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门徒的要求

华  生  ( David Watson )在他的著作《被召与委身》( Called and Committed, Harold Shaw Publishers, 1982 )  中引述索尔仁尼琴 ( Alexander Solzhenitsyn )  的说话(一九七六年三月):“对于西方蓦然和迫在眉睫的末落,我不会感到惊讶……甚至对苏联也不需用核战。﹝我们﹞只需用两手便成了。”然后华  生  问:“为什么呢?因为西方的基督徒已差不多完全忽略了作基督门徒的意义……假若我们愿意成为门徒,西方的教会也会被改变,那么她对社会的影响将是惊人的。这不是痴人说梦。”(第  2-3页)

因此,我们才催迫你挑战你的会众,履行对门徒的要求。


37 讲章大纲

对门徒的要求

主题:门徒的关系

经文:太十  16-27;路六35-42;约十三1-17

金句:  “学生不能高过先生;凡学成了的不过和先生一样。”(路六40)

引言

“门徒”一词在四福音中同时被使用,乃用来形容基督和祂的跟随者的关系。这个词语也意味着“学生或受训者。”耶稣是教师,我们就是学生。福音教导我们:

一、门徒是认同主人教训的人(太十  16-27)

1)     个人的逼迫(太十  22)

2)     属灵的反抗(太十  25)

二、门徒是认同主人洞察力的人(太九  4)

1)     知识的成熟(路六  40)

2)     审判的权柄(路六  41)

三、门徒是认同主人委身的人(约十三  1-17)

1)     委身的现实性(约十三  4-5)

2)     委身的道德性(约十三  15-16)

结语

我们发现,有三种经验能够叫我们与基督的关系完全的,那分别是:认同祂的教训,认同祂的洞察力,以及认同祂为主献身。这些认同只会在我们把日常生活放在祂的个人指导下,才能渐趋成熟。


37 讲章大纲阐释

对门徒的要求

主题:门徒的关系

经文:太十  16-27;路六35-42;约十三1-17

金句:  “学生不能高过先生;凡学成了的不过和先生一样。”(路六40)

引言

“门徒”一词在四福音中同时被使用,乃用来形容基督和祂的跟随者的关系。耶稣用这个词来指到门徒,门徒也用它来指到他们自己。这名词在五旬节之后并没有停止使用;相反,我们看见整卷使徒行传也使用这词(参看徒九1、26,二十7、30,廿一16)。事实上,初期教会的成员在安提阿被首次称为基督徒之前(参看徒十一26),他们也是被称为门徒。这个词语也意味着“学生或受训者。”耶稣是教师,我们就是学生。祂完全认识神在我们身上最终的旨意,而我们就是真理的寻求者。作为一个教师,主耶稣不只是一个讲师,所以我们不可以从祂的论文中归纳一些教训;祂也不是那些只把重担留给我们,然后让我们自己去解决问题的先知。相反,祂是一个谆谆善诱地教导学生的教师,直至学生心悦诚服地与教师自己认同。福音教导我们:

一、门徒是认同主人的教训的人

“学生不能高过先生;仆人不能高过主人”(太十24,另参看16-27)。这经文的上下文叫我们看见主耶稣被误解和错误地诠释,祂借此告诫门徒他们也会遭受相同的事情,因为学生不能高过先生,仆人不能高过主人。作为一个儿子,耶稣基督“还是因所受的苦难学了顺从”(来五8);因此,我们也必须跟随祂的脚踪行。你与我能够得到的最大优待,就是在祂的教训中与祂认同。这些教训是:

1)     个人的逼迫

“你们要为我的名被众人恨恶”(太十  22)。没有遇过某程度上逼迫的人,是不可能成为真正门徒的。耶稣应许过:“他们若逼迫了我,也要逼迫你们”(约十五20)。然而面对这些逼迫时,主耶稣应许我们有口才的能力:“你们被交的时侯,不要思虑怎样说话,或说什么话。到那时候,必赐给你们当说的话”(太十19)。

在逼迫的烈焰下,其中最大的一门要学习的功课就是控制我们的思想,脾气和言语。我们若靠自己,我们必要惨败,并且做出羞辱主名的事来。主就在这方面应许赐下控制我们的思想,脾气和言语的能力。主的生命何等美丽地说明这事实——尤其当祂在本丢彼拉多的手下受苦时。祂在那重要的场合中,所展示的言语和沉默显示出一种何等的功力!无怪乎使徒保罗以这基督经验到的事件,作为呼召人过律己和节制生活的基础。请注意他对提摩太说的话:“我在叫万物生活的神面前,并在向本丢  .彼拉多作过那美好见证的基督耶稣面前嘱咐你:要守这命令,毫不玷污,无可指责,直到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显现。”(提前六13-14)

