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讲章大纲
与这些人相遇
主题:彼得——宽恕中的教训
经文:约一 35-42
引言
彼得是主的门徒当中最著名的一个。他是约拿的儿子,在福音书中几乎占据最多描述的篇幅,并且在使徒行传的上半部,他也占了一个独特的位置。正因如此,要详细地描述他的故事是没有可能的。我们在以下的信息中会集中在他三个信仰的发展阶段:
一、彼得—— 一个普通人(约一 42)
1) 他在智慧上是一个强人(太十八21;约六68,十三36-37,廿一20-21)
2) 他在情感上是一个强人(太十六22,廿六35、37、75;路五8)
3) 他在使命上是一个强人(太十四29,廿六33)
二、彼得—— 一个属肉体的人(约一 42)
1) 他向基督回转( 约一 41-42)
2) 他向基督认罪(太十六 15-18)
3) 他与基督的争辩( 约十六 21-24)
三、彼得—— 一个属灵的人(约一 42)
1) 彼得向他的主的最终回转(可十六 17;路廿四34;林前十五5)
2) 彼得对他的主完全的回应(约廿一 15、18-19)
结语
我们天生的恩赐也许与彼得不一样,我们将来的工作也许也不一样,不过耶稣拣选了一个属肉体的人,然后把他改变成为属灵人的原则却是不变。你愿让祂现在就在你的生命中开始工作吗?
32 讲章大纲阐释
与这些人相遇
主题:彼得——宽恕中的教训
经文:约一 35-42
引言
彼得是主的门徒当中最著名的一个。他是约拿的儿子,在福音书中几乎占据最多描述的篇幅,并且在使徒行传的上半部,他也占了一个独特的位置。正因如此,要详细地描述他的故事是没有可能的。我们在以下的信息中会集中看看,彼得从一个沙造的人变成一个石造的人,其中经历的三个信仰发展阶段:
一、彼得—— 一个普通人
“耶稣看着他,说:‘你是约翰的儿子西门,你要称为矶法’”( 约一42)。尽管彼得有很多缺点,可是纵观新约的描述,他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强人。
1) 他在智慧上是一个强人
“西门彼得回答说:’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约六 68)他是一个哲学家,因为他总爱问一些个性化的和敏锐的问题。当那些所谓门徒都因耶稣的话难以明白而离开祂时,彼得却问:“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约六68)他也是那个问:“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呢?”的人。另一次当所有人都闭口不言时,他却开口问主说:“主啊,卖你的是谁?”(约廿一20)还有:“主往哪里去?……我为什么现在不能跟你去?”(约十三36-37)后来有一个问题是关乎他的同伴约翰的:“这人将来如何?”(约廿一21)这些问题若不是反映出他的无知,就是反映出某程度上的傲慢,同时也说明,彼得是个智力上的强人。
2) 他在情感上是一个强人
“他就出去痛哭”(太廿六 75)。请留意有四次情况揭示这个人的情感和感受的。当耶稣在打鱼的神迹中展示祂的权柄和神性时,彼得发自内心深切地呼喊说:“主啊!离开我,我是个罪人!”(路五8)后来当耶稣透露祂即将要在耶路撒冷受死,彼得竟然与夫子争辩说:“主啊,万不可如此!这事必不临到你身上”(太十六22)。然后当他口出狂言时,他的情绪就爆发了:“我就是必须和你同死,也总不能不认你”(太廿六35)。在他不认主之后,我们读到的是彼得“就出去痛哭”(太廿六75)。他是一个有强烈情感的人。
