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讲章大纲
系列:祂虚己以求胜
主题:战胜坟墓与世界
经文:可十六1-20
金句:“那少年人对她们说:‘不要惊恐,你们寻找那钉十字架的拿撒勒人耶稣,他已经复活了。’”(可十六6)
引言
到现时为止我们看了马可福音的两个主要段落: (1) 仆人的无比事工 (1-7 章 ) ; (2) 救主的无比话语 (8-15 章 ) ;现在我们来到 (3) 君主的无比证据 (16 章 ) 。马可福音的最后一章有两个主要分段,讲述对坟墓的征服 (1-13 节 ) 和对世界的征服 (14-20 节 ) 。
一、对坟墓的征服 (可十六1-13)
1 )绝望和耶稣的地上安息 ( 可十六 2-3 ;约二十 11)
2 )喜悦和耶稣的复活 ( 可十六 9)
3 )怀疑和关于耶稣的热烈报告 ( 可十六 13)
二、对世界的征服 (可十六14-20)
1 )开始天国的进程 ( 可十六 15)
2 )确定君王的存在 ( 太廿八 20)
结语
我们一起研究了主耶稣来到世界,战胜罪恶和救赎人类。从事情中,我们得知神的国度是遍及全球并直到永远的。我们是祂今天的门徒,而主希望委派我们进行祂的事工。祂已经屈身来战胜了罪,现在祂要求我们以祂的名出去战胜世界。
43 讲章大纲阐释
系列:祂虚己以求胜
主题:战胜坟墓与世界
经文:可十六1-20
金句:“那少年人对他们说:‘不要惊恐你们寻找那钉十字架的拿撒勒人耶稣。他已经复活了。’”(可十六6)
引言
到现时为止我们看了马可福音的两个主要段落: (1) 仆人的无比事工 (1-7 章 ) ; (2) 救主的无比话语 (8-15 章 ) ;现在我们来到 (3) 君主的无比证据 (16 章 ) 。马可福音的这最后一章有两个主要分段,讲述对坟墓的征服 (1-13 节 ) 和对世界的征服 (14-20 节 ) 。
一、对坟墓的征服
“那少年人对他们说: ‘ 不要惊恐。你们寻找那钉十字架的拿撒勒人耶稣,他已经复活了 ’”( 可十六 6 ;亦参看 7-13 节 ) 。
本章里提及的第一个人物是抹大拉的马利亚 (1 节 ) ;她是第一个见到复活了的基督的人 ( 可十六 9) 。我们对马利亚所知的不多。也找不到关于她父母、婚姻状况或年龄的纪录。犹太法典塔木德经 (Jewish Talmud) 告诉我们她是原居于抹大拉的,那是玛拿西族的一个小镇,意思是塔或城堡—— 一个声名狼藉的地方。当马利亚在耶稣复活那天的早上带了香膏、要去膏耶稣的身体 ( 可十六 1) ,注意:
1)绝望和耶稣的地上安息
“七日的第一日清早,出太阳的时候,她们来到坟墓那里,彼此说: ‘ 谁给我们把石头从墓门滚开呢? ’ ”( 可十六 2-3) 在约翰福音廿 11 ,我们读到 “马利亚却站在坟墓外面哭。” 耶稣对马利亚的意义非常之大。我们可以看到她是与 “雅各的母亲马利亚,和撒罗米”( 可十六 1) 一同前往用香膏去膏耶稣的身体。她充满着绝望,因为她失去了她的医治者、帮助者和英雄 。
2)喜悦和耶稣的复活
“在七日的第一日清早,耶稣复活了,就先向抹大拉的马利亚显现”( 可十六 9) 。关于这一节,我们需要再一次参考约翰福音来获得更多的细节 ( 参看约二十 11-18) 。所发生的事情明显的使 马利亚非常高兴。祂必定已告诉她关于战胜死亡和延续的生命。
复活激发早期的门徒提起新的热诚,而对我们也应该有同样效用。
1. 举例说明
3)怀疑和关于耶稣的热烈报告
“他们就去告诉其余的门徒,其余的门徒也是不信”( 可十六 13) 。门徒们几次被关于复活的消息所轰击。第一次是那三个女人 ( 可十六 1) ,然后是彼得和约翰 ( 参看约二十 6 、 8) ,而现在是那两个 ( 可十六 12) 正前往以马忤斯 ( 参看路廿四 13) 的门徒,他们来告诉其他门徒他们遇见了耶稣,而且祂更和他们说话和一起行走。其余的们徒都是一致的表示怀疑。如果我们不承认怀疑的存在性,我们便不是面对现实的人。
2. 举例说明
二、对世界的征服
“后来,十一个门徒坐席的时候,耶稣向他们显现,责备他们不信,心里刚硬。因为他们不信那些在他复活以后看见他的人”( 可十六 14 ;参看 15-20 节 ) 。这些话语并不是来自那两份最古老的希腊手抄本,因此他们的真实性被某些人所质疑,但却又未能证明是虚假的。
1)开始天国的进程