在逼迫的压力下,主耶稣也承认忍耐的能力:“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太十  22)。只有深切认识主生命中的教训,才能够在那些时刻忍耐和长久受苦。救主是:“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就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便坐在神宝座的右边。”(来十二2)

1.举例说明

2)     属灵的反抗

“人既骂家主是别西卜,何况他的家人呢?”(太十  25)属灵的反抗是正确地明白和诠释神的作为的最大障碍。这些反抗时常企图叫门徒失望和沮丧,但耶稣重新肯定他们,说:“所以,不要怕他们;因为掩盖的事没有不露出来的,隐藏的事没有不被人知道”(太十26)。救主说我们无论怎样地被无理地误会和误解,事情也总会有水落石出的一天。我们要做的事,就是忍耐到底,说出神逼迫和反对的黑暗中教导我们说的话;以及在屋顶宣讲祂在暗里教训我们的话。

我们必须学习,我们若要成为真正的门徒,我们必须以受苦为喜乐。我们看见初期教会的信徒在经过逼迫和反对之后,“他们离开公会,心里欢喜,因被算是配为这名受辱”(徒五  41)。神会赐给我们恩典,让我们有愿意受苦的心志。只有这样我们才是真正认同主的行为。

2.举例说明

二、门徒是认同主人的洞察力的人

“学生不能高过先生;凡学成了的不过和先生一样”(路六  40,另参看35-42)。这部分揭示了这洞察力的两方面:

1)   知识的成熟

“学生不能高过先生;凡学成了的不过和先生一样”(路六  40)。我们的主刚引述了一句著名的箴言作比喻:“瞎子岂能领瞎子,两个人不是都要掉在坑里吗?”(路六39)实际上,祂说的是瞎子领瞎子,与他自己领自己的路无疑;从而推断除非一个人是完美的,他才可以免于其他人不必要的,轻率和无情的审判。

这位伟大教师的目的,就是要在学术和经验知识中训练祂的门徒。只有靠着完善的知识,门徒才能认同主人的洞察力。耶稣也因此说:“学生不能高过先生;凡学成了的不过和先生一样。”(路六  40)

3.举例说明

2) 审判的权柄

“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路六  41)救主在这里所教导的原则,就是我们自己在某方面犯罪的,我们却论断别人。我们看见弟兄眼中的一条刺,却忘记因为我们自己眼中的梁木,所以我们更加盲目。

4.举例说明

从成熟的知识生出来的审判,必须具有以下特点:

a)     小心谨慎

“你们不要论断人,就不被论断;你们不要定人的罪,就不被定罪;你们要饶恕人,就必蒙饶恕”(路六  37)。不成熟的一个特征,就是妄下定论和作出破坏性的批评。另方面,但具有权柄的判决却是小心谨慎,除非直至宽恕的可能性得以完全披露出来,否则它仍会把持着不施行刑罚。我们不会责备,只会饶恕的事实,并不代表我们不作判断,因为那是违背圣经的。相反,警告是在判断中抱着小心谨慎的态度和具有建设性的。

b)     满有恩典

“你们要慈悲,象你们的父慈悲一样”(路六  36)。有权柄的审判是法外施恩。神的慈悲和祂的严厉不是彼此不兼容的。所以诗人会说:“我要歌唱慈爱和公平”(诗一百零一1);而先知则说“在发怒的时候以怜悯为念。”(哈三2)

c)     慷慨

“你们要给人,就必有给你们的,并且用十足的升斗,连摇带按,上尖下流地倒在你们怀里;因为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路六  38)。若在审判中有谨慎和恩典,那么慷慨也是不言而喻的了。若恩典的意思是心胸广阔的话,那么慷慨的标志就是思想开放。那是把所有有关的因素都计算在内的一种审判。有人定义智慧为“在任何处景中,也能够以被验证的事实为基础,正确地应用知识。”这智慧是慷慨的审判。布鲁克斯( Philip Brooks )曾经祈祷说:“不要叫我对同胞失去信心。让我保持慈爱和赤子之心,不要成为不懂感恩,叛逆的和刻薄的人。请保守我不沾染这些东西。”这在今天是何等少见的恩典。

三、门徒是认同主人的委身的人

“我给你们作了榜样,叫你们照着我向你们所做的去做。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仆人不能大于主人,差人也不能大于差他的人”(约十三  15-16,另参看1-17)。我们看上下文时,我们知道耶稣那时刚展示了最极至的无我——祂洗门徒的脚。虽然这种完全委身的事奉举动,乃发生在髑髅地这极度痛苦的事情,在残酷的十字架,以及在祂的门徒离弃祂之前数小时,救主也不肯轻易放弃降卑,去满足祂那些不成器的门徒的需要。我们是何等容易沉缅在自己的痛苦或成功中,以致变成自我中心或漠视他人的需要。然而只要我们的主仍关心,祂的委身是完全的,请思想:

