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讲章大纲

系列:基督徒的责任

主题:应当祷告

经文:路十七26-30,十八1-8

金句:是要人常常祷告,不可灰心。”(路十八1)

引言

路加的福音是一本完全祷告手册,在我们拣选的这段经文里,我们找到关于祈求最有力的声明。单在十八章里,路加就列出了五个祷告的例子。他引用了一个祷告的寡妇  (3  节  )  、一个祷告的法利赛人  (10  节  )  、一个祷告的税吏  (13  节  )  、一个祷告的官  (18  节  )  和一个祷告的乞丐  (38  节  )  等的个案。在我们的经文里,暗示了三个重要的考虑:

一、祷告的绝对需要 (路十八1)

1 )祷告能防止我们在属灵路上软弱   (  路十八  1)

2 )祷告能防止我们失去个人见证   (  路十八  1)

二、祷告的严肃活动 (路十八1)

1 )到神面前的坚持性   (  路十八  1)

2 )向神呼求的逼切性   (  路十八  1)

三、祷告的简单现实 (路十八1)

1 )祷告显露神   (  路十八  7)

2 )祷告回报人   (  路十八  8)

结语

当耶稣说:  “是要人常常祷告,不可灰心”(  路十八  1)  的时候,祂是在说祷告的绝对需要,祷告的严肃活动,祷告的简单现实。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比  “不住的祷告”(  帖前五  17)  更重要的了。


45 讲章大纲阐释

系列:基督徒的责任

主题:应当祷告

经文:路十七26-30,十八1-8

金句:是要人常常祷告,不可灰心。”(路十八1)

引言

路加的福音是一本完全祷告手册。他在记录主的教导时,一次又一次的处理着这课题。因此这并不惊奇,在我们拣选的这段经文里可以找到关于祈求最有力的声明。单在十八章里,路加就列出了五个祷告的例子。他引用了一个祷告的寡妇  (3  节  )  、一个祷告的法利赛人  (10  节  )  、一个祷告的税吏  (13  节  )  、一个祷告的官  (18  节  )  和一个祷告的乞丐  (38  节  )  等的个案。在我们的经文里,暗示了三个重要的考虑:

一、祷告的绝对需要

“是要人常常祷告,不可灰心”(  路十八  1)  。如果这些是圣经里唯一关于祷告的字句,在关于祷告的绝对需要上,它们能满足任何人。

祷告这事情是与我们的救主在刚刚发表关于祂再来的那番挑战性言论有关的。主严肃地形容了在祂再来之前,地上会明显的愈来愈邪恶。祂警告在审判日会对那些冷淡、物欲昏心和满身罪孽的人进行审判。然后耶稣继续说:  “是要人常常祷告,不可灰心”(  路十八  1)  。在讲及祂的再来时主耶稣指出了两个旧约时与祷告有关的人物。一个是挪亚,而另外一个是罗得。主就象在说,在邪恶的地上,基督徒会有两种际遇:他可以选择祷告并得胜;或者他可以忽略祷告,灰心并且跌倒。请留意:

1)祷告能防止我们在属灵路上软弱

“是要人常常祷告,不可灰心”(  路十八  1)  。这祷告的功能被挪亚的生命所描绘出来。我们读到挪亚  “与神同行”(  创六  9)  。在一个无神的地上,好象神从来没有出现过似的。神看见挪亚是个义人  (  创六  9)  ,并派他为当代  “传义道”(  彼后二  5)  。他传了一百廿五年,希望带领当时的人步向悔改和更新,但他们却嘲笑奚落他。但挪亚仍保持忠心,并依照神的计划建造荒舟。

在这当儿我们应该问自己,挪亚是如何保持这种信心的呢?他是如何与动物和一个不完全与他同心的家庭,一起被困在荒舟里一百五十天而仍然保持理智呢?答案是,他是一个祷告的人。终于洪水退却了,挪亚走出荒舟,筑了一个祭坛并向他的神献上燔祭,而且我们读到  “耶和华闻那馨香之气” (  创八  20-21)  。

后来不幸的事来了。  “挪亚作起农夫来、栽了一个葡萄园。他喝了园中的酒便醉了”(  创九  20-21)  。由这刻开始似乎他不再与神同行了。虽然他在洪水之后活了超过三百年,但我们再没有怎样听过关于他的事了。他停止了祷告,而且在他的属灵道路倒下了。这     也可能是你生命的写照。

或许以赛亚在写以下经文时,正在想着我们在属灵道路上跌倒的问题:  ‘  疲乏的,他赐能力;软弱的,他加力量……但那等候耶和华的,必从新得力。他们必如鹰展翅上腾,他们奔跑却不困倦,行走却不疲乏”(  赛四十  29  、  31)  。祷告是避免我们在属灵道路上跌倒所必需的。

