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讲章大纲

与这些人相遇

主题:巴拿巴——在丰盛中的教训

经文:徒十一  19-30

引言

巴拿巴名字的意思是“劝慰子”或“劝勉”(徒四36-37)。他生来是利未人,乃塞浦路斯的原居民。他的外貌俊美(参看徒十四11-12),被安提阿教会承认为先知和教师(徒十三1),而且在初期教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对他性情的研究显示:

巴拿巴是一个有信心的人(徒十一  22、24)

1)     向主开放( 徒十一  24)

2)     他对神的话服从(罗十  17)

巴拿巴是一个完全的人(徒十一  24)

1)     要倒空( 徒十一  24)

2)     必要降服( 徒十一  24)

3)     必要有祈祷的心( 徒十一  24)

巴拿巴是一个丰盛的人(徒十一  24)

1)     的榜样的丰盛(徒四  37)

2)     他的鼓励的丰盛(徒四  36)

3)     他的福音的丰盛( 徒十一  23-24)

结语

巴拿巴是一个有信心的人、一个完全的人和一个丰盛的人。你又如何呢?


34讲章大纲阐释

与这些人相遇

主题:巴拿巴——在丰盛中的教训

经文:徒十一  19-30

引言

我们第一次遇到巴拿巴,是在使徒行传第四章。他的名字叫约瑟,不过使徒却称他为巴拿巴,这个亚兰文的用词意思是“劝慰子”或“劝勉”(徒四  36)。他是塞浦路斯的原居民,也是一个拥有产业的利未人——大概是数块田(徒四36-37)。这是违反律法的,因为利未人是不可以拥有房产的。很明显,人们并不常遵守这条律法。

巴拿巴被安提阿教会承认为先知和教师(徒十三  1),而且在初期教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他说服了使徒保罗悔改的真实性(参看九27);他代表安提阿的使徒认出了那是出于神的运动(参看徒十一22、24);他陪伴保罗作第一次的宣教旅程(参看徒十三2),并且为外邦人在耶路撒冷会议上申辩(参看徒十五12、22-25)。也许对他最佳的总评应该是:“是个好人,被圣灵充满,大有信心。”(徒十一24)

巴拿巴是一个有信心的人

“巴拿巴……大有信心”(徒十一  22、24)。没有人可以没有信心而经历被圣灵充满。我们因信称义、因信得洁净,有一天也要因信得荣耀。圣经说:“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来十一6),以及“凡不出于信心的都是罪”(罗十四23)。在巴拿巴的生命中:

1) 他向主开放

“巴拿巴原是个好人……大有信心”(徒十一  24)。在巴拿巴的生命中有一刻仰望耶稣,信心便生出来了(参看来十二2),不过很明显,就是他继续仰望(暗示了集中注视),直至他成为一个“大有信心”的人(徒十一24)。“大有信心”这词是超过一般自然的信任的——虽然它们也关系密切。另有两件事情是必须包括进去的:第一,巴拿巴对福音真理的掌握极为扎实,他对耶稣基督的弥赛亚和复活并没有犹疑不定;第二,他对基督教福音的概括性有一个清晰的观念。他对神在大扫的扫罗,那个曾经逼迫教会的人身上所作的有信心,他对在事奉压力下的表亲马可也一样。他同时对福音世界也怀抱异象。

2)     他对神的话服从

“信道是从听道来的,听道是从基督的话来的”(罗十  17)。在旧约和新约的背景中,“顺服”这个字是可以跟“听”字交换的。在圣经中,顺服代表一个人对他所听到的事情作出积极的回应,而不是被动地听。这是基督教中最重要字眼。

从上下文我们可以十分清楚地看见,巴拿巴是个顺服的人。当他劝导悔改者要“恒久靠主”(徒十一  23),他乃是呼召他们要积极地回应。他是大有信心的人,他也热切盼望安提阿的基督徒能如此。有人说过:“当钟声响起时,仆人必须动身。”愿我们对神的主人之钟的声音会更敏感,更预备奔向它呼召我们的方向!

