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讲章大纲
十架之言
主题:确据之言
经文:路廿三 39-43
金句:“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 (路廿三43)
引言
第二句“十架之这”可被称为“救主对罪人请求的回应。”耶稣位于两个犯人中间被钉,一个得救,而另一个沉沦。让我们集中注意在救主与得救罪人之间的对话。
一、罪人的请求 (路廿三42)
1) 痛苦的命运 ( 路廿三32)
2) 使人不安的恐惧 ( 路廿三40)
a) 过犯( 路廿三 40-41)
b) 大祸临头( 路廿三 40)
3) 露出曙光的信心( 路廿三 42)
a) 神性的救主( 路廿三 42)
b) 神性的主权( 路廿三 42)
二、救主的回应 (路廿三43)
1) 即时的拯救( 路廿三 43)
2) 无限的满足 ( 路廿三43)
结语
救主在二千年前对罪人请求的回应,在今天同样适切,因为神是不受时间限制的。十架在加略山竖起之前,早已在神的心里了。那是历世至永恒的救赎事件,所以你才会喊叫说:“主啊,求你记念我。”若你会这样作的话,你会听见祂的声音:“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
7 讲章大纲阐释
十架之言
主题:确据之言
经文:路廿三 39-43
金句:“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 (路廿三43)
引言
第二句“十架之言”可以称为“救主对罪人请求的回应”,也是我们现在要默想的主题。我们若不能严肃感受两件事:人的罪性和神的主权,我们就永远无法想象这种戏剧性的对话如何发生。把耶稣钉十字架就是罪中之罪,而更可耻的是圣洁无罪的神子竟要与强盗和杀人犯同钉。
噢!人的心真是的恶贯满盈。你和我也同站在那里。加略山所发生的事件,只是把我们深藏的罪恶本质表露出来而已。然而与人的罪性相对的,乃是神满有恩典和奇妙的主权。
你曾否惊讶为何神会让祂的儿子被钉在两个囚犯之间?你曾否想过在那天发生所有事之前,其实一切已被预定了?数百年前,先知以赛亚已预言祂会“被列在罪犯之中 ……又为罪犯代求”(赛五三12)。那是一个彰显神人主权和恩典的行动。两个人之中有一人悔罪,并且荣耀地得救了——没有人需要绝望,不过只有一个人得救——那是没有人预料到的。那个死不悔改的人继续在自己的罪中沉睡,他对神的儿子死前一刻的无礼讽刺,会加在他其它的过犯上。一个得救、一个沉沦,那正是福音信息的挑战。
现在让我们集中注意在救主与得救罪人之间的对话。
一、罪人的请求 (路廿三42)
“耶稣啊,你得国降临的时候,求你记念我!”( 路廿三42)那些话是为我们的缘故保留在圣经里,因为它们代表了所有时代寻求救主的人的祈祷。它们揭示了:
1) 痛苦的命运
我们读到:“又有两个犯人,和耶稣一同带来处死” ( 路廿三32)。
这是一个命该画上句号的人。无论在身体、道德和属灵上,他都无能为力。在身体上,他已被挂起等待死亡。他在极度剧痛中战抖。他不能举起手为自己的得救作什么,也不能举起脚行走义路。在道德上,这人已把自己宝贵的生命交予随风而逝的人性情欲,直至被带到罪的死巷。在属灵上,他是“死在过犯罪恶之中” (弗二1)。在他呼叫主名之前,他也与另一个强盗一同讥讽神的儿子(太廿七44)。所以在身体上,他不能为自己的得救作什么;在道德上,他不能以赎罪使自己得救;在属灵上,他对自己的得救也无望。祂是“与基督无关…活在世上没有指望,没有神。”那是一个痛苦的命运。
2) 使人不安的恐惧
“你既是一样受刑的,还不怕神吗?” ( 路廿三40)此处的人在颤抖,不单因为他的四肢百体被痛楚震击着,更因为他被极大的恐惧攫住了。那恐惧来自:
a) 过犯
他对另一个犯人这样说:“你还不怕神吗?我们是应该的,因我们所受的,与我们所作的相称”( 路廿三 40-41)。在那个时刻,他就象老约翰·纽顿( John Newton )一样,看见自己毕生的罪孽在眼前闪过。他明白自己要为到它们逐一交账。
1.举例说明
圣经说:“我们各人必要将自己的事在神面前说明”(罗十四 12)。我们实在不比十字架上的罪犯好。假如我们不认识宝血的洁净大能和怎样做才能与神和好,我们也要为自己的过犯答辩。
b) 大祸临头