1.  举例说明

2)祷告防止我们失去个人见证

“是要人常常祷告,不可灰心”(  路十八  1)  。然后再加上:  “人子来的时候,遇得见世上有信德么?”(  路十八  8)  人灰心的时候便会跌倒;而罗得正是我们个人见证的失败的例子。试看他生命的漂泊。首先,他向所多玛挪移帐棚  (  参看创十三  12)  ,然后他住进所多玛  (  参看彼后二  8)  ,最后,罗得坐在所多玛城门口  (  参看创十九  1)  。冷淡、物欲昏心和满身罪孽就是他生命的特色,而他的见证被宣告无效。当亚伯拉罕祷告为所多玛求情时  (  参看创十八  22-33)  ,城里连十个义人都找不到。虽然罗得在灵里被视为有足够的义,但他的见证没有为他当时不信神的人带来任何冲击。为什么?答案是他不祷告,他离开了神。

二、祷告的严肃活动

“是要人常常祷告”(  路十八  1)  。救主再次利用一个故事来阐明这祷告活动。祂的比喻是关于一个举目无亲的寡妇,她得到一个邪恶的法官为她伸冤,只因为她的苦缠。  “我虽不惧怕神,也不尊重世人。” 那不义的官说, “只因这寡妇烦扰我,我就给他伸冤罢,免得他常来缠磨我!”(  路十八  4-5)  我们的主应用这比喻说:  “你们听这不义之官所说的话。神的选民昼夜呼吁他,他纵然为他们忍了多时,岂不终久给他伸冤么?”(  路十八  6-7)  这教训是很明显的。如果苦缠可以从一个邪恶的人身上得到那么多,神的子民从那正义的审判官那里得到的,岂不是更多?更何况他们在天上的父呢。主耶稣在这里教导祷告活动的要求:

1)到神面前的坚持性

“是要人常常祷告……只因这寡妇烦扰我”(  路十八  1  、  5)  。我们的祷告生活是否有着坚持的特点?  “一个调查显示平信徒平均每天用于祷告的时间是四分钟;牧师平均用七分钟,而只有百分之一的夫妇会一起作有意义的祷告”(The Church Around the World, Tyndale House Publishers, Feb. 1981)  。对于耶稣基督教会的萎靡不振,你还会感到奇怪吗?

祷告不单是局限于在公开或私人崇拜中的一种活动,它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当耶稣说:  “是要人常常祷告”(  路十八  1)  的时候,祂无疑是指所有神的儿女所应有的祷告心态。与一个具有祷告心态的人作伴是一个奇妙的经验。在带领祷告的时候, 并没有做作或不自然。一个人会意识到言语只不过是一个与神接触的生活的声音表达。但这祷告的态度却不可代替祷告的活动。来到神面前祷告是必须的,也是一种操练。神永不会因为我们的经常造访而生厌。祂以期待的心来等待着我们。确实的,正如耶稣对那撒玛利亚所说的:  “父要这样的人拜祂” (  约四  23)  。

2)向神呼求的逼切性

“是要人常常祷告,不可灰心”(  路十八  1)  。耶稣补充的说:  “神的选民昼夜呼吁他     ,他纵然为他们忍了多时,岂不终久给他伸冤么?”(  路十八  7)

我们一生中总会有危急困难的时候,魔鬼就随时做好准备乘着我们停止祷告时发动攻击。没有祷告我们便完全没有抵抗能力。你会记得天路历程里的基督徒,当他到达美屋的时候,他被带领参观陈列着各种武器的兵器库。那基督徒被告知,包括神的话语,最重要的攻击性武器是  “凡事祷告。” 无疑,我记得保罗在以弗所书第六章里的话语,他向我们披露了我们的大敌——魔鬼的真实和诡诈。他劝我们  “要穿戴神所赐的全副军装……靠着圣灵、随时多方祷告祈求,并要在此儆醒不倦,为众圣徒祈求”(  弗六  11  、  18)  。喔,神会在我们的心里对祷告写上两个词:坚持性和逼切性。

三、祷告的简单现实

“是要人常常祷告,不可灰心”(  路十八  1)  。祷告为我们打开天国之门。祷告把我们带进真实的空间,那里与外面世界的矫揉造作刚好相反。祷告给我们一个  “在家” 的感觉,因为记得我们都是天国的子民  (  参看腓三  20)  。祷告以神同在的气氛     使我们恢复生气。祷告的简单现实从以下途径展示出来:

1)祷告显露神

“岂不终久给他伸冤么”(  路十八  7)  。在用这比喻的时候,有些人会拿神和那不公正的法官来比较,但那是不恰当的。这法官是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他     不尊重神或人;他关心的只是自己。按字面,这人说:  “因为这寡妇烦着我,我就为她伸冤吧,免得她不断的前来烦我。” 用现在的言语,他是说:  “我得答复她,因为我给她烦死了” 或  “烦得我要死。”

神则不会用这种语言。这比喻的目的是显示那不公正的法官和我们奇妙的神的天渊之别。事实上,在祷告中我们认识到神对我们切实的关怀。这里神的子民是用  “神的选民”(  路十八  7)  来表达,或  “被拣选的人。” 事实上,它可以被翻译为   “宝贵的人。” 想想看,在我们的生命中没有任何时刻是不被神关怀的。