3) 他在使命上是一个强人
“彼得说:‘众人虽然为你的缘故跌倒,我却永不跌倒’”(太廿六 33)。我们还记得彼得撇下一切跟随耶稣,他是一个行事果断的人。彼得是那个踏出渔船在汹涌的大海中与主相见的人(参看太十四29)。彼得也是那个夸口他永不会背弃主的人(参看太廿六33)。虽然他最终在这方面失败了,可是他也表现了委身的意愿。他是唯一一个拿着刀,尝试为耶稣一战而攻击大祭司的仆人的人(参看约十八10)。彼得也是那个看见复活主便跳下渔船游上岸的人(参看约廿一7)。彼得拥有所有伟大人物性格的元素,然而这些元素却没有融合在一起,成为力量。
这对我们所有人都是何其真实的景况!耶稣在我们的生命中寻找,看看祂可以怎样改变我们;不过唯一的条件是我们降服在祂的完全权柄和主权下。耶稣希望把我们塑造成为不仅只是一个普通人,祂的最终目的是把我们造成一个属灵人。
1.补充说明
二、彼得——一个属肉体的人
“耶稣看着他,说:’你是约翰的儿子西门,你要称为矶法’”(约一 42)。每一个与耶稣相遇的人都要面对他自己生命中的属肉体问题,这也是哥林多教会其中一个最大的软弱(参看林前三1、3)。属肉体就等于不属灵。当彼得初遇基督时,他只是一个普通人,可是神迹改变了他的一生,也永远地改变了他。请注意在他生命中发生的危机:
1) 向基督回转
“他先找着自己的哥哥西门,对他说:“我们遇见弥赛亚了”(弥赛亚翻出来就是基督),于是领他去见耶稣”(约一 41-42)。安德烈知道彼得有潜质成为一个伟大的领袖——只要他被耶稣降服。所以他回转后的首个责任,就是去找他的兄弟西门。当耶稣看见彼得时,不是一瞥,或不经意地看,而是看穿他一切的注视;祂看透了他,在那一刻彼得也向耶稣基督投降了,把他的自然素质全放在救主的控制下。
你曾否容让你的生命被耶稣基督搜寻呢?没有人能够经过神圣的检视,而不会寻求实时的救恩和生命指引的。
2.举例说明
1) 向基督认罪
“耶稣说:’你们说我是谁?’西门彼得回答说:’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太十六15-16;另参看17-18)。这是彼得所做的一次极其显著的认罪。救主把这句话视为天父的直接启示。也是在这个场合中,耶稣预言彼得会成为建立教会的其中一块房角石,他被赐下天国的钥匙。这预言在五旬节当日和彼得日后的事奉中便应验了。
假如任何人没有公开或不以为耻地承认耶稣基督,神不会对他委以重任的。你有没有让祂成为你生命中的主呢(参看罗十9)
3.举例说明
3) 他与基督的争辩
“从此耶稣才指示门徒,他必须上耶路撒冷去,受……许多的苦,并且被杀,第三日复活。彼得就拉着他,劝他说:’主啊,万不可如此!这事必不临到你身上’”(太十六 21-22;另参看23-24)。一个真心向基督回转和认罪的人,仍然可以与一个与基督争辩的灵同活,实在太令人费解。这就是肉体的真正本质。保罗宣告说:“原来体贴肉体的,就是与神为仇;因为不服神的律法,也是不能服,而且属肉体的人不能得神的喜欢”(罗八7-8;加五17)彼得能够看见登山变像,又听见摩西和以利亚讨论耶稣将要在十架上成就的死亡,他很是欢喜,可是他还未预备好要舍己背起十字架跟从耶稣。
彼得拒绝走顺服之路,只落得被主耶稣责备,又引起后来的口出大言(参看太廿六 33)和跌倒。当他需要为主儆醒的时候,他却在客西马尼园睡着了(参看太廿六36-46)。他凭着血气之勇把大祭司仆人的耳朵砍下了(参看太廿六51-54)。到最后,他甚至以起誓睹咒来否认主(参看可十四66-72)。
