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的十字架

 基督与十字架是基督教信仰的中心。除去了这真理,圣经便再没有意义了,因为整本圣经遍布了十字架的信息。因为它是神拯救人和满足人的标准,它也是人类历史和经验中心。它是神在时间与永恒中施行救世计划的实践。没有十字架,就没有平安、和谐、善意的希望。

 但更重要的,十字架已转化为恩典的冠冕,罪人能够从中找到赦免与洁净。只有借着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工作,我们才找到救恩与确据。因为这十字架,我们的生命得着改变。我们得着分享基督的受苦、羞辱、牺牲的动力——接受与背负自己的十字架,与基督同钉十字架。展开以下的大纲,宣讲那些讲章,愿神赐福与你及你的会众!


10 讲章大纲

系列:基督的十字架

主题:十字架的中心

经文:彼前二13-25

金句:“他被挂在木上,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使我们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义上活。因他受的鞭伤,你们便得了医治。”(彼前二24

引言

   基督的十字架实现了神的救赎计划。这是一个在圣经中不断出现的主题,也是两个永恒之间的汇聚点,故此,它必然是人类经验的重心。根据彼得:

一、十字架是神给人的标准(彼前二21

1)  绝对没有犯罪  (  彼前  二  22)

2)  绝对顺服  (  彼前  二  23)

二、十字架是神给人的救恩(彼前二24

1)  从罪的刑罚中得释放  (  彼前  二  24)

2)  从罪的权势中得释放  (  彼前  二  24)

3)  从罪的毒害中得释放  (  彼前  二  24)

三、十字架是神给人的满足(彼前二25

1)  牧人使灵魂苏醒  (  彼前  二  25)

2)  牧人使灵魂保活  (  彼前  二  25)

结语

   脱离了十字架,神对这罪恶的世界无话可说;十字架给我们的信息是拯救和确据。你当以悔改的心来到十字架前,用信心接受十架上的基督成为你生命中一切关系的中心。只有这样做,你才会认识到那从髑髅地流出来的医治与和谐。


10 讲章大纲阐释

系列:基督的十字架

主题:十字架的中心

经文:彼前二13-25

金句:“他被挂在木上,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使我们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义上活。因他受的鞭伤,你们便得了医治。”(彼前二24

引言

 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在历史及永恒之中实现了神的救赎计划。因此,十字架不单是世界的中心,也是神的道的中心。在圣经中,我们看见基督十字架在律法书、诗篇、先知书、福音书、使徒行传、书信及启示录中占了中心的地位。若挪走这真理,圣经便会显得无意义。十字架也成了这个由神创造的世界的中心。它种植于名叫髑髅地的山岗上,处于名为巴勒斯坦的地理中。十字架是历史的中心,因为基督的死把人类历史分割开来,又是两个永恒的汇聚点。

 另外,基督的崇高十字架作为人类经验的中心,对人类的种种关系——政府与人民、主仆、夫妇——有着重要的意义。只要小心研究这段经文,我们可以清楚看见,若不顺服基督,就没有平安、和谐、或信誉的希望。其原因将会在经文中清楚展现出来。根据彼得:

一、十字架是神给人的标准(彼前二21

“你们蒙召原是为此;因基督也为你们受过苦,给你们留下榜样,叫你们跟随他的脚踪行”( 彼前二  21 )。“榜样”的意思是“写在底面的东西”,“可追溯的”,或“被复印的。”译作“叫你们跟从”的动词原是一复合动词,意味着紧紧跟随已有的榜样。彼得提及主耶稣的榜样,并从救主的生与死中看见神对人的标准。试观察受苦的救主给予我们的标准是:

1)  绝对没有犯罪(彼前二22)

基督“并没有犯罪,口里也没有诡诈”( 彼前二  22 )。彼得虽然在此处引用旧约(参看赛五十三),但他是小心地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没有人比彼得更紧密地追随耶稣和更亲密地了解他的了。因此,当他回顾基督的生与死时,他说:他“并没有犯罪,口里也没有诡诈”( 彼前二  22 )。耶稣从没有在言行上有过失;他没有错误或诡诈。这当然表示耶稣不应受苦或受死,但他作为无瑕疵无沾污的羔羊,便要为人而死,为要拯救他们。只有无罪的救主才可救赎有罪的人。

1.  举例说明

2)  绝对顺服(彼前二23)

“他被骂不还口;受害不说威吓的话,只将自己交托那按公义审判人的主”( 彼前二  23 )。本节经文的重点不单在耶稣对那不当受的对待仍能表现顺服,他更是出奇地静默无声。当他受到不公平的责骂时,并没有谴责那些压迫他的人,或是审判他们。根据以赛亚的话:“他被欺压,在受苦的时候却不开口;他象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又象羊在剪毛的人手下无声,他也是这样不开口”(赛五三  7 )。某人写道:

他的话语既可消灭所有诬告者,

但为何他要保持缄默?