在那情况下他所恐惧的是“一样受刑的”( 路廿三 40)。圣经提醒我们,神“已经定了日子,要借着他所设立的人按公义审判天下”(徒十七31);以及“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来九27)。有一样事情我们必须强调的是:“惧怕神。”假如你读过罗马书第三章,你便会发现在保罗列出各种过犯清单中,他以这几个字作总结:“他们眼中怕神。”(18节)
2.举例说明
在这个罪人的请求中,我们不单看见痛苦命运和教人不安的恐惧,也有:
2) 露出曙光的信心
“耶稣啊,你得国降临的时候,求你记念我!”( 路廿三 42)。发生了什么事?一或两刻钟之前他还与另一个强盗一起讥讽神的儿子。这是整本圣经其中一个最伟大的悔改故事。有什么令到他改变?信心在他的灵魂里萌芽了。他没有你拥有的背景和优势,也没有今天具恩典特色的环境。他被挂在罗马人的刑具上,疼痛得差点疯了。从人的角度看,他是完全无望了,但信心在他的灵魂里却露出曙光。让我们看看那是怎样一回事:
他最初听见救主的话:“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 路廿三 34)。然后他疼痛的头转向中间的十字架,看见祂的头上写着:“犹太人的王”( 路廿三38)。可能有一块挂在救主颈上的板,列出祂受死的原因——“祂自称为神的儿子。”记得地震还未发生,祂还也未说出:“成了!”,故此,必定是圣灵借着那句赦免的祈祷打动了他的心。他在剧痛中稍作思想,然后信心便生出来了。那是相信基督为:
a) 神性的救主
“耶稣啊…记念我”( 路廿三 42)。保罗告诉我们“若不是被圣灵感动的,也没有能说‘耶稣是主’的”(林前十二3)。这个强盗顺服圣灵的工作,就用信心伸向基督,那位神性的救主。他正这样祈祷:“记念我,愿你的眼目看顾我的路。”
垂死的强盗喜乐地看见
他当日的活泉;
我虽象他一样坏,愿我在那里
洗净我所有的罪。
高威廉 ( William Cowper )
又或者可以思想一下副歌:
我相信,我会相信,
耶稣为我而死,
祂在十架上洒下宝血,
把我从罪中释放。
b) 神性的主权
“‘记念我!…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路廿三 42)。这个人的信心已经直达上。他抬头看见永恒的国度,看见用生命树的耀目花冠装饰的天国大门。他听见洪壮的“哈利路亚”大合唱,就象天使等候迎接凯旋归来的万王之王,所以他喊叫:“你得国降临的时候,求你记念我!”(路廿三42)
你有没有听过这样的信心?这是一切救恩的基础:相信耶稣基督是救主和祂的主权。加尔文 (John Calvin) 说:“这异象是何等清晰:从死亡中看见生命;毁坏中看见威严;耻辱中看见荣耀;失败中看见得胜;劳役中看见尊荣。我实在怀疑世界有史以来是否有过这种信心的榜样。”
二、救主的回应
“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路廿三43)。这是何等确实的话!对于所有亚当的后裔,这真是一个大喜信息!它给予的确据是:
1) 即时的拯救
“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路廿三42)。对于所有告诉我们得救——或至少要拥有得救的盼望——乃是靠着我们努力履行各样礼仪、圣礼和善行的人,这是致命的一击。
耶稣说:“今日。”这个字教导我们人若要认识救恩,每一个人不论是男人女人、年长年幼,都必会经历一个危机和决定。基督站在这里等候你接受祂,而当你靠着圣灵的能力称祂为:“主啊”,你便得救了。
3.举例说明
2) 无限的满足
“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路廿三 42)。我会挑战任何为天堂下定义的的人。我们可以“天堂”,或是“天上的伊甸”,又或为从亘古以来所有喜乐、祝福、幸福的总和去谈论它。无论如何,它是无尽的满足。诗人说:“在你面前有满足的喜乐;在你右手中有永远的福乐”(诗十六11)。耶稣也对这个败坏的强盗、土匪、杀人犯说:“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路廿三42)。救恩乃属于你。
4.举例说明
结语
我们传这荣耀的福音时深受感动是很奇怪的事吗?
“今日”——何等迫切!
“和我”——何等的同伴!
“在乐园里”——何等的满足!