有人指出当加略人犹大出卖耶稣后,他就出去吊死了。其实彼得也可以同样做,因为他的罪是应该受责难的,不过再一次:“主转过身来看彼得”(路廿二 61)——那是彼得最初被降服时的同一种看法。彼得于是记起主的话来,他“就出去痛哭”(路廿二62)。从字里行间看来,这是彼得的十字架。肉体在那时辰被钉在十字架上。虽然这经验必须在日后重新肯定,它却不需要再重复了。这在我们的经验中也一样。
4.举例说明
三、彼得——一个属灵的人
“耶稣看着他,说:’你是约翰的儿子西门,你要称为矶法’”(约一 42)。当彼得仍活在地上时,他永远不会完全,也没有任何一个基督徒可以做到完全的圣洁;不过每个基督徒也可以做到条件上的完全。意思就是一个人可以成为一个属灵的人,而不是属肉体的人。在他的传记的结尾,我们看到:
1) 彼得向他的主的最终回转
关于复活的主己离开空坟墓的消息,“你们可以去告诉他的门徒和彼得”(可十六 7)。而两个从以马忤斯前来的门徒也宣告说:“主果然复活,巳经现给西门看了”(路廿四34)。甚至保罗在他有关复活的文献证明中也告诉我们基督也是“显给矶法看”(林前十五5)。究竟那次会面始于何时,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有一点十分清楚,就是它让彼得最终向基督回转。彼得承认他的罪,然后喜乐地与主进入复和的相交中。
在完全的福音中有复合(参看约壹一 9),这是何等奇妙。这不是犯罪的借口,而是逃避犯罪的出口。
5.举例说明
2) 彼得对他的主完全的回应
这一幕在提比哩亚海边开始,当时复活主看着彼得的脸问:“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约廿一15)耶稣问了这问题三次,为的是要强调彼得三次不认祂,而彼得也三次坦诚对主的爱——不论要付上什么代价(参看约廿一15-17)。耶稣也顺着他的话对他宣告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你年少的时候,自己束上带子,随意往来;但年老的时候,你要伸出手来,别人要把你束上,带你到不愿意的地方”然后约翰加上一句:“说了这话,就对他说:’你跟从我吧!’”(约廿一18-19)
这似乎是颇可靠的证据,支持传统上说彼得是为信仰殉道的。事实上,有故事说当时针对基督徒的激烈逼迫在罗马展开时,信徒都曾设法说服彼得逃走。可是正当彼得离开罗马时,他遇见主耶稣正朝罗马走来。彼得问:“主啊,你往哪里去?”“我正前往罗马为你钉十字架。”彼得听见那些话回到罗马,在那里被倒钉十字架,因为他认为自己不配以主的同一个方式受死。以我们对彼得的认识,这个古代的故事也有其真实的一面。
他奉献他的爱时,他同时是奉献他的生命。我们读到圣经说在五旬节之日,他与另外一百廿人在楼顶上“被圣灵充满”(徒二 4)。有了圣灵的充满和膏立,他成为福音队伍的发言人,并且用关于活着的主的信息把整个城市摇动。那一次有三千人信主,之后的一天更多过三千人。他不但向犹太人,更是向外邦人打开天国之门,叫他成为耶稣基督的教会的房角石。撒但即使要全力打击这人所带领建立的工作,也是不可能的。
结语
耶稣基督为彼得所做的事,也可以为你和我而做。我们天生的恩赐也许与彼得不一样,我们将来的工作也许也不一样,不过耶稣拣选了一个属肉体的人,然后把他改变成为属灵人的原则却是不变。你会让祂现在就在你的生命中开始工作吗?