“他又对他们说: ‘ 你们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 ’ ” ( 可十六 15) 。门徒接受耶稣的亲口教导已经有三年了,而且又目睹祂的去世。他们曾经历绝望、怀疑和首个复活节的喜悦,而现在他们受耶稣所委派 “往普天下去传福音”( 可十六 15) 。当他们把胜利的讯息带给全世界的时候,他们的工作显露着三件事情:
a) 热心
“往普天下去”( 可十六 15) 。几乎在任何年代,教会都有一些男女热切的遵行这命令并且是不惜代价的。
3a. 举例说明
3b. 举例说明
3c. 举例说明
“对正派的事情拥有热忱是一个应该垂涎的品质。” 孙德生 (J.Oswald Sanders) 在他的著作《门徒训练的困难》( The Problems of Christian Discipleship ) (Overseas Missionary Fellowship, 1958, p.104) 里说。 “根据《简明牛津字典 》这个字的意思是 ‘ 进行一个动机时的诚挚和热情……热烈和坚持的努力 ’ 。很不幸,这个包函着这样值得拥有的品格的字竟变成贬义词,而且往往表示一个十分热心,却缺乏平衡和智慧的人。” 虽然热忱并不是一个特别的基督教字眼,但它在基督徒的字汇里有着肯定的地位。它能在不论是世俗的或是神圣的任何生命活动中被彰显出来。所有曾经在神的事奉或在人的服务中有出色成就的人,都拥有着支配性的热忱,让他们在追求他们的目标时能跨越所有障碍。
“我们的主在年幼的时候便在某独特的程度上显示出这品质。那是因为祂对天父的家和利益的热忱,而在只有十二岁的时候受到其父母的冤枉指责。祂的热忱自始至终从没有丝毫减退,从祂的童年直至它把祂带上十字架。”
b) 传福音
“传福音给万民听”( 可十六 15) 。每一个人都要听到这好消息。耶稣给门徒的任务至今仍保持不变,没有道理被废除掉。传福音给万民听的任务需要由我们这一代重新开始。
4a. 举例说明
4b. 举例说明
4c. 举例说明
c) 教育
“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 太廿八 19) 。我们需要从马太福音把大使命的那第三个和重要的方向加进来。注意这里有一个不可思议的解经重点。那命令式的主动词是 “使万民作门徒” ,而 “去” 、 “施洗” 、 “教训” 都是支持 “使人作门徒” 这主要活动的分词。 “使万民作我的门徒”( 太廿八 19) 和 “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 太廿八 20) ,是彻底解释真道和让其在今天活现的原则。
2)确定君王的存在
“我就常与你们同,直到世界的末了”( 太廿八 20) 。我们再次转到马太福 音,在这里我们有大使命的最完整版本。当我们把得胜的讯息带给全世界,注意我们也有:
a) 神同在的证据
“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太廿八 20) 。耶稣持久不变的同在支持着任何年代、地方、和环境下的基督徒工作者。当我们临到耶稣在马可福音十三章所说的 “ 黑暗年代” ,我们需要知道的,有祂与我们同在。
5. 举例说明
b) 神同工的证据
“门徒出去,到处宣传福音。主和他们同工”( 可十六 20) 。 “主和他们同工”(sunergoutos) 这个短语,在新约圣经里只能在这里找到。 Sunergos 这字曾在罗马书十六章 21 节以 “同工” 和歌罗西书四章 11 节以 “一同作工” 出现过。神的同工为我们带来巨大的属灵权柄感。
6. 举例说明
c) 神能力的证据
“用神迹随着,证实所传的道”( 可十六 20) 。 有了祂的同在感和同工感,必然的结果就是感受到祂的能力。 一小撮颇为普通的人,被委派负责有史以来的最大事 业。他们没有任何物质资源或设备,但他们却把福音传遍当时已知的任何地方。历史里没有比这事实更奇妙的了。
7a. 举例说明
7b. 举例说明
7c. 举例说明
结语
我们一起研究了主耶稣来到世界、战胜罪恶和救赎人类。在这些事情中,我们得知神的国度是遍及全球并直到永远的。今天我们是祂的门徒,而主希望委派我们进行祂的事工。祂已经屈身来战胜了罪,现在祂要求我们以祂的名出去战胜世界。
附加评注
1. 举例说明