这就是救主对罪人请求的回应了。它如二千年前一样,对今天仍然适切。神没有时间的限制。加略山是历史的某一点,但它也是两个永恒的交汇点。十架在加略山竖起之前,早已在神的心里了。那是历世至永恒的救赎事件。
邦纳 (Horatius Bonar) 这样形容说:
从这喊叫的一群,
我感到自己是其中一员;
在那粗鲁的呼叫中,
我认出我自己;
我就是那使宝血流尽的人,
我把祂挂在木头上,
我钉死神的儿子,
我连同别人一起嘲讽。
你会喊叫说:“主啊,求你记念我”吗?假若你会的话,你会听见祂的声音:“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
附加评注
1.举例说明
我们似乎应该放一点时间看看约翰·纽顿( John Newton )的生平。当他只有十一岁时,他的父亲——一艘从事地中海贸易船的船长——把小孩子带上船。小约翰被征召加入英国海军。然而,约翰却没有个人的纪律,因逃走被捕,被公开笞打及降级为普通水手。约翰在少年时期已到过非洲。他蔑视权威,误交损友,变得无可救药。在非洲时约翰服侍一个贩卖奴隶的人,被安排到他的农场与其它的奴隶一起工作。在廿一岁那年他逃跑了,上了一艘名为灰狗 (Greyhound ) 的船,又重过以前的生活。他嘲笑与他作伴的正直船员、船长,甚至是一本他在甲板上发现的书:《效法基督》 ( Imitation of Christ) 。有一晚船只驶进了暴风中。经过几小时与暴潮对抗但仍徒劳无功,约翰在恐惧中作出了生平第一次的祈祷。船员和船只最终都脱险。约翰心被恩感当了传道人,而我们每次唱出“奇异恩典,何等甘甜”时,我们都在庆贺他生命得到改变。 (Paul Harvey, The Rest of the Story, Garden City, N.Y. 1977, pp. 74-75, adapted)
2.举例说明
雷柏夫 博士 (Dr.Alan Redpath) 在北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 (Blefast) 带领一队福音十字军。有一次当他讲完一篇名为“神的审判”的道后,就让一位同工主持余下的崇拜。他把领巾围在颈上,把帽子戴得低低,然后从一个出口溜了出去,躲在演讲厅入口的柱子后面,观察正离去的人群。当他们挤着、笑闹着谈话之际,有一块疙瘩涌到他的喉头,他的心也猛地撞击了一下。他祈祷说:“神啊!我的讲道出了什么问题?这一群人怎可能在聚会听了那样的信息后,仍然没有对神产生畏惧?”
圣经说:“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箴九10)。没有畏惧就不会有信仰。只有当腓立比的监狱发生地震时,狱卒才会颤抖来到保罗和西拉面前说:“二位先生,我当怎样行才可以得救?”(徒十六30)
3.举例说明
很多人都记录了他们的得救经历,但却鲜有象以下这种戏剧性的即时悔改:“当我站在那里抓紧壁橱时,地在我的脚下有一点陷落。…爱伦 (Ellen) 的脸上全无笑容,我知道她在“听”祂。我转身跌到窗边的椅子并啜泣说:‘神啊,我情愿自己死掉!’爱伦没有过来用她的手臂环抱着我的脖子,相反,她平静用绝对权威的声音说:‘柏拉丝 (Eugenia Price) ,你死了才好,对你最好的事莫过于旧老的柏拉丝立即就死掉——是立即死掉,那么一个新生命便得以诞生’。我停止啜泣,我在思想……在数秒之后,我抬头看着爱伦。黑夜过去,我轻声说:‘是的,也许你是对的’,然后就是光明。 ( Eugene Price, The Burden is Light, Westwood, J.N. n..d. pp. 92-93 )
4.举例说明
要说服任何人坚决不信耶稣是件困难的事。这情况在一个没受过教育,却散发主的喜乐的工厂工人身上清楚显明。有一天,一个未得救的同事挑战他参加一个无神论学者的演讲会。这个信徒参加了演讲会,并且聚精会神地听讲者对基督教信仰所作具逻辑又猛烈的攻击。在归家途中那怀疑论的同事问:“现在你有何想法?”答案来得很快:“我看这个演讲迟来了廿五年。”他看见同伴不明所以的脸色,遂继续说:“在这廿五年里,神在我身上作成了一切,而对于我来说,这个人所说的并不可能。祂赐给我平安,又答应我的祈祷,更改变了我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