附加评注
1.补充说明
迦拿 ( Mr. Gardner )写过一本名为《先知、祭司、君王》( Prophets, Priests and Kings ) 的书,他在书中对布莱恩 ( William Jennings Bryan ) 作出了一番描述。谈及他的性格时,迦拿说:“他是一个伟人,不过缺少了宝贵。”摩根在评论这番话,说它“展示了迦拿的圣经背景和对彼得著作的熟悉。因为使徒彼得后来提及与基督的关系时,说基督很‘宝贵’,而每一个与祂有关系的人也有分于其中。什么是宝贵?”摩根博士问。“我们说珠宝是宝石,那是贴切的表达。每一件珠宝也是因不同的组合焊接成为力量的表现,这是彼得所缺少的。”
地质学家告诉我们,石头是连串过程的结果。当很多的原素跟据某一种基理组合和连接,结果就是一块石头。耶稣看着属他的人说:“你要称为矶法。”救主能够检视所有的元素,可是它们缺乏了宝贵,统一和力量。
2.举例说明
两个无信仰的人有一次坐在火车上讨论基督的生平。其中一人说:“我想应该有人写写关于祂的有趣浪漫史。”另一人回答说:“你就是最适当的人选了。把祂神圣的外表撕下来,把祂描绘为一个男人——男人中的男人。”这个提议竟化成了行动,浪漫史也写了下来。那个说出提议的人是殷格索尔( Colonel Robert Ingersoll )上校,一个著名的无神论者。那作者就是华莱士 将军( General Lew Wallace ),他的作品名为《宾汉》( Ben Hur )。在构想基督的生平过程中,华莱士 将军却发现自己正面对一个前所未有最伟大的生命。他愈研究下去,愈发现耶稣不是一个普通人。直至有一天他忍不住喊叫出来:“真的,这是神的儿子!” ( Encyclopedia of 7700 Illustrations, by Paul Lee Tan, Rockville, Md.: Assurance Publishers, 1979, p. 276 )
3.举例说明
一个年青人为自己的属灵状况深感困扰。他参加了好些崇拜聚会,传道人用了很多经文来引证人心的败坏,可是他却拒绝把这些经文应用在自己身上。他的道理是:“我知道自己有点不好,但我不是坏透啊。我是好坏参半。”他抱着这种心态找救恩,但却找不到。这样的情况维持了半年,直至有一天他真的被自己的属灵光景折腾得疲惫不堪,他坐在路边要看看自己是否真的对自己坦诚。他愈看自己的属灵情况,愈是自责。过了一会儿他真的无法再忍受了,他喊叫说:“噢神啊!你是公义的。我是从头到脚都坏透了。若你把我送进地狱,我也是活该的!”这认罪的说话一出自他的心和口,圣灵便把救主启示在他心里。他把自己的灵魂交托了基督,便平安地上路了。 ( Evangelical Christian, quoted in Knight's Master Book of New Illustrations, by Walter B. Knight, Grand Rapids: 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56, p. 100. Used by permission )
4.举例说明
史密夫主教( Bishop Taylor Smith )常常说到他是怎样向着自己死和在基督里得胜。为了使自己一次过死去,他每天早上都会再次肯定这事实。从床上起来,他会向天祈祷说:“亲爱的主,床是祭坛,我的身体是祭物,我再次肯定我向自己死,并借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向神活。”
除非把肉体置诸死地,否则我们不能逃避自大和失脚。或迟或早我们也要在肉体中睡觉,争战和起誓。这对我们所有人来说,是何等的警惕和挑战!
5.举例说明
在宾夕法尼亚州,一个年青人厌倦了农场的生活,所以他决定到城市去,并且过着放荡和纵情罪恶的生活。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他对城市的生活也渐感乏味,他正疑惑父母会否让他回家去——尤其是他已没有与他们联络。所以他出去打工,并且储足回家的旅费。因为他实在穿得太破烂了,以致火车到站后他也没有心情下车。他找了一个地方居住,并且写了第一封信回家。他在信中承认自己是罪无可赦,并祈求双亲原谅他。他告诉他们自己会在数日后抵步,假如他们原谅他的话,就把床单挂在晾衣架上,代表他们对他的接纳。那母亲怎样做呢?她把屋里所有的被单都搜寻出来,然后把它们全挂在架上——一个丰富的原谅的象征。这正是神所做的事——不过神的规模的更加大。
进深研究书目
William Barclay, The Gospel of John, rev. ed., (Philadelphia: Westminster Press, 1975).
H. Ironside, Addresses on the Gospel of John, (Neptune. N. J.: Loizeaux Brothers, 1962).
J. C. Macaulay, Expository Commentary on John, (Chicago: Moody Press, 1978).
G. Campbell Morgan,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John, (Old Tappan, N. J.: Fleming H. Revell Company).
Arthur W. Pink, Exposition of the Gospel of John, 4 vols., 1923ff., Reprinted – 1 vol., (Grand Rapids: 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 1975).
R. V. C. Tasker,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St. John, Tyndale New Testament Commentaries,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78).
Merrill C. Tenney, John: The Gospel of Belief,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69).
B. F. Westcott,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John,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