一○六六年希斯丁战役( Battle of Hastings )正当高潮的时候,威廉皇帝驾崩的谣言传遍诺曼战线。威廉骑着他的座骑飞驰于军队行列之中,高叫: “我活着!我活着!” 皇帝的出现给他们带来胜利的信心。 (John Eddison, Christian Faith, London, n.d., p.41)
2. 举例说明
享利·鲍尔斯 (Herry Bowers) 的名字在关于探索和发现的年报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当他和史葛队长和威尔森博士 (Dr“Bill”Wilson) 一起的时候,他才廿八岁。一九一二年三月他从南极回程时,被困在一个旋转的暴风雪之中,他就在那个小帐幕里一睡不起。有一次鲍尔斯在他的日记里写道: “我似乎陷进了难以自拔的怀疑和不信之中。为什么我们会有那么多的失望呢?就是没有它们,生活已经是够困难的了。每一件事都象一个毫无希望的难题。我觉得我应该永远不走出去,那里毫无意义。”(Peter Masters , Men of Destiny, published by Evangelical Times, 1968)
3a. 举例说明
二百年前德国有一个男孩名叫亲岑多夫 (Nikolaus Zinzendorf) 。有些男孩子是喜欢结党的,而尼哥拉斯便与他的玩伴结成一党。他们说: “一个组织总得有个名称才行。” 而他们就起了一个名字叫作芥菜种同盟会 (The Order of the Grain of Mustard Seed) ,因为他们说: “虽然我们组织还小,我们希望会发展得很大,而且基督说,一粒芥菜种是所有种子中最小的,但它却可以长成一棵树。” 然后他们说: “我们必须有一个誓言。” 最后他们选择了这字句: “我们组织的会员承诺爱全人类。” 之后问题便来了: “我们要作什么?” 尼哥拉斯说: “如果我们爱全人类,就让我们为传教士收集经费吧。” 那是个了不起的答案。芥菜种同盟会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儿童宣教同盟。 (G. R. Balleine , Christianity in Action, published by Home Words, p.36)
3b. 举例说明
十九世纪时在非洲西岸,一个传教士的平均寿命是四个月,但从没有招募不足的情况。今天,非洲有着全世界其中一个发展得最快速的基督教会;它收割着十九世纪那些热心者的善行。今天我们是何等需要那种热心啊!
3c. 举例说明
今天,一个在校园里的共产党员会被提供一张有廿五个学生的名单,他必须设法引导他们加入共产党。我们的基督徒学生就甚少有这种心志。但早期的基督徒却翻天覆地的,学着安得烈的榜样,一个接着一个的不断向别人介绍耶稣。 (H. S. Vigeveno , Thirteen Men Who Changed the World, Regal Books, 1966, p.7)
4a. 举例说明
一个田纳西山区的传道人有两句无价的名言,是关于情绪的正确看法。 “今天我们去观看球赛的时候” ,他说, “会作出我们的呼喊;去看电影的时候会放声哭泣,而去到教会则会呆着不动!” 他更对任何经验的情绪方面,提供了一个测试。他补充地说: “我不管你跳得有多高,或喊得如何响亮,就象你站到地上就会行走一样自然。” (Leighton Ford , The Christian Persuader, London, 1967, p.123)
4b. 举例说明
一九一二年四月十四日,当危难的信号从铁达尼号四面八方的划破北大西洋的夜空的时候,加利福尼亚州人号是最接近出事现场的。加利福尼亚州人号极速航行大概只需一个半小时便能到达铁达尼号 ( 这是当时的指挥官在华盛顿的聆讯中承认的 ) 。但加利福尼亚州人号却从未到达铁达尼号沉没的地点。
“为什么在接到无线电后你们没有驶往意外现场?” 密支根州参议员威廉史密夫 (William Smith) 在聆讯中问。那指挥官在证人席上不自在地换着姿势说: “由于我们害怕冰山,我们停止不动。因为这个原因我们的炉火封住了而发不出蒸汽来。”
没有火,便没有动力,没有人获救!那时是否没有任何能力可以从船的残骸中作拯救?当然有,但救助不是靠新技术所完成的;也不是靠美丽的用辞来驱走暴风的魔鬼。把火重新燃点起来吧!当神的火焰在一个年轻人的灵魂里燃烧,这世界是没有能力抵挡他的。 (Gustav F. Johnson , Decision, Minneapolis, March 1971)
