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讲章大纲

复活节主日

主题:喜乐之途

经文:路廿四  13-35

金句:  “正当那日,门徒中有两个人往一个村子去;这村子名叫以马忤斯,离耶路撒冷约有廿五里…正谈论相问的时候,耶稣亲自就近他们,和他们同行。”(路廿四13、15)

引言

圣灵记录了这个不朽的故事,教导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生命的旅途上。请注意这喜乐之途的三件事:

一、神性的对话(路廿四  14-15)

1)       祂寻找悲伤的心(路廿四  14-15)

2)       祂寻找迟钝的心(路廿四  25)

二、神性的对质(路廿四  26-27)

1)       先知的真理(路廿四  25-27)

2)       历史的真理(路廿四  26)

3)       动力的真理(路廿四  32)

三、神性的成就(路廿四  29-30)

1)       祂满足他们的心(路廿四  32)

2)       祂满足他们的家(路廿四  30)

3)       他保证他们有快乐(路廿四  33)

结语

你在喜乐之途走了多远——对话、对质,或已完成?神在基督里已来到生命的旅途上,用福音的真理与你对质。你可以拒绝它或打开你的生命之门,强使他入内。请经验一下基督那永活的同在、永活的平安和永活的能力。


13 讲章大纲阐释

复活节主日

主题:喜乐之途

经文:路廿四  13-35

金句:  “正当那日,门徒中有两个人往一个村子去;这村子名叫以马忤斯,离耶路撒冷约有廿五里…正谈论相问的时候,耶稣亲自就近他们,和他们同行。”(路廿四13、15)

引言

圣灵记录了这个不朽的故事教导我们很多功课。其中最重要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生命的旅途上。马太没有记录这个故事,马可、约翰也没。但路加在他的福音书中包含了它,因为内中有一些很有人性的事。

有两个充满疑问的门徒(有些释经学者相信那是两夫妇),他们并不属于使徒之列。他们带着十字架的悲剧离开耶路撒冷;他们走向西面的以马忤斯,距离目的地约七哩路,那时正是日落时分。

在他们这个旅程的记述里,我们看到神整个计划如何在福音荣耀的信息中温柔地、真实地及兴奋地被诉说出来。请注意这喜乐之途的三件事:

一、神性的对话(路廿四  14-15)

“他们彼此谈论所遇见的这一切事。正谈论相问的时候,耶稣亲自就近他们,和他们同行。”( 路廿四  14-15)

自从创世以来,人一直都在旅途上。因罪入了世界的缘故,神看见在旅途上心里悲伤且迟钝。因此,神差遣祂那可称颂的儿子与人谈论,因为“基督就是神和人之间的对话。”主耶稣如何在第一个复活节的早上靠近那两个门徒,祂从此之后也在生命的旅途上与人同行。约翰在序言中说:“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在人生旅途上与我们同行)”(约一1、14)。

与这两人同行期间,耶稣在他们身上发现两件对我们很真实的东西——因为我们同样不认识复活信息的奇妙和喜乐。

1)     祂寻找悲伤的心

“正谈论相问的时候,耶稣亲自就近他们,和他们同行…耶稣对他们说:‘你们走路彼此谈论的是什么事呢?’他们……脸上带着愁容。”( 路廿四  15、17)

你是否喜乐呢?你心里有没有快乐呢?抑或你是那些因为从未邀请主耶稣进入内心和家中而愁苦,在人生路上踯躅而行的其中一人?