他的众天使既可随时受命行动,

但为何他以温柔忍受他们的攻击?

“他被定罪”,在被咒诅的木头上

背负了我的罪,

罪既不能自辩,

但他的缄默却是为了我。

( Encyclopedia of 7700 Illustrations, p. 663 )  

当我们思想救主受苦与死的表现时,我们不能不为他的顺服而惊讶。这就是神给予我们的榜样,活在各种关系中-政府与人民,主人与仆人,丈夫与妻子。但有人反对说:“这怎可行!假如这是神的要求,我们将无望和失落了!”当然,答案正是我们将无望地失落!这解释了为何神说:“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罗二  23 )。只有当我们以神的标准去量度自己时,我们才会发现自己极需要神的救恩。

二、十字架是神给人的救恩(彼前二24

 “他被挂在木头上,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使我们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义上活。因他受的鞭伤,你们便得了医治”( 彼前二  24 )。神差遣他的儿子死在十字架上的唯一原因,是因为没有他其途径可除去罪和拯救人的灵魂。假如有其它得救的方法,神-在他永恒的智慧与权能里-必然早有计划。这解释了十字架是神救赎计划中最重要的,占了最中心的地位。试小心观察神救恩的意义:

1)  从罪的刑罚中得释放(彼前二24)

“他被挂在木头上,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 彼前二  24 )。这是有关基督为何要死的最清楚的宣告。不论有多少种有关救赎的理论,有一样是必要的:当基督被挂在木头上时,他是为我们的罪而死的。本节的描述是至为生动及戏剧化的。彼得以证人的身分亲身见证历史中的事件,指出那位为除去罪恶而死的人物并非它人,乃是基督自己。他强调“他被挂在木头上,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耶稣“在木头上”(如原文所表达的一样)背负我们的刑罚。没有其他人可以这样做。

2.  举例说明

2)  从罪的权势中得释放(彼前二24)

 “使我们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义上活”( 彼前二  24 )。当我们研究这话时,必会下结论说:基督受苦的目的不单只从罪的刑罚中释放我们,也是拯救我们脱离罪的权势。我们可以补充说:当我们明白基督的死,我们必会痛恨罪,却喜爱公义。彼得在这里用了一个在新约只出现一次的字词。他告诉我们,要对罪死,向义活。“死”一词意指“解脱。”希腊作家用这词来描写离世的人或死人。彼得的意念是,我们借着基督的十字架不再与旧的罪或犯罪的生活有任何关系。借着复活的主的能力,我们现今与罪断绝来往,只把只自全然献与公义。这确实使我们生命各种关系不再一样!

3)  从罪的毒害中得释放(彼前二24)

“因他受的鞭伤,你们便得了医治”( 彼前二  24 )。当彼得引用以赛亚书五十三  5  的话时,主耶稣受到无情的鞭打也同时活现在他的脑海中。他仍可望见救主身上的伤痕,故此他说:“因他受的鞭伤,你们便得了医治” (  彼前  二  24)  。罪不单是我们生活中的罪恶和能力,也是一种毒药,影响我们整个性格。罪是一种病,只有一种解药:就是主耶稣基督的宝血。他的死和复活的生命要洗净、洁净、并医治我们。

你有否凭信心接受神借着他儿子为你备预的救恩?你有没有抓住神的拯救,使你从罪的刑罚、权势和毒害中得到释放?除非你有,否则你仍是失落,因为这是神唯一会接受的标准,是唯一在时间与永恒中可靠的救恩。

三、十字架是神给人的满足(彼前二25

“你们从前好象迷路的羊,如今却归到你们灵魂的牧人监督了”(二  25 )。在神那测不透的智慧里,他不单只为我们预备救恩,也为我们预备满足。得着救恩是一回事,发现神为得赎的人性所预备的却是另一回是。故此,我们需要救主,也需要牧人(参看第  25  节)。这里有两个念意:

1)  牧人使灵魂苏醒(彼前二25)

“……  你们灵魂的牧人  ……”( 彼前二  25 )。毫无疑问,彼得是想起诗篇廿三篇,那里大卫说:“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他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领我在可安歇的水旁。他使我的灵魂苏醒。”(诗廿三  1-3 )

就算得救后,我们仍有迷失的倾向。事实上,在我们至终得着救赎前,我们仍拥有一种扭曲的本性,只有靠着基督的内驻的生命才可克服它。因此,每逢我们的信心偏离了基督,我们便会再次失败。这正是我们的牧人到来苏醒我们灵魂的时候。这意念不单是从罪中得苏醒,这也包含了回复到一种“出人意外的”平安(腓四  7 );一种“说不出来,满有荣光的大喜乐”(彼前一  8 );是一种“又坚固又牢靠”的盼望(来六  19 );一种“如死之坚强”的爱(歌八  6 )。“复苏”是与神的相交,与圣徒的团契。世上再没有比认识灵魂苏醒更使人满足的了。如圣奥古斯丁感叹说:“我们的灵魂为神而造,除非在神里面找到安息,否则我们永无安宁。”