4c. 举例说明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泰莱史密夫主教 (Taylor Smith) 正探访西敏寺。当他走下其中一条信道的时候,他来到李文斯顿( David Livingstone )的墓前。在那里他念着上面的字: “我的另外一头羊。” 当他站在那里问了神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如果我们不献出我们的脚前去,谁会把那些羊带进来?”(Maurice Whitlow , Bishop Taylor-Smith, London, 1938, p.43, adapted)
5. 举例说明
一个东方寓言讲述两个同样渴望种植棕榈的人。故事是这样的,其中一个人得到神的应允可以为他的棕榈树呼风唤雨。若他希望有阳光,向天祈求,便蒙应允;若他需要雨水,向天祈求,雨便降下。一切条件都掌握在他手中。但日复一日,他所悉心照料的棕榈树却愈来愈衰弱,最后就枯萎了。哀伤之下他去找那在远处的朋友,发觉他的树长得蓬勃茂盛。他说: “为什么会这样的呢?我的树死了。”“你是如何栽种的呢?” 他问他的朋友。 “我要阳光,就有阳光;求雨,便有雨。一切由我操控,但无论我多细心,它都活不了。” 他得到的回答是: “啊,你应该让神来掌管它。我把我的交了给神,结果今天它生长得满有生机。”(The Expositor’s dictionary of Texts, London, n.d., p.567)
6. 举例说明
没有人可以读那无畏的传教士加德纳 (Allen Francis Gardiner) 的回忆录而不受感动的。他与他的六个同伴前往南美洲最南端的比顿岛( Picton Island )的故事,是所有宗教文学作品其中一本最感人的。那充斥在那些饥饿者日记中的恳切祷告,更是让人热泪如流。迟来的救助船在一八五一年十月廿一日终于到达,而他们未被埋葬的尸体在在岸边被发现。最后一篇日记的日期是九月五日。那是一篇何等的日记啊!虽然情况糟得不能再糟,神的安慰依然没有离弃他。加德纳写道: “慈悲的神对我的慈爱是何等伟大和高深。虽然四天以来我体无完肤,对饥渴都毫无感觉,祂仍保守着我直到现在。” 以同样的单纯和坚定不移的信任,我们敢相信,他曾为生命努力挣扎。 (W. E. Sangster , He is Able, Wyvern Books, 1936, p.35)
7a. 举例说明
在一所农业学院里,一组学生决定测试一个番瓜的承托能力。他们为它造了一个平衡精确的铁轭,它会在一个磅秤上准确地显示那小番瓜在生长时的力量。经过一些时日,他们的诧异却与日俱增。起初它才举起廿磅。当那植物继续长大,磅秤的读数是五百磅,然后是一千磅。它的承托力继续压逼铁轭而达到五千磅。肯定这已是极限了,他们说。但它仍继续着。后来他们把它从藤上割下来。从那一刻起,那力量消失了。磅秤的读数跌为零。与枝子分离是会力量全失的。 (J. Oswald Sanders , Light on Life’s Problems, London, 1944, p.47)
7b. 举例说明
戈登博士 (Dr.A.J.Gordon) 对宗教书籍商人约翰、瓦萨叔叔作了这样的描述: “任何人在被他接触的一刻,都会实在的感到一个强劲的电震。那样强烈的热忱加上那样具磁性的礼仪,那种印象是一闪而至而且是压倒性的。象闪电一样穿刺的敬虔,永远都冲上最高之处。昏睡的基督徒会在他来的时候惊醒,就象睡着了的士兵听到军号吹起一样。” (J. Oswald Sanders , Light on Life’s Problems, London, 1944, p.47)
7c. 举例说明
慕迪( D.L. Moody )有一次在黑门山向一群传道人演讲时说: “无须放下你们的工作来等待这能力的赋予,但在你们得到它之前不要满足。年轻人啊,你们只要向至高之处寻求,便能得到这祝福。当你们拥有这能力时,知道其存在绝不困难。如果我们的生命行到尽头,我们不用为这赋予等待很久。这有时是一条颇长的过程。若神在我们狂妄自大的时候赋予这力量,我们便会变得象孔雀般虚荣,那么我们便没有生命了。” (Sanders, p.51, adapted)