这两人感到愁闷,因为他们的信心已动摇了。他们在稍后的对话中说:“你在耶路撒冷作客,还不知道这几天在那里所出的事吗?”( 路廿四18)他们也如其他人一样,相信在棕树礼拜天骑着驴驹进入耶路撒冷的那一位,将会拯救以色列。他们相信祂会赶走罗马人,建立伟大的弥赛亚王国——不过最终都不能成事。相反,祂被钉死了——手和脚被钉,直至气绝身亡——他们的信心也完全破产了。

世上每一个角落,就在此时此刻都有人信心动摇。宗教失败了:他们期望教会做到的事,教会都未能完成。他们又转向某些基督徒领袖,可是他们也未能够达到他们的期望,故他们的信心彻底动摇了。

还有,这二人悲伤只因他们的希望破灭了。他们有足够的宗教知识了解那三天的意思。门徒也听过这个先知的话,祂是“说话行事都有大能”( 路廿四  19)的;祂说过祂身体的殿三天内会被建立,不过三天已经过去,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他们的信心动摇,他们的希望破灭,不过更加严重的,是他们的爱窒息了。门徒曾经很爱这先知。他们见过祂行神迹,看过祂抚摸小孩子的头,看着祂把饼和鱼擘开分给群众,见过祂叫死人复活,以及治好麻疯病人——不过现在祂已经走了。

没有比窒息的爱更叫人沮丧——当你不能再爱一个人:他走了、被埋葬了,失踪了。主耶稣跟他们谈话。今天,耶稣由天上的父差派下来与在我同行人生路,祂亲自就近,谈论到你动摇的信心,未圆的梦想和未得满足的爱。

2)     祂寻找迟钝的心

“耶稣对他们说:’无知的人哪,先知所说的一切话,你们的心信得太迟钝了’”( 路廿四  25)。主耶稣基督来到这世界,是要揭开你忧伤和心灵迟钝的原因;你不能进入神奥秘事情的原因;为何圣经似乎无法解释;为何祈祷象一出闹剧,而教会又象一个迷团;为何神似乎如此不真实又遥远。请记住,你是一个宗教性的个体,虽然你已被罪咒诅,但你的人情有与神同样的东西。

这两夫妇不明白在粗皱十字架上发生的事。他们不明白流血的意义。他们也不明白巨石从坟墓前滚开是世上所见其中一个最大的神迹。

耶稣基督从不会在生命旅途上与人相遇时保持缄默的。祂必会说话,祂必会揭露人心的迟钝和不信。祂也必会以祂复活的生命来更新我们。

二、神性的对质

“基督这样受害,又进入他的荣耀,岂不是应当的吗?于是从摩西和众先知起,凡经上所指着自己的话都给他们讲解明白了”( 路廿四  26-27)。神差遣祂的儿子来到世界不只是为了与人展开对话,更要与人作一次最终的对质。祂来用我们的语言跟我们说话,目的是借着他的话揭露我们内心的空洞和不信。主耶稣基督用下面的几点与我们对质:

1)     先知的真理

“‘无知的人哪,先知所说的一切话,你们的心信得太迟钝了。基督这样受害,又进入他的荣耀,岂不是应当的吗?’于是从摩西和众先知起,凡经上所指着自己的话都给他们讲解明白了。”( 路廿四  25-27)

从摩西开始,他表明祂成全了神的律法(那是列祖);祂也要表明了祂是成全了神的生命(那是诗人);祂更表明了祂成全了神的爱(那是先知)。  祂成全了“凡经上”( 路廿四  27)所指的一切。真是一个冲击!真是一个对质!

2)     历史的真理

“基督这样受害,又进入他的荣耀,岂不是应当的吗?”( 路廿四  26)耶稣与他们讨论到所发生的事时,祂表明了祂就是将要发生的事的历史应验。先知已成为过去。他们的问题是不能接受圣经所教导的预言。正如莫理斯  ( Leon Morris )  指出:“先知所说的已经是十分清楚,只是革流巴  (  Cleopas  )和他的朋友还不能掌握它的意思。“凡”这个字十分重要。它们无疑是指到弥赛亚荣耀的预言,但要留心指向他使命的黑暗面,则是另一回事……受难不仅是按情况而定,不知会否真正发生的成数:它是必需发生的。正如先知所写的一样,它必须发生。”(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St. Luke, pp. 338-339 )