巴拿巴是一个完全的人

“巴拿巴……被圣灵充满”(徒十一  24)。神的旨意是指每个基督徒都应该有意识地、持续地和显著地被圣灵充满(参看弗五18)。这在巴拿巴是真确的。对他——和我们每一个——来说,这涉及三重条件:

1) 必要倒空

“是个好人,被圣灵充满”(徒十一  24)。圣灵不是液体,乃是一个位格,与父和子地位同等。被圣灵充满就是受圣灵控制,因此必须要倒空一切会消减祂或叫祂担忧的任何事(参看帖五19;弗30)。第一点指到我们生命中的自我,另一点则是与我们生命中的罪有关。若要圣灵充满我们,我们必须向自我死,罪必须被显露出来。

1.举例说明

2)     必要降服

“是个好人,被圣灵充满”(徒十一24)。当保罗写:“要被圣灵充满”(弗五18)时,他用了一个被动的动词。我们不能自己充满,我们只可以在降服或顺服在圣灵面前,然后被充满。使徒行传五章32节提醒我们,神把圣灵赐给那些顺服祂的人。你能够宣告你认识那丰盛吗?圣灵有没有管治你生命的每一个范畴?巴拿巴是一个被圣灵充满的人。你又如何?

2.举例说明

3)    必要有祈祷的心

“是个好人,被圣灵充满”(徒十一  24)。每一个祝福都是借着信心临到我们的。耶稣说:“你们祷告,无论求什么,只要信,就必得着”(太廿一22);再一次:“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天父,岂不更将圣灵给求他的人吗?”(路十一13)祂这些话都是对已重生的人说的。  祂所指的不但是圣灵的位格,更指到祂的丰盛和能力。

陶雷博士  ( Dr.R.A.Torrey )  他的著作《祈祷的能力》( The Power of Prayer )  说:“祈祷是那把打开神无限恩典和能力仓库的钥匙。神本身所有的美善和祂一切所拥有的,都是从祈祷支取的”( 16页)。陶雷博士责难我们说:“我们忙得不会祈祷。我们有很多活动,但完成的却很少;很多事奉却很少认罪;很多机制却很少果效”( How to Obtain Fullness of Power, p.58 )。  巴拿巴是一个“被圣灵充满,大有信心”(徒十一  24)。那是你的写照吗?

巴拿巴是一个丰盛的人

“巴拿巴是个好人”(徒十一  24)。最显著的观念在于“好”这个字,它是指到道德上的优胜,不过我们却不能把意思限定于此。这个字还表达了性格柔和、善良、慷慨和愿意为他人的好处作出牺牲。这在巴拿巴的身上是何其真的事实!

1) 他的榜样的丰盛

我们读到巴拿巴“有田地,也卖了,把价银拿来,放在使徒脚前”(徒四  37)。这是他信心的历险和爱的行动。当他拿了价银放在使徒的脚前,他所做在其他人心里留下了极深的影响。他那么有意义的行动立即激发亚拿尼亚和撒非喇做出同样的事——除了他们欺哄圣灵,向教会犯罪。

榜样的威力不能被低估。人们常常都看着我们,我们所做的往往对别人造成难以置信的影响。这是因为主耶稣“周流四方,行善事”(约七  12;徒十38),人们还说他是迷惑众人的。在生命中有很多都说明,榜样所做的胜过才能,别人对我们的称赞,必定比我们自吹自擂有力。

3.举例说明

2)     他的鼓励的丰盛

“约瑟,使徒称他为巴拿巴(翻出来就是劝慰子)”(徒四  36)。这正是他所作的服事。他是那个把保罗引荐给他以前逼迫的教会的人(参看徒九26-28),后来又招揽他成为安提阿年青悔罪者的教师。其实多年前他已帮助过保罗逃离耶路撒冷,使他离开追捕他的希利尼人的手。在那时(约九年前),扫罗退到大扫去;但巴拿巴把他找回来,“猎获他”,至少有一年时间扫罗当了巴拿巴的助手。

诚然,在第一次的宣教旅程之后,保罗和巴拿巴因约翰马可背叛事奉而起了争执。他们的争执激烈到一个地步,使他们各走各路。巴拿巴带着马可航行到塞浦路斯;保罗拣选了西拉“也出去,蒙弟兄们把他交于主的恩中”(徒十五  40)。