在祷告中我们认识到神对我们爱心的耐性:  “他纵然为他们忍了多时”(  路十八  7)  。最令人心软的其中一个经验是默想神每天在对我们的各事情上的忍耐。如果我们都要在我们所做的事上得到应得的回报,我们早应被送到永恒的地狱里去了,但祂却长久的容忍着我们。

另外,在祷告中我们认识到神对我们的恒久良善:  “岂不终久给他伸冤么”(  路十八  7)  。自古以来神都公平的对待祂的子民。祂的公义和恩慈是恒久不变的,因为祂是   “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  来十三  8)

如果我们要知道神是怎样的,就让我们多花点时间在祷告上。因为在祷告和祂的话语里,神会向那些力求圣洁的人显露祂自己。

2)祷告回报人

“我告诉你们:要快快的给他们伸冤了”(  路十八  8)  。神总会回答祷告的。有时的答复或会是  “不成,我的孩子” ;有时的答复或会是  “好的,我的孩子。” 间中答复或会是  “等等吧,我的孩子。” 这些都是答复,从来没有不作回复的。

我们只需读读我们的圣经,都可在旧约和新约中看到这被大量的记录着。当亚伯拉罕的仆人祷告,利百加出现了;当雅各在祷告中挣扎,他得到了神和人;当摩西祷告,亚玛力人被打败;当约书亚祷告,亚干被暴露出来;当哈拿祷告,便生了撒母耳;当大卫祷告,亚希多弗悬梁自尽了;当亚撒祷告,战争得胜了;当约沙法祷告,神击败他的敌人;当以赛亚和希西家祷告,十八万五千个亚述人在十二小时内被歼灭;当但以理祷告,狮子都闭上了嘴;当末底改和以斯帖禁食祷告,哈曼就在自己的行刑架上被处决;当尼希米祷告,一个君王的心马上软化下来;当以利亚祷告,干旱临到地上;当他再祈求,雨就降下来;当以利沙祷告,那小孩的灵魂回到已死的躯体上;当教会祷告,彼得被天使从狱中释放出来;我们可以一直列举下去。祷告给人回报。圣经说:  “因为到神面前来的人,必须信有神,且信他赏赐那寻求他的人。”(  来十一  6)

当然祷告是有条件的,保罗说:  “我愿男人无忿怒,无争论,〔争论或作疑惑〕举起圣洁的手,随处祷告”(  提前二  8)  。这三重的条件是清楚明显的。当我们在祷告里来到神前必须是毫无污秽——  “圣洁的手” ;没有不和——  “无忿怒” ;没有不信——  “无疑惑。” 以这样的状态来到主前,便可确保得到一个确定和快速的回复。

2  、举例说明

结语

当耶稣说:  “是要人常常祷告,不可灰心”(  路十八  1)  的时候,祂是在说祷告的绝对需要、祷告的严肃活动、祷告的简单现实。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比  “不住的祷告”(  帖前五  17)  更重要的了。

附加评注

1.  举例说明

在《渴求神》( Hungry for God ) 一书中,拉尔夫·马丁( Ralph Martin )提及一个他认识的地产经纪,他每天清早起来祷告。另外一个任太空工程师的朋友,会在午饭的时候祷告,而第三个,是一个计算机公司的生产经理,会在晚上的清静时分祷告。要点是必须有一个固定的祷告时间。马丁注意到有些人不喜欢固定一个祷告时间,因为他们说这是不自然的。但马丁说我们认为重要的其它事情,都不是任由它们随机发生的。它们都不会是自然而发和随便的,而是有计划和投入的。如果我们不固定一个祷告时间,我们大可能不会祷告的了。  (Mark Link, SJ.You, Niles, Ill., 1976, p.10, adapted)

2.  举例说明

盖兹博士  (Gene A.Getz)  曾在达拉斯大城协助开设一些教会。因为这些教会有着不寻常的成功,很多牧师、传教士和其它教会的领袖都来探访他们,从而探取他们的  “秘密。” 但盖兹博士连忙声称他们的成功并没有什么秘密方程式,而是他们致力于祷告。盖兹博士写道:  “作为一个牧者,我坚决,靠着神的恩典,经常把祷告放在首位——在我事奉的教会里和我自己的生活中都是如此。”(Gene A. Getz,  Praying for One Another,  wheaton: Victor Books, 1982, pp.13, 42, adapted).

进深研究书目

William Barclay,  The Gospel of Luke,  (Philadelphia: Westminster Press, 1953).

Frederick Godet,  A Commentary on the Gospel of Luke,  Trans. By E. W. Shalders and M.D. Cusin. 2 vols., 1875, (Reprinted – Grand Rapids: 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 1957).

H. A. Ironside,  Addresses on Luke,  (Neptune, N.J.: Loizeaux Brothers, 1947).

G. Campbell Morgan,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Luke,  (Old Tappan, N.J.: Fleming H. Revell Company, 1931).

J. C. Ryle,  Expository Thoughts on the Gospels (Luke),  2 vols., (Fort Washington, Pa.: Christian Literature crusade, 1956).

回到最前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