徒。愿神赐恩给我们,使我们能效法古利奈人西门,背起十架跟随耶稣。


附加评注

1.  举例说明

一个人从周末的退修回来,朋友问他有何体验,他说:“我死了!”朋友们问他何解。他说:“你看,我最初参加时没有带着任何期望,但在整个退修过程中,我发现原来自己在过去日子中戴上了不少的面具,我甚不知自己原来在妻子面前也想隐藏真我,过去我只是与妻子、与儿女、与其他人在游戏——永不表现真我。最严重的是,我根本了认识自己。我没有与内心深处的真实感觉接触。这一切就在这个周末一一显露出来,我好象死完又死。”这经验对一个中年人来说是痛苦的,因他连自己最真的感情也收藏起来。那人说:“我明白到,自己一定要走过这死亡的经历,才可成为一个自己期望成为的新造的人。”一粒麦若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 Sermons Illustrated, Holland, Ohio, 2/11/87 )

2.  举例说明

一间干洗店和漂染店的老板在门窗上挂上这大标志:“我们洗而活,活着而洗;我们愈是洗,就能活着;愈是活着,就愈是要洗。”对神儿女们来说,我们真的要多为主死,多为主活。( Sermons Illustrated, Holland, Ohio, 7/18/86 )

3.  举例说明

当加尔弗( James Calvert )走进富士食人( cannibal Fiji )族宣讲福音信息时,在船上的船长劝他放弃这念意说:“你这样做会牺牲你自己及一切同行的人。”加尔弗回答说:“我们来到这之前早已死去。”就这样,他可能是最后一个谈到牺牲的人;这不是牺牲生命,乃是真正的快乐。( King’s Business, quoted in Encyclopedia of 7, 700 Illustrations, c1979 by Paul Lee Tan, Rockville: Md.: Assurance Publisher, p. 1177 )

4.  举例说明

当华特拉雷爵士( Sir Walter Raleigh )把贵重的外衣放在泥地上让依利沙伯女皇行在上面,避免弄污她的鞋时,他十分肯定这样的忠心不是一种损失。实事上,某程度上,我们很难说是可以为君王而舍弃自己。祂再来的日子是很迅速的,以致我们根本不够时间付出足够给祂。但祂所要的是我们从心里的奉献。( Russel Sewall, Encyclopedia of 7, 700 Illustrations, p. 1157 )


进深研究书目

William Barclay, Gospel of Matthew, 2 vols., (Philadelphia: Westminster Press).

G. Campbell Morgan,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Matthew, (Old Tappan, N.J.: Revell, 1929).

C.H. Spurgeon, Spurgeon’s Popular Exposition of Matthew, 1893, (Reprinted-Grand Rapids: Zondervan, 1962).

R.V.G. Tasker,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St. Matthew, Tyndale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Grand Rapids: Wm. B. Eedrdmans Publishing Co., 1961).

John f. Walvoord, Notes on Matthew, (New York: Loizeaux, 1948).

 回到最前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