3)     动力的真理

“他们彼此说:‘在路上,他和我们说话,给我们讲解圣经的时候,我们的心岂不是火热的吗?’”(路廿四  32)。就算他只是与他们说话,我们也看到他们的心也开始火热起来。

若你已准备好在人生旅途上识别主耶稣的同在,你会发现你们的对话将变成对质,因为没有人与祂接触后,可以依然故我。只有祂能够把忧伤的心变成喜乐的心。

与活着的主对质,使他们做了一些事情。到了以马忤斯后,耶稣指出他还要往前行,但他们却强留祂与他们一同住下,因为天色已向晚了。“耶稣就进去,要同他们住下”(路廿四  29)。主耶稣从来不勉强人接受祂。没有得到邀请,救主不会进入你的生命;所以你必须请祂入内。

1.举例说明

三、神性的成就

“耶稣就进去,要同他们住下。到了坐席的时候,耶稣拿起饼来,祝谢了,擘开,递给他们”(路廿四  29-30)。每一个旅程最引人入胜的地方,就是它达至完满之处。留意对这两人来说,终点的意思是:

1)     祂满足他们的心

“在路上,他和我们说话,给我们讲解圣经的时候,我们的心岂不是火热的吗?”(路廿四  32)

主耶稣经常都是在中心开始,然后移到外围的。想想约翰卫斯理  (  John Wesley  ) 归信的故事。当他还在牛津读书时,他基于对人的同情而前往探访牛津附近的监狱。他尝试传福音,可是他发现自己的生命没有力量。他离开英国到美国去,在乔治亚州布道,不过他发现他没有信息可传。在理想幻灭的愁苦下,他乘船返回英国。在一场风暴中,他看到一些莫拉维亚 的基督徒在神面前有活泼的生命,他们面对死亡时显得毫无惧色。返抵英国后他找到了一个莫拉维亚 的弟兄,问他怎可知道因信称义的意思。在理智上,他知道一个人的称义是凭信心的,可是在经验上,那对他来说毫无意义,直至五月廿四日他在阿尔德门 (Aldersgate)与一群单纯的信徒聚会,由一位平信徒朗声读出马丁路德的罗马书注释前言。当一边听着,“他的心奇异地感到暖烘烘。”从那一刻开始他成为复兴运动分子,为神摇撼国家,最终更把英国从一场血腥的革命中救回来。

你的心可曾火热过?你能够说:“我的心岂不是火热的吗?”任何旅程完成时能达至喜乐,都是从一颗火热的心开始。

2)     祂满足他们的家

“到了坐席的时候,耶稣拿起饼来,祝谢了,擘开,递给他们”(路廿四  30)。祂把他们的家变成一个祭坛,并把一顿饭变成一个圣礼。这就是耶稣每一次进入你“生命的家”时所作的;祂把它变成一个祭坛。

不过祂也把那顿饭变为一个圣礼。祂拿起饼来擘开了;祂擘饼的时候,他们必定看见了祂手上的钉痕,他们的眼睛就开了。他们认出他;而祂从他们的眼前消失,以致他们不再需要看见祂了。祂已进入他们的心、他们的家,而那饼也变成了一个圣礼。每一顿饭都能够成为一个圣礼、一个相交的崇拜,岂不妙哉?

2.举例说明

3)     他保证就他们有快乐

“他们就立时起身,回耶路撒冷去,正遇见十一个使徒和他们的同人聚集在一处,说:‘主果然复活,巳经现给西门看了’。”学者指出他们从以马忤斯回到耶路撒冷,大概需要七小时;但因为与耶稣基督的对质叫他们兴奋莫名,所以在同一个晚上他们关上门,跑回去与其他门徒分享这消息。他们分享的不单是耶稣基督永活的同在的消息——“主果然复活”(路廿四  34)——更是一份永活的平安。他们“就把路上所遇见,和擘饼的时候怎么被他们认出来的事,都述说了一遍…那稣亲自站在他们当中,说:‘愿你们平安!’”(路廿四36)在49节我们留意到那一股永活的力量,因为他们听见救主说:“我要将我父所应许的降在你们身上,你们要在城里等候,直到你们领受从上头来的能力。”这完满的结局意味着心里的火热、家庭的祝福、人生的喜乐。当你有耶稣基督永活的同在、永活的平安和永活的能力时,你便得了一切所想的!