1) 委身的现实性

“耶稣…就离席站起来,脱了衣服,拿一条手巾束腰,随后把水倒在盆里,就洗门徒的脚,并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干”(约十三  4-5)。在宴席上替宾客洗脚是奴仆的工作,虽然如此,祂还是愿意成为一个奴仆:“取了奴仆的形象”(腓二7)。把自己降卑“成为奴仆”的委身现实性乃是救主在其一生的事奉中所表示的特质。所以祂能够说:“正如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太二十28)。

5.举例说明

2) 委身的道德性

耶稣慈爱地,自愿地和以完全的姿态地洗了门徒的脚后,就对他们说:“我给你们作了榜样,叫你们照着我向你们所做的去做。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仆人不能大于主人,差人也不能大于差他的人”(约十三  15-16)。基督完全地展示了一个完全律己和献身的生命。祂也呼召我们展示生命的品质,以便让那些跟从我们的人可以效法基督榜样。但到何种程度,别人才会因着看见我们而过一个献身的生命呢?

6.举例说明

结语

作为门徒,能够叫我们与基督的关系完全的,有三种经验可以借鉴:认同祂的教训,认同祂的洞察力,认同祂的献身。这些认同只会在我们把日常生活放在祂的个人指导下,才能渐趋成熟。愿这成为我们的祈祷:

耶稣的脚下

是我的学习场所;

在那里成为一个谦卑的学生,

是我的选择。

比里斯( P.P. Bliss )


附加评注

1.举例说明

以下是司布真太太  ( Mrs Charles Spurgeon )  的故事,她在超过四分一世纪时间,都受到极大煎熬:“黄昏时我躺卧在我的长沙发上,看着夜色渐近。虽然在我舒适的房间里一切都是明亮的,然而外面的黑暗似乎进入了我的灵魂,叫我灵里的视觉模糊起来。我心中凄苦地问:‘为何我的主这样对待祂的孩子?为什么祂容许缠绕不去的软弱阻碍我对祂仆人的诚心事奉?’好一阵子小房间中一片寂静,只有火炉中橡树被烧得爆裂的声音。忽然间,她听到一些甜美轻柔的声音,一些细小但清晰的音乐,就象鸲鸟发出的柔和声音。她正奇怪不知声音从何而来。不过肯定的是,不会有小鸟在那时节和晚上唱歌的。她蓦然醒觉那声音是从火堆里的木头而来的,火让老橡树从最深入的部分释放出音乐来。也许这树木在一切安好的日子收集了这歌,那时雀鸟愉快地站在它的枝上高歌,阳光也把树叶染成金色。司布真太太想:‘当痛苦的火焰引发我们的赞美之歌时,神便得荣耀了。’她这样沉思时,她在灵里得着安慰。在火中歌唱!假如那是神唯一所用的方法,与这些又冷又硬的心复和的话,那么就让那火炉烧得比之前七倍更热吧!”( Sunday School Times, Quoted in Knight's Master Book of New Illustrations, by Walter B. Knight,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56, p.638, adapted. Used by permission )

2.举例说明

在缅甸事奉的著名宣教士  耶德逊( Adoniram Judson )为了接触未接受福音的民众,曾忍受过不足为外人所知的艰辛。在七年心力交瘁的日子中,他都过着忍饥捱饿,物资短缺的生活。在那段时间里他甚至被关在亚华监狱,接受了十七个月的残酷对待。结果在余生里,他的身体都带着因锁链和铁铐造成的丑陋伤痕。可是他却百折不挠,一被释放便要求进到另一个省分,叫他可以继续传福音。那无神的统治者愤怒地拒绝了他的请求,并说:“虽然我的人民不致愚蠢得会相信一个宣教士所说的话,不过我也怕你的疤痕会叫他们心里震动,因而转向你的宗教!”