 有人怀疑假如巴拿巴对马可也失去信心的话,后果将会如何。也许马可从此会完全退出基督徒的事奉行列。假如我们没有他写的福音书,我们也不可能有马太福音或路加福音了,因为他们都是极依赖马可的资料的。神不让马可这个人离开,是因为他得着巴拿巴的鼓励。

4.补充说明

3)     他的福音的丰盛

当巴拿巴来的时候,他劝慰年青信徒要“立定心志,恒久靠主”(徒十一  23-24)。路加加上一句话:“于是有许多人归服了主”(徒十一24)。这明显是巴拿巴事奉的影响。他的讲道和教导是何等有力!他的工作是如此成功,福音的鱼网都要挤破了,以致巴拿巴要找扫罗帮忙。最后安提阿的教会都认识圣灵,巴拿巴和保罗也被指派去做宣教的工作(徒十三1-4);他们两人也受圣灵差遣出去,传讲神的道(徒十三1-5)。于是第一次的宣教旅程就这样开始了。巴拿巴对福音的热诚会因此永被记念。

摩根( G. Campbell Morgan)完美地总结了巴拿巴这个人。他指出他名字的意思是“预言之子。”这是一个活出他名字的人。有保惠师内住,他的事奉是双重的:第一是安慰,其次就是劝导。这正是耶稣差遣圣灵时,心中所想的同样的双重事奉。祂说:“我不撇下你们为孤儿,我必(差遣保惠师)到你们这里来”(约十四18、26)。然后就是关于劝导的元素,祂说:“但保惠师,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来的圣灵,他要将一切的事指教你们”(约十四26)。“保惠师”一词结合了安慰和劝导。使徒把约瑟称为巴拿巴,因为他是人如其名。这人在安慰和劝导上有恩赐,而且被福音的热诚燃烧着;这被油膏了的嘴唇开始了一个最终扩展到地极的运动。

5.举例说明

结语

巴拿巴是一个有信心的人、一个完全的人和一个丰盛的人。你又如何呢?


附加评注

1.举例说明

最近一个年青男子进行了一个切除心瓣膜的手术,那是一根环绕心脏,如纸般薄的线,但他的已增大了四分之三寸,阻碍了他的心肌的运作。医生说当他们切除了心瓣膜,心脏立即会比现在的运作快两倍。正如增大了的心瓣膜一样,罪也减低了我们属灵的运作,使我们在灵里生病。我们需要让主移除罪,它减慢了我们为主而作的百倍功能。

2.举例说明

欧福德牧师记得在他得救之后,他花了多年时间才明白什么是顺服圣灵。虽然他已全职事奉,并且借着传讲神的话语,见证了相当多的祝福,他却知道他的生命里面缺乏力量和自由。他很关注这情况,于是安排了休假时间查考圣经,并且等候神。当他深思到以弗所书五章18节和哥林多后书三章17节,他开始注意到丰盛和自由是不可分割的。只有主所控制的生命才能释放我们。当他读到:“主的灵在哪里,那里就得以自由”,他看见了真理,并且借着禸住圣灵的管治,进入了被释放的生命的喜乐经验。

3.举例说明

在慕迪( Dwight L. Moody )的传记中,记载了一件威尔逊( Woodrow Wilson )总统的生平佚事;总统描述了自己与这位著名布道家的唯一一次接触:“我当时正在理发店,我发现有一个不寻常的人进来。一个男人静静地进来,坐在我的旁边。我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充分流露出对服务他的人一种个人和极大的兴趣,而他的态度是不亢不卑的。我故意逗留到他离开,之后却发现他的到访对店里的理发师产生了一些影响。他们的对话是安静而低调的。虽然他们不知道他的名字,他的存在仿佛提升了他们的思想,给他们极深的印象。以我个人来说,我离开那里的时候,我感觉仿佛到过敬拜的地方一样。”