3.举例说明

结语

你在喜乐之途走了多远——对话、对质,或已到达完满?神借着基督进入时间之内,要揭示你心的忧伤和迟钝。神在基督里已来到生命之途,用先知、历史和动力的真理与你对质。你可以拒绝它,或打开你的生命之门,强使祂入内。神已经来了,你可以享受一个神性的完满经历:一颗满足的心、一个成圣的家、一个确实的快乐。请经验一下基督那永活的同在,那永活的平安和那永活的能力。


附加评注

1.举例说明

比尼( Thomas Bilney )是一名在一五三一年殉道的英国人,他曾经描述过他信主的经历。他说:“我的灵魂十分软弱,我渴望平安,可是我一直都找不到……不过我最终得闻耶稣基督。当埃拉斯姆斯 (  Erasmus  ) 最先出版新约圣经时,亮光就出现。我买了那本书,可是被拉丁文吸引多于被神的话吸引;那时我不知道“神的话”是什么意思。在我初读时,我发现了这些话:“基督耶稣降世,为要拯救罪人。”这话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就凭这句话神在我里面动工,照亮我压伤的灵魂,以致我里面的骨头都踊跃欢呼。这就象经过漫长的黑夜后,破晓突然来临。神也能对你作出相同的事!  ( David C. Egner, Our Daily Bread, Grand Rapids: Radio Bible Class, April 19, 1984, adapted )

2.举例说明

一些在中国的宣教士探访一对刚信主的夫妇,被招待他们家里住下。那对夫妇丢弃了所有偶像,并且热切希望在公义的道路上有更多指引。宣教士在一张矮桌子坐下,桌子上面放了两碟东西;他们都感到饥肠辘辘。其中一碟是水煮葫芦瓜,另一碟是一些最劣质的米——那已经是他们所能负担的。食物旁边放了一块黑盐,在美国那是用来喂牛用的,可是在这里却成为他们的餐桌盐。主人把那碟葫芦瓜沾一点盐作调味。宣教士以为自已会被邀请作谢饭祈祷,但郑先生却站起来,抬头看着被煤屑弄脏的屋顶,敬虔地祷告说:“天父啊,请与我们一同用饭!”宣教士被这个对神尊崇的行动深深感动了。祂与那个家的同在是何等真实。  ( J. B. Tweter, Knight's Master Book of New Illustrations,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56, p. 512, adapted. Used by permission )

3.举例说明

快乐在哪里?

不在不信的人身上——伏尔泰  (  Voltaire  )是最典型的无宗教主义者。他这样写道:“我希望我从来没有出过母胎。”

不是在享乐中——拜伦公爵  (  Lord Byron  )过着无人能及的奢华生活。他这样写道:“虫、腐烂,和忧伤都只属于我。”

不在金钱中——古尔德 ( Jay Gould )是美国的富豪,他有数之不尽的钱财。他在临终时说:“我认为我是地上最痛苦的人。”

不在地位和名誉中——比干菲特公爵( Lord Beaconsfield )享尽地位和名誉,他这样写道:“年青时是错误;成年是挣扎;老年是遗憾。”

不在军事的光辉中——亚历山大帝征服了当时的世界,可是完成丰功伟绩之后,他在军营里哭泣,因为他说:“再没有可以征服的地方了。”那么快乐可以在哪里找到?——答案很简单,只有在基督里。  ( The Bible Friend, Encyclopedia of 7700 Illustrations, by Paul Lee Tan, Rockville, Md.: Assurance Publishers, 1979, p.682 )

 回到最前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