3.举例说明

瓦勒度 ( Peter Waldo )  是法国里昂一名殷商,是敬虔的瓦典西 派( Waldensian )的候选领袖。他是因为一个朋友在宴席上死亡而悔改的。然后他请来两位博学的学者把圣经翻译作为他的语言,之后他卖去家产,跟从了主。他每到一处传扬基督,他都会这样说:“看耶稣!听耶稣!学耶稣!”那是作门徒的首要条件。  ( A. Naismith, 1200 Notes, Quotes and Anecdotes, London, England: Pickering & Inglis, 1985, p.55 )

4.举例说明

一位在瑞士的女士买了一小包陈年的乳酪。她把乳酪放在手提袋里,然后继续逛不同的商店。然而她却受到她认为身上发出恶臭的店员驱赶。她这样想:“这些身上发出臭味的人怎会仍然有人聘用?”可是当她打开自己的手提袋,才发现发出恶臭的人是自己而不是别人,你可以想象她的尴尬,因为她才是臭味的“原凶。” ( Walter B. Knight, Master Book of New Illustrations,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56, p.139. Used by permission )

5.举例说明

一个年青女郎因为父亲酗酒而离家出走,她后来却成为基督徒。之后她说出回家的意向,并且立志要尽力挽救父亲。有人问:“可是当他又在你试图取悦他的事情上诸多挑剔,你会怎样?”“再努力一点。”她回答说,眼里发出光芒。“是的,可是当他无理取闹,残酷尖刻时,你会便容易失去耐性,向他以牙还牙了。那时你会怎样!”“再努力一点祈祷。”她这样说。那个浇冷水的人还有一箭:“假如他又象从前般打你,你会再次离开他吗?”“再爱他多一点。”那基督徒女子镇定地说。她辉煌的毅力得胜了。透过爱,祈祷和忍耐,她的父亲不但从以前的罪中回转过来,他更证明了基督的救赎能力。我们在献身基督的生命中,能在多少程度上认同这点呢?  ( New Illustrator, quoted in 3000 Illustrations for Christian Service, Walter B. Knight,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52, p. 431, adapted. Used by permission )

6.举例说明

当“救世军之母”卜嘉芙莲( Catherine Booth )在一八九零年因癌病去世时,她的遗体被放在国会大楼供人瞻仰。最穷的穷人与国会议员争相拥到棺木前,为要一睹他们所爱的人的最后一面。恶棍走过她的遗体时流下眼泪。妓女看完她的遗容后开始寻求新生活。“那女士为我而活,”一个酗酒者在悲痛中哭泣。他们把他拉到一旁,叫他跪下来接受赦免,并应许他嘉芙莲布夫的神就是他的神。三个男人在一个晚上一同跪在棺木前面,认罪悔改,他们离开大楼时已是重生得救的人。另一人说:“我走了六十哩路来再见她一面。她促成了我两名儿子的得救。”一个显示出基督品质的人,她的见证是何等惊人!  ( The King's Business, quoted in 3000 Illustrations for Christian Service, Walter B. Knight, Grand Rapids: Eerdmenas, 1956, p. 427, adapted, Used by permission )


进深研究书目

William Barclay, Daily Study Bible (Matthew), rev. ed., (Philadelphia: Westminster Press, 1975-1976).

William Barclay, The Gospel of Luke, (Philadelphia: Westminster Press, 1953).

William Barclay, The Gospel of John, Rev. ed., (Philadelphia: Westminster Press, 1975).

Frederic Godet, A Commentary on the Gospel of Luke, Trans. by E. W. Shalders, and M. D. Cusin, 2 vols., 1879, Reprinted, (Grand Rapids: 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 1957).

H. A. Ironside, Expository Notes on the Gospel of Matthew, (Neptune, N. J. :Loizeaux Brothers, 1948).

H. A. Ironside, Addresses on Luke, (Neptune, N. J.: Loizeaux Brothers, 1947).

H. Ironside, Addresses on the Gospel of John, (Neptune, N. J.: Loizeaux Brothers, 1962).

J. C. Macaulay, Expository Commentary on John, (Chicago: Moody Press, 1978).

G. Campbell Morgan,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Luke, (Old Tappan, N. J.: Fleming H. Revell Company, 1931).

G. Campbell Morgan,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Matthew, (Old Tappan, N. J.: Fleming H. Revel Co., 1929).

G. Campbell Morgan,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John, (Old Tappan, N. J.: Fleming H. Revell Company).

Arthur W. Pink, Exposition of the Gospel of John, 4 vols., 1923ff., Reprinted-1 vols., (Grand Rapids: 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 1975).

J. C. Ryle, Expository Thoughts on the Gospels (Luke), 2 vols., (Fort Washington, Pa.: Christian Literature Crusade, 1956).

C. H. Spurgeon, Spurgeon’s Popular Exposition of Matthew, Reprinted, (Grand Rapids: 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 1962).

R. V. C. Tasker,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Matthew: Tyndale New Testament Commentaries,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61).

R. V. C. Tasker,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St. John, Tyndale New Testament commentaries,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78).

Merrill C. Tenney, John: The Gospel of Belief,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69).

W. H. Griffith Thomas, Outline studies in the gospel of Mathew,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61).

John F. Walvoord, Matthew Thy Kingdom Come, (Chicago: Moody Press, 1974).

B. F. Westcott,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John,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62).

回到最前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