2)  牧人使灵魂存活(彼前二25)

“你们灵魂的牧人监督”( 彼前二  25 )。假如复苏只表达了牧人使命消极的一面,那么保守便是这使命的积极的一面了。保罗写给帖撒罗尼迦教会时,他为他们的全人得蒙保守而祈祷:“愿赐不安的神亲自使你们全然成圣!又愿你们的灵与魂与身子得蒙保守,在我主耶稣基督降临的时候,完全无可指摘!”(帖前五  23 )。这种默想是一荣耀的意念,就是在牧人与监督的看顾下,我们得蒙保守,得以无可指责,直到基督再来,我们在世的工作完成为止。保罗有这确信,因他说:“为这缘故,我们受这些苦难。然而我不以为;耻因为知道我所信的是谁,也深信他能保全我所交付他的,直到那日”(提后一  12  ;参看约十  28 )。

3.  举例说明

结语

   我们见到何谓基督十字架的中心地位了。这是神给人的标准,是神给人的救恩,也是神给人的满足。脱离了十字架,神对这罪恶的世界无话可说;十字架给我们的信息是拯救和确据。你当以悔改的心来到十字架前,用信心接受这十架上的基督成为你生命中一切关系的中心。只有这样做,你才会认识到那些从髑髅地流出来带着医治与和谐的溪流。


附加评注

1.  举例说明

布道会完结后,一名男士走向施甸博士( Dr. D.M. Stearns )面前批评说:“我不喜欢你的讲道,基督为失丧的人死与我无关,似乎应该进上时代一些,不应再传基督死在十字架上了,应讲耶稣作为我们的教师和榜样。”施甸问那人:“若我传讲耶稣为伟大的榜样,你会否跟从祂呢?”他说:“我会,我会跟从祂的跟踪行。”施甸说:“那么,让我们先行出第一步:正如在彼前二章  22  节读到‘他没有犯罪’你能否同样做到?”他有点惆怅地答:“不能,我确会犯罪,我愿承认。”施甸说:“那么,你首先需要的不是基督作为生活的榜样,而是作为你的救主。”( Clarence Jones, quoted in Encyclopedia of 7, 700 Illustrations, c1979 by Paul Lee Tan, Rockville: Md.: Assurance Publisher, p. 1227 )

2.  举例说明

1975  年一个下午,住在东非肯雅的华斯域( Daniel Waswa )努力走出山上,吩咐他的妻子把他钉在十字架上。当他被挂在木上时告诉在旁的群众:“我现在为肯雅人民的罪而被钉死。”他的妻子把他钉上十字架后,似乎因为太惊慌而倒地死去。华斯域的邻居明白这次不是演戏。他一年前已开始谈及此事,且告诉他们是神吩咐他这样做的。他们要求他允准他们把他救下来,但他拒绝了。最后,他仍被救下,没有死去,但后来却因钉伤受感染而死去。这是一埸徒然的牺牲,两个人皆死去!只有一种牺牲是救了人的生命的-耶稣自己。( James C. Hefley, Prophetic Witness, vol. 8, no. 3. Eastbourne, Englsand: Prophetic Witness Publishing House, March, 1984, p. 15 )

3.  举例说明

全保

我拥有一份保单

用羔羊的血所写

卦在耶稣十架上

担保我任何情况

公司绝不会倒闭

有神应许作支持

合约每字皆有效

保守承诺不变更

不用到死才享用

不用付任何保费

只须抓紧神应许

走在圣洁道路上

不会有人来追讨

皆因十架上担保

不论生死已全保

直到永远救恩路

 H.H. Hover

( Encyclopedia of 7, 700 Illustrations, c1979 by Paul Lee Tan, Rockville: Md.: Assurance Publisher, p. 1190 )


进深研究书目

Eivis E. Cochrane, The Epistle of Peter, (Grand Rapids: Baker).

George H. Cramer, First and Second Peter, (Chicago: Moody, 1967).

Joseph S. Exell, ed., The Biblical Illustrator in 1 Peter, (Grand Rapids: Baker).

John Henry Jowett, The Epistles of St. Peter, The Practical Commentary on the New Testament, 1906, (Reprinted - Grand Rapids: Kregel, 1970).

Paul S. Rees, Triumphant in Trouble, (Old Tappan, J.J.: Revell).

H.D.M. Spence, and Joseph S. Exell, eds., The Pulpit Commentary on 1 Peter,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Alan Stibbs, First Epistle of Peter, Tyndale New estament Commentary,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60).

W. riffith Thomas, The Apostle Peter: Outline Studies,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回到最前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