慕迪先生光顾理发店,正如圣经记载彼得和约翰在耶路撒冷的会议中,“认明他们是跟过耶稣的”(徒四13)。很多人只有兴趣以他们自己叫人难忘。但信徒却应每天在他的生命中让神展示出基督的香气,以致其他人可以感受到主的可爱。

4.补充说明

在一篇名为“巴拿巴:温暖的鼓励者”( Barnabas: Warmhearted Encourager )的文章中,在奥地利作宣教士的蔻蒂斯( Devere K. Curtiss )  说:“我们(有巴拿巴的同在时)应感到十分舒服。他大概常常微笑,大力与新来者握手,对朋友则来个熊抱。若他不同意你的话,他会巧妙地另外作出建议。若你在事业上遇到困难,他也会在那里,不是絮絮不休,乃是伸出援手。试想想假如新约没有巴拿巴,历史会何等的不同。谁会把刚悔改的保罗引荐给使徒?假如没有人给马可第二次机会,他和他的福音又会怎样?巴拿巴满足于扮演一个辅助的角色,他调解、容纳、接受。当基督徒同住在基督的身体……我们可以从巴拿巴学习到更多。” ( Europe Report, Wheaton, January-February, 1981, p.7 )

5.举例说明

据欧福德牧师说,他一个现在已回到主身边的挚友,是现代的巴拿巴。这人在加勒比海一带植堂,并且被大大地使用。但事情不是常常这样的。他早年在当宣教士时,使因生病而被调回家。但他康复后,神再次使用他,虽然他说那时他不懂何谓真正传福音者的自由和胜利。然后有一次他到一个加勒比海的岛上作布道。他所住的房间又热又湿,那里的人又毫无反应,他感到非常孤单和想家。

在一个又气使人呼吸不顺畅的日子,他沿路走下海滩,望向茫茫大海。太阳燠热非常,可是忽然间,一阵舒畅的海风吹在他身上,凉快了他的脸,苏醒了他的灵魂。当他吸进一口清新的空气,仿佛神对他说:“狂野的人,你既吸进这口空气,为何不接受圣灵的丰盛。”他得到了信息。他跪下来,承认自己一直与肉体争战,并且犯了罪。然后他抬头望天,深深吸进一口清新的空气,直吸到肺里,祈祷说:“主啊,当我吸进这口空气时,我也凭信心接受圣灵的丰盛。”从那一刻开始,他便急不及待要去传道。那晚,当他的道讲到一半,圣灵临到会场,让人深信圣灵在清晨已在人们中间工作。结果,一间教会成立了。当韦特殊向欧福德博士重述这件事时,说:“我没有经过吸一口气和祈祷,我是不会踏上讲台的,‘主啊,我也接受圣灵的丰盛。”’


进深研究书目

Joseph Addison Alexander, Commentary on the Acts of the Apostles, (Minneapolis: Klock & Klock Christian Publishers).

Samuel Angus, Environment of Early Christianity, (New York: Scribner, 1914).

William Barclay, The Act of the Apostles, (Philadelphia: Westminster Press, 1955).

E. M. Blaikiock, The Acts of the Apostles, Tyndale New Testament Commentaries,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79).

F. F. Bruce, Commentary on the Book of Acts,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54).

__________, Paul: Apostle of the Heart Set Free, (Grand Rapid: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77).

Charles W. Carter and Ralph Earle, The Acts of the Apostle – a Commentary, (Grand Rapids: 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

W. J. Conybeare and J. S. Howson, The Life and Epistles of St. Paul, 2 vols., 1854, (Reprinted –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53).

H. A. Ironside, Lectures on the Book of Acts, (Neptune, N. J.: Loizeaux Brothers, 1961).

J. C. Macaulay, Expository Commentary on Acts, (Chicago: Moody Press, 1978).

C. Campbell Morgan, The Acts of the Apostles, (Old Tappan: Fleming H. Revell Co., 1924).

Richard B. Rackham, The Acts of the Apostles, (Grand Rapids: Baker Book House, 1964).

William Ramsay, St. Paul the Traveler and the Roman Citizen, 3d ed., 1897, (Reprinted – Grand Rapids: Baker Book House, 1979).

 回到最前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